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102分的卷子,我又在叹息,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思前想后,任凭我如何努力,仿佛文学细胞坏死似的,那语文卷上作文的分数就是如同弱苗般怎么拔也拔不起来。回想起在考场上与作文题“感动”初逢的那一刻,我又感觉到一阵抑郁。

如若有文学法庭,我真的想递一纸诉状伸冤:“我真的不会写作文!”

时间回溯到那个阴凉的早晨,当看到“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时,我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思索。。。。。。

感动。。。感动。。。就写上一次我奔向公车站、司机特意等我上车的那件事好了。。。不行,这样的小事要写成一篇记叙文对我来说有一定困难,即使写出来了也未必能得高分。。。那就写之前弟弟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我一只可爱的羊绒娃娃。。。不行不行,这怎么能算感动呢,阅卷老师读起来一定会觉得奇怪的。。。难不成要写父母为我不辞劳苦之类“光辉事迹”?这更不行了,这样的材料其他的同学用得太多了,没有多少新意。。。

唉。。。真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诸多的时间都拿去想选材立意表现手法写作顺序去了,而文题中的“真情实感”确实是无暇顾及。

其实,倘若真将“真情实感”纳入顾及范围之内,麻烦程度也决不亚于以上“注意事项”。

其一,写作时需要时刻注意拴好情感的闸门,万不可顺着心意使心中所想一鼓作气倾泻而出——虽然写作本是出于此目的;其次,情感表达一定要明了,“毕竟阅卷老师审批作文的时间很短,这样做有助于老师迅速了解你想要说什么,尽量不要设置阅读障碍使得老师费劲揣摩。。。”这是老师一贯告诉我们的——尽管这样降低了作文的观赏性;其三,要有个人思想蕴含其中,但是不要过分的加入主观色彩,否则,同他人一样的情感会使人读之乏味,强烈个人主义又会给人一种偏激或矫揉造作的感觉。。。。

对于第三点,由这几年的考试生涯看来,小生已颇有心得。

小学时代,我以一篇《雪》表达了对极其陌生而已去世的爷爷的悼念,或许是那时候生活快乐而美好,如此一煽情悲文竟出乎意料拿了高分,看来老师也是想要换不同种口味的文章的;

中学时代,

不一样的爱

不一样的爱

校:贵州省松桃民族寄宿制中学班级:初一(12)班姓名:付玲雅

世界上每个地方都充满了爱。爱,成为了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东西。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慈母严父。”可在我家里,却是慈父严母。老妈对我管得很严厉,而老爸是个自由派,对我管得可松了。不用说,我当然更喜欢我老爸。

在小学三年级,老妈每天都要监督我学习,替我检查作业。刚开始还好,可一到后来,随着我的知识的增长,我对老妈管我的事越来越不满。一次,我和同学们走在路上,大家都在谈论自己的学习时间。一个同学说她一般周末早晨我要睡到九点才起床,下午做作业,晚上看电视。我一听,眉头便皱起来了,心想:我自从上了学都没好好看过电视呢!本来我心理就不舒服,大家还问我的学习时间。我只要板着脸,极不情愿地告诉了他们:“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吃完了午餐后休息,下午看书,晚上做作业……”

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用嘲笑的语气对我说:“你真可怜呀,要这样下去就要变成书呆子了。”我很是生气,一口气跑回了家,老妈一见我气喘吁吁的样儿,便又唠叨道:“跑这么快干什么?快吃饭,吃饱了就睡觉……”老妈又说个没完没了。我的牛脾气上来了,便冲着老妈大吼一句:“嚷什么嚷?烦死了!”说罢,便头也不回地扎进了卧室。老爸也皱起了眉头,对老妈说:“一回家就唠叨个没完没了,让孩子自己安排不行吗?”老妈一听,也不示弱,所:“你是教育天才,你一天放手不管她,早晚会出毛病的。”结果,老爸和老妈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为我而争起来了。

我很厌倦老妈对我的管教,所以,小学时光也和她打过不少嘴皮子仗。可自从那以后,我对老妈的管教有了新的看法。

夏天是让人爱恨交加的季节。我是一个喜爱吃的女孩。没几天,就吃出了不少小痘。不出几日,全身上下都长满了。好在暑假,老妈有时间帮我治。她在厨房给我熬药,还叫我去做作业。我一听,心里满是委屈;本来生病了就够不舒服的,还要叫我做作业。可是不做不行呀!我只好关上电视,又扎进了书堆里。吃午饭时,我把心一横,说:“今天我不想吃!”便又去看电视了。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走了出来,说:“怎么能不吃呢?”我一听,就等这句话了。便嚷道:“我气饱了!”我满以为老妈会和我大吵起来,没想到,她竟然走到我旁边温和地对我说:“乖女儿,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正在长个儿,不吃好,不睡好,妈心里就难受。妈以前没照顾好你,现在一定要照顾好你……”老妈这一番话真是把我说得心服口服,眼泪在眼眶边上打转。不过,我愣是没让眼泪落下来,打这以后,我在各方面都替老妈着想,这母女间的关系也融洽了。

不过,好景不长,在许多事情上,我和老妈又有分歧。我要去给同学庆祝生日,可老妈说什么也不同意。有一次,我瞒着老妈,自己一个人去了同学家玩。等我正玩得高兴时,一个电话忽然“杀”来,我一打开电话,老妈就是劈头盖脸地问了我一句:“在哪儿,快回来,这都晚上上几点了。”我顿时觉得没了面子,说:“在同学家。”“快回来,你在哪?,我来接你。”老妈的声音似乎不小,我喃喃地说:“在二完小这里。”“我来接你”我合上电话,满脸通红,说有事先走了。我出了朋友家,埋怨起了老妈咋一点面子也不给我留!

不一会儿,一辆的士驶向这边。老妈从车上下来,到我面前训了我一通,我压了压心中的火气,又把话咽了下去。我怀着满肚子的气跟着老妈走。到了买夜宵的地方,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不禁咽了咽口水,心里一阵失落,心想:刚斗完嘴仗,是不可能买东西给我的。不过老妈笑着用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尖,说:“还生气呢!我买点烧烤给你。”我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庆幸这次又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升入六年级后,班里有更多的同学羡慕我有个好妈妈,此时我的腰挺得直直的,有一次,老师叫我没以《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当老师问道:“哪位同学的妈妈几乎天天在家?”全班只有我一个人骄傲地举起手。

到如今,好好想一想,老妈为了我。黑眼圈都熬出来了,老妈为了我,失去了该闲玩的许多光景,老妈为了我,失去了不少走出家乡的机会……,我想起了《家有儿女》中的第二版《热情沙漠》是这样的:你的老妈,嘴里凶煞煞,心里是个活菩萨……我想,这便是不一样的爱吧!

