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②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③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 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④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⑤《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⑥唐古拉山水连绵不绝,那是你我血脉之源;龙骨髓里火光闪耀,那是你我智慧之源;一帧《上下五千年》,那,是你我灵性之源。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云:开卷有益。

古人云:“常开卷者,常以古为鉴”。可见,开卷亦可使人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读《谏太宗十思书》,可警示自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读《论语》,我们懂得要“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及经验融进书中,因此开卷有益。?

⑦“开卷”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一纸豪迈,高唱“大江东去,浪逃尽”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显先河,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编织着“温婉”一族的羞涩与怅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诉说王维“入禅式的境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大唱“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唱出了爱国的热忱之心……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精神激起了朵朵浪花,你只需徜徉其中,便可感同身受。可见开卷有益。

⑧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者古来就有,有“五柳先生”那“不求甚解”读法的;也有朱光潜倡导的“字字推敲,咬文嚼字”读法的;更有王国维所谓的三种读书境界……但终归来看,开卷是有益的,因为开卷既是知识之源,又是古人之鉴,更是修养之法。

⑨我们来分析一下反方的思路。

他们驳斥你们的观点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黄书等不良书刊;第二,看书过度会引发学生不良习惯,诱导人犯罪,影响健康等等。

针对第一个问题,你们可以这么反驳“对方辩友请注意,我们的辨题是开卷有益,不是看黄书有益,这个卷的前提就是对我们有好处的书籍,对方辩友一再提出黄色书刊,是不是对方辩友经常看这种书籍呢,请不要领会错了我们的意思,当然对方辩友可能是看得好书不够,所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偏差,不要紧,多看点理解方面的书籍,对你们一定会有帮助的;第二点,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理解思路,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老师倡导我们多运动,因为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打架也是运动,那我是不是应该相应老师的号召,过去打对方辩友一顿呢,我想捞是不是这个意思吧;第三点,黄书的问题虽然存在,而且有不少人也打着开卷有益的旗号看黄的书刊,这不是开卷有益的问题,这是个人素质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纠缠不休,那就说明对方辩友对我们的辨题根本没有理解清楚!!

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过度的问题,同样你们可以这么驳斥他们“对方辩友,开卷有益说的是看有益的书刊有好处,我想对这一点对方辩友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吧,至于过渡的问题你难道怪开卷有益不好么,开卷有益是一个口号,一个号召,号召同学们一起看好书,这样有益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看书过度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看书的人不好,不是书不好,如果照对方辩友的理解,那么多吃蔬菜有好处,我们提倡多吃蔬菜,是不是应该一点荤腥不沾啊!

⑩ 因为读书会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书读得越多,这种辨别能力自然也就越强,对于毒素的抵抗力自然也会增强,所以追其根本还是要大量的读书。如一味地预防毒素,而恐于“开卷”的话,那你的辨识,抵抗能力也就会日渐下降。而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潜在的危险令人难以察觉。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是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拿高尔基来说,他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店里的小伙计。假若他不读书,不求知,就不会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他又怎么会感到“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就是博览群书的后果,使文学史上游多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

博览群书不仅可以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而且还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灵敏度和统筹全局的能力。在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能一次又一次果断的下达正确的命令,领导人民走向胜利,为什么?因为他博览群书。在外交会议上,周恩来能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反击外国记者傲慢的挑衅,为什么他如此机智?因为他博览群书。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博览群书,毛泽东才会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当然,我们应该读好书,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不能读那些乌烟瘴气歪门邪道的书。别林斯基说过的:“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博览好的书籍,就等于拥有了智慧的钥匙,拥有了天下最大财富,可以终身受用。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原出自于王辟之的《渑水燕淡录》,意思说读书有好处。它历经百年,延续至今,仍有使用,可见其实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我十分赞成“开卷有益”。也许有人说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卷”,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光独所谓有用的好书,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敢于尝试,乐于接受不同方面的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全面的完善自己,从而经受的住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在读书之前,就限定了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等等,读起来虽有用,恐怕再多,也仍营养不良。

古语有云:开卷有益。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社会,五花八门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这个观点到底还对不对呢?我觉得,既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开卷有益”无论古今,都是正确的说法。通过一次有关“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⑾“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性情。在文学的熏陶下,人类变得极有素养。可以说,阅读佳作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使“思想冲破牢笼”——就像鲁迅先生说得那般奇妙。反方辩友说过,读了不健康的书,会对我们的思想造成扭曲。这句话只能用在是非不分的人身上。

⑿世界名人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理论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这诸多意思可以蔽之一言:开卷有益。

何为开卷有益呢?开卷有益通俗的说就是读书有好处。为什么读书有好处呢?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知理的一种方式。读可以广博学识,增长智慧,明晓事理。思想家赫尔岑说:“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接替他的站岗人的命令……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著名的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从事星际航行理论研究,被称为“宇宙之父”。他在少年时代,因患猩红热并发症,不幸耳聋被赶出了学校。后来他每天去莫斯科图书馆自学。一次他参加中学教师的考核,人们被他的数学才能所惊叹。校长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微笑回答:“书籍是我的老师!”读书使人进步。三国时的吕蒙最能证明这一点。吕蒙从小就没机会读书,后来身经百战,升为郎中。有一回吴王孙权对他说:“你现在都掌权管事了,要好好学习,求得进步啊。”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进步好快。以至于与鲁肃见面时,鲁肃感慨的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以不是当年在吴下的吕蒙了。”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开卷就获益甚多。他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1000余册,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的书。

⒀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

⒁首先,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周恩来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国家人民爱戴的总理,是因为总理从小就爱读书,他从书中明白了很多的东西,从而有了远大的志向,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人。开卷确实对我们有益。另外,读书还可以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比如,一些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像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等,一位名人曾说过:“心灵中的黑暗要用知识来驱除。”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增长知识,通过它们来陶冶情操,做一个正直而又善良的人。此外,古代的一些名人也爱读书,后来成为了有作为的人。像三国时期的吴王孙权,他每时每刻都在读书,从书中萃取营养,明白怎样治理国家。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听我这么说,你一定想知道我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吧?别急,让我慢慢地来告诉你。那天晚上吃完饭,我在洗手间里洗手。突然,我往放在墙角的拖把上瞟了一眼。,看到的东西竟令我十分吃惊——拖把的木棍与布条的交界处有一个圆圆的小球。我连忙擦干手,蹲在拖把旁认真观察起来,并且用手轻轻的拨了一下那个小球。啊,那小球下面还有一根细细的茎。我凑近仔细地看了看,“啊!”我不禁叫出声来。那所谓的“小球”是一个小蘑菇,拖把上竟然长了一个小蘑菇!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那的确是一支小蘑菇,比我的小拇指还短一截。可能是因为细细的茎承受不住菇头的压力,已经压弯并盖住。如果不用手拨,,很难发现这是一个蘑菇。真像个毛茸茸的小球卧在拖把上,可爱极了!确认之后,我急忙跑出去向全家宣传了一遍:“重大消息,重大消息,家里的拖把上长蘑菇啦!”刚说完,爸爸妈妈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又添油加醋地把刚才看到的一切向她们叙述了一遍,并拉着他们到洗手间去看那长了蘑菇的“神奇”拖把。爸爸妈妈看了后,并只是讨论了几句。妈妈说:“哦,这没什么,已经长了好几次了,你不知道而已。”忽然,爸爸问我:“婷婷,你知道拖把上为什么会长出蘑菇吗?”呃,这下可把我问住了。我就马上东查查、西找找。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便回答道:“可能是因为蘑菇是由一种微生物长成,而这种微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生长成蘑菇。拖把呢,经常是潮湿的,又放在阴暗的角落,木棍底部会有些腐烂,满足了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所以木棍与布条的交接处就长出菌——蘑菇啦!这跟下雨后草丛会长出蘑菇的道理是一样的。”说完这些,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同时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爸爸。问道:“我说得对吗?”爸爸向我赞许地点点头,说:“是的!”我还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我真高兴,因为我发现了拖把上长蘑菇的秘密,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其实科学就在你我的身边,只要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尝到发现的喜悦与快乐!

