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一开始,我就直奔外婆家——余姚的一个乡村。

那天,冒着绵绵细雨,几经周折,我们乘坐的“乌龟”三轮车沿着宽阔的柏油路终于平稳地驶进了村头。突然,“哒哒哒….”马达声沉重了起来,车身也摇晃不止。咦?这是怎么啦?我纳闷着,诧异地把头探出了窗外。原来车子驶进了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路两旁堆满了小山似的沙石,原先的一座小桥不见了,车子只能沿着临时小道行驶。

“外婆,这里怎么成了工地,原来的小桥也没了?”我疑惑不解。

“这里正在进行河道改造,我们家门前原先的那条河要填满,再挖一条通往北排江的新河。”外婆笑着说,眼睛都成了一条线。

“哦”。还没等我回过头来,车子已经到了家门口,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飞似地跑到了工地。嘿,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我四个月没来,原先那弯弯曲曲的小河已被拦腰截断,填上了小山似的沙石;河对岸原来参差不齐的小楼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拆迁安置房———-乡村别墅,红的瓦,灰的墙,气派大方,让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正在兴建的新河已初显雏形,与印象中的小河相比,河面宽阔了许多,也深了许多;新筑的河堤用水泥浇灌而成,足足有两米多高,沿着河堤放眼望去,河床笔直笔直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流一泻千里的景象。

听外婆说,十几年之前,这里曾经遭遇过洪水,当时大水淹没了庄稼,好多农家还进了水,严重影响到了村民的生活。近几年来,虽然不曾发生过类似的大水,但是隐患还没有消除。现在乡村经济发达了,终于有能力改造这上百亿的工程,排除洪水隐患了。

再过三个多月,这条新河就可以面世了,到了那时,它一定会不辱使命,生生不息。

谁不说咱杨梅好

谁不说咱杨梅好 浙省余姚市阳明小学504班 戴曹焱 你可知道,余姚的特产有多少?有茶叶?有霉干菜?是的,还有很多。我最喜欢一种水果,它个儿不大,圆圆的,有点像桂圆,但它鲜红透亮,微微红里带黑,紫中带亮。它遍身长满了小刺,但等它长熟之后,刺也渐渐软了、平了。一到六月份,余姚的水果堆上会增加一道诱人的水果,那就是杨梅,令人馋涎欲滴,吃了还想吃的杨梅。五月,下过几场蒙蒙细雨,杨梅树带着它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它的树枝间,傻睡着一群一群的青果子,那就是杨梅宝宝。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个个爱捉迷藏的孩子,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在阳光下,它们又像一串串玉珍珠,一串串青里透红的珍珠,晶莹闪光。它不时从绿叶丛中好奇地探着头,欣赏着令人欣喜的世界。六月中旬,酸甜可口的杨梅成熟了,满树杨梅犹如一串串晶莹易透的珍珠,点缀着青山。摘一个杨梅,放在嘴里,每一根刺溜滑地在嘴里舌头里翻转接触,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你只要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那甜甜的,酸酸的味道保证你吃了还想吃,一辈子都忘不了。因为杨梅对生长的土壤要求比较独特,它只生长在我们余姚、慈溪一带,而以我们余姚的杨梅个儿大、味儿美、而享誉全国。因此,杨梅还被定为我市的市果呢!真想尝一尝我们家乡的杨梅,请你到我们家乡——余姚来!

指导教师:杨北天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余姚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明水秀的江南小城.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壤嵌在富饶的浙东平原上.家乡七千年的河坶渡遗址令人陶醉,巍巍绵延的红色四明山使人崇敬,博学才智的四先贤让人恭敬,名震四方的塑料王国受人称赞......我却深深地迷恋着家乡的桥. 素有水乡之称的家乡有数也数不清的桥,一座座千姿百态的桥都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画.你看:那古色古香的通济桥,像一轮宁静的弯月,又像一条美丽的绸带倒挂在姚江上,显示着"浙动第一桥"的婀娜多姿;那现代气派的兰墅大桥像一艘即将远行的帆船,又像一支正要飞出的箭,耸立在最良江上,展示着今日余姚的蓬勃发展;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桥,它们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们朴实的身材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却像一幅真实的水墨画. 家乡的桥虽然沉默无言,但每一座桥都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形容的快乐.你听:那立交桥上传来了"轰隆隆""嘀嘀嫡"的是火车,轮船和汽车交汇发出的鸣叫声.那青石小桥上传来的"哈哈哈""呵呵呵"是孩子们玩耍时的嬉闹声,真像小黄莺在唱歌.那景观桥上传来的"啧啧啧"是游人赏景时发出的赞叹声,真像一首欢快的歌曲. 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迷恋家乡的桥!

