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去过无锡吗,知道无锡最美的地方――鼋头渚公园吗?国庆长假的第三天,妈妈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令人向往的无锡。一路上,哥哥和我谈论着无锡的水蜜桃、酱排骨还有我最喜欢的小笼包,姑姑说:“你们别尽想吃,好好看看无锡的美景,回来要写一篇作文哟”。想到写作文,我的心里拔凉拔凉的,但是想到马上就要到无锡了,一股暖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们一路上,就这样谈谈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住进了宾馆。第二天,吃完了香甜的小笼包,我们就向鼋头渚公园出发了。开车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公园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大石碑上面题着郭沫若爷爷的诗“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我问妈妈为什么叫鼋头渚,妈妈告诉我:因为这座公园像一只神龟,它昂着头,插入太湖中,故而得名鼋头渚。我们欢欢喜喜地进入了公园,公园里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桂花的香味使秋天的气更甜更好,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沿着公园的小路往里走,看到了一洼莲花池,池里的荷花都谢了,只剩下一大片荷叶,一阵微风吹来,荷叶随风摆到,像一群美丽的仙子在翩翩起舞,散不尽的雾气笼罩着整个莲花池,让人感觉如临仙境。“樊凡,快点坐船”。哥哥在前面催促着我,走向驶往太湖对面小岛的游船。我站在甲板上,望着平静无风的湖面,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无磨”。我一直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当中,一点都没有留意船要靠岸,直到妈妈叫我上岸。咦,前面的人怎么越来越多啊?哦,原来这里就是鼋头呀!我坐在岸礁上,看着湖面一艘艘迎风驶向彼岸的帆船,水天相连,这一刻我想学古人赋诗一首赞美太湖、赞美大自然——这位神奇的制造者。不知不觉天渐渐的黑下来,我们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离开了鼋头渚公园。'

充满温情与水的江南小城——无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读起这首《忆江南》,我就想到我那充满温情于水的江南小城——无锡。

无锡的水就显然不同。城南紧靠着的是三万六千倾太湖,而且绝对是太湖之精华。无锡人只轻描淡写了一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就用精华击倒了一般,用佳绝超越了平凡。无锡人告诉世界:无锡的太湖才是最秀最美的。而世人也总都认同这一点。长长的古运河如绿色的丝带穿城、绕城蜿蜒而过。无锡的"古运河风情之旅"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太湖美,运河也美,水总是无锡人展示文化和风情的重要媒介。无锡人对自己拥有渺渺太湖、悠悠运河、潺潺名泉而感到自豪。无锡不仅水美,还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一到晚上,就可以看见星星在夜空轻轻滑落,可以听见风儿在夜里轻轻诉说,无锡的夜空是温柔与浪漫的。江南小城特有的气息,充满温情与水的水城市。在夜里,水气充斥着夜幕下的每一个角落,那若隐若无的的水气恍如梦境,连夜空也被披上一层薄沙。要想让所有人都喜爱无锡,喜爱这个充满温情与水的地方,就必须保护好这里的环境,让无锡变得更加美丽!

