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八(3)班陈倩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科学越来越发达,技术越来越高超。现在我们的社会都是这么发达,那么在将来我们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将会是怎么样的呢?发挥自己前所未有的想象吧!尽情的畅想未来吧!

在未来世界,人类会做些什么呢?会有些什么东西呢?自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祖国大陆将会是怎么个样子的呢?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应该很想知道的吧!我告诉你答案很多,只能想出来,哪怕答案是非常的夸张,那也是一种有可能的想象吧!

在祖国的未来里,人们将会发明出与人非常相似的机器人,火箭,飞碟和飞船,待人类有了火箭,飞船和飞碟,以后就可以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或许还会飞上月球去旅游吧!如果人类有了机器人,那么我们每天都是闲着的,每天什么事情都让机器人做了。机器人对人来说是好的东西,而对另一些人们而言,机器人是坏的,因为机器人把什么都做了,让这些人变得懒了起来。这是一种不会利用机器人的行为。

由于将来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在飞快地进步,工厂在急切地生产。这些想越多生产产品时,会有很多垃圾吧!这些垃圾会从哪里来呢?就是在制造它们时遗留下来的。因为垃圾太多,所以造成对自然环境会有所污染吧!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前进,社会生活不断的提高要求,所以有的林区和耕地不得不让建筑来代替啊!这难道还不算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吗?

因为社会要不断的前进,所以造成环境的污染。以前人类因为发展自己,不畏惧自然,最终会自己引祸上身的!为我们人类自己却去破坏大自然,不敬畏自然。也许有一天大自然会给人类一些可怕的惩罚。

未来的社会真的是难以想象啊!,因为未来的好坏是由现在的人们决定的。希望社会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而且不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的。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作者资料:

作者:陈倩倩

联系地址: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八(3)班

参赛组别:C组指导教师:高荣

世博会作文:世博交响曲

或许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不大入流的小老百姓的关系,纵使我对世博会的盛大欢迎仪式也就堂而皇之,亦不会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去刻意关注那对我来说称不上兴趣的世博小道消息,然而,这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命运齿轮的原始轨迹……

奶奶是社区活动中心的积极狂热份子,不得不说她是位十足充满年轻活力,阳光般健康的老小囡,而我却像那些真正已经年过半百,七老八十的老妪老叟那般无事闲在家,喝两口温腾小茶,翻翻旧报纸,声息感慨事态的炎凉悲哀,再或者摇摇安乐椅,在家等着慢慢发霉生菌。 那天,终于闲在家的奶奶又接到了神秘来电,兴冲冲的表情在她被无情的岁月冲刷过的苍老脸颊映照出一丝丝年轻的光彩。奶奶接完电话后又像往常那般软磨硬泡,使出使出十八般武艺积极怂恿我出去见见世面,而这次的我并未像往常那般拒绝了她那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夙愿,我最终仍旧还是答应她,陪她去参加社区百年难遇的隆重迎世博盛会活动。 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门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听得层出不穷,令人捧腹不止,牙齿漏门缝的新式混合中英单词一个个儿从正儿八襟,正襟危坐的老年人们嘴中活脱脱的蹦出,而他们的学习英语的那股韧劲也是令人为之折服的,他们那不苟言笑,庄严肃穆的学习形象像似对待毛主席那般虔诚,敬畏。其中最令我深感触动的便是那位赵大爷,赵大爷年纪不大,属于那班老年人当选为年轻中的佼佼者,但他说起话来一溜一溜,挺逗人的,满口广东方言,一开金口便是一股广东汉子阳刚之味,然而长得算是慈眉善目,高大俊挺,想必当年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代虏获众千少女芳心的罪魁祸首啊,赵大爷喜欢学英语,然而他一开口的广东味英语总是令人贻笑大方,但他那庄严,一丝不苟的神情总干事使这英语调调南辕北辙般跨越了大江南北,甚至直奔寒冰洞。英语单词在他的口中似乎全变了个样,脱去了神秘的面纱,留下的却是一个勤奋好学,默默学习老者的背影镶嵌在和谐的氛围中,渲染出一层层淡金色的光晕如行云流水般缓缓蔓延…… 让我最激动的一场激烈活动是找错字,想想自己曾一度被评选为“错别字女王”的光荣称号,不免想要一反雪耻,咸鱼翻身。社区服务小队将我委派为少儿组的领头羊,我和一群小伙伴逐个逐个,仔仔细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在店铺只要是有字的地方,哪怕是字小得可与蚂蚁媲美,我也义不容辞地不肯舍弃,虽然结果证明咸鱼终究翻不了身,还是姜老得辣,但在这次的世博之旅中,我感受到了无限幸福所散发出的点点光晕,温暖了我,也湿润了我…… 在一个人孤独的漫漫回家路途,我不曾深深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寂寞自白,似乎有丝触不可及的金光悄然覆盖住我内心孤单作响的音符,我无意间抬头,恍然如梦,寻找到了那丝从我指缝间悄悄逝去的孤单交响曲,是那个震撼人心的温暖笑容,掩盖住了寂寞的源头,凝视着萧瑟的街道两旁狭窄的边缘上随风飘舞意气风发摇曳的世博布告,即使是如此地平淡无奇,却在我的心头处残留下久久的涟漪…… 世博传授的不仅仅是中难以磨灭的情谊,亦是传授于我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更是侨联起温暖的触动。我由衷的希望2010世博能够成功举办。

