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七小三(3)班赵文婷

今天,我在《探索财富》杂志上读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题目叫《广告的诱惑》。文章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广告的产生和发展、广告的作用、广告案例、常见的广告策略,还教给小朋友怎样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广告。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五花八门的广告里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

从文章里,我知道了是因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才产生了广告这种促销手段。不过你可别小看了广告,广告里有一门深厚的学问——营销学。广告其实就是通过反复宣传造成人们的心理错觉,使我们以为对某种商品非常熟悉而选购它。不过,广告产生的市场效应也不小呢,所以企业就在广告里用上了各种伎俩和诉求手法,用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我们每天看到、听到的各种广告,其实有真有假、鱼龙混杂。哈哈,不过读了这篇文章,我可成为一名精明的小消费者了!不信你就听我道来。

比如我们常见的手机电视购物广告,里面常说“您想成为一名最有魅力的人吗?那您就选择某某品牌的手机”,这就是用了“品味诉求法”。对于这种广告,我们可不能盲目轻信,而应该提高自己的科学意识,从专业的角度去判断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再决定是否购买。再比如某品牌化妆品广告,据说是某位世界小姐的“保湿选择”。这种策略就叫“名人推荐法”,面对这种广告我们应该认真判断、货比三家,选择自己适用的化妆品,世界小姐的“保湿选择”未必是大家的“保湿选择”。

除了这些,我还从《广告的诱惑》中获取了很多识别广告策略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能像小专家一样辨别各种广告。希望大家以后也不要被广告的诱惑冲昏了头脑,多学习一些广告知识,帮助爸爸、妈妈当好理财的小参谋。

当我面对盗版的时候

我站在柜台前,心里反复挣扎,“到底买不买呢?”手上拿着一盘孙燕姿出的新专辑,很是喜爱,里面好多首歌都很好听,可是我却犹豫不决,不知是否应该买这盘磁带。它价格低廉,防伪标志齐全,做得很像正版。没错,它是——盗版。

脑中浮现出政治课上老师讲的内容:盗版是对别人智力成果的侵害。如果盗版在一个国家泛滥,那么创作人就会失去创作激情,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就成了一个没有艺术灵魂的国家了。

看着这盘磁带,我心里仿佛有两个人在争吵。

一个声音说:“买吧!你这么喜欢,去买正版多麻烦呀!”

另一个声音马上出来反驳:“不能买!这是盗版,侵害了别人的权利。”

“有什么关系!这么便宜。”

“不能买,盗版打击了创作人的积极性。”

“管那么多干嘛?别人都在买,你不买人家还是会买。”

“不行!如果人人都这样想,那不是都去买盗版了吗?”

……

两个争吵的声音混淆在一起,在我的耳中嗡嗡作响,我的脑里被搅成一团浆糊,迷糊中拿着磁带付了钱。

“最后还是买了。”一个声音似乎在嘲笑。

“没问题,哈哈……”另一个声音似乎也在笑。

回到家,我把盗版带放在桌上,一直不想去听,可是手却不自觉伸向了它,拿出复读机放了起来,“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多很多的房间……”我沉浸在歌声中,轻声哼唱着,可是一种羞耻感却蒙上心头,想到自己曾信誓旦旦的说要杜绝盗版,坚持买正版,还说什么要号召大家一起来打击盗版,不禁十分羞愧。想一想,假若我是一个创作人,我的作品被人窃制或盗版,而正版却没有发行量,钱滚滚的流入不法商贩的手里。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我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想到这,更是后悔莫及。“啪”我伸手关掉了复读机……

其实,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本决定自己要坚持,也认为自己能坚持,却受不住盗版廉价的诱惑。试问,如果将来盗版泛滥,谁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呢?

想到这,我不禁又是一番感叹。再看看桌上的盗版磁带,摇摇头,深叹一口气:唉!面对盗版,我又能做些什么?

