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中考写“我”类作文专题精练

【专题精练】

[文题之一]

题目:我的自传

要求:1.内容真实,详略得当。2.不少于600字。

[应试指导]

传记一般要求介绍被作传者的出生年月、民族、性别、家庭背景、主要经历等相关资料,在为“我”作传时,除了介绍”我”的相关资料外,还要选典型材料(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来突出”我”的特长、个性。在构思时,最好以时间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的表达,应力求精炼而又活泼。

[文题之二]

题目:向你展示我

要求:1.要展示真实的自我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应试指导]

题目中的“你”意味着本文的语气是交谈式的、口语式的,是亲切的、随和的,甚至是风趣的,不要写得太庄重、太沉闷、太严肃。题目中的“我”意味着本文是写人的,不要一味记事而忽略了刻画“我”的形象。此题可用多角度铺展。可写“我”的各个方,面,如长相、性格、爱好、特长等。写各个方面时特征要突出,语言要简洁。此题可用正反式铺展。既写自己的优点,又写自己的缺点,向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真实的自我。此题可用散点式铺展。一句话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用数个齐整的句子连缀成一篇诗歌般的美文。

[文题之三]

题目:我是__________迷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

[应试指导]

题目中的横线上,可填“歌、影、戏、棋、网、球、书”等。下面以“我是棋迷”为例介绍此题的构思。从写作思路看,可以用分镜头展现“我闲暇爱下棋、上街爱看棋、交友爱谈棋”等特点来表现“我”是棋迷,也可让亲朋好友轮番介绍“我”是棋迷;可以用“我”的口头禅——棋语来串起“我”的棋艺人生,也可一线串珠,叙写“我”与棋荣辱相伴的岁月风雨……从表达的主题看,可表达“棋是益友,能开发智力,给你带来人生的乐趣”、“要扬我国棋,为国争光”、“可以迷棋,但不能迷失自我”、“人生如棋,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等诸多有积极意义的主题。

[文题之四]

题目:爱_________的我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叙事具体,突出我的特点。

[应试指导]

从填题看,可填“撒谎、哭、笑、旅游、交朋友”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构思看,要创新构思,并突出“我”在这一方面的特点。以“爱哭的我”为例。可以用分镜头展示“读言情书时爱哭、看悲喜剧爱哭、领奖时爱哭”的“我”的形象,也可以以时间为线写“我”与哭相伴的人生岁月;可以点面结合,详写一个别人不哭“我”独哭的场面,也可以用档案记录批露“我”一个个爱哭的往事;可以正面描写“我”在不同场合不同哭的姿态,也可以借他人他物侧面介绍“我”爱哭的特点。

[文题之五]

“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还在威胁人类,“战争、毒品”等人为灾难已四处横行,“饥渴、贫穷”等不幸还在困扰人类,“SARS、禽流感”等瘟疫已开始蔓延……面对人类的种种不幸,你有哪些心愿?请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应试指导]

从填题看,应填“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科学家、一片云、上帝”等有能力改变人类不幸命运的人或物。从构思看,要紧扣话题,合理想象,要写出“我”改变人类不幸

命运的具体过程。从表达看,要处理好想象内容与写实内容之间的衔接,要表达“我希望人类能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文题之六]

有人毕生不懈努力,也有人整日花天酒地,有人不断自我激励,也有人终日自暴自弃;有人经常苛求自己,也有人一直善待自己……不同的人生态度演绎了不同的人生。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应试指导]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打开思路。如:在什么时候要善待自己,怎样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有什么意义,哪些人或动物会善待自己……其次,要选最佳的表现形式。若你擅长叙事,你可叙述一个感人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想;若你擅长联想、抒情,你可写一篇善待自己的抒情散文;若你擅长议论,你可举些众所周知的事例说明善待自己的意义;若你擅长想象,你可虚构一篇童话说明善待自己的好处。

相关阅读:

中考作文(我、他、景、思、物、感、理)类作文精练、演练与指导 中考写“我”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思”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我”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物”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我”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物”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他”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物”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他”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感”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他”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感”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景”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感”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景”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理”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景”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理”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思”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理”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思”类作文模拟演练