初一作文:生命的一叶

推开窗,已是莺啼的早春,采撷一片树叶儿。人们常说,一叶知秋。想轻轻地告诉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地一片叶,一片叶子定格一生。通常在靠近叶柄的那段叶片是嫩绿的,叶柄紧紧地连接着母体,也许你已经猜透,这是童年,离母亲的距离最近,往往仅是一臂的距离。嫩绿的童年,一颗天真的童心,伴随我数年之久的童年。幼时,常常爱撒娇着往妈妈怀里躲。依稀记得,夏夜的故事如夜空的繁星般可爱,如月牙儿一样轻盈;冬日的歌谣似纷扬的雪花般精灵,似冬日的阳光般惬意。不觉中,文学悄然而至。走出春残花落的季节,我正沿着青藤攀爬着,攀上墨绿的叶段,不曾多想,童年的时光太过于匆匆。在这段美好充实的日子里,我与文学结伴而行,像暗香袭来,总要细细寻觅……微风里,满架蔷薇一院香;夏夜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寻觅早春,为有暗香来;依恋夏日,树阴照水爱晴柔;敬畏深秋秋,菊残犹有傲霜枝;寂寞冬江,孤舟蓑笠翁。多少的烟雨旧梦夹杂着悲欢离合的喜怨愁思都付诸于东流。朦胧中,暗香浮动。是满园春色,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香甜,还是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小荷发散的幽香?是采菊东篱下的清香,还是冬日小梅的凌寒怒放的淡雅之香,令人有踏雪寻梅的意欲?我想,是文学走过留下嘤嘤成韵,余音饶梁的馨香。当我失意时,是她鼓励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倦怠时,是她提醒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我浮躁时,是她劝戒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几千个日子,沉醉在文学的奥妙中。我是一叶小舟,漂浮在心旷神怡的海洋中,可曾记得我在小溪中的志愿是大海;我是一夜雨,倾听着诗词歌赋中宕起的音韵,可曾想起黛玉葬花题帕的啼哭;我是一只雄鹰,飞翔于广阔的天空,可曾知道离别的痛苦与辛酸。拥有文学,我拥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何尝不知道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落英纷呈路,但是我相信,即使遇到不可跨越的荆棘,回望身后,又何必回眸含泪呢?一叶中,我正刚刚放飞天真,与依赖辞别,走在青春的路上。有时我在苦苦地追寻生命的色彩,蓦然回首,我已经拥有。几千年的文学由古至今,多少的暗香浮动?我将永驻文学的园囿,细品浮香,聆听跌宕的嘤韵。不再有落红的无奈,葬花的凄凉……初一(10)班 沈新指导老师:汪逸

初中作文:生命随想

一粒种子,被风带到了悬崖峭壁之中,在冰冷的石缝间,它孤独的躺着。微风不关心它,阳光不青睐它,就连雨水也没有丝毫眷顾它的意思。但这粒种子是顽强的。为了生存,为了得到足够多的光和热,它把根深深的扎进石缝中,就是为了汲取那一点点的水分。

直到有一天,它居然发芽了,那一抹娇艳欲滴的翠绿,使得周围的大片灰色显得那么黯淡无光。为了生存它努力将自己的枝叶伸着,展着。当第一缕阳光吻着它时,它无比开心,快乐的在悬崖上招手。这时,它觉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将它遗忘……

如此渺小而又倔犟的生命,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吐出新绿,狂风吹不倒它,暴雨吓不到它。它不畏于那种恶恶劣的环境,从不放弃生的希望,最终,它成功了,它征服了大自然,它活下来了!对于这样渺小而又伟大的生命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倚窗而坐,思绪万千。

生命是美丽的,但是却又很脆弱,有的人根本就不在乎生命。那些轻生的人早早就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难道就是因为生活上的不如意吗?难道就不能像那粒种子一样坚强一点吗?生命只有一次。海子,多么有才的一个人。但是当他卧入铁轨的那一刻,我们只能深深的叹息。压力,每个人都有,只要我们能克服一下,困难终究会过去。何必想不开,何必让自己的生命之花早早的凋谢呢?

但是,有的人却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永恒,让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霍金是一个奇迹。身患绝症的他毅然的活着,继续为人类社会做着贡献 。在他面前的死神也畏惧了,畏惧他对生命的虔诚,畏惧他对生命的热爱,畏惧他对生命的感恩。看吧,脆弱的生命也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生命是一个奇迹,我们都应该敬畏,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让我们为每一个生命而喝彩,用行动来谱写出更辉煌,更美丽的生命赞歌!

高中生写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许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是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很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老师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了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斜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担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上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恭维过别人,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恭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幅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式,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哄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走过,他便跑过去立在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算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上前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敢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春节里,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有的来客没人时就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脸色严肃。那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袄贴在那裸体上,大家才嗤嗤发笑起来,故意指着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哈哈哈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孙涵泊没有世俗,他不认作神就敬畏,烧香磕头,也不认作是裸体就产生邪念,他看了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哈哈哈某一部位,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讲究,不自欺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敬畏

提到“敬畏”,人们总是会想起那些伟大的人物,如毛泽东、鲁迅、霍金等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但是,我要说:学会敬畏身边的小人物。

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主教练尤阿西姆 勒夫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对他的队员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学会尊敬球队的每一个职员,哪怕是厨师或者是大巴司机。球员们都感到十分奇怪,勒夫解释说:“每一个人都在他的职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失去他,球队就不再是一个整体,这样的球队是不会获得胜利的。勒夫的告诫被球员们严格遵守。正是这样一支球队,才在2012年欧洲杯预选赛上成为除东道主外第一支出线球队。所以我说:学会敬畏身边的小人物。

马拉多纳是世界足坛上有名的球王,曾带领阿根廷队取得无数辉煌的成绩,而他的狂妄而是人尽皆知的,德国的天才小将穆勒也是他的超级粉丝。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穆勒作为德国队的球员代表正准备走上台,恰巧被坐在聚光灯下的阿根廷队主教练马拉多纳看见,因为穆勒年龄尚小,衣着朴素,而且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于是马拉多纳便叫保安将这名“不知道从哪里闯进来的球迷”赶了出去,整个过程穆勒没有说一句话。然而令马拉多纳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球迷”在勒夫的带领下,4:0大胜阿根廷队,将拉丁军团逐出了南非的竞技场,并且成为南非世界杯金靴奖的获得者。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也许体内蕴藏着无限的潜力,一旦爆发,其威力不容小视。也许今天在你看来只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明日就会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所以我说:学会敬畏身边的小人物。

