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吃透语文课标写好中考作文

作文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作文水平标志着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中考中起决定性作用,占接近二分之一的分数(通常是50/120),决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是我市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第一次中考,有必要让参加中考的学生了解“新课标”对于作文的要求。“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中有以下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说明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还有关于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标点符号等要求,不一一列出。

中考作文写作目的是发挥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写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文。从某种形式上说,中考作文是写给评卷老师的,而阅卷老师是密封批卷,只看文章,不知作者。这和平常有很大区别,无论好坏,评卷老师都不知道作者是谁。

第2条要求可以理解内容的情感要求和写作范围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3条是鼓励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做一个有心人,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文题,抓住人、事、物的特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手写我心”,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任何一个文题,都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作品。

第4条是关于作文技巧的要求,包括在文章中恰当选择表达方式,安排文章结构,以及常用的创作方法,提高作文的艺术品位。

第5条主要强调文体,在初中阶段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记叙文要求比较高,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要求比较低,这是针对初中学生来说的。

第6条是指对于其它的几种写作形式的要求。

这六条要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即第1、2条是指导学生“写什么”,第5、6条指导学生“怎样写”,第3、4条指导学生“如何写好”。

明确以上的要求,心中就有底了,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但是学生在考场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出题者在作文题目中不设置审题障碍,只要认真阅读作文题目,便十分清楚“写什么”,至于“怎样写”和“如何写好”,这便因人而异了,就要看平时的积累与作文功底了。

纵观这几年青岛市的中考试题,我们或许有所感悟。

2001年青岛市中考试题:

善良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

真诚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表现为摒弃心中的每一丝猜疑和顾忌;

正直是一种健康的个性,表现为待人处事的公正、坦诚与无私;

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请以“善良”、“真诚”、“正直”、“乐观”为话题进行写作。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与自身感受,或选取其中一个话题,或将几个话题(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3个获4个)融合在一起,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02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目是“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03年青岛市中考作文试题由过去两年的“话题作文”变为两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这件事,我——”“老师,我——”,选做其一。

今年五月份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的作文形式是由半命题与材料作文构成:

(一)我看——(提示略)

(二)清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中学校长,有一天正临窗眺望学校里的草坪,看到不少学生,为了走近路,纷纷从草坪上踏过,他心里不是个滋味。当发现有一个学生绕过草坪而行时,他当即找到那位学生,并在全校通报表扬了他。

这些题目多数是以“我”为中心,多数是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如学校生活,学生有话可说。

2001年和2002年从内容上看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抒写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03年是两个半命题作文,从内容上看与以往区别不大,但是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可以对“人”倾诉,也可以对“事”写出自己的感悟。

今年的质量检测试题既有以“我”为核心的试题设计,也有变化——材料作文。但都是紧紧围绕“新课标”的作文要求的,吃透“新课标”,以锐利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

一篇好的作文,语言的表达也十分重要,或优美靓丽,或质朴情深,或入木三分,或形象逼真,……都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总而言之,熟悉“新课标”的作文要求,考生在考场中要做到仔细审题,明确指向,选取合适的角度切入,以“我”的生活为源泉,拟定一个新颖的题目,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风格去抒写自己的感悟,就会写出精彩的作文。