指导教师:杨再勇

中山纪行——记第三届创新作文大赛

七月的广州,温度高得吓人。广州市民早已习惯了这炎炎酷暑,你看那大汗淋漓的行人,一定不是广州的市民。广州市民们早已学会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一颗清凉的心。

而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地兴奋,犹如窗外盛开的紫荆花,炙热的阳光更是给大家添上了一剂兴奋剂。今天是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来到广州思源学校集合报道,准备参加本届“思源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晚上七八点,全国各地的选手基本都到齐了。有来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选手,也有来自最南边的海南选手。尽管素未谋面,有的选手却早已聊得火热朝天,有的甚至还与编辑称兄道弟,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番。天涯比邻,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家——被他们称作“创网”的“创新作文网。”

这次比赛有很多选手是直接在创网参加初赛的,创网上的他们早已熟悉得不得了,有些甚至已是认识了两三年的网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大赛给创可贴们(创新作文网会员对自己的昵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大家自然不会放过,经过初赛选拔,有好一部分的创可贴们获得了决赛资格,于是有了到广州聚集一堂的机会。

入夜,躺在床上,头发未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月光照耀下更显得神圣宏伟了,楼下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叫得我心头难安。很想出去散散步。下铺来自黑龙江的选手还在按手机发信息,他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吗?恐怕很多选手都是吧。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还夹杂着露水的冰凉,一下将室内空调的氤氲一扫而光,人也清醒了几分。吃过早餐稍作休息,便前往岭南学院举行开幕式,并即将开始决赛现场写作。广州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坐在车上,和旁边的选手聊天,他说:“刀子(我在创网的名字),你说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啊?”我笑笑,摇摇头。阳光照射在城市的上空,温度渐渐开始升高,就像我那渐渐兴奋而又紧张的心。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呢,真是令人期待。

比赛开始,室内比较热,选手们纷纷开始紧张审题。高中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一篇天马行空式的文章。另一个是以“90后•视觉”为话题进行写作。稍作思忖,我决定写第二个。

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一千八百多字,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手。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纰漏。我呼了口气,不论写得是好是坏,只要写完了,心里就畅快。

中午回营地吃过午饭,伙食还不错(比我们学校的好吃)。中午来不及午睡,便又坐上大巴前往中山大学礼堂听温儒敏和谢有顺两位教授的讲座。车辆徐徐驶进中山大学南校门,古色天香的树木和堂屋将大学中大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历史感凸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的视觉神经纷纷激活,相机拍照的咔嚓声入耳不绝。终于,到达了行程目的地——中山大学大礼堂,在外面看,礼堂是宏伟豪华的,进入到室内则又多了一分肃穆和庄严,两侧墙壁上刻着《大学》《中庸》里的文段,不禁让人想起千古年前的先人,肃然起敬。

很快,讲座开始。先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进行讲座。温儒敏老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给我们开的讲座与课改有关。温向大家介绍了十年前就开始的课改,以及课改的目的和当前的收效。他坦诚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即课改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他个同学们提了个醒,要求同学们不要死读书,而要积极主动去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够走不止高考这一条路。谢有顺老师则从较小的话题切入,直接地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细节。一个个生动的、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段落,谢老师随手拈来、不费思量脱口即出,独到的解析更是令在座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他对细节之于写作的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深入的阐释,给同学们提出了真实易行的建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回到营地,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大家也不再像昨天一样生疏而有些放不开意思,纷纷与熟悉的同伴玩得热火朝天。操场上,几十个创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忙着拍照留恋,毕竟,下一次的相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星空绚灿,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七月里的夏花般热烈。闪光灯彼此起伏,大家的笑容被一张张地定格,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27日上午,举行颁奖仪式和闭幕仪式,地点依旧在中山大学大礼堂内。颁奖大会终于要开始了,主持、嘉七月的广州,温度高得吓人。广州市民早已习惯了这炎炎酷暑,你看那大汗淋漓的行人,一定不是广州的市民。广州市民们早已学会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一颗清凉的心。

而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地兴奋,犹如窗外盛开的紫荆花,炙热的阳光更是给大家添上了一剂兴奋剂。今天是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来到广州思源学校集合报道,准备参加本届“思源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晚上七八点,全国各地的选手基本都到齐了。有来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选手,也有来自最南边的海南选手。尽管素未谋面,有的选手却早已聊得火热朝天,有的甚至还与编辑称兄道弟,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番。天涯比邻,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家——被他们称作“创网”的“创新作文网。”

这次比赛有很多选手是直接在创网参加初赛的,创网上的他们早已熟悉得不得了,有些甚至已是认识了两三年的网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大赛给创可贴们(创新作文网会员对自己的昵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大家自然不会放过,经过初赛选拔,有好一部分的创可贴们获得了决赛资格,于是有了到广州聚集一堂的机会。

入夜,躺在床上,头发未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月光照耀下更显得神圣宏伟了,楼下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叫得我心头难安。很想出去散散步。下铺来自黑龙江的选手还在按手机发信息,他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吗?恐怕很多选手都是吧。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还夹杂着露水的冰凉,一下将室内空调的氤氲一扫而光,人也清醒了几分。吃过早餐稍作休息,便前往岭南学院举行开幕式,并即将开始决赛现场写作。广州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坐在车上,和旁边的选手聊天,他说:“刀子(我在创网的名字),你说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啊?”我笑笑,摇摇头。阳光照射在城市的上空,温度渐渐开始升高,就像我那渐渐兴奋而又紧张的心。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呢,真是令人期待。

比赛开始,室内比较热,选手们纷纷开始紧张审题。高中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一篇天马行空式的文章。另一个是以“90后•视觉”为话题进行写作。稍作思忖,我决定写第二个。

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一千八百多字,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手。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纰漏。我呼了口气,不论写得是好是坏,只要写完了,心里就畅快。

中午回营地吃过午饭,伙食还不错(比我们学校的好吃)。中午来不及午睡,便又坐上大巴前往中山大学礼堂听温儒敏和谢有顺两位教授的讲座。车辆徐徐驶进中山大学南校门,古色天香的树木和堂屋将大学中大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历史感凸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的视觉神经纷纷激活,相机拍照的咔嚓声入耳不绝。终于,到达了行程目的地——中山大学大礼堂,在外面看,礼堂是宏伟豪华的,进入到室内则又多了一分肃穆和庄严,两侧墙壁上刻着《大学》《中庸》里的文段,不禁让人想起千古年前的先人,肃然起敬。

