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以寻为话题的作文

以寻为话题的作文

大江上下,寻她千里,蓦然回首,正在幽然处。

汨罗江畔

汨罗江畔,望江水滔滔,是你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千古一词。屈原,你独踏桥头,内心苦闷之情压抑于心。为何那昏君不可听我屈原一词,却听那奸臣千万语?内心愁苦化成一股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苦苦所寻的真理在哪里?

纵然一跃,你的身姿化作最美的一道弧线。既然今世无你所寻,来世你我共期!

屈原,既然现实无你所寻真理,何不回头一步?也许正在幽山之处。屈原,若你回头一步,真是你所寻。

深秀闺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惨惨戚戚……’深秀闺中,你执孤灯盏酒,发出一声声愁思。忆当年,夫君一句“负箧远游”将你遗落在闺中深处,苦等多年,却只等到了夫君已亡的悲惨消息,愁字笼罩在你易安的眉头。

噢,易安,难忘你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烂漫;难忘你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真意切;难忘那溪亭日暮之时“惊起一滩欧鹭”的悠闲惬意;难忘你……

清照,你随南宋而下,只为望尽一切能痛苦伤心事,又怎恐双溪舟儿载不动你能纤纤情思,你能苦苦寻觅的幸福又在何方?

清照,何不回首一步,你会发现能苦苦所寻的幸福就在不远处。清照,若你回头一步,正是你所寻。

观园溪桥

观园溪桥之上,你望能花瓣漫天,感到它正如自己的身世一般,寄人篱下,随风而落。你啜泣着将它们掩埋,思忆着,追求寻觅着你能向往的新生与自由,遇风而舞。

病床前头,紫鹃的哭泣声中,你闻窗外锣鼓喧天,可红盖头下却不是自己.黛玉,你毅然将那写满平仄之词的手帕丢入了火炉之中,那星星之火随着你远逝的目光渐渐熄灭。

“堪怜咏柳才”,“玉带枕中挂”。林妹妹,或许你恨,恨父亲林如海将自己送到这勾心斗角的荣国府,让自己所追求的自由迟迟不能到来。望观园姐妹嬉戏,自己的愁苦又有谁知?林妹妹,若你少一丝倔强与孤傲,多一丝乖巧,也许那所寻觅的自由与幸福重回你身边。

黛玉,何不回退一步,给自己留下一条幸福与自由之路?黛玉,若你回头一步,正是你所寻。

苦苦追寻她千里,殊不知蓦然回首,在山间幽境处,在坦然心态之上,在桥头溪边处。

朋友,寻路无门时,何不回首一步,也许在你的双眸之中,她在隐约对你笑。

传递(参加2007高考广东卷作文:以“传递”为话题)

太阳把温暖传递给万物,把光明传递给万物,又把光明传递给月亮;月亮在黑暗中把自己的一丝光明传递给万物;文人又把对月亮的赞美、感叹传递给作品里;作品把它的涵义传递给人们;人们又把自己的感受传递出去……

我们每个人注定都要传递一些东西:传递自己的烦恼给同伴,让自己的心里舒坦一下;传递痛苦给家人,让家人分担自己的痛苦;传递希望给别人,让灰心的他重新点燃希望……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可以传递。

我一直在想,我也传递过这么多的喜怒哀乐,可是,哪一样才是我真正应该传递的呢?我苦思苦想,也理不出个头绪来。过后,我以为我只会把不应该的事物传递出去,对此,我由怀疑变成了深信。

直到突然的那一次对话,我发现了我这个想法一直都是错误的,我原来是可以传递给别人我最应该传递的事物。

那是六年级的第一学期上学的一天,课间活动时,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雅莉因和一位男同学海天闹不和,最后动起了手。雅莉被弄哭了,趴在桌子上哭声连天,一群女生过来安慰她,可是她不理好人心,哭个不停。最后,那群当好人的女生们没办法,就慢慢散开了。

等大家散了以后,我转过身去(她坐在我后面)微笑地悄悄对她说:“这么点事都闹不和,同学啊,你以为你还是三岁小孩不懂事呢!我们都六年级了,等到毕业考过了,我们就要各奔东西,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那么,你说,为何不珍惜现在的时光呢?留个好印象给同学们呢?微笑面对同学们,开心地度过这段时光,不单这段时光,以后也要这样。‘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你说是不是?”我微笑地对雅莉说完后,她还是继续趴在桌子上,但是哭声越来越小了……

事情过后,她偷偷地找我,对我说:“那次你说的话,我也想明白了,我今后一定会按照‘大人’您说的做。”听她说“大人”这两个字时,我不由得笑了起来,我假装严肃地回答:“对,我们每天都要保持微笑,还有,把微笑传递给身边的人哦!”说出这句话时,我恍然大悟:我最应该传递的东西不就是微笑吗?

把自己心中的不愉快用微笑抹去,用微笑来面

以文明为话题作文

当春汛的潮水涌上古老的堤岸,冬季连接着春天的气息。你,将怎样?

当大雨席卷了昏红深沉的落日,夏日淹沉了春天的风景。你,将怎样?

当校园里劲吹着文明的风潮,道德与素质被拍打在社会浪口之上,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将怎样?

你看,这是一个失去文明的世界——灰暗的天空笼罩着整个世界,云朵不再是纯白的点缀,树儿的盎然绿意也不复存在。人们互相谩骂,孩子们的脸上也不再洋溢着欢乐的笑容。随手扔掉的垃圾让天空烟尘弥漫,让道路拥挤堵塞,让河水臭於浑浊,让我们疾病缠身!请问,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画面,情何以堪!唉,想想吧!

你瞧,这是一个拥有文明的世界——头顶的蓝天永远是一张洁净的脸,浮云将一切渲染上洁白的色质,在天空里发着光。香樟树是流动的绿色,阳光在午后变得透明,空气里散落着点点馥郁的香气,沁人心脾,甚是惬意。我们在阳光下舞蹈,我们在草地上奔跑,让人心释然于纯净的国度。你看,阳光穿过楼房之间,投下大片温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满足惬意的笑容荡漾在脸上,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笼罩在四周,公德装在人们的心里,道德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上,美德传承在上空蔚蓝的苍穹!