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语文

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语文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命题原则1.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绝偏题、怪题、错题。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三、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考虑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一)积累与运用1.识字、写字。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写字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学生应能够正确识记、使用《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掌握的3500个常用字及语文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2.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的要求,识记、理解、古今优秀诗文的能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古今优秀诗文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3.语言运用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语言的运用情况。如能够辨识修改病句,会对对联,会造句,会仿写,能提炼概括信息,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4.文学常识的积累。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考查学生对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了解情况。5.名著阅读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的阅读情况。要求学生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进行概述并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二)古诗文阅读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安、卑、被、本、比、鄙、毕、别、兵、病、策、曾、尝、长、朝、诚、出、初、辞、从、达、旦、当、道、得、独、度、对、尔、发、伐、方、奉、复、负、故、顾、固、观、归、国、恨、会、或、极、及、疾、即、计、既、假、间、见、将、尽、就、居、举、绝、类、良、怜、临、略、名、莫、期、奇、起、遣、穷、求、去、若、塞、善、稍、少、舍、胜、师、识、食、使、始、是、视、适、书、孰、数、属、戍、说、素、遂、所、汤、徒、亡、微、文、闻、鲜、相、信、兴、修、许、寻、一、宜、遗、已、易、意、益、诣、阴、引、余、语、狱、欲、喻、再、彰、知、止、致、置、治、逐、走、卒、坐。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3.能够正确断句。4.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语意重要或句式特殊的句子。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6.赏析作品形象。(删除2010年“语言、表达技巧”)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教科书,另一段取材于课外。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现代文阅读两个语段,均取材于课外,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四)写作1.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2.写作感情真挚,努力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能通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尽可能有创意地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的方式等,进行改写。7.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8.能书写规范的汉字,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纸笔测试、闭卷。(二)考试时间与分值:答题时间为150分钟;全卷150分。(三)试卷结构1.难度分布: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2.题型包括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图表题、修改题、批注题和作文题等。

备战中考语数外--稳抓基础注重积累(转载)