2009年高考作文冲刺:关键词“创新”解读及全

关键词“创新”解读

“有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总要求,具体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见解新颖。就是要能“言他人之所未言”,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新”来,而不能老生常谈。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标新领异”,才容易吸引人,打动人。古人的“千古文章意为高”就是此意。要使见解新颖,方法主要有:1。反向立意。即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2。新异立意。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转化作具体的剖析。3。高远立意。一般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稳、求保险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到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考场上出现了大量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而那些精品作文,则往往是另辟蹊径,用一种更加高远的立意使题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占据了思想上的制高点。

材料新鲜。在规定性很强的考试作文中,新颖,往往就体现在材料的新颖上。其中的“材料新鲜”,是指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首先要选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材料,其次,材料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与选择富有时代感的材料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人们熟知的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观照,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新的内涵,也能写出个性来。借新编的形式,演现代生活的“剧情”,读来情趣盎然。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敢于跳出第一人称。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但是,如能跳出第一人称,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得多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合理虚构,都可以写。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的重要方法。只要多留意生活,生活就会给你很多。

构思新巧。作文“有创新”首推构思富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从确立主题到谋篇布局,从过渡照应到遣词造句,都属于作文构思的系列思维活动。要做到“新巧”,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如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报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如在明晰的发展脉络上巧妙地点缀几颗“珍珠“——闪亮的事件,逐层拓展开丰富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还有其他的如巧设悬念,妙用伏笔,可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巧设误会,不但能使文章结构跌宕多姿,而且会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设置巧合以造成情节的戏剧性,增加波折;着意蓄势,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事情出现逆转,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抑扬相生,运用得当可使文章摇曳多姿。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推理,也只有抛弃人云亦云,才会有“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推理想象的实质是把逻辑推理的基本程序应用在形象思维领域之中。那么,怎样推理想象才有独到之处呢?就是要将文章写得“与众不同”,写出一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其原则就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有个性色彩。这是对作文“创新”的最高要求,即用我手写我心。写作是一种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承认个性、张扬个性,是一种人本的回归。要写出有个性色彩的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言语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抛开这一点,很难有个性色彩可言。这就要求大家注意立意的个性化、材料的个性化、构思的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要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常事物,激起自己的情感冲动,获得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等。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但过分相信自我使你封闭。因此,“有个性色彩”要恰到好处,张扬力度不够则个性不显,张扬过度又失之偏颇,把握适度则要靠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范文一

人之常情——天津考生

我是一粒沙,一粒随风飘泊了千年的沙。

我飘过一群行色匆匆的男人。他们手执各种工具,风尘仆仆,汗水直滴入脚下的土地。拐了个弯,稍远处依稀可见炊烟袅袅升起,女人牵着孩子站在屋前,神情充满企盼。男人们纷纷劝起为首的男子:“禹,回家去看看吧,你已经三年没见嫂子了,还有没见过面的儿子。”男人山一般的强壮身躯微微有些震动,随即坚定地摇了摇头:“不,还是治水重要。她……会理解。”重又踏上了向前的道路。我飘上前去悄悄问他这是为什么,禹憨厚地笑了笑:“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有些疑惑。

我飘过一户满目缟素的庭院。女人们身着素衣却并未落泪,只是那满脸坚毅仍挡不住红了的眼眶。我继续看下去,这奇怪的一家似乎姓杨。只见她们将长枪换上白缨,在灵堂前齐齐下拜。最年长的老妇人声音有些颤抖,她说:“纵然夫离子散,也定要守住这大宋江山。”起身再拜后,女人们毅然跨上了征西的战马。我飘到老女人耳边悄悄地问这是为什么,老妇人凄然一笑:“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更感到疑惑了。

我飘过一群人,看到一旁立着的碑上写着黄花冈。人群中,七十二人傲然昂首挺立,身后是挥舞着屠刀的刽子手。为首的女人愤然地说:“愿以我众人之鲜血,换明日中国之新颜。”其余众人皆高声附和,他们坦然闭上了双眼。我飘上前问这是为什么,她淡然一笑:“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愈发疑惑。