如今的我们还在沉睡吗?不,一定不会!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该是重拾文明的志愿者。每个人都该在这个文明逐渐被人遗忘的时代义不容辞的付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并不是那么高深,并不要费多大的力气,而是从身边的琐事开始,作为中学生,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果皮`废纸,不随地吐痰,同时监督他人,尽自己的举手之劳,做文明的中学生。

为了打造我们的美好家园,重拾文明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前往文明的殿堂门前,铺上一条艰难而有效的大道,让我们重拾文明这朵花,大手牵小手,文明生活共享有。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

我是个乡下的孩子,小学四年级来杭州读书,虽然说我家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也过得很温馨。儿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温暖”,直到发生了那件事后,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温暖……

我父母在外面打工很忙,因此没有时间来管我,我每天在外面疯玩了好多个小时后才回家,父母也不管我,我愈发感到父母不再爱我了,我感觉自己很寂寞。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看书,突然,我感到肚子很痛,感觉有千万条虫子在咬我似的,那钻心的疼痛不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痛过一阵子后,我去跟妈妈说了一下,可妈妈只是说:“没关系的,休息一下就好了。”我听到这句话后,心又凉了一大半,后面持续几天一直这样,我也没有再次与父母说过。

有一天,肚子又开始疼了,而且这次比以往的更加痛苦,并且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我跑到厕所里,吐了,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我吐出来的液体中,有血丝,而且很多,我没有在意,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痛苦了,我昏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医院了,而且我了解到,我的病必须要动手术,而医疗费用是——十万,我们家哪有这么多钱啊!我立即对妈妈说:“这个手术我不做,我们回家去,这太贵了!”可妈妈却对我说:“没关系的,妈妈一定会想办法凑好钱给你治病的,你不用担心了。”爸爸也说:“不哭,爸爸也一定会想办法的!”

三天后,我动了手术,这时候,我才了解到母亲将我们的房子卖了,父亲也向亲戚借了许多钱,这才使我成功地动了手术。

做完手术后,我还得在医院待上一个月,这时看见那憔悴许多的父母,想到自己以前的表现,我心中感到了无比幸福,我知道了什么是温暖。

是啊!也许,温暖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只有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它才会显现出来,让你认识它——温暖。

此“境”彼“境”

公寓前的几株茶花灿灿地笑着,大大小小的花朵把茶树妆扮得新娘一般。它们有的红得象朝霞,有的则红中带一点点白,类乎桃花。花蕊呢,有一种是用花瓣层层叠叠码就,有一种是两厘米左右的黄须簇拥而出,最中心的一根花须鹤立鸡群。美丽的茶花灿烂了我的心情,每次从外面回来,我都会弯下腰,亲一亲它。其实,茶花来到这栋楼前的时间并不长,以前这里栽的是白菊花。白菊花骨朵大,特打眼,一株株菊花树,看上去就象追悼会上一个个花圈,直捅人的心窝。有老同志向单位提了意见,后勤部门才改换了花种。

把白色的花移栽到公园、广场、山坡,大概不会有人异议,这些场所鲜花色彩斑斓,赤黄橙紫青蓝一样不缺,加点白不会特别显眼。而我们的公寓前只有一种花,自然应该种喜气一点的。种花必须合“境”,所谓境,就是一定的环境,就是某种事物所处的场合和氛围。

栽花需要合境,干别的事呢?说话要注意语境,这个话题有专门的语言学家研究,不议。穿衣得注意衣境。一个人在卧室里可以穿得无比性感,在T型台上可以三点、四点,走到大街上你得绅士淑女一点,免得有碍市容。吃饭要考察吃境。在家里吃饭,你边吃边坐到旁边的沙发上看电视,没人觉得不对劲;赴宴席,你还这么干,别人肯定认为你这人太傲慢。旅游应讲究游境。在老家的山上,你想敲哪块石头就敲哪块石头,想扯哪根草就扯哪根草;到了旅游区,你得管住自己的手脚,不然,会有人找你麻烦……

人永远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一个人即使生活在原始森林,也要跟世界上的许多东西发生联系,想赢得他人的好感,是人的天性。而要满足这种天性,我们必须让自己所做的事符合大多数人心中的愿望,不侵害他人应该享有的物质精神利益,即要尽量合“境”。

合“境”,本质上是合一种文化。文化是人生命的另一种血液,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动在我们的言谈举止和基本价值观中。你对朋友的妻子深怀好感,朋友的妻子生日,你派老婆送一份精美的礼物,非常恰当,如果你老兄非得自己出面献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朋友一定会把老拳砸向你的鼻梁!老妈八十大寿,你送上一身高档的女式西服,完全应该,假若你偏要送一套半透明的超短裙,你妈一定会把你骂得狗血淋头。双休日与同学聊天,你嘴巴没遮没盖,别人不会如何计较;但在同学孩子满月的酒席上,你老说死人、某某没出息之类的事,主人一定会指责你脑子进了水……

提倡做事合“境”,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要批判精神。“境”只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中可以被人接受的东西,如果某类文化只是戕害人性,我们就应该勇敢地唾弃它,另开新路。一种场合或气氛有不有资格被称为“境”,就看它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快乐、幸福,能否有助于我们生命的远行。换句话说就是,真正的“境”应该以人文关怀为其灵魂的底色。

以“渴望“为话题的作文

我渴望老师的目光为我而停留

三年级十三班 王凡刚

又一位同学被老师叫了出去。可老师的目光总不会为我而停留,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定位,如能够叫我跟他走,哪怕是对我训斥一番。

又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再一次开始把同学叫出去。他习惯性地敲同学的桌子,一言不发地走在面前。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从我面前出去。

终于,老师的手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他用手轻轻地点了一下桌子,示意跟他出去。

我整个心都好像跳了起来,我好激动,好高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可,当同位猛地站起来走时,我心茫然,看着同位远远地跟着老师走出去,一颗刚半热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凉的透透的,整个人僵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我明白那是人们所说的――孤独。

这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我又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奇怪的往日的行人都不见了踪影,冷清的甚至连树都感到害怕,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狂风四起,那感到害怕的树也跟着嘶杀起来,弄得肢体破碎,想要把对方置以死地,我感到了无助的痛苦。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随风缓缓的向东流。面对着小河,我的思絮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以前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有主见的女孩,而成绩也不逊色于别人。可现在,现在的我糟得一塌糊涂,糟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她究竟是谁,她再也不是在老师面前那么得宠的好学生了,再也不是……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丝的酸楚,泪珠滑过,滑落在草叶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不能这么沉沦下去了。”我大声地朝小河喊去。我迅速离开了小河,越跑越快……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回了原来的我。我又跑向了小河向它道谢。映着阳光的小河微微地笑着。

这是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照样敲着同学的桌子,我也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直到最后老师那双久违的手终于敲响了我的桌子。

简评:“公平”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要么“痛心疾首”地大谈不公平的经历,要么“理直气壮”地叙说公平待人的故事,本文“反思自我”来写不公平,类似的文章实在不多,把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点评:付德玲)

黎 明 的 曙 光

三年级十三班 李 芳

当蜡烛奄奄一息时,黎明将要来临;当蛹破壳时,将是蝶的重生;当奋斗很久时,成功将要闪现;当被重重困难包围时,希望的曙光将路照亮。

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黎明的曙光。

黎明,那将是最美的时刻,它将温暖洒满大地,它将光明带给人间,它将最美最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了一位老诗人奋发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希望,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

希望,曾让你充满激情与力量。

希望,曾让你干涸的心再次“扑扑”作响。

希望,曾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千千万万个希望,曾让你感到生活的甜美,也曾让你感到生活的苦涩,无论怎样,希望是人生不可破灭的力量。

希望让人生永不言败:干枯的小草没有蔫灭,是因为它充满了对雨姑娘的希望。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是因为充满了对秋天丰硕果实的希望。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偷偷的在心中洒下一粒种子,用心去呵护,将来,它将长成一棵大树,浓浓的,密密的。

《水手》中曾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生活的磨难,又有什么呢?擦干眼前的泪水,抹去心中的痛楚,走向人间天堂。

黎明将要来临,希望将充盈心灵。

最美最美的图画,我们为何不去观赏呢?

