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的放飞

上海市上海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初二(1)班 李喆

时值金秋,气候宜人。正值国庆佳节,我邀上我的好友施展,与我们全家一起去浙江海盐放飞心情!平日里看惯了大城市里水泥森林的高耸林立,古板,呆滞。一味的灰调子显得有些沉闷。而青山碧水的南北湖和钱江岸边十里长堤,在我的脑海中日益显得突出。那别具韵味的鲜活,灵动的质感,让我心驰心往。上了A4高速公路,心情变得畅快极了。你看:路边的田间地头,秋实累累;火红的枫树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绚丽。天蓝得一尘不染,云也好象变得透明,秋阳的光辉温柔得真让人心颤。呼吸着带有泥土清香的清新空气,感觉真的不一样。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海盐。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这是钱塘江的入海口,名扬天下的“地卷银山万马腾”的钱江潮就从这里起源。上次来这里我们曾玩了整整半天,抓了几大盆的海白虾、小螃蟹,却也一个个成了“大花脸”、“泥腿子”,仍是兴意未尽!在路上,我对施展说了很多关于抓虾捕蟹的一些技巧,直听得他摩拳擦掌……到了海边,才发现原来现在正在涨潮,海水淹没了整个海滩,不能抓虾捕蟹了,我们不觉有点扫兴!海里层层叠叠的浪扑向堤岸,但不见潮来。海水并不是碧蓝碧蓝的,却泛着泥沙的黄色。在海堤上站了一会儿,我和施展走进海滨公园。咦,那是什么东西?怎么在鹅卵石中跳来跳去的?哦,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蚂蚱!看着那绿绿的蚂蚱,我和施展不免有些手痒了!我问妈妈要了两个塑料袋,用一个套在手上,而施展则要用他的“空手道”来捉蚂蚱!我们先把它赶到草丛中,然后,施展便两只手一齐扑了上去,没想到那只蚂蚱一跳,竟飞起来了,把我们吓一跳。蚂蚱飞了一段路,又落在一丛草上。我们轻轻走近那一丛草,仔细看,看见那只蚂蚱落在一个草叶上。我轻轻地用塑料袋套下去,啊,套住了!施展赶紧用手伸进去捉,捉着后放入另一个袋子中。有了经验的我们,开始满地的找蚂蚱,不一会,由于我们的默契配合,抓住了几十只蚂蚱。而我和施展也找回了久违了的童心!第二天,我们驱车去南北湖景区。南北湖山不高,但层峦叠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太像西湖,却比西湖更幽静,更有乡村气息。你看,湖边垂柳婀娜多姿,风梳理着她那美丽的长发;山上的松树清翠欲滴,秋风吹过,松涛阵阵。沿着湖堤,走到栈桥中央时,我抬眼向四外望去:左边是水,右边是水,前边是水,后边是水,这水碧波荡漾,没有一点污秽;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前边是山,后边是山,不见半点土色;头上是碧蓝的天空,云朵静静地飘动,桥下是清澈的湖水,水波无声地起伏,天地间一片寂静,只有近岸的荷塘中、岛上的树林里不时传出阵阵蛙鼓、声声鸟鸣,然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天地间愈发显现出一种神奇的宁静。一阵清风徐徐拂过,这风没有一丝张狂,不带半点娇气,轻轻地、清清地、缓缓地吹过。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张开双臂,闭上眼睛,让这天地山水中灵气汇成的风吹入我的心胸。此时此刻,我的心胸一片宁静,一片空明,我感到自己已经融化,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

心情的放飞

上海市上海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初二(1)班 李喆

时值金秋,气候宜人。正值国庆佳节,我邀上我的好友施展,与我们全家一起去浙江海盐放飞心情! 平日里看惯了大城市里水泥森林的高耸林立,古板,呆滞。一味的灰调子显得有些沉闷。而青山碧水的南北湖和钱江岸边十里长堤,在我的脑海中日益显得突出。那别具韵味的鲜活,灵动的质感,让我心驰心往。上了A4高速公路,心情变得畅快极了。你看:路边的田间地头,秋实累累;火红的枫树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绚丽。天蓝得一尘不染,云也好象变得透明,秋阳的光辉温柔得真让人心颤。呼吸着带有泥土清香的清新空气,感觉真的不一样。 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海盐。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这是钱塘江的入海口,名扬天下的“地卷银山万马腾”的钱江潮就从这里起源。上次来这里我们曾玩了整整半天,抓了几大盆的海白虾、小螃蟹,却也一个个成了“大花脸”、“泥腿子”,仍是兴意未尽!在路上,我对施展说了很多关于抓虾捕蟹的一些技巧,直听得他摩拳擦掌…… 到了海边,才发现原来现在正在涨潮,海水淹没了整个海滩,不能抓虾捕蟹了,我们不觉有点扫兴!海里层层叠叠的浪扑向堤岸,但不见潮来。海水并不是碧蓝碧蓝的,却泛着泥沙的黄色。在海堤上站了一会儿,我和施展走进海滨公园。咦,那是什么东西?怎么在鹅卵石中跳来跳去的?哦,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蚂蚱!看着那绿绿的蚂蚱,我和施展不免有些手痒了!我问妈妈要了两个塑料袋,用一个套在手上,而施展则要用他的“空手道”来捉蚂蚱!我们先把它赶到草丛中,然后,施展便两只手一齐扑了上去,没想到那只蚂蚱一跳,竟飞起来了,把我们吓一跳。蚂蚱飞了一段路,又落在一丛草上。我们轻轻走近那一丛草,仔细看,看见那只蚂蚱落在一个草叶上。我轻轻地用塑料袋套下去,啊,套住了!施展赶紧用手伸进去捉,捉着后放入另一个袋子中。有了经验的我们,开始满地的找蚂蚱,不一会,由于我们的默契配合,抓住了几十只蚂蚱。而我和施展也找回了久违了的童心! 第二天,我们驱车去南北湖景区。南北湖山不高,但层峦叠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太像西湖,却比西湖更幽静,更有乡村气息。你看,湖边垂柳婀娜多姿,风梳理着她那美丽的长发;山上的松树清翠欲滴,秋风吹过,松涛阵阵。沿着湖堤,走到栈桥中央时,我抬眼向四外望去:左边是水,右边是水,前边是水,后边是水,这水碧波荡漾,没有一点污秽;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前边是山,后边是山,不见半点土色;头上是碧蓝的天空,云朵静静地飘动,桥下是清澈的湖水,水波无声地起伏,天地间一片寂静,只有近岸的荷塘中、岛上的树林里不时传出阵阵蛙鼓、声声鸟鸣,然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天地间愈发显现出一种神奇的宁静。一阵清风徐徐拂过,这风没有一丝张狂,不带半点娇气,轻轻地、清清地、缓缓地吹过。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张开双臂,闭上眼睛,让这天地山水中灵气汇成的风吹入我的心胸。此时此刻,我的心胸一片宁静,一片空明,我感到自己已经融化,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 ( (责任编辑:齐老师)

