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是美好的,家乡的春节是欢乐的!

虽然我是蒙古族人,但是和老北京的过年习俗也是基本相同的。腊八这天,每一家都要熬腊八粥。腊八粥十分香甜,是我的最爱。

置办年货是过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进腊月,市面骤现繁荣,这是一年内的特有市场,称为“腊月市”。

大人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年画,第二件事是买爆竹,恐怕第三件事才是准备饭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像是过第二个元旦。到了晚上六点,耳边响起了雷鸣般的鞭炮声,爆竹的味儿里还蕴含着酒肉的香味。这一天,是要吃饺子的,饺子的味道使我们永久难忘!

除夕好热闹!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亮得如同白昼。家乡的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拜年。今年我得到了许多压岁钱,因为今年是虎年,并且我的心里十分欢喜!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人们在元宵节时放鞭炮,吃元宵,真开心啊!

春节是我最喜爱的节日,家乡的春节是最美好的日子!


到了一月底二月初,家乡新年的气息就远远的飘来。

紧紧跟随而来得是上一个年的记忆中饺子的飘香,或是虽味道呛鼻却预示着喜庆的鞭炮。又或者只是开春微微带些温暖的风的气息。

家乡的年是热闹而忙碌的。在这个被沙漠包围,民族众多的小城市中新年又与别地大不相同。蒙古族与汉族一样信奉佛教,所以农历春节也是我们的一大节日。离春节还有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买些好酒——这是共同的风俗。酒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新疆人的心就如同新疆这片土地一样广阔热忱,于是每每拜年欢庆,都是无嘴不归。

大年夜的晚上是属于家的,没有公文没有课业,这时间留给一家人尽情享乐。我们的民族是保守恋家的,于是年三十的夜晚一般都没有外出活动。再忙再累也要把家里拾掇干净,摆上一桌好饭好菜。除了饺子这一必需菜式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年年必有的菜——手扒羊肉。其实也就是白水煮羊肉,再加上些胡萝卜和洋葱。胡萝卜这种脂融性维生素蔬菜和羊肉在一起煮就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羊肉汤既好喝又能御寒,于是我们这里身子泰寒的人一般不喝鸡汤大补,而喝羊肉汤。吃完热菜之后就是惯例——饮酒。总是先由长辈说一些大意为新年祈福之类的话,全家人举杯,待长辈祈福完毕,众人端杯共饮,前提是必须一次喝完。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们一个个的像老人敬酒。较讲礼数的家庭还要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那些年轻漂亮又有一副金嗓子的蒙古族姑娘们端着酒杯就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所敬酒的人杯中酒也必须见底。饺子的个头比饭店的大出一倍来,总是肉多于洋葱和其他的菜,整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一些小“礼物”或者做一些恶作剧,这种习惯不知内地有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很盛行,并且年年必做。所以一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吃到“礼物”而不是恶作剧。按照奶奶的说法饺子里要包硬币——象征发财;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还有些什么葡萄干之类的是个什么说法我也不大清楚。但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大蒜,那就说明你是个“黑心鬼”,要遭口水了。

待到大家伙热热闹闹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都进了客厅闲坐着。孩子们其实早在吃饺子前就蠢蠢欲动,猴急着拿了一些小的炮仗去院子里放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倒不是必需的,因为咱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比一年差,一年比一年没看头。所以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拉话,扯家常。我们一家阵容庞大。要是每一年都来齐了大概有两口老人,六家子再加上六个孩儿,坐在客厅里拥挤却也热闹。老老少少把开心事都留在了这一天来说。而我们这些孩子一般都去了另一间房享受自己的空间,有时候打打牌,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讲讲笑话。孩子群中也分成了两拨,年龄小、爱闹腾得都出去放炮仗,权当溜食,为十二点左右的“鞭炮大战”来一个小规模预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一家人也都穿上大衣走出宅院,到外面场地上放炮仗了。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一片红火热闹。各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像是要来一个“人数大比拼”家里的男人们大都叼着烟开始点炮仗,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到处跑来跑去堤防着弟弟妹妹不要被炸伤。所以这个时候鞭炮声,大笑声和我们的训斥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剧。大院里每户人家都拿出了自家最高级的烟花,好像比不过哪家心里就不舒服似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心理的一个弊端,过着年都图热闹,暂且不说这。