家乡因人民而美丽

我的家乡是在贵州省的一个小县城。住在我家乡的人们很热情好客、友好。到看到从外地来玩的人时,他们总是热情迎接。向他们介绍当地有名的小吃,著名的旅游胜地,如阳明洞、桃源河魔幻漂流、扎佐森林野生动物园、六广河大峡谷…… 古代的王阳明先生曾经在当地居住了很久。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创始大师。名守仁,字伯安,汉族,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他在我们修文县提出了闻名世界的“知行合一”学说。在阳明大道那边有一座山,人称“阳明洞”,阳明先生就是在这座山里学习、生活。当地的旅游局已经把它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前不久举办了一次阳明文化节,在这个节日里,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来了。当地人进了地主之谊,热情的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吧我们修文人最美的一面留在了他们心中。 有一天上学时,看见一个外地口音的小女孩在街上哇哇大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突然坐过来以为老奶奶,那个老奶奶轻轻地拍打着小女孩的肩膀,耐心地对她说:“小女孩,你别哭啊,你告诉我,你是哪儿来的,住在哪儿,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吗?”小女孩看见这么慈祥的老奶奶,便马上停止了哭泣,说:“我是从湖南来的,我跟爸爸妈妈住在腾辉酒店。”这下,既然知道他在哪儿,不就好办了。老奶奶便牵者小女孩走到了腾辉酒店,找到了她的爸爸妈妈。过往的路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儿后,都对老奶奶赞不绝口,还说咱们修文人真善良啊! 虽然我的家乡有很多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但我总觉得在家乡啊,山美、水美、人更美。

我爱我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二六市位于余姚的最东面,那里山清水秀,群山起伏,迷人的大自然景色尽在其中。有着蛮有名声的特产;勤劳朴实、聪明能干的家乡人民。

当万物从沉睡中苏醒,春姑娘给大地带来绿意盎然的时候,你瞧,家乡的茶叶山上人山人海,笑声阵阵。有的茶农一边熟练地摘着茶叶,一边唱着欢快的山歌;有的茶农摘累了,坐下来与旁人聊聊天;有的茶农一会儿摘这儿,一会儿摘那儿,忙得不亦乐乎。那欢笑声,聊天声就是茶农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茶农们望着这一筐筐,一箩箩细嫩的头茶,心里乐滋滋的。这些头茶可以做上等茶叶,还可卖个好价钱呢!其中“清康茶”是有点名气的好茶,不知您是否尝过?

在山的那一边,春笋娃娃们也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地面。再接着毛笋、淡笋、四季笋……也都不甘示弱地相继钻出了地面。他们用尽全力,使劲往上长呀长,山民们望着它们笑呀笑。山民们抡起锄头用力挖呀挖,把一袋袋,一篮篮的笋儿运进家乡的竹笋加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笋儿们被安进了新家——罐头。又使这些笋儿们“穿着”新装“走”进了城里大大小小的超市、食品店。慢慢的家乡的罐头笋凭着自己的实力打出了品牌。现在的罐头笋已远销东南亚。

快放暑假的时候,享有远近闻名的家乡特产——杨梅,满山的红啦!一簇簇缀满枝头的杨梅竞相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山民们望着这些又大又圆的杨梅,高兴得眉开眼笑。家乡的杨梅因为个大味甜而出了名。现在,家乡的杨梅山成了观光旅游区了!每当这个季节,村口一条新建的柏油马路上停满了面包车、小轿车、大卡车、摩托车……这些都是来杨梅山上观光游客的各种车辆。这时的杨梅山像似一个热闹的集市沸腾起来。拍照摄像的,爬树摘杨梅的,在树下观光尝杨梅的,追逐嬉戏的……欢笑声,打趣声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