第一次走进自然博物馆

8月6日,妈妈陪着我来到了坐落在运河边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一进门,进入我眼球的是一具巨大的骨架,我激动的叫着“哇!好大的恐龙!”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灰鲸的骨架标本,在它的四周还有许多的稀有而珍贵的动物标本。接着,我们沿着展厅的顺序从一楼到三楼去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而前进……|||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楼的“恐龙天展”,摆设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各种各样的恐龙骨架以及它们的化石和资料等等。使我知道了:成都自然博物馆里恐龙骨架最多,最早发现恐龙的是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曼特尔和他的夫人,颈部最长的是马门溪龙,最小的是鼠龙……走出这展厅往左转就是观赏石走廊,里面有来自各国的很有象征性的猪肉石、燕子石(三叶虫)、紫水晶以及许多我叫不出名的漂亮矿石。我们上了电梯来到了二楼。||| 二楼是“地球的生命”。沿着隐隐约约的会使你变色的七彩光通道,我们一路欣赏到了星球世界,而且能亲自体验了给殒石称重,自己调节砝码就能知道太阳和地球、金星、火星、木星之间的距离和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路上,我带着许多的好奇进入了古生物进化展:生命家园——生命诞生——生命登陆——恐龙时代——哺乳动物。在古生代时,那些像海草一样的原来也是动物,在一个大屏幕上展示着人类的进化过程。从这出来就是上三楼的电梯了。||| 到了三楼,眼前就出现了一副大地图,带着我们进入了丰富奇异的动物世界。往左走就进入了南极、荒漠半荒漠、热带雨林、红木林湿地、热带海洋、生物分类、生物与人类和遗传变异等。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昆虫标本,还有许多美丽的珊瑚和贝壳,在一处似乎看到了真正的达尔文坐在那儿写他的著作《物种起源》。接着,我们从一个圆形的山洞进去,远远的不时的听到了可怕的狼嚎声、清脆的鸟鸣声和不同动物的吵闹声,它们带我们来到了昆虫眼中的世界。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一个很宽阔的世界,那儿有山、水、竹林、小桥、鸟、鸭、水獭……原来这就是绿色浙江陈列馆。在那里我查到了许多浙江的动植物和自然资源。||| 自然博物馆太棒了!你是我的朋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会再来的。||| ||| |||

自然令我陶醉

静坐一隅,远离喧嚣,任萨克斯管低沉的韵律如水漫过,亦如一群白鸽掠过心的晴空。

不经意的触动,顺着想象之路,被布满蹄窝的小径牵引着走近故乡的村头。村头的古槐,枝桠向天,如多情的手臂摇晃一串串新绿的音符,往事不朽。

与岁月相持已久的屋檐上,有袅袅的炊烟升起,此时有唤儿归声传来,亲切质朴的乡音哟,如琼浆酸透心房,一下子液化了所有的情感,是加糖的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长者凝望着远处。他放了一辈子的羊,羊就如自己的儿女。此时,又买了一头小羊,他心里一定有很温暖的东西,贯彻整个身体。如此温顺依偎在他怀抱里的羔羊,如此坚毅的牧羊人的目光,让人相信,此时他虽然只抱着一只小羊羔,但是将来,他一定会拥有一大群羊。羊是通人性的,人给予它爱,它就会给人以回报。静默在风中凝望这一乡村风景,那牧羊人是生活的智者,因为他付出的爱换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一辈子阅读庄稼的老人,面对禾苗,泪水悄然爬上叶梢。威严的山折射出摇曳与一片芬芳的稻香里的民谣。

沿着民谣,沿着山路一样多姿旋律的曲径,就可以走进乡村浪漫的歉意中,体会生活的情趣,有一种身临桃花源的感觉。

生活永远是那么歉意当我们迎接清晨那缕当日的旭日时,我们无时无刻的都在品味着生活的乐趣,物质的时空,词语的归宿。用心智和勇气,掀开生活的窗帘,我们需要成为生活的智者,用语言,心灵去领悟旭日下那冲击灵魂的智者的情怀。

桃花源的故事不曾老去,琴声之幽幽,棋局之玲珑,行书之飘逸,国画之优雅。伴着菊花淡淡的香,透过时空,我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听到了耕者之乐,渔者之歌,还有五柳先生在南山下的怡然自得……

