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我广州市番禺区大岗中学 初一(2)班 黄家欣 乐观这是个多么好的词语。乐观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对生活充满渴望,积极的态度。不因一次依次失败,一次挫折,而放弃,遭塌自己。我也是个这样乐观的女孩子,因为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把目光放远些,世界并不都是黑暗的。记得在五年级时,我还是一个很矮小的学生,常常遭到班里的同学的嘲笑和排挤,我和丑小鸭简直是同病相怜。当时,由于我很热爱体育,于是参加了快要举行的校运会。但是这个消息传到班里时,所有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了轻蔑的眼神。顿时,我那软弱的心灵变的支离破碎,散了,碎了。有的同学还窃窃私语说:“她的身材想个矮冬瓜似的,去扮演小矮人的角色还差不多.我马上缩在墙角里在偷偷地啜泣,身体缩成一团。美丽的晴天刹时给来了个霹雳,黑暗掩盖着大地,就像世界末日。但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卑,他们的话反而给了我一种坚定的信念。每个人都不能十全十美,拥有乐观品质的人才会为生命带来升华每天回到学校后,我都到运动场跑步,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当空,我都坚持着,我时常鼓励自己:困难再大,也大不过心,你心里想着它大,它就大。经过几个月的“地狱”训练,我的收获很大。会到课室后,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回想起那段凄惨的时间,甜酸苦辣我都尝过了。当时,如果我没有用乐观的精神与自卑拼搏,就更被别人看小。有句名言说得好,“不经过风雨,怎么会有彩虹呢?”,让我们一起拼搏,不要被困难打跨,人生的高峰只属于乐观的人。 指导老师:晨志琨 评语: 写得很好,很生动,把自己的感受一一写出来.

我与父亲的故事作文

我与父亲的故事鱼木学校 初一(3)班 崔丽虹 今天,我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当我读到作者的父亲再鼓励作者、给予作者信心时,我父亲那庞大的身躯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件件难忘的事情历历在目。记得小时候,我很顽皮,经常遇到麻烦。一天,我爸爸不知从哪拿回来一个衣柜,我的一中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去“研究研究”它。我东搞搞,西弄弄,觉得没什么好玩的,我正想离开的时候,却被那柜子的顶端所吸引了。那柜子的顶端有一个黑色的胶袋。我心想:呀!这个柜子上面囿一个胶袋吖!里面装着些什么呢?昰好吃的,好昰好玩的?这个谜底给了我爬上去的勇气。于是,我就沿着一些柜门,抽屉爬上去,我爬呀爬,终于爬到了顶端,我马上把那个袋子拿过来,呀!昰个空袋子吖!我气得火冒三丈,这个破袋子,把我累得满头大汗,到头来还一无所获。我正想下去的时候,我才发觉原来这个衣柜昰那么高,我的脚不禁发软,手也颤抖起来。于是,我就把我爸爸叫来,对他说:爸爸,我下不去,快来抱我下去,我好怕。”我爸爸见我爬得那么高,见我脸上露出惊恐的神情,去无动于衷,面不改色地对我说:“你昰怎么上去的?”“爬上去的!”我回答说。“你昰怎么上去就怎么下来嘛!你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想起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不可能时刻在你身边的。你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它,不要总是等着爸爸妈妈来幇你解决,不要总昰要依赖别人!”我依然囿些害怕,心想:总不能一直留在上面,但是爸爸又不来抱我。唉~无奈之下,只好一步一步地向下爬囖。那时,我还不懂我爸爸的用意,我当时还以为他不疼我喇。可我现在明白了,如果我爸爸当时抱我下来的话,我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性,以后遇到困难,如果没有人幇我的话,我就会不知所措。相反,像现在这样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的那番话,我就不依赖别别人,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那了。 指导老师:胡建盛 评语: 文章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神态,成功的记叙了父亲与“我”的故事,突出对“我”人生的启迪,紧扣“父爱”的主旨。

我最感谢的恩师

我最感谢的恩师(博客征文)

□ 杨文斌

“突然就离开了黔东南,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离开了亲人和朋友,离开了我的亲爱的学生们……”当我在《黔东南日报》上看到这篇题为《魂系黔东南》的文字时,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才不得不相信,余老师真的离开黔东南了,离开我们了。

这是我今年6月大学毕业后,在外面看到余老师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想不到却是如此的伤怀。我真的不知道余老师在文中提到的“闽江支流的沙溪”在中国地图上的哪一个角落,更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方?然而,他却依然魂牵梦绕着这片土地,依然牵挂着我们的生活,惦记着我们的学习。

