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我们这一代人眼中,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时光啊!衣食住行,样样不缺。家境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蒸蒸日上。回哞、对比,想来父母他们的童年是多么苦啊!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我们不是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吗?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就能看出两代人的童年之间的差别父母是苦,而我们是甜。苦是每个人都会觉得涩涩的字眼;甜让人见了有种飘飘然的感觉。那时的生活很苦,父母小时候都没有什么衣服穿,连过年有时也是向条件较好的人家借衣服穿,过完年后再还回去。看看我们的童年吧,服饰应有尽有,样式新颖,令人眼花缭乱。再说食品,爸爸妈妈那个时代哪有什么零食呀,饿了就拿块饼吃,根本没有过高的奢望。有时一日三餐还吃不到大米。跟父母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比以前要甜得多,整天大鱼大肉,不愁吃喝。与爸爸妈妈的童年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可有些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还有上学,那时他们上学难,我们上学易。学校是爸爸妈妈他们在童年最向往的地方,当时每个人都渴望知识,渴望出人头地。妈妈的成绩非常优秀,左邻右舍都说她将来必有成就,可就在大家的不解中退学了,因为妈妈要让小姨和舅舅顺利完成学业。我不由地为妈妈感到惋惜,心想、:要是妈妈生在我们现在那就行了。现在我们坐在教室里求知,应该带着我们父母的那份热情去努力,不是吗?一天,我问妈妈:“妈妈,你的童年幸福吗?”“当然幸福啦!”说着,妈妈给了我一个微笑。“可是,你们的生活……”“生活虽苦,但我们也有欢笑,童年,现在想起来还真觉得很快乐,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一样的快乐啊!”“啊!我懂了!”童年,是父母难以忘怀的时期,这里有苦、有难、也有乐;童年,是我们最欢乐、最开朗的一个阶段,充满着甜、易,也有欢……'

三代人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那么姥爷、姥姥和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采访了他们。首先,是姥姥姥爷的童年生活:

我:姥姥、姥爷,你们的童年快乐吗?

姥爷:我们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孩子,那个时侯国家的经济很落后,一切都是百废待兴,我们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孩子,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虽然没有任何玩具,但是兄弟姐妹在一起玩儿,很开心,无忧无虑的。

我:那你们小时候都吃什么呢?挑食吗?

姥姥:由于刚刚解放,人民经过战争生活都很贫穷。能吃饱就不错了。吃一个鸡蛋或者一块糖,都是很大的奢望了,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或者生病才能吃到好吃的。不像现在,你们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而且还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挑挑拣拣的。我们小时候根本无法和你们相比,你们现在简直是太幸福了!

我:那你们小时候学习条件怎么样呢?

姥爷:我们那时候学习条件根本无法和你们相比,我们那时候用的是土桌土凳,教室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教室的窗户也不是玻璃,都是用纸糊的,一到冬天手脚都会冻伤。我们用的书包都是妈妈用布缝的,也没有文具盒。学校的操场也没有什么运动设施,体育课就是走步、跑步之类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我们都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都十分刻苦,学习成绩也非常好。

接下来是爸爸妈妈的童年:

我:爸爸、妈妈,你们的童年生活是不是比姥姥、姥爷的童年提高了很多啊?

妈妈:我和你爸爸出生在七十年代,那个时候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吃饱已经不是问题了。我的爸爸和妈妈也有正式的工作,所以我基本没有为吃饭、穿衣烦恼过。也有了一些简单的玩具,每天和兄弟姐妹还有周围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儿,那种快乐是你们现在所缺少的,不能体会的。因为现在你们都是独生子女。

我:那你们的学习条件是不是也有了改善?

爸爸:我们那时候用的是木制的座椅板凳,有比较宽敞明亮的教室,都是玻璃窗子,冬天也有烧煤取暖的炉子,教学条件也有了很大提高。我们那时用的是铁制的文具盒。操场上有了基本的体育设施,我们上体育课有篮球、足球及跳马、爬杆等课程设置。

我:你们童年出去旅游吗?

妈妈(笑了笑):我们那时候哪有旅游一词啊,我第一次离开家就是考上大学那一年,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坐过火车,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呢,呵呵。

我:你们那时候有肯德基、麦当劳吗?