语文: 稳抓基础 注重积累 北辰区教研室 任庆达 一、语言积累考“基础” 语言的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语句的积累、篇章(文章)的积累。字词的积累体现在对字词音、形、义的把握;语句的积累一般指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意义、用法的分析,达成理解等;文章的积累主要指课文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课文要求背诵的部分的默写、文章主要内容、写法的了解、文学文化等常识的了解。中考对语言积累部分的考查侧重于最基础的内容,属于中考试卷中较易的题。如语音,主要是课本或《语文总复习》中注音的词语,而且考查的往往是有明显错误的。再如词义,语句材料更多时候选自课本。这些需要运用课内知识就可以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像文学鉴赏、古诗文默写部分近几年已经考查过的将不会成为重点。 二、现代文阅读考“原文” 做好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无论什么文体,应该把握四点:一是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作者在文中的态度;二是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三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四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应当遵循“整体阅读,感知内容;仔细审题,语句定位,筛选信息,组织语言,落笔答题”这样一个解题步骤。且牢记“答案不在你脑子中,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 其中整体阅读尤为重要。从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来看,体裁主要是记叙性文章(小说或散文),此类文章思维容量大,思想性强,考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文章的中心是有密切联系的,文章的主题来源于内容,内容决定了主题,一句话,要有原文意识。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系统,而系统内的各个段落、句子、词语都是互相联系共同作用才形成文章的一个意义整体,因此,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 再者,在答题以前还要审清题干,如题目中出现的“具体含义”就说明答案一般在文章中是可以找到。又如题目的分值,同样给我们很多的启示,4分和2分一般提示我们,4分题的要点在两个或四个,2分往往是一个或两个。 三、文言文阅读考“课本”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来自课内和课外,估计还会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常考的知识点一般包括:实虚词的语境义、句子翻译、文言句的断句、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等。其中课外文言文,材料虽然来自课外,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如实词一般考查课本中出现过的,虚词也规定了一定的数量(之、其、而、以、于)。所以在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对必要的文言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鉴于这样的认识,建议大家在考试中采取“一读二联三迁移”的解题思路。“一读”,就是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二联”是指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到学过的文言文中去寻找一些信息。“三迁移”是运用课内的知识储备来解决课外的题目。 四、中考作文考“综合” 命题作文(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将是我市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 在作文复习中可以重点从积累素材、优化语言、展现个性几个方面着手。除此之外,根据命题作文自身的特点,还应加强审题和思维拓展训练。作文占据中考将近半壁江山,特别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经过教师的辅导后,作文成绩会在短期内上一个台阶。 特别提醒大家,考试时,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写作习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积累和擅长的形式做文。如果能有一个抓人眼球的开头、一个新颖别致的素材、一个正确深刻的立意、一个与众不同的结构、一个工整干净的卷面,那你的作文更会取得优良的评价。 “注重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是我市中考语文的命题原则,只要平时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再加之科学的应考策略,取得良好的成绩并非难事。 数学: 过好五关 提高效率 北辰区教研室 张义民 1、重视基础,过好知识能力关 基础知识复习不应认为是学过的内容,而忽视归纳整理。归纳应按知识模块进行,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熟练掌握、准确叙述,还要清楚它们在运用上的区别及内在的联系,课后对课上复习的内容进行回忆整理,不忙于做题,避免出现看似会的知识却不能准确运用的“夹生”现象。综合题的求解,是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知识、方法有了较多积累,能力有了提高,也就有了开启难题的钥匙。单元知识检测可采用赋负分的方法,检查过基础知识关还差多少,分析原因,及时矫正。 数学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达70%左右,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考查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的感悟。分析试卷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把握复习方向,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主干,突出重点。哪些知识点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哪些知识点一般在大题中考查,要心中有数。 2、重视课本,过好课本习题关 分析近年数学试题,可以看出,用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素材和背景,都是课本中的例题、习题,题目或直接取材于课本,或是课本中例题、习题的变形、改造和拼接,能够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为此,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要逐题过目,典型题要演算一遍或多遍,熟记于心,重要的步骤、方法可附于题后。即使其它试卷少做或不做,也要完成课本例题、习题的再演练。有了课本习题求解这个台阶,登上综合题求解的较高台阶就有了基础。 3、重视原理,过好原理方法关 复习中存在着重视知识记忆,忽视知识理解,重视运算结果,忽视运算步骤,重视解题方法,忽视解题原理的现象,这种片面复习不利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结果对错只是考查的一部分,对知识、能力、思想、方法、潜质等更多的考查体现在步骤、过程中,不能准确、清晰、有条理的表达,没有完整的解题过程,即使结果正确,也不会得到预想分数。