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神奇的,是美丽的。 春天,她换上绿衣裳;夏天,她撑开大伞;秋天,她翩翩起舞;冬天,她披上白棉袄。这就是我家乡的山——铜铃山。春天,万物复苏,当柳树抽出第一片嫩芽时。那美丽的铜铃山已是满山的嫩绿。走进铜铃山,迎着一路的春风,感到前方就是人间仙境,一片片树叶仿佛就是小精灵,探着脑袋吸春天的露水。夏天,矮小的树木就像撑开的大伞,高大的树木就像一个个保卫铜铃山的战士。不只是树,小草弟弟也不甘示弱,瞧!它沾着太阳公公的光也长高了一大截。秋高气爽,在这果实累累的季节里,不去铜铃山可就浪费了大好时机,看,满山呈现出一派红叶似火的景象,一朵朵落下的“树叶邮件”,给游客和植物们带来了秋的消息。冬天,皑皑白雪给这座美丽的山披上了一件雪白的棉袄,我想,肯定很暖和吧!路上的积雪,游客们买着轻盈的脚步,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回忆。远望山峰,它是那么神奇,那么美丽,再加上她那五彩衣,让人留连忘返。

名师点评:本文小作者以春夏秋冬四季的铜铃山为文章主线,描写了美丽动人的铜铃山,让老师向往得很呢。全文结构清晰,小作者把文章分成了四个部分来写,写出了春的灵秀,夏的繁盛,秋的硕果累累,冬的素净,景色十分迷人。文章语句流畅,文字优美,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铜铃山衬托得如一位美丽的少女,等着人们去发现她的内在美。全篇感情真挚,小作者不仅描写了景物,也表达了自己对铜铃山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礼赞。

(快乐学堂特聘教师:周老师) 2011-7-18 18:16:47

春天真美

春天真美

沈阳铁路实验小学四年六班董家铭联系电话;15998860360

作文考题:

今年的春天终于羞羞答答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爱观察的孩子们,一定发现了很多身边细微的变化吧。请你把自已观察到的一处春天的景物写下来。以“春天真美”为题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要写出自已的真实感受。字数在300字左右。

春天真美

春姑娘在不知不觉地雨中来到了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生机。

我早早地出了学校,春雨如轻纱一样撒在伞上。啊!一片嫩绿的小草开始探出头来,为人们报着春的消息。我小心翼翼地看着它们,它们也左摇右晃地摇头欢迎我,它们还争先恐后地展示它们的珠宝——露珠。

前面又有几棵桃花开了,我急切的跑过去,它们用花朵和我招手,桃花真香啊!怪不得前天我看见二十几只蜜蜂在采蜜。桃花那嫩粉透白的颜色,吸引了许多路人前来拍摄。

树上有些树梢都长满青青的绿叶,金黄的落叶,你知道在你的头上又长出了新一代吗?

春,像一秒,又像一个世纪。短,它只是区区三个月。长,是它那良辰美景永远地锁在了我的心里……

初中写景作文教案

一、时间拓展法。

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点,描绘了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同美景。

二、空间拓展法。

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特点。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两次描写火把,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山的高峻;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写景观,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多角度、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如在景中。

三、感官拓展法。

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音响、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朱自清的《春》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虚实拓展法。

写景不仅要实写,也需要虚写。虚写就是采用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等方法描写景物。景物虚写的途径很多:可以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可以借助梦境虚写景物;可以通过多种感觉触发联想和想象,抒写与眼前景物相似或相关的景致;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把实景虚拟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蕴情,情景交融,等等。景物描写动与静、明与暗、虚与实的有机结合,不仅打开了行文的思路,而且使写景画面富于立体感和艺术性。