简评:本文以“希望”为话题,开头即以四个优美的排比句引入,并扣题,描写出诗人、小草、农民重点是我的希望、用歌词《水手》来点明主旨,体现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

我渴望老师的目光为我而停留

三年级十三班 王凡刚

又一位同学被老师叫了出去。可老师的目光总不会为我而停留,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定位,如能够叫我跟他走,哪怕是对我训斥一番。

又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再一次开始把同学叫出去。他习惯性地敲同学的桌子,一言不发地走在面前。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从我面前出去。

终于,老师的手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他用手轻轻地点了一下桌子,示意跟他出去。

我整个心都好像跳了起来,我好激动,好高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可,当同位猛地站起来走时,我心茫然,看着同位远远地跟着老师走出去,一颗刚半热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凉的透透的,整个人僵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我明白那是人们所说的――孤独。

这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我又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奇怪的往日的行人都不见了踪影,冷清的甚至连树都感到害怕,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狂风四起,那感到害怕的树也跟着嘶杀起来,弄得肢体破碎,想要把对方置以死地,我感到了无助的痛苦。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随风缓缓的向东流。面对着小河,我的思絮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以前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有主见的女孩,而成绩也不逊色于别人。可现在,现在的我糟得一塌糊涂,糟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她究竟是谁,她再也不是在老师面前那么得宠的好学生了,再也不是……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丝的酸楚,泪珠滑过,滑落在草叶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不能这么沉沦下去了。”我大声地朝小河喊去。我迅速离开了小河,越跑越快……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回了原来的我。我又跑向了小河向它道谢。映着阳光的小河微微地笑着。

这是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照样敲着同学的桌子,我也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直到最后老师那双久违的手终于敲响了我的桌子。

简评:“公平”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要么“痛心疾首”地大谈不公平的经历,要么“理直气壮”地叙说公平待人的故事,本文“反思自我”来写不公平,类似的文章实在不多,把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点评:付德玲)

黎 明 的 曙 光

三年级十三班 李 芳

当蜡烛奄奄一息时,黎明将要来临;当蛹破壳时,将是蝶的重生;当奋斗很久时,成功将要闪现;当被重重困难包围时,希望的曙光将路照亮。

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黎明的曙光。

黎明,那将是最美的时刻,它将温暖洒满大地,它将光明带给人间,它将最美最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了一位老诗人奋发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希望,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

希望,曾让你充满激情与力量。

希望,曾让你干涸的心再次“扑扑”作响。

希望,曾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千千万万个希望,曾让你感到生活的甜美,也曾让你感到生活的苦涩,无论怎样,希望是人生不可破灭的力量。

希望让人生永不言败:干枯的小草没有蔫灭,是因为它充满了对雨姑娘的希望。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是因为充满了对秋天丰硕果实的希望。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偷偷的在心中洒下一粒种子,用心去呵护,将来,它将长成一棵大树,浓浓的,密密的。

《水手》中曾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生活的磨难,又有什么呢?擦干眼前的泪水,抹去心中的痛楚,走向人间天堂。

黎明将要来临,希望将充盈心灵。

最美最美的图画,我们为何不去观赏呢?

简评:本文以“希望”为话题,开头即以四个优美的排比句引入,并扣题,描写出诗人、小草、农民重点是我的希望、用歌词《水手》来点明主旨,体现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

我渴望老师的目光为我而停留

三年级十三班 王凡刚

又一位同学被老师叫了出去。可老师的目光总不会为我而停留,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定位,如能够叫我跟他走,哪怕是对我训斥一番。

又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再一次开始把同学叫出去。他习惯性地敲同学的桌子,一言不发地走在面前。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从我面前出去。

终于,老师的手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他用手轻轻地点了一下桌子,示意跟他出去。

我整个心都好像跳了起来,我好激动,好高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可,当同位猛地站起来走时,我心茫然,看着同位远远地跟着老师走出去,一颗刚半热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凉的透透的,整个人僵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我明白那是人们所说的――孤独。

这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我又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奇怪的往日的行人都不见了踪影,冷清的甚至连树都感到害怕,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狂风四起,那感到害怕的树也跟着嘶杀起来,弄得肢体破碎,想要把对方置以死地,我感到了无助的痛苦。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随风缓缓的向东流。面对着小河,我的思絮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以前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有主见的女孩,而成绩也不逊色于别人。可现在,现在的我糟得一塌糊涂,糟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她究竟是谁,她再也不是在老师面前那么得宠的好学生了,再也不是……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丝的酸楚,泪珠滑过,滑落在草叶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不能这么沉沦下去了。”我大声地朝小河喊去。我迅速离开了小河,越跑越快……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回了原来的我。我又跑向了小河向它道谢。映着阳光的小河微微地笑着。

这是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照样敲着同学的桌子,我也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直到最后老师那双久违的手终于敲响了我的桌子。

简评:“公平”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要么“痛心疾首”地大谈不公平的经历,要么“理直气壮”地叙说公平待人的故事,本文“反思自我”来写不公平,类似的文章实在不多,把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点评:付德玲)

黎 明 的 曙 光

三年级十三班 李 芳

当蜡烛奄奄一息时,黎明将要来临;当蛹破壳时,将是蝶的重生;当奋斗很久时,成功将要闪现;当被重重困难包围时,希望的曙光将路照亮。

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黎明的曙光。

黎明,那将是最美的时刻,它将温暖洒满大地,它将光明带给人间,它将最美最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了一位老诗人奋发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希望,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

希望,曾让你充满激情与力量。

希望,曾让你干涸的心再次“扑扑”作响。

希望,曾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千千万万个希望,曾让你感到生活的甜美,也曾让你感到生活的苦涩,无论怎样,希望是人生不可破灭的力量。

希望让人生永不言败:干枯的小草没有蔫灭,是因为它充满了对雨姑娘的希望。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是因为充满了对秋天丰硕果实的希望。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偷偷的在心中洒下一粒种子,用心去呵护,将来,它将长成一棵大树,浓浓的,密密的。

《水手》中曾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生活的磨难,又有什么呢?擦干眼前的泪水,抹去心中的痛楚,走向人间天堂。

黎明将要来临,希望将充盈心灵。

最美最美的图画,我们为何不去观赏呢?

