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沂源,地处沂蒙山腹地。这里山川秀丽,芳草萋萋,人民勤劳朴实。那景,那情犹如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永不褪色。

(一) 家乡的山

家乡被群山环抱,山不高,但绵延数里,牵系着山区人民的悠悠情思;山不奇,但端庄秀美,散发着山区人民的勤劳朴实。在沂源境内,鲁山称的上是最高的山峰了。春天,鲁山上迎春花开,远远望去,仿佛置身于花的洋流之中。春风拂过,阵阵花香,沁人心脾,那花涛也波澜起伏,像是在向游人致意。鲁山上的庙宇,历史悠久,其中一座是隋朝时修建的呢,颇具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鲁山的奇峰间有很多溶洞,堪称沂源一绝。溶洞内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像鸟龟,有的像蛇虫,有的像珊瑚······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大自然的恩赐惠及家乡父老,现在,沂源溶洞群的盛名已让家乡—沂源走出大山,享誉国内外。

(二) 家乡的水

沂源的泉可谓是数不胜数,像牛郎泉、织女泉、山神泉、卧龙泉、黑虎泉等,这仅是一小小的一部分。在家乡的土地上,无论在山崖、峭壁、石洞、河滩,甚至在石缝里都能见到泉水的踪影。它们有的像一股股水银,穿过石缝聚到一起汇成小溪有的像一块块翡翠,闪闪烁烁,装点着世界;还有的像一条条闪着白光的玉带从绝壁上流到山涧中,汇成河流,沂河便是用这无数滴泉水汇成。泉水无语却有情,它用自己的身躯灌溉着农田、果园和山区人民的心田。

我家就在沂河边,浪花冲击着我童年的梦,沙滩埋藏着我儿时的幻想。每当看到滔滔的沂河水我不禁想起那如烟的往事,勾起我一丝丝甜蜜蜜的回忆……柔软舒适的沙滩曾是我孩提时的乐园。夏天,每当夕阳西下,我和伙伴们总会在沙滩上拣石子,过家家,玩累了,就像泥鳅似的扎进水里,游个痛快。沂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水草丛生,鱼儿在水里自由游弋,一群群鸭子、鹅也在水中嬉戏玩耍,欢乐至极,开心至极,人们从不用给它们喂食,因为沂河会把它们养地肥肥的。当夜的女神准备拉下大黑幕的时候,那寸把长的鱼儿便跳到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激起层层涟漪,在河边洗衣服的姑娘们也端着沉甸甸的衣服哼着悠扬的小调回家了······

(三)家乡的人民

家乡的人民很朴实,犹如绿叶,永远衬托着花朵。但他们的淳朴善良和那份对大山执着的爱却深深的打动、影响着我。

听大人们说,他们小时侯,沂蒙山区很穷,人们的生活过的十分艰苦。每逢过节才吃上一次白面做的饭,大人不舍得吃,先给孩子吃,衣服更是大的穿了小的穿,人们靠山吃山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却得不到好的收成,人口又多,根本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解放后,党的春风吹遍沂源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合理开发利用荒山,植树造林,打破了原始的种田模式,解决了多年的温饱问题。90年代,在“邓小平理论”的领导下,家乡人民开办工厂,修路铺渠,科学种田,发展现代化农业,逐渐走上了小康之路。2002年,江主席的“三个代表”又引导沂源人民走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沂源彻底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沂源县还成为全国“三个代表”重点实施县。

是沂源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执着的信念带领我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作为一个沂源人,我会永远继承和发扬沂蒙山区人民的那份勤劳、豪爽和热情。

我的家乡在沂源,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家乡父老,一草一木,都使我眷恋。家乡似一个五彩的摇篮,承载着一个少年美丽的梦。

