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口语交际课可有意思了。

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背育苏轼游庐山时写的诗《题西林壁》,再叫我们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然后老师说“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说:“同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看,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老师接着说,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观察的最细致。

于是,我们翻开了语文书,仔细地观察课文中《树和人头像》。起初,我们粗粗一看,除了一棵高大的光秃秃的大树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没有什么特别引人之处。老师让我们再细细一看,怪了,树上竟然藏着很多人头像。我数了数,树上一共藏着10个人头像。这些人头像形态不一,姿态各异,有的抬头仰望天空,有的低头俯视大地,有的相互望着,还有的在亲切的交谈。他们的表情丰富多彩,有严肃的、慈祥的,有皱着眉头的,也有开怀大笑的,有趣极了。特别是树梢右边的那位慈祥而温和的老爷爷,高额头、高鼻梁,长着浓浓的大胡子,可讨人喜欢了。

这真是一棵有趣的大树,只要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诗词素材运用

课本素材运用之二

——诗词素材运用

◆ 湖南省益阳市综合中专 蔡建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运用方向 江山如画、与经典同行、记忆的长河、铭记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由此及彼法。由这首词带出苏轼的其他经典佳句,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

2. 由文及人法。通过苏轼众多的豪放诗词,呈现他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

3. 经典摘要法。将苏轼的经典诗句与其他作家的佳句放到一起,美化文章语言。

佳作展示

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便在我心头一一显露。

(选自高考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拨 品味一段佳句就能了解一位作家,细读几篇经典就能了解一个时代。作者穿过无限的时空,用排比句式信手串起四位作家的名句,文字似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酣畅淋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巨大伤痛。

(选自高考佳作《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点拨 与上面的片断相比,本片段引用的虽是同一句子,角度却有变化。前者重在揭示人物的旷达,后者重在引出人物的命运;前者重在营造整齐的韵律,后者重在挖掘文学的内涵。一则蜻蜓点水,一则浓墨展开,语言风格相似,写作效果却大不相同。

拓展延伸

苏轼还有如下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运用方向 人生风景线、问、新与旧、生命的高歌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巧妙引用诗句。用动人语句勾起读者的深情回忆。

2. 再现当年情景。用故事形式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

3. 借鉴写景笔法。用精美的画面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佳作展示

橘子洲头

□ 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 沈 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那位中年男子的眼睛更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呐喊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

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课本素材运用之二

——诗词素材运用

◆ 湖南省益阳市综合中专 蔡建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运用方向 江山如画、与经典同行、记忆的长河、铭记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由此及彼法。由这首词带出苏轼的其他经典佳句,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

2. 由文及人法。通过苏轼众多的豪放诗词,呈现他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

3. 经典摘要法。将苏轼的经典诗句与其他作家的佳句放到一起,美化文章语言。

佳作展示

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便在我心头一一显露。

(选自高考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拨 品味一段佳句就能了解一位作家,细读几篇经典就能了解一个时代。作者穿过无限的时空,用排比句式信手串起四位作家的名句,文字似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酣畅淋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巨大伤痛。

(选自高考佳作《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点拨 与上面的片断相比,本片段引用的虽是同一句子,角度却有变化。前者重在揭示人物的旷达,后者重在引出人物的命运;前者重在营造整齐的韵律,后者重在挖掘文学的内涵。一则蜻蜓点水,一则浓墨展开,语言风格相似,写作效果却大不相同。

拓展延伸

苏轼还有如下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运用方向 人生风景线、问、新与旧、生命的高歌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巧妙引用诗句。用动人语句勾起读者的深情回忆。

2. 再现当年情景。用故事形式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

3. 借鉴写景笔法。用精美的画面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佳作展示

橘子洲头

□ 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 沈 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那位中年男子的眼睛更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呐喊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

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课本素材运用之二

——诗词素材运用

◆ 湖南省益阳市综合中专 蔡建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运用方向 江山如画、与经典同行、记忆的长河、铭记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由此及彼法。由这首词带出苏轼的其他经典佳句,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

2. 由文及人法。通过苏轼众多的豪放诗词,呈现他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

3. 经典摘要法。将苏轼的经典诗句与其他作家的佳句放到一起,美化文章语言。

佳作展示

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便在我心头一一显露。

(选自高考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拨 品味一段佳句就能了解一位作家,细读几篇经典就能了解一个时代。作者穿过无限的时空,用排比句式信手串起四位作家的名句,文字似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酣畅淋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巨大伤痛。

(选自高考佳作《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点拨 与上面的片断相比,本片段引用的虽是同一句子,角度却有变化。前者重在揭示人物的旷达,后者重在引出人物的命运;前者重在营造整齐的韵律,后者重在挖掘文学的内涵。一则蜻蜓点水,一则浓墨展开,语言风格相似,写作效果却大不相同。

拓展延伸

苏轼还有如下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运用方向 人生风景线、问、新与旧、生命的高歌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巧妙引用诗句。用动人语句勾起读者的深情回忆。

2. 再现当年情景。用故事形式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

3. 借鉴写景笔法。用精美的画面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佳作展示

橘子洲头

□ 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 沈 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那位中年男子的眼睛更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呐喊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

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课本素材运用之二

——诗词素材运用

◆ 湖南省益阳市综合中专 蔡建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运用方向 江山如画、与经典同行、记忆的长河、铭记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由此及彼法。由这首词带出苏轼的其他经典佳句,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

2. 由文及人法。通过苏轼众多的豪放诗词,呈现他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

3. 经典摘要法。将苏轼的经典诗句与其他作家的佳句放到一起,美化文章语言。

佳作展示

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便在我心头一一显露。

(选自高考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拨 品味一段佳句就能了解一位作家,细读几篇经典就能了解一个时代。作者穿过无限的时空,用排比句式信手串起四位作家的名句,文字似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酣畅淋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巨大伤痛。

(选自高考佳作《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点拨 与上面的片断相比,本片段引用的虽是同一句子,角度却有变化。前者重在揭示人物的旷达,后者重在引出人物的命运;前者重在营造整齐的韵律,后者重在挖掘文学的内涵。一则蜻蜓点水,一则浓墨展开,语言风格相似,写作效果却大不相同。

