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大半个暑假的韩国济州岛游终于来了,这次我在济州岛足足呆了五天,把济州岛的美景欣赏个够,把韩国的特色美食尝了个遍,还玩了很多精彩有趣的项目,下面请听我细细说给大家听。

听导游介绍,济州岛面积有1800多平方公里,可是人口只有56万,怪不得经过几天的参观,我感到济州岛非常的安静,那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美。他和舟山一样,有很多山,周边都是海,可是感觉完全不同,这是一座火山岛,海边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岩石。海水的颜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没有像海南岛那么清澈,也没有像舟山这么浑浊,那是一种深蓝色的壮观。

我还观光了城山日出峰、药泉寺、独立岩、渉岬地、柱状节理带……印象最深的是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汉拿山。因为山上有很多我没看见过的东西:一棵树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蘑菇;边上还有一只超大的蜘蛛,细细长长的腿好像老虎斑纹的身子,仿佛在守卫着这可爱的小蘑菇,不许人随意采摘;在向上走时我发现有一个像泥潭一样的东西里面有好多蛤蟆,灰色的皮服上是凹凸不平的黑疙瘩,长得真丑;最搞笑的是汉拿山的乌鸦,又大又黑,一点也不怕人,成群结队的在树下悠闲自得的觅食,我向一只小乌鸦走去,它竟然还跳着向*近,那模样就是在告诉我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忍不住就给它们照了很多张像。

说起韩国的美食,我吃了海鲜锅、石锅拌饭、紫菜包饭、人参炖鸡等,最最好吃的是韩国烤肉,这可不是一般的猪肉,是济州岛有名的黑毛猪,身上除了一层薄薄的皮,全是嫩嫩的纯精肉,放在炭锅上烤熟,粘上韩国特色的泡酱,包在一片生菜里,真是美味无比。另外人参炖鸡也不错,每人一只鸡,不过是只养了49天的小童子鸡,肚子里放了糯米,红枣,还有一根2年的人参,鸡肉鲜嫩,汤汁可口,所有的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说到玩是我最开心的事,我们团里有十多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朋友,我们在泰迪熊博物馆欣赏了各式造型的玩具,那些可爱的毛绒玩具惹得女孩子们阵阵赞叹;在汽车博物馆参观完各种古董车后,每个小朋友都体验了一次驾驶的乐趣;体验了一场有雨、闪电、烟雾等各种效果的4D电影;骑了一次真正没有马童牵着的马;最有趣的是乘坐急速快艇,虽然开快艇的韩国帅哥不会说中文,但是他会用手势提醒我们,急转弯了、打旋了,各种各样的特技动作,韩国帅哥的驾驶技术真是炉火纯青,惊险、刺激又无比的快乐,当海浪一阵阵的溅起在身上,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大声尖叫,又无比的放松。当快艇靠岸时,所有的人都意犹未尽。

最后我要告诉你,我还和一个宁波的小哥哥成了好朋友。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我的家乡白洋淀

我的家乡白洋淀

河北省保定市 安新县安新小学(一小) 四年级一班 张玉

我给你介绍一个地方,它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竟秀、妙趣天成,这就是我的家乡白洋淀。今天,我就给你做一回小导游吧!白洋淀水域辽阔、风景秀丽,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于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极大,历史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有著名的新安八景、濡阳八景、十二联桥和康熙、乾隆行宫四处遗址。88年,白洋淀重新蓄水后,安新县又先后建设了鸳鸯岛、九龙潭、圣水玉等景点,开发了高空缆车、飘伞、游泳等项目。我们先到白洋淀码头乘船,白洋淀旅游码头是华北内陆湖泊中最大的码头。位于安新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白洋淀畔。码头座西朝东,呈凹形内弧避风港式。码头全长317米,占地91亩,建有60个舶位,可同时停靠画舫、快艇、木船等450艘船只。下面为你介绍的一个景点是荷花大观园。荷花大观园百花争艳、荷花飘香、凉爽宜人。荷花大观园像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镶嵌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占地2000亩,园内荟萃了我国南北各地216种荷花品种,其中名贵品种156个,野生品种60个,成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荷花展示基地。荷花大观园内空气不仅清新湿润,而且负氧离子含量大大高于城市及陆地,非常有利于游客身体健康,你如果能在那里定居,肯定会活100年。在园内,你可以泛舟而行,微波荡漾,芦苇滴翠,清风拂面,荷多花飘香;亦可行进浮桥上,近闻荷香,细品荷态,体会水相亲人荷合一的境界;还可以看荷莲起舞,听百鸟鸣唱,美的感受胜似于西湖苏堤。在荷花大观园内,游客夜晚可参与燃篝火、放烟花、放荷灯、观荷塘夜景,其感受比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更迷人。游完了荷花大观园,我们再来观光一下民俗村观光景区这个景点吧!游客可以在这里打鱼、捉虾、放鹰、荡舟、做水乡饭、品渔家菜。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一种北国水乡渔民的特有的生活,一种做自然之子回归自然的生活,一定会使游客留恋忘返,一定会使假日休闲平添无穷乐趣。出了民俗村观光景区,我们再来游览一下白洋淀博物馆。白洋淀博物馆是在原"水泊梁山宫"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它是全面展示白洋淀文化的一座大型博物馆,由前言导语、湿地历史、文物古迹、近代历史、三维场景演示、民俗文化六大展厅构成。以白洋淀历史变迁为主线,重点突出它的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让游人了解白洋淀宣传白洋淀,爱护白洋淀。白洋淀博物馆是文化积淀的精品,传统教育的基础。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荡飞雪,稻俗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里俯视白洋淀,烟波浩淼,百鸟云集,锦鳞游泳,游船如织,阅尽人间春色。白洋淀的景观不能一一去说,希望你有机会能亲自来这里遨游一番。