走近自然,用心去听风的声音,感受灵魂在自然中升华。

季节走在路上。像一群花朵提着一壶壶秋风远走他乡,沿心灵必走的路,寻觅一生的善地,纵目望去,群山挂在睫毛上,千年大河细如一缕受伤的箫声。

黑夜里的摸索

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山里的教育部门工作时,常要到下面的乡村小学校去。

那时,好多村寨是不能公路的,要去,就只得步行。特别是到那些偏远的村子,翻山越岭钻林子自不待言,那些曲曲扭扭忽上忽下的山间小径,实在不能叫路。好在我在山里已呆了几个年头了,已经习惯了,因此一天走上个五六十里山路,也不是很吃力的事了。

山大人稀,有时走上一二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家,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如果单身出门,那确是寂寞,无聊。于是,我每次下乡时,便背上一个挎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书是专为在路上看的。

比如,刚刚爬上了一座山,要歇歇腿脚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一边吸一边看。烟吸完了,腿也歇过来了,书一合,又继续赶路。有时过河,鞋子、袜子脱了,裤腿一挽,赤脚趟过去,也该歇歇了,便又取出书,看一气,歇一会儿。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没有这自在了,那只有坚持到有人家的时候,进屋讨口水喝时,才能瞅空瞧上两页。

在路上看书,有个妙处。我几乎每次都带的是诗集。每每看过一段后继续赶路时,就在心里默诵,如果哪句记不起来了,就把书拿出来再瞧瞧。就这样我很是背熟了几本诗。比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红柳集》、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两都颂》,都在那三四年时间内,随着山间斗折蛇行的小路一字不差地进入了我的记忆的。近些年,几乎再没有摸过它们了,可是,我依然能背出其中的大量诗句。

这样在路上看书,虽然惬意,却也吃过一次大亏,几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一个劲地直冒冷汗。

那是1974年深秋时节,我只身一人到60里外的一个最偏远的乡小去。我这是第二次去,知道路挺难走,就早早地动了身,估计在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可以赶到那里。

紧走慢走,到了中午12点多时,已赶了一大半路了,腿也乏了,肚也饥了,就在路边歇了下来。啃了几口苞谷面饼子后,我又燃起一支香烟看起书来。这回带的是本长篇小说,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是一个武汉下乡知青悄悄借给我的,并让我抓紧时间看,因为还有好几个人正“排着队”,急煎煎地等着。我拿到书时,刚刚要下乡,抢着看了几十页,这样我就带上它了,打算在乡下“突击”个一两天将它看完。

这书写得实在是精彩极了。我眼睛一钻进去,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再也收不回来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激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尤其令我牵肠挂肚。

五彩斑斓的群山静极了,只有风在林间拍打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太阳在天上挂着,白云在空中浮着,一片自然的恬静,一片山野的清新,在这样一个牧歌般的氛围里,读这样一本交织着血与火的、沸腾着爱与恨的小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一章一章地朝前看,我也仿佛走进了那片燃烧的国土,与那些少男少女们同命运、共呼吸……

看着,太阳也悄悄地沿着字里行间滑落到山背后了,暮色也渐渐地涂暗了书页,身上也有了几丝凉意,突然惊觉,一看手表,竟吓了一大跳,已经五点半钟了。

我真是得意忘形了,竟一口气看了五个多小时。还有近二十里山路,非得在天断黑前走完,不然这孤山野洼的上哪儿找人家投宿去?虽说在山里已呆了四五年了,但摸黑走夜路这一招还没尝试过呀!

赶紧从地上翻身而起。慌忙火急地朝前走。那真是步如流星呀,逢山上山,遇坎过坎,逢沟跨沟,遇桥过桥……身手矫健得连自己都吃惊。眼看再穿过一处山垭就可以到那个学校了,可夜色已沉沉地压下来了,将脚下本就细如蛛丝的山径藏得干干净净。

幸亏带着手电筒,我打开它继续往前走。在山里走夜路,手电筒是远远不及火把的,火把一照一大片,还可以吓走野物,手电筒却就能照亮那一丁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刚换上的新电池,那光芒更是微弱如豆粒。

我的手电筒偏偏又没换新电池,唉,将就点,聊胜于无吧!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移。眼看就要到了,已经能看到那学校所在的屋场了——几点昏黄的灯光透过浓浓的夜色遥遥地向我笑着。我心里一喜,脚下也加紧了,哪能知这一匆忙,脚下一滑,身子一下子就窜出了老远——原来是踩在一块滑溜溜的石头上了。我下意识地以手支地,总算没闹个“狗吃屎”,可是手电筒却摔坏了,再也亮不了了。就这样,属于我的最后一点光明也被这无边的夜色没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山里的教育部门工作时,常要到下面的乡村小学校去。

那时,好多村寨是不能公路的,要去,就只得步行。特别是到那些偏远的村子,翻山越岭钻林子自不待言,那些曲曲扭扭忽上忽下的山间小径,实在不能叫路。好在我在山里已呆了几个年头了,已经习惯了,因此一天走上个五六十里山路,也不是很吃力的事了。

山大人稀,有时走上一二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家,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如果单身出门,那确是寂寞,无聊。于是,我每次下乡时,便背上一个挎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书是专为在路上看的。

比如,刚刚爬上了一座山,要歇歇腿脚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一边吸一边看。烟吸完了,腿也歇过来了,书一合,又继续赶路。有时过河,鞋子、袜子脱了,裤腿一挽,赤脚趟过去,也该歇歇了,便又取出书,看一气,歇一会儿。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没有这自在了,那只有坚持到有人家的时候,进屋讨口水喝时,才能瞅空瞧上两页。

在路上看书,有个妙处。我几乎每次都带的是诗集。每每看过一段后继续赶路时,就在心里默诵,如果哪句记不起来了,就把书拿出来再瞧瞧。就这样我很是背熟了几本诗。比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红柳集》、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两都颂》,都在那三四年时间内,随着山间斗折蛇行的小路一字不差地进入了我的记忆的。近些年,几乎再没有摸过它们了,可是,我依然能背出其中的大量诗句。

