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作文

尊敬的编辑:

您好!我叫郑学燕,是甘肃省临洮县第三中学校报《淘沙苑》的一名编辑老师,现推荐我校七-九年级几位同学的17篇文章参加“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蒲公英’”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活动。有些文章虽然字数没达到要求,但文章的情感是真挚的,文风是质朴的,体现了农村中学学生的本色。由于获知本次作文大赛的时间有点晚,所以未能在截稿期限内将稿件上传,望能谅解。文章如下:

母爱如水

八年级(2)班林倩钰

母爱如水,不管是静止还是流动。静止时温柔和谐,水面上映出的是山石树木,是蓝天白云,是草长莺飞,在母亲的脸上露出的是宁静慈祥,是平凡的快乐。流动时水清新自然,叮叮当当的唱着歌儿流去,就像母亲呢喃的话语,有着独特而无穷的魅力。

母爱如水,不管是平静还是汹涌。平静时,母爱如画,水中存有无数的生命,在母亲的躯体里,无时无刻不透漏出细腻的爱意,流动无声。汹涌时,掀起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绮丽壮观:在母亲的眼睛里,愤怒的是火,伤心的是水,是那般难容难耐,激烈感伤,让我敬畏。

母爱如水,不管是清澈还是浑浊。清澈时,玲珑剔透,透过它,让人看到另一个别致的天地,望着它,让人感受到阳光灿烂的色彩,月光温馨的妩媚;当母爱笼罩着我,就让我时时想起家的欢乐和温馨。浑浊时,却可以孕育芳香,芙蓉花开出俏丽娇艳的花儿;母爱的浑浊却让可以让我自责,让我警醒。

母爱有着无穷的力量,即使是慢慢长夜,相隔遥远,心所向往的地方一定是母亲所住的地方,绝对不会迷失方向。

母爱有着无穷的力量,像火一样生生不息,冰心可以身在异地,将相思寄给母亲。离家在外,向水许愿,让它流到母亲身边,道个思念,报份平安。

母爱就是如此,像水覆盖着地球75%的表面积一样,将71%的爱全部都给了我,另外的29%献给了其他人,我很快乐能和别人共享这份爱。

母爱就是如此,像水给予万物生命一样,将生命赐予了我,让我长大,成为了维持我生命的元素。

如水母爱,母爱如水。

美丽的谎言

九年级(1)班雷雨泉

临小学毕业时,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都难以忘记,一件足以让我感到高兴,也让别人感到快乐的事。

小学毕业即将到来,班主任让我们举办一次以“评价他人,说出他人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为主题的活动。刚开始,也许由于同学们担心得罪人,也许由于害羞,好久连一个人都没有站起来发言,老师想了一会说:“你们可以写在纸上,可以不写名字。”这个办法真好,同学们马上动起手来,一会儿,一张张纸条都放在讲桌上。老师点名让我读,我快步走上讲台,一页页往下读。

“王刚,我喜欢你的幽默,你的自信,还喜欢你的乐于助人,希望你保持你的优点,成为一个有出息,有才干的人。”读完,只见王刚高兴地快晕过去了;“小淘,你名如其人,很淘气,而且还是个小气鬼,如果你还这样,以后会没朋友的。”话音刚落,只听班里发生爆笑,只见小淘满脸通红,把头埋得低低的……同学们兴致都很高,点到名字的同学既兴奋又害羞,没有点到的则显得很着急,很失望。

我突然发现,只有班上有名的“哑女”沉默地坐着,“哑女”其实不哑,名叫李敏,只是性格太内向,不爱和同学们聊天,所以常常被遗忘,我迅速翻了一下纸条,全班唯独没有写她的,我拿着纸条,随即编了一句念道:“李敏”只见她猛得抬起头,“我喜欢你,喜欢你文静的性格,希望你在不久的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创造一番事业。”我刚念完,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只见李敏的眼中含着泪水,微笑地看着大家。

后来几周,大家忙于复习,没人在意身边的变化。毕业考后,我惊奇地发现,李敏竟然考了第三名,这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后来在初中遇见李敏,她对我说:“我现在完全变了,不再像从前那样沉默,我变得开朗、活泼了,这还要谢谢你举办的那次评价他人的小活动。”“那没什么,希望你能继续这样,初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我说。

我终于发现快乐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声祝福,一个回答,也可能是一个谎言,一个美丽的谎言,一个让人快乐的谎言。