爸爸:肯德基、麦当劳?我们小时候听都没有听过。爸爸妈妈小时候根本就没有去过饭店,充其量也就是大人给买个烧饼解解馋。

最后是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公元二OOO年,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我有很多玩具,诸如:遥控车、遥控飞机、飞碟,各种拼图、积木,简直是应有尽有。每年假期爸爸和妈妈都要带我出去旅游,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去过北京、南京、苏州、上海等城市,开阔了眼界。我用的书包和文具都是多功能的,用姥姥的话说现在的日子每天都像在过年啊!

通过我们家三代人的童年生活对比,我知道了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的过去是贫穷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富裕的。所以我要珍惜现在他们给我创造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将来可以好好报答他们!

作者:李明昊赤峰实验小学四年五班指导教师:白晶

三代人的春节

曾经和外婆住过一段时间.外婆很会讲故事,每天睡觉前都先给我讲一些故事,一天晚上,我缠着外婆给我讲一些自己的故事.外婆笑了笑,说:“讲自己的什么故事呀!外婆没故事哟!“受不了我的撒娇,外婆给我讲了起来

“从前呀,我们最喜欢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过年不用干活呀!那时候呀,像你这么大的孩子,每天都要去给地主没日没夜地干活,而且地主要是不高兴,还不给饭吃,就这个饿着.过了年啊,我们就可以吃顿饱饭了,看到那白花花的白米饭,你不知道我们有多欢喜呢!平时吃惯了地瓜之类的粗粮,只有到了过年,才可以吃上真正的米饭.而且地主们都会为了图吉利,给我们放假,还有打赏钱,你别看只有小小的几文,可对我们这几岁孩子来说,可贵重着呢!可以给自己挑个绒花什么的,那时候的绒花可漂亮呢!“

(我仿佛看到了外婆年轻时候的样子,戴着鲜红的绒花在,在春风中起舞,那时候的世界我相信是唯美的)

“给你说说你妈妈是怎么过年的吧.“外婆似乎说上劲了,“你妈妈的生活,好得多了,不用像我这么饿肚子,也不用再去给地主干活了.每到过年,我还会包些白菜猪肉馅的饺子,让你妈妈大饱口福呢!那时候你妈妈呀,可贪吃了,一大盘的饺子,都是她一个人吃完了,为这事,你舅舅没少和她打架!女孩子,谁不要美呀,你妈妈也不例外,每到过年就吵嚷嚷着要做新衣服,你知道吗?那时候是真穷呢,买不起布,就用姨妈的衣服去染染色,改装下,你妈妈就欢天喜地可以穿新衣服了.看她那乐的样子,真对不住那孩子啊.也怪家里穷.你妈妈最开心的你知道是什么吗?当然就是早上起床得到我和你外公给的压岁钱了,我们用红纸包着,等她给我们说:“恭喜发财!“就递给她,她乐得呀,直往外奔呢!你知道那钱有多少吗?只有5分,或1角的.我说小梅梅呀,你是不是连5分钱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呢!5分钱在那时用处可大呢!可以买好几本书了呢!你妈妈呀,喜欢读书,可惜家里穷,没能送她上学,她就把我们每次给她的压岁钱都拿去买书了,这孩子,命苦呀!“

(我似乎看到了妈妈用那红纸包着的5分钱买来书,在阳光下津津有味地读着)

