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以上是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目。该如何“选择”呢?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段文字,我这个曾在高考作文中得过高分而且现在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的“评论家”也作了难。

我当然知道命题者的意图,也深信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考生都“选择”了救人。我还可以想像,考生们怎样引经据典论证登山者的品德是多么高尚,精神是多么伟大,甚至从“搀扶着走出雪地”引申出互相帮助往往可以“双赢”的论点。如果考生熟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其相关资料的话,想必也可以信手拈来并且加以发挥。

那位登山者的选择当然很“道德”,相信世上也确实有这么高尚的人。但令我困惑的是:如果登山者选择不救人,难道就不道德吗?这位登山者自己已经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如果选择救人,显然极其冒险;而救人既花费时间又耗费体力,这显然是险上加险。更关键的是,那个冻僵的人能否救活、即使救活能否站起来行走也是个未知数。两种可能明摆着:如果不救人,他自己还有比较大的生还希望;如果救人,最大的可能是同归于尽。

也许有人要说,你这是自私的逻辑、怯懦的借口,最后他们不是没有同归于尽吗?我正想说说这一点。命题没有说这是真实的事情,我敢断言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你能想像一个在严寒中冻僵的人,仅仅依靠按摩就能在同样的严寒中复活吗?你能想像一个刚刚还僵着的人立马站起来,而且还能与别人“相互搀扶着”走出暴风雪吗?———许多有着野外经验的人已经指出这一点。

笔者并非想论证登山者应该选择不救人,而只是想说,在那种情况下,救和不救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不论选择哪一个,都可以找到理由。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付出全部的努力,这当然是崇高的精神;而在自身难保,再耽误时间就等于找死的情况下,出于求生本能,不去救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能因此以“不道德”论之———如果真正遇到那种情况,我敢说,选择不救人的人会占相当大的比例。

也许又有人说,作文题并没有要求考生一定“选择”救人呀。表面上看确是这样,但题目的“导向”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得高分,救人当然是明智的选择。然而,又将有几人是发自内心呢?

我明白,命题者之所以要在道德上做文章,是出于时势的考虑。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生编硬造出一个如此严峻的伪命题、一种模棱两可的选择,对十七八岁的孩子进行心灵测试和道德拷问。其实,即使要配合时势,也没有必要杜撰如此不合情理的虚假故事,因为生活中就有许多真实且鲜活的事例可供评论。


  面对着熟知的面孔,思考着相同的问题,感悟着别味的人生.--------或许,这就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吧~!

           很久以来,我就在思索,一颗糖,到底会不会有两种味道呢? 其实说来,这可以说得上是世界上最最愚笨得问题了? 可是,我会整日整夜的翻来覆去的琢磨.我有些时候,真的搞不懂,“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而,被我们称之为所谓的动物群体,“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说来说去,我还是一个愚蠢的人,,整天盲目的不得了.又看起来潇洒的不得了.  唉,,真的,不愿意去念叨这些匪夷所思的奇怪答案的来源.

         简而言之,  其实 ,是一个被人谎称为“思维的东西“在作怪.仅此而已嘛~! 

        当我看到每个寂寞的灵魂在阐述自己那座单色城的故事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开心.因为他们是在注解自己的人生之谜,也就像我这样,闲暇的时间会如此拼命的向世人宣布,我也在思考.“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写的不错. 很早的时候,就听别人说,每个写字的人,就如同一个寂寞/孤单/无奈的灵魂,在缥缈的世间捉摸不定,在游荡,在追寻,在探索,.............

        当我看到每个快乐的天使在天真自己那座欢乐园的趣事的时候,我会觉得很自豪,因为他们是在消磨自己的未知之乐,也就像我这样,无聊的时候会如此拼命的向耶稣祷告,我也在祈祷,“我念,故我在“.来证明这句话的真实性.所以,我也会沾沾自喜的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忧伤着自己的忧伤.就如同一个活泼/纯真/浪漫的倩影.在漫无目的的寻找乐园,在游荡,在追寻,在探索,.............