在专题复习阶段,不仅要掌握解题方法、规律,还要领会其原理、策略。做题不仅求会,还要求懂。如在几何复习中,不仅要知道常见的基本图形、常添加的辅助线,还要知道添加的原理和规律,才能灵活运用。注意倾听、思考老师对典型题的分析及求解的策略,注意通性、通法的运用,对各类题型不满足听懂、会做,要及时归纳整理,探求不同解法,形成能力。 4、重视落实,过好落实反思关 复习采用题海战术不可取,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还是必须的。通过习题(含课本题)演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准、快、合理)能力。讲试卷、做试卷时,部分同学只关注试卷的得分,不反思答错原因,对老师的讲解不仔细倾听,题做了不少,效果却不大。 单元复习结束或一套试卷做完,要问一问自己,有哪些提高,还存在什么问题,解题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哪些基本方法、哪些数学思想,解答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克服不重视解答过程,不愿演算,不愿动笔、计算马虎等不良习惯。注意演算的草纸不要太乱,既便于复查,又可省去复查时再演算的时间。 5、重视模拟,过好应考信心关 模拟考和练习,既是对复习成效的检查,又是考前的实战演练,通过模拟还可提升应考的信心。重视模拟的过程,淡化模拟的分数,模拟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批改后及时查找原因,对存在问题请教同学、老师。完成几套模拟题后应按题型(如解直角三角形题、函数与方程题、阅读题、开放题、特殊到一般的探求题等)进行回味小结,查找共性问题,分析原因,逐一解决。 模拟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若着急、焦虑,会影响复习的心情,失去应考信心。应把模拟中发现的问题、做错的题当成再次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信心越足,中考越能取得好成绩。 英语: 注重双基 讲求实效 北辰区教研室 翟玉华 1.依纲靠本,2.温故知新 目前的复习已接近最后冲刺阶段了。考生要本着“依纲靠本,温故知新”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应将数个单元或不同阶段的知识前后联系整合在一起。以动词look为例,有look for/ out of/ the same/ up/ at/ like/ into/ over after等词组。复习被动语态,应与各种时态紧密结合,全面掌握。整合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方面。这样的整合有利于考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规律,便于记忆,促进运用。同时,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材料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应视为重点,可采用语言知识归类(如按词法、句法等)和按题型归类的办法复习。此外,建议考生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纠正错题的本子。把平日做错了的题,或在其他资料见到的比较典型的题目抄在这个专门的本子上,以加深印象。如果是改错题,要写出改错的原因。 二.研究题型,有的放矢 从近三年的天津中考命题来看,命题已向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培养上倾斜,在卷面上适当减少了记忆性的内容,加强了语用考察的比重,在语境中考察考生的识记、理解、综合运用能力。 在宏观上基本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在微观上,题型、分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一定的改动,中考题型呈现多种多样,通过多途径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考生要充分地对各个题型进行研究,从中找出解题的思路和规律,推测命题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性专项练习,认真纠正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注重中考模拟训练,同时辅之与题型相适应的习题进行专项练习,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住应考的主动权。在复习备考阶段还要注意下列几种题型: 1.听力 要针对中考听力题型,重视听说训练,还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听力技巧。(1)发下卷子后要快速阅读选项,预测所听内容及问题,以作好解题准备。(2)边听录音边记关键词,及时调整并核对。(3)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对话内容的引申意义。(4)学会“舍弃”,如果一道题没有听明白,应当放弃这道题,并马上为下一道题作好准备。 2.阅读理解 阅读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因此此项练习应贯穿在整个复习阶段。提高语篇运用能力仅靠复习教材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还要掌握阅读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应做到:在阅读时着重了解全文大意,切勿逐句理解,逐句翻译,遇到生词不要急于去,而应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义。有些生词即使猜不出词义,只要对理解全文不产生影响,就不必去。一篇文章的理解度只要有70%---90%就可以了。所以,在阅读时的视幅不是单词、词组,而是句子。也可以通过意群来快速阅读原文。建议考生每天完成1-2篇阅读短篇。题材还要广泛。尽量在材料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宽,提高阅读能力, 3.书面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书面表达,这是要求较高的综合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阶段要注意英语在交际中的灵活运用,做一些“书面表达”方面有针对性的练习。如缩写课文,写日记,或适当对一些图表进行写作练习等,写作时要仔细审题,确定内容要点,什么类型的作文用什么格式。用对时态和人称。还要确保语言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注意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多样性、准确性,文章的连贯性和句子的得体性。平时还要注意多积累一些实用、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每次写完之后,最好请老师来面批,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三.树立信心, 注重学法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生就应有自信心和恒心,踏踏实实地努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同时,考试前的科学备考和良好心态也是很重要的。相信你们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面、系统的英语总复习,在中考中是会取得优异成绩的。