也许你会在上班、上学的途中遇到清洁工,在默默地扫着马路。你会看到小商贩推着货物在卖力吆喝;你会看见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在拼命拉客。请不要再用不屑一顾的眼光短暂地向他们一瞥。他们都再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的工作,他们都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员,发挥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作用,没有他们,社会会变得一团糟。任何事情都无法有序的进行,城市会陷入瘫痪。

虽然他们都只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而且这样的人物是不计其数的,也请你学会敬畏身边的小人物。

比尔·盖茨:以自嘲的方式告别

在万众瞩目下,比尔·盖茨正式退休了。除美国总统外,恐怕还没有哪个人的离去,会如此吸引全球目光。

在微软正式上班的最后一天,盖茨开始为自己谋划退路,他分别拨通了几位好友的电话: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U2乐队的主唱博诺。盖茨首先抱起吉他,对着话筒自我陶醉地演奏了一番,然后满怀信心地问道:“伙计,你以前听过这么棒的演奏吗?”博诺正坐在嘈杂的酒吧内,他漫不经心地答道:“比尔,我们以前聊过这个的,我的乐队已经满员了。”

吃了闭门羹,盖茨大受打击,心有不甘,随即又拨通了希拉里的竞选对手奥巴马的电话:“嘿,我是比尔。”盖茨热情洋溢,想套近乎,哪知又是一盆冷水兜头而下:“是《星球大战》里的比尔吗?”他有些懊丧,慌忙解释:“不,是另一个。”“比尔·克林顿?”不知奥巴马是真没听出来,还是故意装糊涂,盖茨大失所望,面临失业。

想必您已看出来,盖茨又遭人恶搞了,不过始作俑者并非别人,正是盖茨自己。在2008年初宣布即将退休后,他请来朋友们客串,拍摄了这个短片,狠狠地涮了自己一把。

从17岁开始白手起家,盖茨用了30多年时间,缔造了庞大的微软帝国。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他的个人财富已超过全世界最贫穷的50%人口的财富总和!这笔巨额的财富,在盖茨看来,却是同样巨大的义务,因此他决定捐出全部身家,并“要用最正确的方式去花这笔钱”。

功成身退,以盖茨的实力和名望,完全可以广邀国际名流,为自己举办一个盛大的退休仪式,从此不问江湖事。当然,他还可以把自己塑造成神,让微软员工世代顶礼膜拜。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了以自嘲的方式告别,或许既有调侃,也包含敬畏。

素材运用

自嘲是一种全身而退的智慧,更是一种超然的处世风度。当你把自己看得很轻,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就会很重,反之,亦然。对比比尔·盖茨的举动,国内很多商人为自己著书立说的言行就变得可笑至极了。

话题拓展 轻与重、自嘲、位置、心态

百味京城终:岁月清华园

八月五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到了首都北京的这片浩浩热土,更是因为我到了清华大学——这所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大学堂。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清华大学的大门前时,天空显得很纯净,金芒万射,却又令人燥热不堪。一旁的行人总是拿着扇子在在脸颊旁挥舞着,似乎总有散不完的暑热。或许是心理作用,望着这的清华园正门,正值感慨万分之际,竟感觉不到暑热。

清华校门书香浓郁,浩大的校门前,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的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股沧桑之感涌入心潮。此话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周易乾坤二卦,其义是让清华的莘莘学子能够与君子一样,自强不息,并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此言,意韵深长,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在越过大门之前其实我是紧张的。八月的太阳下,脑中时不时地会浮现出那些电视剧上,清华大学还名为“清华大学堂”时的一幕幕:白色的各色教学楼,古色的校服,甚至古时私塾,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依依呀呀的读书声,似乎这就是向来我对历史悠久,诸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类大学的印象。

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那一幢幢高大而又不失儒雅的现代教学楼一点也没有古时私塾的那种死板之觉,左侧人行道上听着上百辆自行车;右侧,则是令人向往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参差不齐。面前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很有感觉。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真得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我甚至感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选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午后或是黄昏来这里漫步,这应该是身在清华才有的幸福感觉吧!

租完自行车,我们一行人便往西边行,一路上,树荫,阳光。地面上,阳光与银杏叶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奇幻妙境。银杏叶的倒影便是鱼群,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空隙,阳光投过去在地上,即是海,那景象,真的很奇妙。便是这样,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西行三百米。清华之二校门便马上映入眼帘,这是清华的象征: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了那清丽而又端庄的的清华之美。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端正,富有内涵,与姐姐口中得知,那三个大字出于时任军机大臣那桐之手。关于这二校门,清华学员都说,进了清华的大门还不算进了清华,只有踱过了二校门才是真正地进了清华,因为,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性精髓,是它开创出的清华辉煌绵延的历史。我于是怀着那感慨的心情踱过了这面二校门。在我上榜那年,我还要再来走一次。不过那一次,我要以一个学员的身份走过这扇门。我这样告诉自己。

穿过二校门,骑过一条一百多米的林荫道,很快便到了尽头,眼前便看到了一片青绿的长方型草坪,草坪之上,是一座肃穆端庄的建筑,那建筑,威严不失儒雅,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前,高高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书香,书香虽淡,却无从追寻,别样之温馨——这里即是大礼堂区。转头,东侧是一幢德式风格的建筑物,那便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曾在此任教。一股敬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此时,我很想在那礼堂前深深鞠上一躬。

穿过工字厅,古月堂之西,即是大名鼎鼎之近春园。接近一看,阳光下,莲叶田田,红蜻蜓在空中飘飘忽忽,并不时地落在荷花苞上栖息,此时此景,不正是对上了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不仅如此,还更是像朱自清先生撰写的那篇不朽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游人们说,这便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时的取景地点——近春园。眺望荷塘之上,亭亭玉立着零零阁。沿着石梯盘旋而上,一下子,荷塘里所有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了,荷叶连田,藤萝摇曳;远了则可见到大礼堂那漂亮的圆顶,分毫不亚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清华的人间天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清华,不是还有个“荷塘月色”吗?