很快,讲座开始。先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进行讲座。温儒敏老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给我们开的讲座与课改有关。温向大家介绍了十年前就开始的课改,以及课改的目的和当前的收效。他坦诚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即课改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他个同学们提了个醒,要求同学们不要死读书,而要积极主动去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够走不止高考这一条路。谢有顺老师则从较小的话题切入,直接地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细节。一个个生动的、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段落,谢老师随手拈来、不费思量脱口即出,独到的解析更是令在座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他对细节之于写作的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深入的阐释,给同学们提出了真实易行的建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回到营地,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大家也不再像昨天一样生疏而有些放不开意思,纷纷与熟悉的同伴玩得热火朝天。操场上,几十个创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忙着拍照留恋,毕竟,下一次的相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星空绚灿,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七月里的夏花般热烈。闪光灯彼此起伏,大家的笑容被一张张地定格,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27日上午,举行颁奖仪式和闭幕仪式,地点依旧在中山大学大礼堂内。颁奖大会终于要开始了,主持、嘉七月的广州,温度高得吓人。广州市民早已习惯了这炎炎酷暑,你看那大汗淋漓的行人,一定不是广州的市民。广州市民们早已学会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一颗清凉的心。

而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地兴奋,犹如窗外盛开的紫荆花,炙热的阳光更是给大家添上了一剂兴奋剂。今天是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来到广州思源学校集合报道,准备参加本届“思源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晚上七八点,全国各地的选手基本都到齐了。有来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选手,也有来自最南边的海南选手。尽管素未谋面,有的选手却早已聊得火热朝天,有的甚至还与编辑称兄道弟,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番。天涯比邻,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家——被他们称作“创网”的“创新作文网。”

这次比赛有很多选手是直接在创网参加初赛的,创网上的他们早已熟悉得不得了,有些甚至已是认识了两三年的网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大赛给创可贴们(创新作文网会员对自己的昵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大家自然不会放过,经过初赛选拔,有好一部分的创可贴们获得了决赛资格,于是有了到广州聚集一堂的机会。

入夜,躺在床上,头发未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月光照耀下更显得神圣宏伟了,楼下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叫得我心头难安。很想出去散散步。下铺来自黑龙江的选手还在按手机发信息,他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吗?恐怕很多选手都是吧。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还夹杂着露水的冰凉,一下将室内空调的氤氲一扫而光,人也清醒了几分。吃过早餐稍作休息,便前往岭南学院举行开幕式,并即将开始决赛现场写作。广州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坐在车上,和旁边的选手聊天,他说:“刀子(我在创网的名字),你说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啊?”我笑笑,摇摇头。阳光照射在城市的上空,温度渐渐开始升高,就像我那渐渐兴奋而又紧张的心。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呢,真是令人期待。

比赛开始,室内比较热,选手们纷纷开始紧张审题。高中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一篇天马行空式的文章。另一个是以“90后•视觉”为话题进行写作。稍作思忖,我决定写第二个。

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一千八百多字,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手。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纰漏。我呼了口气,不论写得是好是坏,只要写完了,心里就畅快。

中午回营地吃过午饭,伙食还不错(比我们学校的好吃)。中午来不及午睡,便又坐上大巴前往中山大学礼堂听温儒敏和谢有顺两位教授的讲座。车辆徐徐驶进中山大学南校门,古色天香的树木和堂屋将大学中大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历史感凸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的视觉神经纷纷激活,相机拍照的咔嚓声入耳不绝。终于,到达了行程目的地——中山大学大礼堂,在外面看,礼堂是宏伟豪华的,进入到室内则又多了一分肃穆和庄严,两侧墙壁上刻着《大学》《中庸》里的文段,不禁让人想起千古年前的先人,肃然起敬。

很快,讲座开始。先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进行讲座。温儒敏老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给我们开的讲座与课改有关。温向大家介绍了十年前就开始的课改,以及课改的目的和当前的收效。他坦诚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即课改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他个同学们提了个醒,要求同学们不要死读书,而要积极主动去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够走不止高考这一条路。谢有顺老师则从较小的话题切入,直接地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细节。一个个生动的、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段落,谢老师随手拈来、不费思量脱口即出,独到的解析更是令在座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他对细节之于写作的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深入的阐释,给同学们提出了真实易行的建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回到营地,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大家也不再像昨天一样生疏而有些放不开意思,纷纷与熟悉的同伴玩得热火朝天。操场上,几十个创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忙着拍照留恋,毕竟,下一次的相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星空绚灿,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七月里的夏花般热烈。闪光灯彼此起伏,大家的笑容被一张张地定格,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27日上午,举行颁奖仪式和闭幕仪式,地点依旧在中山大学大礼堂内。颁奖大会终于要开始了,主持、嘉七月的广州,温度高得吓人。广州市民早已习惯了这炎炎酷暑,你看那大汗淋漓的行人,一定不是广州的市民。广州市民们早已学会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一颗清凉的心。

而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地兴奋,犹如窗外盛开的紫荆花,炙热的阳光更是给大家添上了一剂兴奋剂。今天是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来到广州思源学校集合报道,准备参加本届“思源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晚上七八点,全国各地的选手基本都到齐了。有来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选手,也有来自最南边的海南选手。尽管素未谋面,有的选手却早已聊得火热朝天,有的甚至还与编辑称兄道弟,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番。天涯比邻,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家——被他们称作“创网”的“创新作文网。”

这次比赛有很多选手是直接在创网参加初赛的,创网上的他们早已熟悉得不得了,有些甚至已是认识了两三年的网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大赛给创可贴们(创新作文网会员对自己的昵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大家自然不会放过,经过初赛选拔,有好一部分的创可贴们获得了决赛资格,于是有了到广州聚集一堂的机会。

入夜,躺在床上,头发未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月光照耀下更显得神圣宏伟了,楼下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叫得我心头难安。很想出去散散步。下铺来自黑龙江的选手还在按手机发信息,他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吗?恐怕很多选手都是吧。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还夹杂着露水的冰凉,一下将室内空调的氤氲一扫而光,人也清醒了几分。吃过早餐稍作休息,便前往岭南学院举行开幕式,并即将开始决赛现场写作。广州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坐在车上,和旁边的选手聊天,他说:“刀子(我在创网的名字),你说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啊?”我笑笑,摇摇头。阳光照射在城市的上空,温度渐渐开始升高,就像我那渐渐兴奋而又紧张的心。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呢,真是令人期待。