寻名人足迹,探地方文化

寻名人足迹,探地方文化湖塘桥实验小学锦绣校区四(2)班 张语珊十月二十八日,一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湖塘桥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一路欢歌笑语,来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乡——金坛采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金坛的愚池公园。这里是金坛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园中有一条溪水名为愚池。沿着愚池北岸,坐落着风格迥异的金坛许多名人纪念馆。沿着青石小路我们首先去参观金坛刻纸研究所。一走进这栋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幅很大的红色的刻纸,上面刻着许多小朋友,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打腰鼓,有的骑在麒麟身上玩,还有的在舞龙灯,一派欢天喜地的模样。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一看这幅刻纸,立刻震惊了:这么大一幅刻纸,这么多的图案,得刻多少刀,花多少时间呀!从刻纸研究所出来,穿过公园的古色古香的长廊,我们终于走进了华罗庚纪念馆。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华罗庚的塑像,只见华罗庚爷爷身着西服,右手拄拐,左手大一件大衣,全身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我深情地凝望着华罗庚爷爷的雕像,仿佛看到了爷爷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华罗庚爷爷告诉我们: “数学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天梯”。在纪念馆第二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华罗庚在世时所使用的一些日常用品,有衣服、鞋子、杯子,还有书、黑砚、眼镜等,在这里我了解到许多华罗庚爷爷的生平刻苦学习的事迹。从纪念馆出来,我牢牢记住了一句话:“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接着,我们还参观了段玉裁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金坛博物馆……一天的寻访,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金坛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养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作为常州人,我感到无比骄傲。 指导老师:张小红挖红香芋湖塘桥实验小学锦绣校区六(2)班 肖宇梦今天是星期五,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作为小记者的我第一次去采风了。这次采风,我们去了金坛市,在这里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又目睹了巧夺天工的金坛刻纸,可最令我难忘的是田间劳动——挖红香芋。一路上我看到了使人陶醉的美丽稻田,在稻田里,沉甸甸稻穗把稻秆压得直不起腰来,细长的稻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沙沙沙沙”稻谷随风起伏,像是滚向天边的海浪。路两边是一排排高高的芦苇,它们在微风中自由地扭动这纤细的腰,这些景象让我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不过,最后我的魂还是被红香芋勾去了,谁让它是蔬菜之王,还是几个朝代的宫廷贡品呢!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种红香芋的田地旁。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列列绿色的植物,叶子很像莲花叶,还像拉长了点的心型,大约有80厘米高。再看看旁边的田地里,有一堆椭圆型的小小的东西,老师说那就是红香芋。来到田地里,老师和同学们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张老师眼疾手快,一把抢过农民伯伯手中的锄头,准备跟红香芋“开战”。张老师迫不及待一锄头下去,可挖出来的红香芋它要么断了,要么裂了,气得老师直叹气。这时,农民伯伯讲话了:“不行,不行!你要拿红香芋为中心,下手要猛一点,力气也要大一点。”听了农民伯伯的指点,老师打足了气,准备和红香芋再“战”一场。老师拿起锄头,小心翼翼地推对着一株红香芋所在的位置比划了一般;最后猛地往地里一锄,一拔,一群红香芋们出来了,个个完好无损。老师提着自己挖的红香芋高兴地笑成了一朵花。因为我们力量不够,所以农民伯伯帮我们把红香芋用锄头耙出来,我们就能直接用手从泥土中挖出一个个红香芋了。这时,一位农民伯伯说:“剥好的红香芋可以买回家,5元一斤。泥土在上面也要算钱的,剥干净点哦。”我们听了,个个欣喜若狂,都蹲在地上憋足了劲用力刨土,个个手上、鞋子上沾满泥巴也毫不在意。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过了好一会儿,几乎人人都从刨出了许多红香芋宝宝。然后,我们开始仔仔细细地把红香芋上的泥土扒干净。剥开裹着的泥巴,我发现红香芋的顶上都透着一点点红,我想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我睁大眼睛,把红香芋上的“胡须”都一根一根地揪下来。抬头一望,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老虎似的,干劲十足呢!就连老师也挖的兴奋不已,买了六斤呢……太阳一寸寸地沉进山头。带着满身泥土的芬芳,我们满载而归了!那份与大自然的亲近、温暖、兴奋久久地、久久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指导老shoi 指导老 师指导老师:张小红金坛采风湖塘桥实验小学锦绣校区六(2)班 言鑫宇 10月28日,我们湖塘桥实验小学一行70多名小记者去金坛采风。听到这个消息我甭提有多高兴了!终于可以放下书本,抛开习题,去感受一下大自然了。 大巴车把我们带到了金坛的愚池公园。走进翠色欲流的小竹林,踩着蜿蜒的石子小道。几座古朴的古宅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的脑海里立刻蹦出来“青砖黛瓦”这个词。导游向我们介绍:“这几座古宅是特地一块砖一块砖地从安徽移过来的。”这要花多大的心血啊! 走进古宅,导游带我们来到古宅的大堂。“咦,这是什么东东?”我听到有人好奇的问。我把头转过去,可不是吗?那几盆绿色植物中间一个扁圆形大缸到底是什么呀?这时,导游向我们介绍起了这个。原来它是用来盛雨水的,我抬头一看,高高低低的屋檐上雨滴滴落下来正好流到这个大缸里,这个设计可真妙啊!我想,这就是“四水归堂”吧!原来古人是信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呀。在古宅里,墙壁四周大大小小的玻璃框中都摆放着形态各异的刻纸作品深深吸引了。那些作品内容丰富,构图线条刚中有柔,柔中带刚,飘逸流畅。原来金坛素有 “刻纸之乡” 的美誉。看,这是一幅奥运刻纸。这幅刻纸作品做工精细、内涵丰富、线条流畅、直追天工。只见一条巨龙腾飞而起,龙身上的每一个鳞片都刻得清清楚楚。作品中间是象征着全球五大洲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和平共处的奥运五环,五环里,是北京向全世界发出的邀请: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您”五个精巧的纸刻字,这是中国在向世界表达心声。真是让我想不到,一把普普通通的小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却能刻出一幅幅如此构思奇妙的艺术作品,我不得不被那些刻纸艺人的高超技艺所折服。据导游介绍金坛刻纸先后在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徐州、北京等地展出,得到国内外专家、观众的好评与肯定。中央电视台曾制作专题片《江南一枝花》向全国播映,为金坛刻纸作了热情洋溢的介绍和宣传。国内外许多报刊纷纷赞誉金坛刻纸“千姿百态人堪颂,皆是金坛神手来”。1993年12月,金坛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刻纸之乡”。2007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着,我们还去参观了: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金坛博物馆……这次采风,我学到了金坛名人勤奋刻苦的精神,感受到了金坛灿烂的历史文化艺术的魅力……真是意义非凡啊! 指导老师:张小红