拓展延伸

苏轼还有如下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运用方向 人生风景线、问、新与旧、生命的高歌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巧妙引用诗句。用动人语句勾起读者的深情回忆。

2. 再现当年情景。用故事形式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

3. 借鉴写景笔法。用精美的画面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佳作展示

橘子洲头

□ 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 沈 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那位中年男子的眼睛更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呐喊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

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课本素材运用之二

——诗词素材运用

◆ 湖南省益阳市综合中专 蔡建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运用方向 江山如画、与经典同行、记忆的长河、铭记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由此及彼法。由这首词带出苏轼的其他经典佳句,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

2. 由文及人法。通过苏轼众多的豪放诗词,呈现他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

3. 经典摘要法。将苏轼的经典诗句与其他作家的佳句放到一起,美化文章语言。

佳作展示

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便在我心头一一显露。

(选自高考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拨 品味一段佳句就能了解一位作家,细读几篇经典就能了解一个时代。作者穿过无限的时空,用排比句式信手串起四位作家的名句,文字似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酣畅淋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巨大伤痛。

(选自高考佳作《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点拨 与上面的片断相比,本片段引用的虽是同一句子,角度却有变化。前者重在揭示人物的旷达,后者重在引出人物的命运;前者重在营造整齐的韵律,后者重在挖掘文学的内涵。一则蜻蜓点水,一则浓墨展开,语言风格相似,写作效果却大不相同。

拓展延伸

苏轼还有如下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运用方向 人生风景线、问、新与旧、生命的高歌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巧妙引用诗句。用动人语句勾起读者的深情回忆。

2. 再现当年情景。用故事形式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

3. 借鉴写景笔法。用精美的画面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佳作展示

橘子洲头

□ 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 沈 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那位中年男子的眼睛更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呐喊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

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课本素材运用之二

——诗词素材运用

◆ 湖南省益阳市综合中专 蔡建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运用方向 江山如画、与经典同行、记忆的长河、铭记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由此及彼法。由这首词带出苏轼的其他经典佳句,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

2. 由文及人法。通过苏轼众多的豪放诗词,呈现他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

3. 经典摘要法。将苏轼的经典诗句与其他作家的佳句放到一起,美化文章语言。

佳作展示

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便在我心头一一显露。

(选自高考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拨 品味一段佳句就能了解一位作家,细读几篇经典就能了解一个时代。作者穿过无限的时空,用排比句式信手串起四位作家的名句,文字似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酣畅淋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巨大伤痛。

(选自高考佳作《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点拨 与上面的片断相比,本片段引用的虽是同一句子,角度却有变化。前者重在揭示人物的旷达,后者重在引出人物的命运;前者重在营造整齐的韵律,后者重在挖掘文学的内涵。一则蜻蜓点水,一则浓墨展开,语言风格相似,写作效果却大不相同。

拓展延伸

苏轼还有如下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运用方向 人生风景线、问、新与旧、生命的高歌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巧妙引用诗句。用动人语句勾起读者的深情回忆。

2. 再现当年情景。用故事形式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

3. 借鉴写景笔法。用精美的画面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佳作展示

橘子洲头

□ 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 沈 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那位中年男子的眼睛更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呐喊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

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课本素材运用之二

——诗词素材运用

◆ 湖南省益阳市综合中专 蔡建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运用方向 江山如画、与经典同行、记忆的长河、铭记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由此及彼法。由这首词带出苏轼的其他经典佳句,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

2. 由文及人法。通过苏轼众多的豪放诗词,呈现他独特鲜明的个性风采。

3. 经典摘要法。将苏轼的经典诗句与其他作家的佳句放到一起,美化文章语言。

佳作展示

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便在我心头一一显露。

(选自高考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拨 品味一段佳句就能了解一位作家,细读几篇经典就能了解一个时代。作者穿过无限的时空,用排比句式信手串起四位作家的名句,文字似一泻千里的滔滔江水,酣畅淋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正因为在被贬之后,依然能够坚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心理,才忘记了心灵曾有过的巨大伤痛。

(选自高考佳作《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点拨 与上面的片断相比,本片段引用的虽是同一句子,角度却有变化。前者重在揭示人物的旷达,后者重在引出人物的命运;前者重在营造整齐的韵律,后者重在挖掘文学的内涵。一则蜻蜓点水,一则浓墨展开,语言风格相似,写作效果却大不相同。

拓展延伸

苏轼还有如下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选自高中语文课本《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运用方向 人生风景线、问、新与旧、生命的高歌等命题

运用妙招

1. 巧妙引用诗句。用动人语句勾起读者的深情回忆。

2. 再现当年情景。用故事形式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

3. 借鉴写景笔法。用精美的画面描绘景物的独特风貌。

佳作展示

橘子洲头

□ 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 沈 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那位中年男子的眼睛更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呐喊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

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用诗来说理

最近编审古典诗词稿件,发现有种诗词全篇说理,但在用词上又晦涩难懂,就好像把一些辞藻堆积而成,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有人还自恃深奥,乐此不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条歧路。写了诗词,自己欣赏便罢,如果要拿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你就要写得有些诗意,写得让人明白,读后让人有些感受,悟出点道理。让人看了,不知你要表达什么,那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说理诗是有的。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

诗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这就是用诗来说理。作者把某种社会生活中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意象、意境之中,給人一种启迪作用。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这一具体形象来写的。它说明,身陷在其中不能超脱,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写出了自己在庐山中的真实感受,很有韵味。哲理寓于形象之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故成为流传的名诗。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这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包含理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对原上草的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草的生长规律是“一岁一枯荣”的,这和人生的规律相同。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这是人逃不脱的自然规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二句是对因果的辩证,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而对“原上草”和“春风”来说,又是因缘关系。野火只是烧掉了原上草露在地面上的茎和叶,但没有烧死深扎在地下的根,这是主观的内因,遇到春风这种客观的外在条件“缘”,“原上草”又呈现出薄薄生机。我们再看杜甫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就是说江山花柳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的具体形象,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也有的诗,用意象来咏怀,来抒发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回顾了过去艰辛的人生旅程,感叹人生与仕途的坎坷,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寓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前半把人生的道路比作“雪泥鸿爪”,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过去的痕,会被岁月无情的消磨掉,贴切精当,发人深省。诗的后半进一步用一些表现人世沧桑、仕途坎坷的具体事件意象作印证,增强了感染力。