小城市

林菁雨

几个月前在博客上被说成是“乡下狗”。对方是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上海女生。而骂人的理由是,我教育了她的朋友——号称是“公主越”的驻德大使的女儿。

于是几年来对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向往就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

今天早饭的时候没有顺着以往的道路去餐厅。

穿过后面的男生公寓区可以看见栏杆外面的小城市的角落。后门刚刚粉刷过银漆的栏杆是学校的边缘,学校的边缘外面是这座小城市市区的边缘。

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的缘故吧,附近一带才被下了“大概属于市区”这样暧昧不明的定义。

其实本来是属于城郊的,在没有这所学校之前。

这是我所处的小城市里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所中学。

比如它百余年的校史,比如城南历史悠久的宁静的老校舍,比如城北占地面积很大的新校区,比如被命名为“小未名”的每天游着鸭子甚至是天鹅并喷着喷泉的人工湖,比如从洗衣房理发室到眼镜店新华书店都应有尽有的住宿条件,比如它省属重点的称号,比如它擦着边挤进了全国百强,比如每年有无数本地的外地的学生花大价钱托关系挤破门槛想要踏进这个大门,比如从这里走出的那些省状元,比如总是居高不下的升学率。

这些“比如”已经足以成为它耀眼的理由。

而我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考进来却以一塌糊涂的成绩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二年的生活。

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城市里社会的缩影——

拿着新款LV挎包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家大小姐。穿三叶草招摇过市的体育专业生。化着很浓的烟熏妆的音乐班女生。午饭只肯买廉价菜的贫困孩子。以及每日旷课游荡在校园的问题少年或者连课间跑步都可以拿着单词卡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模范生。

——都是这个缩影里的一帧画面。

可是我,只是处在这些人之间的工薪家庭的成绩平平的孩子,脚上穿的只是普通的李宁板鞋,偶尔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件Converse的冬衣,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却没有把任何一种上升到专业的高度。

即使是这样,也一直觉得很幸福。

就算是透过后门的栏杆所看到的被切割成格子状不完整的小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被冠以了幸福的名义。

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市位于渤海的海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在这四个名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已是小学就开始被训练的能力了。其实这里的四季也是真的如此,平稳有规律地找不出一点差错。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

今年夏天的时候离开了小城市半个月去了北京。逛了大街小巷之后在我脑中留下印象的是一个叫做“Jungle”的衣服小店。我没有进去过,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看了一眼,就毫无原因地再也忘不掉了。

然而,这座小城市的小市区,我却熟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拐角。从最南面的批发市场到最北边某家味道很好的小吃店,都能瞬间考虑出走怎样一条路线可以快速到达。

就是这样一座渺小的城市,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人的喜怒哀乐。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该写下“黑色将夜晚华丽上演”这样漂亮的句子呢?

校园里的路灯不是很亮,所以教室窗子外面的夜色厚重得像一块巨大的舞台幕布,将这座小城市严严实实地掩盖起来。

放假的时候一直宅在家里,就算是这么小的小城市也不肯出去逛一逛。

前阵子因为要买食物所以出了门,惊异地发现市中心的商业街上矗立起一座很高的大楼。楼顶上圆形旋转餐厅的玻璃被阳光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记起上次看见它的时候还只是一堆钢筋捆扎起来的巨大框架而已,完全忘记了小城市也正以并不慢的速度在推陈出新着。

这座小城市从几年前开始的摧枯拉朽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并没有十分陌生。

街道上行人面无表情的脸。以及办公室里那一张张有着标准笑容的面孔。

——像吸铁磁石一般用力地汇集聚合在一起,旋转成小城市里一个越来越频繁且寻常的场景。

只是,越来越贴近这个冷漠的金属般的时代而已。

暑假的时候在街边的拉面馆遇见一个法国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他说他来中国七年了。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拍下有关这里的一切。我看见他身后背着一架与爸爸相同的数码单反。

他说他几天前来到这座小城市,林菁雨

几个月前在博客上被说成是“乡下狗”。对方是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上海女生。而骂人的理由是,我教育了她的朋友——号称是“公主越”的驻德大使的女儿。

于是几年来对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向往就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