冲刺2008高考作文:三大高分采分点

采分点之一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

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题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语言表达达到一定水平,加之扣题行文,往往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如果你不扣题,你天马行空,你“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数会让你欲哭无泪。今年某校一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她的英语成绩为140多分,而语文却只有70几分,她无论如何不相信这个语文成绩,去省招办查阅,一查便晕倒:作文只得20分。非常明显,该考生作文一定是离题了。该省阅卷大组规定:离题作文20分以下!当年获全球美文大奖赛一等奖的南京某中学高三学生费滢,她的高考作文只得25分,也是因为偏离题意而大跌其分。

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就要有“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字眼,而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叙夹议文体。所谓“暗扣”,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

下面这篇文章,是浙江省满分作文的开头。此文就是抓住扣题行文得高分的:

“我认为,社会发展,一是面包:二是书。面包顾名思义,指得是基本的物质条件。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经过多少人奋斗的汗水中实现的。目前,我们解决了温饱,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的道路上,决不能忽视书的作用。

书代表了科学,代表了品格,代表了人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科学的重要不言而喻,没有科学,就没有我国的强大,没有经济的发展,而人文素养却往往被人忽略。人们没有意识到有种价值观、人文精神对发展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某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达标仅为7.5%的事例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他用“面包”和“书”形象地阐述了“人文素养和发展的关系”,并且紧扣材料中“立意”的文字材料,又“开门见山”,这样的扣题应是一个范例。

采分点二:高分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请先看一段高考优秀作文:

当美国呼啸的导弹如流星般闪耀在阿富汗的上空时,许多国人竟为“恐怖大王”本?拉登捏一把汗;当日本遭受特大级灾难——地震时,许多人在心中默默地喊了一句:“该你倒霉,小日本!”而当朝鲜在试验核武器问题遭世界非议时,国人在网上纷纷贴上了“支持朝鲜人民!”的帖子。

一切问题都有是与非,孰是孰非?不少人不以问题本身为出发点,仅凭个人的喜爱或厌恶就投了支持或反对票。这样做,对吗?

还记得9·11那晚,看完电视报导,我无法入眠,于是打开电脑,想上网“发泄”一番。打开“9·11网友评论”,我傻眼了!“打倒美帝国主义!”,“本·拉登好样的”……多少激昂的标语口号扑面而来,令我不知所措。在我面前,无数次地重复着大楼轰然倒塌的一幕;在我耳边,轰鸣的警车声,人们的尖叫声,还有那少女的哭泣声。我不禁要问:假如灾难降临我们头上,我们该怎么办?是喝着可乐,吃着汉堡,打开电脑,再高喊几句“×××万岁”吗?或是那时你已无言以对,正如电视上那目光呆滞,口中不断呢喃“上帝呀,上帝呀……”的老妈妈,被悲痛的巨大影响而笼罩。

这位考生是在用心眼观察,用思想行文,没有半点儿人云亦云。他心中处事的原则便是一个“人”字,从而得出“莫以亲疏断是非”的结论。高考作文是国家在考你的做人的水平,考你人格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我们可以推测,若干年后,“这样的学生”走上了领导岗位,他就能如文天祥那样维护真理追求真理。如果学校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周敦颐《通书·思》说:“思则睿,睿作圣。”恩格斯也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其实,人活着就要思索,作文也一样,你的文字就是你思想的载体,有思想了,你的文章就有份量了。所以高考作文要高人一头,你一定要进行思想修养。有人说,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很多人用此去做题目,去思考,常受到阅卷者的青睐。从这种角度去行文,常能产生思想文。当我们观察、读书的时候,要经常营养自己的思想,经营自己的境界,让自己不为“浮云遮望眼”。作为考生,我以为要确立起来下面这些思想:绿色、和平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统一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清静、淡雅的情思;亲近下层,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禅味、禅思、禅境的思想。

当我们积淀思想的时候,要向接近真理的方向努力,不要反向运动。

1.思想不要幼稚。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虽无过错,但如果只停留在幼稚,满足于幼稚,甚而陶醉于幼稚,那是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走不到风光壮丽、波涛汹涌的大洋的。一味地幼稚下去,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悲哀,一种民族的悲哀。高考作文是为国选材,必定要挑选有眼光有水平的人进大学深造,但有些考生的思想非常幼稚,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看不到一句有份量的话,引用的材料都是“我……”,写的都是童话神话。更有甚者大谈恋爱,而且是赤裸裸的,心惊肉跳的,有位考生就大胆地用“情书”作高考作文的题目,他所写的恋爱亦无非是档次不高的“三角吃醋”式恋爱。

2.见解不要“皮相”。有些同学思想只停留在表面,看问题不具慧眼;有些只是感情用事,文章缺乏力度。

3.态度不要“嬉皮士”。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以儒立国。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所唱的反调是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有一次高考模拟题的作文题目是“尊严”,有位考生就用“尊严这个词有点意思”做题目,让人大跌“眼镜”,大煞风景,你跟高考开玩笑,高考也会与你开玩笑,给你一个伤心落泪的分啊。

4.立意不能反动。高考作文中出现政治上反动已经没有了,但境界之低,思想之庸俗却大有人在,比如为希特勒唱赞歌,为恐怖分子叫冤,为小偷辩解,为尝试禁果开心,为尝试毒品叫好,等等。这些思想不仅要明避,而且要暗避。所谓暗避,即立意上也不能含蓄地体现出来。

采分点三:高分作文一定要有独特角度

800个字是规定的,这对于考生来说,那是“如来佛”之手掌,12年的“本事”全要在这只“手掌”上表现出来,让阅卷者的“火眼金睛”看出你的水平来。可“面积”有限,如何让它“高产”,那就得靠考生的“功夫”。“功夫”很多,角度是其中重要一着。记得小时候上山砍柴,长辈们教我们要注意进刀的角度,才能多快好省,当时不甚了了,现在想来实在太重要了,只有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你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如此,作文亦然,角度不同,作文的格调不同,气质不同,分数也不同啊。

那么那些角度是好的呢?

1.生命角度。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余秋雨先生谈到生命与写作时,他说,许多中学生只注意到好文章,而没有注意到生命的内在感受。有的同学会去学一种写作方法,一种语言结构的组织方式,虽然很聪明,但这毕竟不是生命的主干。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有效的表达和生命意义的真实传达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年轻的时候本末倒置要走出需花费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

2.名著角度。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湖北考生的满分作文便是佐证。

宝钗鸣冤湖北一考生(高考评卷得分:60分)

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此文为什么得高分呢?说白了,那就是用名著作料,扣住材料,再加上自己的一点想法就成功了。如果细析,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角度新颖。切入角度是高考作文得意分的重要亮点,如何切入?怎样切入才符合美文的要求,那是大有讲究,有很多文章可做。此文以薛宝钗阴魂再现,谈论感情与认知的关系问题,富有创意,角度新奇切题而得高分。

②用名著作材料,份量就重了。名著因其深厚的底蕴、深刻的思想常被人们称颂而膜拜,你用其中的人物构思行文,其格调和分量绝对不同一般。

③分析很有情理。能引起感情共鸣的好文章常常是合乎情理的,即使比较抽象的抒情也是抒在人们的心里,即使叹苦也会让人簌簌掉下泪来。说实话,薛宝钗和林黛玉相比,从现实的角度看,薛宝钗确实要比林黛玉更让人容易接受、认同。考生的分析并没有“假、大、空”,全是合乎人们情理的,读完全文,我们会从内心里发出呼喊:宝钗真“冤”啊!

3.文人角度。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张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不去,所以他们表现得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说其缠绵,那就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久唱之不衰;说其大气,那就有司马迁的《史记》“肠一日而九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潇洒。有位学生这样看人生: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恍恍忽忽间,让岁月从指缝间溜走。有朝一日望着镜中垂垂老矣的自己,思绪是否会飘向未知的远方……

想起赤条条地来到世上,为着第一声啼哭,拼命挣脱母亲的代价;

想起跌倒与爬起的反反复复,为了走得更远,看得更多的代价;

想起豪情壮志的梦想,为了赢得最绚丽的人生,逆水行舟的代价;

……

想起了整整一生自己的收获与付出,整一整行囊,里面竟然是空的。

于是悲哀起自己的付出,感叹于即将远去却没有路资,想起这潮起潮落的人生,看不清这是雾,是雨,还是风……

如孩童追逐落叶,迷恋着它蝶一般随风飞舞的舞姿,为着它,不惜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然而风终会停,叶终会落,当你发现落叶终归还是落叶时,你已垂垂老矣。

用生命的代价,每天一个或喜或悲或甜或苦的梦,这就是人生的含义……

因此智者选择潇洒的人生,该放手的时候且放手,告诉自己,“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永恒,其实就在你手掌上珍藏。

而庸人往往坠入碌碌人生,哀叹于往昔,无为于今朝,失望于未来。辛苦的维持却是惨淡的经营,其代价可谓大矣!