当然,也有一些规劝世人如何做人,怎样修身养性的诗,有些直白,但道理很深刻。安徽桐城县有个六尺巷,是讲了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的事。张英在朝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闹宅基地纠纷,就写信給他,请他出面干涉,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到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争一点的小利,争一时的义气,就结怨结仇,这有什么意思呢?就让他一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看开了,也就是了。结句,寓意深刻。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就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有首“十不足”的诗,通俗易懂,是明朝朱载堉写的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见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虽然语言浅显,但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意象来说明人心无足的道理。层层推进,水涨船高,结论却一落千丈,发人深思。

总之,说理诗要写得好,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借助形象说话。就是赋物以明理,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也就是,诗要自然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在具体的物象、事像之中阐发生活哲理。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和看待物象意象,这样的说理才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最近编审古典诗词稿件,发现有种诗词全篇说理,但在用词上又晦涩难懂,就好像把一些辞藻堆积而成,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有人还自恃深奥,乐此不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条歧路。写了诗词,自己欣赏便罢,如果要拿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你就要写得有些诗意,写得让人明白,读后让人有些感受,悟出点道理。让人看了,不知你要表达什么,那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说理诗是有的。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

诗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这就是用诗来说理。作者把某种社会生活中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意象、意境之中,給人一种启迪作用。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这一具体形象来写的。它说明,身陷在其中不能超脱,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写出了自己在庐山中的真实感受,很有韵味。哲理寓于形象之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故成为流传的名诗。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这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包含理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对原上草的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草的生长规律是“一岁一枯荣”的,这和人生的规律相同。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这是人逃不脱的自然规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二句是对因果的辩证,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而对“原上草”和“春风”来说,又是因缘关系。野火只是烧掉了原上草露在地面上的茎和叶,但没有烧死深扎在地下的根,这是主观的内因,遇到春风这种客观的外在条件“缘”,“原上草”又呈现出薄薄生机。我们再看杜甫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就是说江山花柳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的具体形象,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也有的诗,用意象来咏怀,来抒发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回顾了过去艰辛的人生旅程,感叹人生与仕途的坎坷,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寓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前半把人生的道路比作“雪泥鸿爪”,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过去的痕,会被岁月无情的消磨掉,贴切精当,发人深省。诗的后半进一步用一些表现人世沧桑、仕途坎坷的具体事件意象作印证,增强了感染力。

当然,也有一些规劝世人如何做人,怎样修身养性的诗,有些直白,但道理很深刻。安徽桐城县有个六尺巷,是讲了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的事。张英在朝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闹宅基地纠纷,就写信給他,请他出面干涉,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到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争一点的小利,争一时的义气,就结怨结仇,这有什么意思呢?就让他一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看开了,也就是了。结句,寓意深刻。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就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有首“十不足”的诗,通俗易懂,是明朝朱载堉写的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见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虽然语言浅显,但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意象来说明人心无足的道理。层层推进,水涨船高,结论却一落千丈,发人深思。

总之,说理诗要写得好,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借助形象说话。就是赋物以明理,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也就是,诗要自然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在具体的物象、事像之中阐发生活哲理。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和看待物象意象,这样的说理才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最近编审古典诗词稿件,发现有种诗词全篇说理,但在用词上又晦涩难懂,就好像把一些辞藻堆积而成,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有人还自恃深奥,乐此不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条歧路。写了诗词,自己欣赏便罢,如果要拿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你就要写得有些诗意,写得让人明白,读后让人有些感受,悟出点道理。让人看了,不知你要表达什么,那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说理诗是有的。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

诗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这就是用诗来说理。作者把某种社会生活中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意象、意境之中,給人一种启迪作用。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这一具体形象来写的。它说明,身陷在其中不能超脱,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写出了自己在庐山中的真实感受,很有韵味。哲理寓于形象之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故成为流传的名诗。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这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包含理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对原上草的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草的生长规律是“一岁一枯荣”的,这和人生的规律相同。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这是人逃不脱的自然规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二句是对因果的辩证,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而对“原上草”和“春风”来说,又是因缘关系。野火只是烧掉了原上草露在地面上的茎和叶,但没有烧死深扎在地下的根,这是主观的内因,遇到春风这种客观的外在条件“缘”,“原上草”又呈现出薄薄生机。我们再看杜甫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就是说江山花柳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的具体形象,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也有的诗,用意象来咏怀,来抒发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回顾了过去艰辛的人生旅程,感叹人生与仕途的坎坷,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寓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前半把人生的道路比作“雪泥鸿爪”,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过去的痕,会被岁月无情的消磨掉,贴切精当,发人深省。诗的后半进一步用一些表现人世沧桑、仕途坎坷的具体事件意象作印证,增强了感染力。

当然,也有一些规劝世人如何做人,怎样修身养性的诗,有些直白,但道理很深刻。安徽桐城县有个六尺巷,是讲了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的事。张英在朝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闹宅基地纠纷,就写信給他,请他出面干涉,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到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争一点的小利,争一时的义气,就结怨结仇,这有什么意思呢?就让他一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看开了,也就是了。结句,寓意深刻。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就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有首“十不足”的诗,通俗易懂,是明朝朱载堉写的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见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虽然语言浅显,但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意象来说明人心无足的道理。层层推进,水涨船高,结论却一落千丈,发人深思。

总之,说理诗要写得好,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借助形象说话。就是赋物以明理,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也就是,诗要自然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在具体的物象、事像之中阐发生活哲理。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和看待物象意象,这样的说理才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最近编审古典诗词稿件,发现有种诗词全篇说理,但在用词上又晦涩难懂,就好像把一些辞藻堆积而成,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有人还自恃深奥,乐此不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条歧路。写了诗词,自己欣赏便罢,如果要拿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你就要写得有些诗意,写得让人明白,读后让人有些感受,悟出点道理。让人看了,不知你要表达什么,那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说理诗是有的。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

