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换月饼

雯雯东马路小学五年级

评论(0) | 浏览(0)

修改删除今天是中秋节,可我并不兴奋,因为今年月饼的种类没有一种是我爱吃的。

可是,今天爸爸还特意打电话过来,嘱咐我一定要吃月饼,我只是应付的说了一声哦。但我并不爱吃这可怎么办呢?“走了!”妈妈催我快点跟她出去买排骨。一路上,我都在想着吃月饼的事。

在买排骨回来的路上,在路口我随意的往前边看了一眼,突然,我眼前一亮:前面有一家卖绿豆饼的店。这时,我想起自己最爱吃绿豆饼,那我平时爱吃的绿豆饼,是不是可以当酥皮儿月饼吃呢?想到这里,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也说这个想法不错,还说一会儿给我买上五块钱的绿豆饼。

当绿豆饼买回家后,我一看到他那酥酥的外皮和那绿绿的馅儿,不禁让我垂涎三尺。我对妈妈说晚上一边吃绿豆饼一边赏月。妈妈却告诉我说晚上没有月亮。不过在我心里有没有月亮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吃到绿豆饼就行了。

向"阴曹地府"打电话

中秋节 到了,学校通知我们放三天假,同学们个个欣喜若狂. 放学我回到了家里,看到了我的表弟来了,他也放假,准备在我家住几天,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晚上,我们看电视时,被电视里的滑稽人物给逗乐了,快到十二点的时候,表弟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哥哥,我们打个电话,号码是八个0."表弟告诉我,他曾经听别人说过,在元旦节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打八个0的电话号码,就可以打到"阴曹地府".我听了弟弟的话大吃一惊说:"我看还是不打了吧万一打到了阴曹地府那该怎么办?"这是弟弟说别怕有我在呢!我就真得按了下去. 我一边拉着弟弟的手一边按,当我按到第7个0时我就开始紧张起来我想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股奇怪的劲使我按了下去.这时电话里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我急忙把电话给了弟弟自己趴在被窝里,原来这是一个空号呀! 哈哈哈......

漫漫中秋夜

610 郑佳敏

小时候,奶奶总给我讲故事.说在弯弯的月亮上,居住着一位漂亮的嫦娥姐姐,她有一只洁白如玉的小兔子,她们都喜欢吃饼,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把她们吃的饼称为月饼,并与八月十五月圆时,摆上供品上拜.

从此,每年就有了8月15中秋节的习惯.

今年,8月15,又是月圆时.天还没黑,就听得一阵“辟辟啪啪”的鞭炮声,好不热闹啊!各家各户忙着收拾这收拾那,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

时间就在这不经意间溜走了,一转眼,天已经黑了.大人们忙着搬桌子,搬食物.而小孩子们却忙着玩!玩什么呢?男孩子当然少不了玩炮啊!辟辟啪啪,哗啦哗啦,对他们来说似乎很有趣.女孩子当然不玩这些拉!对于我来说,最兴玩的是荧光棒.天一黑,我就和妹妹嘻嘻哈哈地跑到小卖部,买了好几十支荧光棒,也还真怪,只见他拿出荧光棒以后,对着墙壁敲了几下.??这怎么回事?刚才还昏暗暗的荧光棒怎么瞬间“变成”了五光十色的了,呀!真好看.

我拿着荧光棒一路小跑来到家里.把荧光棒圈成一个圈圈,五颜六色的圈圈真美啊!一个个闪着耀眼的光芒.哥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玩起了荧光棒来了.他把所有的荧光棒围成一圈,好大呀!然后像耍杂技似的把圈圈一抛,在天空形成了一道美妙的风景线,引得大家也依葫芦画瓢,纷纷抛出手中的荧光棒,光芒闪烁着,似乎照亮了大半个天,引来了路人的阵阵赞声.

“哈哈哈哈.”正当大家玩得高兴之际,忽见邻居家的小孩正在空地上“烧塔”,好一片壮观的景色,偶尔会听到小孩形容“烧塔”时的童言, “熊熊烈火”和“火上添油”等词,也还真怪,自己为何就从没玩过“烧塔”呢?或许我们家没这个习惯吧!

八点过后不久,外面依然吵声嚷嚷,而今年却不知,我为何那么早睡,9点才至,而我却昏昏欲睡,错过了赏月的好时机.

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希望大家月圆人也团圆……

^0^ ^0^

中秋“大礼“

中秋“大礼“

又是一节数学课.

令人很难理解的“高等“ 数学在这沉闷的环境中,竟化为了一曲催眠曲,让人昏昏欲睡.

讲台上,王sir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重点,重点...大家当然知道这是重点,但“睡得比狗少,起得比鸡早"的生活,有能有几个人挺得住呢!