诚信读后感

那个小亏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感 恩 之 心

流浪的河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都在死之后寂灭。

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在抵达海洋的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历程。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涵。

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选择了远方。

面对河流,我深怀感恩之心——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了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海。

生命的灯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看到一团晕黄的灯光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盲人答道:“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呢?”盲人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了给别人照明。”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僧人说:“有。”盲人听了,就得意的说:“我没有。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明,更为让别人看到我,这样,他们就不会撞到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人生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

面对这盏生命之灯,我深怀感恩之心,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只要点亮属于你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就会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自己。

从此我愿意为别人点燃我的生命之灯,这样,才能回报社会,同时在生命的夜色里,得到自己的平安与祥和。

心怀感恩,谢谢万物教我感悟人生!

面对选择

人生中总有无数次的选择,有选择就会有放弃,或大或小,或喜或悲,或轻松或困苦,但都是成长的构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是从什么时候懂得选择了呢?大概是从妈妈拿着两根棒棒糖,让我从中选一根的时候吧。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算得上是十分痛苦的选择了,因为苹果味与草莓味的诱惑让我无法放弃其中任何一方。但幼时所谓的选择都是些小事,懵懂中父母己替自己打理好了一切。 但人总归是要成长的。年龄大了,个子高了,思想进步了,有自己的主见了,就连世界都从原来几十平方米的家扩大到了几百平方米的学校。旁边不再有父母拉着手帮我铺好路。长大后的世界里,多了份执著,少了一份幼稚,但所谓“少年的烦恼”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因为充满选择的人生开始了。而这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是在进入了初二以后。 初中的我,是一个学习与兴趣并存的个体。我不希望我的中学生活只有“学习”二字。于是,管乐队,舞蹈队。我乐此不疲的奔波于兴趣与学业之间。起初这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写作业时摆好姿势练基本功,跳舞蹈时提前抓紧一切时间写作业。我很高兴自己能做到兴趣于学习两不误,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与有条不紊。但随着学业的一步步升级,一步步紧凑。这双重的“要紧事”便变的越来越重。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平衡的天平开始倾斜,仿佛学业一点点膨大,要把兴趣从我有限的世界里挤出去似的。 我开始有些迷茫了。家长的警告,老师的提示,都使我一遍又一遍的思考。是该以学业为重而放弃兴趣吗?还是应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我的理智告诉我前者才是对的。可同时,我又无法狠下心放弃。每次踏入体操房之前,我的脑中都会进行一番思想斗争。“下次到底还该不该来?”可无论是管乐还是舞蹈,我都陶醉于它们所带给我的充实感,以至于忘记了应该做出的选择…… 我终于做出了选择,我选择放弃兴趣,转而全力学习。