一家人喜庆的放完了鞭炮,都捂着耳朵带着兴奋劲回了房。放炮放饿了的孩子们开始加餐,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桌上剩下的饭菜,一个个都嘴上带着油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大家都略有倦意,各回各的家去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庆的一天,因为每走一家亲戚,钱包就鼓了一些。对于这些平日里由爸爸妈妈帮着理财的孩子们来说,这样自由的“消费来源”是多么令人兴奋。在这一天有的单位也举行团拜,但大多数的人都把这宝贵的年初一留给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提着烟酒水果什么的走街串巷。蒙古人有一个礼数,年初一拜年时见到长辈,要把右手缩进袖子里,让长辈们一一握住手臂,嘴里说一句发音听似“民代”的话,大概意思我也不清楚。但这个程序的下一步就是伸手从口袋里拿压岁钱了。所以孩子们倒也不在乎这麻烦事,各个都兴高采烈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拜年,互聚和闲呆在家中度过的。但过了初一,年味就不那么浓郁了。之后便是亲戚们的各自回家,近的打车,远的就由一家人几乎摸着眼泪到了一月底二月初,家乡新年的气息就远远的飘来。

紧紧跟随而来得是上一个年的记忆中饺子的飘香,或是虽味道呛鼻却预示着喜庆的鞭炮。又或者只是开春微微带些温暖的风的气息。

家乡的年是热闹而忙碌的。在这个被沙漠包围,民族众多的小城市中新年又与别地大不相同。蒙古族与汉族一样信奉佛教,所以农历春节也是我们的一大节日。离春节还有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买些好酒——这是共同的风俗。酒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新疆人的心就如同新疆这片土地一样广阔热忱,于是每每拜年欢庆,都是无嘴不归。

大年夜的晚上是属于家的,没有公文没有课业,这时间留给一家人尽情享乐。我们的民族是保守恋家的,于是年三十的夜晚一般都没有外出活动。再忙再累也要把家里拾掇干净,摆上一桌好饭好菜。除了饺子这一必需菜式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年年必有的菜——手扒羊肉。其实也就是白水煮羊肉,再加上些胡萝卜和洋葱。胡萝卜这种脂融性维生素蔬菜和羊肉在一起煮就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羊肉汤既好喝又能御寒,于是我们这里身子泰寒的人一般不喝鸡汤大补,而喝羊肉汤。吃完热菜之后就是惯例——饮酒。总是先由长辈说一些大意为新年祈福之类的话,全家人举杯,待长辈祈福完毕,众人端杯共饮,前提是必须一次喝完。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们一个个的像老人敬酒。较讲礼数的家庭还要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那些年轻漂亮又有一副金嗓子的蒙古族姑娘们端着酒杯就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所敬酒的人杯中酒也必须见底。饺子的个头比饭店的大出一倍来,总是肉多于洋葱和其他的菜,整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一些小“礼物”或者做一些恶作剧,这种习惯不知内地有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很盛行,并且年年必做。所以一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吃到“礼物”而不是恶作剧。按照奶奶的说法饺子里要包硬币——象征发财;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还有些什么葡萄干之类的是个什么说法我也不大清楚。但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大蒜,那就说明你是个“黑心鬼”,要遭口水了。

待到大家伙热热闹闹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都进了客厅闲坐着。孩子们其实早在吃饺子前就蠢蠢欲动,猴急着拿了一些小的炮仗去院子里放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倒不是必需的,因为咱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比一年差,一年比一年没看头。所以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拉话,扯家常。我们一家阵容庞大。要是每一年都来齐了大概有两口老人,六家子再加上六个孩儿,坐在客厅里拥挤却也热闹。老老少少把开心事都留在了这一天来说。而我们这些孩子一般都去了另一间房享受自己的空间,有时候打打牌,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讲讲笑话。孩子群中也分成了两拨,年龄小、爱闹腾得都出去放炮仗,权当溜食,为十二点左右的“鞭炮大战”来一个小规模预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一家人也都穿上大衣走出宅院,到外面场地上放炮仗了。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一片红火热闹。各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像是要来一个“人数大比拼”家里的男人们大都叼着烟开始点炮仗,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到处跑来跑去堤防着弟弟妹妹不要被炸伤。所以这个时候鞭炮声,大笑声和我们的训斥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剧。大院里每户人家都拿出了自家最高级的烟花,好像比不过哪家心里就不舒服似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心理的一个弊端,过着年都图热闹,暂且不说这。