突然,王sir停了下来,目光扫射了全班后,用手击打着讲桌说:"下星期日是什么日子?"

什么日子,好奇总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天性,我们顿时来了精神.沉默数秒之后,连全班放应最慢的那个同学都回答到:"中秋节."

等等,王sir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中秋节,难道...

王sir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哦,中秋节,那大家想不想过节?"

"是不是不放假的计划改变了?"心急口快的同学立即做出反应,大家不得不佩服该生的思维敏捷.但确实应该放假了,中秋节嘛,本来就应该家人团聚.

"我想,原计划还是不要改变为好..."

王sir是咱们的校长,有只任我们班的数学课,有什么新消息或好处当然会先优待我们,且听他往下说,肯定有特殊的事.

"但我却想给大家一个惊喜!"

惊喜?王sir不是刚从新疆回来,说不定带回什么新疆特产,有口福了!全班立刻一阵骚动,"什么惊喜?快告诉我们吧!"几十双眼睛起刷刷地盯着王sir.

王sir不语,目光又扫射了全班一遍,大家恨不得去扳他的嘴.

"既然是惊喜,还是到时候说吧.但不知说出来是惊还是喜."王sir故意逗我们,硬是不说.

"快说吧,让我们先知道吧!"他越是神秘,我们越好奇.

铃~~~~~~下课了.不知道个究竟我们是不会罢休的.

“也没什么,就是月..."王sir终于还是妥协了.

"哇噻,月饼,中秋节集体大餐,太好了!"全班高兴的几乎跳起来.

"是是是,大同小异,大同小异"王sir微笑着说,但不只为什么,笑得很诡秘,"好,下课."

然而,就在即将离开教室的那一刹那,

王sir停住了,把脸转向全班,脸上是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是月考..."

月考,没听错吧?!0.

欢度中秋节

的 0万公里,所以看上去不是很大,但还是可以明显的看到月亮上有一棵槐花树,树下的嫦娥在捣蒜。在她身边有一只小白兔。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哩! 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烤的颗粒无收。后羿知道了,就把其中的九个射下来。天帝知道了,大怒之下把后羿和嫦娥贬为凡人。后羿后来收了很多徒弟。其中有一个徒弟为人奸诈狡猾。西王母给后羿一颗仙丹给嫦娥保管。这件事被他的徒弟知道了,就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趁后羿上山打猎,徒弟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了仙丹,独自飞上了清冷的月宫。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人们就吃月饼来纪念这件事。 的qq:151219695

我为传统狂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春节,烟花冷淡,寒意萧条,全家人集体“蜗居”在自己那个冰冷的水泥盒子里,不想动弹。仿佛不是神圣的春节占据人们的内心,而是一场袭人的寒流喧宾夺主。

在持续了几天的寒流之后,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阳光。早上醒来,多想振作一番,让父母带我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多么想去挤入大街上的人流,沾一沾节日带来的喜气,但我看到的是父母那慵懒的身躯,听到的是话语里透出那敷衍的语气:“没什么好逛的,年味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那不都是这个过法。你一定要出去的话——也行吧。”原本激动的心情和脑海里勾勒出的美好画面一下子被撕去一半。我们一家勉强出了门,令我惊讶的是,不知是不是大雨冲淡了年味,街道上“门前冷落鞍马稀”,宽阔的马路衬托出行人的孤单,更谈不上和刚过去不久的圣诞节比什么“热闹”了。

我牵着母亲的手,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了没多久,我提出要回家,父母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春节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烁。那时候,早几个月前就天天想着过年,想着穿新衣服,想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婶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温暖的像一家人。我总是对春节这类传统节日最疯狂的一个,一些传统的习俗从来少不了我,不管平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遇到像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我心里占据的神圣地位,是任何洋节都无法比拟的。

我是那么深深地热爱着春节,但是如今越来越淡的年味又让我情何以堪。不光是春节,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往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帮着妈妈,外婆们一起洗粽叶,看着他们灵巧的双手包出各色各样的大粽子,一顿能吃好几个。可是近几年,商场里的粽子品种多得让我数也数不过来,长辈们也变得懒散起来,当我提出要吃他们包的粽子的时候,她们说那太麻烦,去商场里买就好了,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都行。是的,什么口味的都有,可惟独缺少了那一份“传统”。到最后,端午节让韩国人申了遗。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小角落被深深地刺了一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很痛。更让我感到心凉的是,有些商家在七夕来临的时候,生怕有些人不知道七夕这个节日,在宣传栏上打出“东方情人节”的字样。他们以为那是在为“七夕”做宣传吗?用了西方的节日,本身就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掉了价。