诗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这就是用诗来说理。作者把某种社会生活中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意象、意境之中,給人一种启迪作用。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这一具体形象来写的。它说明,身陷在其中不能超脱,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写出了自己在庐山中的真实感受,很有韵味。哲理寓于形象之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故成为流传的名诗。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这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包含理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对原上草的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草的生长规律是“一岁一枯荣”的,这和人生的规律相同。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这是人逃不脱的自然规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二句是对因果的辩证,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而对“原上草”和“春风”来说,又是因缘关系。野火只是烧掉了原上草露在地面上的茎和叶,但没有烧死深扎在地下的根,这是主观的内因,遇到春风这种客观的外在条件“缘”,“原上草”又呈现出薄薄生机。我们再看杜甫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就是说江山花柳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的具体形象,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也有的诗,用意象来咏怀,来抒发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回顾了过去艰辛的人生旅程,感叹人生与仕途的坎坷,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寓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前半把人生的道路比作“雪泥鸿爪”,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过去的痕,会被岁月无情的消磨掉,贴切精当,发人深省。诗的后半进一步用一些表现人世沧桑、仕途坎坷的具体事件意象作印证,增强了感染力。

当然,也有一些规劝世人如何做人,怎样修身养性的诗,有些直白,但道理很深刻。安徽桐城县有个六尺巷,是讲了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的事。张英在朝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闹宅基地纠纷,就写信給他,请他出面干涉,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到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争一点的小利,争一时的义气,就结怨结仇,这有什么意思呢?就让他一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看开了,也就是了。结句,寓意深刻。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就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有首“十不足”的诗,通俗易懂,是明朝朱载堉写的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见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虽然语言浅显,但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意象来说明人心无足的道理。层层推进,水涨船高,结论却一落千丈,发人深思。

总之,说理诗要写得好,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借助形象说话。就是赋物以明理,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也就是,诗要自然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在具体的物象、事像之中阐发生活哲理。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和看待物象意象,这样的说理才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最近编审古典诗词稿件,发现有种诗词全篇说理,但在用词上又晦涩难懂,就好像把一些辞藻堆积而成,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有人还自恃深奥,乐此不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条歧路。写了诗词,自己欣赏便罢,如果要拿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你就要写得有些诗意,写得让人明白,读后让人有些感受,悟出点道理。让人看了,不知你要表达什么,那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说理诗是有的。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

诗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这就是用诗来说理。作者把某种社会生活中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意象、意境之中,給人一种启迪作用。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这一具体形象来写的。它说明,身陷在其中不能超脱,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写出了自己在庐山中的真实感受,很有韵味。哲理寓于形象之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故成为流传的名诗。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这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包含理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对原上草的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草的生长规律是“一岁一枯荣”的,这和人生的规律相同。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这是人逃不脱的自然规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二句是对因果的辩证,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而对“原上草”和“春风”来说,又是因缘关系。野火只是烧掉了原上草露在地面上的茎和叶,但没有烧死深扎在地下的根,这是主观的内因,遇到春风这种客观的外在条件“缘”,“原上草”又呈现出薄薄生机。我们再看杜甫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就是说江山花柳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的具体形象,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也有的诗,用意象来咏怀,来抒发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回顾了过去艰辛的人生旅程,感叹人生与仕途的坎坷,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寓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前半把人生的道路比作“雪泥鸿爪”,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过去的痕,会被岁月无情的消磨掉,贴切精当,发人深省。诗的后半进一步用一些表现人世沧桑、仕途坎坷的具体事件意象作印证,增强了感染力。

当然,也有一些规劝世人如何做人,怎样修身养性的诗,有些直白,但道理很深刻。安徽桐城县有个六尺巷,是讲了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的事。张英在朝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闹宅基地纠纷,就写信給他,请他出面干涉,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到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争一点的小利,争一时的义气,就结怨结仇,这有什么意思呢?就让他一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看开了,也就是了。结句,寓意深刻。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就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有首“十不足”的诗,通俗易懂,是明朝朱载堉写的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见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虽然语言浅显,但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意象来说明人心无足的道理。层层推进,水涨船高,结论却一落千丈,发人深思。

总之,说理诗要写得好,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借助形象说话。就是赋物以明理,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也就是,诗要自然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在具体的物象、事像之中阐发生活哲理。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和看待物象意象,这样的说理才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最近编审古典诗词稿件,发现有种诗词全篇说理,但在用词上又晦涩难懂,就好像把一些辞藻堆积而成,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有人还自恃深奥,乐此不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条歧路。写了诗词,自己欣赏便罢,如果要拿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你就要写得有些诗意,写得让人明白,读后让人有些感受,悟出点道理。让人看了,不知你要表达什么,那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说理诗是有的。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

诗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这就是用诗来说理。作者把某种社会生活中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意象、意境之中,給人一种启迪作用。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这一具体形象来写的。它说明,身陷在其中不能超脱,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写出了自己在庐山中的真实感受,很有韵味。哲理寓于形象之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故成为流传的名诗。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这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包含理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对原上草的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草的生长规律是“一岁一枯荣”的,这和人生的规律相同。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这是人逃不脱的自然规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二句是对因果的辩证,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而对“原上草”和“春风”来说,又是因缘关系。野火只是烧掉了原上草露在地面上的茎和叶,但没有烧死深扎在地下的根,这是主观的内因,遇到春风这种客观的外在条件“缘”,“原上草”又呈现出薄薄生机。我们再看杜甫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就是说江山花柳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的具体形象,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也有的诗,用意象来咏怀,来抒发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回顾了过去艰辛的人生旅程,感叹人生与仕途的坎坷,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寓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前半把人生的道路比作“雪泥鸿爪”,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过去的痕,会被岁月无情的消磨掉,贴切精当,发人深省。诗的后半进一步用一些表现人世沧桑、仕途坎坷的具体事件意象作印证,增强了感染力。