到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的大食堂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对于我这个“食神”来说,又怎么能错过“亚洲第一大食堂”这块美味的肥羊呢?都说清华是“2元吃饱,5元吃好”,八月五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到了首都北京的这片浩浩热土,更是因为我到了清华大学——这所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大学堂。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清华大学的大门前时,天空显得很纯净,金芒万射,却又令人燥热不堪。一旁的行人总是拿着扇子在在脸颊旁挥舞着,似乎总有散不完的暑热。或许是心理作用,望着这的清华园正门,正值感慨万分之际,竟感觉不到暑热。

清华校门书香浓郁,浩大的校门前,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的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股沧桑之感涌入心潮。此话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周易乾坤二卦,其义是让清华的莘莘学子能够与君子一样,自强不息,并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此言,意韵深长,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在越过大门之前其实我是紧张的。八月的太阳下,脑中时不时地会浮现出那些电视剧上,清华大学还名为“清华大学堂”时的一幕幕:白色的各色教学楼,古色的校服,甚至古时私塾,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依依呀呀的读书声,似乎这就是向来我对历史悠久,诸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类大学的印象。

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那一幢幢高大而又不失儒雅的现代教学楼一点也没有古时私塾的那种死板之觉,左侧人行道上听着上百辆自行车;右侧,则是令人向往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参差不齐。面前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很有感觉。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真得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我甚至感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选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午后或是黄昏来这里漫步,这应该是身在清华才有的幸福感觉吧!

租完自行车,我们一行人便往西边行,一路上,树荫,阳光。地面上,阳光与银杏叶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奇幻妙境。银杏叶的倒影便是鱼群,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空隙,阳光投过去在地上,即是海,那景象,真的很奇妙。便是这样,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西行三百米。清华之二校门便马上映入眼帘,这是清华的象征: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了那清丽而又端庄的的清华之美。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端正,富有内涵,与姐姐口中得知,那三个大字出于时任军机大臣那桐之手。关于这二校门,清华学员都说,进了清华的大门还不算进了清华,只有踱过了二校门才是真正地进了清华,因为,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性精髓,是它开创出的清华辉煌绵延的历史。我于是怀着那感慨的心情踱过了这面二校门。在我上榜那年,我还要再来走一次。不过那一次,我要以一个学员的身份走过这扇门。我这样告诉自己。

穿过二校门,骑过一条一百多米的林荫道,很快便到了尽头,眼前便看到了一片青绿的长方型草坪,草坪之上,是一座肃穆端庄的建筑,那建筑,威严不失儒雅,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前,高高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书香,书香虽淡,却无从追寻,别样之温馨——这里即是大礼堂区。转头,东侧是一幢德式风格的建筑物,那便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曾在此任教。一股敬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此时,我很想在那礼堂前深深鞠上一躬。

穿过工字厅,古月堂之西,即是大名鼎鼎之近春园。接近一看,阳光下,莲叶田田,红蜻蜓在空中飘飘忽忽,并不时地落在荷花苞上栖息,此时此景,不正是对上了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不仅如此,还更是像朱自清先生撰写的那篇不朽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游人们说,这便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时的取景地点——近春园。眺望荷塘之上,亭亭玉立着零零阁。沿着石梯盘旋而上,一下子,荷塘里所有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了,荷叶连田,藤萝摇曳;远了则可见到大礼堂那漂亮的圆顶,分毫不亚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清华的人间天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清华,不是还有个“荷塘月色”吗?

到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的大食堂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对于我这个“食神”来说,又怎么能错过“亚洲第一大食堂”这块美味的肥羊呢?都说清华是“2元吃饱,5元吃好”,八月五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到了首都北京的这片浩浩热土,更是因为我到了清华大学——这所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大学堂。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清华大学的大门前时,天空显得很纯净,金芒万射,却又令人燥热不堪。一旁的行人总是拿着扇子在在脸颊旁挥舞着,似乎总有散不完的暑热。或许是心理作用,望着这的清华园正门,正值感慨万分之际,竟感觉不到暑热。

清华校门书香浓郁,浩大的校门前,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的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股沧桑之感涌入心潮。此话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周易乾坤二卦,其义是让清华的莘莘学子能够与君子一样,自强不息,并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此言,意韵深长,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在越过大门之前其实我是紧张的。八月的太阳下,脑中时不时地会浮现出那些电视剧上,清华大学还名为“清华大学堂”时的一幕幕:白色的各色教学楼,古色的校服,甚至古时私塾,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依依呀呀的读书声,似乎这就是向来我对历史悠久,诸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类大学的印象。

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那一幢幢高大而又不失儒雅的现代教学楼一点也没有古时私塾的那种死板之觉,左侧人行道上听着上百辆自行车;右侧,则是令人向往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参差不齐。面前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很有感觉。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真得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我甚至感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选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午后或是黄昏来这里漫步,这应该是身在清华才有的幸福感觉吧!