        十分简单的理由,让我选择了如此难以置信的借口.来摆脱自己很久以来的困惑.   曾经化雨烟,总希望在雨过天晴的天空见到彩虹。也曾经向往白鹭高飞,却带不走我心中的一片阴云。

        就像是这首不知道出自那位高人的妙论:

          不同流俗斗时妆,

     不共群花较短长,

          愿借林泉方寸地,

          自甘淡泊自流芳!

           许许多多显而易见的话题,曾经都一度摆在我的面前,可是,我始终都无法继续....继续它的长久性,因为我是一个跳跃的人.,..当你一不留神,会发现我会写下这样的缪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许多天之后,我发现,我还是那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明白的呆小子..

晚21:50――22:00

未知的祷告。有时想起这句话,就觉得迷茫,其实,我一直在迷茫,在梦中,沉睡,没有,清醒过。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为什么要为没有希望的东西坚持,为什么不放弃。一直在坚持,一直在笑,到最后终于累了,终于无力站起来了。我怎么了。总在重复一句话:我在一个人的路上走得太远,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这句话也许最接近于真实。一切的一切都是无解。生命会终结,梦会结束,故事也总该终止。一直执着于昨天,却忘了还有明天。明天,我们还是要生存,故事远没有结束。虽然考虑To be or not to be还为时尚早,只是生存还是毁灭,真的是一个问题。过于执着,在伤痛里挣扎,只是,不放手。

有些事我以为我忘了,但没有。偶尔触动,早已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又翻腾起来。有些事,忘不了就干脆记住。既然早已麻木,不在乎,再痛一次。遗忘的确是最好的疗伤药,只是要忘记一个人,一个在你生命中占了太大份量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有许多无奈,而这些无奈,你永远无法改变。失去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却成了我唯一的出口。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拾不回的,干脆放弃。忘不了的,就记住。

有时候我会笑自己,笑自己的执着,笑自己的愚蠢。我不算一个聪明的家伙,只有一些文学细胞艺术细胞没怎么失灵。如果我聪明,就该告诉自己,有些事到了放手的时候,就不该继续坚持。我也这样做了,只是有时候,真的放不下。一件你曾经作为梦想的事,一下子要连根拔掉,是会痛的。我太懦弱,忍受不了这种疼痛。明知前面是悬崖,我却不能回头,只能一直走下去。

我们都没有勇气放弃自由,也就无权留恋。我根本不该放不下曾经,因为我没有放不下的权利。当它将要逝去,我没有抓住,逝去了再留恋,已是无谓。懦者,没有留恋的权利。我是懦弱的,因为我不敢为梦想而放弃一切,当它来临,我没有走得头也不回,不管不顾地抓住再也不放,我无力地看着它逝去却站着不动。所以,我根本不能后悔,根本不能留恋,我没有这个权利。我是懦弱的,因为我从不敢面对自己,从不敢面对现实。我在逃,在躲。我藏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不敢告诉自己下决心放弃。所以,我根本不能后悔,根本不能留恋,我没有这个权利。

分数是什么?几个数字而已。荣誉是什么?鲜花和掌声而已。金钱是什么?一叠纸而已。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一无所有地来到这世上,一无所有地回去。一切的一切,过眼云烟。没有状元的分数,没有享誉世界的盛名,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照样是生活。生命既不是永恒,这些更不是永恒。没有这些,日子照样流过。分数可能改变命运,荣誉可能令人满足,金钱可能改变生活,而对于一个清醒的人而言,什么都不能改变的,是心灵。而心灵,才是生活的核心。分数只能代表过去,荣誉只能代表曾经,金钱不会永远属于你。众多人至死追求的,不过过眼云烟。平平淡淡,才是真。

后记:连着几个晚上,每晚21:50――22:00,我都随手写下一些零散的文字,一边想一边写,记录思想的历程。我不知道我想了些什么,也不想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我的确没记录下什么东西。我只知道,我记下了这些“不知所云”的东西。