这里风景独好

世上所谓美景,都是众人言之则不复其美了。真正的美景,也不是众人说出来的。众人皆言黄山美,孰不知,它的美不仅在奇松怪石,而是有一种神秘感,让人说出来就没有了。真正的美,可以像是一座荒无人烟的大山上,使人可以浮想的。

我去过黄山,去过九寨沟,可是游客总是太多,使好山好水失去了它们应有的美。而我到无锡的惠山上游玩,却觉得自有可观之处。我爬山从来不坐索道,都是爬上山去的。上山的路很长,一路上没有多少人。可是,这正体现了山的幽静。

攀爬到顶峰,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显然,大部分人都是坐索道上山的。我也和那些不费劲就上山的人们一样,俯视着山下。山下的建筑物清晰可见,可是高了几百米,视野也变大了。那些房屋,也自然和人一般大小了。世间的一些事物,本来很渺小,很简单。可是有些人人为的将其夸大,反而准备多而效率低。正如我在富士山上爬山,45分钟便从五合目到六合目打个来回。而当我返回时,在三分之二的路程处遇到了我在三分之一路程处超越的美国旅游大军。他们全副武装,却走的比我慢很多。

我自然还是走路下山,山路其实很短。我很快就下山了。

另一件事是我在武汉长江二桥边上游览。我们在汉阳江边,对面就是著名的黄鹤楼。那个地方虽说人很多,但全部集中在一个广场上。我先向右走,右边是鹳雀楼,有一堵墙把路堵死了。我又朝左边走,发现左边的风景比广场的风景好很多,并且人也稀少。我站在江边,把手伸进江水里,眺望着对面的龟山。这里风景,的确独好!我比较喜欢幽静的地方,这样易于在好山好水中思考问题。我也喜欢在水乡游览。在江南“六大水乡”中,我觉得南浔是最好的。