小学生关于春天的作文3篇

春天来了 五年级二班 戴雯斐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天是个美丽而又生机盎然的季节。 瞧,那绿油油的早已迫不及待了,它们努力探出那尖尖的小脑袋,张望外面的世界。花儿也已被春风唤醒,长出那饱满的花苞,开出鲜艳的花朵。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像要选美似的,争先恐后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人们。别看没有什么奇花异草,但那怒放的花朵,空气中弥漫的芳香,也足已让人陶醉不已了。还有路旁那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它们前几天还只是长出了像蚕蛹般的小苞,仿佛一夜之间就拉长了许多,变成倒挂在树梢,随风摆动的“毛毛虫”了。这么美的季节怎能少的了鸟儿的光顾?有那各式各样的鸟儿从南方赶来,在树枝上唧唧地叫着,仿佛奏出一支春天的交响曲。 春天来了,路上匆匆而过的叔叔阿姨们换上了亮丽的春装。悠闲散步的爷爷奶奶们也脱下了厚厚的棉衣。北风吹起不像严冬那样如小刀般锋利,南风刮来犹如温柔的双手轻拂脸颊。啊!春天的气息早已悄然而至。 春天不仅是风景迷人令人神清气爽的季节,同样也是一个耕耘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们纷纷趁着这和絮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在肥活的土地中耕耘,播种。只见他们那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仿佛看到了希望的种子正在慢慢生根,发芽…… 春天,到处鸟语花香,朝气蓬勃。我们这些求知的小学生们也该趁着这美好的春光,发奋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美好的未来,为让我们可以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而从小做起,不虚度一寸光阴。为我们以后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打下良好而坚固的基础! 春天来了,她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觉得我们也更应该把握好这每一寸光阴,加倍努力,发奋图强! 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描写形象,观察细致,想象也比较丰富,抓住了春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想,不失为优秀的习作。 春 六年级一班 袁璐 春天,万物复苏。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动物和植物都醒过来了。 粉红色的杏花,黄色的菊花,白色的杜鹃花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使春天更加盎然生机。 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欢乐,使人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路旁的冬青,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翠,格外绿,给人一种安谧美的享受。 在细雨中,人们开始播下种子,播下希望。正所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又插田”。 你瞧!公园里的柳叶是不是嫩绿的可爱呀?对!没错,那刚刚抽出嫩的柳芽儿迎风飘扬,把公园衬托的如诗如画,景色迷人。 春天,天气变暖了,身上笨重的棉袄脱了下来,换上了轻快的毛衣,春天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路过广场,发现许多人在草坪上野餐,有说有笑的;还有一些人在手里拿着些什么东西在不住的跑。啊,抬头一看,嗬!满天的风筝挂满天空,各种各样的风筝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看!那只粉红色的大蝴蝶正和一只金绿色的飞机比高低呢!一开始呢,蝴蝶飞的可高了,但是过了一会儿,飞机超过了蝴蝶,然后它俩......多有意思!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最好了!我们可要珍惜晨光,努力学习呀! 春天无限好! 我爱各色的风筝,更加爱这生机勃勃的,盎然生机的春天! 点评: 作者将看到的景物写成了《春》这篇文章,它将春天写的生机勃勃,使人一看就有一种春天的感觉,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春的思想内涵,使主题得以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 指导教师:李月霞 春天的气息 寒假里,天气还很冷,妈妈说,我们去公园感受感受春天吧。 公园里,除了那些常绿树木仍然坚强地绿着,满眼还都是枯黄,风吹在身上还瑟瑟发抖呢,哪有什么春天啊?我很失望。 “看——柳树发芽了!”妈妈指着不远处的垂柳惊喜地叫起来。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柳树长长的枝条光秃秃地在寒风中摇摆,好像没有生命一样,连发芽的迹象都没有! 但是,仔细再看,那些看起来枯黄的、光秃秃的枝条正笼罩在一团朦朦胧胧的绿意里,隐隐地透着春的气息呢!原来,在寒风凛冽的严冬里,看起来像枯枝的柳条其实并未死亡啊,不管风霜雨雪,他们都默默地坚持着,等待春天的降临。然后,一闻到春天的气息,就发芽了。 是啊,人的一生中也不可能没有“严冬”,但只要坚持,怀抱希望,“春天”一定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2008年,那场牵动世界人心的“5.12”汶川大地震里,许许多多在废墟底下抱着坚定的信念,顽强地等待援救的人,不正像柳树在冬天里等待春天的降临一样执着吗?其实,只要我们心中怀抱一个春天的梦想,期待的春天就会来到。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柳树开始发芽了,那个桃红柳绿,灿烂明媚的春天就要来临了。我在春的气息中陶醉了。 学校 常州市觅度桥小学 指导老师 巢 阳 班级 四(五)班 作者 陈安琪