流星选择短暂的生命作为辉煌的代价;

昙花选择黑暗的夜间作为芬芳的代价;

我们何尝不是选择一生的辛勤作为活着的代价……

可这一切都无需太执着,更无需太痴迷。

轻轻撩起发丝,告诉自己:“我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我以为此是文人心行文,没有心灵的高洁是写不出这样的格调别致的美文的。

4.心灵角度。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有人写“思念”,全是心的思念,读来让落泪:

思念是心空的灯,思念是心海的筏,思念是心绪的丝,思念是心田的犁,思念是心箱的蜜……我知道,有一种温柔的心痛叫思念,有一种时刻的牵挂叫思念,有一种沉沉的忧郁叫思念,一种苦苦的忍耐,一种酸楚的无奈,一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隐忍叫思念。宁静的心笑看风云,是一种睿智;宁静的心豁达乐观,是一种宽厚;宁静的心包容万物,是一种博大;宁静的心海纳百川,是一种深邃;宁静的心恬淡惬意,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本真。

短短的一段话有多少“心”字,那正是“心心相印”,心心相印的文字,常会让人落下心的眼泪。

人生是什么,那是一个谁也不能回答,也回答不了的大问题,之所以难回答,是因为是生命的哲学,但用“心”去回答,则让人释然,如进入桃花源一样。有人说,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漂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怎样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努力。没有了一生的执着,没有了一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活着又何滋味。

多么高尚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5.境界角度。我始终以为人的漂亮在于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高考真是高手如林,应该说很多人都是会写文章了,但要“鹤立鸡群”,你就得在境界上超过人家。要有境界那就要有比较高的思想修养,非凡的观察力,一颗慈悲心,常人拒而远之的东西,你要试着靠近它,理解它,有位考生用“信任陌生人”作题目,光这一题目,就让人的眼球“固定”,这位考生在文中说:“累了,我们都累了,我们忘了曾经呼唤过的信任。隔膜和顾忌,让信任变得像是遥远的星辰,可望而可不即。你为一道难题搔首踟蹰的时候,一位与你只是点头之交的同学轻轻地告诉你答案。你怀疑,你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闪烁着和善和友爱,于是你释然地微笑。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路人问起,并帮你解决了疑惑。你怀疑,可是你从他的话语和行动中感到了关怀和诚挚,于是你衷心地道谢。其实有很多时候,别人没有给我们疑惑,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因为戒备而多疑;我们不应该因为感情的生疏,造成认知的误区。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简单,把别人看得简单,这就是一种深层的信任。一杯香茗,你可以品味出信任的醇香;一句忠告,你可以领略信任的意味。

信任亲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则是一种美德,在信任的过程中,快乐而全面地认识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这样的行文,当属高雅之境界,高分便亲近你!

6.忏悔(歉疚)角度。“忏悔”不是“国货”,是舶来品。“忏悔”在我们中国的表达,那就是“反省”两字,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常常是君子们修养的一条准则。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反省,其实是灵魂的净化剂,尘埃的过滤机。把此用在作文里,也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催情弹”。有位同学这样说:

我从未有过要将忏悔写成文字的欲望,今天突然有了,可能是因为我要忏悔的太多了。我要向我的父母忏悔。

我曾经无视他们的爱,甚至故意扭曲他们的爱,胡乱地发泄着自己内心的烦躁。我曾经不顾他们的告诫,为了好玩,为了刺激,徒步在乡间野道中采摘冰激凌,而让他们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找我。我曾经倔强地不去理睬被我言语伤害的妈妈而让她流泪不止……我向他们忏悔,为我的无知,为我的倔强,为我的任性莽撞;也为他们的无私,为他们的深爱,为他们的仁慈。我要向我的父母深深地忏悔。

我要向我的老师忏悔。

我曾经无视他们的辛苦,虚伪地对待他们,我没有诚心地与他们交流,甚至轻视他们的劳动成果,冷冷地将铁门回应老师热忱的呼唤。我向他们忏悔,为我的虚假,为我的生硬,为我的懒惰;也为他们的希望,为他们的博爱。我要向我的老师忏悔再忏悔。

我要向我的同学忏悔。

我曾经关闭自己的心门,我曾经敷衍过他们,我曾经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无视地走过,我曾经在他们与我竞争的时候的失败面前幸灾乐祸过。我向他们忏悔,为我心地不正,为我的不友好,为我的不热情;也为他们对我的帮助,为他们对我的关爱,为他们不计较我的过错。我要向我的同学忏悔。

我要向我的朋友忏悔。

我曾经怀疑过他们对友情的不忠,我曾对受伤害的朋友不管不问,我曾经不愿主动地与我的朋友交流,我甚至对他们对我的付出起过怀疑……我要向他们忏悔,为我的不纯洁,为我的心胸狭小,为我在不顺意的时候,对他们的发泄,也为他们善意的劝说,为他们的伟大的理解,为他们宽容的忍让,我要向我的朋友忏悔。

我要向我的大哥忏悔。

我曾经完全地依赖他,我曾经在心里过于苛刻于他,我曾经给他带来那么多麻烦,我要向他忏悔,为我不是个好妹妹,为我无知的追问,为我傻气的虚伪;也为他超越亲情的宽容和超越年龄的理解。我要向我的大哥忏悔。

写到这里突然想让生命重来一次,我将带上这些忏悔,我要做得比现在更好。

这种忏悔意识用在高考作文里,也常常是得高分“基因”,请看湖北一考生写得《普朗克的忏悔书》

我,普朗克,一个可能被后人尊重和崇拜的物理学家,有愧于良心,有愧于多年来在原子本质问题上苦心钻研却始终未获得突破的物理界朋友们,有愧于全人类。

我即将与世长辞了,几十年了,几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压抑之中,我的生命始终未获得过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生命不会延续太久了。几十年来,那东西一直在我心里痒痒,我要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搔一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一个人沮丧地扯着那好似灌了铅的腿艰难地移动在我家的花园内,鸟儿的歌唱,花儿的缤纷在我眼里都已苍白无力。我刚从实验室出来,刚刚完成了我的原子假说以及我的普朗克公式。这是我的重大发现,也是物理界的重大突破。然而,我的学说与牛顿的粒子说是矛盾的。我一旦公布自己的学说,牛顿的粒子说必将被推翻。那时,我太敬重牛顿了,他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许多理论、学说都让我叹服,我对他的崇拜几乎达到盲目、疯狂的境界,他在我心中是完美的。我感到眼前灰暗,不知所措,一定是自己错了。

我辞去了教授的职务,在此后的几年里潜心钻研,寻找原子假说中的“错误”,然而,我没找到错误,事实反而更加肯定了原子假说的正确性。我感觉自己要疯了,压抑和烦躁开始包围我,我停止了研究,将自己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只“自然动物”。

多年的思想挣扎我已经受够了,我试图找些豪言壮语来安慰自己,试图用牛顿的光芒来照亮心中的盲区,安安稳稳地过完此生。我失败了,我终于清醒认识到:没有比公布原子假说更让我踏实的行为了,只有那样我才能解脱,我已经让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滞后了几十年。

几十年的压抑给了我宝贵的思想财富,我想他们与原子假说同样值得留给后人:事物的本质与自然界中的一些客观规律是不可改变的,而感情的亲疏往往会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发生偏差。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要放开感情方面的影响,对现实的肯定不会伤害感情,但感情影响了认知,则会让我们走弯路。

普朗克

×年×月×日

此文没有太多的文学底蕴,行文也没波润,也没动人的亮点,但为什么能得到满分的评价呢?我想,这考考生大胆的从“忏悔角度”入文有很大的帮助。

创新的作文:勇于创新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那么就有了前进的希望。小鸟飞行需要翅膀,世界要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就是进步的翅膀。

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这是我读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内容。读后,我获得了不小的启示。试想,如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它的鳄鱼,如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结局!由此可见,勇于尝试的精神多么重要!

纵观古今,凡有成者,他们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不饶地进行了8000多次尝试。试验初期,他找了1600种耐热材料,反复试验了近2000次,结果发现只有白金较为合适,但白金比黄金还贵重些,这就是说实验失败了。面对这样的失败,一般的人肯定会选择放弃,然而他没有,而是继续尝试着从植物中发掘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又尝试了6000多种植物。通过不断的尝试,爱迪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光明”之光,与其说是电之光,还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光。其实,我们只要细细想想就会惊奇地发现,他所取得的一千多项成果中,竟没有哪一项不是不断尝试的结晶。“一次尝试,就有一次收获”,他的这句话正道出了他的成功的秘诀。还有研制出雷管的诺贝尔、发现了雷电规律的罗蒙诺索夫、第一次架飞机飞上了天空的莱特兄弟……他们所取得的一个个惊人的成就,又有哪一个不是尝试之花结出的硕果呢?写到这里,我在想:在崇拜伟大人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崇拜造就伟大人物的勇于尝试的精神呢?