租完自行车,我们一行人便往西边行,一路上,树荫,阳光。地面上,阳光与银杏叶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奇幻妙境。银杏叶的倒影便是鱼群,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空隙,阳光投过去在地上,即是海,那景象,真的很奇妙。便是这样,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西行三百米。清华之二校门便马上映入眼帘,这是清华的象征: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了那清丽而又端庄的的清华之美。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端正,富有内涵,与姐姐口中得知,那三个大字出于时任军机大臣那桐之手。关于这二校门,清华学员都说,进了清华的大门还不算进了清华,只有踱过了二校门才是真正地进了清华,因为,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性精髓,是它开创出的清华辉煌绵延的历史。我于是怀着那感慨的心情踱过了这面二校门。在我上榜那年,我还要再来走一次。不过那一次,我要以一个学员的身份走过这扇门。我这样告诉自己。

穿过二校门,骑过一条一百多米的林荫道,很快便到了尽头,眼前便看到了一片青绿的长方型草坪,草坪之上,是一座肃穆端庄的建筑,那建筑,威严不失儒雅,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前,高高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书香,书香虽淡,却无从追寻,别样之温馨——这里即是大礼堂区。转头,东侧是一幢德式风格的建筑物,那便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曾在此任教。一股敬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此时,我很想在那礼堂前深深鞠上一躬。

穿过工字厅,古月堂之西,即是大名鼎鼎之近春园。接近一看,阳光下,莲叶田田,红蜻蜓在空中飘飘忽忽,并不时地落在荷花苞上栖息,此时此景,不正是对上了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不仅如此,还更是像朱自清先生撰写的那篇不朽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游人们说,这便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时的取景地点——近春园。眺望荷塘之上,亭亭玉立着零零阁。沿着石梯盘旋而上,一下子,荷塘里所有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了,荷叶连田,藤萝摇曳;远了则可见到大礼堂那漂亮的圆顶,分毫不亚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清华的人间天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清华,不是还有个“荷塘月色”吗?

到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的大食堂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对于我这个“食神”来说,又怎么能错过“亚洲第一大食堂”这块美味的肥羊呢?都说清华是“2元吃饱,5元吃好”,八月五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到了首都北京的这片浩浩热土,更是因为我到了清华大学——这所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大学堂。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清华大学的大门前时,天空显得很纯净,金芒万射,却又令人燥热不堪。一旁的行人总是拿着扇子在在脸颊旁挥舞着,似乎总有散不完的暑热。或许是心理作用,望着这的清华园正门,正值感慨万分之际,竟感觉不到暑热。

清华校门书香浓郁,浩大的校门前,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的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股沧桑之感涌入心潮。此话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周易乾坤二卦,其义是让清华的莘莘学子能够与君子一样,自强不息,并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此言,意韵深长,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在越过大门之前其实我是紧张的。八月的太阳下,脑中时不时地会浮现出那些电视剧上,清华大学还名为“清华大学堂”时的一幕幕:白色的各色教学楼,古色的校服,甚至古时私塾,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依依呀呀的读书声,似乎这就是向来我对历史悠久,诸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类大学的印象。

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那一幢幢高大而又不失儒雅的现代教学楼一点也没有古时私塾的那种死板之觉,左侧人行道上听着上百辆自行车;右侧,则是令人向往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参差不齐。面前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很有感觉。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真得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我甚至感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选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午后或是黄昏来这里漫步,这应该是身在清华才有的幸福感觉吧!

租完自行车,我们一行人便往西边行,一路上,树荫,阳光。地面上,阳光与银杏叶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奇幻妙境。银杏叶的倒影便是鱼群,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空隙,阳光投过去在地上,即是海,那景象,真的很奇妙。便是这样,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西行三百米。清华之二校门便马上映入眼帘,这是清华的象征: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了那清丽而又端庄的的清华之美。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端正,富有内涵,与姐姐口中得知,那三个大字出于时任军机大臣那桐之手。关于这二校门,清华学员都说,进了清华的大门还不算进了清华,只有踱过了二校门才是真正地进了清华,因为,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性精髓,是它开创出的清华辉煌绵延的历史。我于是怀着那感慨的心情踱过了这面二校门。在我上榜那年,我还要再来走一次。不过那一次,我要以一个学员的身份走过这扇门。我这样告诉自己。

穿过二校门,骑过一条一百多米的林荫道,很快便到了尽头,眼前便看到了一片青绿的长方型草坪,草坪之上,是一座肃穆端庄的建筑,那建筑,威严不失儒雅,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前,高高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书香,书香虽淡,却无从追寻,别样之温馨——这里即是大礼堂区。转头,东侧是一幢德式风格的建筑物,那便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曾在此任教。一股敬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此时,我很想在那礼堂前深深鞠上一躬。

穿过工字厅,古月堂之西,即是大名鼎鼎之近春园。接近一看,阳光下,莲叶田田,红蜻蜓在空中飘飘忽忽,并不时地落在荷花苞上栖息,此时此景,不正是对上了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不仅如此,还更是像朱自清先生撰写的那篇不朽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游人们说,这便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时的取景地点——近春园。眺望荷塘之上,亭亭玉立着零零阁。沿着石梯盘旋而上,一下子,荷塘里所有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了,荷叶连田,藤萝摇曳;远了则可见到大礼堂那漂亮的圆顶,分毫不亚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清华的人间天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清华,不是还有个“荷塘月色”吗?

到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的大食堂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对于我这个“食神”来说,又怎么能错过“亚洲第一大食堂”这块美味的肥羊呢?都说清华是“2元吃饱,5元吃好”,八月五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到了首都北京的这片浩浩热土,更是因为我到了清华大学——这所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大学堂。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清华大学的大门前时,天空显得很纯净,金芒万射,却又令人燥热不堪。一旁的行人总是拿着扇子在在脸颊旁挥舞着,似乎总有散不完的暑热。或许是心理作用,望着这的清华园正门,正值感慨万分之际,竟感觉不到暑热。

清华校门书香浓郁,浩大的校门前,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的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股沧桑之感涌入心潮。此话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周易乾坤二卦,其义是让清华的莘莘学子能够与君子一样,自强不息,并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此言,意韵深长,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在越过大门之前其实我是紧张的。八月的太阳下,脑中时不时地会浮现出那些电视剧上,清华大学还名为“清华大学堂”时的一幕幕:白色的各色教学楼,古色的校服,甚至古时私塾,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依依呀呀的读书声,似乎这就是向来我对历史悠久,诸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类大学的印象。

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那一幢幢高大而又不失儒雅的现代教学楼一点也没有古时私塾的那种死板之觉,左侧人行道上听着上百辆自行车;右侧,则是令人向往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参差不齐。面前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很有感觉。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真得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我甚至感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选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午后或是黄昏来这里漫步,这应该是身在清华才有的幸福感觉吧!

