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聆听过北京曹文轩教授的讲座,回忆起当时,真是令人回味`令人深思。

灯光落下,曹文轩教授落落大方地走向讲台,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讲述一个又一个让人受益匪浅的道理。我记录下的语句有:人因读书而高贵,读书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的脚下,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无中生有是写作的真理,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曹文轩教授的每一句话,都将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盏盏明灯。

以前就读过曹文轩教授的书,每一本都让我欣喜诺狂,印象深刻,其中《细米》这本书使我很有感慨。

曹文轩教授把《细米》中的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迷恋。

文中有单纯顽皮的细米,有令人敬佩又温柔细心的梅纹,还有懂事可爱的红藕······梅纹仿佛就像一个来自天国的女孩儿,有着纯洁的心灵`美丽的外表`纤细的玉手`温柔的笑容。这些带给的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让细米从一个调皮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的少年;让细米从一个连艺术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去了解艺术`创造艺术的男孩儿。

曹文轩教授曾说:“在我的作品中,写乡村生活的占绝大部分。即使那些非乡村生活的作品,其文章背后也总有一股无形的乡村之气在飘动游荡。”是啊,曹文轩教授的作品,大多都是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读起来,更是让人觉得津津有味。乡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更没有城市人们的庸俗`喧嚷,而乡村有得却是宁静`无拘无束`美丽`快乐`安详`和别有一番的梦幻风情。比如那里有神秘的`梦幻般的瞭望塔,有炽热金黄的麦田,有疯狂旋转的野风车。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妙风光。

而且,从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身上,也让我学习了很多东西:我要学习梅纹的执着坚强`不屈不挠,我要学习细米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要学习红藕的平易近人`乖巧可爱······

让我们一起跟着曹文轩教授去探索永无止境的文学世界吧!

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特点与答题情况分析

1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

2008年浙江语文卷的试卷形式与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试卷内容、考点分布也与2007年大体相当,但难度明显加大。

2008年,浙江省步入高考自主命题的第5个年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考改革”的命题方向,试卷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以稳为主,变化较小

2008年浙江语文卷的试卷形式与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试卷内容、考点分布也与2007年大体相当,但难度明显加大。

试卷结构、题目数量、题型样式与2007年基本相同。这一方面是对浙江省4年来自主命题的经验与成果的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持稳定:2008年是浙江省高考老方案实施的最后一年,过大的变化不利于保障中学正常的复习迎考秩序,也不利于保持考生应考心态的平衡,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较小的变化体现在试卷结构中部分板块的考点、考查方式的细微调整:将字形字音综合题分拆为两题,符合中学教学实际,还与今年的考试大纲中加大对错别字的处罚力度有关;去掉了原有的实词和虚词使用选择题;将名句名篇考查由选择题“还原”为补写题,分值也恢复为原来的4分;古诗鉴赏题由原来的三首诗歌比较鉴赏“回归”

到对一首诗的鉴赏,大大降低了难度;改变沿用了4年的话题作文形式,改为命题作文,弥补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的不足,引导语不仅显得比较人性化,可以启发考生深入思考,其中“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与去年的作文话题“行走在消逝中”保持着联系。

命题者在阐述“命题思路”时,声明“难度也与2007年大体相当”,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2007年和2008年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57和0.62。

贴近生活,接轨时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命题者称,2008浙江语文卷力图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语文在生活中,生活即语文的源泉。

事实也正如命题者所言,浙江省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与往年一样,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题的语料贴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其内容从基础知识题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俄罗斯政坛变动、NBA篮球赛,到物价指数上涨、“限塑令”、手机上网资费下调、住房装修等话题,无不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

字形考查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如装潢、膨胀都是生活中习见的词语,只要考生平时养成不写错别字的良好习惯,复习时就能事半功倍;成语考查涉及的也是常见成语,着眼点在于生活中常见成语的正确使用。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告诉考生: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用题的选材则更能体现时代的脉搏。今年的两件大事在试卷中都得到了体现:关于奥运的题材,除了在语言基础知识题中有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材料外,语用题中又有关于希腊奥林匹亚废墟的美学论述(22题);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题材出现在24题,采用关于乐刘会获救的一则新闻材料,体现了对抗震救灾中那些可歌可泣人和事的关注。

能力立意,注重基础

根据“有利于引导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指导思想,浙江语文卷一贯注重基础考查,以能力立意为先。这一特点在2008年浙江卷继续得到彰显。