当然,也有一些规劝世人如何做人,怎样修身养性的诗,有些直白,但道理很深刻。安徽桐城县有个六尺巷,是讲了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的事。张英在朝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闹宅基地纠纷,就写信給他,请他出面干涉,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到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争一点的小利,争一时的义气,就结怨结仇,这有什么意思呢?就让他一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看开了,也就是了。结句,寓意深刻。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就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有首“十不足”的诗,通俗易懂,是明朝朱载堉写的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见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虽然语言浅显,但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意象来说明人心无足的道理。层层推进,水涨船高,结论却一落千丈,发人深思。

总之,说理诗要写得好,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借助形象说话。就是赋物以明理,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也就是,诗要自然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在具体的物象、事像之中阐发生活哲理。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和看待物象意象,这样的说理才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最近编审古典诗词稿件,发现有种诗词全篇说理,但在用词上又晦涩难懂,就好像把一些辞藻堆积而成,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有人还自恃深奥,乐此不疲。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条歧路。写了诗词,自己欣赏便罢,如果要拿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你就要写得有些诗意,写得让人明白,读后让人有些感受,悟出点道理。让人看了,不知你要表达什么,那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说理诗是有的。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

诗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这就是用诗来说理。作者把某种社会生活中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意象、意境之中,給人一种启迪作用。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这一具体形象来写的。它说明,身陷在其中不能超脱,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写出了自己在庐山中的真实感受,很有韵味。哲理寓于形象之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故成为流传的名诗。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这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包含理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对原上草的概括和总结,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草的生长规律是“一岁一枯荣”的,这和人生的规律相同。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这是人逃不脱的自然规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二句是对因果的辩证,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而对“原上草”和“春风”来说,又是因缘关系。野火只是烧掉了原上草露在地面上的茎和叶,但没有烧死深扎在地下的根,这是主观的内因,遇到春风这种客观的外在条件“缘”,“原上草”又呈现出薄薄生机。我们再看杜甫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就是说江山花柳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用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的具体形象,说明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也有的诗,用意象来咏怀,来抒发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回顾了过去艰辛的人生旅程,感叹人生与仕途的坎坷,高度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寓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的前半把人生的道路比作“雪泥鸿爪”,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过去的痕,会被岁月无情的消磨掉,贴切精当,发人深省。诗的后半进一步用一些表现人世沧桑、仕途坎坷的具体事件意象作印证,增强了感染力。

当然,也有一些规劝世人如何做人,怎样修身养性的诗,有些直白,但道理很深刻。安徽桐城县有个六尺巷,是讲了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英的事。张英在朝官至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闹宅基地纠纷,就写信給他,请他出面干涉,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张英接到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争一点的小利,争一时的义气,就结怨结仇,这有什么意思呢?就让他一点,也没有什么妨碍的。人生短暂,物是人非,看开了,也就是了。结句,寓意深刻。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就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便形成了六尺巷。有首“十不足”的诗,通俗易懂,是明朝朱载堉写的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见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成,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到了天上还嫌低。”虽然语言浅显,但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意象来说明人心无足的道理。层层推进,水涨船高,结论却一落千丈,发人深思。

总之,说理诗要写得好,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借助形象说话。就是赋物以明理,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内物显,也就是,诗要自然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在具体的物象、事像之中阐发生活哲理。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选择和看待物象意象,这样的说理才深刻,具有普遍意义。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冠豸山之旅

流火的的七月,一大早起来,周围便弥漫着热气,酷暑挡不住我们的登山的热情。我们一家人从连城城关酒店徒步向冠豸山进发。清晨的太阳像是少女害羞的粉红腮子,远处的冠豸山被万道金罩住了,显得格外的神秘与幽静,太阳爬上了山头,升起了一天的希望。

不久我们来到了冠豸山山脚下,沿着绿荫密布的山间小道,往上走,却十分凉爽,点点阳光透过片片树叶洒在小道旁的小草上,晶莹的露水一会儿就消失了,我们边走边体会这自然的乐趣,高大挺拔的大树,翠绿优雅的修竹,一片郁郁葱葱。没有城市的繁杂与喧嚣,只有风吹过竹子轻轻舞动的轻吟,或是泉水欢快奔跑的叮咚歌唱;没有城市的斑斓炫目,只有大树苍翠欲滴,或是丛丛小草上缀着几朵鹅黄小花的淡雅;没有喧闹、躁动、不安、急促,只剩下宁静和快乐。

不知不觉已走出了山林,进入景区,眼前一片宽阔:往下看,整个连城尽收眼底,整齐的稻田一碧千里。远处山峦叠嶂,青山、碧水、蓝天、白云悠悠,开阔秀美,流连忘返。向上看,高耸的灵芝峰让人生畏,终于体会到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雄壮之美 !

我们顺着石梯向上攀,过程中我们遇见了跳水泥工人,他们衣着朴素,汗水浸透了衣服,让我想起了小学课文中泰山的挑山工,这成千上万的石阶凝聚了他们多少的汗水,多少次的攀爬、多少次的挑担才使得成千上万的游客们领略到了冠豸山的风姿,他们也成为了冠豸山一道独特的风景,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不禁肃然起敬。“不积洼步无以成千里,积小河无以成江海”自然如此,人生亦然。

顺着陡峭的崖壁来到了万寿亭,有人告诉我们来到万寿亭,按照客家人的习俗绕着亭子转三圈,脖子、屁股扭一扭,就能活到109,我们半信半疑地转了三圈,前面的伯伯认真地转了起来,们的那种热情感染了我们,从万寿亭往下看,真有点“危楼高千尺”味道,但却不是“高处不胜寒”而是“无限风光在顶峰”的独特感受。对面是著名书法家罗题的“人长寿”字摸崖石刻, 富有特殊灵感的神妙之笔,把山的灵气点得尽致,我突然明白了孔子说过的“智者乐,仁者寿”的道理。有座山像大象,伸着长鼻子在游览冠山的奇山秀水,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像个小汽车,移步换景,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最深的哲理永远藏在自然当中,一旁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与石门湖的“生命之门“”阴阳相对,被誉为“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站在万寿亭上,一切景观尽收眼底。