简评:本文以“希望”为话题,开头即以四个优美的排比句引入,并扣题,描写出诗人、小草、农民重点是我的希望、用歌词《水手》来点明主旨,体现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

我渴望老师的目光为我而停留

三年级十三班 王凡刚

又一位同学被老师叫了出去。可老师的目光总不会为我而停留,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定位,如能够叫我跟他走,哪怕是对我训斥一番。

又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再一次开始把同学叫出去。他习惯性地敲同学的桌子,一言不发地走在面前。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从我面前出去。

终于,老师的手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他用手轻轻地点了一下桌子,示意跟他出去。

我整个心都好像跳了起来,我好激动,好高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可,当同位猛地站起来走时,我心茫然,看着同位远远地跟着老师走出去,一颗刚半热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凉的透透的,整个人僵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我明白那是人们所说的――孤独。

这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我又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奇怪的往日的行人都不见了踪影,冷清的甚至连树都感到害怕,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狂风四起,那感到害怕的树也跟着嘶杀起来,弄得肢体破碎,想要把对方置以死地,我感到了无助的痛苦。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随风缓缓的向东流。面对着小河,我的思絮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以前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有主见的女孩,而成绩也不逊色于别人。可现在,现在的我糟得一塌糊涂,糟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她究竟是谁,她再也不是在老师面前那么得宠的好学生了,再也不是……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丝的酸楚,泪珠滑过,滑落在草叶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不能这么沉沦下去了。”我大声地朝小河喊去。我迅速离开了小河,越跑越快……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回了原来的我。我又跑向了小河向它道谢。映着阳光的小河微微地笑着。

这是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照样敲着同学的桌子,我也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直到最后老师那双久违的手终于敲响了我的桌子。

简评:“公平”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要么“痛心疾首”地大谈不公平的经历,要么“理直气壮”地叙说公平待人的故事,本文“反思自我”来写不公平,类似的文章实在不多,把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点评:付德玲)

黎 明 的 曙 光

三年级十三班 李 芳

当蜡烛奄奄一息时,黎明将要来临;当蛹破壳时,将是蝶的重生;当奋斗很久时,成功将要闪现;当被重重困难包围时,希望的曙光将路照亮。

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黎明的曙光。

黎明,那将是最美的时刻,它将温暖洒满大地,它将光明带给人间,它将最美最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了一位老诗人奋发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希望,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

希望,曾让你充满激情与力量。

希望,曾让你干涸的心再次“扑扑”作响。

希望,曾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千千万万个希望,曾让你感到生活的甜美,也曾让你感到生活的苦涩,无论怎样,希望是人生不可破灭的力量。

希望让人生永不言败:干枯的小草没有蔫灭,是因为它充满了对雨姑娘的希望。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是因为充满了对秋天丰硕果实的希望。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偷偷的在心中洒下一粒种子,用心去呵护,将来,它将长成一棵大树,浓浓的,密密的。

《水手》中曾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生活的磨难,又有什么呢?擦干眼前的泪水,抹去心中的痛楚,走向人间天堂。

黎明将要来临,希望将充盈心灵。

最美最美的图画,我们为何不去观赏呢?

简评:本文以“希望”为话题,开头即以四个优美的排比句引入,并扣题,描写出诗人、小草、农民重点是我的希望、用歌词《水手》来点明主旨,体现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

我渴望老师的目光为我而停留

三年级十三班 王凡刚

又一位同学被老师叫了出去。可老师的目光总不会为我而停留,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定位,如能够叫我跟他走,哪怕是对我训斥一番。

又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再一次开始把同学叫出去。他习惯性地敲同学的桌子,一言不发地走在面前。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从我面前出去。

终于,老师的手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他用手轻轻地点了一下桌子,示意跟他出去。

我整个心都好像跳了起来,我好激动,好高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可,当同位猛地站起来走时,我心茫然,看着同位远远地跟着老师走出去,一颗刚半热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凉的透透的,整个人僵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我明白那是人们所说的――孤独。

这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我又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奇怪的往日的行人都不见了踪影,冷清的甚至连树都感到害怕,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狂风四起,那感到害怕的树也跟着嘶杀起来,弄得肢体破碎,想要把对方置以死地,我感到了无助的痛苦。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随风缓缓的向东流。面对着小河,我的思絮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以前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有主见的女孩,而成绩也不逊色于别人。可现在,现在的我糟得一塌糊涂,糟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她究竟是谁,她再也不是在老师面前那么得宠的好学生了,再也不是……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丝的酸楚,泪珠滑过,滑落在草叶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不能这么沉沦下去了。”我大声地朝小河喊去。我迅速离开了小河,越跑越快……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回了原来的我。我又跑向了小河向它道谢。映着阳光的小河微微地笑着。

这是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照样敲着同学的桌子,我也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直到最后老师那双久违的手终于敲响了我的桌子。

简评:“公平”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要么“痛心疾首”地大谈不公平的经历,要么“理直气壮”地叙说公平待人的故事,本文“反思自我”来写不公平,类似的文章实在不多,把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点评:付德玲)

黎 明 的 曙 光

三年级十三班 李 芳

当蜡烛奄奄一息时,黎明将要来临;当蛹破壳时,将是蝶的重生;当奋斗很久时,成功将要闪现;当被重重困难包围时,希望的曙光将路照亮。

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黎明的曙光。

黎明,那将是最美的时刻,它将温暖洒满大地,它将光明带给人间,它将最美最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了一位老诗人奋发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希望,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

希望,曾让你充满激情与力量。

希望,曾让你干涸的心再次“扑扑”作响。

希望,曾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千千万万个希望,曾让你感到生活的甜美,也曾让你感到生活的苦涩,无论怎样,希望是人生不可破灭的力量。

希望让人生永不言败:干枯的小草没有蔫灭,是因为它充满了对雨姑娘的希望。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是因为充满了对秋天丰硕果实的希望。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偷偷的在心中洒下一粒种子,用心去呵护,将来,它将长成一棵大树,浓浓的,密密的。

《水手》中曾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生活的磨难,又有什么呢?擦干眼前的泪水,抹去心中的痛楚,走向人间天堂。

黎明将要来临,希望将充盈心灵。

最美最美的图画,我们为何不去观赏呢?

简评:本文以“希望”为话题,开头即以四个优美的排比句引入,并扣题,描写出诗人、小草、农民重点是我的希望、用歌词《水手》来点明主旨,体现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

我渴望老师的目光为我而停留

三年级十三班 王凡刚

又一位同学被老师叫了出去。可老师的目光总不会为我而停留,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定位,如能够叫我跟他走,哪怕是对我训斥一番。

又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再一次开始把同学叫出去。他习惯性地敲同学的桌子,一言不发地走在面前。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从我面前出去。

终于,老师的手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他用手轻轻地点了一下桌子,示意跟他出去。

我整个心都好像跳了起来,我好激动,好高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可,当同位猛地站起来走时,我心茫然,看着同位远远地跟着老师走出去,一颗刚半热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凉的透透的,整个人僵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我明白那是人们所说的――孤独。