啊!我美丽的家乡呀!我为你拥有大自然这么多的珍品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渐渐富裕起来的家乡人民,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了。你瞧,以前我家门前那大片大片的荒地不见了。现在矗立在你眼前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些破烂不堪的平房也不见了。现在直立在你眼前的是一排排新式漂亮的楼房,楼房前各式花坛里都种着美丽的鲜花。每当花开的季节,阵阵清风送来缕缕淡淡的花香。挨家挨户的楼群外,是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电线,有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有的楼房旁还建造了车库,里面停放着小轿车、面包车、大卡车。摩托车已是千家万户都有的啦!以前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汽车从身边开过,泥水就溅得你一身的道路不见了。现在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条平坦、宽阔的林荫柏油马路。现在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行走在马路上就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如今,每个村庄都安装了一盏盏路灯,到了晚上,路灯一片通明,通宵达旦。

啊!我美丽的家乡呀!我为你拥有光彩、亮丽的风姿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的家乡人民已不满足现状,他们上网寻找致富信息,靠着党的好政策,有的办起了有一定规模,而且上档次的大工厂;有的开起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小吃店;有的承包了大批土地,种起了大棚蔬菜;有的跟城里人那样,像模像样地开起了大超市……他们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示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与才干。他们为了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携手并进,挥汗奉献,用自己的汗水为建设更灿烂的家乡而努力!

啊!我美丽的家乡呀!我为你拥有这么多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而高声呼喊:“你真了不起呀,家乡人民!”

我想:过不了多久,我的家乡一定会以更新的面貌再现在世人面前。我爱你!我的家乡,我深深爱着的家乡!

作文标题:我爱我的家乡作者姓名:袁博贤学 校: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小学年 级:四年级班 级:四乙班指导老师:蒋乐君

我爱你,四季如画的家乡

我爱你,四季如画的家乡 拥有八十几万人口的余姚,同样也拥有众多大小不同的乡村。如果说市区的高楼大厦像堂皇的彩色照片,那么这些乡村更有四季如画的风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吟着苏轼的诗,仿佛闻到了春的气息。经过春雨的滋润,春风的呼唤,春土的孕育,河边几棵桃树早已开出了粉红色的花。花瓣上还带有几滴晶莹的露珠,显得那么美丽动人。一条条柔软的柳枝吐出嫩黄的小芽,伸进小河中,仿佛在吮吸着大地母亲甘甜的乳汁。小河两岸已是一片红花绿草,给小河绣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春风吹来,河面上泛起了花纹似的微波。在阳光的照射下,无数的金星在跳动,又似千万只眼睛在闪眼。一群群机灵的小鱼,在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有的偶尔窜出水面,想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有的吐着一个又一个水泡泡,仿佛在吹着口哨。几只鸭子扑腾着翅膀追逐嬉戏,击起一排排美丽的水花,给小河增添了无限生趣。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遍地的鲜花野草。春姑娘还在不断的描绘一幅幅春的水彩画,真是令人痴迷,使人陶醉。

炎炎夏日,人人都觉得闷热烦躁。然而在我的家乡却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凉快之感,那就是杨梅林。站在杨梅树下,抬头望望树冠,无数颗若人喜爱的杨梅散点满数,煞是动人。

说起杨梅,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从前,在河姆渡一带的山坡上长出一种小树苗,随着年头的过去,小树苗越长越大,还结出了红红的果子。河姆渡人从来没看见过这种果子,所以为了确保安全,都不敢吃。有两个小女孩,一个叫杨,一个叫梅,她们为了增加新的果种,就放大胆子吃了几只,发现这种果子又甜又爽口,汁又多,而且没有发现异样感觉。于是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村民。河姆渡人为了赞扬杨和梅的发现,就把这种果子叫作杨梅。现在,杨梅已成为名扬天下的果中珍品。随着雷雨的献礼,杨梅长大了,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涨红了脸,若人喜爱。到了收获的季节,杨梅更是红的发黑,又大又圆,叫人看了馋涎欲滴。杨梅的销量年均可达到上万吨,给家乡人民带来了财富。

杨梅林不仅有着甘甜可口的杨梅,而且还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地方!看,山脚下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子,旅客们边品尝杨梅边拍下了杨梅林的美丽风景;有的带着画板、画笔来这里写生;还有的带着桌布、食品来这里野餐,好不热闹。

