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中学语文课本长期按要求被删改的事,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洁本”就是原文。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上学时长期进行的是自我教育,是他第一次告诉了我这个事情的,他发现励志课文“劝学”与典籍中的原文相差很多,于是此后凡他喜欢的课文必想尽办法找原文来读,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也不是好办的事,因为找来的书也是被动了手脚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课文“按照要求”修改后,也就缺了人味。这个事情是让人困惑的,在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断章取义,这样的移花接木?这样的作为后,能有多少独立精神的学生产生呢?许多年以后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一切呢?——编者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中学语文课本中,1993~2003年间它在全国绝大部分中学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现在,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1

“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前主任庄文中谈及此事时说道,“课文删改工作在叶老一手主持下完成。”

叶老即叶圣陶,1949年解放后,他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左翼文人出身的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庄文中回忆说,“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当时的首要标准是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主流。”

按照这个标准,《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庄文中解释,叶老不是过于保守,而是较真“原则问题”,至于《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当时入选课本的外国作品多选自前苏联与欧美,与原文亦有很大出入。庄文中回忆,叶圣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改一篇外国作品,都会请一名翻译家、一名语言学家到人教社开小会,桌上摆着原文、译文,念一句,改一句。与主流思想相左的,改;语言不符合普通话语法的,改;篇幅过长的,还要改。

难怪这让半世纪后的网友们考据《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时无比迷茫,尤其是前者,连叙述形式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了。

也有一丝毫毛都不能动的文章,譬如国家领导人和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改。朱德的《母

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中学语文课本长期按要求被删改的事,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洁本”就是原文。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上学时长期进行的是自我教育,是他第一次告诉了我这个事情的,他发现励志课文“劝学”与典籍中的原文相差很多,于是此后凡他喜欢的课文必想尽办法找原文来读,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也不是好办的事,因为找来的书也是被动了手脚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课文“按照要求”修改后,也就缺了人味。这个事情是让人困惑的,在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断章取义,这样的移花接木?这样的作为后,能有多少独立精神的学生产生呢?许多年以后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一切呢?——编者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中学语文课本中,1993~2003年间它在全国绝大部分中学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现在,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1

“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前主任庄文中谈及此事时说道,“课文删改工作在叶老一手主持下完成。”

叶老即叶圣陶,1949年解放后,他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左翼文人出身的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庄文中回忆说,“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当时的首要标准是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主流。”

按照这个标准,《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庄文中解释,叶老不是过于保守,而是较真“原则问题”,至于《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当时入选课本的外国作品多选自前苏联与欧美,与原文亦有很大出入。庄文中回忆,叶圣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改一篇外国作品,都会请一名翻译家、一名语言学家到人教社开小会,桌上摆着原文、译文,念一句,改一句。与主流思想相左的,改;语言不符合普通话语法的,改;篇幅过长的,还要改。

难怪这让半世纪后的网友们考据《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时无比迷茫,尤其是前者,连叙述形式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了。

也有一丝毫毛都不能动的文章,譬如国家领导人和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改。朱德的《母

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中学语文课本长期按要求被删改的事,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洁本”就是原文。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上学时长期进行的是自我教育,是他第一次告诉了我这个事情的,他发现励志课文“劝学”与典籍中的原文相差很多,于是此后凡他喜欢的课文必想尽办法找原文来读,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也不是好办的事,因为找来的书也是被动了手脚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课文“按照要求”修改后,也就缺了人味。这个事情是让人困惑的,在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断章取义,这样的移花接木?这样的作为后,能有多少独立精神的学生产生呢?许多年以后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一切呢?——编者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中学语文课本中,1993~2003年间它在全国绝大部分中学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现在,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1

“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前主任庄文中谈及此事时说道,“课文删改工作在叶老一手主持下完成。”

叶老即叶圣陶,1949年解放后,他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左翼文人出身的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庄文中回忆说,“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当时的首要标准是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主流。”