不仅在科学上需要这种精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也同样需要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向课本质疑,尝试着与同学合作探讨,还应尝试着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将得到增长;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能力将得到提升;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人性将得到升华。不断的尝试,我们将攀上一个又一个智慧的高峰。

当今国际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市场是无情的,竞争是残酷的,只有坚持创新,个人才能体现价值,企业才能获得优势,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朋友们,勇于尝试吧!它几乎是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营镇小学六年级:蔡筱筱

科学课上一次紧张的尝试

在科学课上,曾有一次紧张的尝试,到现在仍让我记忆犹新。 那天,到了上科学课的时间,因为每次科学课都有有趣的实验,所以大家在上课前5分钟就争先恐后地往楼上跑。到了科学教室,大家鱼贯而入,一眼就看见了讲台上摆着两个酒精灯。橙色的火焰正慢慢地燃烧着一个小瓷盘的底部,小瓷盘上面放着一小碟盐。大家都好奇地围在那边看,却又不敢靠近。杨老师进来了,杨老师似乎也比往常兴奋许多。大家对这节课很期待,立马回到座位上去。 杨老师先告诉了我们酒精灯的各个组成部分,又说:“今天,我们要做一次特别的实验——点燃酒精灯。”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很害怕,有的很兴奋,交谈的声音把我的耳膜都震得发痒。 杨老师开始做示范了,她划了根火柴,在露出灯芯的地方轻轻一碰,火焰立即喷了出来,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有的同学甚至已经迫不及待了。杨老师最后提醒我们:“把火焰熄灭一定要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大家有的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老师给每个组都发了一个酒精灯和一个火柴盒,我们立即动起了手。 由于我们组就我一个男生,另外两个女生都推推搡搡,哎,男子汉大丈夫,我就起个头吧。可是,着火了怎么办,虽然科学书上有应对方法,但我还是禁不住担心起来。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后我还是“勇敢”地伸出直发颤的右手,小心地拿起火柴盒,但是还踌躇不前,因为我没划过火柴啊。我又想了想,就算没划过火柴,也不能让人家笑话呀!于是我鼓起勇气,拿着火柴朝火柴盒上的红色部分用力地划去,咦?怎么没亮呢?看着旁边的两个女同学幸灾乐祸地捂着嘴笑,我一咬牙,心一横,又用力地朝那边划去,心里也不由地咯噔一下。 火柴终于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我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我急忙点亮酒精灯,看着正在燃烧的酒精灯,心里不由得喜滋滋的,最后我又轻松地用灯罩把酒精灯盖灭 。再看看旁边的女同学又开始互相“谦让”了,我忍不住一阵窃喜。|||

开卷是否有益:正方辩词

①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②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③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 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④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⑤《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⑥唐古拉山水连绵不绝,那是你我血脉之源;龙骨髓里火光闪耀,那是你我智慧之源;一帧《上下五千年》,那,是你我灵性之源。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云:开卷有益。

古人云:“常开卷者,常以古为鉴”。可见,开卷亦可使人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读《谏太宗十思书》,可警示自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读《论语》,我们懂得要“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及经验融进书中,因此开卷有益。?

⑦“开卷”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一纸豪迈,高唱“大江东去,浪逃尽”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显先河,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编织着“温婉”一族的羞涩与怅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诉说王维“入禅式的境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大唱“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唱出了爱国的热忱之心……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精神激起了朵朵浪花,你只需徜徉其中,便可感同身受。可见开卷有益。

⑧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者古来就有,有“五柳先生”那“不求甚解”读法的;也有朱光潜倡导的“字字推敲,咬文嚼字”读法的;更有王国维所谓的三种读书境界……但终归来看,开卷是有益的,因为开卷既是知识之源,又是古人之鉴,更是修养之法。

⑨我们来分析一下反方的思路。

他们驳斥你们的观点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黄书等不良书刊;第二,看书过度会引发学生不良习惯,诱导人犯罪,影响健康等等。

针对第一个问题,你们可以这么反驳“对方辩友请注意,我们的辨题是开卷有益,不是看黄书有益,这个卷的前提就是对我们有好处的书籍,对方辩友一再提出黄色书刊,是不是对方辩友经常看这种书籍呢,请不要领会错了我们的意思,当然对方辩友可能是看得好书不够,所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偏差,不要紧,多看点理解方面的书籍,对你们一定会有帮助的;第二点,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理解思路,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老师倡导我们多运动,因为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打架也是运动,那我是不是应该相应老师的号召,过去打对方辩友一顿呢,我想捞是不是这个意思吧;第三点,黄书的问题虽然存在,而且有不少人也打着开卷有益的旗号看黄的书刊,这不是开卷有益的问题,这是个人素质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纠缠不休,那就说明对方辩友对我们的辨题根本没有理解清楚!!

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过度的问题,同样你们可以这么驳斥他们“对方辩友,开卷有益说的是看有益的书刊有好处,我想对这一点对方辩友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吧,至于过渡的问题你难道怪开卷有益不好么,开卷有益是一个口号,一个号召,号召同学们一起看好书,这样有益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看书过度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看书的人不好,不是书不好,如果照对方辩友的理解,那么多吃蔬菜有好处,我们提倡多吃蔬菜,是不是应该一点荤腥不沾啊!

⑩ 因为读书会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书读得越多,这种辨别能力自然也就越强,对于毒素的抵抗力自然也会增强,所以追其根本还是要大量的读书。如一味地预防毒素,而恐于“开卷”的话,那你的辨识,抵抗能力也就会日渐下降。而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潜在的危险令人难以察觉。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是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拿高尔基来说,他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店里的小伙计。假若他不读书,不求知,就不会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他又怎么会感到“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就是博览群书的后果,使文学史上游多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

博览群书不仅可以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而且还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灵敏度和统筹全局的能力。在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能一次又一次果断的下达正确的命令,领导人民走向胜利,为什么?因为他博览群书。在外交会议上,周恩来能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反击外国记者傲慢的挑衅,为什么他如此机智?因为他博览群书。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博览群书,毛泽东才会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当然,我们应该读好书,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不能读那些乌烟瘴气歪门邪道的书。别林斯基说过的:“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博览好的书籍,就等于拥有了智慧的钥匙,拥有了天下最大财富,可以终身受用。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原出自于王辟之的《渑水燕淡录》,意思说读书有好处。它历经百年,延续至今,仍有使用,可见其实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我十分赞成“开卷有益”。也许有人说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卷”,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光独所谓有用的好书,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敢于尝试,乐于接受不同方面的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全面的完善自己,从而经受的住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在读书之前,就限定了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等等,读起来虽有用,恐怕再多,也仍营养不良。

古语有云:开卷有益。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社会,五花八门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这个观点到底还对不对呢?我觉得,既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开卷有益”无论古今,都是正确的说法。通过一次有关“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⑾“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性情。在文学的熏陶下,人类变得极有素养。可以说,阅读佳作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使“思想冲破牢笼”——就像鲁迅先生说得那般奇妙。反方辩友说过,读了不健康的书,会对我们的思想造成扭曲。这句话只能用在是非不分的人身上。

⑿世界名人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理论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这诸多意思可以蔽之一言:开卷有益。

何为开卷有益呢?开卷有益通俗的说就是读书有好处。为什么读书有好处呢?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知理的一种方式。读可以广博学识,增长智慧,明晓事理。思想家赫尔岑说:“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接替他的站岗人的命令……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著名的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从事星际航行理论研究,被称为“宇宙之父”。他在少年时代,因患猩红热并发症,不幸耳聋被赶出了学校。后来他每天去莫斯科图书馆自学。一次他参加中学教师的考核,人们被他的数学才能所惊叹。校长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微笑回答:“书籍是我的老师!”读书使人进步。三国时的吕蒙最能证明这一点。吕蒙从小就没机会读书,后来身经百战,升为郎中。有一回吴王孙权对他说:“你现在都掌权管事了,要好好学习,求得进步啊。”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进步好快。以至于与鲁肃见面时,鲁肃感慨的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以不是当年在吴下的吕蒙了。”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开卷就获益甚多。他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1000余册,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的书。

⒀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

⒁首先,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周恩来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国家人民爱戴的总理,是因为总理从小就爱读书,他从书中明白了很多的东西,从而有了远大的志向,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人。开卷确实对我们有益。另外,读书还可以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比如,一些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像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等,一位名人曾说过:“心灵中的黑暗要用知识来驱除。”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增长知识,通过它们来陶冶情操,做一个正直而又善良的人。此外,古代的一些名人也爱读书,后来成为了有作为的人。像三国时期的吴王孙权,他每时每刻都在读书,从书中萃取营养,明白怎样治理国家。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听我这么说,你一定想知道我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吧?别急,让我慢慢地来告诉你。那天晚上吃完饭,我在洗手间里洗手。突然,我往放在墙角的拖把上瞟了一眼。,看到的东西竟令我十分吃惊——拖把的木棍与布条的交界处有一个圆圆的小球。我连忙擦干手,蹲在拖把旁认真观察起来,并且用手轻轻的拨了一下那个小球。啊,那小球下面还有一根细细的茎。我凑近仔细地看了看,“啊!”我不禁叫出声来。那所谓的“小球”是一个小蘑菇,拖把上竟然长了一个小蘑菇!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那的确是一支小蘑菇,比我的小拇指还短一截。可能是因为细细的茎承受不住菇头的压力,已经压弯并盖住。如果不用手拨,,很难发现这是一个蘑菇。真像个毛茸茸的小球卧在拖把上,可爱极了!确认之后,我急忙跑出去向全家宣传了一遍:“重大消息,重大消息,家里的拖把上长蘑菇啦!”刚说完,爸爸妈妈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又添油加醋地把刚才看到的一切向她们叙述了一遍,并拉着他们到洗手间去看那长了蘑菇的“神奇”拖把。爸爸妈妈看了后,并只是讨论了几句。妈妈说:“哦,这没什么,已经长了好几次了,你不知道而已。”忽然,爸爸问我:“婷婷,你知道拖把上为什么会长出蘑菇吗?”呃,这下可把我问住了。我就马上东查查、西找找。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便回答道:“可能是因为蘑菇是由一种微生物长成,而这种微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生长成蘑菇。拖把呢,经常是潮湿的,又放在阴暗的角落,木棍底部会有些腐烂,满足了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所以木棍与布条的交接处就长出菌——蘑菇啦!这跟下雨后草丛会长出蘑菇的道理是一样的。”说完这些,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同时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爸爸。问道:“我说得对吗?”爸爸向我赞许地点点头,说:“是的!”我还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我真高兴,因为我发现了拖把上长蘑菇的秘密,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其实科学就在你我的身边,只要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尝到发现的喜悦与快乐!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平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平凡篇