常有人引用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说明胸中有学问,表现于外的精神气色也就丰盈而实美。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属于最低层级A(识记),所以高考往往只重名句名篇的记忆的效果如何,至于怎样在生活中和作文中使用名句名篇,则鲜有顾及。今年浙江试卷中则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诗词名句引用是否恰当”,以此考查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名句名篇的能力,是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向学以致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是“解惑”的前提。浙江卷连续两年进行文言断句能力考查,今年的语料选自《史记·刺客列传》。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习古文,进而提升学生古文阅读水平。

典故的考查,历来是高考颇有争议的问题。连千古传颂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因为其中有6处用典而使辛弃疾有“吊书袋”之嫌,今年高考古诗词鉴赏16题第1小题却大胆创新,考查“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两句的用典,好就好在二者皆出自课文,一为《史记·屈原列传》,一为《琵琶行》,涉及的典故并不偏僻,反而成为了注重试题与高中语文教材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范例。

文学作品阅读一如既往地全部采用主观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21题赏析文中人物形象及其作用,以《祝福》中的“我”引发学生思考,便于教材知识迁移,由已知到未知,依然没有离开基础。

语用题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23题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扩展语句,语料选自寓言《玫瑰树根》,要求根据情境补写树根与流水的对话。24题要求从新闻材料中提炼观点,并将材料改写成能证明观点的一个论据,多管齐下,同时考查了提取信息、压缩语段和转换语体的能力,比起过去那种单纯考查提取信息、归纳观点的考题,综合性大大提高。

人文情怀,文化品位

高考科技文阅读常常给人一副冷面孔。今年科技文阅读所选语料围绕前沿话题“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维护”进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没有过多的冷僻的专业术语,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选材引导学生关注焦点和热点,从全球生态的角度,引发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唐才子传》,元代辛文房撰,是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被鲁迅列入学习中国文学的12种书目之一。自2004年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除第一年为保持稳定而延续了全国卷多年来考查人物传记为主的模式(但突破了《二十四史》的范围)之外,2005年的《书褒城驿壁》、2006年的《蚊对》和2007年的《王定国诗集叙》,按照命题者的说法,都使“文言文选材扩大了视野”,“突破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以‘二十四史’等传记类材料为主的格局”,“题材广泛、不拘一格”。不过今年事实上又“回归”到2004年的样子,也是考查人物传记,也突破了《二十四史》的范围。

文学作品阅读选择了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散文《乌米》,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该文传递出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内容积极向上,启发青年学生坚韧、乐观地面对生活。

作文题“触摸都市/感受乡村”,与去年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还充分考虑到考试的公平性,使身处都市和身处乡村的考生都有话可写,可以分别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讲述故事,抒发真情实感,阐明思想观点,而优秀考生则能写出有深度的好作文,从而有效检测出考生的作文水平。

尤其可贵的是,作文命题将视角从“上”改为向“下”,从比较“空”的观念层面转向比较“实”的生活层面,从根源上有效防止了“新八股”的产生,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底层”生存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去观察、体验、思考都市或乡村的发展变化。作文要求的“为题”二字下还特意加了着重号,以提醒考生今年是命题作文,防止粗心或者有思维定式的考生朝话题作文的方向走,显示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白玉微瑕,留待商榷

我们在肯定今年语文试卷特点的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商榷之处:

一是整卷难度偏大。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除作文难度系数为0.72和语用题难度系数为0.73之外,选择题(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分别为0.43和0.4,文学作品阅读为0.48,全卷7个板块中以“表达应用”这一能力层级中的两个板块难度适中且难度相近,而其余4个能力层级的5个板块均不到及格水平且难度相近。这样的试卷的区分度显然是不够的。

二是对外国作品的偏好。我们并不反对高考以外国作品为材料,也不反对尊重多元文化。但是,毕竟语文是我国的母语,中学语文主要学习中国作品,外国作品的比例不大。即使目前现行高初中教材选入的外国文学作品较多,达到62篇,也只占总篇目不足20%。而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的5年中,竟有两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采用的是外国作品。我们姑且不论这样做有违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容易造成错误的导向,仅论外国作品从原作翻译成中文,是否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味道,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是考点过于集中。文学作品阅读题中,提问“表达作用”或者“写作目的”的题目占了很大的比例,如第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20题第2小题“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总计18分的题目,与此相关的题目竟高达14分,占77.78%,应该说是欠考虑的。

