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诗文名家辈出,李杜更是名家群山中的高峰,所以赵翼有“李杜诗篇万口传”的感叹,然而在唐朝这座诗歌的森林里,不仅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等参天大树,更有“诗豪”刘禹锡这等不老松,“诗豪”刘禹锡的诗文气度恢宏,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仍傲岸不屈、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白励的乐观精神,其诗文更折射出具有独特性质的人格魅力,使得其“诗豪”之衔名副其实。

关键词:刘禹锡;贬谪;魅力;影响;折射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汉族,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生于嘉兴(今属浙江)的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有《刘宾客文集》。中唐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优秀散文作家和杰出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不仅在文学史上成绩斐然,在哲学史上,刘禹锡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也是独树一帜。毛泽东也为此做过评价。他在1959年3月1日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对》,这篇哲学论着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其文章在中唐异彩纷呈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可与韩愈、柳宗元媲美(《陋室铭》)可为例证)。他的诗歌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他的诗现存。700余首,大致可分为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二十三的贬谪经历是刘禹锡的人生低谷期,但乐观旷达的“诗豪”刘禹锡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而且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在他的笔下,别样的人生情怀也呈现出别样的流光溢彩,其人格魅力也是在其诗文中尽显,二者相互辉印。刘禹锡的诗词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但仍傲岸不屈、屡败屡战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可谓“旷古烁今”。