比赛开始,室内比较热,选手们纷纷开始紧张审题。高中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一篇天马行空式的文章。另一个是以“90后•视觉”为话题进行写作。稍作思忖,我决定写第二个。

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一千八百多字,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手。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纰漏。我呼了口气,不论写得是好是坏,只要写完了,心里就畅快。

中午回营地吃过午饭,伙食还不错(比我们学校的好吃)。中午来不及午睡,便又坐上大巴前往中山大学礼堂听温儒敏和谢有顺两位教授的讲座。车辆徐徐驶进中山大学南校门,古色天香的树木和堂屋将大学中大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历史感凸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的视觉神经纷纷激活,相机拍照的咔嚓声入耳不绝。终于,到达了行程目的地——中山大学大礼堂,在外面看,礼堂是宏伟豪华的,进入到室内则又多了一分肃穆和庄严,两侧墙壁上刻着《大学》《中庸》里的文段,不禁让人想起千古年前的先人,肃然起敬。

很快,讲座开始。先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进行讲座。温儒敏老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给我们开的讲座与课改有关。温向大家介绍了十年前就开始的课改,以及课改的目的和当前的收效。他坦诚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即课改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他个同学们提了个醒,要求同学们不要死读书,而要积极主动去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够走不止高考这一条路。谢有顺老师则从较小的话题切入,直接地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细节。一个个生动的、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段落,谢老师随手拈来、不费思量脱口即出,独到的解析更是令在座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他对细节之于写作的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深入的阐释,给同学们提出了真实易行的建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回到营地,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大家也不再像昨天一样生疏而有些放不开意思,纷纷与熟悉的同伴玩得热火朝天。操场上,几十个创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忙着拍照留恋,毕竟,下一次的相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星空绚灿,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七月里的夏花般热烈。闪光灯彼此起伏,大家的笑容被一张张地定格,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27日上午,举行颁奖仪式和闭幕仪式,地点依旧在中山大学大礼堂内。颁奖大会终于要开始了,主持、嘉七月的广州,温度高得吓人。广州市民早已习惯了这炎炎酷暑,你看那大汗淋漓的行人,一定不是广州的市民。广州市民们早已学会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一颗清凉的心。

而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地兴奋,犹如窗外盛开的紫荆花,炙热的阳光更是给大家添上了一剂兴奋剂。今天是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来到广州思源学校集合报道,准备参加本届“思源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晚上七八点,全国各地的选手基本都到齐了。有来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选手,也有来自最南边的海南选手。尽管素未谋面,有的选手却早已聊得火热朝天,有的甚至还与编辑称兄道弟,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番。天涯比邻,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家——被他们称作“创网”的“创新作文网。”

这次比赛有很多选手是直接在创网参加初赛的,创网上的他们早已熟悉得不得了,有些甚至已是认识了两三年的网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大赛给创可贴们(创新作文网会员对自己的昵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大家自然不会放过,经过初赛选拔,有好一部分的创可贴们获得了决赛资格,于是有了到广州聚集一堂的机会。

入夜,躺在床上,头发未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月光照耀下更显得神圣宏伟了,楼下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叫得我心头难安。很想出去散散步。下铺来自黑龙江的选手还在按手机发信息,他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吗?恐怕很多选手都是吧。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还夹杂着露水的冰凉,一下将室内空调的氤氲一扫而光,人也清醒了几分。吃过早餐稍作休息,便前往岭南学院举行开幕式,并即将开始决赛现场写作。广州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坐在车上,和旁边的选手聊天,他说:“刀子(我在创网的名字),你说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啊?”我笑笑,摇摇头。阳光照射在城市的上空,温度渐渐开始升高,就像我那渐渐兴奋而又紧张的心。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呢,真是令人期待。

比赛开始,室内比较热,选手们纷纷开始紧张审题。高中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一篇天马行空式的文章。另一个是以“90后•视觉”为话题进行写作。稍作思忖,我决定写第二个。

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一千八百多字,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手。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纰漏。我呼了口气,不论写得是好是坏,只要写完了,心里就畅快。

中午回营地吃过午饭,伙食还不错(比我们学校的好吃)。中午来不及午睡,便又坐上大巴前往中山大学礼堂听温儒敏和谢有顺两位教授的讲座。车辆徐徐驶进中山大学南校门,古色天香的树木和堂屋将大学中大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历史感凸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的视觉神经纷纷激活,相机拍照的咔嚓声入耳不绝。终于,到达了行程目的地——中山大学大礼堂,在外面看,礼堂是宏伟豪华的,进入到室内则又多了一分肃穆和庄严,两侧墙壁上刻着《大学》《中庸》里的文段,不禁让人想起千古年前的先人,肃然起敬。

很快,讲座开始。先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进行讲座。温儒敏老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给我们开的讲座与课改有关。温向大家介绍了十年前就开始的课改,以及课改的目的和当前的收效。他坦诚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即课改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他个同学们提了个醒,要求同学们不要死读书,而要积极主动去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够走不止高考这一条路。谢有顺老师则从较小的话题切入,直接地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细节。一个个生动的、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段落,谢老师随手拈来、不费思量脱口即出,独到的解析更是令在座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他对细节之于写作的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深入的阐释,给同学们提出了真实易行的建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回到营地,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大家也不再像昨天一样生疏而有些放不开意思,纷纷与熟悉的同伴玩得热火朝天。操场上,几十个创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忙着拍照留恋,毕竟,下一次的相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星空绚灿,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七月里的夏花般热烈。闪光灯彼此起伏,大家的笑容被一张张地定格,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27日上午,举行颁奖仪式和闭幕仪式,地点依旧在中山大学大礼堂内。颁奖大会终于要开始了,主持、嘉七月的广州,温度高得吓人。广州市民早已习惯了这炎炎酷暑,你看那大汗淋漓的行人,一定不是广州的市民。广州市民们早已学会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一颗清凉的心。

而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地兴奋,犹如窗外盛开的紫荆花,炙热的阳光更是给大家添上了一剂兴奋剂。今天是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来到广州思源学校集合报道,准备参加本届“思源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晚上七八点,全国各地的选手基本都到齐了。有来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选手,也有来自最南边的海南选手。尽管素未谋面,有的选手却早已聊得火热朝天,有的甚至还与编辑称兄道弟,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番。天涯比邻,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家——被他们称作“创网”的“创新作文网。”

这次比赛有很多选手是直接在创网参加初赛的,创网上的他们早已熟悉得不得了,有些甚至已是认识了两三年的网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大赛给创可贴们(创新作文网会员对自己的昵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大家自然不会放过,经过初赛选拔,有好一部分的创可贴们获得了决赛资格,于是有了到广州聚集一堂的机会。