一家人喜庆的放完了鞭炮,都捂着耳朵带着兴奋劲回了房。放炮放饿了的孩子们开始加餐,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桌上剩下的饭菜,一个个都嘴上带着油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大家都略有倦意,各回各的家去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庆的一天,因为每走一家亲戚,钱包就鼓了一些。对于这些平日里由爸爸妈妈帮着理财的孩子们来说,这样自由的“消费来源”是多么令人兴奋。在这一天有的单位也举行团拜,但大多数的人都把这宝贵的年初一留给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提着烟酒水果什么的走街串巷。蒙古人有一个礼数,年初一拜年时见到长辈,要把右手缩进袖子里,让长辈们一一握住手臂,嘴里说一句发音听似“民代”的话,大概意思我也不清楚。但这个程序的下一步就是伸手从口袋里拿压岁钱了。所以孩子们倒也不在乎这麻烦事,各个都兴高采烈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拜年,互聚和闲呆在家中度过的。但过了初一,年味就不那么浓郁了。之后便是亲戚们的各自回家,近的打车,远的就由一家人几乎摸着眼泪到了一月底二月初,家乡新年的气息就远远的飘来。

紧紧跟随而来得是上一个年的记忆中饺子的飘香,或是虽味道呛鼻却预示着喜庆的鞭炮。又或者只是开春微微带些温暖的风的气息。

家乡的年是热闹而忙碌的。在这个被沙漠包围,民族众多的小城市中新年又与别地大不相同。蒙古族与汉族一样信奉佛教,所以农历春节也是我们的一大节日。离春节还有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买些好酒——这是共同的风俗。酒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新疆人的心就如同新疆这片土地一样广阔热忱,于是每每拜年欢庆,都是无嘴不归。

大年夜的晚上是属于家的,没有公文没有课业,这时间留给一家人尽情享乐。我们的民族是保守恋家的,于是年三十的夜晚一般都没有外出活动。再忙再累也要把家里拾掇干净,摆上一桌好饭好菜。除了饺子这一必需菜式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年年必有的菜——手扒羊肉。其实也就是白水煮羊肉,再加上些胡萝卜和洋葱。胡萝卜这种脂融性维生素蔬菜和羊肉在一起煮就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羊肉汤既好喝又能御寒,于是我们这里身子泰寒的人一般不喝鸡汤大补,而喝羊肉汤。吃完热菜之后就是惯例——饮酒。总是先由长辈说一些大意为新年祈福之类的话,全家人举杯,待长辈祈福完毕,众人端杯共饮,前提是必须一次喝完。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们一个个的像老人敬酒。较讲礼数的家庭还要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那些年轻漂亮又有一副金嗓子的蒙古族姑娘们端着酒杯就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所敬酒的人杯中酒也必须见底。饺子的个头比饭店的大出一倍来,总是肉多于洋葱和其他的菜,整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一些小“礼物”或者做一些恶作剧,这种习惯不知内地有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很盛行,并且年年必做。所以一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吃到“礼物”而不是恶作剧。按照奶奶的说法饺子里要包硬币——象征发财;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还有些什么葡萄干之类的是个什么说法我也不大清楚。但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大蒜,那就说明你是个“黑心鬼”,要遭口水了。

