跑进厨房,只见奶奶正用擀面杖擀着一张绿色的大面皮,她左擀擀右擀擀不停地修着面皮。一开始我以为奶奶要做麦饼,可仔细一看,桌上还有一口大瓷碗和一个蒸笼,蒸笼里横着竖着摆满了绿色的包子。这些包子半圆形的像一个个大大的青芒果,可爱极了。我好奇地问奶奶:“这是什么面点呀?”奶奶笑眯眯地说:“这叫‘猪娘包’。”啊,好奇怪的名字呀!这时,奶奶已经擀好了面皮,只见她拿来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红萝卜炒面,倒一些在面皮边上,再把面皮边向上翻过去,盖住炒面,接着拿大瓷碗倒扣在上面,用力压一压,左右转一转,最后压住碗往外挪一下,掀开碗,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胖乎乎的猪娘包。看得我情不自禁地想做,就嚷起来:“奶奶,我也要做,我也要做!”奶奶笑眯眯地答应了我。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馅放一些在面皮上,再翻起面皮包好,用碗切下,掀开碗,一个弯弯的猪娘包像一张大嘴巴正对着我笑呢!我一时兴起又一连做了好几个。看着一个个猪娘包像变魔术一般从我碗下变出来,我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开饭了,热气腾腾的猪娘包端上了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拿起香喷喷的猪娘包开心地吃起来。妈妈说:“真好吃。”爸爸也点点头说:“味道真好!”爷爷说:“小时侯吃的猪娘包,皮又厚又粗,馅一点点是干巴巴的咸菜炒面。现在的猪娘包皮薄了,馅又香又多,当然好吃了。”爷爷看看碗里的猪娘包又说:“这些猪娘包胖胖的真像怀着小猪的大母猪。”哦,原来这就是“猪娘包”名称的由来。我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爷爷小时侯普通的食品“猪娘包”也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指导老师:王?

楠溪麦饼

你知道温州什么小吃最简单易学吗?

你知道温州什么小吃已传入家家户户了吗?

你知道温州什么小吃历史悠久,令人垂涎三尺吗?

那就是我们温州风味特色小吃——楠溪麦饼。

每当我去楠溪江边上的亲朋好友串门时,对那儿叔叔,阿姨做麦饼的手法过目不忘。普 通的麦饼只不过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猪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进炉中烤就可以了。但是温州永嘉的楠溪江“王大妈麦饼”吃过后绝对不会让你忘记。做麦饼的师傅告诉我,和面、做陷、包的时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时间和火候都是十分讲究的,正是这一步步的精工细作才会有松脆弱、喷香的美味麦饼。

但你可别看它外表朴素无华,它的能在修养可是一鸣惊人的!

当你向它咬向第一口时,那松软脆香的麦皮,会让你感受一股清泉涌上心头,仿佛正穿梭着云霄;如果你行会的咬到一块猪油粒时,它会马上炸出浓郁的肉汁,湿润着你的嘴唇,这时,你也不必担心它们的油腻,因为随后新鲜的梅菜的咸味儿会立马覆盖住它,使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当你又咬到一口已烤焦的一点麦皮时,也不必吐出,因为那清爽香甜的麦皮已经覆盖住了它的苦味儿,这时甜中带苦,苦中带甜无法形容;当你最后一口回顾它的味时,清中带油,油中带咸,咸中带苦,苦中带甜的滋味真是难以形容。

哈哈!听到描述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吗?那就立马来温州,尝尝这简单易学、历史悠久、传入千门万户还令人垂涎三尺的楠溪麦饼吧!

阳光与夏

阳光与夏 夏天的阳光 撒下来 我的心 开始发痒 想长出翅膀 去公园吧 去晒太阳 去吹风 去引诱一只小鸟 来啄我的手指 去抓一把树下的阳光 做麦饼 稻草人 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瞧你点头的样子 一定在说: 麦饼,是我的最爱 风像淘气的孩子 一样奔跑