小学生写景作文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从而产生把这美景记叙下来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写景的文章。

练习写写景的文章,能提高我们随机观察的能力,同时,对我们的描写,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练习写景,就能有意识地把自己所写的事,所写的人放在特定的景物之中,就会使我们的材料更加典型,我们的事例更加感人,我们感情的表达就会更加充分,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呢?

(一)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

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

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就紧紧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要尽量多地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

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为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突出春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抓住了能表现这些特点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点具体而突出。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要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这样安排顺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所以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我们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如此的真实可信。

(四)要对所写的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细致地描写了春草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草的质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泽——“绿绿的”;春草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机很好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就很难达到这一目的。在描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有时,单纯地描写要写的事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具体,对感情的表达还觉欠充分,此时还可以描写其它看似与所描写景物无关的其它事物,这就叫侧面描写。例如,在写春草时,作者还写了孩子们在草地的嬉戏。通过这些活蹦乱跳的孩子的活动,更表现出春草的活力和可爱,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另外,在描写事物时,有的事物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下笔去做具体的描写,例如写春风,这春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如何下手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这样,也能把较为抽象的事物写具体,例如在写春风时,作者就抓住了触觉、听觉和嗅觉这些感官,把无形的春风的轻柔、芳香、和悦的特点写具体了。

(五)要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在描写时,不要平铺直叙的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使景物也给读者主体化之感。例如,我们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六)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

总之,写好景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笔,掌握方法,不断学习,就一定能用我们的笔,记叙下多彩的大自然景色,培养我们更加高尚的情操。

2008山东卷

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有“诗意”而欠沉稳

2008年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上承袭了去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路子,仍是以一句话为话题,未提供材料和提示语。“春来草自青”出自禅语“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发生机,秋天到了树叶自然就脱落。其寓意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客观规律。审读该话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春来”“草青”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春天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季,受到摧残、伤害,历经磨难,很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又是芳草碧天涯。可见“春”是条件、原因(或者说大环境),而“青”是结果、表现。话题中的“自”也是关键词,“自”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须干预。

二、找到恰当的“本体”

话题是暗喻式的,那么明确其内涵、找到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是解题要害(假如停留在字面义上写春天、小草,显然不合题意,更缺乏深刻性)。就话题中“春”的比喻、象征义说,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而“草自青”可理解为在前面相应条件下,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据此,可以写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企业的发展壮大;写随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写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地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写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培育下,经过个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等。再从话题整体蕴涵的哲理说,它反映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由此可提倡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也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崇尚自然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据媒体报道,山东考生写本题时常见的观点有下面几种,这里略作辨析:

1. 从做事情的角度谈“功到自然成”,论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或发展速度)——切合题意。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切合题意。

3. 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伤感都是暂时的——切合题意。

4. 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坚持到底,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遇到困难时应不灰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符合题意。

5. “春”代表努力与执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做足准备才会成功——符合题意。

6. “春来草自青”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事无常,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才会得到快乐——基本符合题意。“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扣话题不紧,“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中的“遵循命运”显得消极。

7. 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坚守(有的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自己喻为“草”,把金榜题名看成“青”,表达对高考中发挥水平、赢得胜利的信心)——比较牵强,有可能偏题。