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石门湖了,有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搭配才是最完美的结合,行船在湖中,水光潋滟,碧波荡漾山上松柏挺立,奇石满布,游着游着,忘记了一切,我们徜徉在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中, 然而没有一位画家能画出它们,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才是这世界最高超的画师。

“碧水丹青迎远客,

村姑无黛貌倾城。

古往今来悠悠事,

冠豸有价值连城。”

智者乐,仁者寿

苏轼诗集1

苏轼

【诗人小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春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阳关曲 中秋月

水调歌头 花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定风波 满江红 赠刘景文 上元侍宴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 题西林壁

守岁诗 浣溪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浣溪沙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贺新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采桑子 儋耳 浣溪沙 洞仙歌

南乡子 集句 西江月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汲江煎茶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西江月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水龙吟 蝶恋花

醉翁操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望江南/忆江南 戚氏 和晁美叔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赠黄山人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壶中九华诗 留别登州举人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蝶恋花

哨遍 南乡子 祝英台近 画堂春

蝶恋花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雨中花/夜行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浪淘沙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一斛珠

阮郎归 初夏 南歌子 游赏 题金山寺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嘲子由 鱼蛮子 孔长源挽词二首

再和 虾蟆 蝎虎 元修菜(并叙)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琴诗 南歌子 江神子/江城子

卜算子 蝶恋花 虞美人 江神子/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渔父/渔歌子 临江仙 醉落魄/一斛珠 离京口作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 送述古 赠狄崇班季子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荔支叹 食荔支二首(并引) 初秋寄子由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南堂五首 孔毅甫妻挽词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次韵张畹 蜗牛

蝉 天水牛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并叙) 夜泛西湖五绝 韩子华石淙庄 西江月

阮郎归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惜花

阳关词三首 赠张继愿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 寄刘孝叔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卢山五咏 三泉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和子由四首 送春

西江月 沁园春 和子由论书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监试呈诸试官 望海楼晚景五绝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浚井 百步洪二首(并叙)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蜣螂 赠梁道人

促织 和人见赠 和田仲宣见赠 和王胜之三首

记梦(并叙)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初入庐山三首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海棠 日日出东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夜坐与迈联句 黄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南乡子

好事近 南歌子 西江月茶词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 定风波 蝶恋花 千秋岁

行香子 阮郎归 如梦令 虞美人

浣溪沙 水龙吟 踏青游 虞美人

蝶恋花 浣溪沙 满庭芳 满庭芳

浣溪沙 春情 浣溪沙 渔家傲 江城子

导引 点绛唇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江神子/江城子

行香子 西江月 西江月送别 南歌子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次韵鲁直戏苏轼

【诗人小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春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阳关曲 中秋月

水调歌头 花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定风波 满江红 赠刘景文 上元侍宴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 题西林壁

守岁诗 浣溪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浣溪沙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贺新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采桑子 儋耳 浣溪沙 洞仙歌

南乡子 集句 西江月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汲江煎茶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西江月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水龙吟 蝶恋花

醉翁操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望江南/忆江南 戚氏 和晁美叔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赠黄山人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壶中九华诗 留别登州举人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蝶恋花

哨遍 南乡子 祝英台近 画堂春

蝶恋花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雨中花/夜行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浪淘沙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一斛珠

阮郎归 初夏 南歌子 游赏 题金山寺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嘲子由 鱼蛮子 孔长源挽词二首

再和 虾蟆 蝎虎 元修菜(并叙)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琴诗 南歌子 江神子/江城子

卜算子 蝶恋花 虞美人 江神子/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渔父/渔歌子 临江仙 醉落魄/一斛珠 离京口作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 送述古 赠狄崇班季子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荔支叹 食荔支二首(并引) 初秋寄子由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南堂五首 孔毅甫妻挽词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次韵张畹 蜗牛

蝉 天水牛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并叙) 夜泛西湖五绝 韩子华石淙庄 西江月

阮郎归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惜花

阳关词三首 赠张继愿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 寄刘孝叔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卢山五咏 三泉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和子由四首 送春

西江月 沁园春 和子由论书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监试呈诸试官 望海楼晚景五绝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浚井 百步洪二首(并叙)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蜣螂 赠梁道人

促织 和人见赠 和田仲宣见赠 和王胜之三首

记梦(并叙)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初入庐山三首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海棠 日日出东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夜坐与迈联句 黄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南乡子

好事近 南歌子 西江月茶词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 定风波 蝶恋花 千秋岁

行香子 阮郎归 如梦令 虞美人

浣溪沙 水龙吟 踏青游 虞美人

蝶恋花 浣溪沙 满庭芳 满庭芳

浣溪沙 春情 浣溪沙 渔家傲 江城子

导引 点绛唇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江神子/江城子

行香子 西江月 西江月送别 南歌子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次韵鲁直戏苏轼

【诗人小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春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阳关曲 中秋月

水调歌头 花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定风波 满江红 赠刘景文 上元侍宴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 题西林壁

守岁诗 浣溪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浣溪沙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贺新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采桑子 儋耳 浣溪沙 洞仙歌

南乡子 集句 西江月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汲江煎茶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西江月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水龙吟 蝶恋花

醉翁操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望江南/忆江南 戚氏 和晁美叔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赠黄山人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壶中九华诗 留别登州举人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蝶恋花

哨遍 南乡子 祝英台近 画堂春

蝶恋花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雨中花/夜行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浪淘沙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一斛珠

阮郎归 初夏 南歌子 游赏 题金山寺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嘲子由 鱼蛮子 孔长源挽词二首

再和 虾蟆 蝎虎 元修菜(并叙)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琴诗 南歌子 江神子/江城子

卜算子 蝶恋花 虞美人 江神子/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渔父/渔歌子 临江仙 醉落魄/一斛珠 离京口作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 送述古 赠狄崇班季子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荔支叹 食荔支二首(并引) 初秋寄子由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南堂五首 孔毅甫妻挽词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次韵张畹 蜗牛

蝉 天水牛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并叙) 夜泛西湖五绝 韩子华石淙庄 西江月

阮郎归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惜花

阳关词三首 赠张继愿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 寄刘孝叔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卢山五咏 三泉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和子由四首 送春