租完自行车,我们一行人便往西边行,一路上,树荫,阳光。地面上,阳光与银杏叶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奇幻妙境。银杏叶的倒影便是鱼群,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空隙,阳光投过去在地上,即是海,那景象,真的很奇妙。便是这样,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西行三百米。清华之二校门便马上映入眼帘,这是清华的象征: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了那清丽而又端庄的的清华之美。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端正,富有内涵,与姐姐口中得知,那三个大字出于时任军机大臣那桐之手。关于这二校门,清华学员都说,进了清华的大门还不算进了清华,只有踱过了二校门才是真正地进了清华,因为,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性精髓,是它开创出的清华辉煌绵延的历史。我于是怀着那感慨的心情踱过了这面二校门。在我上榜那年,我还要再来走一次。不过那一次,我要以一个学员的身份走过这扇门。我这样告诉自己。

穿过二校门,骑过一条一百多米的林荫道,很快便到了尽头,眼前便看到了一片青绿的长方型草坪,草坪之上,是一座肃穆端庄的建筑,那建筑,威严不失儒雅,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前,高高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书香,书香虽淡,却无从追寻,别样之温馨——这里即是大礼堂区。转头,东侧是一幢德式风格的建筑物,那便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曾在此任教。一股敬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此时,我很想在那礼堂前深深鞠上一躬。

穿过工字厅,古月堂之西,即是大名鼎鼎之近春园。接近一看,阳光下,莲叶田田,红蜻蜓在空中飘飘忽忽,并不时地落在荷花苞上栖息,此时此景,不正是对上了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不仅如此,还更是像朱自清先生撰写的那篇不朽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游人们说,这便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时的取景地点——近春园。眺望荷塘之上,亭亭玉立着零零阁。沿着石梯盘旋而上,一下子,荷塘里所有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了,荷叶连田,藤萝摇曳;远了则可见到大礼堂那漂亮的圆顶,分毫不亚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清华的人间天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清华,不是还有个“荷塘月色”吗?

到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的大食堂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对于我这个“食神”来说,又怎么能错过“亚洲第一大食堂”这块美味的肥羊呢?都说清华是“2元吃饱,5元吃好”,八月五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到了首都北京的这片浩浩热土,更是因为我到了清华大学——这所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大学堂。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清华大学的大门前时,天空显得很纯净,金芒万射,却又令人燥热不堪。一旁的行人总是拿着扇子在在脸颊旁挥舞着,似乎总有散不完的暑热。或许是心理作用,望着这的清华园正门,正值感慨万分之际,竟感觉不到暑热。

清华校门书香浓郁,浩大的校门前,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的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股沧桑之感涌入心潮。此话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周易乾坤二卦,其义是让清华的莘莘学子能够与君子一样,自强不息,并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此言,意韵深长,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在越过大门之前其实我是紧张的。八月的太阳下,脑中时不时地会浮现出那些电视剧上,清华大学还名为“清华大学堂”时的一幕幕:白色的各色教学楼,古色的校服,甚至古时私塾,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依依呀呀的读书声,似乎这就是向来我对历史悠久,诸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类大学的印象。

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那一幢幢高大而又不失儒雅的现代教学楼一点也没有古时私塾的那种死板之觉,左侧人行道上听着上百辆自行车;右侧,则是令人向往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参差不齐。面前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很有感觉。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真得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我甚至感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选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午后或是黄昏来这里漫步,这应该是身在清华才有的幸福感觉吧!

租完自行车,我们一行人便往西边行,一路上,树荫,阳光。地面上,阳光与银杏叶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奇幻妙境。银杏叶的倒影便是鱼群,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空隙,阳光投过去在地上,即是海,那景象,真的很奇妙。便是这样,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西行三百米。清华之二校门便马上映入眼帘,这是清华的象征: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了那清丽而又端庄的的清华之美。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端正,富有内涵,与姐姐口中得知,那三个大字出于时任军机大臣那桐之手。关于这二校门,清华学员都说,进了清华的大门还不算进了清华,只有踱过了二校门才是真正地进了清华,因为,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性精髓,是它开创出的清华辉煌绵延的历史。我于是怀着那感慨的心情踱过了这面二校门。在我上榜那年,我还要再来走一次。不过那一次,我要以一个学员的身份走过这扇门。我这样告诉自己。

穿过二校门,骑过一条一百多米的林荫道,很快便到了尽头,眼前便看到了一片青绿的长方型草坪,草坪之上,是一座肃穆端庄的建筑,那建筑,威严不失儒雅,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前,高高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书香,书香虽淡,却无从追寻,别样之温馨——这里即是大礼堂区。转头,东侧是一幢德式风格的建筑物,那便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曾在此任教。一股敬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此时,我很想在那礼堂前深深鞠上一躬。

穿过工字厅,古月堂之西,即是大名鼎鼎之近春园。接近一看,阳光下,莲叶田田,红蜻蜓在空中飘飘忽忽,并不时地落在荷花苞上栖息,此时此景,不正是对上了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不仅如此,还更是像朱自清先生撰写的那篇不朽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游人们说,这便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时的取景地点——近春园。眺望荷塘之上,亭亭玉立着零零阁。沿着石梯盘旋而上,一下子,荷塘里所有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了,荷叶连田,藤萝摇曳;远了则可见到大礼堂那漂亮的圆顶,分毫不亚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清华的人间天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清华,不是还有个“荷塘月色”吗?