我的恩师余达忠教授,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给我们讲授《现当代文学》。这是一位博学多才且颇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师,这与他平易近人、治学严谨的个人品质是分不开的。当时我在校耕耘文学社任编辑,每期《耕耘》杂志出刊过后,我都按时把一本送到他手上去,并恳请他给我们的刊物多做些指导。

于是,我们就这样熟识了,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他于我的那些感动,让我至今仍难以释怀。

记得那是我读大一的时候,我们刚认识不久的一次课间,我把一篇高中时候写的题为《乞丐之梦》的小说拿去给他看,他当即收下了,并爽快地答应我下次课给我答复。过了两天正好是他的《现当代文学》课,于是下课后我去他办公室找他。他却给我这篇小文章整整写了两页纸的评语。并对我说,我的文章虽然语言和内容都很平实,但是真情实感和布局谋篇却很到位,特别是文中采用了意想不到的结尾方式,让人读了有种言已尽却意无穷的感觉,给读者以很大的回味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而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这是余老师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为黔东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人类学者、大学教授却丝毫没有自我抬高身价的人。有他的指导和关爱,当我在文学路上孤独地摸索着前行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一束指引着我温暖着我的亮光。

今年5月,当我实习回来过后,就决定把这些年来已经发表和来不及发表的文章整理出来,并打算印一本名为《且听风吟》的个人文集。于是把初稿带过去,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把想法告诉了余老师,并请他代为小书作序,他爽快地答应了。

第三天打来电话,叫我去他办公室。余老师这次没有说太多的话,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他只告诉我他要讲的话都在里面了,并嘱咐我以后在写作方面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回到寝室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那篇名为《学习生活,学习成长——为文学青年杨文斌同学而作》的序言。余老师在序言中写到:“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经历过一个文学的时代。在我们的青年时代,都无一例外地热爱过文学,做过作家梦。可以说,除了爱情之外,文学就是青春岁月的最重要的支持了……”我不知道我的文学梦还有多美,还能做多久,但是余老师的嘱咐和鼓励却真真切切地支撑着我走到了现在,走下去。

6月27日——7月13日是我毕业过后重回到学校学习函授本科课程的时候,也是我作为余老师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他讲课的最后日子。他上我们班的《比较文学》,当讲到文学意象的多样性的时候,他用《诗经·蒹葭》中的“伊人”举了例子。余老师当堂提问,同学们有回答“伊人”即是诗人梦中情人的,有人回答“伊人”亦是诗人他乡故友的,更有人回答是诗人遗失在别处的一件永远也找不回来的东西的。余老师听完后都作了肯定,却又反过来问我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我想了想说:“伊人”还可以看作是诗人在远方流浪的理想。余老师听了,似乎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一个月过后,当我还在茫茫人海中苦苦挣扎,为自己的工作还没有落实而发愁的时候,却无意中听到了余老师准备离开他深爱着的黔东南,离开他深爱着的同学们的消息。那天刚好是7月23日,我去行政中心听关于“原生态的力量——余秋雨论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讲座。在拥挤的会议大厅门口,我再一次见到了余老师,他在我前面5个人的地方有序地进入会场,我大声叫他,他却没有听见我的呼唤。然而,更想不到的是这竟是我到现在为止见到他本人的最后一面。

我不知道余老师为什么要离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为什么要离开深深爱戴着他而他也深深热爱着的同学们?然而直到今天,当我看到他在文章开头,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过后,我才不得不相信,余老师真的到达了他“想象中的远方,而且,还到了比远方更远方的远方”去了,这是他在文章中的迷惘与慨叹。而他答应送给我的那本最新人类学专著《平架——三省坡下侗家人的文化生活》,我都还来不及去拿;他答应我推荐我加入黔东南州作家协会的约定也还没有兑现,他却这样轻轻地走了。

也许,余老师真的是去远方寻找他那少年时代还没有完全实现的理想去了吧?也许是其他不可名状的缘故?我不得而知,也道不清楚。

20多年来,当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崇拜这个歌星为偶像、追逐那个影星为榜样的时候,我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崇拜的对象。然而,在作为余老师学生的大学三年中,到了最后,他的为人,他的品格,他的信念却真真切切地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余老师在黔东南这片多情的土地上生活了近40年,写了整整5部关于侗族人类学的著作。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对本民族、对劳动人民、对弱势群体、对女性、对故乡的人文关怀和深切关注。而现在他却突然离开了,当我们的爱无所依附的时候,当我们在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是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的时候,故乡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余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最完美的答案。在他的另一篇发表在《杉乡文学》上的人类学散文《时间深处的故乡》中他对“故乡”这一意象作了深刻而独到的思考。我们相信余老师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他是如此的热爱他的故乡,因为黔东南永远是他生命中巨大的背景和依附,我们等着,并只能祝福余老师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是一个最怕直面离别的人,所以每一次离别都像一座横亘在我生命里的大山,令我心情无比沉重以致泪流满面,难以释怀。