今天早饭的时候没有顺着以往的道路去餐厅。

穿过后面的男生公寓区可以看见栏杆外面的小城市的角落。后门刚刚粉刷过银漆的栏杆是学校的边缘,学校的边缘外面是这座小城市市区的边缘。

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的缘故吧,附近一带才被下了“大概属于市区”这样暧昧不明的定义。

其实本来是属于城郊的,在没有这所学校之前。

这是我所处的小城市里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所中学。

比如它百余年的校史,比如城南历史悠久的宁静的老校舍,比如城北占地面积很大的新校区,比如被命名为“小未名”的每天游着鸭子甚至是天鹅并喷着喷泉的人工湖,比如从洗衣房理发室到眼镜店新华书店都应有尽有的住宿条件,比如它省属重点的称号,比如它擦着边挤进了全国百强,比如每年有无数本地的外地的学生花大价钱托关系挤破门槛想要踏进这个大门,比如从这里走出的那些省状元,比如总是居高不下的升学率。

这些“比如”已经足以成为它耀眼的理由。

而我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考进来却以一塌糊涂的成绩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二年的生活。

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城市里社会的缩影——

拿着新款LV挎包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家大小姐。穿三叶草招摇过市的体育专业生。化着很浓的烟熏妆的音乐班女生。午饭只肯买廉价菜的贫困孩子。以及每日旷课游荡在校园的问题少年或者连课间跑步都可以拿着单词卡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模范生。

——都是这个缩影里的一帧画面。

可是我,只是处在这些人之间的工薪家庭的成绩平平的孩子,脚上穿的只是普通的李宁板鞋,偶尔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件Converse的冬衣,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却没有把任何一种上升到专业的高度。

即使是这样,也一直觉得很幸福。

就算是透过后门的栏杆所看到的被切割成格子状不完整的小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被冠以了幸福的名义。

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市位于渤海的海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在这四个名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已是小学就开始被训练的能力了。其实这里的四季也是真的如此,平稳有规律地找不出一点差错。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

今年夏天的时候离开了小城市半个月去了北京。逛了大街小巷之后在我脑中留下印象的是一个叫做“Jungle”的衣服小店。我没有进去过,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看了一眼,就毫无原因地再也忘不掉了。

然而,这座小城市的小市区,我却熟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拐角。从最南面的批发市场到最北边某家味道很好的小吃店,都能瞬间考虑出走怎样一条路线可以快速到达。

就是这样一座渺小的城市,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人的喜怒哀乐。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该写下“黑色将夜晚华丽上演”这样漂亮的句子呢?

校园里的路灯不是很亮,所以教室窗子外面的夜色厚重得像一块巨大的舞台幕布,将这座小城市严严实实地掩盖起来。

放假的时候一直宅在家里,就算是这么小的小城市也不肯出去逛一逛。

前阵子因为要买食物所以出了门,惊异地发现市中心的商业街上矗立起一座很高的大楼。楼顶上圆形旋转餐厅的玻璃被阳光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记起上次看见它的时候还只是一堆钢筋捆扎起来的巨大框架而已,完全忘记了小城市也正以并不慢的速度在推陈出新着。

这座小城市从几年前开始的摧枯拉朽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并没有十分陌生。

街道上行人面无表情的脸。以及办公室里那一张张有着标准笑容的面孔。

——像吸铁磁石一般用力地汇集聚合在一起,旋转成小城市里一个越来越频繁且寻常的场景。

只是,越来越贴近这个冷漠的金属般的时代而已。

暑假的时候在街边的拉面馆遇见一个法国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他说他来中国七年了。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拍下有关这里的一切。我看见他身后背着一架与爸爸相同的数码单反。

他说他几天前来到这座小城市,林菁雨

几个月前在博客上被说成是“乡下狗”。对方是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上海女生。而骂人的理由是,我教育了她的朋友——号称是“公主越”的驻德大使的女儿。

于是几年来对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向往就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

今天早饭的时候没有顺着以往的道路去餐厅。

穿过后面的男生公寓区可以看见栏杆外面的小城市的角落。后门刚刚粉刷过银漆的栏杆是学校的边缘,学校的边缘外面是这座小城市市区的边缘。

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的缘故吧,附近一带才被下了“大概属于市区”这样暧昧不明的定义。

其实本来是属于城郊的,在没有这所学校之前。

这是我所处的小城市里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所中学。

比如它百余年的校史,比如城南历史悠久的宁静的老校舍,比如城北占地面积很大的新校区,比如被命名为“小未名”的每天游着鸭子甚至是天鹅并喷着喷泉的人工湖,比如从洗衣房理发室到眼镜店新华书店都应有尽有的住宿条件,比如它省属重点的称号,比如它擦着边挤进了全国百强,比如每年有无数本地的外地的学生花大价钱托关系挤破门槛想要踏进这个大门,比如从这里走出的那些省状元,比如总是居高不下的升学率。

这些“比如”已经足以成为它耀眼的理由。

而我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考进来却以一塌糊涂的成绩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二年的生活。