我飘过一间会议室,一群身着白大褂的人正神情激动地商议着什么。我凑上前去细听,哦,非典爆发,医生们正抢夺着第一线的岗位。银发老者拍案站起:“我去,我年纪大了就算有事也没什么可惜。”不顾大家的劝阻,老人穿起防护服走出了会议室。我飘上前去问他这是为什么,他一笑:“不过人之常情罢了。”又是这句话,我更疑惑了。

我飘过一座县城,昔日的繁华已成一片废墟,哀鸿遍野。一群人围着昏迷的年轻战士抢救着,他却突然坐起:“我要去抢救群众。”人们劝他歇歇吧,他已经不眠不休几天了,他急得仿佛快要流泪:“就让我再去抢救一个群众,就一个也好。”我飘上前去问他这是为什么,他羞涩地一笑:“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看着这年轻的战士,回想起以前的经历,我忽然懂了。这一心为他人为国家的“人之常情”,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这个民族的骨髓里,流淌在了这个民族的血液中。我暗暗做出决定,要将我的经历与感悟随风传播到每个地方,我相信,唤醒了这样“人之常情”的民族,定能如巨龙般腾飞。

【重点评析】

构思新巧,有个性色彩。文章构思奇特、大气,富有创新。作者想象自己是一粒沙子,随风漂泊,见证几千年前的大禹治水、杨家将西征、黄花冈烈士就义、白衣天使抗非典和震灾中年轻战士救灾。结尾以“一心为他人为国家的‘人之常情’,早已深深地镌刻在这个民族的骨髓里,流淌在这个民族的血液中”点题升华,见解新颖深刻。

范文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湖南考生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史铁生如是说。

人生漫漫长途中,有多少次,我们置身其中却往往忽略其所在!友情、亲情,还有我们这儿的万千日子,无不在忽略中远离。远离了,才看清它的珍贵。

仍记得老狼《同桌的你》中一句残酷的歌词:都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间各奔东西。三年高中生活转瞬即逝,离别不期而至。回首往事,才忽然记起:有多少次,你为生病的我盖上你的被子;有多少次,你悄无声息地塞给刚打完球的我一片手帕纸;有多少次,你悄声唤起睡眼惺忪的我,告诉我现在上哪一章哪一节……不记得有多少个“多少次”,只想起自己对你的不冷不热、不闻不问,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觉得你“一脸的谄媚”……要毕业了,终于开始后悔。不,不后悔,来日方长。

真的来日方长么,妈妈?鬓角斑白的您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您念叨着:“老了,真的老了。”您的辛酸、您的无奈,我真的懂了。“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满文军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您的伟大,唱出了我的无知。您老了,我大了,一天天远离您,您却永远记挂着我。我不想您的馄饨,不想您精心绣出的荷包,不想您每晚那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我不想,虽然远离,这一切都将永远握在掌心。

同学散了,亲人老了,七千多个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我坐在这里,听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响声,突然感觉到岁月不再的沧桑。我们日复一日地过着,青春是我们的资本,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青春也在随那一轮落日渐渐隐没,等待蓦然回首,才像朱自清一般感叹:“八千多个日子,都去了哪里?”

平庸是可怕的,无知更令人痛心。为什么一定要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置身近处更要领悟到这实际存在的爱与真情。

明天,我们要这样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点评析】

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构思。友情、亲情、万千日子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远离了,才看清它的珍贵”与结尾“置身近处”遥相呼应,很好地诠释了远与近的关系。“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标题与结尾互相衬托,给读者以启发。文章内容贴近生活,选取生活细节去诉说对生活的感悟,同学的关心、母亲的记挂历历在心头,并提醒我们“置身近处更要领悟到这实际存在的爱与真情”,见解新颖独特。

失误例文一

难忘的日子——陕西考生

十九年了,在我的生命当中,有着不少欢声笑语,也有着不少的痛苦与悲伤。当然,在这十九年当中,也有着不少令自己难忘的事。可是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不是关于我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全中国人民的事,甚至于每一个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时大家都在上课,注意力基本上都在课堂上,突然间,我感到地板在晃动,看见天花板上的吊灯乱摆,可怕的地震来了。对,是地震,没错。然而我们的老师非常镇定,有序地将我们安排到大操场上。但此刻我的心情依然没有平静。我慌忙地拿出手机,可是手机信号全无,一个电话也打不出去。我太急了,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老师们让我们大家各自回家,我狂奔到家门时,我的心终于放下了,老妈老爸还有奶奶都安然无恙。家里一切都好。地震没过多长时间后,我们才知道是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