“外婆,你怎么了,眼睛红红的?“我看到了外婆

祖孙三代的红领巾情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咱们的少先队组织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这六十年里,我家祖孙三代对红领巾的认识都不太相同。 外婆那一代的红领巾,属于很珍贵的物什,因为那时大家都很清楚红领巾代表的是正义、光荣和勇敢,所以只有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表现优良的孩子才有资格佩戴红领巾,而对表现不好的孩子来说,能戴红领巾是件令人望尘莫及的事,红领巾便物以稀为贵。我外婆当时有资格戴红领巾,所以对当时那一份心情还记得很清楚的。外婆说:“我第一次戴红领巾时很激动,甚至把红领巾视为自己的生命,休息日都不愿解下来。所以那时我把红领巾保存得很好。”这是我采访外婆时,她的感言。从这里大家可以发现,当时的红领巾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珍贵。 妈妈那一代的红领巾,仍然是很宝贵的。佩戴红领巾的标准和外婆时代差不多。总之能戴红领巾是一件非常非常让人自豪的事。“脖子上的红领巾代表着荣誉和肯定。”这是妈妈的感受。 因为前两代人读书时,只有部分学生才能佩戴红领巾,所以红领巾在前辈们的手中受到了珍重,挂红领巾更是让人羡慕的事。可当它在现代小学生的手中,就大不如前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戴红领巾,是全年级头一批。当时我怀着一份憧憬与快乐,看着一位高年级大姐姐帮我系好红领巾,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与甜蜜搅拌的味道。可过了一段时间,这股味道就被我淡忘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感觉如蜻蜓点水一般。因为如今只要到一定年级,全班每个人都能佩戴红领巾,红领巾也很容易就可以买到,所以我们对红领巾就没前两代人那么宝贝了。拿我来说吧,我平时丢三落四的,不注意红领巾,所以已经掉了好几条。当然,我属于极少数人,大多数同学都挺在意红领巾的。不过也有一些同学只是把红领巾当做早上入校的通行证。他前脚跨进教室,后脚就解开红领巾。这种人往往在学校来检查是否有人没佩戴红领巾时就露馅了,其中还有人屡教不改,接二连三地犯这错。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对待红领巾的态度。 这六十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央视春晚的相声《我有点儿晕》就说明了这一切。六十年来,红领巾的地位也发生了大变化。可是,红领巾的意义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磨灭,因为中华的未来要靠我们来创造,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毕竟,我们都戴着红领巾长大,心中总有一面红旗在飘扬……

我们这代人怎么了

时间的进度已经远远超过我们预期的速度.没有想到这么快世界就已论为

二十一世纪.而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我们这代人怎么了?

我们的月考成绩下来后.我由衷的得到一份感慨.原来分数在我们眼里变的

如此淡薄.当分数下来的那一刻.我们捧着我们的卷子一边埋怨老师.一边

吃着德芙巧克力.可还是一无反顾的向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要了我们喜爱

的特步运动鞋.晚饭后当父母问起我们的成绩时.我们便开始“大发雷霆‘

很理索应当的夸大其词.我们的老师如何如何.我们的卷子如何如何.我们

又如何如何.无非是在为我们可耻的成绩安一个莫须有的理由.来表明我

们有多努力去学本应该去学的知识内容..妈妈的.我们这代人怎么了

两代人的思考

两代人的思考

------时代的感慨

序言

有一对父子在对话。

爸:你看你整天都在干什麽,抱着电脑一天到晚啃。哪像你老爸当年飒爽英姿,在厂里拼命干活,终于挣来今天这厂长宝座。

子:你这算什麽,我这是踏时代脚步,赶时代潮流,你落伍了!

爸:唉!你这小子没大没小了….

….

两人的争执是无休止的,但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番思考:是爸爸珍惜当年美好时光,还是儿子现在碌碌无为。谁也无法断定…..

(一)

十几年前,那时侯还是什麽国有企业,年轻人毕业后大部分人都在里面工作。人们整日提着那个什麽“思想觉悟”呀,“为国效力”呀去上班。虽说不怎麽买力吧,但至少也有那麽或多或少坐办公室的经历,也许适逢恰好时机,混上个一官半职也不足为奇。

难道着就可以称得上是挥洒着青春的血雨,珍惜着美好时光,取得今天的“正果“?难道这也可以拿出来当教育子女的武器?难道这也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拿出来当作炫耀的资本?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后果也不是个人所为的,毕竟我们现在换感慨过去的时代。

(二)

而现在,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就此而谈,不说别的。

孩子们整日迷恋网络游戏,把身心全都投入其中,当然也不亚于那些潜心钻研体育事业的人们,不思考别的,只顾为了有朝一日成为某某派的武林高手。那麽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不仅仅反映的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切是又一个时代的缩影。

家长就此也斥责了很多,说孩子门碌碌无为,不知道学习,不知道为自己的将来着想。

难道就凭此一条就武断地说孩子们不成气候,孰不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家长,也许说得有点偏颇,但是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确实是一大难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也许在下下个时代,人门也会说现在是“珍惜年华”

珍惜年华与碌碌无为看起来没有什麽,其实内在的联系却反映出两代人不同的思考,反映出时代的感慨,人们所感慨的时代。

三代人的生活感言

今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法。我吃饭时,饭米掉了一大堆。这时,奶奶就发话了:“你怎么能如此浪费粮食呢?在我那个年代,你所浪费的米够我们几个人吃几天的了!”