到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的大食堂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对于我这个“食神”来说,又怎么能错过“亚洲第一大食堂”这块美味的肥羊呢?都说清华是“2元吃饱,5元吃好”,八月五日对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到了首都北京的这片浩浩热土,更是因为我到了清华大学——这所我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大学堂。

当我们一行人站在清华大学的大门前时,天空显得很纯净,金芒万射,却又令人燥热不堪。一旁的行人总是拿着扇子在在脸颊旁挥舞着,似乎总有散不完的暑热。或许是心理作用,望着这的清华园正门,正值感慨万分之际,竟感觉不到暑热。

清华校门书香浓郁,浩大的校门前,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的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股沧桑之感涌入心潮。此话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周易乾坤二卦,其义是让清华的莘莘学子能够与君子一样,自强不息,并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此言,意韵深长,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在越过大门之前其实我是紧张的。八月的太阳下,脑中时不时地会浮现出那些电视剧上,清华大学还名为“清华大学堂”时的一幕幕:白色的各色教学楼,古色的校服,甚至古时私塾,那“人之初,性本善”的依依呀呀的读书声,似乎这就是向来我对历史悠久,诸如北大、清华、人大这类大学的印象。

进了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那一幢幢高大而又不失儒雅的现代教学楼一点也没有古时私塾的那种死板之觉,左侧人行道上听着上百辆自行车;右侧,则是令人向往的教学楼,一幢幢的,参差不齐。面前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很有感觉。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真得到了这所令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我甚至感到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选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午后或是黄昏来这里漫步,这应该是身在清华才有的幸福感觉吧!

租完自行车,我们一行人便往西边行,一路上,树荫,阳光。地面上,阳光与银杏叶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底奇幻妙境。银杏叶的倒影便是鱼群,树叶与树叶之间的空隙,阳光投过去在地上,即是海,那景象,真的很奇妙。便是这样,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西行三百米。清华之二校门便马上映入眼帘,这是清华的象征: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了那清丽而又端庄的的清华之美。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端正,富有内涵,与姐姐口中得知,那三个大字出于时任军机大臣那桐之手。关于这二校门,清华学员都说,进了清华的大门还不算进了清华,只有踱过了二校门才是真正地进了清华,因为,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性精髓,是它开创出的清华辉煌绵延的历史。我于是怀着那感慨的心情踱过了这面二校门。在我上榜那年,我还要再来走一次。不过那一次,我要以一个学员的身份走过这扇门。我这样告诉自己。

穿过二校门,骑过一条一百多米的林荫道,很快便到了尽头,眼前便看到了一片青绿的长方型草坪,草坪之上,是一座肃穆端庄的建筑,那建筑,威严不失儒雅,端庄又不失活泼。建筑前,高高耸立着一面五星红旗,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书香,书香虽淡,却无从追寻,别样之温馨——这里即是大礼堂区。转头,东侧是一幢德式风格的建筑物,那便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曾在此任教。一股敬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此时,我很想在那礼堂前深深鞠上一躬。

穿过工字厅,古月堂之西,即是大名鼎鼎之近春园。接近一看,阳光下,莲叶田田,红蜻蜓在空中飘飘忽忽,并不时地落在荷花苞上栖息,此时此景,不正是对上了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吗?不仅如此,还更是像朱自清先生撰写的那篇不朽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游人们说,这便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时的取景地点——近春园。眺望荷塘之上,亭亭玉立着零零阁。沿着石梯盘旋而上,一下子,荷塘里所有的景色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近了,荷叶连田,藤萝摇曳;远了则可见到大礼堂那漂亮的圆顶,分毫不亚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清华的人间天堂。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清华,不是还有个“荷塘月色”吗?

到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的大食堂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对于我这个“食神”来说,又怎么能错过“亚洲第一大食堂”这块美味的肥羊呢?都说清华是“2元吃饱,5元吃好”,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三单元作文:敬畏生命

尽管庄周有着妻死鼓盆而歌的豁达,尽管他把生死看作没有隔扇的一条长廊,但他演绎的只是笑对死亡的洒脱,毕竟没有看到生之快乐,执拗地认为“生亦何欢,死亦何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因此,他的一切,都只是逃避,最后他选择了“无为”。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于是世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人间苦”这无奈的慨叹和伤感。

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发问,绝不是简单的回避,也不是单纯的启发,而是兼而有之的规避与引导。引导人们珍惜“活着”,淡化“死亡”,这恰好体现了至圣先师积极的入世哲学。

庄周主张“无为”,是缘于他的“人间苦”;孔子宣扬入世,是因为他的“人性善”。前者希望众生采取避让的方法,少与周边的一切冲突,让人间少几分苦难;后者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将身边的一切改变,让生活多几分欢乐。

他们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对生与死,福与祸等人生的宏论阐释了自己的见解与理念。然而,他们毕竟都是哲人,都有着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豁达与度量,普通人哪能有这等洒脱与胸襟,也不可能有那样深奥广博的辨证与思考。更多的人,面对生与死,总是一腔难以尽诉的矛盾、痛苦和惆怅——既有对生之留恋,又有对死之恐惧;既有对人生多艰之苦闷,又有对死亡超脱之向往;既有长生不老之渴望,又有撒手西去之闪念……尽管如此,但是毕竟绝大多数的人,眼下能做的只有活着。死亡与活着一样,更需要勇气。面对死亡,更多的人,是畏惧和怯懦。尽管有人蹈死不顾,尽管有人视死如归。于是,绝大多数的人选择了活着。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活着的理由。开始为活着寻找动力。

好在圣人早已给我们准备好了极其充分的理由。自我是先辈生命的延续,子孙是自己血脉向未来的延伸……所有的人都肩负着传递“香火”的职责,没有人可以拥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圣人的训言。于是,活着成了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把前人的重托接过来,我们要把手中的火种传下去——因此,我们生活在一种使命与幻想的荣耀里,因而也必然地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被使命鞭策着,宛如李存勖背负的“三矢”;被荣耀招引着,就像孔明辅佐着阿斗。我们已经没有了停止不前的权力和可能!