这样在路上看书,虽然惬意,却也吃过一次大亏,几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一个劲地直冒冷汗。

那是1974年深秋时节,我只身一人到60里外的一个最偏远的乡小去。我这是第二次去,知道路挺难走,就早早地动了身,估计在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可以赶到那里。

紧走慢走,到了中午12点多时,已赶了一大半路了,腿也乏了,肚也饥了,就在路边歇了下来。啃了几口苞谷面饼子后,我又燃起一支香烟看起书来。这回带的是本长篇小说,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是一个武汉下乡知青悄悄借给我的,并让我抓紧时间看,因为还有好几个人正“排着队”,急煎煎地等着。我拿到书时,刚刚要下乡,抢着看了几十页,这样我就带上它了,打算在乡下“突击”个一两天将它看完。

这书写得实在是精彩极了。我眼睛一钻进去,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再也收不回来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激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尤其令我牵肠挂肚。

五彩斑斓的群山静极了,只有风在林间拍打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太阳在天上挂着,白云在空中浮着,一片自然的恬静,一片山野的清新,在这样一个牧歌般的氛围里,读这样一本交织着血与火的、沸腾着爱与恨的小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一章一章地朝前看,我也仿佛走进了那片燃烧的国土,与那些少男少女们同命运、共呼吸……

看着,太阳也悄悄地沿着字里行间滑落到山背后了,暮色也渐渐地涂暗了书页,身上也有了几丝凉意,突然惊觉,一看手表,竟吓了一大跳,已经五点半钟了。

我真是得意忘形了,竟一口气看了五个多小时。还有近二十里山路,非得在天断黑前走完,不然这孤山野洼的上哪儿找人家投宿去?虽说在山里已呆了四五年了,但摸黑走夜路这一招还没尝试过呀!

赶紧从地上翻身而起。慌忙火急地朝前走。那真是步如流星呀,逢山上山,遇坎过坎,逢沟跨沟,遇桥过桥……身手矫健得连自己都吃惊。眼看再穿过一处山垭就可以到那个学校了,可夜色已沉沉地压下来了,将脚下本就细如蛛丝的山径藏得干干净净。

幸亏带着手电筒,我打开它继续往前走。在山里走夜路,手电筒是远远不及火把的,火把一照一大片,还可以吓走野物,手电筒却就能照亮那一丁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刚换上的新电池,那光芒更是微弱如豆粒。

我的手电筒偏偏又没换新电池,唉,将就点,聊胜于无吧!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移。眼看就要到了,已经能看到那学校所在的屋场了——几点昏黄的灯光透过浓浓的夜色遥遥地向我笑着。我心里一喜,脚下也加紧了,哪能知这一匆忙,脚下一滑,身子一下子就窜出了老远——原来是踩在一块滑溜溜的石头上了。我下意识地以手支地,总算没闹个“狗吃屎”,可是手电筒却摔坏了,再也亮不了了。就这样,属于我的最后一点光明也被这无边的夜色没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山里的教育部门工作时,常要到下面的乡村小学校去。

那时,好多村寨是不能公路的,要去,就只得步行。特别是到那些偏远的村子,翻山越岭钻林子自不待言,那些曲曲扭扭忽上忽下的山间小径,实在不能叫路。好在我在山里已呆了几个年头了,已经习惯了,因此一天走上个五六十里山路,也不是很吃力的事了。

山大人稀,有时走上一二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家,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如果单身出门,那确是寂寞,无聊。于是,我每次下乡时,便背上一个挎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书是专为在路上看的。

比如,刚刚爬上了一座山,要歇歇腿脚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一边吸一边看。烟吸完了,腿也歇过来了,书一合,又继续赶路。有时过河,鞋子、袜子脱了,裤腿一挽,赤脚趟过去,也该歇歇了,便又取出书,看一气,歇一会儿。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没有这自在了,那只有坚持到有人家的时候,进屋讨口水喝时,才能瞅空瞧上两页。

在路上看书,有个妙处。我几乎每次都带的是诗集。每每看过一段后继续赶路时,就在心里默诵,如果哪句记不起来了,就把书拿出来再瞧瞧。就这样我很是背熟了几本诗。比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红柳集》、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两都颂》,都在那三四年时间内,随着山间斗折蛇行的小路一字不差地进入了我的记忆的。近些年,几乎再没有摸过它们了,可是,我依然能背出其中的大量诗句。

这样在路上看书,虽然惬意,却也吃过一次大亏,几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一个劲地直冒冷汗。

那是1974年深秋时节,我只身一人到60里外的一个最偏远的乡小去。我这是第二次去,知道路挺难走,就早早地动了身,估计在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可以赶到那里。

紧走慢走,到了中午12点多时,已赶了一大半路了,腿也乏了,肚也饥了,就在路边歇了下来。啃了几口苞谷面饼子后,我又燃起一支香烟看起书来。这回带的是本长篇小说,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是一个武汉下乡知青悄悄借给我的,并让我抓紧时间看,因为还有好几个人正“排着队”,急煎煎地等着。我拿到书时,刚刚要下乡,抢着看了几十页,这样我就带上它了,打算在乡下“突击”个一两天将它看完。

这书写得实在是精彩极了。我眼睛一钻进去,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再也收不回来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激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尤其令我牵肠挂肚。

五彩斑斓的群山静极了,只有风在林间拍打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太阳在天上挂着,白云在空中浮着,一片自然的恬静,一片山野的清新,在这样一个牧歌般的氛围里,读这样一本交织着血与火的、沸腾着爱与恨的小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一章一章地朝前看,我也仿佛走进了那片燃烧的国土,与那些少男少女们同命运、共呼吸……

看着,太阳也悄悄地沿着字里行间滑落到山背后了,暮色也渐渐地涂暗了书页,身上也有了几丝凉意,突然惊觉,一看手表,竟吓了一大跳,已经五点半钟了。

我真是得意忘形了,竟一口气看了五个多小时。还有近二十里山路,非得在天断黑前走完,不然这孤山野洼的上哪儿找人家投宿去?虽说在山里已呆了四五年了,但摸黑走夜路这一招还没尝试过呀!