未来的我

八年级(1)于宁

“唉!整天学习都快把我烦死了,真想快点回到未来,快点长大,就不用每天做功课了”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嘀咕着。

突然,身体一飘我便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新奇地看看四周,“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宝马轿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人们着装艳丽,式样各异,这一切让我眼花缭乱”。

“小姐,麻烦您让一下,”我回过头,差点没把我吓晕过去,原来,对我说话的是一个相貌极其丑陋的机器人,它正在用“电动扫帚”清扫地面上的赃物,我急忙闪开,看到他远去的背影,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心跳渐渐恢复正常。

咦!他怎么叫我小姐呢?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于是我走进一座摩天大楼去找工作,“小姐,这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着急地问,“哦,这里需要一个前台服务员,”“哼!这还不简单,需要面试吗?我什么时候来上班?”“现在不需要面试了,明天就可以上班了。”“谢谢”,我一身轻松,兴冲冲地走出摩天大楼。

第二天,我准时来到公司,心想看我一会儿大显身手,“叮铃铃……”电话铃响了,“喂,您好……”“EXCUSE

ME……”啊!英语!怎么办呢?这下完了,都怪我平时不好好学英语,要不也不会这般出丑,过了一会儿,我旁边的一个员工要我帮他算一下数值,啊!我可不会在电脑上算呀!都怨我平时在电脑课上尽顾着说话了,要不也不会这么狼狈,怎么办呀!该被老板炒鱿鱼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个员工来叫我,让我去老板的办公室。“你是怎么搞的,什么都不会,还来这里上班……你被辞退了!”

“啊!不行不行……”一着急,我大叫起来。“你这是怎么啦?”我一看,是妈妈,咦!怎么妈妈也在这儿?“让你做作业,怎么睡着了,真是的!”妈妈生气地说,啊!原来是一场梦呀!幸亏是梦,不然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现在,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好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不然,噩梦就成真了。

生日礼物

八年级(1)班

郑红倩

生日是一根线,一端的我,另一端是慈祥的妈妈;生日是一个圆,圈住了妈妈的笑,也圈住了我的回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祝福带给妈妈。

妈妈的生日是歌,那样深沉,那样委婉。我的生日是诗,写完幼稚又写成熟。妈妈能记住我的生日,却记不住自己的生日;我能记住妈妈的生日,也能记住自己的生日。我说:“妈妈你的记性太差了,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妈妈笑笑说:“女儿记性真好,能记住妈妈的生日了。”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妈妈的生日。我该送什么给妈妈?我左思右想,忽然几声鸟叫吸引了我,我一看,一棵大树上,有一只大麻雀在喂小麻雀。嘿,好一幅生趣盎然的“哺食图”啊!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妈妈。妈妈总是在灯光下缝缝补补,多少个拂晓,将我从梦中唤醒,促我去上学,鼓励我好好学习,多少次雨帘里有妈妈送伞的身影,多少次冰天雪地中有妈妈期盼的眼神,妈妈像雨露滋润我茁壮成长,眼前这情景多像我和妈妈!顿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知道我该给妈妈送什么了。我立刻拿来纸和笔认真地画起了“哺食图”。画完后,自己端详着画面,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每一笔都画出了我的真情实意。

妈妈回来了,我结巴地说:“妈妈,我送您一件小小的礼物,谢谢您对我多年的养育之恩,也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妈妈接过礼物,端详着女儿送给她的第一件生日礼物,眼睛湿润了。

忘不了您恩师

九年级(2)班

马转霞

在漆黑的夜里,有微风细雨作伴,这其中也夹杂着我那说不出的话语:“老师您辛苦了。”六年的小学生活五彩斑斓,充满七色之光,有快乐,有忧愁,有甜蜜……但都让人终生难忘,回味无穷啊!

忘不了那温馨美丽的校园,忘不了校园里那高大的白杨,忘不了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忘不了老师那熟悉慈祥、和蔼的面孔和那无私的帮助、不倦的教诲。老师啊,您不辞辛劳的培养我们,教导我们,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教室里那么多的听课老师,我心中直发毛,发言时声音小得连自己也听不清。老师您见我那样,就向我投来了亲切鼓励的目光,看见您那亲切的目光,我什么也不怕了,声音立即洪亮了,赢得一阵阵掌声。可我是个粗心的人,有时候写错别字、漏题……是您一次次耐心的指导我,给我指出错误的地方,让我认真地改正,我努力按您的要求去做,您又表扬我有进步,这即使我感到惭愧,有使我立下了改错的决心,我从心底感谢老师。