一、桀骜不驯、屡败屡战

“永贞革新”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件不得不提的人文大事件,唐顺宗时期,永贞元年(公元508年)这批敢于迎新并挑战礼教的文人志士,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声势虽然浩大,主张不可说不新,可是自古以来整治革新便难免流血杀头,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也轰轰烈烈的失败了,失败的一方也有血的代价,主导者王伓不久病死,王叔文次年被赐死,这“二王”离世让人不禁唏嘘,然而还没有结束,“二王”麾下八名得力干将(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他们又合称为“二王八司马”。这“八司马”当中最具才情的莫过于刘禹锡与柳宗元了。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诗人从朗州被召回长安,初回京师,借游玄都观观花之际,写了这首诗,在那里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后,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表现了他的傲岸不屈:“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题用了“戏赠”二字,极言讽刺,寓意深刻:“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京城的大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来来往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紫陌”,这里指京城的道路。东汉张衡《西京赋》言道:“木衣绨绵,土被朱紫”,兴荣街道繁华。“红尘”,尘埃。诗人用“紫陌红尘”,描绘离开长安城的道路和路上扬起的尘土,衬托出了街道上人喧马叫,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无人不道”道出了人们看花后的愉快与满足。诗人虽没有直接写人们去时的情景和看花的细节,却通过人们看花古来津津乐道的情景展示了玄都观内桃花盛开、红雨弥漫的空前盛况。在行文上也为下文做了铺垫。“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的桃树有近千株,全是在我刘禹锡被贬离开京城后道士们栽种的。“玄都观”,道教庙宇叫作“观”,玄都观在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诗人由物及人,写到了自己,引发了自己无尽的感慨。“桃千树”,极言桃花之多,如此盛景是在诗人被贬离京的十年中所出现的,由此道出十年来京城的变化,也道出了人事的变迁。“桃千树”比喻朝中政治上投机取巧、新得势力的权贵,而那些熙熙攘攘的看花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奔走权门的阿谀奉承之徒。于戏谑之中,暗藏讽意。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更是令他的政敌难以忍受,句中之意很明显: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们,你们哪一个不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后才爬上去的!此诗传出,得罪权贵,执政者当即以“语涉讥讽”再贬刘禹锡等为远州刺史,实际是靠镇压永贞革新起家的宪宗不愿起用他们,因为启用他们则意味着自我否定。诗人对这些人的讽刺,体现了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斗争精神,也体现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正是由于此诗“语涉讽刺,执政不悦”(《旧唐书》),刘禹锡以诗获罪,三月又远去更为荒僻的连州。如果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十年,初回京师,能写下这样富有战斗性的篇章,是很可贵的话,那么更为可贵的是,他因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被贬十四年后,大河二年重回长安,再有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锋芒更胜当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连垣百亩的庭院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半数的地面上长满了苔藓,庭中的桃花早已不知去向,满院的油菜花此时开得正旺。这时的玄都观,已是无人游赏,那百亩庭院已半是青苔,往日那灿若红霞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代替它的是不足以观赏的菜花,那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而上次因看花题诗被贬的刘禹锡却又重返长安,旧地重游!诗人刘禹锡在此还是以“桃花”喻指那些显赫一时的官僚权贵。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就连皇帝也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现在有的只是“菜花”。他们当年虽然红极一时,但其腐朽堕落的本质决定了他们最终还是被历史无情的淘汰。此时的诗人却恰恰相反,重新回京,豪情壮志不减当年,他戏谑地写道:“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种桃的道士你哪儿去了,从前来看过桃花的刘禹锡今天又回来了。短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毫不妥协的精神,他以最后的胜利者的姿态告诉那些消逝了的权贵们,昔日的“刘郎”今天又回来了,又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可你们哪儿去了?正义终归是要战胜邪恶的,此时的诗人可谓心比天高,气贯长虹,毕竟时间证明了一切,他和当年的革新派人士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刘禹锡作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表示丝毫不为十四年前因诗得祸而悔恨,不会因屡遭贬谪而屈服,而为再题笔赋诗而欣喜,而且说题为《再游……》是为了“以俟后游”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傲岸不屈。但是,这个“再游”又引起执政者的“不悦”。他又被派出长安,到东都洛阳做“太子宾客”这一闲散的官,可谓“祸不单行”。但正是如此,精神才越加彰显。不可否认,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诗人面对政治上的逆境不屈不挠,但采用的态度和方式却不尽相同。陶渊明说自己误落尘网,一旦挣脱,便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表现的是一种傲岸;李白也曾遭受“赐金放还”和“流放夜郎”的打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的是他豪迈不羁的个性,失意后的决绝,也是一种傲岸,而刘禹锡则与众不同,从游玄都观这两首诗来看,时间上贯联诗人二十四年的被贬生活,可谓时间之长,但从诗中看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进步的政治思想,从未在逆境中向当权者屈服,并且一直以笔作为战斗的武器,显示了他百折不回、傲岸不屈的杰出的品格,白居易说他“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实际上也是对他人品的评价。可见其“桀骜不驯,屡败屡战”不同凡响。二、追求执着、信念坚贞纵观刘禹锡的诗集,其中许多诗篇都表现了他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他的《浪淘沙》(五首)其一中这样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词为诗人久历风波之后所作。黄河喻指当时黑暗现实,作者此处借用汉代张骞寻找河源的故事,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暴雨,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实是表现了诗人坚决不向来自保守、顽固势力的压力与阻挠低头,决心坚持斗争到底的豪迈气概。“银河”喻指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全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另外在《浪淘沙》其五中作者还这样写道:“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不要说小人的谗言,宛如江河一样深不可测,不要说被贬官的人,就好似流沙一样沉沦江河。