赶紧从地上翻身而起。慌忙火急地朝前走。那真是步如流星呀,逢山上山,遇坎过坎,逢沟跨沟,遇桥过桥……身手矫健得连自己都吃惊。眼看再穿过一处山垭就可以到那个学校了,可夜色已沉沉地压下来了,将脚下本就细如蛛丝的山径藏得干干净净。

幸亏带着手电筒,我打开它继续往前走。在山里走夜路,手电筒是远远不及火把的,火把一照一大片,还可以吓走野物,手电筒却就能照亮那一丁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刚换上的新电池,那光芒更是微弱如豆粒。

我的手电筒偏偏又没换新电池,唉,将就点,聊胜于无吧!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移。眼看就要到了,已经能看到那学校所在的屋场了——几点昏黄的灯光透过浓浓的夜色遥遥地向我笑着。我心里一喜,脚下也加紧了,哪能知这一匆忙,脚下一滑,身子一下子就窜出了老远——原来是踩在一块滑溜溜的石头上了。我下意识地以手支地,总算没闹个“狗吃屎”,可是手电筒却摔坏了,再也亮不了了。就这样,属于我的最后一点光明也被这无边的夜色没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山里的教育部门工作时,常要到下面的乡村小学校去。

那时,好多村寨是不能公路的,要去,就只得步行。特别是到那些偏远的村子,翻山越岭钻林子自不待言,那些曲曲扭扭忽上忽下的山间小径,实在不能叫路。好在我在山里已呆了几个年头了,已经习惯了,因此一天走上个五六十里山路,也不是很吃力的事了。

山大人稀,有时走上一二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家,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如果单身出门,那确是寂寞,无聊。于是,我每次下乡时,便背上一个挎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书是专为在路上看的。

比如,刚刚爬上了一座山,要歇歇腿脚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一边吸一边看。烟吸完了,腿也歇过来了,书一合,又继续赶路。有时过河,鞋子、袜子脱了,裤腿一挽,赤脚趟过去,也该歇歇了,便又取出书,看一气,歇一会儿。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没有这自在了,那只有坚持到有人家的时候,进屋讨口水喝时,才能瞅空瞧上两页。

在路上看书,有个妙处。我几乎每次都带的是诗集。每每看过一段后继续赶路时,就在心里默诵,如果哪句记不起来了,就把书拿出来再瞧瞧。就这样我很是背熟了几本诗。比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红柳集》、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两都颂》,都在那三四年时间内,随着山间斗折蛇行的小路一字不差地进入了我的记忆的。近些年,几乎再没有摸过它们了,可是,我依然能背出其中的大量诗句。

这样在路上看书,虽然惬意,却也吃过一次大亏,几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一个劲地直冒冷汗。

那是1974年深秋时节,我只身一人到60里外的一个最偏远的乡小去。我这是第二次去,知道路挺难走,就早早地动了身,估计在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可以赶到那里。

紧走慢走,到了中午12点多时,已赶了一大半路了,腿也乏了,肚也饥了,就在路边歇了下来。啃了几口苞谷面饼子后,我又燃起一支香烟看起书来。这回带的是本长篇小说,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是一个武汉下乡知青悄悄借给我的,并让我抓紧时间看,因为还有好几个人正“排着队”,急煎煎地等着。我拿到书时,刚刚要下乡,抢着看了几十页,这样我就带上它了,打算在乡下“突击”个一两天将它看完。

这书写得实在是精彩极了。我眼睛一钻进去,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再也收不回来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激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尤其令我牵肠挂肚。

五彩斑斓的群山静极了,只有风在林间拍打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太阳在天上挂着,白云在空中浮着,一片自然的恬静,一片山野的清新,在这样一个牧歌般的氛围里,读这样一本交织着血与火的、沸腾着爱与恨的小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一章一章地朝前看,我也仿佛走进了那片燃烧的国土,与那些少男少女们同命运、共呼吸……

看着,太阳也悄悄地沿着字里行间滑落到山背后了,暮色也渐渐地涂暗了书页,身上也有了几丝凉意,突然惊觉,一看手表,竟吓了一大跳,已经五点半钟了。

我真是得意忘形了,竟一口气看了五个多小时。还有近二十里山路,非得在天断黑前走完,不然这孤山野洼的上哪儿找人家投宿去?虽说在山里已呆了四五年了,但摸黑走夜路这一招还没尝试过呀!