写作思路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

平凡不等于平庸

平凡与伟大是相对的

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光辉的业绩需要平凡人创造

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

要善于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平凡是一切伟大事业的起点

真理往往寓于平凡的事物中

写作名言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不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如此。——鲁迅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雷锋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于平凡中见到不平凡,就是一种启示。——爱默生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有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爱因斯坦

假若是个萝卜,就要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白菜,就要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杨绛

如果你不能顺着正道直路做到不平凡,可千万别为了要不平凡而去走邪门歪道。

——狄更斯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列宁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最深刻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业。——罗蒙诺索夫

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左拉

把现在正做的事做好,就对永恒有了交代。——拉瓦特

只有平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菲迪拉

写作储备

普通水电工徐虎

(在平凡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的徐虎是上海市房管部门的一个普通水电工,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在这30年中,他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居民群众。

1985年6月,3只十分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出现在徐虎管辖的地区居委会、电话间、弄堂口。从那以后,每天晚上7时,徐虎总是准时开箱,按照报修的纸条,挨家挨户地上门服务。从此,徐虎的心里就没有了时间概念,也没有了节假日。10年来,徐虎有8个除夕是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度过的。他不怕脏,不怕累,钻下水道、通排粪管、修水龙头、修锁开门。

平凡而伟大的上海房产局水电工徐虎,因为在不起眼的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一个普通人,不追名逐利,做着平凡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伴随,得不到光荣,也得不到表扬,这样的平凡,其实孕育着伟大;这样的人,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在他的心灵中蕴藏着一个高尚的思想:做对大众有益的工作。

名人的平凡史

(伟大出自平凡)

童话作家安徒生,当过学徒,干过剧院杂工。

诗人惠特曼成名前是木匠、排字工、小学教员、编辑。

作家狄更斯成名前是鞋坊学徒、缮写工、记者。

马克?吐温曾经当过排字工、领航员、矿工。

高尔基干得更多,他干过面包店伙计、学徒、厨工、码头苦力、铁路工人。

正如左拉所说的那样:“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

活着的“烈士”

(平凡孕育伟大)

着名作家魏巍写过一篇散文,叫《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中描写了一次壮烈的松骨峰战斗。在那些带火扑敌的烈士中,有一位名叫李玉安的。然而,这位“烈士”并没有死,至今还活着。他被人救起之后,回到家乡黑龙江,当了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丝毫没有向任何人夸耀过自己的过去。直到1990年,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英雄时,许多人都大为不解,甚至为他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遗憾。然而,李玉安舍弃了自己本来可以得到的各种优厚待遇,选择了做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毕生的精力,这平凡的生命同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爱因斯坦追求平凡

(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时间派出宫廷的小汽车到火车站接他。火车进站了,司机到处寻找这位大科学家。在他的心目中,爱因斯坦一定是一位衣冠楚楚、很有风度的教授,可是直到旅客全部散尽时也没有找到这位大科学家的影子。他只得怏怏不快地空车而回,报告国王:“教授今天没有来。”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步行到达了王宫。人们一打量他:穿着一件满是灰尘的破雨衣,脚上是一双旧皮鞋。只看衣冠不认人的司机怎么想得到,他就是那个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呢?

列宁的工作

(平凡之中有伟大)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日理万机,可他还是照样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普通的劳动。

920年的5月1日,列宁和工人、职员一起,参加克里姆林宫的义务劳动。在扛木头的时候,有个工人对列宁说:“这活让我们干吧,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做呢!”列宁却回答说:“在这个时候,这工作就是顶重要的。”这话说得多么发人深省啊!

美国人的英雄观

(平凡孕育伟大)

美国的一家公司与媒体联手,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选出你心中的20位英雄。评选结果,除了社会名流之外,其中还有10位“生活中的英雄”,尽管他们的知名度不大,但他们的“英雄壮举”很耐人寻味,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有一个叫休?汤普森的军人,1967年参军赴越作战,为了使美国包围圈里的9个越南平民免遭屠杀,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他的行为在当时遭到非难并受到官方调查,但后来五角大楼授给了他越战纪念章。他在“生活中的英雄”排行榜中列第二。

另一位也是参加越战的军人,叫约翰?麦凯思,自1967年起他在越南整整待了6年,但这6年他并不是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待在越南人的战俘营里。就是这样一个战俘,回国后不仅受到英雄的待遇,而且还当上了“干部”(走上了政坛)。他在排行榜中列居第六。

还有一位是黑人女士,名叫罗莎?帕克斯。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乘坐拥挤的公共汽车下班,疲惫的她坐在白人专座上并拒绝为一个粗暴的白人男子让座。她因此被送上法庭。后来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黑人民权运动。她在排行榜中列第九。

感动千万人的平凡壮举

(跨越平凡与伟大的距离)

2001年11月29日,英雄周光裕的追悼会在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18天前,周光裕在南京火车站前见义勇为,被歹徒连捅六七刀,光荣牺牲。

周光裕的英勇事迹感动着市民,人们在议论他,在学习他,党和政府的温暖也源源不断地涌向老周的家人……

这些天来,我们走进老周的家,走进老周曾经工作过的农场、工厂,走进老周所在的街道,和许许多多熟识老周的人谈老周、说老周……渐渐地,一个活生生的老周在我们面前站了起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多少催人泪下的事迹,他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普通”和“平凡”。

但就在这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点滴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平凡人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无论是对工作,对生活,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周光裕几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着一个优秀公民的道德准则。也许正是这种不平凡的平凡,使我们每一个人,相识的或是素昧平生的,都深深地被感动着……

他踏实勤恳——40年来,他干的全是不起眼的工作,但在每一个岗位上总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是个好同事、好员工。

他热爱生活——面对下岗后的窘境,从不抱怨,而是始终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熟悉他的人都说再艰难的生活也压不垮他。

他是非分明——平日里为人老实、言语不多,但在是非面前、危难时刻,总是敢于较真、敢于出头,了解他的人都说这次他勇斗歹徒一点都不奇怪。

他受人尊重——在社会上干的是苦活重活,收入微薄,可他心里总装着别人,周围的人都说这样的好人值得信赖和尊重。

潘觐作画

(不懈的努力是从平凡到不平凡的条件)

当代画家潘觐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他刻苦学画,常十几个小时不停笔。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画。他还找到了治瞌睡的好办法。每当夜间作画困倦缠绕,难以自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罩发出“嗤”的一声。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他提起精神继续作画。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他作的鱼类画,风格迥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甘做平凡的军嫂

(平凡,却不简单)

韩素云1997年调到广西南宁市财政局工作,现在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局任票据管理员。大年三十,许多单位已放假,韩素云怕有人来买票据,一直坚守在办公室。

腿部有病的韩素云几乎没有请过假,也从没有迟到早退。尽管每年都必须去广州看病,但韩素云都主动安排在工余时间里。“他们都特别喜欢找韩素云买票据,”同事曾柳洁介绍道,每天有三四百个单位的人买票据,韩素云常应接不暇,但她从未出过错。

韩素云对记者说,自己还是那个没有出名前的平凡的人,从没有想过要利用“名人效应”赚点好处,就连局里照顾她的用车她都屡屡推辞了,自己买了一辆残疾人用的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公事私事全靠它,偶尔办公事时的打车费用也不拿去报销。

征收管理科的黄科长这样评价韩素云:“工作认真刻苦,扎实,非常出色。”韩素云的同事也很佩服她:“她很乐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积极面对。”据同事介绍,韩素云到财政局工作时,已经37岁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上完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课程,并取得了本科文凭。去年,单位全面实行数据化管理,韩素云从读键盘开始,在家里向女儿学,在单位跟同事学。现在,韩素云对软件已经操作自如。学会了电脑,按理说,她可以不用花时间整理成堆的票据买卖记录了,但她还是仔细地把票据买卖记录用一个本子登记起来“备份”。2002年,韩素云被评为南宁市财政局“优秀共产党员”。

绿色奇迹

(凡人也能创造奇迹)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张加旺因癌症去世,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十几年,付出难以想像的艰辛,终于使17000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茵,长出了大树。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的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所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人们称赞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为此,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牛玉琴,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平民艺术家赵丽蓉