待到大家伙热热闹闹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都进了客厅闲坐着。孩子们其实早在吃饺子前就蠢蠢欲动,猴急着拿了一些小的炮仗去院子里放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倒不是必需的,因为咱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比一年差,一年比一年没看头。所以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拉话,扯家常。我们一家阵容庞大。要是每一年都来齐了大概有两口老人,六家子再加上六个孩儿,坐在客厅里拥挤却也热闹。老老少少把开心事都留在了这一天来说。而我们这些孩子一般都去了另一间房享受自己的空间,有时候打打牌,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讲讲笑话。孩子群中也分成了两拨,年龄小、爱闹腾得都出去放炮仗,权当溜食,为十二点左右的“鞭炮大战”来一个小规模预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一家人也都穿上大衣走出宅院,到外面场地上放炮仗了。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一片红火热闹。各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像是要来一个“人数大比拼”家里的男人们大都叼着烟开始点炮仗,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到处跑来跑去堤防着弟弟妹妹不要被炸伤。所以这个时候鞭炮声,大笑声和我们的训斥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剧。大院里每户人家都拿出了自家最高级的烟花,好像比不过哪家心里就不舒服似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心理的一个弊端,过着年都图热闹,暂且不说这。

一家人喜庆的放完了鞭炮,都捂着耳朵带着兴奋劲回了房。放炮放饿了的孩子们开始加餐,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桌上剩下的饭菜,一个个都嘴上带着油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大家都略有倦意,各回各的家去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庆的一天,因为每走一家亲戚,钱包就鼓了一些。对于这些平日里由爸爸妈妈帮着理财的孩子们来说,这样自由的“消费来源”是多么令人兴奋。在这一天有的单位也举行团拜,但大多数的人都把这宝贵的年初一留给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提着烟酒水果什么的走街串巷。蒙古人有一个礼数,年初一拜年时见到长辈,要把右手缩进袖子里,让长辈们一一握住手臂,嘴里说一句发音听似“民代”的话,大概意思我也不清楚。但这个程序的下一步就是伸手从口袋里拿压岁钱了。所以孩子们倒也不在乎这麻烦事,各个都兴高采烈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拜年,互聚和闲呆在家中度过的。但过了初一,年味就不那么浓郁了。之后便是亲戚们的各自回家,近的打车,远的就由一家人几乎摸着眼泪到了一月底二月初,家乡新年的气息就远远的飘来。

紧紧跟随而来得是上一个年的记忆中饺子的飘香,或是虽味道呛鼻却预示着喜庆的鞭炮。又或者只是开春微微带些温暖的风的气息。

家乡的年是热闹而忙碌的。在这个被沙漠包围,民族众多的小城市中新年又与别地大不相同。蒙古族与汉族一样信奉佛教,所以农历春节也是我们的一大节日。离春节还有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买些好酒——这是共同的风俗。酒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新疆人的心就如同新疆这片土地一样广阔热忱,于是每每拜年欢庆,都是无嘴不归。

大年夜的晚上是属于家的,没有公文没有课业,这时间留给一家人尽情享乐。我们的民族是保守恋家的,于是年三十的夜晚一般都没有外出活动。再忙再累也要把家里拾掇干净,摆上一桌好饭好菜。除了饺子这一必需菜式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年年必有的菜——手扒羊肉。其实也就是白水煮羊肉,再加上些胡萝卜和洋葱。胡萝卜这种脂融性维生素蔬菜和羊肉在一起煮就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羊肉汤既好喝又能御寒,于是我们这里身子泰寒的人一般不喝鸡汤大补,而喝羊肉汤。吃完热菜之后就是惯例——饮酒。总是先由长辈说一些大意为新年祈福之类的话,全家人举杯,待长辈祈福完毕,众人端杯共饮,前提是必须一次喝完。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们一个个的像老人敬酒。较讲礼数的家庭还要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那些年轻漂亮又有一副金嗓子的蒙古族姑娘们端着酒杯就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所敬酒的人杯中酒也必须见底。饺子的个头比饭店的大出一倍来,总是肉多于洋葱和其他的菜,整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一些小“礼物”或者做一些恶作剧,这种习惯不知内地有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很盛行,并且年年必做。所以一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吃到“礼物”而不是恶作剧。按照奶奶的说法饺子里要包硬币——象征发财;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还有些什么葡萄干之类的是个什么说法我也不大清楚。但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大蒜,那就说明你是个“黑心鬼”,要遭口水了。