我在想,是不是我落伍了,是不是我这个90后就不用惦念这些关于传统的事?端午节被谁申了遗,根本就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对待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是不是本该就不用像对待圣诞节那样疯狂?我迷惑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着那一份心中的执著和痴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节日里的一些“君子国”的风尚。里面提到,比如在美国这个平时开店不仅要装大铁门,还要装上报警装置来防止店员监守自盗的国家,在圣诞节前夕,竟出现了一例超市门锁损坏,店里空无一人,顾客自觉排队付款的事件。这并不是因为那里所谓的“民风淳朴”,或者“国民素质高”,因为往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前夕,犯罪率几乎为0。还有一位无家可归的中年妇女,圣诞节前后居然当了志愿者,到街上为慈善组织募捐,帮助更穷困的人。她说,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觉得生活有了意义,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这些“君子国”的行为与在国内一些“小资情调”的瞎热闹或者“无人问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圣诞节这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的传统节日,总是以某种崇高的价值为感召。这些节日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地位,给人一个超越世俗的机会,让人至少暂时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

而再想想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了需要指定法定节假日的地步。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对于自己的传动节日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着那一份可贵的痴狂?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强调保护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但似乎很少听到谁来向我们解释一下“传统”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保护的价值又是什么?回忆起那次清明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有这三天的假期,我们确实也需大力支持,要保护好这个节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出发点和目的性有那么点不对劲。与人家对圣诞节的崇敬和自身对宗教的信仰比起来,我们对传统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春节,烟花冷淡,寒意萧条,全家人集体“蜗居”在自己那个冰冷的水泥盒子里,不想动弹。仿佛不是神圣的春节占据人们的内心,而是一场袭人的寒流喧宾夺主。

在持续了几天的寒流之后,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阳光。早上醒来,多想振作一番,让父母带我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多么想去挤入大街上的人流,沾一沾节日带来的喜气,但我看到的是父母那慵懒的身躯,听到的是话语里透出那敷衍的语气:“没什么好逛的,年味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那不都是这个过法。你一定要出去的话——也行吧。”原本激动的心情和脑海里勾勒出的美好画面一下子被撕去一半。我们一家勉强出了门,令我惊讶的是,不知是不是大雨冲淡了年味,街道上“门前冷落鞍马稀”,宽阔的马路衬托出行人的孤单,更谈不上和刚过去不久的圣诞节比什么“热闹”了。

我牵着母亲的手,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了没多久,我提出要回家,父母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春节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烁。那时候,早几个月前就天天想着过年,想着穿新衣服,想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婶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温暖的像一家人。我总是对春节这类传统节日最疯狂的一个,一些传统的习俗从来少不了我,不管平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遇到像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我心里占据的神圣地位,是任何洋节都无法比拟的。

我是那么深深地热爱着春节,但是如今越来越淡的年味又让我情何以堪。不光是春节,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往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帮着妈妈,外婆们一起洗粽叶,看着他们灵巧的双手包出各色各样的大粽子,一顿能吃好几个。可是近几年,商场里的粽子品种多得让我数也数不过来,长辈们也变得懒散起来,当我提出要吃他们包的粽子的时候,她们说那太麻烦,去商场里买就好了,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都行。是的,什么口味的都有,可惟独缺少了那一份“传统”。到最后,端午节让韩国人申了遗。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小角落被深深地刺了一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很痛。更让我感到心凉的是,有些商家在七夕来临的时候,生怕有些人不知道七夕这个节日,在宣传栏上打出“东方情人节”的字样。他们以为那是在为“七夕”做宣传吗?用了西方的节日,本身就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掉了价。

我在想,是不是我落伍了,是不是我这个90后就不用惦念这些关于传统的事?端午节被谁申了遗,根本就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对待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是不是本该就不用像对待圣诞节那样疯狂?我迷惑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着那一份心中的执著和痴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节日里的一些“君子国”的风尚。里面提到,比如在美国这个平时开店不仅要装大铁门,还要装上报警装置来防止店员监守自盗的国家,在圣诞节前夕,竟出现了一例超市门锁损坏,店里空无一人,顾客自觉排队付款的事件。这并不是因为那里所谓的“民风淳朴”,或者“国民素质高”,因为往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前夕,犯罪率几乎为0。还有一位无家可归的中年妇女,圣诞节前后居然当了志愿者,到街上为慈善组织募捐,帮助更穷困的人。她说,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觉得生活有了意义,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这些“君子国”的行为与在国内一些“小资情调”的瞎热闹或者“无人问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圣诞节这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的传统节日,总是以某种崇高的价值为感召。这些节日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地位,给人一个超越世俗的机会,让人至少暂时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