无论是战死疆场,还是谏死朝堂,为的都是祖辈的荣耀,后世的荣光;无论是受尽胯下之辱,还是行乞街市,为的都是有朝一日,来日方长;无论是科举为官,还是驰骋商场,为的都是光宗耀祖,是恩荫永长……一切的一切都是“活着”的结果。然而,活着的甘苦,活着的屈辱,活着的悔恨,活着的悲伤,活着的无奈……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独自吞咽,暗暗收藏。于是,前人们深味了庄周的慨叹——“生亦何欢,死亦何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于是,就有了功成身退的张子房,就有了禅位出家的顺治帝,就有了死不为官的介之推,就有了放浪形骸的阮嗣宗……

就这样,我们整个的民族都在这种“人生苦短”、“华年难再”、“人生多舛”的阴影里徘徊,挣扎,思索,跋涉,一直艰难地走到了今天。

“人生苦短”,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人也无法将时光拉长;“华年难再”,是铁的法则,没有人可以从头再来;“人生多舛”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苦酒。你不能用祖辈的苦难养育自己的子孙!再苦,你也要走下去,再难,你也要挺过来。因为,我们秉承的不仅仅是光大过去、荣耀祖辈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还肩负着造就未来的重担。我们用笔记录前人的甘苦,可却要用双脚和双手创造我们自己的历史。

记住庄周的慨叹吧,对生活不要有一帆风顺的奢望;记住孔子的告诫吧,对生活多一点向上的心劲。记住自己始终站在历史的荣光与未来的期盼中,记住自己始终站在苦难与幸福的交汇里。历史与未来,继承与创造,保持与光大,始终就在你的手上,我的手上,他的手上。前人无法为我们叹息,但后人却可以将我们评点。后人的评价,才是我们真正的命运!持久不变的命运,是你来不及享受的后人的供奉。

生命,就是这样的倔强偏执,生性刚烈。刚烈塑造了她的公平,但正是这种公平,磨练了我们的毅志;生命,就是这样的酸涩美好,禀赋芜杂。芜杂幻化出她的魅力,但就是这种魅力,吸引着我们的好奇;生命,就是这样的清晰迷离,姿容多变。多变组成了她的美丽,但正是这种美丽,招引着我们的探索;生命,就是这样的多情绝义,情绪乖戾。乖戾诉说着她的无理,但就是这种无理,铸造着我们的抗争……

我们只能在幸福的苦难里享受着生命。我们无法在未来的荣光里看到拥有着怎样生命的自己。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自我生命开出的花朵,不能也无权品尝我们培育的果子。

面具王:君子的艺术

——论我眼中的孔子《论语》

我眼中的孔子,老实说,是个面具王。摘下一层又一层的面具,以此作为艺术。孔子的高明不止在于他的面具做得好,有质感,有温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独门活儿”。老北京的茶馆里倒吊子茶的师傅也有这功夫——还在于他太能摘面具了,摘的都是时候。

我们每个人生活于世,总是要戴着面具行走——社会给你的,家庭给你的,阅历和经验附赠的,面具带得多了,渐渐也就忘了自己是谁。你忘记了,人家可记着。所以政治家怕给人揭短,明星怕丑闻,常人心中也有一个火葬场,把往事烧成灰。真正烧不化的,是一颗坚如磐石的世心。

孔子此人,把面具做成一门艺术,门人千年不衰,也算得一个奇迹。你叫我骂他,我是骂不出的,心中多少有些敬畏。“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孔子心里头明白,但要行他的大义。于是周游列国去了。途中,有人笑他”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他是清楚的,自己也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然而,这里却有个极大的弊病。一开始,我们的孔夫子,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可以经世救国的位置。一开始,他就没给自己留后路。这样的人注定是偏执的,甚至有些偏激。他已经选择了一条道走到黑。说其可敬,亦可敬。说可悲,亦可悲。渔夫鼓儗而去,屈原只身投江,都是人的一个活法。

儒学从一开始便不是清净源中生出的一朵莲花,它有浓重的“利世”“现世”“致世”思想。它是要“斗”的,而不是靠“修”。我们看孔子这个人,他有脾气,在他眼中黑白分明,没有中间地带。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世间的善恶是相对的,都有一定的区分与依赖。比如民国时那个有名的枪杆子土军阀韩复榘,有一天视察时备一个老妇人拦住车。一问,原来这老妇人的女婿竟然不养她。她只得流落街头。韩一听,大怒,问明了那女婿竟是个军官,立即枪毙。老妇人的女儿闻讯,悲痛欲绝,赶过来和韩说,你不该打死他。我母亲好赌成性,整个家都几乎给她败光了。给钱,她又拿去赌博,又骗又偷,这才故意不养她。韩一听,又大怒了,立时把这妇人也枪毙了。这是军阀,腰杆子上系着枪地人。换了孔子,大概是说:“小子鸣鼓而可攻之”。所以儒学一开始就有缺口,这个重伤的来源,与其说是孔子固执中又带一点

可爱的性格,不如说是后世传承中的曲解。

到了后来,儒学中出了荀子。韩非和李斯都是同学,学荀子的。荀子又是儒学的一个分支。再后来,出了个董仲舒,这个人我再讨厌也没有了。口上一套,心里一套,手中又一套。倘若把那段历史拿出来晒晒,董这人在专制思想上的功绩,秦始皇亦望尘莫及。说他“学儒”,不如说他乃是“学儒卫”,怪不得窦太后瞧不起他。

孔子的面具艺术发展到了后来,成了一部小说的大镜子。执笔的文人是江宁织造府的小曹。小曹是谁?字雪芹。《石头记》真真是写得人痛快,烧光,砸光,抢光,也不及它一个“笑”字。

贾政笑,门客笑,贾母笑,宝玉笑。人人都在笑,一派和气。

只有黛玉才会说:“一缸子眼泪也治不好棒疮呢。”

这便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