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城市里社会的缩影——

拿着新款LV挎包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家大小姐。穿三叶草招摇过市的体育专业生。化着很浓的烟熏妆的音乐班女生。午饭只肯买廉价菜的贫困孩子。以及每日旷课游荡在校园的问题少年或者连课间跑步都可以拿着单词卡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模范生。

——都是这个缩影里的一帧画面。

可是我,只是处在这些人之间的工薪家庭的成绩平平的孩子,脚上穿的只是普通的李宁板鞋,偶尔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件Converse的冬衣,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却没有把任何一种上升到专业的高度。

即使是这样,也一直觉得很幸福。

就算是透过后门的栏杆所看到的被切割成格子状不完整的小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被冠以了幸福的名义。

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市位于渤海的海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在这四个名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已是小学就开始被训练的能力了。其实这里的四季也是真的如此,平稳有规律地找不出一点差错。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

今年夏天的时候离开了小城市半个月去了北京。逛了大街小巷之后在我脑中留下印象的是一个叫做“Jungle”的衣服小店。我没有进去过,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看了一眼,就毫无原因地再也忘不掉了。

然而,这座小城市的小市区,我却熟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拐角。从最南面的批发市场到最北边某家味道很好的小吃店,都能瞬间考虑出走怎样一条路线可以快速到达。

就是这样一座渺小的城市,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人的喜怒哀乐。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该写下“黑色将夜晚华丽上演”这样漂亮的句子呢?

校园里的路灯不是很亮,所以教室窗子外面的夜色厚重得像一块巨大的舞台幕布,将这座小城市严严实实地掩盖起来。

放假的时候一直宅在家里,就算是这么小的小城市也不肯出去逛一逛。

前阵子因为要买食物所以出了门,惊异地发现市中心的商业街上矗立起一座很高的大楼。楼顶上圆形旋转餐厅的玻璃被阳光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记起上次看见它的时候还只是一堆钢筋捆扎起来的巨大框架而已,完全忘记了小城市也正以并不慢的速度在推陈出新着。

这座小城市从几年前开始的摧枯拉朽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并没有十分陌生。

街道上行人面无表情的脸。以及办公室里那一张张有着标准笑容的面孔。

——像吸铁磁石一般用力地汇集聚合在一起,旋转成小城市里一个越来越频繁且寻常的场景。

只是,越来越贴近这个冷漠的金属般的时代而已。

暑假的时候在街边的拉面馆遇见一个法国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他说他来中国七年了。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拍下有关这里的一切。我看见他身后背着一架与爸爸相同的数码单反。

他说他几天前来到这座小城市,林菁雨

几个月前在博客上被说成是“乡下狗”。对方是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上海女生。而骂人的理由是,我教育了她的朋友——号称是“公主越”的驻德大使的女儿。

于是几年来对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向往就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

今天早饭的时候没有顺着以往的道路去餐厅。

穿过后面的男生公寓区可以看见栏杆外面的小城市的角落。后门刚刚粉刷过银漆的栏杆是学校的边缘,学校的边缘外面是这座小城市市区的边缘。

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的缘故吧,附近一带才被下了“大概属于市区”这样暧昧不明的定义。

其实本来是属于城郊的,在没有这所学校之前。

这是我所处的小城市里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所中学。

比如它百余年的校史,比如城南历史悠久的宁静的老校舍,比如城北占地面积很大的新校区,比如被命名为“小未名”的每天游着鸭子甚至是天鹅并喷着喷泉的人工湖,比如从洗衣房理发室到眼镜店新华书店都应有尽有的住宿条件,比如它省属重点的称号,比如它擦着边挤进了全国百强,比如每年有无数本地的外地的学生花大价钱托关系挤破门槛想要踏进这个大门,比如从这里走出的那些省状元,比如总是居高不下的升学率。

这些“比如”已经足以成为它耀眼的理由。

而我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考进来却以一塌糊涂的成绩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二年的生活。

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城市里社会的缩影——

拿着新款LV挎包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家大小姐。穿三叶草招摇过市的体育专业生。化着很浓的烟熏妆的音乐班女生。午饭只肯买廉价菜的贫困孩子。以及每日旷课游荡在校园的问题少年或者连课间跑步都可以拿着单词卡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模范生。

——都是这个缩影里的一帧画面。

可是我,只是处在这些人之间的工薪家庭的成绩平平的孩子,脚上穿的只是普通的李宁板鞋,偶尔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件Converse的冬衣,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却没有把任何一种上升到专业的高度。

即使是这样,也一直觉得很幸福。

就算是透过后门的栏杆所看到的被切割成格子状不完整的小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被冠以了幸福的名义。

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市位于渤海的海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在这四个名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已是小学就开始被训练的能力了。其实这里的四季也是真的如此,平稳有规律地找不出一点差错。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

今年夏天的时候离开了小城市半个月去了北京。逛了大街小巷之后在我脑中留下印象的是一个叫做“Jungle”的衣服小店。我没有进去过,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看了一眼,就毫无原因地再也忘不掉了。

然而,这座小城市的小市区,我却熟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拐角。从最南面的批发市场到最北边某家味道很好的小吃店,都能瞬间考虑出走怎样一条路线可以快速到达。

就是这样一座渺小的城市,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人的喜怒哀乐。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该写下“黑色将夜晚华丽上演”这样漂亮的句子呢?