8. 以默默回报社会的马云、自立自强支援西部教育的徐本禹等的事例,说明“心怀感恩,心灵就会变得美好而富有”——很可能偏离题意。

在笔者看来,“春来草自青”比起2005年辽宁卷的标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去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更“虚”一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事实上,近两年高考有几道作文题,乍一看出得颇具新意,且被认为富于“诗意”和“文化内涵”,并且从中能体会出命题者的辛苦与努力。但仔细推敲,却不免给人空泛、晦涩和玄虚之感。考生审题时较难找到切入点,真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果容易双脚离地、凌空虚蹈,或者牵强附会、无病呻吟。

评分细则

一、题目定位

鉴于今年山东卷语文作文题有难度,鉴于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评卷标准倾向于放宽尺度。凡是探讨春与草之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比如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坚持信念、理想;

保持乐观(相信春会来,草会青);

坚持、等待(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有“诗意”而欠沉稳

2008年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上承袭了去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路子,仍是以一句话为话题,未提供材料和提示语。“春来草自青”出自禅语“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发生机,秋天到了树叶自然就脱落。其寓意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客观规律。审读该话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春来”“草青”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春天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季,受到摧残、伤害,历经磨难,很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又是芳草碧天涯。可见“春”是条件、原因(或者说大环境),而“青”是结果、表现。话题中的“自”也是关键词,“自”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须干预。

二、找到恰当的“本体”

话题是暗喻式的,那么明确其内涵、找到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是解题要害(假如停留在字面义上写春天、小草,显然不合题意,更缺乏深刻性)。就话题中“春”的比喻、象征义说,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而“草自青”可理解为在前面相应条件下,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据此,可以写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企业的发展壮大;写随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写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地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写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培育下,经过个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等。再从话题整体蕴涵的哲理说,它反映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由此可提倡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也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崇尚自然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据媒体报道,山东考生写本题时常见的观点有下面几种,这里略作辨析:

1. 从做事情的角度谈“功到自然成”,论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或发展速度)——切合题意。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切合题意。

3. 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伤感都是暂时的——切合题意。

4. 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坚持到底,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遇到困难时应不灰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符合题意。

5. “春”代表努力与执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做足准备才会成功——符合题意。

6. “春来草自青”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事无常,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才会得到快乐——基本符合题意。“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扣话题不紧,“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中的“遵循命运”显得消极。

7. 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坚守(有的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自己喻为“草”,把金榜题名看成“青”,表达对高考中发挥水平、赢得胜利的信心)——比较牵强,有可能偏题。

8. 以默默回报社会的马云、自立自强支援西部教育的徐本禹等的事例,说明“心怀感恩,心灵就会变得美好而富有”——很可能偏离题意。

在笔者看来,“春来草自青”比起2005年辽宁卷的标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去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更“虚”一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事实上,近两年高考有几道作文题,乍一看出得颇具新意,且被认为富于“诗意”和“文化内涵”,并且从中能体会出命题者的辛苦与努力。但仔细推敲,却不免给人空泛、晦涩和玄虚之感。考生审题时较难找到切入点,真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果容易双脚离地、凌空虚蹈,或者牵强附会、无病呻吟。

评分细则

一、题目定位

鉴于今年山东卷语文作文题有难度,鉴于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评卷标准倾向于放宽尺度。凡是探讨春与草之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比如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坚持信念、理想;

保持乐观(相信春会来,草会青);

坚持、等待(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有“诗意”而欠沉稳

2008年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上承袭了去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路子,仍是以一句话为话题,未提供材料和提示语。“春来草自青”出自禅语“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发生机,秋天到了树叶自然就脱落。其寓意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客观规律。审读该话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春来”“草青”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春天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季,受到摧残、伤害,历经磨难,很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又是芳草碧天涯。可见“春”是条件、原因(或者说大环境),而“青”是结果、表现。话题中的“自”也是关键词,“自”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须干预。

二、找到恰当的“本体”

话题是暗喻式的,那么明确其内涵、找到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是解题要害(假如停留在字面义上写春天、小草,显然不合题意,更缺乏深刻性)。就话题中“春”的比喻、象征义说,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而“草自青”可理解为在前面相应条件下,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据此,可以写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企业的发展壮大;写随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写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地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写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培育下,经过个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等。再从话题整体蕴涵的哲理说,它反映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由此可提倡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也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崇尚自然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据媒体报道,山东考生写本题时常见的观点有下面几种,这里略作辨析:

1. 从做事情的角度谈“功到自然成”,论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或发展速度)——切合题意。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切合题意。

3. 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伤感都是暂时的——切合题意。

4. 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坚持到底,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遇到困难时应不灰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符合题意。

5. “春”代表努力与执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做足准备才会成功——符合题意。

6. “春来草自青”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事无常,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才会得到快乐——基本符合题意。“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扣话题不紧,“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中的“遵循命运”显得消极。

7. 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坚守(有的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自己喻为“草”,把金榜题名看成“青”,表达对高考中发挥水平、赢得胜利的信心)——比较牵强,有可能偏题。

8. 以默默回报社会的马云、自立自强支援西部教育的徐本禹等的事例,说明“心怀感恩,心灵就会变得美好而富有”——很可能偏离题意。

在笔者看来,“春来草自青”比起2005年辽宁卷的标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去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更“虚”一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事实上,近两年高考有几道作文题,乍一看出得颇具新意,且被认为富于“诗意”和“文化内涵”,并且从中能体会出命题者的辛苦与努力。但仔细推敲,却不免给人空泛、晦涩和玄虚之感。考生审题时较难找到切入点,真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果容易双脚离地、凌空虚蹈,或者牵强附会、无病呻吟。

评分细则

一、题目定位

鉴于今年山东卷语文作文题有难度,鉴于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评卷标准倾向于放宽尺度。凡是探讨春与草之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比如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坚持信念、理想;

保持乐观(相信春会来,草会青);

坚持、等待(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有“诗意”而欠沉稳

2008年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上承袭了去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路子,仍是以一句话为话题,未提供材料和提示语。“春来草自青”出自禅语“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发生机,秋天到了树叶自然就脱落。其寓意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客观规律。审读该话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春来”“草青”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春天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季,受到摧残、伤害,历经磨难,很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又是芳草碧天涯。可见“春”是条件、原因(或者说大环境),而“青”是结果、表现。话题中的“自”也是关键词,“自”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须干预。

二、找到恰当的“本体”

话题是暗喻式的,那么明确其内涵、找到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是解题要害(假如停留在字面义上写春天、小草,显然不合题意,更缺乏深刻性)。就话题中“春”的比喻、象征义说,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而“草自青”可理解为在前面相应条件下,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据此,可以写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企业的发展壮大;写随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写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地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写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培育下,经过个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等。再从话题整体蕴涵的哲理说,它反映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由此可提倡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也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崇尚自然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据媒体报道,山东考生写本题时常见的观点有下面几种,这里略作辨析:

1. 从做事情的角度谈“功到自然成”,论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或发展速度)——切合题意。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切合题意。

3. 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伤感都是暂时的——切合题意。

4. 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坚持到底,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遇到困难时应不灰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符合题意。

5. “春”代表努力与执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做足准备才会成功——符合题意。

6. “春来草自青”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事无常,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才会得到快乐——基本符合题意。“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扣话题不紧,“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中的“遵循命运”显得消极。

7. 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坚守(有的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自己喻为“草”,把金榜题名看成“青”,表达对高考中发挥水平、赢得胜利的信心)——比较牵强,有可能偏题。

8. 以默默回报社会的马云、自立自强支援西部教育的徐本禹等的事例,说明“心怀感恩,心灵就会变得美好而富有”——很可能偏离题意。

在笔者看来,“春来草自青”比起2005年辽宁卷的标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去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更“虚”一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事实上,近两年高考有几道作文题,乍一看出得颇具新意,且被认为富于“诗意”和“文化内涵”,并且从中能体会出命题者的辛苦与努力。但仔细推敲,却不免给人空泛、晦涩和玄虚之感。考生审题时较难找到切入点,真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果容易双脚离地、凌空虚蹈,或者牵强附会、无病呻吟。

