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是由铁千锤百炼而来,而一个钢铁般的人,则是在逆境中受尽挫折与磨难而来。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无数的文人骚客丶千古伟人,无一不是在苦难这所大学里毕业的。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便完美地阐述这这一点,纵是司马迁自己也没能例外,司马迁也是在遭受了无妄之宫刑后,才编撰出《史记》这等史学巨作!

不仅是中国如此,国外亦如此。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他排行第五,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坎坷一生,与磨难为友,以挫折为伴,终得成为一代文学巨匠!他的经历向我们述说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古今中外这么多受尽挫折与磨难的人,但与那些名流青史的人相比,又是那么的少呢?”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便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心生惭愧,为何?因为我便是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我有远大的志向;我有强健体魄;我有足够的能力,但我却始终被外物所迷惑,迷失方向,虽说我总会找回到正确的道路,但也已落后了别人许多。

明明是一块璞玉,但总想成为一块钢铁,最终碎于锤炼之下,这大概便是最形象的解释吧!!

不仅人类社会如此,自然万物亦如此。

就拿鹰鹫来说吧!我曾听过一则故事: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只有经历过并耐的住锤炼,我们才可成为飞天之鸢,越渊之鱼,才可成为这百折不挠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