这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我又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奇怪的往日的行人都不见了踪影,冷清的甚至连树都感到害怕,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狂风四起,那感到害怕的树也跟着嘶杀起来,弄得肢体破碎,想要把对方置以死地,我感到了无助的痛苦。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随风缓缓的向东流。面对着小河,我的思絮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以前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有主见的女孩,而成绩也不逊色于别人。可现在,现在的我糟得一塌糊涂,糟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她究竟是谁,她再也不是在老师面前那么得宠的好学生了,再也不是……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丝的酸楚,泪珠滑过,滑落在草叶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不能这么沉沦下去了。”我大声地朝小河喊去。我迅速离开了小河,越跑越快……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回了原来的我。我又跑向了小河向它道谢。映着阳光的小河微微地笑着。

这是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照样敲着同学的桌子,我也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直到最后老师那双久违的手终于敲响了我的桌子。

简评:“公平”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要么“痛心疾首”地大谈不公平的经历,要么“理直气壮”地叙说公平待人的故事,本文“反思自我”来写不公平,类似的文章实在不多,把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点评:付德玲)

黎 明 的 曙 光

三年级十三班 李 芳

当蜡烛奄奄一息时,黎明将要来临;当蛹破壳时,将是蝶的重生;当奋斗很久时,成功将要闪现;当被重重困难包围时,希望的曙光将路照亮。

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黎明的曙光。

黎明,那将是最美的时刻,它将温暖洒满大地,它将光明带给人间,它将最美最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了一位老诗人奋发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希望,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

希望,曾让你充满激情与力量。

希望,曾让你干涸的心再次“扑扑”作响。

希望,曾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千千万万个希望,曾让你感到生活的甜美,也曾让你感到生活的苦涩,无论怎样,希望是人生不可破灭的力量。

希望让人生永不言败:干枯的小草没有蔫灭,是因为它充满了对雨姑娘的希望。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是因为充满了对秋天丰硕果实的希望。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偷偷的在心中洒下一粒种子,用心去呵护,将来,它将长成一棵大树,浓浓的,密密的。

《水手》中曾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生活的磨难,又有什么呢?擦干眼前的泪水,抹去心中的痛楚,走向人间天堂。

黎明将要来临,希望将充盈心灵。

最美最美的图画,我们为何不去观赏呢?

简评:本文以“希望”为话题,开头即以四个优美的排比句引入,并扣题,描写出诗人、小草、农民重点是我的希望、用歌词《水手》来点明主旨,体现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

我渴望老师的目光为我而停留

三年级十三班 王凡刚

又一位同学被老师叫了出去。可老师的目光总不会为我而停留,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定位,如能够叫我跟他走,哪怕是对我训斥一番。

又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再一次开始把同学叫出去。他习惯性地敲同学的桌子,一言不发地走在面前。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从我面前出去。

终于,老师的手落在了我的桌子上,他用手轻轻地点了一下桌子,示意跟他出去。

我整个心都好像跳了起来,我好激动,好高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热血油然而生。

可,当同位猛地站起来走时,我心茫然,看着同位远远地跟着老师走出去,一颗刚半热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凉的透透的,整个人僵似的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我明白那是人们所说的――孤独。

这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我又独自走在那条小路上,奇怪的往日的行人都不见了踪影,冷清的甚至连树都感到害怕,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狂风四起,那感到害怕的树也跟着嘶杀起来,弄得肢体破碎,想要把对方置以死地,我感到了无助的痛苦。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随风缓缓的向东流。面对着小河,我的思絮不禁飞向了那遥远的过去。

以前的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有主见的女孩,而成绩也不逊色于别人。可现在,现在的我糟得一塌糊涂,糟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她究竟是谁,她再也不是在老师面前那么得宠的好学生了,再也不是……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丝的酸楚,泪珠滑过,滑落在草叶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我不能这么沉沦下去了。”我大声地朝小河喊去。我迅速离开了小河,越跑越快……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回了原来的我。我又跑向了小河向它道谢。映着阳光的小河微微地笑着。

这是最后一节晚自习,老师照样敲着同学的桌子,我也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直到最后老师那双久违的手终于敲响了我的桌子。

简评:“公平”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要么“痛心疾首”地大谈不公平的经历,要么“理直气壮”地叙说公平待人的故事,本文“反思自我”来写不公平,类似的文章实在不多,把人物形象和人物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

(点评:付德玲)

黎 明 的 曙 光

三年级十三班 李 芳

当蜡烛奄奄一息时,黎明将要来临;当蛹破壳时,将是蝶的重生;当奋斗很久时,成功将要闪现;当被重重困难包围时,希望的曙光将路照亮。

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黎明的曙光。

黎明,那将是最美的时刻,它将温暖洒满大地,它将光明带给人间,它将最美最美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展现了一位老诗人奋发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带给我们丝丝缕缕的希望,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

希望,曾让你充满激情与力量。

希望,曾让你干涸的心再次“扑扑”作响。

希望,曾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千千万万个希望,曾让你感到生活的甜美,也曾让你感到生活的苦涩,无论怎样,希望是人生不可破灭的力量。

希望让人生永不言败:干枯的小草没有蔫灭,是因为它充满了对雨姑娘的希望。春天,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是因为充满了对秋天丰硕果实的希望。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希望。

我偷偷的在心中洒下一粒种子,用心去呵护,将来,它将长成一棵大树,浓浓的,密密的。

《水手》中曾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生活的磨难,又有什么呢?擦干眼前的泪水,抹去心中的痛楚,走向人间天堂。

黎明将要来临,希望将充盈心灵。

最美最美的图画,我们为何不去观赏呢?

简评:本文以“希望”为话题,开头即以四个优美的排比句引入,并扣题,描写出诗人、小草、农民重点是我的希望、用歌词《水手》来点明主旨,体现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

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

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

――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原发表于《个性化作文平台》21005年第9 期) 王贵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5年的高考作文象一个矜持的新娘一样终于站在了人们面前。然而掀起红盖头一看,这位新娘不仅毫无过人之处且外貌庸劣,让人大倒胃口。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虚情假意的提示几句,再给出一个话题,最后貌似宽容地挑明“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作文已是第七年被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采用,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至于笔者所说的外貌庸劣,是指今年作文题用以引出话题的那段材料,逻辑混乱,牵强附会。人们问玻尔的话是,“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这里强调的是有没有秘诀,玻尔应当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所给材料里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就使人犯糊涂了,玻尔到底说的是有秘诀还是没有秘诀。说他有秘诀吧,这说的是玻尔面对学生时的诚实表现,这应该是属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跟“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关系并不大;说他没秘诀吧,玻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敢肯定的是,“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的,并不是玻尔的答非所问和有没有秘诀,他们应当知道玻尔有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对其回答中所具有的深刻哲理感到“诧异和不解”,但是广大考生看了之后却是一头雾水。由此看来,材料中的回答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的问题没错,那玻尔回答不能用“因为”,应该说“有(没有)秘诀……,”如果玻尔的回答没错,那人们应该问:“您为什么能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即使这样,如前所说,在学生面前的态度与“创建物理学派”关系不是太大,玻尔的回答依然有点牵强附会。