赶紧从地上翻身而起。慌忙火急地朝前走。那真是步如流星呀,逢山上山,遇坎过坎,逢沟跨沟,遇桥过桥……身手矫健得连自己都吃惊。眼看再穿过一处山垭就可以到那个学校了,可夜色已沉沉地压下来了,将脚下本就细如蛛丝的山径藏得干干净净。

幸亏带着手电筒,我打开它继续往前走。在山里走夜路,手电筒是远远不及火把的,火把一照一大片,还可以吓走野物,手电筒却就能照亮那一丁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刚换上的新电池,那光芒更是微弱如豆粒。

我的手电筒偏偏又没换新电池,唉,将就点,聊胜于无吧!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移。眼看就要到了,已经能看到那学校所在的屋场了——几点昏黄的灯光透过浓浓的夜色遥遥地向我笑着。我心里一喜,脚下也加紧了,哪能知这一匆忙,脚下一滑,身子一下子就窜出了老远——原来是踩在一块滑溜溜的石头上了。我下意识地以手支地,总算没闹个“狗吃屎”,可是手电筒却摔坏了,再也亮不了了。就这样,属于我的最后一点光明也被这无边的夜色没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山里的教育部门工作时,常要到下面的乡村小学校去。

那时,好多村寨是不能公路的,要去,就只得步行。特别是到那些偏远的村子,翻山越岭钻林子自不待言,那些曲曲扭扭忽上忽下的山间小径,实在不能叫路。好在我在山里已呆了几个年头了,已经习惯了,因此一天走上个五六十里山路,也不是很吃力的事了。

山大人稀,有时走上一二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家,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如果单身出门,那确是寂寞,无聊。于是,我每次下乡时,便背上一个挎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书是专为在路上看的。

比如,刚刚爬上了一座山,要歇歇腿脚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一边吸一边看。烟吸完了,腿也歇过来了,书一合,又继续赶路。有时过河,鞋子、袜子脱了,裤腿一挽,赤脚趟过去,也该歇歇了,便又取出书,看一气,歇一会儿。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没有这自在了,那只有坚持到有人家的时候,进屋讨口水喝时,才能瞅空瞧上两页。

在路上看书,有个妙处。我几乎每次都带的是诗集。每每看过一段后继续赶路时,就在心里默诵,如果哪句记不起来了,就把书拿出来再瞧瞧。就这样我很是背熟了几本诗。比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红柳集》、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两都颂》,都在那三四年时间内,随着山间斗折蛇行的小路一字不差地进入了我的记忆的。近些年,几乎再没有摸过它们了,可是,我依然能背出其中的大量诗句。

这样在路上看书,虽然惬意,却也吃过一次大亏,几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一个劲地直冒冷汗。

那是1974年深秋时节,我只身一人到60里外的一个最偏远的乡小去。我这是第二次去,知道路挺难走,就早早地动了身,估计在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可以赶到那里。

紧走慢走,到了中午12点多时,已赶了一大半路了,腿也乏了,肚也饥了,就在路边歇了下来。啃了几口苞谷面饼子后,我又燃起一支香烟看起书来。这回带的是本长篇小说,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是一个武汉下乡知青悄悄借给我的,并让我抓紧时间看,因为还有好几个人正“排着队”,急煎煎地等着。我拿到书时,刚刚要下乡,抢着看了几十页,这样我就带上它了,打算在乡下“突击”个一两天将它看完。

这书写得实在是精彩极了。我眼睛一钻进去,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再也收不回来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激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尤其令我牵肠挂肚。

五彩斑斓的群山静极了,只有风在林间拍打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太阳在天上挂着,白云在空中浮着,一片自然的恬静,一片山野的清新,在这样一个牧歌般的氛围里,读这样一本交织着血与火的、沸腾着爱与恨的小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一章一章地朝前看,我也仿佛走进了那片燃烧的国土,与那些少男少女们同命运、共呼吸……

看着,太阳也悄悄地沿着字里行间滑落到山背后了,暮色也渐渐地涂暗了书页,身上也有了几丝凉意,突然惊觉,一看手表,竟吓了一大跳,已经五点半钟了。

我真是得意忘形了,竟一口气看了五个多小时。还有近二十里山路,非得在天断黑前走完,不然这孤山野洼的上哪儿找人家投宿去?虽说在山里已呆了四五年了,但摸黑走夜路这一招还没尝试过呀!

赶紧从地上翻身而起。慌忙火急地朝前走。那真是步如流星呀,逢山上山,遇坎过坎,逢沟跨沟,遇桥过桥……身手矫健得连自己都吃惊。眼看再穿过一处山垭就可以到那个学校了,可夜色已沉沉地压下来了,将脚下本就细如蛛丝的山径藏得干干净净。

幸亏带着手电筒,我打开它继续往前走。在山里走夜路,手电筒是远远不及火把的,火把一照一大片,还可以吓走野物,手电筒却就能照亮那一丁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刚换上的新电池,那光芒更是微弱如豆粒。

我的手电筒偏偏又没换新电池,唉,将就点,聊胜于无吧!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移。眼看就要到了,已经能看到那学校所在的屋场了——几点昏黄的灯光透过浓浓的夜色遥遥地向我笑着。我心里一喜,脚下也加紧了,哪能知这一匆忙,脚下一滑,身子一下子就窜出了老远——原来是踩在一块滑溜溜的石头上了。我下意识地以手支地,总算没闹个“狗吃屎”,可是手电筒却摔坏了,再也亮不了了。就这样,属于我的最后一点光明也被这无边的夜色没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山里的教育部门工作时,常要到下面的乡村小学校去。

那时,好多村寨是不能公路的,要去,就只得步行。特别是到那些偏远的村子,翻山越岭钻林子自不待言,那些曲曲扭扭忽上忽下的山间小径,实在不能叫路。好在我在山里已呆了几个年头了,已经习惯了,因此一天走上个五六十里山路,也不是很吃力的事了。

山大人稀,有时走上一二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家,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如果单身出门,那确是寂寞,无聊。于是,我每次下乡时,便背上一个挎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书是专为在路上看的。

比如,刚刚爬上了一座山,要歇歇腿脚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一边吸一边看。烟吸完了,腿也歇过来了,书一合,又继续赶路。有时过河,鞋子、袜子脱了,裤腿一挽,赤脚趟过去,也该歇歇了,便又取出书,看一气,歇一会儿。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没有这自在了,那只有坚持到有人家的时候,进屋讨口水喝时,才能瞅空瞧上两页。