按照这个标准,《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庄文中解释,叶老不是过于保守,而是较真“原则问题”,至于《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当时入选课本的外国作品多选自前苏联与欧美,与原文亦有很大出入。庄文中回忆,叶圣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改一篇外国作品,都会请一名翻译家、一名语言学家到人教社开小会,桌上摆着原文、译文,念一句,改一句。与主流思想相左的,改;语言不符合普通话语法的,改;篇幅过长的,还要改。

难怪这让半世纪后的网友们考据《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时无比迷茫,尤其是前者,连叙述形式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了。

也有一丝毫毛都不能动的文章,譬如国家领导人和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改。朱德的《母

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中学语文课本长期按要求被删改的事,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洁本”就是原文。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上学时长期进行的是自我教育,是他第一次告诉了我这个事情的,他发现励志课文“劝学”与典籍中的原文相差很多,于是此后凡他喜欢的课文必想尽办法找原文来读,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也不是好办的事,因为找来的书也是被动了手脚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课文“按照要求”修改后,也就缺了人味。这个事情是让人困惑的,在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断章取义,这样的移花接木?这样的作为后,能有多少独立精神的学生产生呢?许多年以后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一切呢?——编者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中学语文课本中,1993~2003年间它在全国绝大部分中学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现在,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1

“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前主任庄文中谈及此事时说道,“课文删改工作在叶老一手主持下完成。”

叶老即叶圣陶,1949年解放后,他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左翼文人出身的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庄文中回忆说,“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当时的首要标准是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主流。”

按照这个标准,《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庄文中解释,叶老不是过于保守,而是较真“原则问题”,至于《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当时入选课本的外国作品多选自前苏联与欧美,与原文亦有很大出入。庄文中回忆,叶圣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改一篇外国作品,都会请一名翻译家、一名语言学家到人教社开小会,桌上摆着原文、译文,念一句,改一句。与主流思想相左的,改;语言不符合普通话语法的,改;篇幅过长的,还要改。

难怪这让半世纪后的网友们考据《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时无比迷茫,尤其是前者,连叙述形式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了。

也有一丝毫毛都不能动的文章,譬如国家领导人和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改。朱德的《母

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中学语文课本长期按要求被删改的事,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洁本”就是原文。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上学时长期进行的是自我教育,是他第一次告诉了我这个事情的,他发现励志课文“劝学”与典籍中的原文相差很多,于是此后凡他喜欢的课文必想尽办法找原文来读,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也不是好办的事,因为找来的书也是被动了手脚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课文“按照要求”修改后,也就缺了人味。这个事情是让人困惑的,在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断章取义,这样的移花接木?这样的作为后,能有多少独立精神的学生产生呢?许多年以后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一切呢?——编者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中学语文课本中,1993~2003年间它在全国绝大部分中学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现在,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1

“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前主任庄文中谈及此事时说道,“课文删改工作在叶老一手主持下完成。”

叶老即叶圣陶,1949年解放后,他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左翼文人出身的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庄文中回忆说,“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当时的首要标准是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主流。”

按照这个标准,《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庄文中解释,叶老不是过于保守,而是较真“原则问题”,至于《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当时入选课本的外国作品多选自前苏联与欧美,与原文亦有很大出入。庄文中回忆,叶圣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改一篇外国作品,都会请一名翻译家、一名语言学家到人教社开小会,桌上摆着原文、译文,念一句,改一句。与主流思想相左的,改;语言不符合普通话语法的,改;篇幅过长的,还要改。

难怪这让半世纪后的网友们考据《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时无比迷茫,尤其是前者,连叙述形式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了。

也有一丝毫毛都不能动的文章,譬如国家领导人和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改。朱德的《母

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中学语文课本长期按要求被删改的事,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洁本”就是原文。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上学时长期进行的是自我教育,是他第一次告诉了我这个事情的,他发现励志课文“劝学”与典籍中的原文相差很多,于是此后凡他喜欢的课文必想尽办法找原文来读,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也不是好办的事,因为找来的书也是被动了手脚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课文“按照要求”修改后,也就缺了人味。这个事情是让人困惑的,在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断章取义,这样的移花接木?这样的作为后,能有多少独立精神的学生产生呢?许多年以后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一切呢?——编者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中学语文课本中,1993~2003年间它在全国绝大部分中学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现在,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1

