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生活是一种过程,有人困于生活,有人疲于生活,于是本应平静安宁的生命之湖总泛起一层层不和谐的微波,世间纷繁复杂,而人们只是疲倦了的玩具。人,总要有安逸而又不息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在于做到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不是巴西超模吉赛尔.邦辰3300万美元的年收入,也不只是那片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诗意地生活,需要一种诗意的情怀。 林黛玉是最会这样生活的一个人。她和宝玉有着诗意的前生,她许下的是诗意的承诺,她看着花谢花飞而荷锄葬花,她在窗户上开了一个口子让大燕子进进出出,她的泪是诗意的,甚至可以说她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的神话。在那个包罗了所有人情世事的大观园,每个人都在盘算,为了保护明天的自己而盘算,而青竹环绕的萧湘馆却传来似乎来自世外的琴声,就像众人说的,除了她,谁都不配做芙蓉。所以,尽管颦儿的一生是短暂而悲苦的,但却是轻松自在,充满诗意的。我们为什么活地迂腐,就是少了黛玉那般单纯,毫无心计的情怀,只有让心得到净化,让眼睛变地清明,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不在桃源,胜在桃源。也许有人说,黛玉之所以能拥有诗意的生活,是因为她是一个累世公卿家族的千金小姐,她的诗意是有丰厚的物质做后盾的,如此便是曲解了“诗意”二字了。价值连城的海滨玫瑰别墅对情侣来说是诗意,那么粗茶淡饭,苦难中相互扶持对一份真爱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诗意地生活,未必是眼前的所见,耳中的所闻,人们总还是有着精神生活那一层面的。诗意者,发乎情,在于心。用心,便是能诗意地生活的关键。疲于奔波劳累,那是生存的必然,而懂得调节劳逸,是生活的技巧。生活的诗意,源自心的安宁与从容,心是春天,那么满目的便是春色。 难过的时候给自己讲个笑话,悲伤的时候唱首歌,忧愁的时候举杯小酒,怀想李太白说:“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意生活

每一个季节都是美好的,春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冬天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无一不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其中的诗意,我们似乎都曾经体味过。

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许多风景,但我们却甚少发现其中的诗意,更不能如古人出口成诗。“诗意”,只有活在具体境遇里面的人,有所感悟,并达到美的情思境界,才能体味出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任何时代都会出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句传颂千古,他们发现的诗意,令我们千年之后的后生小子们都深受感染。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要突破了那层神秘的膜,练出一双诗眼,就会发现其实诗意随处都有,作诗吟唱也是触手可及,并非登天之难事。伟大诗人的诗都取材于身边,有什么奇怪呢?那些格律、平仄,也都是从黎民百姓哼唱的小曲演变而来的,非常自然。我们在身边发现了诗意,也许也会变成想象中拥有高雅艺术的诗人呢。

于是,又想到了苏轼,他那豪放派诗词告诉我们,寻觅诗意,创作诗词,几乎都与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丰富经历和深厚感触迸出的火花。

我们周围的景色,被古人的一首首诗、一阙阙词描绘出了不同的精神境界,被赋予了伟大的品质。与其说是诗人的一种涵养,倒不如说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视角,使一事一物具有了诗意。当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赞叹一首诗的手法之巧、功力之深时,却忽略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体会、换一种视角,我们也能够感觉出同样的或别样的情感,发现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抓住这束灵感火花,构思挥毫,诗作就出来了。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才写得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诗意,从生活中来,从身边取材,从美去感受。让我们睁大眼睛,不断地去发现诗意吧!