(平凡不是平庸,而是崇高)

着名喜剧演员赵丽蓉因肺癌辞世,引起中国百姓的无限惋惜。追悼会那天,竟有近两万多不知名者赶到现场,为这位平民艺术家送行。

赵丽蓉在1989年春节之夜,以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而名扬天下。其实,她早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演员,她与评剧明星新凤霞合作的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无疑已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后来,赵丽蓉连续几年参加春节晚会,不顾六七十岁的高龄,也从不摆大腕的架子。排《打工奇遇》时,要当场写“货真价实”四个字,根本没接触过书法的她硬是在家中苦学苦练,竟在演出时写得挥洒自如。演出《中国功夫》时,她的脚肿得穿不上鞋,但仍咬着牙在舞台上踢腿飞脚。最后一年,她在查出癌症的情况下,边吃药边坚持排练,一个英文字母也不懂的她听着磁带一句句背下了《泰坦尼克》主题歌,居然唱得绘声绘色。

赵丽蓉忍着自身的苦痛,给百姓带来了欢乐,国人也期望了解她。但有人要给她写自传时,她说:“出那个干吗?让人家说三道四的。再说出书不就是挑好的说,挑好的写……”乃婉言谢绝。临终时,她嘱咐子女:“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赵丽蓉的小品,让社会巨变中的中国百姓感受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关照,在平凡中怀着崇高和正义。

“我是一个平民”

(伟大出自平凡)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可他常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平民。

有一次,他到总统府上班,忘了带证件,而不带证件是不可进入的,所以他虽然已经到了总统府门口,还是返回住处拿来了出入证。

在广州,他听说外出演出演讲一次要花15元汽车费,于是就坚持步行,不再坐车。

中山先生与夫人到杭州旅行时,身着普通衣衫,戴起深色眼镜,以免惹人注意。可在火车站还是被三名警察发现了。于是警察就一直跟着,还说:“我们是来保护贵人的。”中山先生则对警察说:“警察的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我是一个平民,为什么要跟来保护?快回去执行你们的任务吧!”

专家的家务劳动

(平凡事不平凡)

陈中伟是世界着名的外科医生,他在医学史上首创断肢再植的奇迹。成名以后的陈中伟,业余时间仍然喜欢做家务。有客来访时,他夫人说:“我家杀鸡宰鹅也靠他。他喜欢干。”陈中伟把剖鱼杀鸡,看作是他这一行需要熟悉的比较解剖学。杀鸡的时候,他研究鸡身、内脏和人体相似的地方。鸡内纤维、肌腱、血管分布……都是他感兴趣的。一次,有位病员前臂炸伤,造成缺血性肌肉萎缩。陈中伟在做肌肉移植时,就从病员自身胸脯上割下肌肉补前臂,保全了臂功能。这医学上的大肌肉移植手术,原来还是得益于家务劳动的杀鸡的体验呢。

陈中伟年轻时曾在业余时间学木工,技术虽然不够精,但斧、凿、锯都能使,干个粗活还行。这一套本事在骨科中也用上了。他还会缝纫,裁裁剪剪,自得其乐。他既能飞针走线,也能操控缝纫机。这套本事,在进行手术时也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他后来搞显微外科时,布面上的飞针走线,与手术上的精于缝接,就完全合为一体,显示出一位高明医师的深厚功底。

精美故事

外电梯的发明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工程师瞥了清洁工一眼说:“那是难免的。”清洁工又说:“我看,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可不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呢。再说,那也影响收益呀。”“我要是你们,”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平凡与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禅师的遗言

有一位年老的禅师,身体突然急速地衰弱,他自己也知道即将不久于人世。圆寂之前,所有的弟子都聚集在他的身边,这时,禅师突然伤心地哭泣起来。弟子看到师父伤心哭泣,都感到手足无措,因为他们确信师父是开悟的圣人,师父的行为高洁、受人崇拜、智慧广大就像虚空的云,慈悲深切连一只蚂蚁也不忍心伤害。

“师父为什么伤心哭泣呢?难道说师父有忘记修行的一天吗?”弟子问。禅师摇头。“难道说师父有过忘记行善的一天?”禅师摇头。“或者说师父也曾有心不清净的时候?”禅师又摇头。弟子问了许多问题,都得到否定的答案。有一个弟子就说了:“师父!照理说您没有任何可以哭泣的理由,在心,您的修行已到了最高境界;在行,您是最受尊敬的行者;您已经超凡入圣,又有什么可以哭泣的事呢?”

禅师说:“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呀!我觉得最高的境界是站在人群里不会显现特殊,内心清明而不被人盲目崇拜,过着平凡人的生活,舍圣入凡是我这一生最向往的境界,大家却说我是超凡入圣,我才会如此伤心呀!”

在我们的人生里,每个人都希望能迈向更高的境界,最好是成圣成贤、超凡入圣。然而,当我们看到目标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过程在人生中的意义;当我们自以为有身份有地位,就会自以为是,忽视了平凡的价值。

“超凡入圣”是困难的,但“舍圣入凡”更为艰难,放眼江山无限,圣和凡的界限其实十分渺茫,平凡的生活正是身心安顿之处。

平凡之中见高尚

洪水困住了一所小学,那时,只剩下4个孩子和他——学校的一名勤杂工。

他找来了一个大木盆,孩子们上去就挤满了。他不会游泳,但毫不犹豫地推走了木盆,自己也毅然冲向洪水。最后,他奇迹般地生还了。

事后,一位记者采访了他:“当时,你不是把死留给自己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活着。”

“这说明,你拥有一颗非常了不起的爱心。”

“没那么复杂,因为这几个孩子中有我的儿子。”

记者感到意外,又问:“你是怎样战胜洪水活下来的呢?”

他说:“也很简单,因为我很爱我的那个儿子,我不能让他没有父亲。”

平凡并不简单

我曾经问过一个学生:你愿意做伟人轰轰烈烈地活着,还是愿意做平凡人简简单单地过一生?

学生答:我选择后者。

为什么呢?我听了非常惊讶。

因为做一个平凡人也不容易。我希望获得,但要知道满足;我好逸恶劳,但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求取利益,但要知道利义之分;我希望平静,但要不去扰乱别人;我爱好自由,但不要违犯法纪;我事事为家着想,但要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这是平凡人最起码的条件,听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啊!

平凡不是平庸

《西游记》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师傅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本领高强的孙悟空、馋嘴好色的猪八戒和挑担的劳力沙僧,前三个人物个性鲜明,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被作家导演们写了又写,炒了又炒,惟独剩下一个沙和尚无人理睬,孤孤零零。

我想《西游记》又何必要弄出四个人来呢?沙和尚只能和白龙马一样扮演苦命角色,只会挑着沉重的行李,跟在队伍的后面。若论功夫别说比不上挥舞金箍棒的孙悟空,就连猪八戒两耙子也敌不过,一旦遇到妖魔鬼怪,他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每次打败之后又被放回,这样来来去去,没有丝毫新意。

从古至今,人们喜爱的总是那些英雄好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情深义重的关羽……至于凡人,至少也应该有七情六欲,也应该有棱有角,而沙僧呢?你何曾看见他酣然大睡?你何曾看见他威风凛凛过?没有一点儿个性,能不被忽视吗?

人世间最可怕的莫过于平庸,人可以制造平庸,也可以拒绝平庸,时间给了我们制造平庸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拒绝平庸的武器。用时间去证明,用心灵去警戒,用行动去表示——拒绝平庸。

实践应用

只识背影

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竟不认识他。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下,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面时反倒不认识了。待马夫转身出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唤起了他的回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大批默默诚实劳动、不求闻达的人。他们可爱而又平凡,无声无息地忙碌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一心扎到工作当中。人们看不到他们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远是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也从未把头从工作中抬起来,去抛头露面,博得场面上的喝彩。

平凡的心态最可贵

再能干的人也可以是平凡的。《笑傲江湖》中的刘正风、曲洋做梦都想当个平凡百姓整天吹箫弹琴却当不成,最终还是找了个最最平凡的去处——死。笑傲江湖,是平凡人才能笑傲江湖。争权夺利的死的死囚的囚,最终得到平凡人生的人才是真快活。才笑得顺心,才傲得正气。

再说实话实说的老崔同志,不算什么大人物但也算是个人物,但他实在是个平凡坯子。他要是自以为不凡也就没这么几百万号人每星期按班按点地守着电视等着看他那张笑起来嘴还有点歪的脸了。

再数就多了!孔圣人都叫圣人了还三人行必有我师呢!以平凡人为师,是乃圣人也。

说到底是自个儿的心态。平凡不平凡不是从你生活水平工作业绩来看的,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心态。

做个平凡人,宠来乐之,辱来怒之。然后尽可弃之不理继续过咱凡人生活,晨起跑步,上早市买菜。每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力进取,即便没有把自己张扬出去,没有“出人头地”,没有“不凡”,没被“妇孺皆知”那又如何?咱自乐其乐,用心做事,享受凡人生活,何乐而不为?