“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前主任庄文中谈及此事时说道,“课文删改工作在叶老一手主持下完成。”

叶老即叶圣陶,1949年解放后,他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左翼文人出身的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庄文中回忆说,“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当时的首要标准是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主流。”

按照这个标准,《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庄文中解释,叶老不是过于保守,而是较真“原则问题”,至于《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当时入选课本的外国作品多选自前苏联与欧美,与原文亦有很大出入。庄文中回忆,叶圣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改一篇外国作品,都会请一名翻译家、一名语言学家到人教社开小会,桌上摆着原文、译文,念一句,改一句。与主流思想相左的,改;语言不符合普通话语法的,改;篇幅过长的,还要改。

难怪这让半世纪后的网友们考据《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时无比迷茫,尤其是前者,连叙述形式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了。

也有一丝毫毛都不能动的文章,譬如国家领导人和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改。朱德的《母

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中学语文课本长期按要求被删改的事,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洁本”就是原文。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上学时长期进行的是自我教育,是他第一次告诉了我这个事情的,他发现励志课文“劝学”与典籍中的原文相差很多,于是此后凡他喜欢的课文必想尽办法找原文来读,而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也不是好办的事,因为找来的书也是被动了手脚的,比如《红楼梦》。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课文“按照要求”修改后,也就缺了人味。这个事情是让人困惑的,在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断章取义,这样的移花接木?这样的作为后,能有多少独立精神的学生产生呢?许多年以后他们又会怎样看待这一切呢?——编者

如果不是偶然翻阅《古本小说集成》,如果不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亿万青少年集体使用同一套中学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时代的变迁……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下文简称“洞庭”)、1266名跟帖者以及36万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就不会共同挖掘出这一雷人“秘密”。

“818(网络用语,扒一扒的意思)我们以前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吧!”——这篇由“洞庭”发出的网帖,迅速成为5月份天涯社区灌水量最多的热帖。“洞庭”发现,当年初一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口技》删除了“少儿不宜”的片段。

原来,在“妇人惊觉欠身”之后,“既而儿醒,大啼”之前,小两口其实还“嘿咻”了一番——“(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受此例鼓动,众网友旋即人肉搜索出更多被屏蔽的“限制级镜头”,初三课本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与薛蟠抢女人不成,反赔了性命的冯渊竟然是同性恋。被删除的片段说,“(冯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还有,高一课本里,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时,曾将点缀于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采莲少女荡舟出湖,原来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唱着艳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些轻度“涉黄”的细节也一并被剪除。

被删的并非全都“很黄很暴力”。初二课本中,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这些被尘封的秘密,无不隐藏在1992年通过审查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中学语文课本中,1993~2003年间它在全国绝大部分中学统一使用,伴随并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长与思想。

现在,时隔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科书曾被如此“花季护航”。

1

“这些文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删改好,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下文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前主任庄文中谈及此事时说道,“课文删改工作在叶老一手主持下完成。”

叶老即叶圣陶,1949年解放后,他被毛泽东指定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主持新中国教材编写大局。

左翼文人出身的叶圣陶直接操办了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庄文中回忆说,“思想内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当时的首要标准是新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主流。”

按照这个标准,《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显然是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女同志别说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脐都要受批判。”庄文中解释,叶老不是过于保守,而是较真“原则问题”,至于《口技》中的夫妻房事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同性恋,别说小孩子,“成年人都不能看的”。

当时入选课本的外国作品多选自前苏联与欧美,与原文亦有很大出入。庄文中回忆,叶圣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改一篇外国作品,都会请一名翻译家、一名语言学家到人教社开小会,桌上摆着原文、译文,念一句,改一句。与主流思想相左的,改;语言不符合普通话语法的,改;篇幅过长的,还要改。

难怪这让半世纪后的网友们考据《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时无比迷茫,尤其是前者,连叙述形式都由原来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了。

也有一丝毫毛都不能动的文章,譬如国家领导人和鲁迅的文章就不能改。朱德的《母

收获

国庆节,我坐着火车去宁夏旅游,经过了昭化.这个地方以前我很陌生,可是现在我特别熟悉.因为我刚参加完"成长日记-城里娃山里娃环境互换励志行动",在昭化体验山里娃的生活学习.在这一周里我有很大的收获.