西江月 沁园春 和子由论书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监试呈诸试官 望海楼晚景五绝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浚井 百步洪二首(并叙)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蜣螂 赠梁道人

促织 和人见赠 和田仲宣见赠 和王胜之三首

记梦(并叙)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初入庐山三首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海棠 日日出东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夜坐与迈联句 黄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南乡子

好事近 南歌子 西江月茶词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 定风波 蝶恋花 千秋岁

行香子 阮郎归 如梦令 虞美人

浣溪沙 水龙吟 踏青游 虞美人

蝶恋花 浣溪沙 满庭芳 满庭芳

浣溪沙 春情 浣溪沙 渔家傲 江城子

导引 点绛唇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江神子/江城子

行香子 西江月 西江月送别 南歌子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次韵鲁直戏苏轼

【诗人小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春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阳关曲 中秋月

水调歌头 花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定风波 满江红 赠刘景文 上元侍宴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 题西林壁

守岁诗 浣溪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浣溪沙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贺新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采桑子 儋耳 浣溪沙 洞仙歌

南乡子 集句 西江月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汲江煎茶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西江月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水龙吟 蝶恋花

醉翁操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望江南/忆江南 戚氏 和晁美叔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赠黄山人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壶中九华诗 留别登州举人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蝶恋花

哨遍 南乡子 祝英台近 画堂春

蝶恋花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雨中花/夜行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浪淘沙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一斛珠

阮郎归 初夏 南歌子 游赏 题金山寺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嘲子由 鱼蛮子 孔长源挽词二首

再和 虾蟆 蝎虎 元修菜(并叙)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琴诗 南歌子 江神子/江城子

卜算子 蝶恋花 虞美人 江神子/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渔父/渔歌子 临江仙 醉落魄/一斛珠 离京口作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 送述古 赠狄崇班季子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荔支叹 食荔支二首(并引) 初秋寄子由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南堂五首 孔毅甫妻挽词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次韵张畹 蜗牛

蝉 天水牛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并叙) 夜泛西湖五绝 韩子华石淙庄 西江月

阮郎归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惜花

阳关词三首 赠张继愿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 寄刘孝叔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卢山五咏 三泉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和子由四首 送春

西江月 沁园春 和子由论书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监试呈诸试官 望海楼晚景五绝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浚井 百步洪二首(并叙)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蜣螂 赠梁道人

促织 和人见赠 和田仲宣见赠 和王胜之三首

记梦(并叙)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初入庐山三首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海棠 日日出东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夜坐与迈联句 黄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南乡子

好事近 南歌子 西江月茶词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 定风波 蝶恋花 千秋岁

行香子 阮郎归 如梦令 虞美人

浣溪沙 水龙吟 踏青游 虞美人

蝶恋花 浣溪沙 满庭芳 满庭芳

浣溪沙 春情 浣溪沙 渔家傲 江城子

导引 点绛唇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江神子/江城子

行香子 西江月 西江月送别 南歌子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次韵鲁直戏苏轼

【诗人小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春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阳关曲 中秋月

水调歌头 花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定风波 满江红 赠刘景文 上元侍宴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 题西林壁

守岁诗 浣溪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浣溪沙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贺新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采桑子 儋耳 浣溪沙 洞仙歌

南乡子 集句 西江月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汲江煎茶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西江月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水龙吟 蝶恋花

醉翁操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望江南/忆江南 戚氏 和晁美叔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赠黄山人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壶中九华诗 留别登州举人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蝶恋花

哨遍 南乡子 祝英台近 画堂春

蝶恋花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雨中花/夜行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浪淘沙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一斛珠

阮郎归 初夏 南歌子 游赏 题金山寺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嘲子由 鱼蛮子 孔长源挽词二首

再和 虾蟆 蝎虎 元修菜(并叙)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琴诗 南歌子 江神子/江城子

卜算子 蝶恋花 虞美人 江神子/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渔父/渔歌子 临江仙 醉落魄/一斛珠 离京口作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 送述古 赠狄崇班季子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荔支叹 食荔支二首(并引) 初秋寄子由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南堂五首 孔毅甫妻挽词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次韵张畹 蜗牛

蝉 天水牛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并叙) 夜泛西湖五绝 韩子华石淙庄 西江月

阮郎归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惜花

阳关词三首 赠张继愿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 寄刘孝叔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卢山五咏 三泉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和子由四首 送春

西江月 沁园春 和子由论书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监试呈诸试官 望海楼晚景五绝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浚井 百步洪二首(并叙)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蜣螂 赠梁道人

促织 和人见赠 和田仲宣见赠 和王胜之三首

记梦(并叙)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初入庐山三首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海棠 日日出东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夜坐与迈联句 黄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南乡子

好事近 南歌子 西江月茶词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 定风波 蝶恋花 千秋岁

行香子 阮郎归 如梦令 虞美人

浣溪沙 水龙吟 踏青游 虞美人

蝶恋花 浣溪沙 满庭芳 满庭芳

浣溪沙 春情 浣溪沙 渔家傲 江城子

导引 点绛唇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江神子/江城子

行香子 西江月 西江月送别 南歌子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次韵鲁直戏苏轼

【诗人小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春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阳关曲 中秋月

水调歌头 花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定风波 满江红 赠刘景文 上元侍宴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 题西林壁

守岁诗 浣溪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浣溪沙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贺新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采桑子 儋耳 浣溪沙 洞仙歌

南乡子 集句 西江月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汲江煎茶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西江月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水龙吟 蝶恋花

醉翁操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望江南/忆江南 戚氏 和晁美叔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赠黄山人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壶中九华诗 留别登州举人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蝶恋花

哨遍 南乡子 祝英台近 画堂春

蝶恋花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雨中花/夜行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浪淘沙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一斛珠

阮郎归 初夏 南歌子 游赏 题金山寺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嘲子由 鱼蛮子 孔长源挽词二首

再和 虾蟆 蝎虎 元修菜(并叙)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琴诗 南歌子 江神子/江城子