而再想想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了需要指定法定节假日的地步。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对于自己的传动节日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着那一份可贵的痴狂?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强调保护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但似乎很少听到谁来向我们解释一下“传统”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保护的价值又是什么?回忆起那次清明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有这三天的假期,我们确实也需大力支持,要保护好这个节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出发点和目的性有那么点不对劲。与人家对圣诞节的崇敬和自身对宗教的信仰比起来,我们对传统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春节,烟花冷淡,寒意萧条,全家人集体“蜗居”在自己那个冰冷的水泥盒子里,不想动弹。仿佛不是神圣的春节占据人们的内心,而是一场袭人的寒流喧宾夺主。

在持续了几天的寒流之后,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阳光。早上醒来,多想振作一番,让父母带我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多么想去挤入大街上的人流,沾一沾节日带来的喜气,但我看到的是父母那慵懒的身躯,听到的是话语里透出那敷衍的语气:“没什么好逛的,年味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那不都是这个过法。你一定要出去的话——也行吧。”原本激动的心情和脑海里勾勒出的美好画面一下子被撕去一半。我们一家勉强出了门,令我惊讶的是,不知是不是大雨冲淡了年味,街道上“门前冷落鞍马稀”,宽阔的马路衬托出行人的孤单,更谈不上和刚过去不久的圣诞节比什么“热闹”了。

我牵着母亲的手,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了没多久,我提出要回家,父母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春节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烁。那时候,早几个月前就天天想着过年,想着穿新衣服,想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婶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温暖的像一家人。我总是对春节这类传统节日最疯狂的一个,一些传统的习俗从来少不了我,不管平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遇到像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我心里占据的神圣地位,是任何洋节都无法比拟的。

我是那么深深地热爱着春节,但是如今越来越淡的年味又让我情何以堪。不光是春节,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往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帮着妈妈,外婆们一起洗粽叶,看着他们灵巧的双手包出各色各样的大粽子,一顿能吃好几个。可是近几年,商场里的粽子品种多得让我数也数不过来,长辈们也变得懒散起来,当我提出要吃他们包的粽子的时候,她们说那太麻烦,去商场里买就好了,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都行。是的,什么口味的都有,可惟独缺少了那一份“传统”。到最后,端午节让韩国人申了遗。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小角落被深深地刺了一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很痛。更让我感到心凉的是,有些商家在七夕来临的时候,生怕有些人不知道七夕这个节日,在宣传栏上打出“东方情人节”的字样。他们以为那是在为“七夕”做宣传吗?用了西方的节日,本身就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掉了价。

我在想,是不是我落伍了,是不是我这个90后就不用惦念这些关于传统的事?端午节被谁申了遗,根本就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对待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是不是本该就不用像对待圣诞节那样疯狂?我迷惑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着那一份心中的执著和痴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节日里的一些“君子国”的风尚。里面提到,比如在美国这个平时开店不仅要装大铁门,还要装上报警装置来防止店员监守自盗的国家,在圣诞节前夕,竟出现了一例超市门锁损坏,店里空无一人,顾客自觉排队付款的事件。这并不是因为那里所谓的“民风淳朴”,或者“国民素质高”,因为往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前夕,犯罪率几乎为0。还有一位无家可归的中年妇女,圣诞节前后居然当了志愿者,到街上为慈善组织募捐,帮助更穷困的人。她说,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觉得生活有了意义,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这些“君子国”的行为与在国内一些“小资情调”的瞎热闹或者“无人问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圣诞节这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的传统节日,总是以某种崇高的价值为感召。这些节日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地位,给人一个超越世俗的机会,让人至少暂时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

而再想想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了需要指定法定节假日的地步。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对于自己的传动节日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着那一份可贵的痴狂?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强调保护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但似乎很少听到谁来向我们解释一下“传统”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保护的价值又是什么?回忆起那次清明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有这三天的假期,我们确实也需大力支持,要保护好这个节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出发点和目的性有那么点不对劲。与人家对圣诞节的崇敬和自身对宗教的信仰比起来,我们对传统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春节,烟花冷淡,寒意萧条,全家人集体“蜗居”在自己那个冰冷的水泥盒子里,不想动弹。仿佛不是神圣的春节占据人们的内心,而是一场袭人的寒流喧宾夺主。