如果你有机会来我的家乡吃杨梅,走到半山腰就会发现一座五光十色的水库。它的四周围被桂花环绕着,每到秋天,桂花齐放,十里飘香。水库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片绿海中,它迷人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还未走近,一阵阵嬉笑声已经传来了。走近一看,岸边人们有的在做游泳前的准备动作,有的在嬉戏玩耍,还有的索性躺在石板上看起蓝天来。好一个“游泳场”啊!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吟着杨万里的诗,心中对家乡荷花的赞美更是油然而生了,雷雨过后,荷花竞相开放,有的像刚出浴的美人,有着点点水珠;有的像夜空中的繁星,一闪一烁;有的像一个穿着舞裙飞快旋转的天使。整个水面都铺满了荷叶,一阵风吹来,它们气忽高忽低,忽近忽元。调皮的小蜻蜓轻盈地飞落其上,正是“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望远处看,天连叶,叶连天,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叶。同时也飘来阵阵荷香,它没有玫瑰的娇作;没有百合的冷漠;没有杜鹃的妖艳;有的只是淡淡的优雅与朴素。

秋风吹走了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夏天,向人们推出了一幕秋高气爽的秋景图。而我家乡的秋色更胜一筹。看,金黄的稻谷早已在向农民伯伯招手,仿佛在说:“该收割啦!该收割啦!”

在一望无限的稻田上,那黄澄澄的谷子粒粒饱满,迎着秋风笑弯了腰,稻海中的掀起哗哗的稻浪。最醒目的是嵌在稻浪中的一块块“翡翠”,它把家乡打扮得分外绚丽。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根根碧绿的甘蔗,这些甘蔗根根粗壮高大,枝叶在秋风的抚摸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争先恐后地说:“我最大!我最甜!”你听,“隆隆的打稻机声,哎哟哎哟”的劳动号子声,小孩的欢叫声,还有“唰唰”的镰刀割稻声,给成了一曲丰收的交响曲,悦耳动听。

山坡上种着的各种蔬菜、芹菜、菠菜、小白菜正长得茂盛。有的黄绿,有的油绿,远近高低各不同。再看看那玉米,它那棒槌似的果烊歪着脖子,沉甸甸的,似乎迫不及待地招唤人们去收获;圆滚滚的冬瓜,像一个个胖娃娃躺在地上,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在田地和山坡的中间隔着一条蜿蜒而清澈的小河,微风一吹,河面上就掀起一层层鱼鳞似的波纹纹,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河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蓝天、白云,映在水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河岸边,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叶黄了,几片叶子悠悠地飘落下来,仿佛在向村妈妈挥身告别,树叶落到水面上打了个转,飘向远方。

冬爷爷无声无息地降临到的家乡。屋顶上,大树上,田野里……都是雪白雪白的。那是冬爷爷送给我的,见面礼,到处都是一片宁静,多么安祥。平日,潺潺流动的河水,现已结成了薄薄的冰块。岸边,几只“小白熊”在冬爷爷的抚摸下睡得正甜。石板上积着洁白无瑕的厚厚的雪,叫人看了真不忍心踩上去。

充满活力的春;与众不同的夏;硕果累累的秋;情意绵绵的科。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诗意而美丽富饶的地方——余姚。

作文标题:我爱你,四季如画的家乡作者姓名:丁丹丹学 校: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小学年 级:六年级指导老师:朱亚飞

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坐落在浙江省余姚市江南学弄63号 ,这里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是一座省级示范小学。11月6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我们学习生活了五年的学校学校——实验小学。

走进校门,便看到了一块有电脑控制的大屏,上面清楚地写着我校的新闻有领导来参观时上面写着亲切的话语,使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再向前走便来到了广场。广场上铺着绿和白两种颜色构成的10厘的小方格地砖,远远望去显得十分整洁。正中是一个雕塑,也是我校的标志。上面有三个少先队员 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男同学手拿一个铁球;一个女同学蹲着另外一个女同学手拿风琴,这表示我校是一个音、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下面是有大理石上面清楚地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爷爷亲笔题词的。广场的东边是科艺楼,这学期学校为了让同学上好音乐课,特别在音乐教室里添置了多媒体,有电脑、被头彩电等等。西边是宣传窗,上面写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二十个字,,它,教育着我们要遵守校纪班规,只有现在把建设祖国的本领学到手将来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繁荣富强。宣传窗旁有一个花坛在花圃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各种花儿茁壮成长;有那火红的月季,远远望去像一团火焰正熊熊得燃烧着;在一旁有一棵棕榈树,它全身被麻绳包围着,高大挺拔好不威武,所以这儿也成了我校的一道亮力的风景线。后边是教学楼两旁用金笔写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八个大字。第一教学楼造型奇特,两边是弧形的平台。是四、五、六年级学习的好去处。下雨天的早晨天气阴暗,可教室里却灯火通明书声琅琅。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了迎接升向初中的摸底考早早来到学校做作业、朗读课文真正做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值日生们把走廊拖干干净净,连一片树叶也见不着,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让人看着就舒服。