待到大家伙热热闹闹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都进了客厅闲坐着。孩子们其实早在吃饺子前就蠢蠢欲动,猴急着拿了一些小的炮仗去院子里放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倒不是必需的,因为咱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比一年差,一年比一年没看头。所以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拉话,扯家常。我们一家阵容庞大。要是每一年都来齐了大概有两口老人,六家子再加上六个孩儿,坐在客厅里拥挤却也热闹。老老少少把开心事都留在了这一天来说。而我们这些孩子一般都去了另一间房享受自己的空间,有时候打打牌,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讲讲笑话。孩子群中也分成了两拨,年龄小、爱闹腾得都出去放炮仗,权当溜食,为十二点左右的“鞭炮大战”来一个小规模预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一家人也都穿上大衣走出宅院,到外面场地上放炮仗了。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一片红火热闹。各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像是要来一个“人数大比拼”家里的男人们大都叼着烟开始点炮仗,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到处跑来跑去堤防着弟弟妹妹不要被炸伤。所以这个时候鞭炮声,大笑声和我们的训斥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剧。大院里每户人家都拿出了自家最高级的烟花,好像比不过哪家心里就不舒服似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心理的一个弊端,过着年都图热闹,暂且不说这。

一家人喜庆的放完了鞭炮,都捂着耳朵带着兴奋劲回了房。放炮放饿了的孩子们开始加餐,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桌上剩下的饭菜,一个个都嘴上带着油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大家都略有倦意,各回各的家去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庆的一天,因为每走一家亲戚,钱包就鼓了一些。对于这些平日里由爸爸妈妈帮着理财的孩子们来说,这样自由的“消费来源”是多么令人兴奋。在这一天有的单位也举行团拜,但大多数的人都把这宝贵的年初一留给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提着烟酒水果什么的走街串巷。蒙古人有一个礼数,年初一拜年时见到长辈,要把右手缩进袖子里,让长辈们一一握住手臂,嘴里说一句发音听似“民代”的话,大概意思我也不清楚。但这个程序的下一步就是伸手从口袋里拿压岁钱了。所以孩子们倒也不在乎这麻烦事,各个都兴高采烈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拜年,互聚和闲呆在家中度过的。但过了初一,年味就不那么浓郁了。之后便是亲戚们的各自回家,近的打车,远的就由一家人几乎摸着眼泪到了一月底二月初,家乡新年的气息就远远的飘来。

紧紧跟随而来得是上一个年的记忆中饺子的飘香,或是虽味道呛鼻却预示着喜庆的鞭炮。又或者只是开春微微带些温暖的风的气息。

家乡的年是热闹而忙碌的。在这个被沙漠包围,民族众多的小城市中新年又与别地大不相同。蒙古族与汉族一样信奉佛教,所以农历春节也是我们的一大节日。离春节还有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买些好酒——这是共同的风俗。酒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新疆人的心就如同新疆这片土地一样广阔热忱,于是每每拜年欢庆,都是无嘴不归。

大年夜的晚上是属于家的,没有公文没有课业,这时间留给一家人尽情享乐。我们的民族是保守恋家的,于是年三十的夜晚一般都没有外出活动。再忙再累也要把家里拾掇干净,摆上一桌好饭好菜。除了饺子这一必需菜式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年年必有的菜——手扒羊肉。其实也就是白水煮羊肉,再加上些胡萝卜和洋葱。胡萝卜这种脂融性维生素蔬菜和羊肉在一起煮就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羊肉汤既好喝又能御寒,于是我们这里身子泰寒的人一般不喝鸡汤大补,而喝羊肉汤。吃完热菜之后就是惯例——饮酒。总是先由长辈说一些大意为新年祈福之类的话,全家人举杯,待长辈祈福完毕,众人端杯共饮,前提是必须一次喝完。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们一个个的像老人敬酒。较讲礼数的家庭还要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那些年轻漂亮又有一副金嗓子的蒙古族姑娘们端着酒杯就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所敬酒的人杯中酒也必须见底。饺子的个头比饭店的大出一倍来,总是肉多于洋葱和其他的菜,整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一些小“礼物”或者做一些恶作剧,这种习惯不知内地有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很盛行,并且年年必做。所以一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吃到“礼物”而不是恶作剧。按照奶奶的说法饺子里要包硬币——象征发财;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还有些什么葡萄干之类的是个什么说法我也不大清楚。但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大蒜,那就说明你是个“黑心鬼”,要遭口水了。