2高考语文答题情况分析

与往年相比,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难度大大增加。这一方面反映出试题本身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答题情况的不理想。

“名句名篇”、“文学作品阅读”两个板块的得分情况均不如人意。4分的名句默写,浙江省平均分仅为1.6分。“文学作品阅读”题考的是外国小说阅读,总分18分,浙江省平均分仅为8.71分。

客观地说,整个文学作品阅读题这一大题的4道小题考点集中,难度也不大,客观上有利于学生得分,之所以考得并不理想,与考生本身平时基础不扎实关系很大。还有的一些考生是因为不会分点答题和不会使用文学术语而失分。

也许是考虑到前面除语用题之外的试题难度过大的缘故,作文题的阅卷尺度也和语用题一样被放宽,只要考生不偏离题目,不宿构和抄袭,字数也差不多,一般考生的分数都还说得过去。据统计,今年高考浙江省作文平均分达到42.43分,略高于往年。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满分作文凤毛麟角,55分以上的作文也是少数,大量考生在47分至54分之间,网上阅卷分数“趋中”的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

考生作文以写乡村的居多(包括城里的考生)。然而,他们大多着眼于写乡村风光和乡土人情以及童年生活,很少触及乡村的灵魂,而只是浮光掠影,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乡村,或者寻找过去在乡村留下的记忆,缺少现实的真切感受,很少出现对乡村生活有深入思考的佳作;而“春夏秋冬”的“流水账”般的结构模式,“农家乐”式的“到此一游”的家庭聚餐,外加“牛背牧童”和“炊烟袅袅”之类的乡土风光,便构成了比较普遍的所谓“乡村题材”。

而写“触摸都市”的考生,也同样以做表面文章为主,停留在都市的繁华与嘈杂、都市的冷漠与爱心、都市的噪音和废气等都市表象,真正能够触及都市“灵魂”,对都市文明进行严肃思考的作文也屈指可数。写“触摸城市”还存在着片面和幼稚的问题,城市在有些考生眼里变成了“钢筋水泥的灰色森林”、“藏污纳垢的腐朽场所”,充满失望和颓废之感,而没有用心触摸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以,作文写作除了需要学生有宽广的阅读面和训练之外,更需要有对生活的独到个性体验,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中蕴藏着的“金子”。

公平地说,作文不理想,也不能全怪学生。高中学校大多在城里,家在山里的学生,因为在城里学习和生活,他们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人;他们已经丢失了乡村的根,接触的是都市里的人和事,却未能领会城市的深层意蕴。于是,在他们的笔下,都市是别人的都市,而乡村也是别人的乡村。这也就难怪乎大多数学生笔下的都市生活,是邻里的冷漠、求学的艰辛、逛街的惬意,以及财富和梦想;而他们笔下的乡村生活,则是摸鱼虾、扑萤火、捉知了,以及外公精彩的故事和外婆温暖的怀抱。(文章参考了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组《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组评命题思路》和阅卷教师提供的一些数据。)

一首永远铭记的歌

一首永远铭记的歌

四川省什邡市洛水中学 黄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歌,一首首经典老歌就是一桩桩往事的浮现。歌声中能够聆听到岁月的飘逝,有一首歌在岁月的河流中流淌了几十年,至今仍广为传唱。这就是乔羽为电影《上甘岭》而创作的插曲《我的祖国》。

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它的旋律特别的优美,就如同漴漴的溪流,穿梭于心灵之间。关于这首歌,还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头一回听到郭老师演唱的《我的祖国》就被歌声中的一串串优美的意象所感动。“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阵阵微风徐徐吹来两岸的稻花真的会飘浮淡淡清香吗?有一次上学路过绿油油的稻田时竟亲自去与稻花作亲蜜接触。为了闻闻稻花那迷人的清香。稻叶刺入我的鼻孔。鲜血染红了香飘飘的稻花。后来同学们都笑我傻。而我却认为这就是生活的诗意。