教孩子学会平凡

每当问孩子们长大以后干什么时,回答总是科学家、艺术家、作家、明星,等等,从他们的口中几乎听不到当工人、农民、司机、护士等。孩子的心灵如此“高贵”,笔者为此担忧。试想,当攀登的脚步无法达到理想的巅峰,孤独的心是否能够承受那种失落呢?

因此,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多培养孩子一些平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让“平凡”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伴随着他成长的道路,使其用健康的心态直面人生、直面未来,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悲观,取得成绩时不得意忘形。

孩子的平凡意识淡薄,源于家长们成名成家、出人头地的褊狭观念。这种观念会使孩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一旦达不到目的,就有可能走向反面,自暴自弃,甚至轻生。这是非常危险的。

平凡不等于平庸,不代表碌碌无为、无所追求。“平凡”就是培养孩子形成宽厚待人、脚踏实地的良好品德和生活作风。培养孩子平凡的意识,不是反对其追求不同凡响的成功,而是培养孩子生活中的平民意识和在逆境中奋飞的胆识,做到在平凡中闪光,在平凡中追求卓越。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孩子学会平凡也不可忽视。

其它11套:

2010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12套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友谊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奋斗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尝试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成功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命运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游戏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选择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平凡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健康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梦想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珍惜篇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自立篇

冲刺2008高考作文:三大高分采分点

采分点之一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

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题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语言表达达到一定水平,加之扣题行文,往往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如果你不扣题,你天马行空,你“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数会让你欲哭无泪。今年某校一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她的英语成绩为140多分,而语文却只有70几分,她无论如何不相信这个语文成绩,去省招办查阅,一查便晕倒:作文只得20分。非常明显,该考生作文一定是离题了。该省阅卷大组规定:离题作文20分以下!当年获全球美文大奖赛一等奖的南京某中学高三学生费滢,她的高考作文只得25分,也是因为偏离题意而大跌其分。

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比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就要有“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字眼,而这些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叙夹议文体。所谓“暗扣”,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

下面这篇文章,是浙江省满分作文的开头。此文就是抓住扣题行文得高分的:

“我认为,社会发展,一是面包:二是书。面包顾名思义,指得是基本的物质条件。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经过多少人奋斗的汗水中实现的。目前,我们解决了温饱,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的道路上,决不能忽视书的作用。

书代表了科学,代表了品格,代表了人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科学的重要不言而喻,没有科学,就没有我国的强大,没有经济的发展,而人文素养却往往被人忽略。人们没有意识到有种价值观、人文精神对发展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某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达标仅为7.5%的事例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他用“面包”和“书”形象地阐述了“人文素养和发展的关系”,并且紧扣材料中“立意”的文字材料,又“开门见山”,这样的扣题应是一个范例。

采分点二:高分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请先看一段高考优秀作文:

当美国呼啸的导弹如流星般闪耀在阿富汗的上空时,许多国人竟为“恐怖大王”本?拉登捏一把汗;当日本遭受特大级灾难——地震时,许多人在心中默默地喊了一句:“该你倒霉,小日本!”而当朝鲜在试验核武器问题遭世界非议时,国人在网上纷纷贴上了“支持朝鲜人民!”的帖子。

一切问题都有是与非,孰是孰非?不少人不以问题本身为出发点,仅凭个人的喜爱或厌恶就投了支持或反对票。这样做,对吗?

还记得9·11那晚,看完电视报导,我无法入眠,于是打开电脑,想上网“发泄”一番。打开“9·11网友评论”,我傻眼了!“打倒美帝国主义!”,“本·拉登好样的”……多少激昂的标语口号扑面而来,令我不知所措。在我面前,无数次地重复着大楼轰然倒塌的一幕;在我耳边,轰鸣的警车声,人们的尖叫声,还有那少女的哭泣声。我不禁要问:假如灾难降临我们头上,我们该怎么办?是喝着可乐,吃着汉堡,打开电脑,再高喊几句“×××万岁”吗?或是那时你已无言以对,正如电视上那目光呆滞,口中不断呢喃“上帝呀,上帝呀……”的老妈妈,被悲痛的巨大影响而笼罩。

这位考生是在用心眼观察,用思想行文,没有半点儿人云亦云。他心中处事的原则便是一个“人”字,从而得出“莫以亲疏断是非”的结论。高考作文是国家在考你的做人的水平,考你人格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我们可以推测,若干年后,“这样的学生”走上了领导岗位,他就能如文天祥那样维护真理追求真理。如果学校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周敦颐《通书·思》说:“思则睿,睿作圣。”恩格斯也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其实,人活着就要思索,作文也一样,你的文字就是你思想的载体,有思想了,你的文章就有份量了。所以高考作文要高人一头,你一定要进行思想修养。有人说,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很多人用此去做题目,去思考,常受到阅卷者的青睐。从这种角度去行文,常能产生思想文。当我们观察、读书的时候,要经常营养自己的思想,经营自己的境界,让自己不为“浮云遮望眼”。作为考生,我以为要确立起来下面这些思想:绿色、和平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统一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清静、淡雅的情思;亲近下层,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禅味、禅思、禅境的思想。

当我们积淀思想的时候,要向接近真理的方向努力,不要反向运动。

1.思想不要幼稚。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虽无过错,但如果只停留在幼稚,满足于幼稚,甚而陶醉于幼稚,那是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走不到风光壮丽、波涛汹涌的大洋的。一味地幼稚下去,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悲哀,一种民族的悲哀。高考作文是为国选材,必定要挑选有眼光有水平的人进大学深造,但有些考生的思想非常幼稚,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看不到一句有份量的话,引用的材料都是“我……”,写的都是童话神话。更有甚者大谈恋爱,而且是赤裸裸的,心惊肉跳的,有位考生就大胆地用“情书”作高考作文的题目,他所写的恋爱亦无非是档次不高的“三角吃醋”式恋爱。

2.见解不要“皮相”。有些同学思想只停留在表面,看问题不具慧眼;有些只是感情用事,文章缺乏力度。

3.态度不要“嬉皮士”。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以儒立国。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所唱的反调是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有一次高考模拟题的作文题目是“尊严”,有位考生就用“尊严这个词有点意思”做题目,让人大跌“眼镜”,大煞风景,你跟高考开玩笑,高考也会与你开玩笑,给你一个伤心落泪的分啊。

4.立意不能反动。高考作文中出现政治上反动已经没有了,但境界之低,思想之庸俗却大有人在,比如为希特勒唱赞歌,为恐怖分子叫冤,为小偷辩解,为尝试禁果开心,为尝试毒品叫好,等等。这些思想不仅要明避,而且要暗避。所谓暗避,即立意上也不能含蓄地体现出来。

采分点三:高分作文一定要有独特角度

800个字是规定的,这对于考生来说,那是“如来佛”之手掌,12年的“本事”全要在这只“手掌”上表现出来,让阅卷者的“火眼金睛”看出你的水平来。可“面积”有限,如何让它“高产”,那就得靠考生的“功夫”。“功夫”很多,角度是其中重要一着。记得小时候上山砍柴,长辈们教我们要注意进刀的角度,才能多快好省,当时不甚了了,现在想来实在太重要了,只有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你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如此,作文亦然,角度不同,作文的格调不同,气质不同,分数也不同啊。

那么那些角度是好的呢?

1.生命角度。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余秋雨先生谈到生命与写作时,他说,许多中学生只注意到好文章,而没有注意到生命的内在感受。有的同学会去学一种写作方法,一种语言结构的组织方式,虽然很聪明,但这毕竟不是生命的主干。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有效的表达和生命意义的真实传达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年轻的时候本末倒置要走出需花费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

2.名著角度。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湖北考生的满分作文便是佐证。

宝钗鸣冤湖北一考生(高考评卷得分:60分)

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此文为什么得高分呢?说白了,那就是用名著作料,扣住材料,再加上自己的一点想法就成功了。如果细析,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角度新颖。切入角度是高考作文得意分的重要亮点,如何切入?怎样切入才符合美文的要求,那是大有讲究,有很多文章可做。此文以薛宝钗阴魂再现,谈论感情与认知的关系问题,富有创意,角度新奇切题而得高分。

②用名著作材料,份量就重了。名著因其深厚的底蕴、深刻的思想常被人们称颂而膜拜,你用其中的人物构思行文,其格调和分量绝对不同一般。

③分析很有情理。能引起感情共鸣的好文章常常是合乎情理的,即使比较抽象的抒情也是抒在人们的心里,即使叹苦也会让人簌簌掉下泪来。说实话,薛宝钗和林黛玉相比,从现实的角度看,薛宝钗确实要比林黛玉更让人容易接受、认同。考生的分析并没有“假、大、空”,全是合乎人们情理的,读完全文,我们会从内心里发出呼喊:宝钗真“冤”啊!