您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们。记得您总是提醒我们不要买小摊上的食品,但我们总是经不住诱惑。您就告诉我们,小摊上的东西很不卫生,吃了对身体不好,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老师您在那骄阳似火的夏天,为我们备课、批改作业,您又在那寒风刺骨的早晨,督促我们早读。我们稍有进步,您脸上就会露出成功的欣喜。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我们,您更像那铺路石一样,把自己的身躯默默无闻的奉献给爬涉者,您将永远激励我们学习、做人。您不愧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

老师啊!您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正指引我们走向人生光辉的彼岸,使我难忘!我爱您——敬爱的老师。

母爱无言

九年级(4)班张晓娟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她像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像温暖的阳光,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是她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人,是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她,就是伟大的母爱!

母爱无言,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有母亲来帮助我们;当肚子饿时,有母亲亲手端来香喷喷的饭菜;当我们做错事时,有母亲来纠正;当我们上学时,有母亲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我们是母亲的全部。在平日里我们没有很好地关注过母亲,其实母亲已经老了很多,背已经驼了,皱纹也悄悄爬到了脸上,乌黑的头发里增添了一根根银丝。这一道道皱纹,一根根银丝都是为我们操劳而添的呀。妈妈啊,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切,感受到您给予我们生命,是您引导我们踏上了人生旅途,是您给了我们一切,如果没有您,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每天都是母亲起得最早,而晚上睡得最晚的也是母亲;每顿饭都是母亲早早地做好;每件事都是母亲最挂心,母亲为我们操碎了心,却从不计较!而我们好像早已习惯了母亲的操劳、呵护,以至母亲脸上的皱纹何时出现,白发是何时增添的都不曾留意。更别说主动而深情的向母亲说声“谢谢”。母亲给我们的是那么多,而我们却什么都没给母亲,所以,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报答伟大的母亲。母爱无言!

幸福之旅

九年级(2)班刘亚涛

猴年马月,本上仙把玉皇大帝的金盆弄丢了,玉皇大帝一气之下把本上仙贬下人间,让我在人间转世做凡人。玉帝的圣旨当臣子的我敢不从吗。于是,可怜的我便在人间问世了。噢,忘了告诉大家,本上仙被生在了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中,而且爹娘都是能文能武的大侠。哈哈,看来玉帝对本上仙不薄嘛!父亲大人便给我起了个人人都喜欢、人人连做梦都想的一个响亮名字——幸福。不错吧!嘿!!嘿!!!

今天是我的出道之日,全家都为我祝贺。在他们的祝贺中,本小姐乐呵呵的走上了江湖道路。噢,对了,听说行走江湖很难,要在江湖上立足很难。本小姐仍然昂首挺胸,本小姐我原因做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女大侠。“我要‘幸福’”。嘿,有人叫本小姐。我惊奇的朝声音走去,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哭,不停地说:“我要幸福。”

“小弟弟,你哭什么呀,没听过‘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这句话吗?谁欺负你了,告诉本小姐,本小姐我为你出这口气。”

“大姐姐,我爹和我娘不要我了,他们整天行走江湖,打打杀杀,我不要他们那样,他们不听,他们便把我丢在了这里。大姐姐,你知道吗,我需要幸福,我需要幸福美满的家庭。”

听了小男孩的话,我疑惑了。难道行走江湖就是打打杀杀吗,我出道行走江湖就是为了打抱不平,救苦救难的呀,是为了让人们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呀!我不由得对小男孩产生了怜惜之情,但是我又不能带着一个下孩子行走江湖。于是,我不得不带他回到我的家中。就这样,小男孩永远留在了我们家中,小男孩说他找到了幸福,他很高兴。(我没有告诉他我叫幸福,爹娘也没告诉他。)

我一直行走江湖,帮助了许多在苦难中的人们,使他们都感受到我的存在,我非常高兴。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了21世纪的今天。啊,变化真大呀,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楼大厦映入眼帘。

“还不快去写作业,都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好好学习,就知道玩,看电视……站着干什么,快去。”

“你凭什么剥夺我的人身自由权,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学习,他不成了呆子,学习的机器吗?”