诗意的生活

有的时候,人难免会很浮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本有的一种诗意,也会被凡尘琐事击得粉碎。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诗的年代,一点也不假。但是没有诗意的山水田园,鸟语花香,我们也一样可以有诗意的生活。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平静得很,我也从没有想过别人会有怎样的故事,直到今天,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的多彩与丰富。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就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财富。但无论什么,在这里的每个人,他们都是欢笑的,乐观的,他们自信地挺起胸膛,于繁重的学业中发现乐趣,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诗意。校园生活是枯燥的,怎么也不可能与诗意相连,那种压抑的气氛,激烈的竞争……,可这里的我们毕竟是一群青年,像一群扑棱棱腾飞的鸟儿,天色再暗,也一任我们自由自在徜徉。诗意是一种心态,不在于小桥流水,也不在柳绿花红。拥有诗意的心态,面对困惑,也能吟诵“唯有源头活水来”;怀着诗意的心情,面对狂风骤雨,依旧能想到绿肥红瘦。对生活笑,生活就会赋予你快乐,用一颗平静的心,你就能体悟淡泊。或许也就是无为吧,越单纯,越简朴,就越拥有诗意,不要刻意地追求,浓妆艳抹从来没有过诗情画意,但天然去雕饰的清水芙蓉,却是一首婉丽的诗。越是生活的,越是诗意,越是诗意,就越爱生活。

诗意地生活

时代在前进,我们的国家成了世界的工厂。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社会的突飞猛进,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当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打开自己苦心经营的豪宅的大门时,总觉得自己的生活里少了些什么。觉得生活是如此的乏味,不值得经历。是的,人们的腰包鼓了。买得到豪华的轿车,买得到精致的别墅,买得到充斥着小资情调的时尚杂志,但买不到的是诗意。

诗意地生活,不是构建在金钱上的,它只是一种心境。

很多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才是诗意,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能诗意地生活。甚至觉得像他们这样仅能维持生活的工薪家庭是不能奢谈什么诗意地生活的。我觉得这种观点是对生活的自暴自弃,是生活理想的丧失。国内权威调查显示,农村人比城市人幸福,中等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幸福。是的,很多拥有高尚物质生活的人内心却是空虚的,他们只有靠赚更多的钱来缓解自己精神的空虚,他们在金钱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我的舅祖父因少时家贫,没有人愿意嫁入他家受苦,如今年过七十,仍孑然一人,守着间土屋,种两亩薄田。很多人都觉得他这一辈子实在是太凄惨了,甚至有些亲戚也对他心怀恻隐之心。其实他这一辈子都是诗意地生活着的。一介山里野老,唯书酒不离身,且经常把自己锁在土屋里吟诗作对挥毫泼墨。逢着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去帮忙作些对子,赚些酒钱。自己还在门前挖了个几尺大的池子,养些莲藕和鱼儿。夏夜,搬张竹床睡在地坪里,感受那夹杂着稻香的风,观望莲叶茎杆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听着池鱼悠然地吐泡。此情此景,诗意盎然,颇有梅妻鹤子之遗风。他还种了些菜,一个人自然是吃不完的,又舍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于是经常提些自种蔬果到亲戚家去走走,往往还会赚顿饭吃。他总是那么安贫乐道,诗意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

诗意地生活,是淡泊,是宁静,是一个人原生的对生活的态度。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伪“诗意地生活”。部分手里有了些钱的人,为显现自己的“高雅品位”与“诗意”,常买些昂贵的时尚杂志来看。东施效颦般地与别人高谈“小资”“咖啡”。总希望与普通老百姓划出一条界限,来展示自己的卓尔不凡,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其实,诗意地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看一两本杂志可以学来的。只有当“名利”这些身外之物从心中退去,转而关注于思考生活的本质时,才能拨去眼前的浮云。正如冰心老人所说,“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只有静静地细细地去品味生活,才能品出生活的醇香;只有淡泊与宁静,才有诗意,才能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一种超脱,是看尽人世沧桑后灵魂的升华。生活起初只是一杯淡淡的水酒,我们用一生来细细地酿造,年岁愈久,酒愈香醇。在生命的最后,将这杯陈年的佳酿一饮而尽,结束自己的生命,不亦快哉!