当然,伟大的玻尔在现实中是不会作出如此不合事理的回答的,这是我们尊敬的出题专家一不小心弄出的笑话。我不知道专家们用的材料是从哪儿选的,不过,据我的愚识陋见,玻尔说的这句话在《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张箭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中“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玻尔”一章中有。原文非常简单,“在1961年,玻尔访问苏联时,朗道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玻尔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在这段话里,玻尔的这句回答才是贴切自然的,虽然令人诧异和不解,然而发人深思极富有哲理。即便今年高考中的材料准确没有毛病,这则材料在整个作文题中也是多余的。如若不信,试看我去掉原材料,改动几个字后的效果。“生活中,有些事情常常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清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看看,没有原材料,作文题目更显简洁明了,不但不影响学生审题立意,而且还能使学生少受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学生在做话题作文时往往有一个习惯,爱从材料中看出点门道,期望从中发现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而这则材料由于本身的诸多毛病,学生们怎么也弄不清“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为什么能成了玻尔“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出人意料”他们能感觉到,但在“情理之中”就费解了。看了半天材料,不得要领不说,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破坏了考生作文的正常心态。高考完后,我组织了一个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座谈讨论会,参与者不少是我校晴霄文学社的会员同学,在校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作文一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这些水平不错的同学,对这个作文材料也是越看越不懂,越想越糊涂。莫非是专家们要用这一则多余的材料来考察一下学生的思辩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分清材料的有用无用,能不能迅速排除干扰,进而审题立意谋篇作文,这也未免太刁难学生了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只有激发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让他们能理清文题中讲述的道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

――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原发表于《个性化作文平台》21005年第9 期) 王贵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5年的高考作文象一个矜持的新娘一样终于站在了人们面前。然而掀起红盖头一看,这位新娘不仅毫无过人之处且外貌庸劣,让人大倒胃口。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虚情假意的提示几句,再给出一个话题,最后貌似宽容地挑明“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作文已是第七年被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采用,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至于笔者所说的外貌庸劣,是指今年作文题用以引出话题的那段材料,逻辑混乱,牵强附会。人们问玻尔的话是,“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这里强调的是有没有秘诀,玻尔应当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所给材料里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就使人犯糊涂了,玻尔到底说的是有秘诀还是没有秘诀。说他有秘诀吧,这说的是玻尔面对学生时的诚实表现,这应该是属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跟“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关系并不大;说他没秘诀吧,玻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敢肯定的是,“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的,并不是玻尔的答非所问和有没有秘诀,他们应当知道玻尔有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对其回答中所具有的深刻哲理感到“诧异和不解”,但是广大考生看了之后却是一头雾水。由此看来,材料中的回答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的问题没错,那玻尔回答不能用“因为”,应该说“有(没有)秘诀……,”如果玻尔的回答没错,那人们应该问:“您为什么能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即使这样,如前所说,在学生面前的态度与“创建物理学派”关系不是太大,玻尔的回答依然有点牵强附会。

当然,伟大的玻尔在现实中是不会作出如此不合事理的回答的,这是我们尊敬的出题专家一不小心弄出的笑话。我不知道专家们用的材料是从哪儿选的,不过,据我的愚识陋见,玻尔说的这句话在《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张箭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中“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玻尔”一章中有。原文非常简单,“在1961年,玻尔访问苏联时,朗道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玻尔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在这段话里,玻尔的这句回答才是贴切自然的,虽然令人诧异和不解,然而发人深思极富有哲理。即便今年高考中的材料准确没有毛病,这则材料在整个作文题中也是多余的。如若不信,试看我去掉原材料,改动几个字后的效果。“生活中,有些事情常常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清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看看,没有原材料,作文题目更显简洁明了,不但不影响学生审题立意,而且还能使学生少受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学生在做话题作文时往往有一个习惯,爱从材料中看出点门道,期望从中发现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而这则材料由于本身的诸多毛病,学生们怎么也弄不清“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为什么能成了玻尔“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出人意料”他们能感觉到,但在“情理之中”就费解了。看了半天材料,不得要领不说,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破坏了考生作文的正常心态。高考完后,我组织了一个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座谈讨论会,参与者不少是我校晴霄文学社的会员同学,在校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作文一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这些水平不错的同学,对这个作文材料也是越看越不懂,越想越糊涂。莫非是专家们要用这一则多余的材料来考察一下学生的思辩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分清材料的有用无用,能不能迅速排除干扰,进而审题立意谋篇作文,这也未免太刁难学生了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只有激发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让他们能理清文题中讲述的道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

――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原发表于《个性化作文平台》21005年第9 期) 王贵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5年的高考作文象一个矜持的新娘一样终于站在了人们面前。然而掀起红盖头一看,这位新娘不仅毫无过人之处且外貌庸劣,让人大倒胃口。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虚情假意的提示几句,再给出一个话题,最后貌似宽容地挑明“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作文已是第七年被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采用,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至于笔者所说的外貌庸劣,是指今年作文题用以引出话题的那段材料,逻辑混乱,牵强附会。人们问玻尔的话是,“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这里强调的是有没有秘诀,玻尔应当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所给材料里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就使人犯糊涂了,玻尔到底说的是有秘诀还是没有秘诀。说他有秘诀吧,这说的是玻尔面对学生时的诚实表现,这应该是属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跟“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关系并不大;说他没秘诀吧,玻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敢肯定的是,“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的,并不是玻尔的答非所问和有没有秘诀,他们应当知道玻尔有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对其回答中所具有的深刻哲理感到“诧异和不解”,但是广大考生看了之后却是一头雾水。由此看来,材料中的回答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的问题没错,那玻尔回答不能用“因为”,应该说“有(没有)秘诀……,”如果玻尔的回答没错,那人们应该问:“您为什么能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即使这样,如前所说,在学生面前的态度与“创建物理学派”关系不是太大,玻尔的回答依然有点牵强附会。

当然,伟大的玻尔在现实中是不会作出如此不合事理的回答的,这是我们尊敬的出题专家一不小心弄出的笑话。我不知道专家们用的材料是从哪儿选的,不过,据我的愚识陋见,玻尔说的这句话在《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张箭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中“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玻尔”一章中有。原文非常简单,“在1961年,玻尔访问苏联时,朗道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玻尔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在这段话里,玻尔的这句回答才是贴切自然的,虽然令人诧异和不解,然而发人深思极富有哲理。即便今年高考中的材料准确没有毛病,这则材料在整个作文题中也是多余的。如若不信,试看我去掉原材料,改动几个字后的效果。“生活中,有些事情常常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清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看看,没有原材料,作文题目更显简洁明了,不但不影响学生审题立意,而且还能使学生少受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学生在做话题作文时往往有一个习惯,爱从材料中看出点门道,期望从中发现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而这则材料由于本身的诸多毛病,学生们怎么也弄不清“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为什么能成了玻尔“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出人意料”他们能感觉到,但在“情理之中”就费解了。看了半天材料,不得要领不说,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破坏了考生作文的正常心态。高考完后,我组织了一个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座谈讨论会,参与者不少是我校晴霄文学社的会员同学,在校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作文一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这些水平不错的同学,对这个作文材料也是越看越不懂,越想越糊涂。莫非是专家们要用这一则多余的材料来考察一下学生的思辩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分清材料的有用无用,能不能迅速排除干扰,进而审题立意谋篇作文,这也未免太刁难学生了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只有激发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让他们能理清文题中讲述的道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