其实,怀念一个人亦或是怀念一群人,就是怀念曾经伴你成长的一棵树、一片森林;不管你现在或将来走到天涯还是海角,它们都将构成你生命旅程中一道永远荫蔽着你的绿荫,令你一生感动,一世缅怀。

现在我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一直站在我的大学之外,徘徊着,想回去,却永远也回不去了。所以只好怀念,怀念我的大学,怀念我的老师们,怀念我的同学们,怀念我生命里每一个给我无数感动的人,并在远方默默地为他们祈祷。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老师,她姓张,既年轻,又漂亮。张老师性格活泼开朗,一双清澈而又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总是向我们微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也是“火眼金睛”,任何一点小错误都瞒不住她。她就是教了我三年的启蒙老师,在这三年学习和生活中,张老师给了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无尽的关爱。让我们这些刚刚站直的小树,在爱的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记得三年级第一学期时,我前几次写作文,写得不好,所以我并不喜欢写作,而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啰嗦,语无论次,这使我在考场上无地自容。我的弱点还是被张老师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于是她把我叫到办公室。张老师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突然变得无比温柔,好像会说话似的,她温和地说道:“你是因为写不好作文才讨厌写作的对吗?”我羞红了脸,低下了头,张老师看见了,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更加温柔地对我说:“想要写好作文,就得多看多写,但是看书不能囫囵吞枣,这是永远也悟不了里面的知识的,那写作就永远都是那样的啰嗦,语无伦次。”我听了老师的话,脸更红了,平时我看书都是只看一遍就过,好看就看,根本就没有去悟里面的知识。听了老师的教导以后,我每次都把书看好几遍,并画出好词好句,把这些句子运用到作文上,也总是回去尝试写各种不同的文章,张老师则每次详细认真地给我批改作文,并写上一句句鼓励的评语。就这样,日复一日,我的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多次在校报和《淮河晨刊》上发表,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出来,同学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羡慕的眼光。这么以来,我写作的信心就更大了。就这样,我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夹生饭了。张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关心着我们,还从生活上对我们也是无微不致。有一次吃午饭时,我牙疼,张老师特意交待我不要用疼的那边牙吃饭,并给我多打了些容易咀嚼的菜。饭后由于牙上有砒霜药的原因吧,肚子突然痛了起来,张老师赶紧用自己的手机拔通了我妈妈的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回家要好好休息,这句话叫我记忆犹新。这就是关心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张老师的爱,让我们从无知到懂事;让我们班从一盘散沙到凝聚一团;让我们班这一盆混水变得清彻透明!我像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孩儿,是张老师一步一步把我扶过来,我无以为报,只希望自己能考出更好的成绩,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三(1)班孙旭骁

老师,您像一阵春风

老师,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是您把我们从愚昧带向文明。翻开作业本,您遗留下的一根白发是您辛苦劳动的代表,那一句句火红的批语犹如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您每天来得最早,却去得最晚。张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来了,我祝您节日快乐!您是一位称职的数学老师,每天批作业到深夜,无论多累,对同学们还是那么和颜悦色;无论多忙,都忘不了对同学们的心灵呵护。虽然我们缘分不深,只相处了短短的一年,但我会一直记着您的,因为是您改变了我对数字的兴趣和看法。还记得您刚来接管我们班的时候吗••••••那时候,我非常讨厌数学,觉得它太烦太枯燥了,都是些理不清的数字,所以成绩也不怎么好。第一次作业,我错了好多,我低着头走进办公室,等待挨批评。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我订正得很好,还鼓励我是个优秀的孩子,下次一定会全对的。从那以后,我做作业开始上心了,真的好几次都是全对,张老师还在课堂上表扬了我,我觉得这个老师与众不同。第一单元测试后,我惊奇地发现卷子的右上方除了显眼的“95”分以外,还有一行密密的红字,上面写着:羽洁,你很棒!加油呀!那是张老师您给的评语,每个同学都有,全是鼓励的和赞扬的。那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啊!那评语仿佛鲜花一般,让我的心里甜蜜蜜的,我不得不承认张老师是个非凡的老师。于是,我对数学改变了兴趣,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我发现张老师的讲课使数学变得那么有趣,小数点向我眨眼,数字和我握手,它们成了我不可分离的好朋友。每次考试后,我都仔细看评语,无论鼓励的还是赞扬的都把它当作宝。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了。老师,您是一阵风,我就是蒲公英,是您让我飞翔;您是一条河,我就是水藻,是您给我精神上的养料。老师,您的举动像春风一样不起眼,却温暖着我的心,就像您温柔的眼神,娓娓动听的话语••••••。五(2):王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