校园里的路灯不是很亮,所以教室窗子外面的夜色厚重得像一块巨大的舞台幕布,将这座小城市严严实实地掩盖起来。

放假的时候一直宅在家里,就算是这么小的小城市也不肯出去逛一逛。

前阵子因为要买食物所以出了门,惊异地发现市中心的商业街上矗立起一座很高的大楼。楼顶上圆形旋转餐厅的玻璃被阳光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记起上次看见它的时候还只是一堆钢筋捆扎起来的巨大框架而已,完全忘记了小城市也正以并不慢的速度在推陈出新着。

这座小城市从几年前开始的摧枯拉朽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并没有十分陌生。

街道上行人面无表情的脸。以及办公室里那一张张有着标准笑容的面孔。

——像吸铁磁石一般用力地汇集聚合在一起,旋转成小城市里一个越来越频繁且寻常的场景。

只是,越来越贴近这个冷漠的金属般的时代而已。

暑假的时候在街边的拉面馆遇见一个法国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他说他来中国七年了。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拍下有关这里的一切。我看见他身后背着一架与爸爸相同的数码单反。

他说他几天前来到这座小城市,林菁雨

几个月前在博客上被说成是“乡下狗”。对方是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上海女生。而骂人的理由是,我教育了她的朋友——号称是“公主越”的驻德大使的女儿。

于是几年来对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向往就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

今天早饭的时候没有顺着以往的道路去餐厅。

穿过后面的男生公寓区可以看见栏杆外面的小城市的角落。后门刚刚粉刷过银漆的栏杆是学校的边缘,学校的边缘外面是这座小城市市区的边缘。

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的缘故吧,附近一带才被下了“大概属于市区”这样暧昧不明的定义。

其实本来是属于城郊的,在没有这所学校之前。

这是我所处的小城市里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所中学。

比如它百余年的校史,比如城南历史悠久的宁静的老校舍,比如城北占地面积很大的新校区,比如被命名为“小未名”的每天游着鸭子甚至是天鹅并喷着喷泉的人工湖,比如从洗衣房理发室到眼镜店新华书店都应有尽有的住宿条件,比如它省属重点的称号,比如它擦着边挤进了全国百强,比如每年有无数本地的外地的学生花大价钱托关系挤破门槛想要踏进这个大门,比如从这里走出的那些省状元,比如总是居高不下的升学率。

这些“比如”已经足以成为它耀眼的理由。

而我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考进来却以一塌糊涂的成绩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二年的生活。

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城市里社会的缩影——

拿着新款LV挎包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家大小姐。穿三叶草招摇过市的体育专业生。化着很浓的烟熏妆的音乐班女生。午饭只肯买廉价菜的贫困孩子。以及每日旷课游荡在校园的问题少年或者连课间跑步都可以拿着单词卡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模范生。

——都是这个缩影里的一帧画面。

可是我,只是处在这些人之间的工薪家庭的成绩平平的孩子,脚上穿的只是普通的李宁板鞋,偶尔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件Converse的冬衣,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却没有把任何一种上升到专业的高度。

即使是这样,也一直觉得很幸福。

就算是透过后门的栏杆所看到的被切割成格子状不完整的小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被冠以了幸福的名义。

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市位于渤海的海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在这四个名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已是小学就开始被训练的能力了。其实这里的四季也是真的如此,平稳有规律地找不出一点差错。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

今年夏天的时候离开了小城市半个月去了北京。逛了大街小巷之后在我脑中留下印象的是一个叫做“Jungle”的衣服小店。我没有进去过,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看了一眼,就毫无原因地再也忘不掉了。

然而,这座小城市的小市区,我却熟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拐角。从最南面的批发市场到最北边某家味道很好的小吃店,都能瞬间考虑出走怎样一条路线可以快速到达。

就是这样一座渺小的城市,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人的喜怒哀乐。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该写下“黑色将夜晚华丽上演”这样漂亮的句子呢?

校园里的路灯不是很亮,所以教室窗子外面的夜色厚重得像一块巨大的舞台幕布,将这座小城市严严实实地掩盖起来。

放假的时候一直宅在家里,就算是这么小的小城市也不肯出去逛一逛。

前阵子因为要买食物所以出了门,惊异地发现市中心的商业街上矗立起一座很高的大楼。楼顶上圆形旋转餐厅的玻璃被阳光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记起上次看见它的时候还只是一堆钢筋捆扎起来的巨大框架而已,完全忘记了小城市也正以并不慢的速度在推陈出新着。

这座小城市从几年前开始的摧枯拉朽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并没有十分陌生。

街道上行人面无表情的脸。以及办公室里那一张张有着标准笑容的面孔。

——像吸铁磁石一般用力地汇集聚合在一起,旋转成小城市里一个越来越频繁且寻常的场景。

只是,越来越贴近这个冷漠的金属般的时代而已。

暑假的时候在街边的拉面馆遇见一个法国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他说他来中国七年了。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拍下有关这里的一切。我看见他身后背着一架与爸爸相同的数码单反。

