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声,谁人能解。你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吗? ——题记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在生命的初始,懵懂地还不知感悟天地自然之时,就已穷尽一生去追寻不知是什么的未来。 那些脚步匆匆地行走在时光里的人们,也许心里充满了憧憬,眼神热切,只看得见远方的风景;也许沿途的噪杂已让他们的心里充满疲惫,带着一张麻木冷漠的脸在混沌中走向尽头。他们忘记了停下来静心聆听,聆听自己的心声,聆听自然的声音。他们甘愿将自己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却丧失了听觉。 我一直觉得,聆听物语的天赋,能让世界向我们敞开的更多。大自然的春华秋实,都是生命美好的轮回。花开花落,破茧成蝶,也只是刹那芳华,终究要归于平静。只有它绽开时的声音,旖旎宛如天籁,永恒地张扬在天地之间。这声音有着让生命渐渐沉淀厚重的力量;这声音蕴含着一朵花开时迸发出的力量和希望,所有的努力,只为绽放时刹那的绝唱,此刻无需言语,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聆听。 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这样一朵花,它寂寞且骄傲地伫立在自己的世界,你能否慢下来,注视着它在风中摇曳,在寂静中聆听它绽开时的声音?面对一朵花儿幸福的发呆,让躁动的心沉静下来。听见花开的声音,一如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一花一世界,不论多么微弱渺茫的声音,在自己的世界里,它都只是为了自己而绽放。即使不曾有人聆听过,也阻止不了它的绽放。 你若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也就同样能聆听世间万物。你是否听到了那火焰在热烈的舞步下踩出的鼓点?你是否聆听到了时光沉没在深邃海底的声音?你是否聆听到了风的呼吸?你是否聆听到了这世间的浮华喧嚣? 每一种声音都给人以微妙的感受。风吹落叶,吟诵着季节的交替;雪压梅枝,积蓄着倔强的力量;花开的声音,是在诉说生命的旋律。 当你被匆忙脚步激起的尘埃纷乱了视线,是否会有一道清越之声划破长空,悄然而至?那声音从容淡定,虚怀若谷,穿透谜样的重重雾霭,轻轻拂去你心灵上氤氲的雾气,将世界的本质呈现在你心底。 能用心聆听世界的人,一定有一颗璀璨剔透的心,它满怀包容与爱。 苍茫的静谧中,侧耳聆听,是什么在世界的角落里低吟浅唱? 那是花开的声音。

春雨

方的女孩喜钟情于雨,这大概是因为水乡的灵气得益于雨。豪气冲天的壮士渴望的是狂风暴雨,那气势正如他们的威猛。而我喜欢的是霏霏细雨。 你瞧,如蚕丝般精英的雨丝在空中随意飘舞,却无声无息,听不到雨滴落地的声响。那轻轻的.柔柔的雨丝像是天上仙女般的秀发,随着春风的节拍悠悠的扬起。那一簇野花,那一片绿草,尽扫往日的平凡,迷蒙中,有一番诗情画意。漫步雨中,雨丝拂面,像是慈祥的母亲抚摸着儿女,凉意中,有一丝温馨。 雨大了点,淅淅沥沥,一派烟雨迷蒙。石桥在雨的洗涤下,清新古朴,湖水承蒙天上的雨露,越发清澈,连那还未披上绿装的树木,看上去竟也亭亭玉立了起来。此时的小城,如此的有情致,有美感。我躲在小屋里,用心去聆听那美妙的雨声。那富有乐感的淅沥声,究竟是谁用扬琴演奏出来的?啊,那声音,如江南小巷般悠远,江南少女般柔情。流落于此的潇湘雨,它甜甜的,柔柔的,像孩童的窃窃私语,像纤纤玉指在琴键上跳跃。 倘若没有那份悠闲,那份诗意,那份感悟,你领略不到这雨带来的快感。只有静心欣赏,静心聆听,你才会爱上春雨。

倒带

离别的音乐也许会将成为我一生的最爱

因为现实无意发现我已经喜欢上了倒带

美好的日子瞬间已经从指间悄然的溜走

我知道那是我自己所谓美好离去的谎言

明媚阳光下的音乐播放器传出丝丝伤感

其实那只是企图让伤感音乐麻醉的爱好

一遍遍的静心聆听,一次次的无聊倒带

过去的生活也许永远不会再次反转回度

倒带去的暗伤旋律,倒不回的美好往昔

现实的天平始终无法自由的游走与两端

嘶哑的唱起只有自己才能听懂的离别曲

美丽挥手其实也有泪水交织的不忍别离

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高考已由远及近,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现。

