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二中掩影在一片绿色中,与学校周边高大宏伟的建筑群相比,它显的极普通,静逸古朴中有感觉二中是一个神秘而又向往的地方。

进入二中,眼前突然一亮,学校的样子焕然一新,校门、围墙贴了许多励志的图片,上面有三字经、校规、名言警句等等。凸显出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今年正巧赶上国家级“双基”达标教育的检查,学校的各种设施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楼被白石灰刷的雪白雪白,让人清清爽爽,每间教室里都有一个新的多功能柜,墙上有一架投影机,在上课时拉下屏幕,电脑从多功能柜中拉出,同学们就可以看着大屏幕中所制作出来的幻灯片来学习在书中学不到的一些东西,我又感受到了现代化的气息。

在教学楼后门出去是操场,操场两边绿树成荫,两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仿佛两列排着整齐队的士兵,欢迎同学们的到来。为了国家级“双基”达标,正在铺塑胶跑到,就会成为二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操场中按设计会出现新的篮球场、排球场等等。在有补不久,操场上将会生机勃勃,男同学争先困后的抢着篮球,女同学呼朋唤友去打排球,刚来的一些新生带着好奇的眼光,随着老师一二一的口令走着整齐的步伐,每当一下课,同学们跑下楼,在操场上踢踢腿、伸伸胳膊,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楼对面有一幢楼,里面有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微机室等。生物课和音乐课,我们就可以来到那所楼上,书上所描写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能自己动手试一试,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音乐课上我们到那个楼上会认识新的、没有见过的乐器,亲自体验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

以后每当我清晨走过书声朗朗那个的教室,每当我沿着文化墙走过,我都会幸福的笑一笑,因为我将要在敦煌二中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