评分细则

一、题目定位

鉴于今年山东卷语文作文题有难度,鉴于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评卷标准倾向于放宽尺度。凡是探讨春与草之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比如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坚持信念、理想;

保持乐观(相信春会来,草会青);

坚持、等待(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有“诗意”而欠沉稳

2008年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上承袭了去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路子,仍是以一句话为话题,未提供材料和提示语。“春来草自青”出自禅语“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发生机,秋天到了树叶自然就脱落。其寓意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客观规律。审读该话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春来”“草青”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春天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季,受到摧残、伤害,历经磨难,很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又是芳草碧天涯。可见“春”是条件、原因(或者说大环境),而“青”是结果、表现。话题中的“自”也是关键词,“自”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须干预。

二、找到恰当的“本体”

话题是暗喻式的,那么明确其内涵、找到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是解题要害(假如停留在字面义上写春天、小草,显然不合题意,更缺乏深刻性)。就话题中“春”的比喻、象征义说,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而“草自青”可理解为在前面相应条件下,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据此,可以写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企业的发展壮大;写随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写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地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写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培育下,经过个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等。再从话题整体蕴涵的哲理说,它反映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由此可提倡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也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崇尚自然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据媒体报道,山东考生写本题时常见的观点有下面几种,这里略作辨析:

1. 从做事情的角度谈“功到自然成”,论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或发展速度)——切合题意。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切合题意。

3. 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伤感都是暂时的——切合题意。

4. 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坚持到底,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遇到困难时应不灰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符合题意。

5. “春”代表努力与执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做足准备才会成功——符合题意。

6. “春来草自青”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事无常,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才会得到快乐——基本符合题意。“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扣话题不紧,“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中的“遵循命运”显得消极。

7. 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坚守(有的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自己喻为“草”,把金榜题名看成“青”,表达对高考中发挥水平、赢得胜利的信心)——比较牵强,有可能偏题。

8. 以默默回报社会的马云、自立自强支援西部教育的徐本禹等的事例,说明“心怀感恩,心灵就会变得美好而富有”——很可能偏离题意。

在笔者看来,“春来草自青”比起2005年辽宁卷的标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去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更“虚”一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事实上,近两年高考有几道作文题,乍一看出得颇具新意,且被认为富于“诗意”和“文化内涵”,并且从中能体会出命题者的辛苦与努力。但仔细推敲,却不免给人空泛、晦涩和玄虚之感。考生审题时较难找到切入点,真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果容易双脚离地、凌空虚蹈,或者牵强附会、无病呻吟。

评分细则

一、题目定位

鉴于今年山东卷语文作文题有难度,鉴于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评卷标准倾向于放宽尺度。凡是探讨春与草之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比如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坚持信念、理想;

保持乐观(相信春会来,草会青);

坚持、等待(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有“诗意”而欠沉稳

2008年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上承袭了去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路子,仍是以一句话为话题,未提供材料和提示语。“春来草自青”出自禅语“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发生机,秋天到了树叶自然就脱落。其寓意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客观规律。审读该话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春来”“草青”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春天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季,受到摧残、伤害,历经磨难,很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又是芳草碧天涯。可见“春”是条件、原因(或者说大环境),而“青”是结果、表现。话题中的“自”也是关键词,“自”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须干预。

二、找到恰当的“本体”

话题是暗喻式的,那么明确其内涵、找到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是解题要害(假如停留在字面义上写春天、小草,显然不合题意,更缺乏深刻性)。就话题中“春”的比喻、象征义说,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而“草自青”可理解为在前面相应条件下,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据此,可以写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企业的发展壮大;写随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写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地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写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培育下,经过个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等。再从话题整体蕴涵的哲理说,它反映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由此可提倡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也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崇尚自然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据媒体报道,山东考生写本题时常见的观点有下面几种,这里略作辨析:

1. 从做事情的角度谈“功到自然成”,论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或发展速度)——切合题意。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切合题意。

3. 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伤感都是暂时的——切合题意。

4. 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坚持到底,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遇到困难时应不灰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符合题意。