这突如其来的灾害使每一个人都非常害怕,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被吓倒。

地震过后的第二天,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报的灾区情况。当我看到那些画面时,心里的感受无法言表。楼房几乎已经全部倒塌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全部被埋在底下,数不尽的呼喊声从底下传上来,当主持人在描述这一情景时,我们全家人都落泪了,没有比这更令人难过悲伤,从来都没有。接下来传回的画面使我心中产生些许感动。救援官兵们一个个手拿工具,奋力的在拯救那些被无情地震深深伤害的人们。我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被困儿童,在从底下上来的那一刻,他用他稚嫩的小手,向救他的官兵们深深地敬了一个礼。全场所有人都被这年仅三岁的小孩子感动了。一个不懂事的三岁小孩,让所有成年人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感恩。

最后我想说的是,四川的灾民你们是可敬的,你们是坚强的,全中国人民都在为你们加油,为你们祝福。我相信,迟早有一天,你们会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家园。

【失误解读】

作者首先在立意上陷入了误区,以“难忘的日子”为题展开思路,给读者以低幼化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来论述灾难给人的启迪,鼓励人们坚强,这样的立意肤浅平庸,无法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的思维层次,更难说个性色彩了。其次是构思,全文读来有些散乱,原因就在于文章像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结尾也缺乏有力的收束,而这正是考场作文的大忌。

失误范文二

平凡,没有什么不可以——北京考生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梦想,要拥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成功的人生。可是往往事与愿违,生活在每天紧张的节奏间飞驰而过。不知不觉间,我们都成了社会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人。

在历史潮流中总会涌现出这样一些人物。他们都曾经推动过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发展。他们在光辉闪耀前都如沾衣细雨、落地闲花般默默无闻,可是最终他们都被世人铭记。他们曾经都是最平凡的人,最终都成了有所作为的人。

西晋文学家左思花费了十年工夫写完了《三都赋》。此文一经传出,人们马上争相传阅,赞不绝口,都抢着买纸来抄写,因此,一时间洛阳纸贵。就在这匪夷所思的十年间,左思一直都在默默努力,身份卑微的他在别人不屑的目光中奋斗辛苦了十年。他平凡劳动了十年,然而他的成就却震撼了文坛千年。

建国初期,我国以邓稼先、钱学森为首的一批科学家抛妻舍子,隐姓埋名来到偏远的地方,在恶劣的环境中悄无声息地为祖国研制核武器。轰然一声雷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了,接着研制的氢弹也成功了。那时满怀欣喜的人民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当我国宣布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时候,国家又因而进一步强大,不可侵犯。

最终取得成果固然可喜,难道经过无声无息的工作没有走向成功的人生就毫无意义么?

每天都可以看见环卫工人们在认真清理着地面,不论严冬酷暑。可是白天从街中穿行而过,满是清洁明亮,心情也如阳光一样明朗;又一座大厦拔地而起,那是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积累的杰作,城市的新风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农田里又长出了一茬新的蔬菜,农民们小心翼翼地在地里为它们除草,积肥。那些清脆欲滴的蔬菜在风轻云淡的早晨,吮吸着泥土的芬芳,凝视着湛蓝的天空,愉快地歌唱。

……

这些平凡的人们似乎没有成功可言,但相对于整个社会他们的确做出了了不起的事业。

淡泊明志,厚积薄发固然很好,而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的人生,谁又能否定他的精彩与价值?那么,平凡又有什么不可以?

