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健康教育老师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四年级二班曾 昊

“啦、啦、啦,啦、啦、啦……”是谁这么高兴呢?不用说,肯定又是那罗宏志,只要他一见有体育课,就会这么高兴,可是我却对他说:“今天的体育课可能还上不了呢!”第三节课打了铃,大家便使出全力向门口冲去,这时,健康教育老师来了,他说:“今天的体育课上健康教育”。“咦!怎么回事?”同学们慢条斯理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可是罗宏志听说了,便大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啊!”大家一听,便向门外冲去,而没有冲的同学便踩在桌子上,大声喊叫“罗卜根(罗宏志的绰号)雄起!罗卜根,雄起!” 罗宏志便开口说:“老师,我们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上体育课了,我们的心都快飞到体育场了,再说,这节体育课我们要比赛跑步。”“为什么非要上体育课?”老师问,“不上健康教育?”“因为今天我们要比出60米、100米、400米、800米和接力比赛的参加人员,最后确定是哪两位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今天下午来比不是一样吗?”老师问,“为什么只有上午有时间,为什么?”“老师,难道您不知道,今天下午就要交参加学校运动会人员名单上去吗?”“对,我们一定要上体育课,不上健康教育!不上!”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不管这么多了,”健康教育老师严肃地说:“都先给我回到教室里去,在教室里再说!”冲出教室门的同学陆陆续续又回到教室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看到这种情况,尽快地向办公室跑去,找到舒老师,对舒老师说:“舒老师,健康教育老师张医生要我们一节体育课,您只有叫这些同学一会儿去比一比,然后确定参加学校运动会人员名单。”“那好吧!”舒老师干脆地说。正当我从办公室向教室跑去的时候,“咦!怎么大家都在往下冲?”原来张医生已经同意我们去操场。我一兴奋,居然忘了拿书包。我也真是的,怎么会这样!

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1、90后高职生的心理现状

我国90后高职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90后高职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90后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90后高职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大都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缺乏相应的耐挫力。进人高职院校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学生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90后高职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90后高职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2、90后高职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

2.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首先要让90后高职生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耐挫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耐挫能力,90后高职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论文格式]

2.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90后高职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2.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90后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90后高职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进入知识海洋,吸取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90后高职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90后高职生们应及时运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年终总结]

2.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90后高职生的生活,而且为90后高职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90后高职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90后高职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2.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90后高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对90后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路径选择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路径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及其关系,找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及其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学生掌握已知、探索未知,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来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及模式,并使其逐步丰富与完善,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正确的人生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教育的目标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当说两者是一致的。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强调的创新与创造,所培养的学生要具有相应知识、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人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这样的人才会敢于创新,不断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所以说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只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主体性、个性培养,加强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多样性与发展性,使教育教学改革走上健康发展之道,才能谈得上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只有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创新教育的发展。

2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加强德育工作,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首要的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外延得到扩大,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德育教育融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落实在教育、管理及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去,进而增强德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按照思想道德准则做人、做事、做学问。

首先,德育教育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每个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把传授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道德因素,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融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三是,德育教育要和道德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感、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要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德育教育和道德实践的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2.2推进学校教学改革。

从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彻底根除“应试”教育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模式,要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把教师的释疑解惑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始终把握现代教育思想的脉络。要逐步形成一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3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造愉悦身心,富有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或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灵感。其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和资源,从各个方面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及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3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新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它不以知识积累的数量为目标、也不以知识继承的程度为目标,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同样也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同样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更强调学生创造能力发掘与培养。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像传统教育那样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而是要全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创造型、复合型、通才型的新型人才。

创造性的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的核心,想象力、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独立性、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是它的非智力因素。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涵。

3.1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创新的价值观即是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坚定地树立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的观念,把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看作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要求教育的职能从继承为主转向创新为主;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开发创造力为主;从训练标准化的个性为主转向培养多样化的个性为主,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为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的基本结构中,重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开展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活泼与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探索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力,同时教给学生发现的方法,包括观察发现、模型发现、相似发现等发现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发现活动并取得发现成果。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将自己的创造个性渗透于研究探讨教材过程中,实施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以敏捷的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审美价值,优美的语言,饱满的精神,优雅的举止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的环境,充分调动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大力提倡教师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3.2通过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校期间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都可以进行。如实验课、综合劳动技术课、多媒体授课、讨论式教学、专题研讨及课外发明创造活动、成立兴趣小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欲望与发挥其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运用以计算机远程教育、视听结合的声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益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视听感知、感受人类创造创新活动的成果,激发其创造的意识,树立起创造的志向。

