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读《西游记》有感

杏花岭虹桥小学四年三班刘翼治

《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书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神通广大、降妖除魔的孙悟空,他有火眼金睛和金箍棒,会七十二般变化,能腾云驾雾,而且一个跟都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好吃贪睡、贪生怕死得得猪八戒,他原来是天蓬大元帅,因为喝醉了就调戏嫦娥被贬下了人间投错了胎,长成了猪的模样猪八戒肥头大耳,据说一顿能吃三五逗得米饭;他有个宝贝那就是太上老君给他的九尺钉耙。有老实忠诚、默默无闻的沙和尚,他一心一意保护唐僧取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有一心取得真经、慈悲善良的唐僧。书中讲述了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巴士一难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我喜欢《西游记》这本书,主人公之一孙悟空则是我最敬佩的。我们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广大,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

喜欢《西游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要想办成一件大事,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艰险。使我想到了学习,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要面对一道道难题的挑战,要面对完与学的抉择……战胜困难就孕育着成功。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大原因。

诗句

1、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4、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5、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6、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9、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10、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14、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15、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好句

下一篇:写景的好词好句

春游建议

风景如画的春天到了,我建议同学们去杏花公园春游,在杏花公园,大家肯定会感受到春天的美,叩开春天的门。

杏花公园的中心有一个大草坪。草坪上的草绿油油的,如果在下了场雨后,你可以看见,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你可以坐在草坪上聊天、读书、休息,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呢!

杏花公园的花儿真美!前一段时间,树上还尽是红艳艳的花苞。现在呀,花儿们也笑了。当你坐在草地上,望着那一大片浮着的“云霞”,又红又美,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道:“这儿真美呀!”当你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当杏树的枝条拦着你,当你被碰下的杏花落在头上、身上,那感觉呀,真是……嗐,都无法形容!

在杏花公园的湖边,有一个游乐场,那里的机器很多:有海盗船、飞天转椅、摩天轮……你还没玩够这个,那边的机器又把吸引过去了。一边玩,一边欣赏着美景,那多么有意思呀!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相信你去看了会比我描写的更好、更美丽!

清明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溕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蓬,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的笃笃地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老家的清明节

老家的清明节我的老家在永福,解放前叫百寿县。从我记事开始,爸爸妈妈每年都带我回老家过清明节。爸爸告诉我,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是祭祖,寄托后人对先人的哀思。老家的清明节,上坟祭祖时要买一个清明吊挂在坟上,随后就是烧纸钱,烧金元宝(锡箔纸折的),冥币,鸣放鞭炮,以告诉祖人来上坟了。还要将墓周围的杂草除去,陪添新土,因为清明这天三黄五煞都回避,动老坟土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也叫扫墓。最后大家依次在坟前燃香作揖跪拜磕头,告慰先人,祈求先人保佑。清明节时,老家人都喜欢做艾叶粑粑,爸爸说那叫寒食,小孩一定要吃。我吃过,味道还真好。这几年老家有做清明会的习惯,一个家族的人,不管住得多远,这个时候都要赶回来。全族人老老小小一起上罢祖坟之后,在一起吃一顿酒席,一年一回,借此族人团聚,以增加家族的凝聚力。吃饭是在露天晒谷坪,好几百人,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真热闹!今年回去正遇上阴雨天,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时我似乎感受到了诗中描写的那种特殊气氛。桂林市榕湖小学二年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