给父母做一道菜

给父母做一道菜1月26日,是我的生日,不仅仅是我接受大家祝福的日子,也是妈妈的受难日,所以,今天,我想要给爸爸妈妈做一道菜。爸爸妈妈十几年来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古人言“百善孝为先”,我这个享受了十几年父母无私之爱的女儿,应该为父母做一道菜以示孝心。“哐当”厨房里奏起了晚餐的交响东。我将两枚土鸡蛋轻击到案板上,双手一掰,蛋清与蛋黄便细流而出,乍一看,好似溪水般倾流而入碗中。我拿起筷子,如同拿着一柄双截棍,熟练地搅拌着,慢慢地,原本各自独立的蛋清与蛋黄均匀地融为了一体,仿佛成了一块熟透了的金黄麦饼。我将花生油倒入锅中,油冒出热气之时,我将搅拌好的生鸡蛋沿锅边倒入锅中,待凝结之后小心翻转过来,经过我多次翻炒,生蛋就变成了香喷喷的煎蛋了,然后装盘待用。接着,我又将煮熟的两个以铃薯切成细丝儿,放入油锅中烹炒,再放些盐,几勺白米醋。哇!酸香的味道迎面扑来,简直无可挑剔。我又将炒好的煎蛋切碎,与土豆丝一起翻炒,不一会儿,蛋炒醋溜土地丝就真正地出锅了。我用玻璃盘将蛋炒醋溜土豆丝装好,端上餐桌。金黄油亮的,看着就令我垂涎三尺。我看着一脸幸福的爸妈,我就知道我做到了,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当然,这远远不够,我一定要时时刻刻记着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人,孝敬父母、长辈。晋光小学五年六班

临海小吃--------麦饼

临海小吃--------麦饼

临海虽然只是一个小城,但是,却有很多的特色小吃,有蛋清羊尾、麦油脂、糟羹、大饼、青团、还有马蹄酥和羊脚蹄等等。多地数不胜数。在那么多的小吃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麦饼了。

麦饼在很多的地方都有的买,几乎所有人都吃过它。因为它又好吃又便宜,吃起来还方便。麦饼的种类有很多,有洋芋麦饼、有豆腐麦饼,还有菜干麦饼、猪肉麦饼等等。还可以在麦饼里加个鸡蛋,还增加了营养呢!

麦饼还有一个传说呢!据传,戚继光在临海抗倭的时候,临海百姓家家户户做麦饼给戚家军作军粮。但麦饼薄,不耐饿,又容易坏,于是诞生了麦饼的“改进型”:加厚,中间穿孔,用麻绳串起,一串就顶几天的干粮,战士们吃着这种麦饼打跑了倭寇,这种饼也就被亲切地称为“光饼”。

麦饼的做法也很简单。只要抓一团原本和好的面,包入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馅,擀成一张薄薄的饼,放到加了点菜油的平底锅上煎。如果你还要加上一个鸡蛋的话,就可以把鸡蛋打散,用筷子在饼上挑出一个洞,倒入打好的鸡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还要在上面刷上一层油,等在下面的那一面冒上了一点热气,再把饼翻过来,刷一点儿油,再翻到另一面来。这样翻了几次后,麦饼的皮就变地焦黄焦黄的了,里面的也熟了。还冒出了浓浓的香味。

麦饼做好了,我连忙接过来,吹了吹,狠狠地咬了一口。啊!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我爱吃麦饼!

麦饼给力

我大妈给我带来了好多个麦饼,当然吃着跟其它麦饼没什么两样,但是闻着就不一样了。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很想睡觉,突然!我闻到一股香气,我闭着眼睛四处嗅,心里感觉越来越来劲。同桌发现了,问:“你神经病啊?”“你有没有闻到一股香气啊?”“没有,快上课!”我只好停止了搜索。又过了一会儿,我又忍不住搜寻起来,找来找去,原来香气是从书包散发出来的,我想:我也没放什么东西进去啊?一打开书包才知道,奶奶竟然把麦饼放进书包了,原来是麦饼在飘香。刚好这时我肚子饿,准备拿起来啃两口时,才发现是在上课,不能大饱口福,也只能大饱鼻福了! 我闻了又闻,顿时精神百倍,老师叫我们做题目,我竟然第一个做完而且全对,老师大大地表扬了我。一下课,好像大家都闻到麦饼的味道,向我要,面前真是“车水马龙”。我自己都没吃一口,全被抢光了,班里四处散发着麦饼的香味,时不时冒出一句——“太好吃了!”、“谢谢你,彭翊凌!”他们解了馋,我却连一小块也没留。不过,这麦饼真是给力,那一天,我们个个都变得精神满满。