放眼观之,生存在21世纪的中国,诗意地生活更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国家处在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则处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出现些社会分配不公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或许不能立即改变现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变得淡泊一点,于社会,于自己都是有益的。国家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而“诗意地生活”不正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步骤吗?金钱不是全部,我们的社会不要铜臭漫天,而要诗意的醇香。我们的国民不能只甘于做世界工厂里的工人,而应该成为世界实验室里的研究员,成为世界文化圣殿里的舵手。我们要懂得生活,要学会生活——诗意地生活。

诗意的生活

文 卿

海德格尔曾说:“人应当诗意地栖息”。 ——题记

诗意的生活,就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灵动的生活;诗意的栖息,就应如“天寒翠袖薄,日幕倚修竹”般静美生活;诗意的栖息,就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空际流”般豪迈的生活。

诗意地栖息于这片广袤浩土之上生活。痛了,不觉痛。苦了,不怕苦。走了,不畏远。闲时,听“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啼鸣,揽“空山新雨后”的清芬,望“残月扁舟入画图”的暮色。让我们一起舞动美丽的羽翼,静静地,静静地吮吸这天地间的清爽,芳野的馨香吧。

可曾和梭罗一起栖息于澄澈明静的瓦尔登湖畔上,吟咏着这诗般美丽的田畴江畔。可曾和普希金一同栖息于古老的小木房里,驻立门前,品读雾的空濛,水的亦奇。可曾和海子游玩于海滨洼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意的生活,与李太白一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忽然见南山”,与杜甫一同,看“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与林黛玉同愁,品“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悲泣。月台空荡荡,月光水汪汪,流年已流变不成模样。古人的心襟却是如深潭薇澜,静看花开花落庭,远观云卷云舒天,只因他们有一颗诗意的心,栖息于诗意的土地上来诗意的生活。

秋冬残月,月色肃寂,晃然间已物是人非了,真可谓是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了却了是是非非,又辗转悲悲寂寂 ,冷冷清清了。正因一种诗意之生活之情状,才使我从平平仄仄中重新面对人生,面对高考。一切如过眼烟云,一切苦痛不复存在了,心也明净于许多。最后,以一首是作为总结,聊以抒怀:

滟潋浅露霜,彤云梳淡妆。

溪游月沉阁,夕暮影许长。

生活需要诗意

德国诗人德尔格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诗歌的陶冶,需要诗意。 中国大概可以算是一个“诗歌王国”吧。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了唐代,尤其是盛唐,诗歌更是达到了史上从未达到过的巅峰,之后再也没有哪个时代的诗歌文化可与其相媲美。即使是现代,也难以超越。 因此,诗歌是影响了炎黄子孙几千年的一种文化,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是与它息息相关。 在春天的一个明媚的黎明,当人们苏醒后望见茫茫大地万物复苏时,不禁会吟诵起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幼儿园孩子都能熟背的诗,虽然精炼,但十分有意境。将春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鸟语、花香,都融入在短短的一首五言绝句中。怎能说不是好诗? 《春晓》的作者孟浩然便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和他并称的,还有王维。王维也是一位山水画画家,曾有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流传于世,“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之绘画理论名句即出于此文。所以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中意境最高的,苏轼曾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如果配上插图是十分有味道的,他创作的诗能巧妙地将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比如这首《山居秋暝》,写得是秋季黄昏时的景色,就非常具有诗情画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代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李杜了。李白的诗大气豪放、洒脱飘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都是极富想象力的,近于天空的,所以被誉为“诗仙”,是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则被誉为“诗圣”,是现实主义诗人。在王维那里,诗是一种艺术,注重意境;在杜甫这儿,诗成了一种精神。比如这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而《望岳》则表达了他登上泰山后的雄心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还有许多。比如,在许多幼儿园中午吃饭前,老师会让孩子们齐声吟诵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喜庆的大年三十,我们会吟起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清明祭祖时,我们会想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望着皎洁的月亮,我们会禁不住吟诵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悲伤孤独时,我们会用苏东坡的名句来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我们虚度光阴、不珍惜时光时,父母常会用岳武穆的诗教导我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思念亲人时,会忍不住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词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真是数不胜数! 诗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思想,更代表了一种精神。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它大概已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血液的一部分了吧。即使是今天,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诗歌的陶冶,诗歌能激发人的各种情感。在诗歌的陶冶中,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情趣,人的心情会变得更加舒畅。所以,人类需要诗的陶冶,生活需要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