――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原发表于《个性化作文平台》21005年第9 期) 王贵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5年的高考作文象一个矜持的新娘一样终于站在了人们面前。然而掀起红盖头一看,这位新娘不仅毫无过人之处且外貌庸劣,让人大倒胃口。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虚情假意的提示几句,再给出一个话题,最后貌似宽容地挑明“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作文已是第七年被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采用,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至于笔者所说的外貌庸劣,是指今年作文题用以引出话题的那段材料,逻辑混乱,牵强附会。人们问玻尔的话是,“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这里强调的是有没有秘诀,玻尔应当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所给材料里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就使人犯糊涂了,玻尔到底说的是有秘诀还是没有秘诀。说他有秘诀吧,这说的是玻尔面对学生时的诚实表现,这应该是属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跟“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关系并不大;说他没秘诀吧,玻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敢肯定的是,“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的,并不是玻尔的答非所问和有没有秘诀,他们应当知道玻尔有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对其回答中所具有的深刻哲理感到“诧异和不解”,但是广大考生看了之后却是一头雾水。由此看来,材料中的回答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的问题没错,那玻尔回答不能用“因为”,应该说“有(没有)秘诀……,”如果玻尔的回答没错,那人们应该问:“您为什么能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即使这样,如前所说,在学生面前的态度与“创建物理学派”关系不是太大,玻尔的回答依然有点牵强附会。

当然,伟大的玻尔在现实中是不会作出如此不合事理的回答的,这是我们尊敬的出题专家一不小心弄出的笑话。我不知道专家们用的材料是从哪儿选的,不过,据我的愚识陋见,玻尔说的这句话在《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张箭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中“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玻尔”一章中有。原文非常简单,“在1961年,玻尔访问苏联时,朗道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玻尔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在这段话里,玻尔的这句回答才是贴切自然的,虽然令人诧异和不解,然而发人深思极富有哲理。即便今年高考中的材料准确没有毛病,这则材料在整个作文题中也是多余的。如若不信,试看我去掉原材料,改动几个字后的效果。“生活中,有些事情常常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清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看看,没有原材料,作文题目更显简洁明了,不但不影响学生审题立意,而且还能使学生少受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学生在做话题作文时往往有一个习惯,爱从材料中看出点门道,期望从中发现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而这则材料由于本身的诸多毛病,学生们怎么也弄不清“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为什么能成了玻尔“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出人意料”他们能感觉到,但在“情理之中”就费解了。看了半天材料,不得要领不说,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破坏了考生作文的正常心态。高考完后,我组织了一个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座谈讨论会,参与者不少是我校晴霄文学社的会员同学,在校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作文一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这些水平不错的同学,对这个作文材料也是越看越不懂,越想越糊涂。莫非是专家们要用这一则多余的材料来考察一下学生的思辩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分清材料的有用无用,能不能迅速排除干扰,进而审题立意谋篇作文,这也未免太刁难学生了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只有激发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让他们能理清文题中讲述的道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

――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原发表于《个性化作文平台》21005年第9 期) 王贵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5年的高考作文象一个矜持的新娘一样终于站在了人们面前。然而掀起红盖头一看,这位新娘不仅毫无过人之处且外貌庸劣,让人大倒胃口。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虚情假意的提示几句,再给出一个话题,最后貌似宽容地挑明“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作文已是第七年被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采用,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至于笔者所说的外貌庸劣,是指今年作文题用以引出话题的那段材料,逻辑混乱,牵强附会。人们问玻尔的话是,“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这里强调的是有没有秘诀,玻尔应当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所给材料里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就使人犯糊涂了,玻尔到底说的是有秘诀还是没有秘诀。说他有秘诀吧,这说的是玻尔面对学生时的诚实表现,这应该是属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跟“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关系并不大;说他没秘诀吧,玻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敢肯定的是,“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的,并不是玻尔的答非所问和有没有秘诀,他们应当知道玻尔有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对其回答中所具有的深刻哲理感到“诧异和不解”,但是广大考生看了之后却是一头雾水。由此看来,材料中的回答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的问题没错,那玻尔回答不能用“因为”,应该说“有(没有)秘诀……,”如果玻尔的回答没错,那人们应该问:“您为什么能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即使这样,如前所说,在学生面前的态度与“创建物理学派”关系不是太大,玻尔的回答依然有点牵强附会。

当然,伟大的玻尔在现实中是不会作出如此不合事理的回答的,这是我们尊敬的出题专家一不小心弄出的笑话。我不知道专家们用的材料是从哪儿选的,不过,据我的愚识陋见,玻尔说的这句话在《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张箭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中“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玻尔”一章中有。原文非常简单,“在1961年,玻尔访问苏联时,朗道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玻尔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在这段话里,玻尔的这句回答才是贴切自然的,虽然令人诧异和不解,然而发人深思极富有哲理。即便今年高考中的材料准确没有毛病,这则材料在整个作文题中也是多余的。如若不信,试看我去掉原材料,改动几个字后的效果。“生活中,有些事情常常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清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看看,没有原材料,作文题目更显简洁明了,不但不影响学生审题立意,而且还能使学生少受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学生在做话题作文时往往有一个习惯,爱从材料中看出点门道,期望从中发现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而这则材料由于本身的诸多毛病,学生们怎么也弄不清“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为什么能成了玻尔“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出人意料”他们能感觉到,但在“情理之中”就费解了。看了半天材料,不得要领不说,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破坏了考生作文的正常心态。高考完后,我组织了一个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座谈讨论会,参与者不少是我校晴霄文学社的会员同学,在校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作文一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这些水平不错的同学,对这个作文材料也是越看越不懂,越想越糊涂。莫非是专家们要用这一则多余的材料来考察一下学生的思辩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分清材料的有用无用,能不能迅速排除干扰,进而审题立意谋篇作文,这也未免太刁难学生了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只有激发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让他们能理清文题中讲述的道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

――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原发表于《个性化作文平台》21005年第9 期) 王贵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5年的高考作文象一个矜持的新娘一样终于站在了人们面前。然而掀起红盖头一看,这位新娘不仅毫无过人之处且外貌庸劣,让人大倒胃口。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虚情假意的提示几句,再给出一个话题,最后貌似宽容地挑明“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作文已是第七年被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采用,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至于笔者所说的外貌庸劣,是指今年作文题用以引出话题的那段材料,逻辑混乱,牵强附会。人们问玻尔的话是,“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这里强调的是有没有秘诀,玻尔应当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所给材料里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就使人犯糊涂了,玻尔到底说的是有秘诀还是没有秘诀。说他有秘诀吧,这说的是玻尔面对学生时的诚实表现,这应该是属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跟“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关系并不大;说他没秘诀吧,玻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敢肯定的是,“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的,并不是玻尔的答非所问和有没有秘诀,他们应当知道玻尔有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对其回答中所具有的深刻哲理感到“诧异和不解”,但是广大考生看了之后却是一头雾水。由此看来,材料中的回答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的问题没错,那玻尔回答不能用“因为”,应该说“有(没有)秘诀……,”如果玻尔的回答没错,那人们应该问:“您为什么能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即使这样,如前所说,在学生面前的态度与“创建物理学派”关系不是太大,玻尔的回答依然有点牵强附会。