我顿时露出了不解的神态。 奶奶见我不相信,就给我讲了她的艰苦故事。

“以前,我们的田地很低产,每天早出晚归,还不能解决全家糊口问题,一天只能吃两顿不见米的稀粥。我生你爸爸坐月子时,爷爷为了给我补身子,杀了一只鸡,可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吃了一个月的呀!一天只煮一块来,而一块鸡肉就煲了一锅水酒,哪像现在,坐月子的人一天吃两只鸡。那时生活就是太苦呀!”

这时,爸爸也插话了:“到了爸爸这一年代,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但离现在的生活水平相差甚远,日子过得是饱一天,饿一天。以前爸爸在小镇读书,炒了小盅咸菜吃了一个星期,一周只能带两斤多米,因为食多一两,家里就断粮了。你姑姑有一次多拿一把,就被你爷爷的妈妈骂得狗血淋头。过冬时,由于爸爸没有棉被,为了取暖,就和宿舍里的同学抱着睡,只盖一张薄薄的被子。那时的日子还是苦呀!”

我不由得生出了感概:“社会的发展真迅猛呀!人工培植、机器培植、温室培植,在南极都能吃到北极的粮食。以前的人只求温饱,而我们这些90后,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香,稍微苦了一点,就丢碗砸锅,耍小脾气,以前是能“喝”的粥、菜有黄瓜皮吃已经算是满汉全席了;现在,大鱼大肉,天天像过年;穿衣追求名牌,讲时尚;炎夏时,空调的冷气弥漫整个房间,根本感受不到夏天的炎热。

妈妈也忍不住发话了:“没错,以前的人呀,为了去读间好学校,但又没付得起车费,只好从家徒步走到学校,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可现在,以车代步了,车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了,由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变成智能小汽车。原来要用三天三夜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几小时,乃至几十分钟。如今,一出门不靠车子真令人觉得寸步难行。”

听了大家的感言,我默默地想,现在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这一代90后的学生,真是幸福呀!

改革开放政策好,祖国万岁!

三代人的风凉话

三代人的风凉话 “风凉话”?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肯定会想歪了。我所说的不是人们在讲的那个“风凉话”,且听我慢慢道来——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到外婆家去报一个喜讯。到了外婆家,刚坐下,我马上就叹气道:“唉,这鬼天真热,开着吊扇也这么热!”外公听了我的话,笑了笑说:“你真的不知道我那是没有电风扇也不像你这等喊热!”他又接着说:“想那时,我们热了也只能拿扇子扇,不过扇子可不像现在那样好.结实。而是用一些大一点的树叶再在上面用针线缝几下的扇子。再热也只能那扇子扇,或者到桥上去乘凉,在桥上也不能带太久,最后还是要回家摇扇子睡的。可像你爸爸妈妈小时候有一种叫———”“那就是电风扇!”爸爸接着又笑了笑说:“电风扇虽然能吹出凉爽的风出来,但是要是人走到远一点的地方就吹不到风了,要别说什么凉爽了。而且吹来的风也不是那么柔和.舒服。但是现在又有一种比电风扇好多了叫——-”“叫空调!”还没等爸爸说完话,我就迫不及待地接上了话题。接着,我又摇头晃脑地对着爸爸说:“空调吹来的风既柔和又舒服,不象电风扇那样野。即使你做在很的地方,保证一屋子人个个吹的到,空调的温度可以调节。夏天的时候,调好适应的温度坐在房间里,吃着西瓜,多么惬意啊!冬天的时候,调好适当的温度,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看电视,吃吃瓜子,其乐融融。空调不但好使,价格不算贵,轻轻一按遥控器,就能让你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外公听了我这番话,不禁皱皱眉头,他说:“空调的遥控器很复杂,我不要!”妈妈听了,笑着说:“爸,不要怕。今天我们来就是跟您和妈说,我们已经为你们买了空调。慢慢学!”我要说的“风凉话”就是这样,现在外公外婆正在享福!兰亭镇中心小学六(1)班 任逸萍

