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美国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可以从一个故事来举例:从前有一个班级,班级里的所有人都是老师头疼的对象,老师对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对自己也放弃了,没有人愿意来教这个班。有一天,一位女老师来任教,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让你们做个选择。”“有三个人,一个笃信巫师,嗜酒如命,一个少年时进过禁毒所,有很多情妇,一个生前没干坏事,只喝一店酒,你们愿意当哪一个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个人,因为他们知道前两个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的想法啊符合正常人的,可他们都错了,前两个人是美国2任总统林肯和美国二战总司令罗福斯,而第三个是滥杀几千条无辜的生命的希特勒。20年后,那些学生都有了工作,有些还当了老板。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翻改变时,他们回答:“当我们认为自己没希望是,老师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只要后来改正就行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被这本书所感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里面的道理能让一个人从到处捣蛋变成一个生活富裕的人。正如开头所说的:《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它让孩子们走出迷途,走出黑暗,拯救他们。

高考作文与生命解放

高考作文与生命解放

孔方兄

    很多年来“一统江湖”的全国高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在今年终于可以换换名称了,有11个省市单独命题,占我国省市的30%。无疑,这个数据将会增加。这对于广大高考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在我国考试制度史上,也应该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我们在这里不是探讨高考的问题,而是探讨高考作文的写作。    很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学习的是八股文,参加考试写的也是八股文。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后,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八股文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从此开始,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抨击,它被世人视如粪土。“八股”二字,几乎成为“陈词滥调”的别称,“八股文”三字成为了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其实我们的批评与“八股文”无关。真正的问题在于,八股科举考试的方式和方法被异化成了目标和标准,在文章形式中加上了过多的繁琐而苛刻的要求,彻底走向了当初目标反面。八股科举考试排除了人才素质所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已经达不到选拔杰出人才的目的,只能让学子们按格式写些空洞无物的文章。它僵化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力,成了明清统治者用来约束学子思想的工具。学子们为了挣得功名,只有皓首穷经,埋首书卷,被驯化成为应付八股科举考试的机器。    这就是历史。或者可以说是高考作文的历史。    我们可以这样提一个问题吗――我们现在的高考作文写作,是不是已经或曾经存在着“八股化”的倾向?答案昭然若揭。如果要我们举例的话,首先要说一说“文化大革命”对文章的破坏。矫情的话语、虚假的叙事、简单的思维推理,成为我们的父辈写作的主要特点。假、大、空、套,篇篇“高、大、全”,千篇一律。其形式之可恨,其语言之可憎,可谓登峰造极,无以复加。这不怪他们,因为所有的读物和出版物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其次,80年代,由于高考作文规定考议论文,一种叫“引、析、联、结”的议论文写法,一度成了风靡一时的格式。这种僵化的文章格式甚至还被写入中学语文

钢铁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钢铁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今天,我又一次合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著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介绍了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光辉形象,展示了苏维埃夺取政权、保卫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而保尔,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

如果你见到大海,领略到海的飘渺浩瀚,才会知道什么是广阔无垠;如果你读过本书,体会过保尔的顽强拼搏,才会知道什么是永恒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借保尔的口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是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的生命才是最有意义的呢?保尔·柯察金用自己的生命作了完美的诠释。保尔在战争中,头部不幸中了弹片,病体稍有康复后,立刻投入了工作。由于长期辛勤忘我地工作而积劳成疾,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保尔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以笔作为武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写下了《暴风雨里诞生的》。生活揭开崭新的一面,生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是什么让他坚持活下去?我想,也许是他那顽强的毅力吧!

保尔身患残疾,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变成了真正的英雄。在世界上,这样的英雄有很多很多,他们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残疾或病魔。举例来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海伦·凯勒,她身残志坚,写下了14部著作,有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海伦的自传;武汉籍著名的指挥舟舟,他先天智障,智力水平相当于三四岁的儿童。舟舟在指挥上是个天才,每当有大型演出时,他都在后台一个人悄悄地指挥。后来,他走出了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参加演奏比赛;张海迪大姐姐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但她却以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伟大的残疾人。残疾人尚能如此成功,何况我们健全的人呢!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才感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一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就说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吧!他一生坎坷,是何力量促使保尔顽强地生活下去的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也使上天给了他三次生命。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毅力往往能使一个人在挫折中展示出一种惊人的力量。有了它,你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

毅力非常宝贵。比如说,李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许多人坚持不下去,有的提前一些天把后面的日记都写完了,质量不高;有的一开始不写,拖到最后,一天写许多篇,质量亦不高。而真正能坚持一天一篇,日记日日记的,很少。曾经,我也想效仿,快些写完早轻松,但是这样,日记没有题材,写得不真实。我咬牙坚持一天一篇。我突然发现,日记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啦!一次次获奖,一遍遍赞美,让我品尝到了写日记的甜头。