在路上看书,有个妙处。我几乎每次都带的是诗集。每每看过一段后继续赶路时,就在心里默诵,如果哪句记不起来了,就把书拿出来再瞧瞧。就这样我很是背熟了几本诗。比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红柳集》、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两都颂》,都在那三四年时间内,随着山间斗折蛇行的小路一字不差地进入了我的记忆的。近些年,几乎再没有摸过它们了,可是,我依然能背出其中的大量诗句。

这样在路上看书,虽然惬意,却也吃过一次大亏,几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一个劲地直冒冷汗。

那是1974年深秋时节,我只身一人到60里外的一个最偏远的乡小去。我这是第二次去,知道路挺难走,就早早地动了身,估计在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可以赶到那里。

紧走慢走,到了中午12点多时,已赶了一大半路了,腿也乏了,肚也饥了,就在路边歇了下来。啃了几口苞谷面饼子后,我又燃起一支香烟看起书来。这回带的是本长篇小说,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是一个武汉下乡知青悄悄借给我的,并让我抓紧时间看,因为还有好几个人正“排着队”,急煎煎地等着。我拿到书时,刚刚要下乡,抢着看了几十页,这样我就带上它了,打算在乡下“突击”个一两天将它看完。

这书写得实在是精彩极了。我眼睛一钻进去,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再也收不回来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激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尤其令我牵肠挂肚。

五彩斑斓的群山静极了,只有风在林间拍打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太阳在天上挂着,白云在空中浮着,一片自然的恬静,一片山野的清新,在这样一个牧歌般的氛围里,读这样一本交织着血与火的、沸腾着爱与恨的小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一章一章地朝前看,我也仿佛走进了那片燃烧的国土,与那些少男少女们同命运、共呼吸……

看着,太阳也悄悄地沿着字里行间滑落到山背后了,暮色也渐渐地涂暗了书页,身上也有了几丝凉意,突然惊觉,一看手表,竟吓了一大跳,已经五点半钟了。

我真是得意忘形了,竟一口气看了五个多小时。还有近二十里山路,非得在天断黑前走完,不然这孤山野洼的上哪儿找人家投宿去?虽说在山里已呆了四五年了,但摸黑走夜路这一招还没尝试过呀!

赶紧从地上翻身而起。慌忙火急地朝前走。那真是步如流星呀,逢山上山,遇坎过坎,逢沟跨沟,遇桥过桥……身手矫健得连自己都吃惊。眼看再穿过一处山垭就可以到那个学校了,可夜色已沉沉地压下来了,将脚下本就细如蛛丝的山径藏得干干净净。

幸亏带着手电筒,我打开它继续往前走。在山里走夜路,手电筒是远远不及火把的,火把一照一大片,还可以吓走野物,手电筒却就能照亮那一丁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刚换上的新电池,那光芒更是微弱如豆粒。

我的手电筒偏偏又没换新电池,唉,将就点,聊胜于无吧!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移。眼看就要到了,已经能看到那学校所在的屋场了——几点昏黄的灯光透过浓浓的夜色遥遥地向我笑着。我心里一喜,脚下也加紧了,哪能知这一匆忙,脚下一滑,身子一下子就窜出了老远——原来是踩在一块滑溜溜的石头上了。我下意识地以手支地,总算没闹个“狗吃屎”,可是手电筒却摔坏了,再也亮不了了。就这样,属于我的最后一点光明也被这无边的夜色没三十多年前,我在大山里的教育部门工作时,常要到下面的乡村小学校去。

那时,好多村寨是不能公路的,要去,就只得步行。特别是到那些偏远的村子,翻山越岭钻林子自不待言,那些曲曲扭扭忽上忽下的山间小径,实在不能叫路。好在我在山里已呆了几个年头了,已经习惯了,因此一天走上个五六十里山路,也不是很吃力的事了。

山大人稀,有时走上一二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家,甚至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如果单身出门,那确是寂寞,无聊。于是,我每次下乡时,便背上一个挎包,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书是专为在路上看的。

比如,刚刚爬上了一座山,要歇歇腿脚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一边吸一边看。烟吸完了,腿也歇过来了,书一合,又继续赶路。有时过河,鞋子、袜子脱了,裤腿一挽,赤脚趟过去,也该歇歇了,便又取出书,看一气,歇一会儿。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没有这自在了,那只有坚持到有人家的时候,进屋讨口水喝时,才能瞅空瞧上两页。

在路上看书,有个妙处。我几乎每次都带的是诗集。每每看过一段后继续赶路时,就在心里默诵,如果哪句记不起来了,就把书拿出来再瞧瞧。就这样我很是背熟了几本诗。比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红柳集》、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两都颂》,都在那三四年时间内,随着山间斗折蛇行的小路一字不差地进入了我的记忆的。近些年,几乎再没有摸过它们了,可是,我依然能背出其中的大量诗句。

这样在路上看书,虽然惬意,却也吃过一次大亏,几乎连命都搭进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一个劲地直冒冷汗。

那是1974年深秋时节,我只身一人到60里外的一个最偏远的乡小去。我这是第二次去,知道路挺难走,就早早地动了身,估计在下午两三点钟时就可以赶到那里。

紧走慢走,到了中午12点多时,已赶了一大半路了,腿也乏了,肚也饥了,就在路边歇了下来。啃了几口苞谷面饼子后,我又燃起一支香烟看起书来。这回带的是本长篇小说,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是一个武汉下乡知青悄悄借给我的,并让我抓紧时间看,因为还有好几个人正“排着队”,急煎煎地等着。我拿到书时,刚刚要下乡,抢着看了几十页,这样我就带上它了,打算在乡下“突击”个一两天将它看完。