入夜,躺在床上,头发未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月光照耀下更显得神圣宏伟了,楼下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叫得我心头难安。很想出去散散步。下铺来自黑龙江的选手还在按手机发信息,他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吗?恐怕很多选手都是吧。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还夹杂着露水的冰凉,一下将室内空调的氤氲一扫而光,人也清醒了几分。吃过早餐稍作休息,便前往岭南学院举行开幕式,并即将开始决赛现场写作。广州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坐在车上,和旁边的选手聊天,他说:“刀子(我在创网的名字),你说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啊?”我笑笑,摇摇头。阳光照射在城市的上空,温度渐渐开始升高,就像我那渐渐兴奋而又紧张的心。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呢,真是令人期待。

比赛开始,室内比较热,选手们纷纷开始紧张审题。高中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一篇天马行空式的文章。另一个是以“90后•视觉”为话题进行写作。稍作思忖,我决定写第二个。

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一千八百多字,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手。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纰漏。我呼了口气,不论写得是好是坏,只要写完了,心里就畅快。

中午回营地吃过午饭,伙食还不错(比我们学校的好吃)。中午来不及午睡,便又坐上大巴前往中山大学礼堂听温儒敏和谢有顺两位教授的讲座。车辆徐徐驶进中山大学南校门,古色天香的树木和堂屋将大学中大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历史感凸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的视觉神经纷纷激活,相机拍照的咔嚓声入耳不绝。终于,到达了行程目的地——中山大学大礼堂,在外面看,礼堂是宏伟豪华的,进入到室内则又多了一分肃穆和庄严,两侧墙壁上刻着《大学》《中庸》里的文段,不禁让人想起千古年前的先人,肃然起敬。

很快,讲座开始。先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进行讲座。温儒敏老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给我们开的讲座与课改有关。温向大家介绍了十年前就开始的课改,以及课改的目的和当前的收效。他坦诚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即课改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他个同学们提了个醒,要求同学们不要死读书,而要积极主动去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够走不止高考这一条路。谢有顺老师则从较小的话题切入,直接地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细节。一个个生动的、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段落,谢老师随手拈来、不费思量脱口即出,独到的解析更是令在座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他对细节之于写作的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深入的阐释,给同学们提出了真实易行的建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回到营地,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大家也不再像昨天一样生疏而有些放不开意思,纷纷与熟悉的同伴玩得热火朝天。操场上,几十个创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忙着拍照留恋,毕竟,下一次的相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星空绚灿,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七月里的夏花般热烈。闪光灯彼此起伏,大家的笑容被一张张地定格,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27日上午,举行颁奖仪式和闭幕仪式,地点依旧在中山大学大礼堂内。颁奖大会终于要开始了,主持、嘉七月的广州,温度高得吓人。广州市民早已习惯了这炎炎酷暑,你看那大汗淋漓的行人,一定不是广州的市民。广州市民们早已学会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一颗清凉的心。

而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地兴奋,犹如窗外盛开的紫荆花,炙热的阳光更是给大家添上了一剂兴奋剂。今天是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纷纷来到广州思源学校集合报道,准备参加本届“思源杯”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晚上七八点,全国各地的选手基本都到齐了。有来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选手,也有来自最南边的海南选手。尽管素未谋面,有的选手却早已聊得火热朝天,有的甚至还与编辑称兄道弟,如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番。天涯比邻,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他们却有着同一个家——被他们称作“创网”的“创新作文网。”

这次比赛有很多选手是直接在创网参加初赛的,创网上的他们早已熟悉得不得了,有些甚至已是认识了两三年的网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大赛给创可贴们(创新作文网会员对自己的昵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见面机会,大家自然不会放过,经过初赛选拔,有好一部分的创可贴们获得了决赛资格,于是有了到广州聚集一堂的机会。

入夜,躺在床上,头发未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月光照耀下更显得神圣宏伟了,楼下不时传来一两声虫鸣,叫得我心头难安。很想出去散散步。下铺来自黑龙江的选手还在按手机发信息,他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睡吗?恐怕很多选手都是吧。

早晨,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还夹杂着露水的冰凉,一下将室内空调的氤氲一扫而光,人也清醒了几分。吃过早餐稍作休息,便前往岭南学院举行开幕式,并即将开始决赛现场写作。广州的太阳出来得很早,坐在车上,和旁边的选手聊天,他说:“刀子(我在创网的名字),你说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啊?”我笑笑,摇摇头。阳光照射在城市的上空,温度渐渐开始升高,就像我那渐渐兴奋而又紧张的心。待会会写什么题目呢,真是令人期待。

比赛开始,室内比较热,选手们纷纷开始紧张审题。高中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一篇天马行空式的文章。另一个是以“90后•视觉”为话题进行写作。稍作思忖,我决定写第二个。

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一千八百多字,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手。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纰漏。我呼了口气,不论写得是好是坏,只要写完了,心里就畅快。

中午回营地吃过午饭,伙食还不错(比我们学校的好吃)。中午来不及午睡,便又坐上大巴前往中山大学礼堂听温儒敏和谢有顺两位教授的讲座。车辆徐徐驶进中山大学南校门,古色天香的树木和堂屋将大学中大的人文气息和时代历史感凸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的视觉神经纷纷激活,相机拍照的咔嚓声入耳不绝。终于,到达了行程目的地——中山大学大礼堂,在外面看,礼堂是宏伟豪华的,进入到室内则又多了一分肃穆和庄严,两侧墙壁上刻着《大学》《中庸》里的文段,不禁让人想起千古年前的先人,肃然起敬。

很快,讲座开始。先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进行讲座。温儒敏老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他给我们开的讲座与课改有关。温向大家介绍了十年前就开始的课改,以及课改的目的和当前的收效。他坦诚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即课改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他个同学们提了个醒,要求同学们不要死读书,而要积极主动去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够走不止高考这一条路。谢有顺老师则从较小的话题切入,直接地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课。这堂课的名字就叫:细节。一个个生动的、同学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段落,谢老师随手拈来、不费思量脱口即出,独到的解析更是令在座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他对细节之于写作的成败进行了较为深入深入的阐释,给同学们提出了真实易行的建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回到营地,气温渐渐降了下来,大家也不再像昨天一样生疏而有些放不开意思,纷纷与熟悉的同伴玩得热火朝天。操场上,几十个创网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忙着拍照留恋,毕竟,下一次的相聚,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星空绚灿,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如七月里的夏花般热烈。闪光灯彼此起伏,大家的笑容被一张张地定格,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27日上午,举行颁奖仪式和闭幕仪式,地点依旧在中山大学大礼堂内。颁奖大会终于要开始了,主持、嘉