【失误解读】

作者从作文题目所给的诗句中提炼出那些平凡的人,先前是“默默无闻,可是最终他们都被世人铭记”的主题,并能以古代文学家左思,以及现代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等事例加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主题和材料上符合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文章结构相对完整,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布局,但作者未能出新出巧,只是单纯地就观点来举例论证,无法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新鲜的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材料,从而使文章缺乏说服力。

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中考写“我”类作文专题精练

【专题精练】

[文题之一]

题目:我的自传

要求:1.内容真实,详略得当。2.不少于600字。

[应试指导]

传记一般要求介绍被作传者的出生年月、民族、性别、家庭背景、主要经历等相关资料,在为“我”作传时,除了介绍”我”的相关资料外,还要选典型材料(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来突出”我”的特长、个性。在构思时,最好以时间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的表达,应力求精炼而又活泼。

[文题之二]

题目:向你展示我

要求:1.要展示真实的自我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应试指导]

题目中的“你”意味着本文的语气是交谈式的、口语式的,是亲切的、随和的,甚至是风趣的,不要写得太庄重、太沉闷、太严肃。题目中的“我”意味着本文是写人的,不要一味记事而忽略了刻画“我”的形象。此题可用多角度铺展。可写“我”的各个方,面,如长相、性格、爱好、特长等。写各个方面时特征要突出,语言要简洁。此题可用正反式铺展。既写自己的优点,又写自己的缺点,向读者展示一个立体的真实的自我。此题可用散点式铺展。一句话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用数个齐整的句子连缀成一篇诗歌般的美文。

[文题之三]

题目:我是__________迷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

[应试指导]

题目中的横线上,可填“歌、影、戏、棋、网、球、书”等。下面以“我是棋迷”为例介绍此题的构思。从写作思路看,可以用分镜头展现“我闲暇爱下棋、上街爱看棋、交友爱谈棋”等特点来表现“我”是棋迷,也可让亲朋好友轮番介绍“我”是棋迷;可以用“我”的口头禅——棋语来串起“我”的棋艺人生,也可一线串珠,叙写“我”与棋荣辱相伴的岁月风雨……从表达的主题看,可表达“棋是益友,能开发智力,给你带来人生的乐趣”、“要扬我国棋,为国争光”、“可以迷棋,但不能迷失自我”、“人生如棋,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等诸多有积极意义的主题。

[文题之四]

题目:爱_________的我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叙事具体,突出我的特点。

[应试指导]

从填题看,可填“撒谎、哭、笑、旅游、交朋友”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构思看,要创新构思,并突出“我”在这一方面的特点。以“爱哭的我”为例。可以用分镜头展示“读言情书时爱哭、看悲喜剧爱哭、领奖时爱哭”的“我”的形象,也可以以时间为线写“我”与哭相伴的人生岁月;可以点面结合,详写一个别人不哭“我”独哭的场面,也可以用档案记录批露“我”一个个爱哭的往事;可以正面描写“我”在不同场合不同哭的姿态,也可以借他人他物侧面介绍“我”爱哭的特点。

[文题之五]

“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还在威胁人类,“战争、毒品”等人为灾难已四处横行,“饥渴、贫穷”等不幸还在困扰人类,“SARS、禽流感”等瘟疫已开始蔓延……面对人类的种种不幸,你有哪些心愿?请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应试指导]

从填题看,应填“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科学家、一片云、上帝”等有能力改变人类不幸命运的人或物。从构思看,要紧扣话题,合理想象,要写出“我”改变人类不幸

命运的具体过程。从表达看,要处理好想象内容与写实内容之间的衔接,要表达“我希望人类能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文题之六]

有人毕生不懈努力,也有人整日花天酒地,有人不断自我激励,也有人终日自暴自弃;有人经常苛求自己,也有人一直善待自己……不同的人生态度演绎了不同的人生。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应试指导]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打开思路。如:在什么时候要善待自己,怎样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有什么意义,哪些人或动物会善待自己……其次,要选最佳的表现形式。若你擅长叙事,你可叙述一个感人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想;若你擅长联想、抒情,你可写一篇善待自己的抒情散文;若你擅长议论,你可举些众所周知的事例说明善待自己的意义;若你擅长想象,你可虚构一篇童话说明善待自己的好处。

相关阅读:

中考作文(我、他、景、思、物、感、理)类作文精练、演练与指导 中考写“我”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思”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我”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物”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我”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物”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他”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物”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他”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感”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他”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感”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景”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感”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景”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理”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景”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理”类作文模拟演练 中考写“思”类作文专题精练 中考写“理”类作文专题指导 中考写“思”类作文模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