这两句诗人表明了所所处时代官场的险恶,奸邪之人在皇帝面前妄进谗言,隐害忠良,导致正直清白的人被贬谪,这些谗言宛如江河的浪涛一样汹涌,致使许多被贬谪的人如同沙子一般沉入了水底。开首两句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或者说,谗言如浪深,迁客却未必是沙沉。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迁谪之客逆境中也不都会如沙沉江底。也有的还会努力奋争搏击不已,明白表露了他的坚强意志。联系刘禹锡的政治生涯看,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小人陷害,对此有着深切的体验,故而此两句的比喻运用显得非常生动贴切。“莫道”、“莫言”二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奸佞小人的忿恨之情,也体现了他坚定无畏的达观态度,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千淘万漉虽然辛苦,但去掉了散沙,就能得到闪光的金子。诗人在句中借点题之“淘”字,道出了前两句比喻的真意。用沙里淘金作比,把清白正直而遭受贬谪的人喻为金子,把进谗言的小人喻为“狂沙”。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坚信被诬枉的正直之士,不管遭受多大的痛苦,其不实之罪最终还是会被洗刷干净,体现自身真正价值的。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所知。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反映。从这两句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身处逆境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激励着他在逆境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成为历代志士藉以励志的千古名句。不可否认,很多诗人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李白,他“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但更多地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且想的更多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借此来逃避现实,摆脱苦闷。与刘禹锡相比,李白多了一些对社会的失望,而刘禹锡则比李白多了一份坚定与执着。刘禹锡可谓“真金”,而这“真金”也在烈火的频繁的煅烧中,越加的熠熠发光。三、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1、直面现实,勤取奋进刘禹锡虽备受打击,长期谪居,却坚强不屈,直面现实,勤奋进取。他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写道:“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人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这首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刘禹锡的高尚情操。“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作者通过看和想,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中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又崇尚“鹤仪形”,勤奋修德,心存社稷。虽然诗人的理想和现实有矛盾,作者也深感苦闷,但他仍借饮酒,清琴陶冶性灵,表现了诗人直面现实,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2、心境新颖,翻陈推新对于秋天这个季节,给我们的不仅是收获的意味,更多的是凄凉伤怀,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然而“诗豪”毕竟是诗豪,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刘禹锡在被贬朗州时,写下了《秋词》两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3、逆境不衰、老境不颓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这位有“宰相之器”的诗人,被贬前后共达二十三年之多,调离和州,赶赴洛阳,途经扬州,遇到老友诗人白居易。两人在屡遭贬谪后终于重逢,心中感慨无限。在为重逢而庆贺的宴会上,白居易吟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吟叹梦得君“二十三年折太多”。身处逆境的他并没有意志衰退,却依然不屈。他在酬谢的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是他逆境不衰的最好写照。“永贞革新”失败,打击沉重,且二十三年谪居“巴山楚水凄凉地”,诗人在首联中回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这么漫长的岁月,这么凄凉的巴山楚水,既“寂寞”,又“蹉跎”,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令人精神颓废,万念俱灰。但刘禹锡以他坚韧的品格,不屈的意志没有“似沙沉”,纵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他始终不改初衷,逆境不衰。诗人以“沉舟”、“病树”白比,虽感惆怅,但又相当达观。因为作者明白,这仅仅是个人的沉滞,生活的新陈代谢规律却不会停滞,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满怀信心,以昂扬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迎接属于他的春天。诗人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三字自勉作结,更是体现了乐观放达的情怀。古人常说:“人生不满百,常作千岁忧”。而刘禹锡面对衰老,却不象许多人那样消极悲观,他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写道:“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满天”,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他晚年写的一首《始闻秋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诗人面对衰老、多病,激情不改,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感,事实上晚年的刘禹锡也的确精华不衰,以其风骨更是赢得了“诗豪”的美誉。总之,刘禹锡诗词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不畏“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他的傲岸不屈、逆境不衰,令人肃然起敬,精神为之一振,而刘禹锡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节操的自我扞卫,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当今社会有些人自觉生不逢时,牢骚太盛,不思进取,平淡的日子、平凡的工作把胸中的远大抱负渐渐淡化,青年时代的指点江山、飒爽英姿不复存在。面对刘禹锡、我们应感到惭愧,应检讨自己,我们也应守住自己的意志,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拚搏,有志者应奋勇前行,重新扬起远航的风帆,也将会拥有满天彩霞,顶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参考文献资料:[1]马永林石兴利.中国文学名着[M].延安:延安大学出版社,2006[2]吕薇芬.张燕瑾.隋唐五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程郁缀.唐诗宋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刘维治.唐宋词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萧瑞峰.彭万隆.刘禹锡自居易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夏于全.唐诗宋词鉴赏[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