美丽的港城——孙悟空老家花果山

美丽的港城 ——孙悟空老家花果山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它位临海滨,其中特别的景色有花果山的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云台山境内!花果山山门建成于1996年7月1日。一到山门口,《西游记》氛围便扑面而来。山门是在传统古城门的骨架上,用现代表现手法加以渲染。正门上首为孙悟空的头像,背衬圆形图案,象征功德圆满,法轮常转。

北侧有唐僧师徒4人西方取经的浮雕,下方有6只圆雕雄狮把门,广场四周有109只石猴迎宾。山门背面的匾额上镌“东胜神洲”四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先生题写。透过中间的门洞,可看到松林中吴承恩雕像。

步行沿仙人桥、竹节岭、十八盘登山,也可乘汽车直抵山顶。十八盘路侧有一块石头形似鲤鱼,头在地面,半献身子在地下。相传古代皇帝怕江山不稳,派许多阴阳先生到各地去查访和破坏龙脉,这天有一位来到云台山,发现了鲤鱼石,又见这条岭上有个第一天门。他知道鲤鱼只要跳过天门便成了龙,托生在山主家,长大就会抢夺皇帝的江山。阴阳先生找到了山主,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他。山主很高兴,便问怎样才能使鲤鱼跳过天门。阴阳先生对他说,只要在鲤鱼石旁修个十八盘,就能顺势飞上天门。于是山主雇人昼夜施工建起了十八盘,阴阳先生也就放心地走了。原来鲤鱼跳过天门才能成龙,若是落在十八个盘子里,那只能是人间的一道菜,风水也就这样被破了。

攀上十八盘,走不多远便是南天门。在《西游记》里它是玉皇大帝灵霄宝殿的外大门,每次孙悟空上天求救兵,都是先经过这里通报。南天门旧有关帝庙,毁于日寇的战火,林则徐曾在鸦片战争前到这里观赏过,并留下了三首著名的七律。

由南天门下行抵九龙桥。九龙桥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于群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有九条大涧在这里汇合,然后奔流向山下的大海。过去香客从南天门小路下至谷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气继续向上攀登。

这一降一升虽增加了登山的艰险,但却平添了跌宕起伏的情趣。九龙桥建于明代,为体量较大的砖构拱桥,它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艺术精品。桥旁的大银杏已近千年,是宋代的遗物。它用浓密的绿荫笼罩着九龙桥,桥上山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松涛盈耳,鸟语花香,把游人的疲劳消除得一干二净。

桥南有九龙将军庙,也就是这座桥的桥神庙;北面高处是茶

庵,过去专供游客休息品茶,现辟为吴承恩纪念馆。

沿山路攀缘或乘缆车可至三元宫。三元宫是云台山区的主庙,也是花果山的主体建筑。

三元信仰源远流长,早在1600年多年前东晋时代,干宝的《搜神记》上便载有东海人陈光蕊,生了三个儿子,得道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的记叙。明代苏北鲁南三元信仰非常兴旺,万历十五年(1587年)淮安人谢淳破家扩建三元宫,奠定了三元宫建筑群的基础。《西游记》的作者更是三元的坚定信仰者,书中说唐僧是东海陈光蕊的儿子,这庙里的三元也就是唐僧的骨肉兄弟了。近年三元宫易名海宁禅寺,改塑释迦牟尼佛,三元圣像已移至东配殿。

大雄宝殿面前有两棵千年银杏,显示着三元宫古老的历史。抗日战争时三元宫遭受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这两棵树虽然枝干断裂遍体枯焦,但在胜利的春风吹拂下,又绽发新芽,结出了累累果实。三元宫近年经过多次修葺,已逐渐恢复原貌,只在东南部位的下方,保留下一块当年的残垣断壁,作为历史的见证。

过三元宫拾级而上,不远处便是义僧亭。1938年夏天,三元宫惨遭日寇飞机轰炸后,寺僧们联络山民共20余人奋起自卫,多次成功地伏击了搜山的日寇。1939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早晨,日寇集中300余人,兵分四路围剿三元宫及所属寺庙,戳死仁芳法师,绑走德选等四位法师和六位山民,除放走一位山民外,其余全部活埋。几天后,日寇又两次前来控山,把三元宫及所属的玉皇宫、九龙庙、屏竹社等13处庙宇全部放火焚烧,使这座海内知名的庞大庙宇群化为一片瓦砾。

为了纪念云台山的抗日僧众,教育后代勿忘国耻,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在三元宫附近兴建了义僧亭,亭中碑石上镌有彭云撰文、周庚如书丹的《云台山僧众抗日纪念碑记》。

过义僧亭油口票碑、高心泉,便到了屏竹禅院。屏竹禅院坐落于一片金镶玉竹之久金留玉竹是竹子里面的珍品,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都有一条绿色的浅沟,位置上下交错,此前彼后,好似在金版上镶进一块块碧玉一般,美丽淡雅。金镶玉竹在宋代的文献上便见记载,后渐渐失传。

10多年前内地发现几百株野生的金镶玉竹,一些植物学家便惊叹为很有价值的发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种所谓失而复得的珍稀品种,在云台山上千余年来一直生长繁衍得很好,所以1993年6月邮电部发行的特种邮票《竹子》,其中第二枚就采用了连云港的金镶玉竹。

屏竹禅院为明代谢淳舍家开山时所建,曾惨遭日寇焚毁,仅存院门。1984年政府拨款重建。屏竹禅院又有松风殿、好生堂、屏竹社等名称,面积虽不大,但在园林设计上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惠心泉一井两眼,象征着珠联璧合,心心相印。泉水特别甘甜,过去禅寺的和尚就是用此泉水烹茶待客。

南花厅是品茶的好地方,用惠心泉的水泡云雾茶,为云台山茶道中的双绝。胡耀邦、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此品茗休息。

水帘洞是游客最为向往的地方。吴承恩就是受了这个水帘洞的启发,在《西游记》中给早期的孙悟空提供了一个神话色彩十分浓郁的活动场所。全国各地的水帘洞很多,但都是《西游记》流行以后起的名字,只有这里的水帘洞是在《西游记》风行以前便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张朝瑞在为三元宫写的一块碑记里,便记载着水帘洞是香客必游之处。石壁上“高山流水”四个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题写的,时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时《西游记》还不曾出书。