敦煌二中初一五班初一:陈玉

缅怀三位心目中的先辈教育家

缅怀三位心目中的先辈教育家[博客征文] 往事如烟。 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30年,不少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铭刻于心的,有许许多多的先辈、前辈、领导、老师……真心地提携过我,热情地关心过我。在这里,我怀着十二份的敬意,回忆三位自己心目中的已故先辈教育家,在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瞿光明主任的“批语” 瞿光明老师,一位非常和蔼、谦恭的老教导主任。在我工作之初,他曾给予我们这些新分配到学校的年轻老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无微不至的呵护。瞿主任除去日常全校繁杂的教务工作之外,还时常找我们谈心:或个别的、或集体的,了解我们工作中的难处、疑惑。他除自身给予我们关心之外,还依据惯例,请学校的老教师或年级组的老师手把手地帮助我们。他还身体力行,亲自深入课堂,与我们交朋友、做我们的大朋友。无论对谁,他听课总是要预先(至少一天)跟执教者打个招呼;听课时,他总是要戴着老花镜边听边记;课后,他总是及时跟我们交换具体的意见,让我们有一种茅塞顿开或收益颇丰的感觉。 尤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瞿主任曾在我工作后不久,就利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段,听了我一个星期的语文课!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压力挺大的,觉得自己太年轻、太稚嫩,但被听了一周课后,自己反而有一种轻松:学校领导不是在通过听课检查你的工作,而是觉得是一位父辈般的长者,和你并肩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扶持着你、关爱着你,在与自己艰难前行。当时具体的教学内容我已经忘记,但一年工作期满,瞿主任让我写的一份“一年工作小结”,我却至今珍藏着。偶尔翻开它,一种亲切、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这是我1982年8月11日写成的一份“小结”。由于自己的疏忽随意,在小结里,我连自己的姓名和日期都没有写,还是瞿主任用蓝色笔给我添加上去的。我原题是“小结”二字,瞿主任在我的这个题目的左侧,用红笔写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题目:《走上工作岗位一年的工作》。这份小结,我写了大约3500字。瞿主任于当月16日交还给我的修改、补充及总评文字,合计有近900字之多!其中有这样两段话,激励了我近30年的教育教学之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工作,回过头来总结一下工作中的主要优缺点,成绩和问题,对每个国家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对‘新兵’就更重要而迫切,想来你的体会比我要深刻得多。 “看了你的总结,我作为一个‘老弱残兵’来说,感到兴奋,因为你在健康地成长;继续努力下去,可以成为中坚的力量。我校其他的新老师也是很有希望的。对你总结的内容,我只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饰,另外提了一点个人的看法,只作为你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参考。” 看着这份小结上密密麻麻红笔改动的地方,读着这份小结上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发自肺腑的良言,我真的被深深地感染和被震撼了。一位“到后年,我已到退休年龄”的老教导主任,还有如此的满腔热情精心呵护着未来者,其言行举止,怎么不使我敬佩、感动? 卢建廷校长“听课” 卢建廷老师,是一位令人敬畏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我师范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注:通师一附)之前,她已经担任该校6年的“一把手”了。根据学校年级组老师的介绍,这位女校长对待老师的日常工作,要求总是非常的高,对待教育教学上的事情也是一丝不苟、从不含糊。 在我的印象里,卢校长工作有魄力,且率先垂范,这是有目共睹的;外加上卢校长总能从全局考虑老师的工作,且不枉私情,因而老师们对她的工作布置,也都非常满意。她工作的“条理清楚,不做花样文章、更不会为取悦于上级领导而搞‘花架子’工程。”【01】一切都将劲儿用在教育、教学的刀刃上,仅凭这一点,就令全校老师折服。 虽然我与卢校长共事仅有3年,可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位工作上要求严格,作风上扎实稳健的校长。“她思路广、点子多。总有股‘敢为人先’的劲头。”【01】因而在那几年,学校的教学研究也是搞得红红火火,我们这些刚刚步入学校的年轻人,也是受益良多。 记得那个时候,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校长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就在一个屋檐之下。偏偏凑巧的是,当时我所在的教室,就和这个校长室兼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更为凑巧的是,这幢二层楼是东西走向,卢校长在一墙之隔的西侧,而且她的座位在西北角,紧靠着里面的窗户;我们教室的黑板就在一墙之隔的东侧。平时上课老师的讲话声,尤其是在夏天,办公室的老师,听得可谓清清楚楚。我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声音也注意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小了,教室后面的学生听不清楚,对学生不好交代;高了,又怕影响隔壁老师办公——当然当时更主要的担心是,自己是年轻教师,说话、讲课定有不严谨的地方,要是天天上着不是公开的公开课,自己心里也有一些紧张啊!外加上学校领导信任,在自己刚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就接手了一个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要是教得不好,也有负领导的厚爱呀!因此,我尽可能在课上少出纰漏。