在持续了几天的寒流之后,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阳光。早上醒来,多想振作一番,让父母带我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多么想去挤入大街上的人流,沾一沾节日带来的喜气,但我看到的是父母那慵懒的身躯,听到的是话语里透出那敷衍的语气:“没什么好逛的,年味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那不都是这个过法。你一定要出去的话——也行吧。”原本激动的心情和脑海里勾勒出的美好画面一下子被撕去一半。我们一家勉强出了门,令我惊讶的是,不知是不是大雨冲淡了年味,街道上“门前冷落鞍马稀”,宽阔的马路衬托出行人的孤单,更谈不上和刚过去不久的圣诞节比什么“热闹”了。

我牵着母亲的手,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了没多久,我提出要回家,父母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春节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烁。那时候,早几个月前就天天想着过年,想着穿新衣服,想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婶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温暖的像一家人。我总是对春节这类传统节日最疯狂的一个,一些传统的习俗从来少不了我,不管平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遇到像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我心里占据的神圣地位,是任何洋节都无法比拟的。

我是那么深深地热爱着春节,但是如今越来越淡的年味又让我情何以堪。不光是春节,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往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帮着妈妈,外婆们一起洗粽叶,看着他们灵巧的双手包出各色各样的大粽子,一顿能吃好几个。可是近几年,商场里的粽子品种多得让我数也数不过来,长辈们也变得懒散起来,当我提出要吃他们包的粽子的时候,她们说那太麻烦,去商场里买就好了,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都行。是的,什么口味的都有,可惟独缺少了那一份“传统”。到最后,端午节让韩国人申了遗。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小角落被深深地刺了一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很痛。更让我感到心凉的是,有些商家在七夕来临的时候,生怕有些人不知道七夕这个节日,在宣传栏上打出“东方情人节”的字样。他们以为那是在为“七夕”做宣传吗?用了西方的节日,本身就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掉了价。

我在想,是不是我落伍了,是不是我这个90后就不用惦念这些关于传统的事?端午节被谁申了遗,根本就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对待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是不是本该就不用像对待圣诞节那样疯狂?我迷惑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着那一份心中的执著和痴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节日里的一些“君子国”的风尚。里面提到,比如在美国这个平时开店不仅要装大铁门,还要装上报警装置来防止店员监守自盗的国家,在圣诞节前夕,竟出现了一例超市门锁损坏,店里空无一人,顾客自觉排队付款的事件。这并不是因为那里所谓的“民风淳朴”,或者“国民素质高”,因为往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前夕,犯罪率几乎为0。还有一位无家可归的中年妇女,圣诞节前后居然当了志愿者,到街上为慈善组织募捐,帮助更穷困的人。她说,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觉得生活有了意义,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这些“君子国”的行为与在国内一些“小资情调”的瞎热闹或者“无人问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圣诞节这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的传统节日,总是以某种崇高的价值为感召。这些节日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地位,给人一个超越世俗的机会,让人至少暂时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

而再想想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了需要指定法定节假日的地步。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对于自己的传动节日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着那一份可贵的痴狂?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强调保护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但似乎很少听到谁来向我们解释一下“传统”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保护的价值又是什么?回忆起那次清明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有这三天的假期,我们确实也需大力支持,要保护好这个节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出发点和目的性有那么点不对劲。与人家对圣诞节的崇敬和自身对宗教的信仰比起来,我们对传统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春节,烟花冷淡,寒意萧条,全家人集体“蜗居”在自己那个冰冷的水泥盒子里,不想动弹。仿佛不是神圣的春节占据人们的内心,而是一场袭人的寒流喧宾夺主。

在持续了几天的寒流之后,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阳光。早上醒来,多想振作一番,让父母带我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多么想去挤入大街上的人流,沾一沾节日带来的喜气,但我看到的是父母那慵懒的身躯,听到的是话语里透出那敷衍的语气:“没什么好逛的,年味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那不都是这个过法。你一定要出去的话——也行吧。”原本激动的心情和脑海里勾勒出的美好画面一下子被撕去一半。我们一家勉强出了门,令我惊讶的是,不知是不是大雨冲淡了年味,街道上“门前冷落鞍马稀”,宽阔的马路衬托出行人的孤单,更谈不上和刚过去不久的圣诞节比什么“热闹”了。

我牵着母亲的手,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了没多久,我提出要回家,父母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春节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烁。那时候,早几个月前就天天想着过年,想着穿新衣服,想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婶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温暖的像一家人。我总是对春节这类传统节日最疯狂的一个,一些传统的习俗从来少不了我,不管平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遇到像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我心里占据的神圣地位,是任何洋节都无法比拟的。