这书写得实在是精彩极了。我眼睛一钻进去,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再也收不回来了。书中的情节让我激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尤其令我牵肠挂肚。

五彩斑斓的群山静极了,只有风在林间拍打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太阳在天上挂着,白云在空中浮着,一片自然的恬静,一片山野的清新,在这样一个牧歌般的氛围里,读这样一本交织着血与火的、沸腾着爱与恨的小说,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一章一章地朝前看,我也仿佛走进了那片燃烧的国土,与那些少男少女们同命运、共呼吸……

看着,太阳也悄悄地沿着字里行间滑落到山背后了,暮色也渐渐地涂暗了书页,身上也有了几丝凉意,突然惊觉,一看手表,竟吓了一大跳,已经五点半钟了。

我真是得意忘形了,竟一口气看了五个多小时。还有近二十里山路,非得在天断黑前走完,不然这孤山野洼的上哪儿找人家投宿去?虽说在山里已呆了四五年了,但摸黑走夜路这一招还没尝试过呀!

赶紧从地上翻身而起。慌忙火急地朝前走。那真是步如流星呀,逢山上山,遇坎过坎,逢沟跨沟,遇桥过桥……身手矫健得连自己都吃惊。眼看再穿过一处山垭就可以到那个学校了,可夜色已沉沉地压下来了,将脚下本就细如蛛丝的山径藏得干干净净。

幸亏带着手电筒,我打开它继续往前走。在山里走夜路,手电筒是远远不及火把的,火把一照一大片,还可以吓走野物,手电筒却就能照亮那一丁点的地方。如果不是刚换上的新电池,那光芒更是微弱如豆粒。

我的手电筒偏偏又没换新电池,唉,将就点,聊胜于无吧!只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朝前挪移。眼看就要到了,已经能看到那学校所在的屋场了——几点昏黄的灯光透过浓浓的夜色遥遥地向我笑着。我心里一喜,脚下也加紧了,哪能知这一匆忙,脚下一滑,身子一下子就窜出了老远——原来是踩在一块滑溜溜的石头上了。我下意识地以手支地,总算没闹个“狗吃屎”,可是手电筒却摔坏了,再也亮不了了。就这样,属于我的最后一点光明也被这无边的夜色没

快乐的国庆节

快乐的国庆节

开发区二小五四班:刘冉冉

辅导老师:耿文娟

时值金秋,气候宜人。正值国庆佳节,我邀上我的好友施展,与我们全家一起去浙江海盐放飞心情!

平日里看惯了大城市里水泥森林的高耸林立,古板,呆滞。一味的灰调子显得有些沉闷。而青山碧水的南北湖和钱江岸边十里长堤,在我的脑海中日益显得突出。那别具韵味的鲜活,灵动的质感,让我心驰心往。上了A4高速公路,心情变得畅快极了。你看:路边的田间地头,秋实累累;火红的枫树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绚丽。天蓝得一尘不染,云也好象变得透明,秋阳的光辉温柔得真让人心颤。呼吸着带有泥土清香的清新空气,感觉真的不一样。

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海盐。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这是钱塘江的入海口,名扬天下的“地卷银山万马腾”的钱江潮就从这里起源。上次来这里我们曾玩了整整半天,抓了几大盆的海白虾、小螃蟹,却也一个个成了“大花脸”、“泥腿子”,仍是兴意未尽!在路上,我对施展说了很多关于抓虾捕蟹的一些技巧,直听得他摩拳擦掌……

到了海边,才发现原来现在正在涨潮,海水淹没了整个海滩,不能抓虾捕蟹了,我们不觉有点扫兴!海里层层叠叠的浪扑向堤岸,但不见潮来。海水并不是碧蓝碧蓝的,却泛着泥沙的黄色。在海堤上站了一会儿,我和施展走进海滨公园。咦,那是什么东西?怎么在鹅卵石中跳来跳去的?哦,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蚂蚱!看着那绿绿的蚂蚱,我和施展不免有些手痒了!我问妈妈要了两个塑料袋,用一个套在手上,而施展则要用他的“空手道”来捉蚂蚱!我们先把它赶到草丛中,然后,施展便两只手一齐扑了上去,没想到那只蚂蚱一跳,竟飞起来了,把我们吓一跳。蚂蚱飞了一段路,又落在一丛草上。我们轻轻走近那一丛草,仔细看,看见那只蚂蚱落在一个草叶上。我轻轻地用塑料袋套下去,啊,套住了!施展赶紧用手伸进去捉,捉着后放入另一个袋子中。有了经验的我们,开始满地的找蚂蚱,不一会,由于我们的默契配合,抓住了几十只蚂蚱。而我和施展也找回了久违了的童心!

第二天,我们驱车去南北湖景区。南北湖山不高,但层峦叠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太像西湖,却比西湖更幽静,更有乡村气息。你看,湖边垂柳婀娜多姿,风梳理着她那美丽的长发;山上的松树清翠欲滴,秋风吹过,松涛阵阵。沿着湖堤,走到栈桥中央时,我抬眼向四外望去:左边是水,右边是水,前边是水,后边是水,这水碧波荡漾,没有一点污秽;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前边是山,后边是山,不见半点土色;头上是碧蓝的天空,云朵静静地飘动,桥下是清澈的湖水,水波无声地起伏,天地间一片寂静,只有近岸的荷塘中、岛上的树林里不时传出阵阵蛙鼓、声声鸟鸣,然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天地间愈发显现出一种神奇的宁静。一阵清风徐徐拂过,这风没有一丝张狂,不带半点娇气,轻轻地、清清地、缓缓地吹过。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张开双臂,闭上眼睛,让这天地山水中灵气汇成的风吹入我的心胸。此时此刻,我的心胸一片宁静,一片空明,我感到自己已经融化,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