难忘那次爬山

虽然自幼生长在平原,可我对爬山却特别地喜欢。一来可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二来登山远眺,能开阔视野,放松身心,激发情趣。三则会了解山与山的异同,发现其各自的奥秘和特点。常换换地方登山可改变视觉疲劳,充满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了解到许多知识和趣闻,丰富自己的阅历。有这么多益处,焉能不爬?对于爬山,我自然地就乐此不疲。只要能挤出空儿,或近或远,每年我都爬几次山享受享受。 我登过省内外的不少山岭,有名山,也有无名之丘。然而,去年秋天,爬二郎山的感受却最令我铭记于心。 我喜欢舞文弄墨,自然地就喜欢游山望水。除去开会随团游览,大多是独往独来,这主要还是囊中羞涩。再说,一个人观景,能够静心欣赏、品味和思索,少受些干扰。假期里,我便挤了两天空,就近去了周村和博山游览。第一天看了老周村旱码头的古街旧景,随后又到了博山瞻仰了范仲淹纪念馆。第二天匆匆上路,准备去爬鲁山,可到了源泉镇倒车时一问,还有七八十里山路,且费用很高,便失去了去鲁山的兴致。 坐在路旁歇息了一阵,抬头四望,见旁边有一座突见的山峰,满山林木葱郁,山顶上寺庙建筑隐约可见,雾气环绕,似蓬莱仙境一般。东面不远处还有绵延的奇峰耸立于群山之间,顿感这里风景奇妙,甚为可观。问一老者,此山叫二郎山,这里还有几个有趣的故事,我一拍大腿,就爬此山耶! 这座山的样子挺有趣,像个大窝头,鹤立鸡群般地耸立于群山之中,平地也就三百来米高。向位山民一探路:有两条,山南是大路,绕过去很远的,山北有条小径,但不易登攀。我心想,来的目的不就是爬山么,难走点正合我意,便绕到山脚下的清泉山庄北侧,沿着条长满蒿草的曲径,充满激情地开始上山。 说是小路,其实已不见明显的路径,顺手拨拉开灌木丛,曲折拾步往上。走了大约半小时,上山的路越来越不清晰,行走间偶尔见山民留下的残存记号,便顺着它慢慢登攀,此刻已是气喘吁吁,但兴致不减。边擦汗边自我鼓励着往上爬。又走了一段,已见不着路的标识,四周尽是没人高的蒿草荆棘、松柏树木,偶而有几声山鸟鸣叫,我一阵有些胆怯起来:如果迷了路或是有蛇怪袭扰,或是歹人作梗,可如何抵御? 但事已至此,退也不易,且不到山顶那算什么好汉?稍事歇息,吃了点东西,拨开收音机,壮了壮胆子,一咬牙又登攀起来。临近山顶,实在无路可走,便手脚并用,连爬带攀,七绕八拐,硬是临近了山顶。还有十几米,断然无路可走,我便爬到棵柏树上,拽着根长藤,硬是攀了上去。 登上山顶,绕到山前,便是进山庙的正道了。买票入内,见院第错落有致,前厅后室、左房右舍,修建得都很精致,供养的菩萨、财神活灵活现,很有股仙气。 最为别致的是前厅里供奉的不是玉皇大帝,而是毛主席的塑像!我一阵兴奋,全国山庙里还没见过供毛老人家的呢,可见毛公在当地人心目中的至尊地位,我赶紧弯腰施礼。绕室观瞻了一些简洁的壁画文字,最显眼的是几十位烈士的事迹,尤其是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格外显眼地摆在其中。听山人讲,杜凤瑞的祖上就是这山下的清泉庄,当地人都为之自豪有加。 转出院落来到后山顶,但见一圆型城堡矗立在侧峰崖上,顿感好奇。山民滔滔不绝地讲起它的历史来:抗战时期,一个八路小组在此固守了两年,数连鬼子竟几次都未攻上山头,后来敌人在飞机的帮助下,才占领了这个不大的窝头山。他们派了一个班的鬼子盘踞在这山顶上,扼守着山下通往章丘、沂源和周村的三叉要道,这帮野兽做尽了坏事。日本鬼子投降两个月后,他们才得知消息,自杀成仁,向天皇尽了忠…… 讲了一阵,当我跟这位老伯啦起后山路如何难走时,他先是瞪眼打量了我一阵,随后惊叫道:“哎呀呀!你胆子可真大,那后山的路好几年没人走了,山腰里原来有狼窝,当地人都不敢从后山上。这不,前两年从山前修了条上山索道,后上的路就废了,嘿,你可真胆大!” 经他这一说,我后怕地吓出了一身冷汗,万一路上碰上只狼,那后果可就惨了!。 返回的路上,我在思索:这次虽是寻求了些情趣刺激,可好险啊,以后爬山可要结伴成行喽。但心里又片刻窃喜:没有此次经历,恐怕还留不下多少印象呢。正因遇此险情,它才成为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窗外

鲁山县第十七中学七(一)

肖海军

窗外,一阵风吹来,叩开了我的小窗。

窗外,好一幅杜甫笔下的“鸣柳的黄鹂,翱翔

的白鹭,银装素裹的西岭,湛蓝的河水……”喏,还

有那一岸掩映在河流中的民居。

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古怪声音,我以为是发生地震

了呢。哇,好大的挖掘机呀,我惊奇地问爸爸:“谁家要扒房子?