毅力,是我们成长旅途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在过去的岁月中,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遭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我要坚强,要努力,要奋斗,在现在和将来的日子里,用毅力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

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

德国将军毛奇指挥作战,请他的参谋团为他准备两军对垒时的作战方案。参谋团于是为他提供了几份不同的方案并粗略地描述了第一、二、三方案如何如何。毛奇将军方案听还没听完,看还没看一眼,便推开前三个方案直接否掉了,说:“我要听第四个方案。”为什么呢?因为前三个方案你想得到敌人也想得到。战争讲究的不单是知己知彼,还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敌人看不到想不着的地方,战胜敌人。

同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许多不同的启示,从上面的故事时,我们可以借此来谈谈写作文的问题。众所周知,如今写作文讲究要有创新精神。要创新,自然就得跳出“前三方案”去寻找别人想不到的“第四方案”。前几年写作文流行“大文人组合”屈原苏轼兼李白,几乎人人都能信手拿他们来炮制一篇煽情的作文。可惜几年下来香饽饽变成酸馒头,“大文人组合”式的作文已滥觞到几近人神共恶心的境地。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有学生绕开“老三段”,写写李林甫贾似道和珅,想必他的作文是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并给出高分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找出了新的典型,自然而然地他就扛起了“创新作文”的新旗帜。

我们不妨来举例详加分析分析。以“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例,当我们看到这样的题目时,如果没有被唬住,稍微一“嚼”是可以将看似难写的作文消化为我们熟悉的题目。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举例说说张良在圯上受书后如何从一个冲动的蛮夫蜕变成一个沉着多谋的智士;再讲讲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的故事;最好再写一个国外的例子,像意大利画家提香为什么能在一个拙劣画家毁掉的画布上画出杰作。最后所有的原因自然是归结于一个中心点:这些人之所以成功或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是多么努力的打拼,为自己他日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题目转化为更加容易的“细节决定成败”,谈一谈一颗螺丝钉是如何要了几位伟大的宇航员的生命(当然这故事如今“俗”了点);或者我们可以讲讲丘吉尔之所以能赢得那么多人心是因为他十分注重在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处“做文章”:他的信在由秘书代为写好后总在后面亲笔写一行字,使人感受到了日理万机的首相对他是多少关心,从而更加忠心地支持他的工作。再者我们也可以说说温家宝总理在做错了事后能主动亲笔写信向民众道歉,使我们感受到了总理的亲切,与那些做错了事还死不承认的“领导”形成鲜明对比————总理之赢得民心,亦是在别人看不到的细节之处取胜!

篇幅有限,“第三个方案”我就不多举例啦,有兴趣的朋友您可自己试一试。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以上的例子虽说能很好地转化作文,达到切题的效果,但终究属于“前三方案”之内,估计是不会得到多大好评的。

那么跳出“前三方案”具有创新精神的第四方案在哪呢?您若在此我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对不起,我是不会大发慈悲地告诉你的,因为关于“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的作文我已经写好了。嘿嘿,您自己领悟吧,!!

两个“我”!

两 个 “我”

我叫孙磊,是南京市渊声巷小学六三班的学生,中高的个子,黑亮的短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男孩。

在我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叫甲,一个叫乙。它们形影不离,相依为命,都自称是我的“诸葛亮”,能给我出主意,想办法,做参谋。对同一件事,甲若说东,乙必道西,两个“我”常常为一件事吵得不可开交,使我拿不定主意。不信的话,你来听听。

当我该做作业时,甲就不断提醒我:“孙磊,快做作业吧!否则就完不成了。”乙反驳说:“还是先玩玩吧!等会儿再做也不迟啊!甭着急”。它俩不断地在我耳边争吵着,使我心烦意乱,左右为难。有时我采纳甲的意见,作业就能很快做完;有时我听从乙的意见,结果直到很晚才做完,为此常常受到爸爸妈妈的指责。

最使我感到矛盾的是吃洋快餐,甲不断的唠叨:“孙磊,不能吃,它会使你营养不均衡,会很快成为小胖墩。”乙连忙制止:“别听它的,你看鸡肉多嫩啊,汉堡多香啊,要有色就有色,要有形就有形,还有小礼品。”明知道多吃对身体不好,可往往抵不住诱惑最后还是听乙的话。

类似上面的事情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你问我喜欢甲还是乙?告诉你吧!以前我很喜欢乙,因为乙使我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而现在我是越来越喜欢甲了,因为甲能使我成长,使我进步,使我在严格要求中寻找成功的快乐。

现在我已正式任命甲为我的“诸葛亮”,让它不断的提醒我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同时判处使人意志消沉的乙“死刑”,让它从我的生命中永远消失。

南京市渊声巷小学

六三班 孙磊 20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