“你,你,你再说一遍。”

“砰。”

好刺耳呀!我听得很清楚,这是母女两之间的对话。于是我隐身(我会隐身术,可以随意到某地),来到了刚才和她妈妈争论的那个女孩的房间。小女孩对我的突然到来并不感到惊奇,而是向我哭诉她的不幸。她告诉我,她的母亲总是不放心她,不让她干任何事,假期也不给她自由,她很想为家人做饭,很想自己洗衣服,很想独立自主,但是……唉!听了她的哭诉,我决定帮助她,因为我是幸福嘛。她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真正的我。于是我同她的母亲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经过长时间的谈话,她的母亲最终表态了:还给女儿自由,给女儿幸福。小女孩哭了,我离开了他们家。

我的江湖生活结束了。古往今来,我不知走了多少路,见了多少世面。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亲眼见过。生活中少不了“我”,如果没有“我”,生活中少不了“我”,如果没有“我,”生活不会快乐,生活将无滋无味。

后记:自小女孩从家中回来,幸福的旅程结束了,她化成了一缕温馨的花瓣飘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从此世界的各个角落便都有了幸福。

地球就诊记

八年级(1)班于宁

在宇宙中心医院来了位不速之客——地球,只见他满面愁容,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进了挂号室,挂号医生天牛星惊讶地问:“地球老弟,50年前的你是那么健壮,现在,你养育的人类发达了,而你怎么变成这模样了呢?”“唉!一言难尽呀,的确,我哺育的人类发达了,可我却一天不如一天了。”地球苦笑着说道。为了尽快诊断出自己得了何病,地球匆匆告别了天牛星。

不一会,祈求来到眼科,只听织女星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说道:“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的尾气……已经将你的‵保护伞′——臭氧层破坏了,你的眼睛已蒙上了几米厚的灰尘,近视已达4500°……”地球呆呆地望着织女星配给他的眼镜,叹了一口气:人类你的良知哪里去了?

地球又来到皮肤科,仙女星热情的接待了他,为了更好的找出地球的病因,仙女星找来大熊星和小熊星来为地球诊治。三位医生查阅了地球以前的资料:健壮有力,浑身被绿色笼罩,到处充满生机……再看看眼前满身疮痍的地球,不禁摇摇头,沉重地将诊断书递给地球。其内容为:姓名,地球。主诉,全身疼痛难忍,大部分绿色皮肤脱落,黄色皮肤蔓延。诊断,地球绿色皮肤渐渐地被黄色的沙漠所吞噬,海洋已从纯蓝变为灰蓝,大部分水生生物已不适应海洋生存环境而慢慢地死去……病因,人类大量排放废气、乱砍乱伐、不保护动物、垃圾满地随意乱扔……

地球看到这些,眼泪都掉下来了。他忙哀求医生治好他的病,可医生却说:“这样的病,我们也无能为力,人类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这病还得靠人类来治。”

八年级(1)夏玉元

“呀!那是什么?”一个朋友惊奇地叫道,我闻声望去,原来是一个蓝绿相间的新星球。“银河系中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一个星球”?“让我来告诉你吧,这就是地球。”“咦!地球怎么会变得绿树成荫,鲜花怒放的呢?以前那个臭气熏天的星球去哪里了?”“你还不知道吧,经过人类的努力,地球早已沙漠变绿洲了。”

说话间,飞船降落到了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可不是一般的城市,它有很多优点。我带他们来到了一个房间,刚进门,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木香味,这是整个房间发出的香味。房间里的衣柜也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做的,你可不要小瞧它噢,它有一个独特的功能——自动清洁衣服,并且不污染环境。想不到吧,它还会使衣服一直保持一股清新的香味呢。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不但心情好,而且还不容易生病。

突然,一个朋友问我:“这个星球没有森林和动物吗?”我告诉他:“别着急,马上就到。”瞬间,我们便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你是怎么做到的?刚刚还在城市里,怎么一下子又到了森林里?”朋友好奇地问。“你没看到我手上的遥控器吗?它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

我和朋友漫步在树林中。树林里飘荡着鸟儿那美妙的歌声。鸟儿在我们的头顶上旋来旋去,松鼠在我们的脚下蹦来跳去。朋友奇怪的问我:“这儿的动物怎么不怕我们呢?”“因为这儿的动物经过人类长时间的精心照料,并且这里的法律规定不能猎食动物和砍杀树木。久而久之,动物们就不害怕我们了。”这里不但是鸟的天堂,还是花草的世界。

这个地球除了以上功能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地底下安装了一种自动净化污水的装置,你可以毫无顾忌的把污水排放在河流里,这个装置就会自动把污水净化干净。因此,这儿的河流经常清澈见底,河里鱼虾追逐嬉戏,再也不怕环境污染了。

