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三国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一定都拜读过,很有意思。是一部好书,他的作者是大作家罗贯中。可我一直不爱看,在妈妈的逼迫之下,读了这本著作,发现此书使我受益匪浅。

此书有蜀国、魏国、东吴三个大国,三个国家互相攻打,都想统一天下。《三国演义》描写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等人。书中还有庸碌的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这些人物都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我最敬佩的人物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设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智慧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一定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品三国

品三国《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①黄巾起义,一直写到吴国灭亡②为止,差不多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三国演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描写了三国时代天下大乱,各时③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战争。《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智谋惊人的孔明④,武艺高强的赵子龙⑤,情义深重的关公⑥,仁义爱民的刘皇叔⑦,而曹操不像人们说得那样阴险奸诈,而更像一个能言会语,智谋多足的朝政大官。《三国演义》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知晓了,古代人物形象和三国争霸中的军事实力,和许多计谋惊人的谋士,武艺高强的武将,同时也让我想学诸葛亮的计谋,赵云的武艺,关羽的义气,爱民的刘备,诚恳的鲁肃,还让我丰富了许多好词好句……。东苑小学三年级(3)班陈越灏指导老师:吴玥①公元184年②公元280年③期④诸葛亮⑤赵云⑥关羽⑦刘备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郴州市五完小四年级张宇喆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吧!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部部震撼人心。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细节描写详细,生动,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我大开眼界。三国里人物上百个:有无能之辈如吕布、袁术;气量狭小的周瑜;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人称奸雄的曹操,有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声若巨雷的张飞;有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的关羽;还有双耳垂肩、目能自视其耳、双手过膝的刘备,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三国里人物众多,英雄辈出,但我最喜欢诸葛亮、赵子龙、姜维。诸葛亮足智多谋,赵子龙英雄虎胆,姜维文武双全。假如没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赵子龙的“单骑救主”,姜维的“力挽狂澜”,蜀国早已灭亡。我也挺惋惜诸葛亮,假如诸葛亮自封为王,招揽天下人才,可能三国早就统一,或者诸葛亮投入曹操营下,那可能应该是“三国归魏,而不是三国归晋”了。诸葛亮枉费一身才华。其实我最希望三国最后的结局是:诸葛亮、五虎上将都归于曹操手下,曹操死后,诸葛亮称帝,一统三国。可惜历史不能重写,只能留下遗憾。但每次读三国,都有不同的收获。我觉得做人不能像周瑜那样“小心眼”,作为男子汉就应该“宰相肚里能撑船”;平时要像诸葛亮那样热爱学习,积累知识,才能聪明有才干。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百年间浩瀚复杂的历史故事。罗贯中搜集了大量的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十四世纪。他家学渊博,从小喜爱读书、博览经史,这些为他将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创作基础。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政权,对汉族实行高压统治,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各地都出现了起义军。各路义军不仅与元军奋战,同时还相互兼并,意图在推翻元朝后重新统治中国。青年时代的罗贯中也参加了一支起义军,担任一名参谋。当时的罗贯中满怀政治抱负,希望能够在乱世中称王治国。后来,朱元璋的率领的起义军取得最终胜利,建立了明王朝,罗贯中的政治抱负落空,开始归隐进行文学创作。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尽管如此,《三国演义》依然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历史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必然会永久闪烁其独特的光芒。

三国演义

痛快淋漓的曹操 ——读《三国演义》有感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题记 《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的形象。白门楼杀吕布是何等的痛快,舌战群儒是何等的壮观,过五关、斩六将是何等的侠肝义胆。 诚《三国演义》,研究三国可谓受益良多。三国可以治国,可以明世,可以修身,可以知兵法,可以明仁义,可以善辩,可以明历史之潮流……可见,《三国》一部,囊括万千,精义深奥。 我不仅爱其内容,也爱其优美的文字及手法。写曹操残忍,狡猾,多疑,又具有远见卓识,潇洒乐观——优点与缺点相结合,鲜明地融于一身。刘备虽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仁政爱民,但同时也具有统治阶级人物所特有的虚伪;战争,更是妙笔生花,描绘了斗争双方的不同特点,所面临的不同状况,使战争绝不雷同……文言跟白话文相差无几,文字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章法严密紧凑,笔法善于转变,故事波澜曲折,摇曳多姿,使读者读后,心中难以平静且回味无穷。 读完全书,我深感宋代理学家朱熹评价的虚妄,一味的贬低曹操。曹操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并没有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是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使意思完全相反。并且,曹操还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纳陈琳,饶魏仲,感毕谌,招降纳叛,尽释前嫌,致使战将如云,谋士蚁聚。当然,曹操还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好“老板”。他不像袁绍做秀演戏,沽名钓誉,装点门面,自鸣得意;而曹操正与之相反,采取方针: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因为这样,而得崔琰,毛价,张辽,徐晃等。曹操,当然还是一个豪放、心胸开阔的文学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他自身的胸襟宽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写出了他对老百姓的怜悯。曹操并非真正的奸臣,只不过那个时代,使他难以当一个汉朝的能臣。 《三国》中暴政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全能全知的是谋士皆不能为国效忠,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的幻灭,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困惑和痛苦。同时,我也悟到了人生真谛:做一个真正的人,不应该具有奸邪、狡猾、冷酷、残忍的一面,而应该是对人坦诚相待。 阅读《三国》能让你解放心灵升华。