他说他几天前来到这座小城市,林菁雨

几个月前在博客上被说成是“乡下狗”。对方是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上海女生。而骂人的理由是,我教育了她的朋友——号称是“公主越”的驻德大使的女儿。

于是几年来对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向往就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

今天早饭的时候没有顺着以往的道路去餐厅。

穿过后面的男生公寓区可以看见栏杆外面的小城市的角落。后门刚刚粉刷过银漆的栏杆是学校的边缘,学校的边缘外面是这座小城市市区的边缘。

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的缘故吧,附近一带才被下了“大概属于市区”这样暧昧不明的定义。

其实本来是属于城郊的,在没有这所学校之前。

这是我所处的小城市里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所中学。

比如它百余年的校史,比如城南历史悠久的宁静的老校舍,比如城北占地面积很大的新校区,比如被命名为“小未名”的每天游着鸭子甚至是天鹅并喷着喷泉的人工湖,比如从洗衣房理发室到眼镜店新华书店都应有尽有的住宿条件,比如它省属重点的称号,比如它擦着边挤进了全国百强,比如每年有无数本地的外地的学生花大价钱托关系挤破门槛想要踏进这个大门,比如从这里走出的那些省状元,比如总是居高不下的升学率。

这些“比如”已经足以成为它耀眼的理由。

而我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考进来却以一塌糊涂的成绩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二年的生活。

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城市里社会的缩影——

拿着新款LV挎包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家大小姐。穿三叶草招摇过市的体育专业生。化着很浓的烟熏妆的音乐班女生。午饭只肯买廉价菜的贫困孩子。以及每日旷课游荡在校园的问题少年或者连课间跑步都可以拿着单词卡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模范生。

——都是这个缩影里的一帧画面。

可是我,只是处在这些人之间的工薪家庭的成绩平平的孩子,脚上穿的只是普通的李宁板鞋,偶尔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件Converse的冬衣,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却没有把任何一种上升到专业的高度。

即使是这样,也一直觉得很幸福。

就算是透过后门的栏杆所看到的被切割成格子状不完整的小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被冠以了幸福的名义。

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市位于渤海的海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在这四个名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已是小学就开始被训练的能力了。其实这里的四季也是真的如此,平稳有规律地找不出一点差错。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

今年夏天的时候离开了小城市半个月去了北京。逛了大街小巷之后在我脑中留下印象的是一个叫做“Jungle”的衣服小店。我没有进去过,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看了一眼,就毫无原因地再也忘不掉了。

然而,这座小城市的小市区,我却熟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拐角。从最南面的批发市场到最北边某家味道很好的小吃店,都能瞬间考虑出走怎样一条路线可以快速到达。

就是这样一座渺小的城市,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人的喜怒哀乐。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该写下“黑色将夜晚华丽上演”这样漂亮的句子呢?

校园里的路灯不是很亮,所以教室窗子外面的夜色厚重得像一块巨大的舞台幕布,将这座小城市严严实实地掩盖起来。

放假的时候一直宅在家里,就算是这么小的小城市也不肯出去逛一逛。

前阵子因为要买食物所以出了门,惊异地发现市中心的商业街上矗立起一座很高的大楼。楼顶上圆形旋转餐厅的玻璃被阳光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记起上次看见它的时候还只是一堆钢筋捆扎起来的巨大框架而已,完全忘记了小城市也正以并不慢的速度在推陈出新着。

这座小城市从几年前开始的摧枯拉朽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并没有十分陌生。

街道上行人面无表情的脸。以及办公室里那一张张有着标准笑容的面孔。

——像吸铁磁石一般用力地汇集聚合在一起,旋转成小城市里一个越来越频繁且寻常的场景。

只是,越来越贴近这个冷漠的金属般的时代而已。

暑假的时候在街边的拉面馆遇见一个法国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他说他来中国七年了。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拍下有关这里的一切。我看见他身后背着一架与爸爸相同的数码单反。

他说他几天前来到这座小城市,林菁雨

几个月前在博客上被说成是“乡下狗”。对方是一个比我年轻两岁的上海女生。而骂人的理由是,我教育了她的朋友——号称是“公主越”的驻德大使的女儿。

于是几年来对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向往就如同年久失修的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

今天早饭的时候没有顺着以往的道路去餐厅。

穿过后面的男生公寓区可以看见栏杆外面的小城市的角落。后门刚刚粉刷过银漆的栏杆是学校的边缘,学校的边缘外面是这座小城市市区的边缘。

大概就是因为有这所学校的缘故吧,附近一带才被下了“大概属于市区”这样暧昧不明的定义。

其实本来是属于城郊的,在没有这所学校之前。

这是我所处的小城市里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所中学。

比如它百余年的校史,比如城南历史悠久的宁静的老校舍,比如城北占地面积很大的新校区,比如被命名为“小未名”的每天游着鸭子甚至是天鹅并喷着喷泉的人工湖,比如从洗衣房理发室到眼镜店新华书店都应有尽有的住宿条件,比如它省属重点的称号,比如它擦着边挤进了全国百强,比如每年有无数本地的外地的学生花大价钱托关系挤破门槛想要踏进这个大门,比如从这里走出的那些省状元,比如总是居高不下的升学率。