卜算子 蝶恋花 虞美人 江神子/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渔父/渔歌子 临江仙 醉落魄/一斛珠 离京口作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 送述古 赠狄崇班季子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荔支叹 食荔支二首(并引) 初秋寄子由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南堂五首 孔毅甫妻挽词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次韵张畹 蜗牛

蝉 天水牛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并叙) 夜泛西湖五绝 韩子华石淙庄 西江月

阮郎归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惜花

阳关词三首 赠张继愿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 寄刘孝叔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卢山五咏 三泉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和子由四首 送春

西江月 沁园春 和子由论书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监试呈诸试官 望海楼晚景五绝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浚井 百步洪二首(并叙)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蜣螂 赠梁道人

促织 和人见赠 和田仲宣见赠 和王胜之三首

记梦(并叙)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初入庐山三首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海棠 日日出东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夜坐与迈联句 黄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南乡子

好事近 南歌子 西江月茶词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 定风波 蝶恋花 千秋岁

行香子 阮郎归 如梦令 虞美人

浣溪沙 水龙吟 踏青游 虞美人

蝶恋花 浣溪沙 满庭芳 满庭芳

浣溪沙 春情 浣溪沙 渔家傲 江城子

导引 点绛唇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江神子/江城子

行香子 西江月 西江月送别 南歌子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次韵鲁直戏苏轼

【诗人小传】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春宵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次韵功父观余画雪鹊有感二首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阳关曲 中秋月

水调歌头 花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定风波 满江红 赠刘景文 上元侍宴

复官北归再次前韵 和子由渑池怀旧 蝶恋花 题西林壁

守岁诗 浣溪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 浣溪沙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贺新郎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采桑子 儋耳 浣溪沙 洞仙歌

南乡子 集句 西江月 卢山五咏 圣灯岩 汲江煎茶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西江月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水龙吟 蝶恋花

醉翁操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永遇乐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江神子/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望江南/忆江南 戚氏 和晁美叔 访詹使君食槐芽一作叶冷淘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赠黄山人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壶中九华诗 留别登州举人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蝶恋花

哨遍 南乡子 祝英台近 画堂春

蝶恋花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雨中花/夜行船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浪淘沙 渔父/渔歌子 渔父/渔歌子 一斛珠

阮郎归 初夏 南歌子 游赏 题金山寺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过岭寄子由三首此诗第三首为子由作 嘲子由 鱼蛮子 孔长源挽词二首

再和 虾蟆 蝎虎 元修菜(并叙)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琴诗 南歌子 江神子/江城子

卜算子 蝶恋花 虞美人 江神子/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渔父/渔歌子 临江仙 醉落魄/一斛珠 离京口作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少年游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南乡子 送述古 赠狄崇班季子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此诗为释道潜作 荔支叹 食荔支二首(并引) 初秋寄子由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 南堂五首 孔毅甫妻挽词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次韵张畹 蜗牛

蝉 天水牛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并叙) 夜泛西湖五绝 韩子华石淙庄 西江月

阮郎归 卢山五咏 饮酒台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惜花

阳关词三首 赠张继愿 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赠王仲素寺丞(名景纯。) 寄刘孝叔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卢山五咏 三泉

卢山五咏 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和子由四首 送春

西江月 沁园春 和子由论书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监试呈诸试官 望海楼晚景五绝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谢陈季常惠一揞巾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和王巩六首并次韵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浚井 百步洪二首(并叙)

刘乙新作射堂(乙父尝知眉州。此题一作:书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蜣螂 赠梁道人

促织 和人见赠 和田仲宣见赠 和王胜之三首

记梦(并叙)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初入庐山三首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海棠 日日出东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夜坐与迈联句 黄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南乡子

好事近 南歌子 西江月茶词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 定风波 蝶恋花 千秋岁

行香子 阮郎归 如梦令 虞美人

浣溪沙 水龙吟 踏青游 虞美人

蝶恋花 浣溪沙 满庭芳 满庭芳

浣溪沙 春情 浣溪沙 渔家傲 江城子

导引 点绛唇 瑞鹧鸪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江神子/江城子

行香子 西江月 西江月送别 南歌子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次韵鲁直戏

背下这148句话,你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了,不止在文学方面。

背下这148句话,你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了,不止在文学方面。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4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由“横看成岭侧成峰”想到的……

由“横看成岭侧成峰”想到的…… 驻马店市实验小学六(4)班关朝蓬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的是诗人游庐山的感悟:庐山的风景如果作横向欣赏,看到的就是许多远近高低不同的山岭;而如果从侧面来欣赏,又会看到许多形态各异远近不同的山峰。游人之所以不能真正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他们身在庐山之中。对山的欣赏如此,对人生的欣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就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也常听到有人悲叹自己命运不济,甚至一次小小的失败就让一些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此一蹶不振。其实这些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使他们一叶障目,甚至做出傻事。事实上,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得有失。你不是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吗?那么生活对谁又是完全公平的呢?一代伟大人邓小平就曾经在“文革”中历尽磨难,更何况常人?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伟人,因为他懂得磨难只是暂时的,真理的力量是一定会胜利的。你不是常悲叹自己命运不济吗?事实上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生活中谁没有失败过?发明家爱迪生仅为了发明钨丝就作了一千多次实验,这就意味着他在此实验上失败过一千多次,爱迪生之所以毫不气馁,就是因为他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而革命前辈为了争取自由民主和解放,在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中也正是从失败中走向胜利,因为他们深知“乌云遮不住太阳”,如果他们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失去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又怎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妇人,她的两个儿子都是生意人,一个卖草帽,一个卖雨伞。每到晴天,她就替卖雨伞的儿子担心,而到下雨天,她又替卖草帽的儿子担心,结果,总是愁眉不展。邻居知道后,就劝她:“你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一想呢?天晴时为卖草帽的儿子高兴,下雨时为卖雨伞的儿子高兴,这样,每天不都值得高兴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样一件事,只要我们稍微变通一下思路,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就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如果引用诗人的语言作艺术上的概括,那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自然,我们都是常人,我们过的也都是普通人的日子,但正是因为这种平凡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只要我们心胸开阔一点,目光放远一点,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会有好心情。 (辅导老师 孙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