待到大家伙热热闹闹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都进了客厅闲坐着。孩子们其实早在吃饺子前就蠢蠢欲动,猴急着拿了一些小的炮仗去院子里放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倒不是必需的,因为咱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比一年差,一年比一年没看头。所以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拉话,扯家常。我们一家阵容庞大。要是每一年都来齐了大概有两口老人,六家子再加上六个孩儿,坐在客厅里拥挤却也热闹。老老少少把开心事都留在了这一天来说。而我们这些孩子一般都去了另一间房享受自己的空间,有时候打打牌,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讲讲笑话。孩子群中也分成了两拨,年龄小、爱闹腾得都出去放炮仗,权当溜食,为十二点左右的“鞭炮大战”来一个小规模预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一家人也都穿上大衣走出宅院,到外面场地上放炮仗了。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一片红火热闹。各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像是要来一个“人数大比拼”家里的男人们大都叼着烟开始点炮仗,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到处跑来跑去堤防着弟弟妹妹不要被炸伤。所以这个时候鞭炮声,大笑声和我们的训斥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剧。大院里每户人家都拿出了自家最高级的烟花,好像比不过哪家心里就不舒服似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心理的一个弊端,过着年都图热闹,暂且不说这。

一家人喜庆的放完了鞭炮,都捂着耳朵带着兴奋劲回了房。放炮放饿了的孩子们开始加餐,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桌上剩下的饭菜,一个个都嘴上带着油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大家都略有倦意,各回各的家去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庆的一天,因为每走一家亲戚,钱包就鼓了一些。对于这些平日里由爸爸妈妈帮着理财的孩子们来说,这样自由的“消费来源”是多么令人兴奋。在这一天有的单位也举行团拜,但大多数的人都把这宝贵的年初一留给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提着烟酒水果什么的走街串巷。蒙古人有一个礼数,年初一拜年时见到长辈,要把右手缩进袖子里,让长辈们一一握住手臂,嘴里说一句发音听似“民代”的话,大概意思我也不清楚。但这个程序的下一步就是伸手从口袋里拿压岁钱了。所以孩子们倒也不在乎这麻烦事,各个都兴高采烈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拜年,互聚和闲呆在家中度过的。但过了初一,年味就不那么浓郁了。之后便是亲戚们的各自回家,近的打车,远的就由一家人几乎摸着眼泪到了一月底二月初,家乡新年的气息就远远的飘来。

紧紧跟随而来得是上一个年的记忆中饺子的飘香,或是虽味道呛鼻却预示着喜庆的鞭炮。又或者只是开春微微带些温暖的风的气息。

家乡的年是热闹而忙碌的。在这个被沙漠包围,民族众多的小城市中新年又与别地大不相同。蒙古族与汉族一样信奉佛教,所以农历春节也是我们的一大节日。离春节还有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买些好酒——这是共同的风俗。酒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新疆人的心就如同新疆这片土地一样广阔热忱,于是每每拜年欢庆,都是无嘴不归。

大年夜的晚上是属于家的,没有公文没有课业,这时间留给一家人尽情享乐。我们的民族是保守恋家的,于是年三十的夜晚一般都没有外出活动。再忙再累也要把家里拾掇干净,摆上一桌好饭好菜。除了饺子这一必需菜式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年年必有的菜——手扒羊肉。其实也就是白水煮羊肉,再加上些胡萝卜和洋葱。胡萝卜这种脂融性维生素蔬菜和羊肉在一起煮就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羊肉汤既好喝又能御寒,于是我们这里身子泰寒的人一般不喝鸡汤大补,而喝羊肉汤。吃完热菜之后就是惯例——饮酒。总是先由长辈说一些大意为新年祈福之类的话,全家人举杯,待长辈祈福完毕,众人端杯共饮,前提是必须一次喝完。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们一个个的像老人敬酒。较讲礼数的家庭还要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那些年轻漂亮又有一副金嗓子的蒙古族姑娘们端着酒杯就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所敬酒的人杯中酒也必须见底。饺子的个头比饭店的大出一倍来,总是肉多于洋葱和其他的菜,整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一些小“礼物”或者做一些恶作剧,这种习惯不知内地有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很盛行,并且年年必做。所以一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吃到“礼物”而不是恶作剧。按照奶奶的说法饺子里要包硬币——象征发财;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还有些什么葡萄干之类的是个什么说法我也不大清楚。但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大蒜,那就说明你是个“黑心鬼”,要遭口水了。