面对选择,心中总是充满了矛盾与不舍。因为“选择”往往伴随着放弃,而这不仅是痛苦的,也是需要极大决心的。但正因如此,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心学习,不让自己徒然放弃兴趣。我相信,当我终于踏入心中理想的那所高中时,当我终于带着满意的成绩,重新回到兴趣中时,我可以骄傲的对自己说: 我,其实从未曾放弃过;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机遇和诱惑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在等待的一个契机——在他摁响门铃的时刻,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 机遇和诱惑本是一对兄弟,他们相似却不相同。他们是最好的心理学家,懂得什么才是人们最想要的,什么才是最能让人类屈服的——他们同情人们总是因为得不到向往的东西而哀怨,愿意帮助人们实现心中的渴望与满足感。 机遇和诱惑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吸引着人类的视线,他们努力解决了受帮助的人们旅途中的艰辛与苦难,让他们日夜期盼的梦想出现在了眼前。可是却没有想到人们的欲望是如此的赤裸与坦然,他们妄想更多,毫无难度的前进让他们的白日梦变作了向往欲望的动力。 机遇和诱惑为难了,他们希望人们变得满足和幸福的初衷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人类的欲望是永远都填不满的,只会因为足够的“过去”而贪图更多的“未来”。只能做了一个决定,人们只能有选择的机会——选择一味的被施舍给予,盲目堕落;或是选择改变方式,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渐渐的,人们发现,诱惑和机遇仿佛不再一起出现了。诱惑依旧打扮的美丽动人,他可能是一关接着一关的电子游戏,无尽的通关似乎是代表着玩家成功;他可能是银行账户上一个连着一个的0,密密麻麻的样子仿佛是代表着不劳而获的旗帜;他可能是在奋进途中一条比一条宽阔的岔路在招摇着,告诉你他的美妙与轻松,与其让努力白白浪费,何不先快乐起来呢……诱惑往往是在这些时候出现的——你犹豫着是写作业还是打游戏;你犹豫着是否接受不清不白的巨款去投资一笔风险;你犹豫着继续努力还是享用未知的快乐。 看看那个为了高考加分而不惜篡改民族的学子,十年寒窗,一朝俱毁;《蜗居》中那个80后女孩为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满足自己的虚荣在诱惑下低了头,毁了真实的爱情也毁了自己一生……在人们意志最为薄弱的时候,心中的挣扎与渴望越发的明显,诱惑的到来也许在一念之间让迫切的情感战胜了理智,也许功亏一篑,也许一步错,步步错,结果依旧是走入了不可自拔的深渊,即使哀叹痛恨当初的诱惑可再也无济于事。 那机遇到哪里去了? 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浪中,瓦浮基仔细观察那些淘金的人们便发现了商机——卖水比淘金更容易赚钱,他没有迷晕在黄金的诱惑中向着欲望盲目者,而是为自己寻找了道路;拿破仑在当兵就有着自己的理想希望可以成为在战场上叱咤的将领,当他有了一次机会为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时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被破格提升后他没有安于此,依旧寻找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而名垂千史;居里夫人在发现了镭之后,政府的巨额奖励完全可以让她以后生活无忧,她拒绝了,理由是为了科学而努力而发现不需要这些,她的选择在科学之路上为后世点亮了永恒的明灯。 机遇难道不会在人们意志薄弱的时候出现吗?不。只是人们太不坚定,在那个时刻很少的人选择了机遇,更多的只看见了诱惑。 机遇可能只敲一次门,而诱惑总是按着门铃不放。好像解释了为什么生活中堕落的人远远多于成功的人。 每个人都在待时而动,却误把诱惑当做了成功,错失了“时”。机遇是朴素的,他只会被那些细心,意志坚定的人看见—— 如果及时控制自己;行为清白廉洁;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放弃……那么他们选择的也是机遇。考验的是我们的内心,心中向往固然不会有错,可是我们能否明白成功的到来不会轻易,就是我们为自己等待已久的契机。一刹那的胆怯,注定了选择诱惑,逃避曲折,也放弃了成功;坚持,是机遇赠予了开辟道路的斧头,他不会铲除困难,但会助你一臂之力,路途的尽头便是你的最大收获。 这就是机遇和诱惑的难题,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反复磨炼下的成果才能让人珍惜与赞叹。诱惑总是按着门铃不放——他想知道你能否经得住诱惑;而机遇只会敲一次门——这一次的机会留给经得住诱惑的人。 黄铮 09.12.21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网络