当然,伟大的玻尔在现实中是不会作出如此不合事理的回答的,这是我们尊敬的出题专家一不小心弄出的笑话。我不知道专家们用的材料是从哪儿选的,不过,据我的愚识陋见,玻尔说的这句话在《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张箭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中“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玻尔”一章中有。原文非常简单,“在1961年,玻尔访问苏联时,朗道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玻尔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在这段话里,玻尔的这句回答才是贴切自然的,虽然令人诧异和不解,然而发人深思极富有哲理。即便今年高考中的材料准确没有毛病,这则材料在整个作文题中也是多余的。如若不信,试看我去掉原材料,改动几个字后的效果。“生活中,有些事情常常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清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看看,没有原材料,作文题目更显简洁明了,不但不影响学生审题立意,而且还能使学生少受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学生在做话题作文时往往有一个习惯,爱从材料中看出点门道,期望从中发现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而这则材料由于本身的诸多毛病,学生们怎么也弄不清“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为什么能成了玻尔“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出人意料”他们能感觉到,但在“情理之中”就费解了。看了半天材料,不得要领不说,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破坏了考生作文的正常心态。高考完后,我组织了一个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座谈讨论会,参与者不少是我校晴霄文学社的会员同学,在校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作文一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这些水平不错的同学,对这个作文材料也是越看越不懂,越想越糊涂。莫非是专家们要用这一则多余的材料来考察一下学生的思辩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分清材料的有用无用,能不能迅速排除干扰,进而审题立意谋篇作文,这也未免太刁难学生了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只有激发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让他们能理清文题中讲述的道好一个“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

――评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原发表于《个性化作文平台》21005年第9 期) 王贵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5年的高考作文象一个矜持的新娘一样终于站在了人们面前。然而掀起红盖头一看,这位新娘不仅毫无过人之处且外貌庸劣,让人大倒胃口。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虚情假意的提示几句,再给出一个话题,最后貌似宽容地挑明“三自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话题作文已是第七年被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采用,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至于笔者所说的外貌庸劣,是指今年作文题用以引出话题的那段材料,逻辑混乱,牵强附会。人们问玻尔的话是,“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这里强调的是有没有秘诀,玻尔应当首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所给材料里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就使人犯糊涂了,玻尔到底说的是有秘诀还是没有秘诀。说他有秘诀吧,这说的是玻尔面对学生时的诚实表现,这应该是属于教育方面的问题,跟“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关系并不大;说他没秘诀吧,玻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敢肯定的是,“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的,并不是玻尔的答非所问和有没有秘诀,他们应当知道玻尔有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对其回答中所具有的深刻哲理感到“诧异和不解”,但是广大考生看了之后却是一头雾水。由此看来,材料中的回答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人们的问题没错,那玻尔回答不能用“因为”,应该说“有(没有)秘诀……,”如果玻尔的回答没错,那人们应该问:“您为什么能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即使这样,如前所说,在学生面前的态度与“创建物理学派”关系不是太大,玻尔的回答依然有点牵强附会。

当然,伟大的玻尔在现实中是不会作出如此不合事理的回答的,这是我们尊敬的出题专家一不小心弄出的笑话。我不知道专家们用的材料是从哪儿选的,不过,据我的愚识陋见,玻尔说的这句话在《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张箭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 版)中“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玻尔”一章中有。原文非常简单,“在1961年,玻尔访问苏联时,朗道问他有什么秘诀把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玻尔回答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不怕在他们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在这段话里,玻尔的这句回答才是贴切自然的,虽然令人诧异和不解,然而发人深思极富有哲理。即便今年高考中的材料准确没有毛病,这则材料在整个作文题中也是多余的。如若不信,试看我去掉原材料,改动几个字后的效果。“生活中,有些事情常常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清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看看,没有原材料,作文题目更显简洁明了,不但不影响学生审题立意,而且还能使学生少受不必要的干扰。因为学生在做话题作文时往往有一个习惯,爱从材料中看出点门道,期望从中发现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角度。而这则材料由于本身的诸多毛病,学生们怎么也弄不清“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愚蠢”为什么能成了玻尔“创建第一流的物理学派”的秘诀,“出人意料”他们能感觉到,但在“情理之中”就费解了。看了半天材料,不得要领不说,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破坏了考生作文的正常心态。高考完后,我组织了一个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座谈讨论会,参与者不少是我校晴霄文学社的会员同学,在校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写作文一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这些水平不错的同学,对这个作文材料也是越看越不懂,越想越糊涂。莫非是专家们要用这一则多余的材料来考察一下学生的思辩能力,看看学生能不能分清材料的有用无用,能不能迅速排除干扰,进而审题立意谋篇作文,这也未免太刁难学生了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只有激发起学生澎湃的感情,让他们能理清文题中讲述的道

话题作文精彩构思80则--话题41:勇气

话题41:勇气?? 人们常用“大智大勇”来夸奖一个人的非凡才能,到底何谓“勇”?是敢于面对困难,还是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或是战胜自己的怯懦? 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精彩构思]? 1、勇气让她如此成功 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记一个有勇气的人。 ?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齐说,人只要有勇气,就没有办不成功的事。她就是凭着一股勇气,采访了诸多国家首脑,如里根、邓小平等,为人们做出了榜样。 2、想说爱你不容易 虚构一爱情故事,说明勇气会影响人的一生。 ? 王伟暗恋同事李琳很长时间了,可是就没有勇气表达。李琳觉得王伟是喜欢自己的,她也喜欢王伟,可王伟的沉默让她误以为自作多情。此时李 琳的父母已帮她办好了出国手续,李琳便狠下心来准备离去。王伟再也忍不住便鼓起勇气向李琳表白,李琳有泪滑落,但终于笑了,然后低下头慢慢地将赴美签证撕成碎片......? 3、争辩 虚拟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勇气与鲁莽的争辩说明两者的不同。 ? 勇气和鲁莽是亲兄弟,但勇气常做成功事情,因而受人喜爱,鲁莽常做错事情,因而受人讨厌。鲁莽不服,便去找勇气论理。鲁莽说:“你凭什么比我强?”勇气说:“我并不比你强 ,只是我做事时事先都深思熟虑过,不像你单凭一时冲动。”鲁莽说:“谁说的?我也动脑筋呀。”勇气说:“你动脑筋是想怎样做,而我还要想会有什么后果。”

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