可谁知,意料之中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天下课,我刚进办公室,卢校长就把我招呼过去,大体是这样说的:小王啊,今天你的语文课我在办公室听了一下,有这样几个优点,但也有些个问题,你可要注意啊!你坐下,我说给你听听,是不是这样的……我开始有一些紧张,可卢校长与我交流之后,我又怀有一种感激:校长听课,能“听到”这个份儿上,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从那以后,我也不知怎的,反而大着嗓门、抖着胆子,开始上我的每日里的“公开课”了。这件事,在我心中珍藏了近30年,从来也没有对他人提及过。真的! 李舒云主编的鞭策 李舒云老师,是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读写知识报》小学版的副主编。早在工作之初,我们很难寻觅到一份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我的学生与《读写知识报》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个时候,自己在父亲的影响之下,也喜欢“爬格子”,时不时地依据教学的内容、进度,写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读写”方面的稿件。同时,也就自然地为班上的学生推荐作文稿。倘若见到学生的作文发表了,学生本人高兴自不用说,班上其他同学也有一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又转化为全班同学积极写稿、投稿的一种动力。倘若老师的文章发表了,我高兴自不用说,班上的学生也高兴:“你瞧,这可是我们老师的文章!”同学们似乎把老师看得更高大了。可以这样说,这样的辅导文章,对学生而言,要比老师写一篇论文作用要来得大!因为通过这样的文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同时也为教与学,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就这样,我认识了李主编。那是在1985年7月9日,她给我写来了第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她说:“王老师:您好。我是《读写知识》报的编辑,在我们编辑过程中经常看到您的稿件。您的稿件一般来说适合小学生阅读。请您今后多给我们投稿。”在信中,她还约我为报纸编写“百期百题”的语文检测题。我圆满地完成了她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这以后,通过书信来往,我得到李主编学习、生活和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帮助。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位编辑对一名读者的一份情谊! 1995年,在我工作和家庭遭受磨难、经历挫折的时候,是李主编给予我慈母般的安慰!她在11月27日的来信中,这样写道:“南通距离北京很远,想帮帮你,又没有办法,只有靠你自己闯一道道难关了。你爱人的胆石症,手术治疗是否能彻底一些?前几天寄去两本作文书,这还是好几年前让我选评了几篇作文,今年才出版,质量不高,可能在教学上有点用,所以我寄给了你。收到后,来封信。”就这样,由于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痴迷,在学校推荐、市教委急需,到达新校接手四年级班(单轨)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在1996年6月,班上周楠同学的一篇作文,就在《作文报》上发表了。【02】比对自己刚刚参加工作到自己的学生第一篇作文发表,到如今进入一所新校到自己的学生第一篇作文发表,整整缩短了6个月的时间。这里,真的无法忘却恩师——李老师的无私帮助。 每次来信,李主编总要关心我的工作,询问我的爱人和女儿的情况。即便是在2000年1月10日,李老师病症已是在晚期,“近几年一直在病中,手发抖,不愿写字。”“每周做两次透析维持病情”的情况下,她还提笔亲自给我来信,了解我家人的近况,并询问:“近两年,您在学术科研和教学方面又有新的进展吧!”这样的鼓励和鞭策,使我对教育教学和自己的学生丝毫不敢怠慢! 说来惭愧,自己不才,如今一直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辛勤地耕耘着,没有任何建树,实在是有负三位先辈的厚望。但回顾自己走过的30年教改历程,还是有值得自豪的地方。这种自豪,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来源于我校内外的学生们! 在我的学生里,除去有许多和我一样,默默地在为社会添砖加瓦之外,也有许多学生取得了一些的辉煌,其中的代表就是3名学生小学毕业考入重点中学之后,又进入了清华大学深造(其中一名是我校外辅导班的学生)。更令我感到快慰的是,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近1200人次的优秀作文在国内外书报刊上发表或得奖;有一篇佳作居然被数十家出版社刊用37次之多!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来源于他们自身和家长的关心,再者,就是来自于我的先辈和前辈教育专家们对我的指引,使得我有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虽然这些看似只是一篇小小的作文,但它们被社会认可了、接受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养成了、作文能力提升了,这里所蕴含的潜在能量是无法估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我想引用著名作家叶永烈在回忆自己11岁时,第一次投稿、发表的一首小诗,写下的这样一番感言:“这首小诗的发表,成为我一生创作的起点。第一次投稿,就幸运地遇上一位热心的编辑,就顺利地发表在报纸上,这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3】 2010-9-10注明:【01】《校庆:百年随想》准印证号:苏出准印(2005)字JSE—1001103;【02】1996年6月25日,周楠的《日记》发表在《作文报》上;【03】《历史在这里沉思——我的书房“沉思斋”》,叶永烈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古往今来,我们国家大都是靠考试来选拔人才。随着世界文明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就更高了。