我是那么深深地热爱着春节,但是如今越来越淡的年味又让我情何以堪。不光是春节,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往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帮着妈妈,外婆们一起洗粽叶,看着他们灵巧的双手包出各色各样的大粽子,一顿能吃好几个。可是近几年,商场里的粽子品种多得让我数也数不过来,长辈们也变得懒散起来,当我提出要吃他们包的粽子的时候,她们说那太麻烦,去商场里买就好了,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都行。是的,什么口味的都有,可惟独缺少了那一份“传统”。到最后,端午节让韩国人申了遗。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小角落被深深地刺了一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很痛。更让我感到心凉的是,有些商家在七夕来临的时候,生怕有些人不知道七夕这个节日,在宣传栏上打出“东方情人节”的字样。他们以为那是在为“七夕”做宣传吗?用了西方的节日,本身就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掉了价。

我在想,是不是我落伍了,是不是我这个90后就不用惦念这些关于传统的事?端午节被谁申了遗,根本就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对待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是不是本该就不用像对待圣诞节那样疯狂?我迷惑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着那一份心中的执著和痴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节日里的一些“君子国”的风尚。里面提到,比如在美国这个平时开店不仅要装大铁门,还要装上报警装置来防止店员监守自盗的国家,在圣诞节前夕,竟出现了一例超市门锁损坏,店里空无一人,顾客自觉排队付款的事件。这并不是因为那里所谓的“民风淳朴”,或者“国民素质高”,因为往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前夕,犯罪率几乎为0。还有一位无家可归的中年妇女,圣诞节前后居然当了志愿者,到街上为慈善组织募捐,帮助更穷困的人。她说,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觉得生活有了意义,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这些“君子国”的行为与在国内一些“小资情调”的瞎热闹或者“无人问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圣诞节这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的传统节日,总是以某种崇高的价值为感召。这些节日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地位,给人一个超越世俗的机会,让人至少暂时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

而再想想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了需要指定法定节假日的地步。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对于自己的传动节日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着那一份可贵的痴狂?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强调保护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但似乎很少听到谁来向我们解释一下“传统”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保护的价值又是什么?回忆起那次清明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有这三天的假期,我们确实也需大力支持,要保护好这个节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出发点和目的性有那么点不对劲。与人家对圣诞节的崇敬和自身对宗教的信仰比起来,我们对传统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春节,烟花冷淡,寒意萧条,全家人集体“蜗居”在自己那个冰冷的水泥盒子里,不想动弹。仿佛不是神圣的春节占据人们的内心,而是一场袭人的寒流喧宾夺主。

在持续了几天的寒流之后,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阳光。早上醒来,多想振作一番,让父母带我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多么想去挤入大街上的人流,沾一沾节日带来的喜气,但我看到的是父母那慵懒的身躯,听到的是话语里透出那敷衍的语气:“没什么好逛的,年味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那不都是这个过法。你一定要出去的话——也行吧。”原本激动的心情和脑海里勾勒出的美好画面一下子被撕去一半。我们一家勉强出了门,令我惊讶的是,不知是不是大雨冲淡了年味,街道上“门前冷落鞍马稀”,宽阔的马路衬托出行人的孤单,更谈不上和刚过去不久的圣诞节比什么“热闹”了。

我牵着母亲的手,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了没多久,我提出要回家,父母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春节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烁。那时候,早几个月前就天天想着过年,想着穿新衣服,想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婶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温暖的像一家人。我总是对春节这类传统节日最疯狂的一个,一些传统的习俗从来少不了我,不管平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遇到像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我心里占据的神圣地位,是任何洋节都无法比拟的。

我是那么深深地热爱着春节,但是如今越来越淡的年味又让我情何以堪。不光是春节,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往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帮着妈妈,外婆们一起洗粽叶,看着他们灵巧的双手包出各色各样的大粽子,一顿能吃好几个。可是近几年,商场里的粽子品种多得让我数也数不过来,长辈们也变得懒散起来,当我提出要吃他们包的粽子的时候,她们说那太麻烦,去商场里买就好了,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都行。是的,什么口味的都有,可惟独缺少了那一份“传统”。到最后,端午节让韩国人申了遗。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小角落被深深地刺了一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很痛。更让我感到心凉的是,有些商家在七夕来临的时候,生怕有些人不知道七夕这个节日,在宣传栏上打出“东方情人节”的字样。他们以为那是在为“七夕”做宣传吗?用了西方的节日,本身就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掉了价。