通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育结构和过程,使学校工作呈现出了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使学校教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有效。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不但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素质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型教育,而创造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综合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发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启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把各种基本素质教育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创新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办好基础教育的关键,我们将按照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加强实践,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讲座“

今天学校给我们讲了一些知识,话题名叫“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讲座”。在听了这次讲座后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我知道了:心理异常群体只占人群总体比例的13.47%,而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心理咨询主要是面对正常人的工作。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在心理上永远保持健康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生来说,不能排除学习上的忧虑、交不到朋友、自我封闭、焦虑、孤癖、任性、自卑、嫉妒等等都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围。

一是智力正常 ,二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自我满足 ,三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第四是社会适应力方面,这些都是我们要掌握的。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引用美国·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健康

健康 李宜阳 曾经有一位营养大师说,金钱、房屋、车子、事业等等都是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但是入宫没有了健康上面的东西就享受不了了。有一句俗话说的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位营养大师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他说,金钱房屋车子,事业都是“1”,但是没有健康,就化为“0”,一切都没有了,所以还是健康更重要 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我们慢慢的抹杀了健康。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身体健康亦不可小视。大学教授跳楼自杀,某某高中生因为父母不给钱上网而持刀杀死双亲。这样的事层出不穷,甚至从未停止。如果身体健康是“1”,心理健康就是“1”的前提。心理都扭曲了,身体健康怎能保持?为什么有些人面对那些令人气愤的事情时,总能稳得住阵脚,而有世人却按耐不住去冲锋陷阵,结果往往是造成大错?这就是由他们的心理健康决定的,也可以说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身体健康。 说起心理健康,就会想起这两年发生的社会焦点事。激情杀人的药家鑫,可以说是丧尽天良。但是这只是他一个人的原因吗?心理不健康只是他自己的问题吗?他的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 药家鑫时间也深刻地揭露了我们的教育漏洞。现在的教育只教不育,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社会、学校能正式学生的心理成长,也不会有这样的后果。 因此,健康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

论合理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 要:合理的营养是人类的智力、身体潜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营养和健康适当的人,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营养类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均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的模式极其对于人体健康的重大意义几方面,论述了人类要维护自身的健康,就必须注意膳食和营养的道理。

关键词:营养;健康;营养素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合理营养

营养的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1]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1]合理营养的意义在于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强智力,促进优生优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2]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

二、健康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并据此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由此可见,人们不再把健康等同于没有疾病,保健的概念日益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3]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类通过营养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完成各种活动。人类从胎儿开始直至死亡都离不开营养,人类体质的优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4]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总之,人类的生、老、病、死都与营养息息相关。而那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营养素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它们被身体利用,滋养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健康无疑决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七大类:一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二是脂类,其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是蛋白质,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四是维生素,其功能是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五是矿物质,其功能是建造和修补身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六是水,其功能是调节生理功能,主要来源是饮料、汤;七是膳食纤维,其功能是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来源于各种植物性食物。

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脂肪可供给热能,构成组织脂肪及储存脂肪,供给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脂肪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食物来源,有节省蛋白质的作用,可保证正常量的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以维持大脑活动、肝脏解毒和肌肉活动。

四、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其一,要做到膳食结构要合理多样。

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以谷物为主,喜食杂粮。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在制作膳食的过程中应做到荤素、粗细搭配。粗细合用,保障营养,杂粮中的米面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纤维素。多食用含维生素多的蔬菜、瓜果类,如萝卜、芹菜、白菜、豆芽、春笋、橘子、杏仁、核桃等,多食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元素的食物。因为其中的维生素C、抗氧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软化人体血管,清除有害的自由基,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适当吃些鱼、牛羊肉、牛奶、豆制品,此乃蛋白质的来源。猪肉的比例要适当些。少吃盐腌、油炸及熏制的食物,限制盐、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健康的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单一种食物难以全部满足,只有多样化,才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维持人体酶的系统性,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二,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例如:

我是一名学生。作为学生,又该怎样做到合理营养?下面我说一些我的想法:

在学生中可以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必要。

(一)营养知识、行为态度、饮食习惯现状

a 学生营养状况与学生的营养知识、行为和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b 学生饮食荤素营养搭配与一天三顿的安排。

c 学生对基本饮食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

(二)建议

a 营养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意识教育,增加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提高学生饮食中的营养水平。

b 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

c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食品营养与检测论文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

d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五、总结

综上所述,营养与健康息息相关。营养决定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合理的营养使人精力充沛,体格健壮,工作效率提高,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合理的营养可使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使成人精力十足,使老年人延年益寿,使患者早日康复。营养的目标就是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和加速康复,即祛病强身。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2]陈辉.现代营养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3]唐仪,李可基.神奇的维生素[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4]王维群.营养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