[9]网络资料来源,如:新浪、谷歌等…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高三:xujiawen1989

小议“为赋新词强说愁”

小议“为赋新词强说愁”

树德中学高二五班田蕊

辛稼轩词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时隔数百年经历了忽必烈的改制,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的中国,颠覆了国家政体,却没能治愈中国文人吟诗作赋的通病-----“为赋新词强说愁”。

中国地处世界东方,海岸绵延,毗邻内陆,没有极地砭骨的冰霜,没有赤道焦炽的太阳。于是,中国人在“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的环境中形成了东方人所特有的含蓄内敛的性格,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也使中国人的性格在烽火连年的动乱与转瞬即逝的安宁中形成了一丝郁郁寡欢。“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就不足为奇了。

《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雌雄对鸣的水鸟起兴,吟咏纯洁的爱情,“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葛其有常?“以野雁扑翅,栖息于桑树起兴,喟叹徭役繁杂,心忧父母之情;更有通篇借物抒怀,发求贤若渴之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木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而《离骚》在象征这一写作手法的使用上更为突出,以申椒菌桂喻群贤大夫,以幽昧险隘喻国运日蹙,以黄昏之期喻君臣协作。言情而非直抒,寻物且以寄寓,这些都足以表现华夏民族含蓄内敛的性格。如此的性格,便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基调。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分崩离析,“诸侯尽西来“的盛极一时,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饕餮早已使统治者食之无味。于是有了董仲舒辅佐汉武帝同一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士大夫带着他们的文化登上了历史舞台。

士大夫作为一个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他们需要以深邃的文字实现经天纬地的抱负,博闻强识也给他们带来了异于庶人的优越感。孔子有言“文胜质则史,质胜之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儒家文化在赋予士大夫文雅的同时,也使文字变得晦涩。而士大夫夹在贵族与平民之间,如刘勰终生不得志者,“一介书生,三尺微命,无路请缨”之属,拾俯即是。命运多舛,时乖运蹇,也给从古至今的文字增添了多多少少的悲情色彩。

时至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攻坚方略

(一)、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二)、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三字要求

1、稳:

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

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

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中考满分作文拟题技法——眉目传神惹人眼》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指导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关于牛的成语、歇后语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一牛吼地】比喻较短的距离。 【九牛一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牛之一毛。 【九牛二虎】比喻极大的力气。 【丙吉问牛】称誉官吏关心民间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职。亦有借以反讽官吏本末倒置。 【休牛放马】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动用干戈。亦作休牛归马、休牛散马。 【做牛做马】比喻工作勤奋劳苦。 【偷渡黄牛】专门从事非法偷渡勾当的仲介人。 【亡羊得牛】比喻损失小而获益大。 【床下牛斗】比喻神经过敏。 【庖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如牛负重】比喻负担沉重。 【呼牛作马】比喻是非本无一定的标准,毁誉随人而定,不加计较。亦作呼牛呼马。 【吴牛喘月】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敲以得知事实真相。亦作问羊知马。 【大吹牛皮】形容言语夸张不实。 【放牛吃草】比喻自由行动。 【放牛归马】比喻休兵不战,一片太平气象。 【多如牛毛】形容非常多。 【土牛木马】比喻有其名而无实用。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甯戚饭牛】泛指自我推荐而获重用。亦作甯戚扣角。 【带牛佩犊】比喻弃武务农。 【屠牛朝歌】比喻贤德之士尚未被赏识任用。亦作朝哥鼓刀。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讲话不看对象。 【敲牛宰马】宰杀牲口。 【版筑饭牛】形容成功者发迹前低微的时期。 【童牛角马】比喻事物不伦不类,违背常理。 【木牛流马】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制造运输兵粮的工具,有机关可以自动。 【椎牛飨士】杀牛犒赏军士。指慰劳作战军士。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 【扯牛尾巴】跟在牛后面干活。指务农耕田。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高超。亦作目牛无全、目牛游刃。 【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才能,先在小事上施展一下。 【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女佳期】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 【牛山下涕】比喻不知满足,自寻烦恼。 【牛山濯濯】本指山上无树木。今多用以戏喻人秃顶无发。 【牛心古怪】比喻脾气固执,性情古怪。亦作牛心左性。 【牛回磨转】形容人心情焦急不安,手足无措的样子。 【牛衣对泣】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 【牛皮大王】戏称喜欢说大话的人。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郎织女】比喻分离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妻或情侣。 【牛表牛觔】农村中有财势和好事少年的通称。亦作牛金牛表。 【牛头马面】神话传说地狱中的鬼卒。 【牛鬼蛇神】(1)泛指各种奇形怪状的鬼神,或赞美诗意境虚幻怪诞,神奇莫测。 (2)比喻内容荒诞不经的作品。 (3)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或作牛神蛇鬼、蛇神牛鬼。 【牛马之衣】比喻穷人所穿的衣服。 【牛马不如】比喻生活困难,日子过得比牛、马还不如。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肠马肚】牛、马体大,食量惊人,比喻人的食量很大。 【牛角挂书】比喻勤勉读书。 【牛角书生】比喻勤勉的读书人。 【牛黄狗宝】比喻难得的物品。亦用以比喻邪心眼、鬼念头。 【牛蹄中鱼】比喻濒临死亡之境。 【牛筋牛降】形容固执、不开通的脾气。 【牛鼎烹鸡】比喻大器小用。 【牛童马走】比喻地位卑贱的人。 【牛鼻道人】讽剌专门帮人乱出主意的狗头军师。 【牛膣马膦】形容牛、马的生殖器甚大,引申比喻洋人的生殖器。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共牢。 【牧牛放马】放饲牲畜。 【犁牛之子】比喻父贱而子贤。 【牵牛拔桩】比喻无妄之灾或所有倒楣、牵连的事。 【犀牛照角】形容男女眉目传情之状,另有怒目相视之喻。 【犀牛望月】比喻为长久盼望。 【瘠牛偾豚】比喻大国虽实力衰弱,然如凌压小国,则小国必亡。 【气力如牛】形容力气很大。 【气吞牛斗】形容气魄很大。亦作气克斗牛。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极盛,上冲天空。亦作气冲牛斗、志冲斗牛。 【气喘如牛】形容呼吸急促,像牛一般大声喘气。 【蚊动牛斗】形容病重虚幻的情况。 【羞以牛后】比喻不愿屈居於从属的地位,受人摆布。 【茧丝牛毛】形容精细周密。 【卖剑买牛】比喻弃盗归农。亦作卖刀买牛。 【隔山打牛】比喻间接使劲,未能切中目标。 【钻牛角尖】比喻人固执而不知变通,费力的研究无用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钻牛犄角】比喻思想固执,自陷於困苦的境地。 【蹊田夺牛】比喻惩罚过重。 【老牛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没效率。 【老牛箝嘴】比喻吞没别人的财物。亦作老牛箍嘴。 【老牛舐犊】比喻人私爱子女。 【青牛紫气】神仙般的隐逸生活,或指吉祥降临,运势转好。 【马勃牛溲】比喻微贱的东西。 【马牛襟裾】比喻人行事像禽兽一般。 【骑牛觅牛】比喻事物、道理就在身边,反而舍近求远,向外追寻。亦作骑驴觅驴。 【鸡口牛后】比喻宁愿做小团体的领袖,而不做大团体中不重要的分子。 【齐王舍牛】比喻在上位者悲悯爱护天下百姓。 【九牛拉不转】比喻意志极为坚决,任何人都无法动摇。 【蚊虻走牛羊】比喻小能制大。 【黑牛生白犊】比喻吉祥的预兆。 【剪牡丹喂牛】比喻暴殄天物。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力量。 【九牛去得一毛】比喻损失极微。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情两不相符。 【吹牛不打草稿】信口开河,胡乱吹捧。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肚肠驶得牛车】度量宏大。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 【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他人做不愿做的事。 【按牛头吃不得草】用强硬胁迫的手段是达不到目的的。 【莫与儿孙作马牛】谚语)比喻父母不必为儿女操心太多。 【耕牛为主遭鞭杖】引申为恩遭仇报。 【九牛身上拔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九头牛也拽不出去】比喻事情非常棘手,很难处理。 【虎豹驹有食牛之气】比喻少年英才。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比喻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才干平庸或相貌丑陋的丈夫。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为人所支配。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谚语)比喻诉状或供词进了衙门,就无法撤出或更改。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於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勇敢的玫瑰