这些“比如”已经足以成为它耀眼的理由。

而我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考进来却以一塌糊涂的成绩开始了在这里的第二年的生活。

很多人说这所学校是城市里社会的缩影——

拿着新款LV挎包趾高气昂的有钱人家大小姐。穿三叶草招摇过市的体育专业生。化着很浓的烟熏妆的音乐班女生。午饭只肯买廉价菜的贫困孩子。以及每日旷课游荡在校园的问题少年或者连课间跑步都可以拿着单词卡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模范生。

——都是这个缩影里的一帧画面。

可是我,只是处在这些人之间的工薪家庭的成绩平平的孩子,脚上穿的只是普通的李宁板鞋,偶尔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件Converse的冬衣,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却没有把任何一种上升到专业的高度。

即使是这样,也一直觉得很幸福。

就算是透过后门的栏杆所看到的被切割成格子状不完整的小城市的某个角落,也被冠以了幸福的名义。

我所在的这座小城市位于渤海的海滨。

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在这四个名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已是小学就开始被训练的能力了。其实这里的四季也是真的如此,平稳有规律地找不出一点差错。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

今年夏天的时候离开了小城市半个月去了北京。逛了大街小巷之后在我脑中留下印象的是一个叫做“Jungle”的衣服小店。我没有进去过,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看了一眼,就毫无原因地再也忘不掉了。

然而,这座小城市的小市区,我却熟悉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拐角。从最南面的批发市场到最北边某家味道很好的小吃店,都能瞬间考虑出走怎样一条路线可以快速到达。

就是这样一座渺小的城市,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近百万人的喜怒哀乐。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是不是该写下“黑色将夜晚华丽上演”这样漂亮的句子呢?

校园里的路灯不是很亮,所以教室窗子外面的夜色厚重得像一块巨大的舞台幕布,将这座小城市严严实实地掩盖起来。

放假的时候一直宅在家里,就算是这么小的小城市也不肯出去逛一逛。

前阵子因为要买食物所以出了门,惊异地发现市中心的商业街上矗立起一座很高的大楼。楼顶上圆形旋转餐厅的玻璃被阳光映射出耀眼的光芒。

于是记起上次看见它的时候还只是一堆钢筋捆扎起来的巨大框架而已,完全忘记了小城市也正以并不慢的速度在推陈出新着。

这座小城市从几年前开始的摧枯拉朽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并没有十分陌生。

街道上行人面无表情的脸。以及办公室里那一张张有着标准笑容的面孔。

——像吸铁磁石一般用力地汇集聚合在一起,旋转成小城市里一个越来越频繁且寻常的场景。

只是,越来越贴近这个冷漠的金属般的时代而已。

暑假的时候在街边的拉面馆遇见一个法国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他说他来中国七年了。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拍下有关这里的一切。我看见他身后背着一架与爸爸相同的数码单反。

他说他几天前来到这座小城市,

融合

融合

蓝如美人鱼双眸的大海中,蛰伏着看不见的蚌。常有石子误入它们口中,并不急着逃逸。有的蚌吐出了石子,继续梦中的旅行;有的蚌却不言语地选择了融合,承受着无以表达的苦难。

我遇见过许多吐出石子的蚌,正如我遇见过许多眼神空洞的人。

某天我伫立于街角,看见了她。她头发上是未拆下来的发卷,手上挽着菜篮子,叉着腰站在鱼摊前与老板讨价还价。“不能再便宜了。”老板用手上的毛巾擦黝黑额上的皱纹间的汗。她站立如圆规般理直气壮:“你看你的鱼都不新鲜了……”话未止,喋喋不休;世界却在这一刹那停止、安静了。她并非一个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太多的、太多的人。浮世中所有庸常者的形象此刻都集中于她:如此,一天便过去了;如此,一生便过去了。

我想着或许曾有一天—— 一定有那么一天的,每个人都会有——曾有一个机会,带着苦难出现在她面前。只要她说:“我怎承受,我愿将苦难融合入我的生命”,她就可以由此逃逸一个恼人的圆周率。但她一如往常,拎起菜篮准备出行。她游离于苦难之外,如同千万只蚌,一同沉浮与大海,不知兴辱,不问年华。后来所有的蚌都死去了,无人记得。

神游归来,定睛她已离开。鱼摊老板蹲下来似乎在通着氧气,似乎他从未出现过。我也会忘了她的。唯有另一种蚌才能为世人铭记。

他是一种蚌。

这个以日月之光为名的少年,在本该英气逼人之时,以“钟隐”求生与眈眈之视。奢靡的生活是一个石子。他想游山,那些雄峭那些挺拔;他想玩水,那些柔情那些委婉。但他不能。生于王室是他不得不融合的石子,他得承受。