李明博:最真实的平等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任韩国现代建设社社长时,曾到马来西亚拓展业务。经过激烈的竞争,他为公司拿下了“槟榔大桥”的建设工程。之后,他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开工仪式。由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夫妇将出席仪式,李明博准备了一个如同韩国总统夫妇出席规格的典礼舞台。

仪式开始的前一天,马哈蒂尔的秘书长来现场察看准备工作,他吃惊地问李明博:“总理夫妇的坐椅上有遮阳篷,下面的5 000人怎么办?”李明博闻言大惊:在韩国,从来都是只考虑总统的需要,怎么在马来西亚……秘书长态度坚决:“要么把其他5 000个座位上也搭上遮阳篷,要么把总理夫妇座位的遮阳篷取掉。”李明博想尽办法,为5 000人都搭上了遮阳篷。不久,秘书长又来了,这次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两把椅子为什么比别的椅子大呢?”“这是为总理夫妇准备的。”秘书长质问道:“总理的位置就应该比别人的大么?”李明博不再犹豫,立即让人为总理夫妇换上了两把普通的椅子。

这是记录在李明博自传里的小故事,李明博说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它,它让自己明白了什么是最真实的平等。

素材运用

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也常盼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可事实上,又有哪些时候是真正平等的呢?在这里,人们从一顶遮阳篷、两把椅子上,看到了欣慰的一幕。

话题拓展 平等、细节、最感动的

中考满分作文:馒头后面的故事

班上组织春游,全体同学都报了名,交了钱。雪儿也不例外。? 六个馒头? 这天下午,同学们都在为明天的旅游做准备。雪儿看到同学们都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许多好吃的东西,饼干、苹果、香蕉……每人都塞满了自己的书包。下课后,雪儿也悄悄跑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放在书包里,当她放最后一个时,寝室的门开了,寝室里的其他姐妹回来了,她们看到雪儿的馒头,都没有说什么,就各自出了寝室。可雪儿哭了。? 馒头没了 在车上,同学们说说笑笑,每个人的心情都像六月的烈日。当车到达目的地时,下起了大雨,好多同学都没有带雨伞。雪儿和几个女同学一块儿挤着一把伞。到达宾馆时,雪儿的书包淋湿了,里面的六个馒头也因为雨水的缘故全部泡化了。当其他同学去吃饭时,雪儿一个人在房里吃着泡化了的馒头。她没有钱买饭吃,这一次旅游机会都是她好不容易向爸爸争取的,她不敢再向家里要钱。看到同学们高兴的面孔,雪儿心里一酸,一丝无边的孤独顿时涌上心头。? 雪儿一个人在吃着馒头的时候,班长和其他女同学进来了。班长英子说:"雪儿,你带了馒头吧,我们刚才没有吃饱,你可以给我们吃吗?"雪儿没有作声。因为这次旅游,她靠的就是这六个馒头来填饱肚子啊!可望着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没有说什么,慢慢地把馒头分给了姐妹们。? 同学请客 吃晚饭时,雪儿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房里。这时,门处传来了英子的呼喊声:"雪儿,走,吃饭去,我们把你的馒头吃掉了,我请客!"就这样,每到吃饭的时候,都会有同学来叫雪儿,请她吃饭,都是以吃了她的馒头为借口,这样直到旅游结束。?自从旅游回来以后,雪儿变快乐了,爱笑了,也不再只坐在座位上了,她的成绩也提高了。 最后,雪儿考上了重点中学。在毕业留言上,雪儿给同学们留下了这样的话:"在这里,我学到了一生中最有益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去尊重别人!" 点评:一个家境穷困的女孩,在尴尬的时刻不但没有遭遇尴尬,反而得到了同学不露声色的关心。女孩悄悄购买馒头时的辛酸与同学关爱女孩的无言行动,对照鲜明。尤其是收束时的毕业留言,将相互尊重的魅力展现得真实感人。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娓娓道出的故事与精彩的构思却能给人深深的启迪,给人留下美好的感受。(罗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