5. “春”代表努力与执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做足准备才会成功——符合题意。

6. “春来草自青”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事无常,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才会得到快乐——基本符合题意。“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扣话题不紧,“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中的“遵循命运”显得消极。

7. 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坚守(有的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自己喻为“草”,把金榜题名看成“青”,表达对高考中发挥水平、赢得胜利的信心)——比较牵强,有可能偏题。

8. 以默默回报社会的马云、自立自强支援西部教育的徐本禹等的事例,说明“心怀感恩,心灵就会变得美好而富有”——很可能偏离题意。

在笔者看来,“春来草自青”比起2005年辽宁卷的标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去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更“虚”一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事实上,近两年高考有几道作文题,乍一看出得颇具新意,且被认为富于“诗意”和“文化内涵”,并且从中能体会出命题者的辛苦与努力。但仔细推敲,却不免给人空泛、晦涩和玄虚之感。考生审题时较难找到切入点,真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果容易双脚离地、凌空虚蹈,或者牵强附会、无病呻吟。

评分细则

一、题目定位

鉴于今年山东卷语文作文题有难度,鉴于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评卷标准倾向于放宽尺度。凡是探讨春与草之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比如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坚持信念、理想;

保持乐观(相信春会来,草会青);

坚持、等待(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题目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有“诗意”而欠沉稳

2008年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上承袭了去年“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路子,仍是以一句话为话题,未提供材料和提示语。“春来草自青”出自禅语“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意思是春天到了小草自然萌发生机,秋天到了树叶自然就脱落。其寓意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客观规律。审读该话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把握“春来”“草青”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春天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季,受到摧残、伤害,历经磨难,很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又是芳草碧天涯。可见“春”是条件、原因(或者说大环境),而“青”是结果、表现。话题中的“自”也是关键词,“自”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须干预。

二、找到恰当的“本体”

话题是暗喻式的,那么明确其内涵、找到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是解题要害(假如停留在字面义上写春天、小草,显然不合题意,更缺乏深刻性)。就话题中“春”的比喻、象征义说,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而“草自青”可理解为在前面相应条件下,集体、个人的成绩、成功乃至辉煌。据此,可以写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企业的发展壮大;写随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基础教育美好的明天;写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支援下,汶川人民一定会坚强地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写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培育下,经过个人努力自己一定能取得进步等。再从话题整体蕴涵的哲理说,它反映着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由此可提倡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也可托物言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崇尚自然而又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据媒体报道,山东考生写本题时常见的观点有下面几种,这里略作辨析:

1. 从做事情的角度谈“功到自然成”,论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奢求不切合实际的名利(或发展速度)——切合题意。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形成一个爱心氛围——切合题意。

3. 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青少年时期的迷茫、伤感都是暂时的——切合题意。

4. 只要肯努力、有付出、坚持到底,自然就会有收获,所以遇到困难时应不灰心、不放弃,对生活充满希望——符合题意。

5. “春”代表努力与执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做足准备才会成功——符合题意。

6. “春来草自青”说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事无常,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才会得到快乐——基本符合题意。“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坚持’”扣话题不紧,“人只有遵循法则和命运”中的“遵循命运”显得消极。

7. 谈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坚守(有的是结合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自己喻为“草”,把金榜题名看成“青”,表达对高考中发挥水平、赢得胜利的信心)——比较牵强,有可能偏题。

8. 以默默回报社会的马云、自立自强支援西部教育的徐本禹等的事例,说明“心怀感恩,心灵就会变得美好而富有”——很可能偏离题意。

在笔者看来,“春来草自青”比起2005年辽宁卷的标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去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更“虚”一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事实上,近两年高考有几道作文题,乍一看出得颇具新意,且被认为富于“诗意”和“文化内涵”,并且从中能体会出命题者的辛苦与努力。但仔细推敲,却不免给人空泛、晦涩和玄虚之感。考生审题时较难找到切入点,真正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结果容易双脚离地、凌空虚蹈,或者牵强附会、无病呻吟。