三代人的读书经历——“改革开放30年”家乡教育大变化

三代人的读书经历 ——“改革开放30年”家乡教育大变化作者:闫超民 学校: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五(1)班 辅导老师:王祥兵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爷爷、我爸爸、姐姐和我的故事,读完我们三代人的故事,你一定会感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好!爷爷的故事:爷爷的姓名:闫振树 年龄:54岁小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填饱肚子。尽管家乡沃土无边,但是父母经常为一日三餐发愁,那个时候,吃的最多的是地瓜干,就是地瓜干也不能让我每顿都吃饱啊。说到读书啊,我们那时侯是半工半读,就是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劳动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挎着筐头子去拾鸡屎、牛粪,然后把它们送到生产队粪池里;夏季,割麦子的时候,老师就带着我们去麦地里拣麦穗,捡到的麦穗送到麦场去。秋季,刨花生时,老师又和我们挎着篮子到地里拾花生,也是交到生产队。上学就是学学识字、算术。另外我记忆较深刻的就是钱,当时作业本几分钱一本,上小学只教五角钱学杂书本费,但就是这五角钱,也够父母为难好多少天的。……爸爸的故事:爸爸的姓名:闫平伦 年龄:36我们这代人,比起你爷爷他们,可好多了。我们可以背着书包去学堂里读书。一开始的几年,我们要自己抱着小板凳去上学,后来,学校就有两人用的桌子和长条凳了。我们上学时是全日制了,也就是一天都在学校上课,我们也就学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我们吃着5分钱一根的冰棍儿,看着2毛钱一场也嫌奢侈的电影,就已经很不错了。我记得我们那时学费是几元钱,但是家境贫寒的同学还是念不起书,好在你爷爷奶奶勒紧裤腰带,省吃减用,供用我到高中。……姐姐和我的故事:姐姐上初中,我上小学。姐姐上小学时,要交几十元的书本费。而现在,姐姐上初中,我读小学,都已经不用交任何费用了。而且,我们现在的课程可丰富了: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品德与社会、劳技、计算机、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的大课见活动。我们吃的玩的都比爷爷、爸爸他们丰富多了。我们真的好幸福……伙伴们,听了以上的故事,你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变化了吗?对,生活越来越好了,变化越来越大了!那,这是什么原因呢?噢,你也知道啊!那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好,改革开放就是好,党的领导就是好!!

三代人的学校

三代人的学校 我今年已经读四年级了,听我的爷爷说他自己和我的爸爸都曾经在孟兴庄小学读过书。这实在令我惊讶不已。实在没有想到我们的学校还有那么长的历史,真的让人惊叹! 爷爷说,在他小的时候我们现在的学校不叫孟兴庄镇中心小学,而是叫朱庄小学。为什么叫朱庄小学呢?原来,我们学校的前身只不过是借朱姓的一个大户人家的两间破旧的土房子进行上课的,而这家大户人家所在的村庄就叫朱庄。起初,也没有专门的老师,只请了庄上能认识几个字的所谓“文化人”教爷爷他们读一些《三字经》、《百家姓》等,而且学校没有专门课桌,爷爷他们开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泥垒土墩自己“造”“课桌”,每当下雨的时候那就更苦不堪言了,教室里面基本上和外面的雨“下得”一样大…… 现在,我们学校经过三次搬迁和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有30个教学班级,教职员工90多人,在校生1400余人的现代化学校了。经过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历届校长的发展,我们学校不论是在外部环境上,还是在文化内涵的发展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现在,我们学校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示范校、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和谐教育基地、市实验小学、市书香校园先进校……我们学校所取得的荣誉真是数不胜数呀。 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徜徉在书香四溢的校园林荫小道上,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真是幸福的一代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