这个美丽的星球是我的梦,也是人类的梦。如今这个被严重污染的地球会让我的梦想实现吗?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定会梦想成真。

牵挂

七年级(5)班断肠人

中秋节的晚上,晚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空气中飘来了各种各样的香味。那白玉盘似的月亮已经慢慢地升到了空中,正对着千家万户微笑!望着月亮,一颗颗豆大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从我眼角滑下。

上天就像在故意捉弄我。九岁时母亲因某些原因与爸爸离婚了。从此,我成了孤独的人儿。其实父亲待我挺好的,而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是源于母亲的。

我沉默,母亲在身边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我沉默,一转眼的时间,我和母亲已隔了那么厚的一堵墙,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愿用自己的一切去换取母亲的爱,去挽住幸福。

在儿时的梦里,只要有母亲,就是有妖魔鬼怪也不会害怕;孩提时代,母亲是我的保护伞,爱我,疼我。让我觉得,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四年来,我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起过往事,提起过母亲,因为我怕,怕那些旧伤再复发,怕那些笨拙的语言无法形容母亲,更怕自己的心再次受伤。

时光匆匆如流水,无情的岁月模糊了那些记忆,却消磨不了我对母亲的爱,分别四年了有哪个孩子会不想母亲,哪个孩子会不爱母亲?同学们,想必你们的母亲离开你们一个星期,你们都会想吧,更何况我呢?

牵挂您,母亲。远方的女儿祝福您,祝您幸福安康。母亲,您还好吗?

朋友们,当幸福来临时,请好好珍惜吧,用一颗真心,用一颗赤热的真心去回报那个给予你幸福的人吧!

珍惜所拥有的友谊

七年级(4)班徐芳霞

“人生最贵是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友谊是人的基本情感需要,真诚的友谊让你拥有一方心灵的乐土,无私的友谊让你学会爱别人,我们都应该珍惜友谊。有时朋友可以使困厄落难的你绝处逢生,有时他又可以分享你的平安快乐。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朋友好比是茫茫沙漠的一片绿洲,无边暗夜里的一点光亮。那淡淡的一生问候仿佛是一泓清澈的山泉,那轻轻的一句抚慰人心的鼓励,足以预支一个人一生的笑容与坚强。管仲甚至将朋友和父母相提并论,认为父母给他生命,朋友给他心灵的慰籍。

小时候,家离学校很远,步行大约三十分钟。一次放学,天猛地下起了雨,许多同学陆续被家长接走了,我一个人孤独的站在教室的屋檐下,无奈地看着雨越下越大。正在我六神无主时,“给!”一把雨伞突然间呈现在我眼前,顺着雨伞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朋友之间多么伟大的友谊。“借给你!”朋友用真诚的目光看着我,瞬间我看到了希望,“那你怎么办?”“我家离学校近,我一会就跑到家了,你不用担心我”。话刚一说完,朋友就冒雨向远方跑去,我还没来得及道声“谢谢”她已经跑远了,我目送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直到看不清。我拿着伞,感到一股暖流一直流入心底。

其实,生活中友谊多的如同一个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么只能这样说: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种益处了。因此古人说:朋友就是人的第二个“我”。但这句话的分量其实还不够,因为朋友的作用比这又一个“我”要大得多。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所拥有的友谊。

牵挂

七年级(1)班杨嘉仪

吟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将对故友王昌龄的思念及牵挂之情,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又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出儿子即将要远去,母亲细心的缝补着儿子的衣裳,担心路途中,儿子衣服破了会受冻……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浓浓的牵挂之情,都融入了这缝补之中。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伟大的诗人陆游,在生命快要结束时,依旧牵挂着祖国,因为祖国还没有实现统一。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还有谁能不被陆游的这种爱国情怀感动呢?

“春分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充分表达了诗人离别家乡后,对家乡,以及亲朋好友的牵挂之情,这样的牵挂之情,还有谁能比得了呢?恐怕再也无人了吧。

当那些革命文学者们被残害之后,除了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凶手之外,又有谁不会怀着会啊年的心情去牵挂他们呢?