3.文人角度。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张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不去,所以他们表现得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说其缠绵,那就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久唱之不衰;说其大气,那就有司马迁的《史记》“肠一日而九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潇洒。有位学生这样看人生: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恍恍忽忽间,让岁月从指缝间溜走。有朝一日望着镜中垂垂老矣的自己,思绪是否会飘向未知的远方……

想起赤条条地来到世上,为着第一声啼哭,拼命挣脱母亲的代价;

想起跌倒与爬起的反反复复,为了走得更远,看得更多的代价;

想起豪情壮志的梦想,为了赢得最绚丽的人生,逆水行舟的代价;

……

想起了整整一生自己的收获与付出,整一整行囊,里面竟然是空的。

于是悲哀起自己的付出,感叹于即将远去却没有路资,想起这潮起潮落的人生,看不清这是雾,是雨,还是风……

如孩童追逐落叶,迷恋着它蝶一般随风飞舞的舞姿,为着它,不惜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然而风终会停,叶终会落,当你发现落叶终归还是落叶时,你已垂垂老矣。

用生命的代价,每天一个或喜或悲或甜或苦的梦,这就是人生的含义……

因此智者选择潇洒的人生,该放手的时候且放手,告诉自己,“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永恒,其实就在你手掌上珍藏。

而庸人往往坠入碌碌人生,哀叹于往昔,无为于今朝,失望于未来。辛苦的维持却是惨淡的经营,其代价可谓大矣!

流星选择短暂的生命作为辉煌的代价;

昙花选择黑暗的夜间作为芬芳的代价;

我们何尝不是选择一生的辛勤作为活着的代价……

可这一切都无需太执着,更无需太痴迷。

轻轻撩起发丝,告诉自己:“我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我以为此是文人心行文,没有心灵的高洁是写不出这样的格调别致的美文的。

4.心灵角度。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有人写“思念”,全是心的思念,读来让落泪:

思念是心空的灯,思念是心海的筏,思念是心绪的丝,思念是心田的犁,思念是心箱的蜜……我知道,有一种温柔的心痛叫思念,有一种时刻的牵挂叫思念,有一种沉沉的忧郁叫思念,一种苦苦的忍耐,一种酸楚的无奈,一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隐忍叫思念。宁静的心笑看风云,是一种睿智;宁静的心豁达乐观,是一种宽厚;宁静的心包容万物,是一种博大;宁静的心海纳百川,是一种深邃;宁静的心恬淡惬意,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本真。

短短的一段话有多少“心”字,那正是“心心相印”,心心相印的文字,常会让人落下心的眼泪。

人生是什么,那是一个谁也不能回答,也回答不了的大问题,之所以难回答,是因为是生命的哲学,但用“心”去回答,则让人释然,如进入桃花源一样。有人说,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漂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怎样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努力。没有了一生的执着,没有了一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活着又何滋味。

多么高尚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5.境界角度。我始终以为人的漂亮在于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高考真是高手如林,应该说很多人都是会写文章了,但要“鹤立鸡群”,你就得在境界上超过人家。要有境界那就要有比较高的思想修养,非凡的观察力,一颗慈悲心,常人拒而远之的东西,你要试着靠近它,理解它,有位考生用“信任陌生人”作题目,光这一题目,就让人的眼球“固定”,这位考生在文中说:“累了,我们都累了,我们忘了曾经呼唤过的信任。隔膜和顾忌,让信任变得像是遥远的星辰,可望而可不即。你为一道难题搔首踟蹰的时候,一位与你只是点头之交的同学轻轻地告诉你答案。你怀疑,你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闪烁着和善和友爱,于是你释然地微笑。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路人问起,并帮你解决了疑惑。你怀疑,可是你从他的话语和行动中感到了关怀和诚挚,于是你衷心地道谢。其实有很多时候,别人没有给我们疑惑,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因为戒备而多疑;我们不应该因为感情的生疏,造成认知的误区。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简单,把别人看得简单,这就是一种深层的信任。一杯香茗,你可以品味出信任的醇香;一句忠告,你可以领略信任的意味。

信任亲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则是一种美德,在信任的过程中,快乐而全面地认识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这样的行文,当属高雅之境界,高分便亲近你!

6.忏悔(歉疚)角度。“忏悔”不是“国货”,是舶来品。“忏悔”在我们中国的表达,那就是“反省”两字,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常常是君子们修养的一条准则。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反省,其实是灵魂的净化剂,尘埃的过滤机。把此用在作文里,也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催情弹”。有位同学这样说:

我从未有过要将忏悔写成文字的欲望,今天突然有了,可能是因为我要忏悔的太多了。我要向我的父母忏悔。

我曾经无视他们的爱,甚至故意扭曲他们的爱,胡乱地发泄着自己内心的烦躁。我曾经不顾他们的告诫,为了好玩,为了刺激,徒步在乡间野道中采摘冰激凌,而让他们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找我。我曾经倔强地不去理睬被我言语伤害的妈妈而让她流泪不止……我向他们忏悔,为我的无知,为我的倔强,为我的任性莽撞;也为他们的无私,为他们的深爱,为他们的仁慈。我要向我的父母深深地忏悔。

我要向我的老师忏悔。

我曾经无视他们的辛苦,虚伪地对待他们,我没有诚心地与他们交流,甚至轻视他们的劳动成果,冷冷地将铁门回应老师热忱的呼唤。我向他们忏悔,为我的虚假,为我的生硬,为我的懒惰;也为他们的希望,为他们的博爱。我要向我的老师忏悔再忏悔。

我要向我的同学忏悔。

我曾经关闭自己的心门,我曾经敷衍过他们,我曾经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无视地走过,我曾经在他们与我竞争的时候的失败面前幸灾乐祸过。我向他们忏悔,为我心地不正,为我的不友好,为我的不热情;也为他们对我的帮助,为他们对我的关爱,为他们不计较我的过错。我要向我的同学忏悔。

我要向我的朋友忏悔。

我曾经怀疑过他们对友情的不忠,我曾对受伤害的朋友不管不问,我曾经不愿主动地与我的朋友交流,我甚至对他们对我的付出起过怀疑……我要向他们忏悔,为我的不纯洁,为我的心胸狭小,为我在不顺意的时候,对他们的发泄,也为他们善意的劝说,为他们的伟大的理解,为他们宽容的忍让,我要向我的朋友忏悔。

我要向我的大哥忏悔。

我曾经完全地依赖他,我曾经在心里过于苛刻于他,我曾经给他带来那么多麻烦,我要向他忏悔,为我不是个好妹妹,为我无知的追问,为我傻气的虚伪;也为他超越亲情的宽容和超越年龄的理解。我要向我的大哥忏悔。

写到这里突然想让生命重来一次,我将带上这些忏悔,我要做得比现在更好。

这种忏悔意识用在高考作文里,也常常是得高分“基因”,请看湖北一考生写得《普朗克的忏悔书》

我,普朗克,一个可能被后人尊重和崇拜的物理学家,有愧于良心,有愧于多年来在原子本质问题上苦心钻研却始终未获得突破的物理界朋友们,有愧于全人类。

我即将与世长辞了,几十年了,几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压抑之中,我的生命始终未获得过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生命不会延续太久了。几十年来,那东西一直在我心里痒痒,我要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搔一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一个人沮丧地扯着那好似灌了铅的腿艰难地移动在我家的花园内,鸟儿的歌唱,花儿的缤纷在我眼里都已苍白无力。我刚从实验室出来,刚刚完成了我的原子假说以及我的普朗克公式。这是我的重大发现,也是物理界的重大突破。然而,我的学说与牛顿的粒子说是矛盾的。我一旦公布自己的学说,牛顿的粒子说必将被推翻。那时,我太敬重牛顿了,他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许多理论、学说都让我叹服,我对他的崇拜几乎达到盲目、疯狂的境界,他在我心中是完美的。我感到眼前灰暗,不知所措,一定是自己错了。

我辞去了教授的职务,在此后的几年里潜心钻研,寻找原子假说中的“错误”,然而,我没找到错误,事实反而更加肯定了原子假说的正确性。我感觉自己要疯了,压抑和烦躁开始包围我,我停止了研究,将自己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只“自然动物”。

多年的思想挣扎我已经受够了,我试图找些豪言壮语来安慰自己,试图用牛顿的光芒来照亮心中的盲区,安安稳稳地过完此生。我失败了,我终于清醒认识到:没有比公布原子假说更让我踏实的行为了,只有那样我才能解脱,我已经让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滞后了几十年。

几十年的压抑给了我宝贵的思想财富,我想他们与原子假说同样值得留给后人:事物的本质与自然界中的一些客观规律是不可改变的,而感情的亲疏往往会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发生偏差。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要放开感情方面的影响,对现实的肯定不会伤害感情,但感情影响了认知,则会让我们走弯路。

普朗克

×年×月×日

此文没有太多的文学底蕴,行文也没波润,也没动人的亮点,但为什么能得到满分的评价呢?我想,这考考生大胆的从“忏悔角度”入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