穿过大厅,我们便来到了小广场。西边是一盆盆美丽的菊花,菊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红的、还有黄有的;菊花的形状也无奇不有:有的像妈妈的卷发;有的像一个小绒球;有的像一个太阳;还有的像那翩翩起舞的蝴蝶的长长的“吸管”。正中是两棵高大的雪松,活像两个不可欺侮的巨人守卫着我们的校园,东边是一个图书楼,每逢周二周三这两天图书楼显得特别热闹,有借书的、还书的还有阅览图书的等等。正前方是第二教学楼,这里是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之地。他们可和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不一样,一年级小朋友早早到校见老师还没来便闲着没事儿去外面玩玩儿,一见老师便大呼小叫去‘通风报信’真叫人哭笑不得。第二教学楼紧挨着电教楼。一楼是体育办公室。二楼是电脑教室,我校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引进了60多台新电脑,一年级老师也每人发了手提电脑。教室也装上了电脑,使我们的教室焕然一新。三楼是曙光电视台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多媒体教室。沿阶梯往上走便来到了四楼阶梯教室,这儿可真大,看来容纳1000人开个会是不会感到拥挤的。

穿过风雨操场便来到了大操场,经过整个暑假地改建,面积也扩大了,一边的围墙也漆上了漂亮的绿油漆,跑道也长了许多由以前的150米到了现在的200米,塑胶也重新建造。在操场上我们会常常看到田径运动员们飒爽的英姿。后边是一座大礼堂,也是重新建造的。一楼是给中善生建的食堂,二楼是羽毛球练‘兵’场。还有一个舞台是用来在我校的“传统风俗”周末文艺演出设置的。

实验小学,我为你而自豪;实验小学,我为能在这所学校读书而骄傲。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母校——实验小学。

家乡的河

寒假一开始,我就直奔外婆家——余姚的一个乡村。

那天,冒着绵绵细雨,几经周折,我们乘坐的“乌龟”三轮车沿着宽阔的柏油路终于平稳地驶进了村头。突然,“哒哒哒….”马达声沉重了起来,车身也摇晃不止。咦?这是怎么啦?我纳闷着,诧异地把头探出了窗外。原来车子驶进了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路两旁堆满了小山似的沙石,原先的一座小桥不见了,车子只能沿着临时小道行驶。

“外婆,这里怎么成了工地,原来的小桥也没了?”我疑惑不解。

“这里正在进行河道改造,我们家门前原先的那条河要填满,再挖一条通往北排江的新河。”外婆笑着说,眼睛都成了一条线。

“哦”。还没等我回过头来,车子已经到了家门口,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飞似地跑到了工地。嘿,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我四个月没来,原先那弯弯曲曲的小河已被拦腰截断,填上了小山似的沙石;河对岸原来参差不齐的小楼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拆迁安置房———-乡村别墅,红的瓦,灰的墙,气派大方,让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正在兴建的新河已初显雏形,与印象中的小河相比,河面宽阔了许多,也深了许多;新筑的河堤用水泥浇灌而成,足足有两米多高,沿着河堤放眼望去,河床笔直笔直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流一泻千里的景象。

听外婆说,十几年之前,这里曾经遭遇过洪水,当时大水淹没了庄稼,好多农家还进了水,严重影响到了村民的生活。近几年来,虽然不曾发生过类似的大水,但是隐患还没有消除。现在乡村经济发达了,终于有能力改造这上百亿的工程,排除洪水隐患了。

再过三个多月,这条新河就可以面世了,到了那时,它一定会不辱使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