数风流人物,还看三国

——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一个乱世,连年战火硝烟不断,天下鼎足三分;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翻开《三国演义》这一部荡气回肠的古典文学名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仁慈谦虚的刘备、懦弱无能的刘禅、性如烈火的张飞、狂妄自大的吕布、心胸狭窄的周瑜、持才自傲的曹植、忠厚老实的鲁肃、野心勃勃的司马昭…… 曹操,一个奸诈多疑、爱才如命、素有远大志向的乱世枭雄,割发代首、挟天子以令诸侯,足以体现出曹操的“奸”;关羽,忠义勇智样样俱全的一代武圣,千里走单骑、义释华容道足以体现出关羽的“义”;诸葛亮,足智多谋、唯才是举、运筹帷幄的卧龙先生,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布八阵图、七擒孟获、大摆空城计足以表达出诸葛亮的“智”。有句老话叫“扶不起的阿斗”,这就是书中刘禅的真实写照。他的软弱路人皆知,他懦弱,心无大志,没有主见,贪生怕死,导致其父刘备奔波一生打下的蜀国基业尽归司马氏,诸葛亮鞠躬尽瘁辅助刘禅,也才只能帮他守住基业。所谓自保有余,图天下而不足,更何况姜维呢?但我觉得,刘禅有一点还是比较聪明的,司马昭攻下成都,刘禅被迫投降,洛阳,司马昭问于刘禅:“颇思蜀否?”禅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也。”这样,他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会因宁死不降而被司马昭处死。吴国大都督周瑜心胸狭窄,对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很是嫉妒。庞统因而隐居山林;诸葛亮则一次又一次地识破他的阴谋诡计,并且反戈一击,气死了周瑜,因而使三气周瑜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但是,周瑜在东吴一带德高望重,并且当上了在军队中说一不二的大都督,这靠的是什么,这靠得是他的谋略过人,这靠得是他对主公的忠心不二,这还靠得是他在三军和文武百官心目中伟大的形象。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有好有坏:有些留给别人坏印象的人,也有他好的一面;有些留给别人好印象的人,也有他坏的一面。俗话说的好,“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人们再熟悉不过了,性格如烈火,做事鲁莽。但是,他却粗中有细,为什么这么说呢?智取巴城说明张飞有谋略,义释严颜说明张飞富有心计,因为他知道,放了严颜,严颜必然感动投降,他在巴城一代德高望重,有了严颜的帮助,剩下的关隘就不攻自破了。说明任何人都是有优点的,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国演义》中的一千二百多个的人物,绝非是土木人偶,皆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们个个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读着读着,仿佛这些人物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 新安江第一小学 六(2)班 蒋志超 辅导老师:丁枫 小作者从人物性格方面对三国进行品评,并从中获得启示,的确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最近我再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他是有真是的历史故事改变而来的。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黄巾起义的晋武帝之间近一百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 在三国演义中还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骁勇善战忠心耿耿的人物。比如说关羽,战斗前刚刚倒的热酒还没有冷,就已经提着华雄的头进来了;骁勇的张飞,他横枪立马,在长坂桥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马;忠诚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那阳长坂救阿斗的有勇有谋的赵云。 当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虽然他们姓氏不同,但是胜过同姓氏的兄弟,比如袁氏兄弟,最后反而反目成仇。而刘关张却不同,在关羽遇害后悲痛地说到:“关羽已经牺牲了,我怎么能独享富贵?”说罢连续痛哭了三天三夜,这里写出了刘备十分忠义。 再比如说关羽,,当初曹操对他很好,三天一个小宴,五天一个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可是关羽在得知刘备下落之后还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蹄回到了刘备身边。再看赵云,他和刘禅非亲非故,但是还是冒生命危险在千军万马中就出了刘禅。 魏国也有许多忠义之士,比如说典韦,双戟被贾诩施计偷走,他为了保护曹操,赤手空拳与成千上万的士兵搏斗,临死前身中数十出箭伤、刀伤。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精神。我建议你也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