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网上有许多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冲浪中学到有用的知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又是一种工具,是孩子学习和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必备技能。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会利用网络的人,如虎添翼,不会利用网络的人,深陷泥沼。有的孩子通过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了学习成绩,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身综合素质;有的孩子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荒废了学业,耽误了美好人生。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有益助手呢?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的孩子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情感较孤独,缺乏亲情交流和游戏娱乐。心理孤独是当下独生子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们在一味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却没有认真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缺乏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和心灵上沟通,养成孩子任性、无理取闹等坏习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缺乏邻里之间的走动和交流,生活围不断缩小,除了上班购物,大部分时间就关在家里渡过,孩子同样被禁锢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失去了接触社会、感知社会的机会,容易造成性格内向,情感狭隘的弱点,对家以外的事物感到陌生和不安全;最重要的是孩子天生的好奇、玩耍的天性无法得到满足,和同龄孩子间的玩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与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和娱乐,孩子的情感世界将会留下难以弥补的空白。二是思想负担重,想摆脱压力,逃避现实。如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总会自做主张给孩子很多学习压力,还规定了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学校教育体制也使孩子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各种学习考试测验要排名次,各类素质教育要达标,各类竞赛要出成绩,升学择校要有证书等等,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过多地负担,使他们无法承受。于是很多孩子会逃避现实,选择与家长对抗,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做法。三是缺乏成功感,总受到学校或家长批评。由于孩子面临的期望过高,竞争激烈,很多孩子难以脱颖而出,出人头地,难得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没有成功的喜悦,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挫折和打击。孩子为了寻找情感寄托、释放压力和寻求自我表现,他们就会寻找一些脱离于学校和家长之外的空间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而网络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虚拟社会的自由空间。通过网络交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心里话;通过网络游戏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成为叱咤风云的强者;通过上网,他们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无休止的唠叨。在网络空间里孩子找到了能够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情感寄托和自由。因此他们会沉迷于网络,也会被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和诱惑。而这些恰恰就是与家长和学校的意愿背道而驰的。难道网络真是洪水猛兽,孩子一上网就会学坏吗?其实不然。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它是一个虚拟空间,也是由现实社会中的人来营造的,它本身无所谓好还是坏,它跟现实社会中一样,关键就看你怎样来选择。在对待孩子上网问题上同样是如何认识网络和选择网络内容的问题。一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孩子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家长和学校应该教育和鼓励孩子学好相关的知识,让他接近网络,使用网络。首先,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网络。让孩子知道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象一本百科全书,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查找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网络是一个游乐场,小朋友们可以在里面玩很多有意思的游戏......网络是一个虚拟现实的社会,除了能完成学习、交朋友、娱乐外,还能完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事情,如网上购物、电子邮件、网上工作、网上缴费等等,网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网络信息。孩子在初步接触网络时好奇心很重,而且对网上内容没有是非标准的判断力,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帮助孩子正确选择网络信息源。明确孩子上网的范围,收藏一些适于孩子学习浏览的网站,让孩子在这些健康网站上找到学习和娱乐的兴趣。通过网络安全程序禁止不适宜孩子浏览的网址,防止孩子不小心掉进漩涡。第三,要加强孩子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使孩子通过科学知识的教育学习明白网络的本来面目,剥离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孩子对网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一个理性的理解。二是要与孩子充分交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于网络的态度和网络行为同样会影响孩子对网络的价值取向。因此,家长也要正确对待网络,加强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要心知肚明,这样才有利于监督和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同时,父母要与孩子充分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值,让孩子既有学习进步的动力,同时拥有一个欢乐舒心的家庭环境,让他心灵和情感感到充实和满足。三是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家长要创造条件带孩子主动融入现实社会,敢于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体验人情事故。经常去邻居或者小朋友、同学家去玩,去小区与陌生小朋友玩耍交流,去公园和游乐场放松心情,让他们脱离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减少性格孤僻和自闭心理发生的可能性。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贪玩的天性,释放了各种压力,心情和精神面貌会焕然一新,同时又远离了网络的诱惑,减少了沉迷于网络的机会。此外,学校方面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孩子多,校园环境比较单纯的情况,注重学生的心理建康和情商教育实践活动,以科学兴趣班、文艺沙龙等方式增进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同学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把孩子的兴趣引到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轨道上来,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网络并不可怕,只要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面对网络时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引导,网络就会成为孩子学习上的有利助手,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可怕的是在孩子面对网络时家长不正确的态度和缺乏监管与引导,让孩子放任自流。