一、2008年高考作文回望

2008年高考早已硝烟已尽,但留给我的体验、反思、总结还在继续:形式多样的命题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题思想、强化限制的命题原则等带来的是不断地讨论与体会。

1.命题格局:话题淡出舞台,命题、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纵观2008年18套高考试题,自1998年登上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份话题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湖南、江西、辽宁、福建、海南宁夏共8份试题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共8份,分别是上海以“他们”为题、天津以“人之常情”为题、广东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以“好奇心”为题、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这些命题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后引出题目,如上海、江苏、重庆等,有的直接给出题目,如天津、广东、安徽等。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人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坚强”、江苏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们”)、体验(如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发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长(如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全国卷一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等,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市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一统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继续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

雨声·雨影

“下雨了,快回家。”这句话常在耳边响起时,我还年幼。那时,只知道这晶莹的东西落在脸上有一种凉凉的感觉。它从天而降,可爱而神奇。幼稚的心,欣赏幼时的雨。

雨,依然下着。它还是它,但我已经长大。长大的我,爱上了雨声、雨影。我爱听它清脆悦耳的声音,爱看它千变万化的身姿。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的,在听觉上,雨总给人一种美感。所以无论是细雨滴梧桐,还是骤雨打荷叶,都是那么声声入耳。尤其是雨滴敲击青瓦,叮叮咚咚,密密麻麻,点点滴滴,好像无数的珍珠洒落在玉盘上,又像一支旋律优雅的乐曲。

静心聆听雨声,心西飘然的快乐、解脱,兴奋。一滴滴的雨,滴在心田,湿润了那期待甘露已久的心。

聆听雨音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那么,观赏美妙的雨姿便是视觉上的愉悦。春天的细雨若有若无,像薄烟似轻烟,淡淡的,就把万物塑造成蒙蒙眬眬的美。温柔的雨固然可爱,但猛烈的雨也能打动心扉。你看,气势磅礴的大雨有一种将内心的感情全部释放出的豪情。暴雨倾盆,一颗赶着一颗,接二连三的落下来,形成一屏水帘,隔着水帘望去,是万种风情、千般滋味、百样风流……

痛苦、郁闷随着或轻柔可心或汪洋恣肆意的雨全部流了出来,心开始轻松、明朗起来。整个人好像被洗过,别样的轻新。

有人喜欢雨,喜欢在雨中漫步,就是因为雨能帮助他们把心中的抑郁压力宣泄出来。

也有人不喜欢雨。那么,我想说的是,倘若你没有那份悠闲,那份心境,那份感悟,是领略不到雨带来的快感。只有静心聆听,静心欣赏,你才会体会到雨的魅力。

在雨中,我欣赏着它的曼美身资,品味着它香甜的滋味,将一切美好的祝愿都寄在青春的细雨中,将一切美好的憧憬寄在猛烈的大雨中。

爱雨,爱它的诗情画意,如烟似雾;

爱雨,爱它的缥缈自由,无拘无束;

爱雨,爱它的清丽优雅,曼妙无边。

聆听天籁之音

看报纸报道,法国女钢琴家在南京举办音乐会时被观众不文明举动气哭了,那么,我们宁波的观众会怎么样呢?5月13日晚上,我在宁波大剧院既欣赏了亚洲青年音乐聆听天籁之音家们演奏的交响乐,也体会到我们宁波听众的文明风尚。最后一次钟声响起,音乐会开始了,83个音乐家陆续进入演奏厅后,宁波大剧院内鸦雀无声。突然,伴着听众的掌声,首席小提琴手来到台前,指导乐器调音。终于,指挥家卡姆穿着礼服出场了,他可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呵。于是,指挥棒的舞动下,美妙的音乐响起来了。整个演出期间,听众们静心细听,平时公众场合铃声此起彼伏的手机也都成了哑巴。人们也被耳边的那音乐给变呆了,要说的不说了,要闹的也不闹了。为了三首乐曲,音乐家们演奏了两个小时。当第三首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最后齐奏的余音还未消失,剧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持续了差不多一分钟。人说音乐家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掌声就是最好的报偿。我的钢琴演奏水平也能得到这样的掌声,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