生日

9月17日,正好是我的七岁生日.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昭化小学。这所小学除了有几间教室,几个学生以外,我无法断定这是一个学校。这里既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也没有平整的操场和塑胶跑道。晚上,昭化下起了大雨。我的生日party在幼儿园中班举行.这里只有我的卧室一半大,只有五张课桌。教室虽然很简陋,但是现在很温暖。窗户上贴了五颜六色的彩条。它们一环扣一环,就像我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小彩旗上面写着:“祝任洗耳生日快乐!”这一切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做的。二十个小朋友挤在一起和我吹蜡烛,一起吃生日蛋糕。

这个生日很特别,我很感动!只是没有流泪而已,谁叫我是男生呢!男儿有泪不轻弹嘛!这个生日让我感受到了真诚的关心和祝福。让我快要忘记远在成都的那个叫“云先生”的爸爸和那个叫“二小姐”的妈妈了!

干活

山里娃每天除了学习还要做农活:拨玉米、拔猪草、拔野草、喂猪等等。我们七个城里娃一起拨玉米。我的手指都出血了,唐斯琦的手心磨起了血泡。还有人竟有把玉米啃下来的!后来,我们还去采了草药去卖,得的最多的不超过8毛。哇!挣钱真不容易啊!

我扯的三根夏姑草、六根“狼牙”草,一根蒲公英共卖了两毛钱。比起山里娃,我可是真笨呀!他们用衣服当口袋,扯了好大一堆的草药,可见他们经常干这样的农活,生活经验可比我们丰富多了!

两毛钱能干什么用呢?大家议论纷纷:鸡腿3元5一只,泡泡糖1元一个、、、我们的钱太少太少了。可山里娃说两毛钱已经可以买四颗弹珠了,或者存起来买铅笔。这下我觉得我的存钱罐里的钱可要节约着用啊!

夜宿农家

第一次我没有去成农家,十分伤心和委屈。因为我很好奇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是因为我年龄小,就算得票第一名也不能去农家住。我一边想一边哭,还有些生气,觉得记者说话不算话!

终于,在我的请求下,可以去我的同着吴敏家了。我的心情好了一些。天黑了,记者打着一个手电筒和一盏大灯。我们借着这一寸光开始探险了。一路上,有石子路,有稀泥路,有羊肠小道,还有一条小河。结果吴敏走得最轻松,我和袁明浩勉强过关,胡记者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全打湿了。这下,我好象明白为什么记者们总是不放心我到农家了,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能克服困难的。

在吴敏无数次说“莫好久了”的鼓励下,两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家了。此时已经是11点钟,罗奶奶和张爷爷还在家门口等待着我们。他们家还有一位小婴儿。他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罗奶奶热情地招待我们,请我们吃了一碗面。这碗面里没有醋,没有红油,吃起来味道不怎么好,可是我还是努力吃了许多。吃完我们就累得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出发返校了。

来了这一趟,我真不想再来了。山路太难走了。山里娃的生活条件太差了!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这么爱学习的精神令我佩服。我想起其实城里孩子也有很多苦,一天学习个没完,他们能克服吗?我又想如果我从小就在这里生活,那我就会是什么样呢,那我一定会失去很多我现在拥有的、、、

分 别

这七天的生活结束了,我马上就要与农村小学的小伙伴们告别了。我们和小伙伴们都依依不舍。他们送给了我一大袋花生,里面的小纸条上写满了祝福的话。我又送给了他们每人一个棒棒糖,送给我的好朋友吴敏《西游记》。虽然我舍不得他们,但是我更想念成都,想马上回到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身边。

我想: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要放飞理想,努力学习,珍惜时间。我想未来的农村一定是非常现代的!那里的伙伴们一定会和我们一样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