评分细则

一、题目定位

鉴于今年山东卷语文作文题有难度,鉴于作文题是话题作文,评卷标准倾向于放宽尺度。凡是探讨春与草之关系者,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比如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坚持信念、理想;

保持乐观(相信春会来,草会青);

坚持、等待(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春天的故事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校园一角——读书亭

校园的读书亭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它在校园东附楼的正前方,连着它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它的周围有许多修剪过的小榆树,还有大片的草坪和花圃。 春天,读书亭周围的小榆树发芽了,豆大的鹅黄色的小芽在树枝间显得特别有生机,小草们争先恐后地往上钻,周围花苗们也不示弱,竞相发芽抽枝。我下课来到读书亭朗读课文,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神清气爽! 夏天,读书亭周围姹紫嫣红,太阳花张开笑脸,像一群可爱的小娃娃;牵牛花爬上高高的竿子迎着朝阳吹着小喇叭;月季花粉的似霞,像我们灿烂的笑脸;小榆树长满了深绿色的叶子,被园丁们修剪得整整齐齐,像一排排整装待发的运动健儿。微风拂过,柳条随风摇曳,似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我的精神也为之一振,不由地想到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格言。 赤日炎炎的暑日来了,炎热的太阳把大地烤得像蒸笼一样,人们不得不躲在家里或者在树下防晒。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柳树的叶子又多又密,一片紧挨着一片,不留一点儿空隙,像一顶顶撑开的雨伞,支在亭子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我在亭子里蹦呀,跳呀,一点儿不觉得热。 秋风瑟瑟,榆树的叶子黄了,风一吹打着旋儿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像蝴蝶在树丛中飞落。清晨我来到读书亭,总能看见小草上的小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闪亮,漂亮极了。我坐在有点荒凉的读书亭,看片片白云在蓝天悠然飘动;看大雁排成“人”字型向南飞去;看橙黄的菊花们在风中舞蹈。我不由得向它们招招手,说:“你们真美!我喜欢你们!” 冬天,读书亭周围的榆树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枝枝桠桠伸向天空,寒风一吹,颤颤抖抖,天上的云也被吹厚了,把白雪公主带到人间,为长廊和读书亭盖了一床厚厚的被子。读书亭像一个卫士守护着学校。 校园的读书亭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教师点评】:1、小作者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展现了读书亭的美,条理清晰;2、紧紧抓住进屋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写具体、写清楚,并大胆想象,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景物写得具体生动;3、情景交融。在描绘景色时,小作者充分展开想象,带着感情去写,边写景先抒情;4、动静结合。在描写静态景物时,写出了静中之动。描写动态景物时,动中有静,以静衬动。 新疆阜康市兵团222团阜北中学新疆兵团童心文学社三年级(3)班 麦登捷

诗意春天

春天乃万物生长之根本,从古至今,无数诗人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喜爱这美丽的春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它的美丽,领略一下这充满诗意的春天吧!

春姑娘随着几阵蒙蒙细雨悄悄来到。她吹绿了柳树,吹开了花朵,吹走了寒冷,吹来了温暖。漫步古诗百花园中,古诗所赞美的,所描写的景物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宫城。”这是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讨人喜欢的雨知道选择时机,于是春天来到时它就降临了。随着春风悄悄的进入黑夜,寂静地润泽万物。四野和小路上笼罩着乌云,只有江上渔船的灯火闪亮。待到第二天早上,再看那被雨水打湿的花朵,沉甸甸地开放在锦宫城中。是写的春天晚上下雨的情景,诗中描写了春雨、花朵、乌云和渔船的灯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青翠的竹林外盛开着几枝桃花,春天来了,江水暖了,鸭子在水里快活的游泳。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也发芽了,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是写的惠崇和尚画中的景物,诗中描写了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等景物。

以上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但一首是写的现实中的春景,而另一首则是写的画中的春景。读完诗后使人感到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其间的奇妙感受,称赞不已,回味无穷。你喜欢这美丽的,充满诗意的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