那时候,南浔还没有开发。要过去,要走国道,要从上海到江苏到浙江再到江苏,极为不便。虽说这是六大水乡之一,但是却不像其他的那样人挤人,而是人烟寥寥,但是有一种独特的水乡情调。

我认为那一次游览,我们体味到了在其他水乡没有的一种独特气氛。这只是因人少,而恢复了水乡的本来面貌。

在喧闹的社会中,谁能保持一种内心的宁静?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在风景的游览中得到宁静。旅游,目的就是一种宁静。内心安静,方可和谐。

这里风景独好,的确独好!

让我们为无锡增光添彩

无锡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它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有繁华的市容,有实力雄厚的工厂,而且无锡人还特别文明、热情。作为一名无锡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为了让无锡变得更美好,更和谐,我们理应为无锡增光添彩。

首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就说大家熟悉的“瞎子”阿炳——华彦钧吧,他小的时候就十分有才华,但是很不幸的是在21岁的时候患了眼疾,但是家里没钱医治,35岁就双目失明了。但是,他没有从此自暴自弃,而是在无锡沿街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并继续学习音乐,到了中年,历经沧桑的阿炳来到了二泉,听着流水的淙淙声,写下了《二泉映月》这么著名的二胡曲。阿炳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其次,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们无锡人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要说起文化素养,就数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最有才华了。他自幼就博学多才,他擅长诗赋、书法,但是最出名的还是绘画。他的画力求以形传神,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人称“铁线描”。他与张僧繇等并称为“六朝三杰”。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一个对无锡有贡献的人。

此外,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进取精神。大名鼎鼎的徐悲鸿大画家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吧,他就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人,而且他是无锡的宜兴人。1916年就赴复旦大学学习,1919年又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院学习。1927年学成回国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不久又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但是他毫不满足,发愤进取,先后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举办画展,1937年又去新加坡、印度、长沙、广州等学习。徐悲鸿后来的成绩与他的进取精神息息相关,你说,我们要把无锡建设成为在世界上受人羡慕,令人向往的城市,如果没有进取精神,那能行吗?

作为无锡市的中学生,我们要向阿炳、顾恺之、徐悲鸿等学习,做一个既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又有文化素养,还有进取精神的人,为无锡增光添彩。

让我们一起为无锡增光添彩,因为无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好的家园,也是我们生活中的理想的港湾,现实中的文明的城市,我们理应为它增光添彩!