三八之岁,他是那里的王。“长于妇人之手,好生杀戒”却成了可指之处。他想穿着花寻路,他想为美丽的情人写下不改的诗篇。但他不能。整个家园是他不得不融合的石子,他的承受。

破城之日,他是将来的违命侯。他的笔变的厚重,没有什么挡得住一夜间的成长与老去,如同没有什么挡得住时代之变,他凭栏而望,想回到过去,即使回首已是不堪,也是不堪。“后主”之名是他不得不融合的石子,他得承受。

当他流连于声色之间,他只是个孩子;当他被称作王,他尚未清醒;当他凭栏而望,却成了几乎老过自己年岁的老人了。他融合了一个生命所不能承受的最大的苦难,而这苦难注定会成为珍珠。

他问“春花秋月几时了”,他得到了一杯毒酒,佝偻成了历史;他说“梦里不知身是客”,他是宋朝的客,又何尝不是南唐的客呢?他从未属于任一个时代,任一片疆土:他是世界的客。他所有的苦难,因融合而终结成了珍珠。国家不幸诗家幸,至如今我们仍手握他的珍珠感叹:竟是如此灿烂耀眼吗?那些伤口呢?那些疤痕呢?都随肉体的消亡逝去了。他的孤独无人体会,他的才华横溢世人皆知。

这一只蚌,想必也遇见了那一天。他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并非因为他没有菜篮可提,而是因为他即便犹豫良久,也终选择了将苦难与生命融合。他沉默地接受了那一粒石子,用自己的肉来消化它,使它终于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分离。那就是了。终于有珍珠的,终会为世人所铭记的。

石子总会遇到的。若无,自可赞美上天,赞美阳光,赞美大海,于沙滩博顽童一笑,不须惋惜。然而若石子如苦难来敲门,愿将它融合。那些融合了石子的蚌,将会赞美上天,赞美阳光,赞美大海。赞美他们的苦难。

济州岛之行

盼了大半个暑假的韩国济州岛游终于来了,这次我在济州岛足足呆了五天,把济州岛的美景欣赏个够,把韩国的特色美食尝了个遍,还玩了很多精彩有趣的项目,下面请听我细细说给大家听。

听导游介绍,济州岛面积有1800多平方公里,可是人口只有56万,怪不得经过几天的参观,我感到济州岛非常的安静,那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美。他和舟山一样,有很多山,周边都是海,可是感觉完全不同,这是一座火山岛,海边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岩石。海水的颜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没有像海南岛那么清澈,也没有像舟山这么浑浊,那是一种深蓝色的壮观。

我还观光了城山日出峰、药泉寺、独立岩、渉岬地、柱状节理带……印象最深的是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汉拿山。因为山上有很多我没看见过的东西:一棵树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蘑菇;边上还有一只超大的蜘蛛,细细长长的腿好像老虎斑纹的身子,仿佛在守卫着这可爱的小蘑菇,不许人随意采摘;在向上走时我发现有一个像泥潭一样的东西里面有好多蛤蟆,灰色的皮服上是凹凸不平的黑疙瘩,长得真丑;最搞笑的是汉拿山的乌鸦,又大又黑,一点也不怕人,成群结队的在树下悠闲自得的觅食,我向一只小乌鸦走去,它竟然还跳着向*近,那模样就是在告诉我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忍不住就给它们照了很多张像。

说起韩国的美食,我吃了海鲜锅、石锅拌饭、紫菜包饭、人参炖鸡等,最最好吃的是韩国烤肉,这可不是一般的猪肉,是济州岛有名的黑毛猪,身上除了一层薄薄的皮,全是嫩嫩的纯精肉,放在炭锅上烤熟,粘上韩国特色的泡酱,包在一片生菜里,真是美味无比。另外人参炖鸡也不错,每人一只鸡,不过是只养了49天的小童子鸡,肚子里放了糯米,红枣,还有一根2年的人参,鸡肉鲜嫩,汤汁可口,所有的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说到玩是我最开心的事,我们团里有十多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朋友,我们在泰迪熊博物馆欣赏了各式造型的玩具,那些可爱的毛绒玩具惹得女孩子们阵阵赞叹;在汽车博物馆参观完各种古董车后,每个小朋友都体验了一次驾驶的乐趣;体验了一场有雨、闪电、烟雾等各种效果的4D电影;骑了一次真正没有马童牵着的马;最有趣的是乘坐急速快艇,虽然开快艇的韩国帅哥不会说中文,但是他会用手势提醒我们,急转弯了、打旋了,各种各样的特技动作,韩国帅哥的驾驶技术真是炉火纯青,惊险、刺激又无比的快乐,当海浪一阵阵的溅起在身上,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大声尖叫,又无比的放松。当快艇靠岸时,所有的人都意犹未尽。

最后我要告诉你,我还和一个宁波的小哥哥成了好朋友。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