NBA之爆笑幼儿园

(以下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吃饭的时候,姚明明小朋友和奥胖胖小朋友坐在一起……

奥胖胖说:“别往我这儿挤,这是我的地盘,我的地盘我作主。”

明明说:“我没觉得挤,你觉得挤是因为你怕热,你长那么胖,为什么还去热队?他们想拿你炼油你知8知道?”(奥胖胖一个丸子喷出来,掉在王小郅碗里,小郅深深叹了口气:“这就是命。”

奥胖胖看着明明:“你说的是真的?”

明明低声说:“这你都没想到。”

奥胖胖想了很久,说;“我还真没往这儿想,要不我诈伤休息几天。”

明明说:“好,记住,以后别光长肉,要长心眼。”

麦弟弟小朋友凑过来对明明说:“哥们儿,太太乐转到扭腰队去了!”

明明说:“终于走了!一顿吃八个馒头还上不了场。”

麦弟弟说:“就是啊,饭干滴阿姨和道儿深主任说了,他的馒头省下来都给你。”

明明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大家都有份,都有份。还有谁走了?”

麦弟弟说:“死磕你个烂的。”

明明叹了口气说:“这位大哥还是不错,不过一堆胡子都长出来的小朋友在我们班堆着,显得我们班像个留级班。”

麦弟弟说:“就是啊,听说了么,木桶都快二十了。”(所有人都惊讶得合8上嘴,好多丸子同时掉出来)

奥胖胖说:“那他还在幼儿园混。”

科比比嚷嚷了一句:“你也快10岁了!装什么蒜!”

麦弟弟说:“木桶都有儿子了!”(更多的丸子掉出来)

饭干滴阿姨凑过来对明明说:“你们家新开了一家包子铺?”

明明:“是呀。”

饭干滴阿姨说:“给我两张餐券。”

巴里里说:“要给明明传球才有餐券,我都攒了一堆了,你要我便宜买你。”

饭干滴阿姨说:“我TM又8上场,怎么传!”

明明说:“你直接进去,保安认识你,你脑门亮。”

饭干滴阿姨说:“8是,我得送几张给那些吹哨子的,犯君子不犯小人,不然他们捣乱。”

明明说:“行,先礼后兵。下回他们再乱吹,让他们变成包子陷。”

(输啦啦不说话,好些人奇怪地看着他)

输啦啦怒吼一声:“看什么看,没见过猛男吗?”

米老鼠小朋友悄悄解释说:“输啦啦不知道为什么把腰拧了,道儿深主任想弄个人来替他。”

邓小呆问:“谁呀?”

米老鼠说:“MJ。”

明明大喊:“什么!!!!”

麦弟弟说:“别激动,不是传说中的幼儿园帮帮主,是另一个小朋友。”

明明说:“你们美国小朋友的名字老重,我妈头一次见帮主的缩写还以为是麻将呢。”

(未完,待续。。。。)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审题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审题技巧

知识要点: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2、审题要快速、准确。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3)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同是1986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字左右。而武汉市的题目为《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的要扣5%--10%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每篇作文都要做到的,也不是哪篇作文的特殊要求。倒是对像前述齐齐哈尔市题《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的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这类要求特别注意,因为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作文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在审这些要求时,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与要求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过程中都要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将不合要求的地方加以改正。

[2-1]以“我爱唱的一支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思:应试作文审题是关键,不仅要分析清楚文体的含义和结构,尤其要抓住重点--题眼来做文章。

1、《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语是“歌”,只能是“一支”,而重点落在“爱唱”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

2、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声。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处处有歌声、时时有歌声,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唱歌,所以说,本题的选材范围还是很广泛的。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得高分,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比较一下,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写我爱唱这支歌,是因为它是某某歌星唱的,另一篇写我爱唱这支歌,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内容好,哪一篇得高分呢?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后者,这就是立意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区别。

3、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一首歌,引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的引用切不可全盘照搬歌词,而应该引用那些最能反映深刻含义,最使你感动的部分,并加以议论或抒情,做到引议结合,不脱节。再加上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何愁文章不得高分呢?

[2-2]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不要在这里找他,不要在这花果飘香、金浪翻卷的地方找他。他是拓荒者啊!到那荆棘丛生的地方去找他吧,到那需要用胸膛抗击风雨、筋肉爆发力量的地方去找他吧!

导思:这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多具有象征意义。诗中赞美了拓荒者与拓荒者的精神。

1、审题时,仔细研读所给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地思考材料的精神实质。分析深层的含义,防止停留在表面上。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①开拓,永不停息;②无声奉献是精神;③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从中选择一个把握最大的论点作为行文的中心论点。

3、然后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组织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从材料到观点进行写作。

相关阅读: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扩续缩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虚实相应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结构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选材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构思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解说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一事一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景物情志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引议联结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有理有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拟题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应用写作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拓展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真切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文从字顺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自我修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审题技巧

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