勇敢的玫瑰 “午夜的玫瑰,带刺的花蕾,梦醒人独酌....” 脑海里浮现出那朵带刺的玫瑰,每当想到这里玫瑰那惊人的毅志,让人不由的流连忘返,对一切磨难临危不惧,它虽不如梅花那样受人称赞,虽不如牡丹那样富态,但它一切企图碰到它的东西,都会遭毒刺,无论是这样的对手它依然用那尖利的刺迎上,它在风雨中坚强成长,有一个天法战胜的外表,我渴望勇敢的站起傲然面对一切。 平日里我在家中背英语,又是合上书背又是站着背,又是到母亲那儿模拟背诵,可是一到老师那儿背诵我总是吓的双腿发软,紧张万分起来,越背越紧张,每次总是不寒而栗——重背。 以前男生欺负了我,我总是不敢还手,一人沉闷的闷在一边,让泪珠流下,彧是回家向家长申冤,没有证据,家长对我只有无端的教育,一切只有忍着,重复的做着忍为高的人道主义。 在夜晚的寂静里,脑海里的那些玫瑰,在梦中幻想的那朵带刺的芬芳的玫瑰,然而在暴风雨下的那朵玫瑰,等待着雨后的阳光气息,一切都沉浸在薄暗中,然而那朵玫瑰的一根深深的刺醒了我,我想,梦想勇敢胆大,胆大的释放自己身上的生机。 我曾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胆大胆大,也曾经是这句话使我有勇气面对现实,我已幻想到雨天下另一朵快枯萎的玫瑰会重放出生机,重放出往日里的艳丽妩媚。 又是一个艳丽的下午,我鼓起胆量走上前去背诵英语,我在头脑里重复着“胆大”二字,我成功背下了,我在心里默念着“我会站起来的”。 回望一朵红色的似血的玫瑰在心里绽放。 “午夜的玫瑰,带刺的花蕾,梦醒人独酌....” 脑海里浮现出那朵带刺的玫瑰,每当想到这里玫瑰那惊人的毅志,让人不由的流连忘返,对一切磨难临危不惧,它虽不如梅花那样受人称赞,虽不如牡丹那样富态,但它一切企图碰到它的东西,都会遭毒刺,无论是这样的对手它依然用那尖利的刺迎上,它在风雨中坚强成长,有一个天法战胜的外表,我渴望勇敢的站起傲然面对一切。 平日里我在家中背英语,又是合上书背又是站着背,又是到母亲那儿模拟背诵,可是一到老师那儿背诵我总是吓的双腿发软,紧张万分起来,越背越紧张,每次总是不寒而栗——重背。 以前男生欺负了我,我总是不敢还手,一人沉闷的闷在一边,让泪珠流下,彧是回家向家长申冤,没有证据,家长对我只有无端的教育,一切只有忍着,重复的做着忍为高的人道主义。 在夜晚的寂静里,脑海里的那些玫瑰,在梦中幻想的那朵带刺的芬芳的玫瑰,然而在暴风雨下的那朵玫瑰,等待着雨后的阳光气息,一切都沉浸在薄暗中,然而那朵玫瑰的一根深深的刺醒了我,我想,梦想勇敢胆大,胆大的释放自己身上的生机。 我曾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胆大胆大,也曾经是这句话使我有勇气面对现实,我已幻想到雨天下另一朵快枯萎的玫瑰会重放出生机,重放出往日里的艳丽妩媚。 又是一个艳丽的下午,我鼓起胆量走上前去背诵英语,我在头脑里重复着“胆大”二字,我成功背下了,我在心里默念着“我会站起来的”。 回望一朵红色的似血的玫瑰在心里绽放。 本文借物喻人,很有分寸地把握“人与物”的关系,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