家乡

家乡

无锡是个好地方。我所以这么说,丝毫不因为她是我的故乡。我想,即使用外地人挑剔的眼光来看,也是如此。无锡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风光旖旎的“太湖明珠”,日新月异的“鱼米之乡”。 要领略太湖美景,自然是去鼋头渚。有首诗说得好:“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站在山下往上望,满山郁郁葱葱的,其中有亭堂隐隐现现,引你迫不及待地上山去寻。一路上,能见到些许山亭庙堂。它们的建筑风格比较独特,节奏明快,活泼而不压抑。 登上山顶,太湖美景就尽收眼底了。多么宽广的水面啊,简直望不到头!昆明湖和她比起来,未免黯然失色。她是那样清澈,看着她,你的心都会透明起来。这是一种毫无雕饰的自然的美,恬静的美。再极目远眺,那处于烟波浩渺之中的,莫不是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岛?不,那是“三山”。看,多象一只悠然自得的大青龟,若隐若现,忽浮忽沉。看着这一切,耳边又响起《太湖美》的歌声,难道你不会心旌摇曳,怀疑自己来到了梦幻中的仙境? 沿石子路往下走,地势越来越低。不久,湖水便在你脚前了。水浪轻轻拍打着湖岸,奏着不知名的乐曲。手伸进湖水里,你似乎可以感受到那跳动的音符,而水呢,清凉清凉的,直透到心窝里,真舒服----- 欣赏无锡景的好去处并不只是鼋头渚,还有蠡园、梅园、锡惠公园等许多地方。 蠡园,为纪念范蠡、西施而取名。园内有一座假山,叫“云窝”,很是玲珑剔透,还有苏东坡等人的墨迹在此园。锡惠公园最著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写的就是它。这个公园还有个园中园-寄畅园,风景别致、秀美,颐和园的諧趣园就是仿它而造的。梅园,自然有梅树。当梅花盛开的时节,满园花香,那才叫美呢。 无锡之所以成为“太湖明珠”,并非只因她风光秀丽,还因她是个“鱼米之乡”。有了太湖这个天赐的“宝湖”,无锡的渔业兴旺发达。不管你走进副食店还是自由市场,到处可以见到鱼儿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很新鲜。无锡人和许多南方人一样,以米为主食,而她的稻米产量也是很高的,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近几年来,无锡的发展非常快,尤其是轻工业。丝绸、棉纺、电子产品畅销各地,北京许多厂用的柴油发电机,也产于无锡。而郊区幢幢的新楼房,便是农业发展的最好证明。由于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无锡曾被评为全国第二大“明星城”(明星城是发展迅速、成绩卓著的城市),仅次于常州。 无锡的传统产品也有了新的改进和发展。“惠山泥人”是无锡顶有名的手工艺品,有好几百年历史了。泥塑“弥勒佛”,腆着肚子,笑眯眯的,好玩得很;观音菩萨,手捧净瓶,端庄宁静,挺好看的;七品芝麻官,官帽一碰一摇,滑稽极了。还有小孩、老太等泥塑,多得数不清。 如果你想在无锡买些东西,不妨来几个“惠山泥人”。噢,对了,再来些酱排骨、油面筋等名产。当然,最好的纪念是在太湖边照张像,那一定会使你终生难忘 。

这就是我的家乡——无锡。

简评:文字的严谨,不亚于专业的城市介绍。

游无锡鼋头渚

同学们,你们去过无锡吗,知道无锡最美的地方――鼋头渚公园吗?国庆长假的第三天,妈妈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令人向往的无锡。一路上,哥哥和我谈论着无锡的水蜜桃、酱排骨还有我最喜欢的小笼包,姑姑说:“你们别尽想吃,好好看看无锡的美景,回来要写一篇作文哟”。想到写作文,我的心里拔凉拔凉的,但是想到马上就要到无锡了,一股暖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们一路上,就这样谈谈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住进了宾馆。第二天,吃完了香甜的小笼包,我们就向鼋头渚公园出发了。开车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公园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大石碑上面题着郭沫若爷爷的诗“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我问妈妈为什么叫鼋头渚,妈妈告诉我:因为这座公园像一只神龟,它昂着头,插入太湖中,故而得名鼋头渚。我们欢欢喜喜地进入了公园,公园里秋色宜人,天朗气清,桂花的香味使秋天的气更甜更好,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沿着公园的小路往里走,看到了一洼莲花池,池里的荷花都谢了,只剩下一大片荷叶,一阵微风吹来,荷叶随风摆到,像一群美丽的仙子在翩翩起舞,散不尽的雾气笼罩着整个莲花池,让人感觉如临仙境。“樊凡,快点坐船”。哥哥在前面催促着我,走向驶往太湖对面小岛的游船。我站在甲板上,望着平静无风的湖面,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无磨”。我一直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当中,一点都没有留意船要靠岸,直到妈妈叫我上岸。咦,前面的人怎么越来越多啊?哦,原来这里就是鼋头呀!我坐在岸礁上,看着湖面一艘艘迎风驶向彼岸的帆船,水天相连,这一刻我想学古人赋诗一首赞美太湖、赞美大自然——这位神奇的制造者。不知不觉天渐渐的黑下来,我们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离开了鼋头渚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