打 工

打 工三门实验小学三(11)班 林思汝寒假没有结束,我已经早早地把作业做好了,正等着玩呢!可妈妈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去打工,感受打工的滋味,我说干就干。我打工的地方在丹峰菜场对面的一条小巷子里,是家麦饼店。那里主要卖麦饼、青团,还有馒头。因为地方偏僻,生意不是很好,所以老板想了个主意,每天推着三轮车去外卖。我的任务是在店里的时候洗碗、扫地、烧开水;外卖的时候,我负责收钱找钱。阿姨还教会我怎么辨别钱的真假,一百元真钱有毛爷爷的头像水印、数字会变色、还有条金线。如果收了假币,那我们一天的辛苦白费不说,还要亏本。我跟着阿姨,推着装着青团的三轮车,去街上卖,买的人很多,我忙着收钱找钱,不一会儿,我就觉得双脚站麻了,还担心钱有没有找错。回到店里,有一大叠碗没洗,我先把碗小心翼翼地放在水槽里,然后在水槽里倒上烫开水,等水稍凉点我用洗碗布裹紧碗一边转动一边擦拭,最后,我把它们一一放在水龙头下,用清水冲洗得干干净净,冲洗完后,我把碗放在柜子里。洗好碗后,我又抹桌子,把桌子擦得很干净,半天下来,感觉很累很辛苦。不过第二天第三天我还坚持去,一天比一天做得好。这次打工体验,我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想想平时在家里我只做一些小家务就觉得很辛苦,太不应该了,同时也感受到爸妈的辛苦。现在不好好学习,没有学问,将来只能干繁重的体力活。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好好学习,而且要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自己早日成长起来。评:小作者能利用在寒假的休息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并且把实践的经过写的很具体。通过这次打工体会到了打工的辛苦,进一步熟悉了社会生活,激起了小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指导老师:邵夏菊

学做家乡小吃——耳朵皮

周末,窗外下着倾盆大雨,“啪啪啪”是大雨打在屋顶上的声音,“沙沙沙”是大雨打着树叶的声响……我们望着窗外的雨景,心情一点也不好。因为本来我们一大帮同学约好去野外采摘桑乌的,偏偏天公不作美,没法去了。妈妈好像猜透了我们的心思,说:“今天我们来个新项目,我教你们做‘耳朵皮’,好吗?”“好啊,好啊!”我们的兴趣顿时被激起来了。我问:“妈妈,什么是耳朵皮呀?”妈妈笑着说:“这是我们三门的一种传统小吃,你不是最爱吃的吗?一般我们方言叫‘羹’,因为形状极像我们人的耳朵,所以也叫‘耳朵皮’,还有人称为‘元宝’。”说话间,妈妈拿来早已准备好的馅和皮。妈妈首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只见她拿起一张方方正正的皮,平摊在左手,并把手稍微团起来一点,妈妈说是为了避免舀进来的馅会掉出去。然后舀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妈妈准备的馅可香了,有豆腐干、猪肉、虾米、咸菜等。接着,把外面的皮往里折,还要有一定的角度交错,妈妈说是为了美观。再把大拇指掐住外层,向外一卷,在边角上粘点清水,黏接住,一个美观的耳朵皮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我和同学们看了,都跃跃欲试。学着妈妈的样子,我开始包了。刚开始,我怎么也弄不像,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不想包了,眼泪都跑出来了。这时,妈妈发现我的情绪不对,又手把手教了我一个,并不断鼓励我。我终于包成了一个,虽然没有妈妈这么标准美观,但也算是有点样子。其他同学也一个个完工了,大家把自己包的都放在了桌子上,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大家都笑了,原来可可包成了大麻花,全皱在了一起;梅家硕更绝,全搓成了一团,像一个个小石头,还是我和赖宛易、倪雨锶包得像一点。妈妈夸奖了我们三个,我开心极了,感觉有点飘飘然。最后,我尝到了亲自做的耳朵皮。当妈妈把蒸好的耳朵皮端上来时,一股诱人的香味直往我的鼻子里钻。我看着它们白白胖胖的身子,水灵灵的,仿佛一动就破似的。我咬了一口,哎,真好吃,皮儿软软的,馅儿香香的,各种馅溜进了我的嘴巴,也溜进了我的心里。今天,我不但学会了做家乡小吃——耳朵皮,还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努力学,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林老师的话:中国是一个美食王国,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风味小吃,我们三门也不例外,像糟羹、麦焦、麦饼、状元糕、青艳、麻糍等,真是数不胜数。其实,每一种家乡小吃都包含着一定的美食文化或者历史文化,让我们在传承当地美食制作方法的同时,也把它固有的特色文化一起传承下去。) 指导老师:李爱萍

烙麦饼

今天早上,我要到泉溪奶奶家。爸爸说:“叫奶奶烙麦饼吃!” 到了泉溪,我叫奶奶烙麦饼,奶奶笑着说:“好呀!” 开始烙麦饼啦!奶奶做麦饼,我穿上围裙,帮奶奶翻麦饼。我见奶奶首先把和好的面搓一搓,再团成面球,第三步放葱肉馅,最后右手抓住边沿一捏,一压,一个麦饼就做好了。奶奶把饼放到锅里,我先看它熟了没有,如果麦面变黄了,我就用铲子把它翻一个身。 我喜欢吃甜麦饼,决定自己做几个。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搓一搓,再压一压,又放入白糖,最后放油锅里烙。就这样,我烙好了四个甜麦饼。我喜滋滋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极了。 下午一回到家,我就自豪的对妈妈说:“甜麦饼是我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