水帘洞是一个天然裂隙洞穴,内有人工隧道可通下层平台。洞门前有许多珍贵的题刻。“印心石屋”是清代道光皇帝手书,赐给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陶澍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奉命来海州改革盐政,成效卓著,使清廷国库转亏为盈,出现了短时期的中兴局面,因此皇帝给予他亲书室名的殊荣。三年后,陶澍又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再次来海州巡视盐政改革的成效,并发起云台山庙宇的修缮工作,大兴土木,使这一带风景区顿时面貌一新。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便将御书“印心石屋”刻于水帘洞旁。“灵泉”二字是嘉庆年间知州师亮采的手笔,“灵泉”指的是洞里那口方形小井,井虽不大,却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间传说通往东海龙宫的海眼就是指的它。

娲遗石是夹在大石缝中的一块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着地,俗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石头。从明代开始,我国进入了长篇小说的鼎盛时期,许多作家都喜欢在石头上大做文章,首创者吴承恩就是按照这里石头的尺寸和形象来描述孙悟空出世的。

娲遗石上方有半边石卵,据说另一半在孙悟空出世时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侧有一个形似猴头的巨石,温情地吻着娲遗石,那便是孙猴子成仙后脱下的凡胎。娲遗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达池”,阿耨达是梵语的译音,意为众水之源。传说过去仙女常来洗澡,孙猴子出世后在里面撒了泡猴尿,弄脏了池子,从此仙女们就不再来了。

在照海亭的下方,有一块巨大的摩崖石刻,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镌刻的,将毛主席对胡耀邦说过的一段话:“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用集毛泽东手迹的方法重组而成。

毛主席在1955年1O月至1958年春天,短短三年间三次谈到这里的花果山是孙猴子的老家,引起了省、地、市领导及当地人民的重视,经过查找资料,现场勘察,证实毛主席的判断非常准确。

照海亭一带有关《西游记》的景点比较集中,较为有名的有海天洞、二仙洞、法龙洞、万佛洞、朝阳洞等,过去大多塑有佛像,供信徒朝拜;还有一些是依民间传说命名的,如无底洞、狐妖洞、马猴元帅洞等,统称七十二洞。这七十二洞是千万年前一次猛烈造山运动留下的痕迹,许多巨大石块交叉垒叠,自然形成了一大批洞穴。

海天洞是七十二洞中最大的一个,因为由高僧悟五营造,故又称悟五洞。当年他剔除石缝间的淤土,凿通相关连的洞穴,使海天洞与上下四旁的小洞连成一体,或升或降,或明或暗,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并在洞顶建亭一座,名曰照海亭。登亭俯瞰,但见四面群峰遥峙,翠绿扑面,花香阵阵,几疑身入仙境。

一线天和七十二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许多巨石和洞穴连接组成的一处景点,古人称作“天通一线”和“石壁洞天”。一线天的主景是两块几十米高的石头互相支撑,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人行其间,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线蓝天,白云匆匆流过,奇险奇趣。在一线天里钻洞,道路回环,处处相通,忽上忽下,忽隐忽现,只听人语声,不见人踪迹,盛夏如秋,暑气全消。

从远处山腰眺望一线天,这里就是著名的八戒石.很像一个戴着僧帽的老猪在绿树丛中呼呼大睡。一线天下面是花果山山名摩崖石刻,游客都爱在这里留影,青山红字,非常壮丽。这里还有天然碑、砚石等景观。沿小路前进可至墨香小径,里面有百余位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刻在天然石块上;还可至怪石园,看千奇百怪与《西游记》有关的象形石。“神”字王在东部秃龙沟下,是刻在山体上的怀素草书“神”字,长39.4米、宽15.8米,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汉字,1996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游的高潮,有缘的人在这里可看到云台山两个最为精彩的景致。一个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个是看云台铺海,白云翻滚好像海水扬波,露出来的峰顶就像大海里的蓬莱仙岛,群山俯伏,阡陌纵横,此情此景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在花果山山门以西不远处,原有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60年)的郁林 观,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指出它的遗址所在之处,完全得益于石壁上的那块唐碑《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唐碑镌刻在一块天然的平整巨石上,净面高2米,宽3.8米,苍劲的隶书气韵恢弘。由于石质优良,从唐代流传至今,依然字迹清楚如新,是国内罕见的珍宝。

《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是一篇美丽的游记散文,叙述海州司马崔惟怦巡视海疆之后,顺路到这里游览的情景。文中描绘了当地自然景观,还详尽叙述了地方官元暖开辟飞泉景点的过程。讲他怎样亲自策划和设计,砍尽杂草,剔除危岩,筑埝收贮上游的雨水,使飞瀑常年不断。同时还种植不同季节开放的花木,万紫千红,把飞泉装点得仙宫一般。这是云台山有史以来首篇记叙旅游建设的文章。

唐碑对面是一块宋代的摩崖石刻,体量也很大,且保存完好,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碑用三言诗的形式,叙述三位友人泛海登山畅饮终日的事情。由祖无择作诗、苏唐卿小篆、王公衮镌刻。三者都体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所以后人把它称为“三绝碑”。

海清寺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40余米,九级八面,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海清寺阿育王塔位于花果山进山处的大村水库旁,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

它的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壮丽,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衬,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

《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连云港的八个理由 文 / 暮云追雪

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

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

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

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

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

从宗教背景看,与其渊源颇深

从民间传说看,对其影响在前

从猴王原型看,与其密切相关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每读《西游记》至此,禁不住掩卷深思、悠然神往。那么,《西游记》中所描述的花果山究竟在哪里呢?在今天,这个问题恐怕连三岁小儿都难不倒,早已不成其为问题了。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发过“金口玉言”: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响彻寰宇,音犹在耳。国内外众多学者皓首穷经,以令人叹服的史料佐证了“主席语录”的绝对正确。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国内外《西游记》及吴承恩研究机构及专家几乎众口一词,连云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孙悟空老家,铁板钉钉,不容更改。

但事情总有那么点蹊跷,偏偏有一些地方从狭隘的局部利益考虑,置种种史实于不顾,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有鱼没鱼撒两网的思想,不自量力非要与江苏连云港来争正宗花果山的名份。这也难怪,“孙悟空老家”可是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特别是在各地大兴旅游经济,旅游渐成主导产业的今天,这块招牌可谓孕含商机无限,不争白不争,把水搅混了,总能摸上几条小鱼。连云港人自古以来就熔铸了山的博大和海的宽容,心比天高,气宇轩昂,对此不过付之一笑而已,本来就无需争辩,也不屑于争辩。