而今天我对于这首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之于我内心又有了更澎湃的感动。

《我的祖国》歌词有丰富的意境美。“大河、稻花、 号子、白帆”,等物象描绘出了一种自然、美丽、朴实的乡村美景。每每聆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就会让人想起在宽阔的江河两岸有香飘飘的稻花,稻花是富饶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勤劳结晶。家乡艄公的号子与河面上点点白帆,又会让人体会到片片亲切之感。乔老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多种感观为我们呈现出祖国的壮美山河。所以后面顺理成章的就有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我的祖国》歌词有纯朴的人性美。在这首歌里面体现了一种自然而又纯朴的人性之美。与前面丰富的意境相得益彰。“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把少女比喻成刚刚绽放的花儿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她们温柔、勤劳、智慧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女孩的动人之处。神洲大地的小伙子心胸也如河流一样宽广与豁达。正是这样一群中国青年他们有火一样的热情;他们敢爱、敢恨。“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就是最好的体现。中国人好客,用好酒、好菜款待远方来的朋友,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但对待敌人就连温柔、美丽的姑娘也会举起猎枪参加革命。这正体现了华夏儿女的英雄气质。所以歌词后面也就有了“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的真实写照。

《我的祖国》这首歌还有一处我特别喜欢的就是歌词不落俗套,跳出战争写歌。电影《上甘岭》是描写战争的影片,而乔老在创作歌曲《我的祖国》,的时候并没有写枪林弹雨的战争场面而是用最朴实的笔调通过“大河、稻花、高山、姑娘、小伙儿等物象告诉人们。我们生长的祖国美丽、富饶、强大而又壮阔。

每次聆听这首歌的时候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优美的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心上,于是感动的泪花经常在眼眶里打转。这真是一首好歌,一首越老越醇香的歌,一首永远让人铭记的歌。

乡间的精灵

在经济落后的乡间,存在着这样一种职业——信客。这是一种辛苦的职业,在曲折蜿蜒的小泥路上,他们往往是形单影只;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满面清风的快递员;在平坦的山路上没有他们的身影,似乎他们就是为了小乡村简单的联系而存在,他们也联系着一方的幸福小天地。在崎岖的高山脚下、在丛林的小道旁、在田野之间的稻香中,你才可以触摸到他们的身影。

你所看见的信客,只是他们远去的背影,原本就不是很强壮的身体,还要要承受货物的重担行走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他们被不计其数的期待所淹没,一个冷馒头支撑着他们的信念。而他们所要求的并不多,要的就是人们的尊敬和信任。这么看来,他们拥有着伟大、朴实、不屈的品质。

在这个伟大的背后只需要1个字给他作铺垫-----信!

想必大家都知道余秋雨先生笔下的那个老信客吧。仅仅是因为剪下了一条窄窄的红绸带而被人们误解,遭受唾骂被遗忘。可是,当时的老信客在被人们所唾骂时,他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他在这时想到的是自己走了之后,乡间没有了信客怎么办,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曾经热爱着的乡间百姓——是如今唾骂他的人。这份爱正是是他的伟大的地方,一个作为乡间与外面的枢纽,一个乡间的精灵的伟大。

老信客走了,走的悄无声息,仅仅是因为一个窄窄的红绸缎。新信客来了,他来的悄无声息,他的到来继承了老信客对于乡人们的热爱。他依循老信客,为了看见乡间百姓得到信的那刻的笑脸,他得了风湿病,犯了胃病。他却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老信客的心,为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这样,他在岁月中老去。新的信客逐渐成为了老信客。在他这生中,他也无憾了。他当过信客,体味过了辛劳懂得了付出;他后来当过小学校长,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幸福。最后他死的时候,他风光下葬,而此时已经无人知道老信客。

因为老信客,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就是要讲信用、历经坎坷才能赢得尊重。在岁月中体会人情世故。

虽然现在信客少了,甚至逐渐消失了,但是我相信他们都化作了乡间的精灵,一直守护着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