网络诱惑

海盐县实验中学 初三(6)班 江雨晴

“独,快来帮战。”打开游戏,好友栏就狂跳。文君翻身上马,立刻赶往战斗处。“孤独求败”,是一个高手,一个绝世高手,在这款游戏中,他排名第一。

周围是黑暗的环境,只有一台台电脑泛着白光,闹哄哄的声音充斥在耳边。这是网吧,一家黑网吧。文君又逃到这里已经一天了,他玩了一整天的游戏。“小伙子,可以交钱了!”背后网吧老板。老板拍拍文君的肩。文君正沉迷于激烈的拼杀中,他不耐烦地一皱眉,挥挥手,注意力全集中在游戏上,口气恶劣:“等等,等我这关闯过!”老板退立一旁,耐心地等待着,嘴角划过一丝奸笑,黑暗的环境中,没有人察觉那丝笑意。借着电脑闪烁,发现周围都是玩的不亦乐乎的少年:他们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全神贯注盯着电脑,还有人大声叫喊,却都无一例外的叛逆,甚至嚣张。一片混乱与不堪。文君打完一局,刚要进入下一关,老板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脑门,文君回头一瞄,手伸进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100元,老板伸手夺过。文君摸着越来越瘪的口袋,嘴角挂上一抹玩世不恭的讥笑。是。他堕落了。

文君是个好学生,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老师其中的好孩子。一年前,他家买了电脑,那时的文君觉得电脑真是个好东西,至少帮了他很多,生活也有了些趣味:查资料更方便了,同学联系多了。知道有一天,文君的铁哥们俊辉拿来一张光碟,说是借他们家的电脑用一用。文君好奇,“你家不是也有电脑吗?”“我爸妈不让玩,“俊辉打开光碟,弯腰把光碟插入主机,“你要不要玩?”文君拒绝了。俊辉打开游戏,冲入战场中,文君抄起床边的一本书开始复习。“快要中考了,你不看书么?”俊辉一心打游戏,自然没听到文君的问题。文君好疑惑地抬头,看见显示屏上激战的人物,骨子里争强好胜的血液沸腾了!文君挤开俊辉,着迷地操作着键盘……他的成绩开始直线下降,老师父母多次和他谈话,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他:“给你取名叫文君就是希望你做一个有文化的君子,咱们俩没文化,也没啥出息,咱们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啊!”文君哭了,他后悔了,他觉得应该回头了。现在看来,那时还陷得不深!浪子回头金不换,文君凭着聪明的头脑,顺利地考进了重点高中。本该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在高中的住校生活中,文君的生活无比自由——没有父母的约束。于是,他想到了游戏,原本还未泯灭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文君登上了游戏,好友纷纷前来疑问他最近怎么不玩了,文君一一搪塞过去。“孤独求败”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背囊中增加的金币数、装备和经验使文君感觉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纸是包不住火的,老师发现了他的秘密,痛心疾首地叫来了他的父母,面对老师父母的质问,文君反而平静了,一脸沉醉,“游戏那种巨大的成就感是现实中很难得到的,现实里我只有不断地很努力地学习才能拿到第一,而在游戏里,我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天下第一!”他的语气仿佛在陈述一个事不关己的事实,但他的表情却可以说是狰狞!老师开始管制他。文君每天念着想着游戏,终日魂不守舍。这个青春期的少年,心里已经悄悄滋生出了叛逆!他逃学了,带着1000元,来到了这家网吧……

钱再多还是会用完,他想到了敲诈。在一个巷子里,他绑架了一个小学生,勒索其父母2000元。网络的诱惑迫使他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终于,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晴天里,警察冲进了网吧,找到了正陶醉于游戏世界的他,此时的他,已堕落成一个心灵扭曲的网友少年,等待他的是没有自由的劳教所。

文君笑了,笑得无比心酸,笑出了悔恨的眼泪,他的青春,会留下一个永远的污点。网络诱惑太多,我禁不住!这是文君进劳教所之前,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