我不是《西游记》的研究者,也无意于介入正宗花果山的名份之争,却素喜抱根问底,追寻探索的乐趣。我已实在记不清多少次登上连云港市花果山了,穿梭在娲遗石、水帘洞、七十二洞、唐僧崖、八戒石等众多历史景观之间,深刻感受于花果山的钟灵毓秀、浪漫神奇,体味着“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联句的精辟,可谓颇有感触。近来又偶翻了数本典籍,探寻印证,含英咀华,心领神会,怡然自得,不觉陶醉其中,《西游记》与连云港市云台山越发清晰地重叠在了一起……

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西游记》对花果山的位置有明确的界定,前文已引述过,换言之即“东方海中的一座名山”。从历代史籍、方志对连云港云台山的记载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东北的大海上。《山海经》云:“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水经注》亦云:“朐县东北海中有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郁林山,亦名郁山,在江苏灌云县东北郁洲,旧在海中……今已连于大陆,名云台山。”《云台新志》:“康熙四十年”,云台山与海州大陆“渡口渐塞”,“至五十年,忽成陆地。”至于古今地名更易就不需赘述了。

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在世人眼里,云台山早就是一座远离人寰的海中仙山。唐开元年间《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石刻描述云台山:“雾夕与碧海同深,朝霞将赤城争峻。”宋苏东坡于孔望山遥望海中仙山,写诗叹道:“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寰。”上述两例皆为前人所述,绝非牵强附会。即使是吴承恩时代,云台山也仍还是海中山岛。明隆庆三年,海州知州杨本俊《登云台山》诗云:“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试问有哪座山能比云台山更象《西游记》中的花果山?!

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吴承恩长期生活于淮安,这是世人皆知的,祖籍是与淮安紧邻的涟水,则在为其父亲撰的《先府宾墓志铭》中写得明白。查一查史籍方志就知道,明代以前涟水曾几度归属海州,海州也曾长期归淮安府管辖。所以,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淮海竖儒”,号“郁洲山(即云台山)人”的吴恒宣则在其著述《云台山志》扉页上署名“淮阴吴恒宣”。吴承恩作为本地人,写熟悉的本地风物当为顺理成章之事。

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海州不仅有吴氏族人,也有吴承恩的亲戚,更有与其相处甚殷的挚友,因之吴承恩的行迹、交游便与云台山所在地有了不解之缘。云台山吴氏与淮安吴氏之间的宗族关联十分清楚。云台山吴氏为书香门第,世代居守“即林园”,并作为施主修立了相传长春子邱处机栖真过的“长春庵”。吴承恩后人淮安人吴进曾三赴云台,不仅盛赞其“家兄”吴用晦所居守“即林园”之幽美,还在那里发现了吴承恩之遗稿《仓卒未及录》及其它诗文。《嘉庆海州志》载有胡琏及其子、孙、重孙四代人的小传,吴承恩在与胡家来往的相关诗文中称胡琏为“我师”、“我舅”。隆庆四年(1570年)任淮安知府的陈文烛,倡修《隆庆海州志》并为之作序,被称为淮安“二吴高士”的涟水吴承恩、沭阳(海州属县)吴万山皆为陈家座上客,陈文烛还从吴承恩手中得到过海州刺史李邕书写的《娑罗树碑》拓片,可见吴承恩对海州史迹颇为知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吴承恩正在酝酿创作《西游记》,校正《隆庆海州志》的赣榆人裴天祐晋大理寺卿,吴承恩以诗《赠裴鹤洲晋列卿逢初度歌》赠之云:“主人本是瀛洲客”,指称裴氏家乡之云台山为海上仙山,可见吴承恩对云台山的地理掌故很是熟悉。

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水帘洞是《西游记》故事的重要背景地,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府第。而云台山水帘洞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有其名,绝非《西游记》流行之后附会之名。与吴承恩同处明代中叶并有故旧关联的海州人张朝瑞“博学力行”,在其《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最早记载了花果山水帘洞之名,其时《西游记》尚未成书,而水帘洞已为云台名胜之一。花果山之名虽最早见于1934年许绍蘧所撰的《连云一瞥》,但其名当为民间沿用很久、约定俗成的称谓。云台山中有一块天生奇巧的“娲遗石”,夹在大石缝中,上不靠天,下不着地,民间传说为女娲炼石补天所剩,其尺寸形态与《西游记》中描写的感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猴胎恰相吻合,周围格局也与书中描写十分相似。另外,云台山上还有看门石猴、八戒石、唐僧崖等形神兼备的西游人物形像,皆为地造天设。上述列举几例,对吴承恩写《西游记》绝对不会没有启发。

从宗教背景看,与其渊源颇深。连云港地区的云台山在汉代即成为太平道信徒修炼的最佳选地,晋代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称云台山(郁州)为海上岛屿类炼丹场所的重要选地。晋代天师道孙恩、卢循起义将云台山地区作为其转战的重要根据地。唐初著名道教学者成玄英也曾长期隐居于连云港云台山。在宋代以前云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认为第七十二福地,并为全真道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宋、元、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道、佛教相互融合的时期,此时云台山取得了道教老资格尊神“三官”根本道场的地位。自汉代佛教从西域传到中国内地后,海州地区和内地其它地域一样,佛教渐渐传播开来,除孔望山汉代佛教摩崖石刻外,海州广建佛寺,修篓浮图,历史上建有三元圣宫、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云门寺、镇海寺等佛教寺院几十处之多。云台山地区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宗教活动集中场所,与淮扬等周边地区宗教往来不绝,从而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云台山寺庙名称以及历史上三元宫道、佛并揉更迭也能在《西游记》中找到相关投影。

从民间传说看,对其影响在前。云台山地区关于唐状元陈光蕊、宰相殷开山及其女殷小姐的传说、资料很多,地方文献多有记载。吴承恩信手拈来,直接取材。到了《西游记》里,陈光蕊成了唐僧的父亲,唐僧也随之由史实中的“河南缑氏”人变成了海州人,唐僧也成为了云台山三元宫中的天、地、水三官的弟兄。从猴王原型看,与其密切相关。《西游记》是在我国古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由吴承恩进行集大成的再创作形成的。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南宋时说话人使用的话本,写了猴行者化身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取经、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该书中的猴行者显然是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前身,“神通”却远不及孙悟空,且整个形象与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有本质的区别。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孙悟空原型,是《古岳读经》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这也与云台山不无关系。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淮水动辄决堤,连年成灾,吴承恩有着很深的水患情结,为此曾写作《瑞龙歌》。连云港的景色还有很多,还有云台山、渔湾、枫叶湾、苏马湾••••••想旅游到孙悟空老家玩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