我在想,是不是我落伍了,是不是我这个90后就不用惦念这些关于传统的事?端午节被谁申了遗,根本就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对待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是不是本该就不用像对待圣诞节那样疯狂?我迷惑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着那一份心中的执著和痴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节日里的一些“君子国”的风尚。里面提到,比如在美国这个平时开店不仅要装大铁门,还要装上报警装置来防止店员监守自盗的国家,在圣诞节前夕,竟出现了一例超市门锁损坏,店里空无一人,顾客自觉排队付款的事件。这并不是因为那里所谓的“民风淳朴”,或者“国民素质高”,因为往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前夕,犯罪率几乎为0。还有一位无家可归的中年妇女,圣诞节前后居然当了志愿者,到街上为慈善组织募捐,帮助更穷困的人。她说,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觉得生活有了意义,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这些“君子国”的行为与在国内一些“小资情调”的瞎热闹或者“无人问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圣诞节这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的传统节日,总是以某种崇高的价值为感召。这些节日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地位,给人一个超越世俗的机会,让人至少暂时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

而再想想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了需要指定法定节假日的地步。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对于自己的传动节日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着那一份可贵的痴狂?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强调保护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但似乎很少听到谁来向我们解释一下“传统”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保护的价值又是什么?回忆起那次清明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有这三天的假期,我们确实也需大力支持,要保护好这个节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出发点和目的性有那么点不对劲。与人家对圣诞节的崇敬和自身对宗教的信仰比起来,我们对传统

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年的春节,烟花冷淡,寒意萧条,全家人集体“蜗居”在自己那个冰冷的水泥盒子里,不想动弹。仿佛不是神圣的春节占据人们的内心,而是一场袭人的寒流喧宾夺主。

在持续了几天的寒流之后,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阳光。早上醒来,多想振作一番,让父母带我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多么想去挤入大街上的人流,沾一沾节日带来的喜气,但我看到的是父母那慵懒的身躯,听到的是话语里透出那敷衍的语气:“没什么好逛的,年味都是一年不如一年的,那不都是这个过法。你一定要出去的话——也行吧。”原本激动的心情和脑海里勾勒出的美好画面一下子被撕去一半。我们一家勉强出了门,令我惊讶的是,不知是不是大雨冲淡了年味,街道上“门前冷落鞍马稀”,宽阔的马路衬托出行人的孤单,更谈不上和刚过去不久的圣诞节比什么“热闹”了。

我牵着母亲的手,站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了没多久,我提出要回家,父母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小时候过春节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烁。那时候,早几个月前就天天想着过年,想着穿新衣服,想着平时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婶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温暖的像一家人。我总是对春节这类传统节日最疯狂的一个,一些传统的习俗从来少不了我,不管平时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遇到像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我心里占据的神圣地位,是任何洋节都无法比拟的。

我是那么深深地热爱着春节,但是如今越来越淡的年味又让我情何以堪。不光是春节,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在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往年的端午节,我总是帮着妈妈,外婆们一起洗粽叶,看着他们灵巧的双手包出各色各样的大粽子,一顿能吃好几个。可是近几年,商场里的粽子品种多得让我数也数不过来,长辈们也变得懒散起来,当我提出要吃他们包的粽子的时候,她们说那太麻烦,去商场里买就好了,你想吃什么口味的都行。是的,什么口味的都有,可惟独缺少了那一份“传统”。到最后,端午节让韩国人申了遗。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那个小角落被深深地刺了一下。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很痛。更让我感到心凉的是,有些商家在七夕来临的时候,生怕有些人不知道七夕这个节日,在宣传栏上打出“东方情人节”的字样。他们以为那是在为“七夕”做宣传吗?用了西方的节日,本身就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掉了价。

我在想,是不是我落伍了,是不是我这个90后就不用惦念这些关于传统的事?端午节被谁申了遗,根本就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对待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是不是本该就不用像对待圣诞节那样疯狂?我迷惑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坚持着那一份心中的执著和痴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节日里的一些“君子国”的风尚。里面提到,比如在美国这个平时开店不仅要装大铁门,还要装上报警装置来防止店员监守自盗的国家,在圣诞节前夕,竟出现了一例超市门锁损坏,店里空无一人,顾客自觉排队付款的事件。这并不是因为那里所谓的“民风淳朴”,或者“国民素质高”,因为往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一些重大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前夕,犯罪率几乎为0。还有一位无家可归的中年妇女,圣诞节前后居然当了志愿者,到街上为慈善组织募捐,帮助更穷困的人。她说,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觉得生活有了意义,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困境。这些“君子国”的行为与在国内一些“小资情调”的瞎热闹或者“无人问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圣诞节这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的传统节日,总是以某种崇高的价值为感召。这些节日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一种独特的地位,给人一个超越世俗的机会,让人至少暂时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

而再想想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了需要指定法定节假日的地步。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对于自己的传动节日是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着那一份可贵的痴狂?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味的强调保护传统节日,重视传统节日,但似乎很少听到谁来向我们解释一下“传统”两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保护的价值又是什么?回忆起那次清明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有这三天的假期,我们确实也需大力支持,要保护好这个节日。但是,我总感觉到这出发点和目的性有那么点不对劲。与人家对圣诞节的崇敬和自身对宗教的信仰比起来,我们对传统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六(5)班 杨海卉

去年,祖国还派出了两位可爱的小使者“团团”和“圆圆”到台湾闽南去。这俩熊猫取名为团团”和“圆圆”不就是希望祖国和宝岛台湾能够团团圆圆嘛。

如今,又是一个中秋节,就让这轮明月来祝福我人一家能早日团聚,两岸人民也能早日团聚吧!