现在,全中国的学校有许多,可并不是每个学校都适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好学校与差学校的区别越加明显,让家长与学生在择校时不由得慎重起来。作为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的学生,我想先说说我心目中所向往的中学。

首先,我觉得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好、高。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都希望有一位好老师为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引路,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吸收和应用知识,对它们做到了如指掌。有句话是说:不是老师适应学生,而是学生适应老师。可老师想让学生适应自己也很不容易。要知道,我们都喜欢那些和蔼可亲,理解学生,能在某方面与学生搭成共识的老师,而不是刚一来就板着个面孔,让人感到紧张和害怕,日子长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就有了隔阂,师生关系就会冷淡,而我们上他的课就不那么认真了……

但是,如果光是老师教得好,而学校里的学习氛围不对,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低,学习成绩也还是提不上来。要知道,有压力才有动力。要是你连个学习对手都没有,就没有了压力,更没有前进的动力了,那怎么才能进步呢?

记得成都市外语校出了个“哈佛女孩”刘亦婷,结果,外语校成为了成都女孩们心中的圣地,她们希望成为“第二个刘亦婷”,令成都外语校的招生率大大提高。

今年,重庆外语校的黄文帝以659的高分拿下了“重庆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为了将这个状元招揽到自己门下,可是花了不少精力。

刘亦婷和黄文帝,如果只是他们的老师教得好,可班里的学习氛围不对,没有竞争对手,他们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出色,学习成绩可能也不那么出类拔萃……所以,学校给学生营造的学校氛围也很重要。

当然,我所向往的学校,还是个绿化好的地方,夏天在树荫下看书应该是十分的惬意,还有一座大大的图书馆,可以在那里汲取更多的氧分……

这就是我向往的学校,它寄托了我对未来的期盼,寄托了我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更让我明白了,想要拥有美好的明天,就必须要靠自己取奋斗。

我心目中的中学生形象

我认为判断一个中学生是否高雅.有气质的标准,就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中学生,如果在学校外随地吐痰、吸烟,肯定会引起大部份讲文明的人的不满。而到了学校却还是衣着不整,剪着怪异的发型,谈吐粗鲁,含带脏话,不尊重师长,不是酷的表现,而是粗俗、没有修养。还有一小部分的人在过道上堆堆打打,大吼大叫,不仅对自己没好处,反而影响到他人的学习和休息。这些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各种不良行为,是我们应该坚决抵制的。

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见到同学或老师打个招呼问个好,每天以正整洁地姿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到校学习,还应该自觉维护校内外清洁卫生,以文明的语言与人沟通,因为这样会使人倍感愉悦。而这种营造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的,便是中学生应有的良好的修养。

但是若一个集体中,有那么一两个人不遵守校纪,那这个集体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用一句俗语来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例如:如果我班某同学某天在厕所内洗饭盒,被执勤的同学发现了,学校不仅会给他处分,还会扣掉班级综合分。这样一来,一个人的错误,成了集体的责任。这种人,肯定是大家不愿意接受的。因此,当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有违纪的动机时,请提醒自己或他人,集体的利益高与个人利益。

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行为的最起码的要求,它能反应出一个人在道德方面所具有的高尚品质,讲礼貌,友善待人更是一个人心灵美的最佳体现。

而且,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有礼仪是自己对最基本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它的意思是说不学会礼貌,是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文明礼貌并非是个人生活中的繁琐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应,是衡量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有人曾说过:“与其皱着眉头送人一两黄金,不如面带微笑送人一片鹅毛”。

这说明了学会礼仪,懂得礼貌是对中学生非常重要的。这样既给人好感,又维护了自己懂礼貌、讲文明的形象,两全其美。

做道德高尚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深知自己是一个中学生,努力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 遵规守纪的好学生,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吧!