杭州第四中学(吴山校区)高一:哥是龙仔

点评:文章写得比较生动感人,有细节描写,有情感的抒发,文字表达很流畅,希望能经常看到作者的文章。

点评老师:陶流林

我向往的生活

我向往的生活我向往的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诗描写了一家人令人羡慕又甜美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小儿那种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更让我们向往。但我所向往的生活是这样的吗?看了下文你便知晓。说真的,对于这人声嘈杂、车来人往的城市生活,我早已厌烦。而那绿树环抱的“小桥流水人家”才是我所向往的。在乡村,几场如毛的春雨过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潺潺流动的小溪,也越发活跃了;当夏天披着一身绿叶在暖风中舞动着走来时,人们在茂盛的好似一把撑开的大伞的树下,乘凉聊天;秋天,那迷人的田园风光更是醉人——高粱红得像火,谷子黄的像金。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尤其是冬雪过后,乡村更显迷人,沉静,素雅,偶尔也会从远处传来一阵小孩子的欢笑声,这恰恰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活力。而在城市,春季是漫天沙尘,夏季是烈日炎炎,人们常常热的汗流浃背,秋天,除了那枯萎的小草和黄色的树叶外,空气中还弥漫着沉闷的气息,即使到了冬天,也叫人很遗憾,瞧!刚刚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转眼,就叫行人踩踏的黑乎乎脏兮兮的了‥‥‥真想回到那小桥,那流水,那人家的怀抱!我想,孩子们对于学习生活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每天只有很少的一点儿作业!我也不例外。但我向往的学习生活还不只是这一点哟!我向往每学期没有那么多的考试,考试只是一个对平时学习的小测验,何必让我们整日惴惴不安呢?我向往的生活还是像爸爸妈妈们以前一样,每天放学只剩下一部分的家庭作业,这样就可以丢下书包,像小鸟一样飞出家门和小伙伴痛痛快快地玩耍。直到太阳公公拖着那疲惫的身躯藏到山后面,才在爸爸妈妈的呼唤中回家。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清新优美的环境,愉快轻松地学习,还要像小鸟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疯飞。哈哈哈……也许你会说,做梦去吧!西固区、玉门街小学、五年级二班:卫秋玲指导教师:焦克英

美丽的港城—我的家(樊蓉)

美丽的港城—我的家赣榆县实验小学五(9)班 樊蓉我的家乡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到处充满了生机。我的家乡是个旅游的城市,有著名的花果山,那是孙悟空的老家,还有美丽的渔湾……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旅游。花果山是连云港最具有特色的风景区,若值阳春三月,入得山内,处处有景,领略这富有神话色彩秀丽风光的水帘洞则是花果山的一大风景,当年孙悟空就是和众多猴子猴孙住在这美丽处所;渔湾也是具有特色的旅游风景区。游览“三谭、一洞、三汪”,即“三龙潭、二龙潭、老龙潭、藏龙洞、绿水汪、清水汪、黄水汪”,其中以老龙潭最有神采,瀑布落差40多米,游人至此伸手可及,瀑布轰轰纷泻,飞珠溅玉,半山腰的藏龙涧是名副其实的水帘洞。在临近洞口的“观虹台”上远眺,还可见到老龙潭瀑布折射巨大的彩虹,景色十分壮观。连云港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特产丰富,让您一饱口福。说起特产最独特的那非土城狗肉莫属了,久富盛名的瞿家狗肉,尝一尝,保你终生难忘;赣榆煎饼更有一翻独特风味,可以泡着吃,可以煎着吃,可以卷着吃……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美,小吃多,而且这几年变化也很大,原来那一条条泥巴小路如今已成宽阔的水泥路,原来那一座座破旧的瓦屋如今已是两层“小洋楼”;城市的发展还真不小,您瞧,以前马路边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排排吊灯在马路边多寂寞呀!现在那儿不同了,瞧,大树为我们指路,鸟儿为我们歌唱,花儿向我们微笑,一切都充满了生机,生活在“人间仙境”般的人们精神面貌自然有很大的改变,您瞧,现在孩子个个穿得花枝招展,像是一朵开得正盛的花儿,再看原来那些孩子只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去上学,步行要两里多路呢。现在,家家条件好,上学家长送,放学家长接。总之,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变化得都让我们大吃一惊。“美丽的海湾,可爱的家乡”,著名歌手宋祖英唱的那样,美丽的港湾——我的家。[点评:作者从各个不同方面描写了家乡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论是风光秀丽的花果山、渔湾,还是久富胜名的瞿家狗肉,还是家乡住所的变化,都向我们呈现了富有生机的美丽的家乡的魅力。]指导老师:余红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六(10)班 孙浩然我是导游孙浩然,我将为您介绍我的家乡——赣榆。相传在春秋年间,一位大家的弟子来到一座城边的山头上读书——他就是端木子贡。他把书本从马车上卸下,坐在一棵榆树下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而这片土地就是今天的赣榆。赣榆是江苏的北大门,历史上有“赣揄”“艾不”“怀仁”等名。从周朝建城至今,已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积蓄了极高的文化水平。春秋时更是因为距离大国齐国颇近,所以是一座重镇。可惜的是,由于清末的一场大地震,大部分的古代建筑倒塌,唯独几座古城墙幸存下来,保留至今。今日的赣榆仍就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这里不仅有发展迅猛的新都市,还有洋溢着浓浓田园风光的乡村;不仅有一条条如银锻般的河流,还有巍峨雄壮的座座山峦;这里不仅有战火硝烟弥漫的印记,还有文人墨客留下的段段佳词。赣榆的山可多了呢。端木子贡晒书的子贡山,夹谷春茗的的产地夹山,塔山水库旁苍柏林立的塔山、吴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青翠、秀美。不过,最著名的当属“中国抗日第一山的”抗日山。这里安放着800多位在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战士们的英灵,留下了3000多位烈士的英名。这里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革命教育基地”。说完了山,就得谈谈水了。赣榆县境内有石梁河、塔山、八条路等水库,以及青口河、大沙河等河流。这些水库、河流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景色很是优美。但是,和赣榆的海一比起来,就要逊色不少了。赣榆县濒临黄海,长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旅游景点,其中,有“江苏北戴河”之称的海州湾景区最为著名。赣榆的海也很多变,有的地方碧波万顷、风平浪静,不仅便于航运、养殖近海海产品,更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有的地方则是波涛汹涌,仿佛烟台的海一般,巨浪如同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堤岸,在海岸上留下一只只小鱼虾。看完了自然风光,也该说说赣榆的文化历史了。秦朝时,赣榆人徐福便受皇帝派遣,东渡至日本。不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描写赣榆风光,赞美赣榆的诗篇,裴天佑的一些文章更是广为流传。抗日战争时保卫赣榆、解放赣榆的大将符竹庭也很有名,因为他,赣榆在建国初年时还一度被称作竹庭县,后改为赣榆县。赣榆的小吃也是享有盛名。在这里,你根本不用去为吃什么而发愁。香喷喷的煎饼远近闻名,特别练牙劲儿。又软又香的粉入口即化,吃后满嘴留香。海头的虾酱、土城的狗肉、谢湖的大樱桃、夹山的茶叶、黑林的板栗也是好吃的没法说,看了便叫人垂涎三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这座依山傍水、人杰地灵的苏北古县——赣榆看看哦。热情好客的我们一定不会亏待你的。教师点评:介绍翔实,眼光独特,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赣榆的迷人景色。文章非常吸引人,读后有一种迫不及待想来赣榆的感觉。指导老师 殷海清