今天是中秋节,正是家人团聚,举杯赏月的日子。夜幕降临了,一轮徐徐升上天空的明月,发出温柔和谐的光,它是那么圆,那么亮,那么美,预示着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今夜是个团圆夜,吃的是顿团圆饭,享的是个团圆乐。家家户户都欢聚一堂,可是我家却略微冷清了点。

由于我爸爸的工作关系,他常年在外,跟我们算是聚少离多啊。但我从不埋怨我的爸爸,相反却非常敬重他,他为了给我一个舒适的生活,长年在海上奔波,从无怨言。此时此刻,远在大洋彼岸的爸爸,一定是非常惦记着家中的老母,思念着家中的妻儿吧。虽然,我和妈妈吃的是下不团圆的团圆饭,可我们赏的是个团圆的月,我对着圆月默默祝福着爸爸,愿爸爸能感受到女儿在思念着他。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家庭不能团聚在一起。小到一家一户,大到一岛一国,他们都不能团聚,但仍盼望有朝一日能相聚在一起。

我们就从宝岛台湾与我们祖国说起吧,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清朝末年,就因为那一份条约,就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虽然现在仍是一个孤岛,但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是关心祖国的,他们也盼望能够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中。

去年,我国四川在5月12日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多少人被埋在废墟下?多少家庭妻离子散?但他们得到来自世界各地人士的帮助。台湾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把这份祝福、这份力量传达给灾区人民,台湾人还组成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去帮助受灾群众------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四川人民又站起来了,他们忘掉那一段痛苦的回忆,开始重建美好家园。

而今年,可怕的莫拉克台风恶梦般地降临到台湾。顷刻间,多少台湾人民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中。当这一噩耗传到祖国大陆的“耳朵”里,国家领导人立刻派出救援团队,到台湾去抢救人民,抢救财产。像成龙、李连杰这样的爱心人士,纷纷带着救灾物资,前往台湾,给台湾人民送去了一份温暖,一份祝福。

母爱赞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篇流传千古的诗文。从人类出现在那一刻起,母亲的爱便是最感人的风景。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母亲的爱是酿造千年的美酒,浓得化不开褪不尽。

人的一生离不开母亲的关爱,母亲的唠叨,这已成了我们的共识。母亲像太阳,从我们这个新生命的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将千丝万缕的爱抛向我们,享受着她给予的一切。物有价,母爱要是衡量,爱无价。母爱也是一种敏感的力量,扬起生命之帆的风。所以说世间莫过于母爱的伟大,要说回报母亲,最佳就是敬孝心。母爱不可以用“还”这个字来说,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关爱,给了我们阳光雨露,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孝敬父母,这样才对得起我们的母亲。

天灾无情,人间有情,母爱更有情。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大地震,在这次灾难中,有许多人失去了亲人,但是在这次灾难中也出现了生命的奇迹,抢救人员发现在垮塌的房子下面压着一位巨石般的母亲,可以从缝隙间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腿跪地。最后,终于救出这位母亲身体下躺着的孩子,抱出时这个孩子正在安静地睡着,大概这个孩子才三、四个月,竟然毫发无损,原来是因为他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检查人员还发现这个小孩身上有一部手机,打开屏幕看,上面写着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种感人的场面有谁不会受感动呢?

在一次假期的一天,回家之后母亲非常关心,“在初中生活习惯吗?吃的怎么样?一顿吃些什么菜?”回家的那个星期正好过中秋节。中秋节的那天早晨,一如既往,爸爸去称肉,回家后妈妈就炒菜,在吃饭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都说:“多吃些!”回家的那几天,我终于感受到母亲永远,时时刻刻都爱着我们。

这次地震中的母与子,妈妈对我的关心,难道不足以说明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吗?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最伟大的,即使母亲犯下错误有的也是为了儿女,所以将来不管怎么样,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最善良的、最能干的。

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母亲是风,我是船,她推着我快速向前进,母亲扬起生命之帆,使我想起了孟郊写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母亲就像大自然,每日赐给我们一轮火红的太阳,与我们心间的小太阳相辉映。

母亲的爱,我赞美它,它是世间最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