我心目中的老师

老师――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老师既是传道授业的园丁,更是正确培养心灵的工程师。

所谓传道即是:传播思想道德,使人们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

授业才是:传授知识.本领。人们通过学习来的知识,在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建立自己的事业,服务于社会。

我心目中的老师首先应该是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师长。

我的小学班主任――平老师就是有着这样高尚品德。为人师表的长者。他是我一生尊敬的师长。记得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平老师从别的学校调到我所在的小学。开始的时候平老师并不教我们,而是教毕业班。那一届毕业考试的成绩是最近几届最好的一届。还有三.四个同学考上重点中学一中,既潞河中学。这于平老师担任他们的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平老师不仅教学业务水平高,他的组织能力也很高。他调来后历年的运动会,和其他的活动,他都是主要的组织者。

在我上五年级时,平老师开始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平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给我们讲,学习就是先学做人的道理,我们也从平老师身上看到许多。他就是那种有着高尚品德,为人师表,知识渊博的长者,我一生尊敬的师长。

我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本领高强。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就是我的物理老师――黄老师。

黄老师是我中学的物理老师。他是一位有高级教师职称的老师,是一个早年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老大学生,后来因以文革的原因。离开了原先的单位和专业。半路变行当了一位中学的物理教师。他是我当时见过学历最高的一个人。他给我们上课时很少看书。好像所有的物理知识.定律.学习进度都在他的脑海里一样,他总是非常轻松,幽默的讲完每一堂课。可黄老师也有严格的时候,无论是物理作业.定律的背诵.实验报告的填写,他都要求得非常严格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很多都得益于当年扎实的物理基础。

综上所述,我认为老师应该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教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应该以身作责,为人师表。

老师是一份高尚的职业,也是一个至高无尚的称号。应该有诲人不倦,烛炬成灰,泪使干的情操。

我心目中的英雄

立新中学八年级十四班

钟永逸

指导教师:侯文英

古往今来,英雄实不少见,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造就了他们一生的丰功伟绩。而如今,却有这么一个人,虽不是为国捐躯,但也为国奉献了他坚硬的体魄。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这是总干事丁晓兵的颁奖词,这个在军事行动中失去右臂的人,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他肉体上的痛苦最终诠释了他对人民的那份爱和责任感,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不慎被手雷炸断胳膊,他一捡钱的毅力扛着俘虏与队伍会合,最终医疗队的救助下,死神就这样与这位杜比英雄擦肩而过。

他二十多年来一直是英雄。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这封信是他非常震撼,或许是他天生具有等英雄的气概,正如信中所说的一样,丁晓兵10年20年始终如一日的坚守自己的信念,鼓舞自己的斗志,为国家奉献,为社会奉献,为人民奉献。是的,他做到了,就是这样,丁晓兵同志入伍20多年来,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以伤残之躯续写人生辉煌篇章,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真正地执行着他的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赞叹,他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这种毅力值得我们效仿。

丁晓兵不负使命的完成这任务,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的事迹令人感动。他曾经感动中国。在战友和自己之间,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保护战友。丁晓兵也被授予多种荣誉,面对这些荣誉,他是受之无愧的。

丁晓兵一生都坚持着一个信念:为了他人。让我们向他致敬!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在学习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随着掌握知识程度的增长,从一所学校换到另一所学校去,明年的我即将离开母校,步入一所初中的大门。

在我的心目中理想的初中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一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各种青翠欲滴的花草树木,环境优美,让人心旷神怡。不应该有太多现代机械的味道,最好到处有山有水,充满自然的气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助于大脑思维,也可以使学习之余紧张的头脑放松放松。

其次,就是不必分快班与慢班,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平等的,没有上等下等之分,那学习又何必要分快慢呢?有些暂时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果受到好学生的影响,有可能也会奋发向上。还有,好同学还可以尽量帮助差生,这又有什么不好的,难道只管把好学生放在一起,就不管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们了吗?

再次,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既慈祥又严厉,像个知心姐姐。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要耐心地讲解。当学生犯了错误,要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一个人安上“罪名”,加以严厉的批评。老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最后,就是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校园活动。整天闷在书本中有时会使头脑发晕的,多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公益活动,不仅可以让脑袋放松,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爱心,使我们的学习生活不再单调。

以上所说的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中学,虽说现在我还不清楚我心目中的学校是否存在,但是我想每一个中学生都会喜欢这样的中学。

简评:你的愿望很合理,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