待到大家伙热热闹闹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都进了客厅闲坐着。孩子们其实早在吃饺子前就蠢蠢欲动,猴急着拿了一些小的炮仗去院子里放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倒不是必需的,因为咱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比一年差,一年比一年没看头。所以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拉话,扯家常。我们一家阵容庞大。要是每一年都来齐了大概有两口老人,六家子再加上六个孩儿,坐在客厅里拥挤却也热闹。老老少少把开心事都留在了这一天来说。而我们这些孩子一般都去了另一间房享受自己的空间,有时候打打牌,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讲讲笑话。孩子群中也分成了两拨,年龄小、爱闹腾得都出去放炮仗,权当溜食,为十二点左右的“鞭炮大战”来一个小规模预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一家人也都穿上大衣走出宅院,到外面场地上放炮仗了。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一片红火热闹。各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像是要来一个“人数大比拼”家里的男人们大都叼着烟开始点炮仗,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到处跑来跑去堤防着弟弟妹妹不要被炸伤。所以这个时候鞭炮声,大笑声和我们的训斥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剧。大院里每户人家都拿出了自家最高级的烟花,好像比不过哪家心里就不舒服似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心理的一个弊端,过着年都图热闹,暂且不说这。

一家人喜庆的放完了鞭炮,都捂着耳朵带着兴奋劲回了房。放炮放饿了的孩子们开始加餐,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桌上剩下的饭菜,一个个都嘴上带着油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大家都略有倦意,各回各的家去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庆的一天,因为每走一家亲戚,钱包就鼓了一些。对于这些平日里由爸爸妈妈帮着理财的孩子们来说,这样自由的“消费来源”是多么令人兴奋。在这一天有的单位也举行团拜,但大多数的人都把这宝贵的年初一留给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提着烟酒水果什么的走街串巷。蒙古人有一个礼数,年初一拜年时见到长辈,要把右手缩进袖子里,让长辈们一一握住手臂,嘴里说一句发音听似“民代”的话,大概意思我也不清楚。但这个程序的下一步就是伸手从口袋里拿压岁钱了。所以孩子们倒也不在乎这麻烦事,各个都兴高采烈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拜年,互聚和闲呆在家中度过的。但过了初一,年味就不那么浓郁了。之后便是亲戚们的各自回家,近的打车,远的就由一家人几乎摸着眼泪到了一月底二月初,家乡新年的气息就远远的飘来。

紧紧跟随而来得是上一个年的记忆中饺子的飘香,或是虽味道呛鼻却预示着喜庆的鞭炮。又或者只是开春微微带些温暖的风的气息。

家乡的年是热闹而忙碌的。在这个被沙漠包围,民族众多的小城市中新年又与别地大不相同。蒙古族与汉族一样信奉佛教,所以农历春节也是我们的一大节日。离春节还有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买些好酒——这是共同的风俗。酒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新疆人的心就如同新疆这片土地一样广阔热忱,于是每每拜年欢庆,都是无嘴不归。

大年夜的晚上是属于家的,没有公文没有课业,这时间留给一家人尽情享乐。我们的民族是保守恋家的,于是年三十的夜晚一般都没有外出活动。再忙再累也要把家里拾掇干净,摆上一桌好饭好菜。除了饺子这一必需菜式之外,我们还有一道年年必有的菜——手扒羊肉。其实也就是白水煮羊肉,再加上些胡萝卜和洋葱。胡萝卜这种脂融性维生素蔬菜和羊肉在一起煮就发挥了最大的效力。羊肉汤既好喝又能御寒,于是我们这里身子泰寒的人一般不喝鸡汤大补,而喝羊肉汤。吃完热菜之后就是惯例——饮酒。总是先由长辈说一些大意为新年祈福之类的话,全家人举杯,待长辈祈福完毕,众人端杯共饮,前提是必须一次喝完。接下来就是年轻人们一个个的像老人敬酒。较讲礼数的家庭还要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那些年轻漂亮又有一副金嗓子的蒙古族姑娘们端着酒杯就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所敬酒的人杯中酒也必须见底。饺子的个头比饭店的大出一倍来,总是肉多于洋葱和其他的菜,整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家乡的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一个习俗,包饺子时在里面放一些小“礼物”或者做一些恶作剧,这种习惯不知内地有没有,但在我们这里很盛行,并且年年必做。所以一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希望能吃到“礼物”而不是恶作剧。按照奶奶的说法饺子里要包硬币——象征发财;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还有些什么葡萄干之类的是个什么说法我也不大清楚。但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大蒜,那就说明你是个“黑心鬼”,要遭口水了。