”爸爸说:“好像是要在哪里盖房子吧。”

我心一沉:不会是盖在我经常去的小河边……

那条小河特别美丽,我经常去那里玩,或者是写字。在小河的周

围开满了许多漂亮的野花,小红花像火焰般热烈地燃烧着。闪闪灼人的

一串红活泼地绽开火红的花蕾,和煦的春风吹过,蓓蕾一棵棵都长大了,露出了笑脸,粉红色的花瓣儿裂开了……还有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如果清风徐来,还可以闻到一股香气,清新无比。

每当我遇到什么难题,或不高兴的事,我都会去那里,因为那里的景色能帮助我解决所有的疑惑。看到那里的景色,我才觉得自己的语言是多么的匮乏。草长莺飞、蜂围蝶阵都不足以形容。

我跟随者挖掘机一同前进,可当我走到属于我的天地的时侯,它却忽然停下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我看到挖掘机一下一下的挖,我像万箭穿心般的难受,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没问过别的同意不同意,随便地占用别人的地盘。我伤心极了,捂着嘴,眼里含着即将留下来的泪珠。我冲进家门,跑进房里,躲进被子里失声痛哭,父母喊我吃饭,我也没去,就这样过了半天。

花开花落。张灯时分,故地重游,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座美丽漂亮的房舍,房里散出温馨和睦的灯光伴着宁静祥和的夜色。不知怎么了,以往对它的憎恨和不敬都烟消云散了。

以后一定会时常回忆那魂牵梦萦的河边,因为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鲁山两日游

一说起旅游,可给我的暑假增添了不少情趣!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五点便被老爸揪下了床,在老爸一遍遍的呼唤下,我飞到太平洋的魂,才被拉了回来。我迷迷糊糊的走进了洗手间,草草把脸洗了洗。在老爸的一声又一声的督促下,我加快了速度,蹬上小皮鞋,戴上太阳帽,背上旅游包,和爸爸一前一后走在还略有月色的天空下。

我们上了旅游车,导游是一位姓杨的姐姐,自从看上她的第一眼,我便全身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清晨,路上的行人不多,车走得很顺畅,不一会儿,便直达鲁山脚下。

去的那天,天气不是太好,下着细雨,从山下往山上看,只看得见,一层比一层浓的云雾,其余的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今天,我并不是向大家介绍鲁山的美景,而是下午最激烈的漂流。从上往下看,水流并不是很急,在每个落差口处,都有工作人员,我们六人一条船,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落差口处。我把帽子紧紧地戴在头上,我害怕得两手抱头,嘴里默默地说着:“苍天保佑呀!”只听到“哗--”的一声巨响,我们同船一起“掉”了下来。

我们整个身体几乎完全浸在水中,衣服全湿了,天气原本就不热,我冻得直发抖,再加上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落差,我怕得直喊救命,非闹着要在半路上下来不可。后来,经得多了,我的胆子也渐渐地大了起来,不再害怕,甚至在每个落差口处,都要睁大眼睛,生怕哪个惊险的画面没有看到。大家都齐心协力向对方船上泼水,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各个样子,一个比一个悲惨,冻得全身发抖。

现在已经是漂流后的两个星期了,每当我再回想起来时,还依然历历在目。我的暑假因它而变得丰富多彩,我永远忘不了在水上度过的一个半个小时,忘不了每一个落差时的尖叫。暑假,我在水中漂呀漂......

妈妈记忆里的沂河

妈妈的老家,位于沂河河畔。每次回老家,妈妈都带我到河边去玩。沂河很宽,但水不多。河床里裸露的沙子又柔又软,长年累月,经过大风的洗礼,这些沙子已经在岸边堆起了一座又一座黄色的“金山”。平静泛黄的水面仿佛一直诉说着她心中的秘密——不要惊忧我。河面两侧,不知哪些勤快的小鸟,用衔来的种子种上了绿油油的小草,在凹凸不平的沙堆上跌宕起伏。让我这个从城市里来的小学生倍感亲妮,似乎有一种想拥抱她的冲动。但是妈妈告诉我,原来的这条河并不这样,十几年前的她比现在更漂亮、更迷人。于是妈妈就讲起了她记忆中的沂河……沂河源于风景优美的沂源鲁山,她带着甘甜和大自然的厚爱一路奔波南下,宽宽的河面流着清纯的河水,微微隆起的河堤一到春天就仿佛披上了绿色的军装。那时候的妈妈最爱和小伙伴们到河边戏水玩耍了。清清的河水里还不时游来看热闹的小鱼,不知名的小鸟,也时不时飞过妈妈的头顶,为小伙伴们唱歌。更有一些不知疲倦的野鸭时而浮出水面,时而钻进水里,为自己的美餐不停地忙碌。岸边的垂柳也不闲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大人抚摸孩子的头一样,轻轻掠过水面……听着妈妈的回忆,不知不觉中,我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和自由的鱼儿一样陶醉在迷人的画面里。直到妈妈一声叹息,我才从这种陶醉中醒来。妈妈接着说,这一切都看不到了,过去的她早已沿河水南下,不知流向了哪里?听完妈妈的回忆,我很为妈妈骄傲,更为那曾经灿烂绚丽的沂河骄傲,只可惜我们这些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再也看不到这如诗似画的风景了。妈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那是朱自清写的《背影》。故事的结尾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通过妈妈的回忆,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个“背影”的伟大。 淄博柳泉小学:高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