细米读后感

不久前,我聆听过北京曹文轩教授的讲座,回忆起当时,真是令人回味`令人深思。

灯光落下,曹文轩教授落落大方地走向讲台,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讲述一个又一个让人受益匪浅的道理。我记录下的语句有:人因读书而高贵,读书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的脚下,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无中生有是写作的真理,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曹文轩教授的每一句话,都将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盏盏明灯。

以前就读过曹文轩教授的书,每一本都让我欣喜诺狂,印象深刻,其中《细米》这本书使我很有感慨。

曹文轩教授把《细米》中的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令人迷恋。

文中有单纯顽皮的细米,有令人敬佩又温柔细心的梅纹,还有懂事可爱的红藕······梅纹仿佛就像一个来自天国的女孩儿,有着纯洁的心灵`美丽的外表`纤细的玉手`温柔的笑容。这些带给的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让细米从一个调皮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的少年;让细米从一个连艺术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变成了一个懂得去了解艺术`创造艺术的男孩儿。

曹文轩教授曾说:“在我的作品中,写乡村生活的占绝大部分。即使那些非乡村生活的作品,其文章背后也总有一股无形的乡村之气在飘动游荡。”是啊,曹文轩教授的作品,大多都是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读起来,更是让人觉得津津有味。乡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更没有城市人们的庸俗`喧嚷,而乡村有得却是宁静`无拘无束`美丽`快乐`安详`和别有一番的梦幻风情。比如那里有神秘的`梦幻般的瞭望塔,有炽热金黄的麦田,有疯狂旋转的野风车。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妙风光。

而且,从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身上,也让我学习了很多东西:我要学习梅纹的执着坚强`不屈不挠,我要学习细米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要学习红藕的平易近人`乖巧可爱······

让我们一起跟着曹文轩教授去探索永无止境的文学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