待到大家伙热热闹闹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都进了客厅闲坐着。孩子们其实早在吃饺子前就蠢蠢欲动,猴急着拿了一些小的炮仗去院子里放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倒不是必需的,因为咱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一年比一年差,一年比一年没看头。所以这段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拉话,扯家常。我们一家阵容庞大。要是每一年都来齐了大概有两口老人,六家子再加上六个孩儿,坐在客厅里拥挤却也热闹。老老少少把开心事都留在了这一天来说。而我们这些孩子一般都去了另一间房享受自己的空间,有时候打打牌,有时候聊聊天,有时候讲讲笑话。孩子群中也分成了两拨,年龄小、爱闹腾得都出去放炮仗,权当溜食,为十二点左右的“鞭炮大战”来一个小规模预演。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一家人也都穿上大衣走出宅院,到外面场地上放炮仗了。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一片红火热闹。各家都纷纷走出家门,像是要来一个“人数大比拼”家里的男人们大都叼着烟开始点炮仗,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就得到处跑来跑去堤防着弟弟妹妹不要被炸伤。所以这个时候鞭炮声,大笑声和我们的训斥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剧。大院里每户人家都拿出了自家最高级的烟花,好像比不过哪家心里就不舒服似的。这也是中国人民心理的一个弊端,过着年都图热闹,暂且不说这。

一家人喜庆的放完了鞭炮,都捂着耳朵带着兴奋劲回了房。放炮放饿了的孩子们开始加餐,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了桌上剩下的饭菜,一个个都嘴上带着油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大家都略有倦意,各回各的家去了。

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喜庆的一天,因为每走一家亲戚,钱包就鼓了一些。对于这些平日里由爸爸妈妈帮着理财的孩子们来说,这样自由的“消费来源”是多么令人兴奋。在这一天有的单位也举行团拜,但大多数的人都把这宝贵的年初一留给了亲戚朋友。一家人提着烟酒水果什么的走街串巷。蒙古人有一个礼数,年初一拜年时见到长辈,要把右手缩进袖子里,让长辈们一一握住手臂,嘴里说一句发音听似“民代”的话,大概意思我也不清楚。但这个程序的下一步就是伸手从口袋里拿压岁钱了。所以孩子们倒也不在乎这麻烦事,各个都兴高采烈的。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拜年,互聚和闲呆在家中度过的。但过了初一,年味就不那么浓郁了。之后便是亲戚们的各自回家,近的打车,远的就由一家人几乎摸着眼泪

过大年的礼仪

过大年的礼仪 蒙古族实验小学二年一班 陈纪垚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我问妈妈:“春节有哪些风俗呢?”妈妈说:“中国有许多风俗,象贴春联、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拜年等习俗至今仍然盛行。” 噢!原来春节还有很多风俗呢。 我对妈妈说:“咱们一起去贴春联吧!”于是妈妈又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春联的知识,如春联的组成:上联、下联、横批。每一联的字数是固定的,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春联的内容多是为了辞旧迎新、预示来年好光景的。 噢!原来春节还有很多知识呢。吃完年夜饭,姥姥还给我“抻大个”,也就是用力拽我的胳膊、腿、脖子,然后说:“我小孙儿要长大个了!” 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给家人敬礼、拜年、问好。姥姥、爸爸、妈妈还分别送给我一些压岁钱,还有他们的祝福。我还设想了很多合理利用压岁钱的形式。 噢!原来春节还有很多祝愿呢。 过完这个春节,我懂得了过新年的礼仪,从而也养成了文明过新年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