“瞿秋白呀,秋白呀……”这是谁在为秋白同志哭泣,是谁的声音?是鲁迅。是那个特别坚强的人,他正为瞿秋白的死而痛惜,他牵挂瞿秋白,因为瞿秋白是他的挚友,正如他给瞿秋白的亲笔赠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仁视之”,他的牵挂,使自己哀痛万分,精神受到很大的创伤,他在那万恶的社会中受尽折磨,而患病的身体,从此越来越坏了。

是啊,牵挂!牵挂!人与人之间的牵挂是不朽的!没有了风车的存在,但依旧有风。

妈妈的爱

八年级(2)班王星

妈妈,你知道吗?当月明星稀之时,我会想起你,想起你清澈、明亮的眼睛,想起你温柔的脸。

你的脸有时如春分,有时如乌云,有时象桃花,有时又如一朵惆怅的丁香花。

妈妈,当您默默地坐在房中黑暗的角落,手里拿着这月的电话费清单,我连忙对您说了一声“对不起”。这对一个困难家庭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您的失望更是由于不懂事的儿子。我不敢看您的脸,因为此时仿佛有东西狠狠地在抽打我的心。但我想您保证,妈妈,我不会让你伤心了,妈妈连忙对我说:“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妈妈,当您坐在炕沿时,您的脸上满是愁绪,淡淡的,如丁香般惆怅。您强忍着,尽管心里沉重的忧虑。“没事的,很快就好的。”您抚摸着我受伤的胳膊,试图平静地说。但在久久不能好的儿子面前,您无法控制颤抖的双手,无法控制眼里的泪水,紧紧握住我笔冰冷的手的一对更冷的长满茧的手。妈妈,我会很快好起来的,我多么想念您微笑着的脸啊!

妈妈,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年岁向刀一般残酷地在你脸上刻了一条又一条的皱纹,可是您依然关心着我,让我赶快好起来。给我每天做我最喜欢的饭菜,每天喂我吃饭后还要到地里去干活。

每天都是这样,但妈妈毫无怨言,这就是永恒不变的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啊!

瞬间亲情

八年级(2)班王小惠

夜深了,妈妈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我赶做棉鞋。望着妈妈那瘦弱的背影,望着那黑中掺白的头发,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记忆的时针又逆转到四年前。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烧了,烧得很厉害。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守护在我的身边,整整一夜没合眼。妈妈一会儿照顾我吃药,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黎明的时候,我的烧在妈妈的关怀下已经退了,妈妈还不肯离开我半步。此时的我没有勇气睁开眼睛,因为我感到后悔、惭愧……

有一次,妈妈刚把房屋打扫干净,我却将一些碎纸屑撒得满地都是。妈妈见了,没说什么,默默地又重新扫了一遍……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为不尊重妈妈的劳动深感内疚。妈妈为我擦拭眼泪,心疼地说:“销毁,病好些了吗?”我终于睁开了眼睛,望着妈妈那布满红丝的慈祥的眼睛,深情地回答:“妈妈,我好多了,时间不早了,您休息吧!”妈妈回答说:“我不累,时间还早呢!”然后又顺手摸摸我的额头。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全都涌了上来,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滋味。就在那时我特别想对妈妈说一句普通却能代表我心意的话:“妈妈,您辛苦了!”

妈妈爱我,当然,我也爱妈妈。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感悟到了瞬间的亲情,我发现母爱是闪耀着生命之光的一株灵芝草,母爱的芬芳让我的病痛顿时消失。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生活在母亲的关怀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拥有母爱吗?不,朋友,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亲的爱抚之中,每一个人都拥有母爱。难道你不觉得母亲给我们的太多了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体谅母亲,珍惜母爱。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八年级(2)班马俊娥

敬爱爸爸妈妈:

您们好!

女儿已经14岁,我虽然在你们身边度过了14年,却没有为您们做过力所能及的事,也没有真切地关心过您们,更没有用心呵护过您们。但是现在,女儿长大了,也懂得你们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爸爸,从小到大,您打过我的次数有限。记得有一次,我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您打了我一巴掌,其实也不重,但是我觉得很伤自尊,很委屈,我的泪一下子便涌了出来。

您看见我哭了,又不忍心,走到我跟前安慰我,说您错了,又给我讲明了道理。当时我心里想,这还差不多,所以就擦干了眼泪。有好几次都这样,不管是谁把我惹哭了,您都帮我说话,但不哭以后,你又给我讲道理,说原因。

现在想想,我的确错了,那时我真太幼稚。太天真了!

妈妈,您一向都是慈祥的,温柔的。也就是您的温柔、慈祥使我不怕您,常常和您对着干。

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我看见门锁着,本来在学校里就受了气的我,看见门锁着,又一肚子气。等了一会儿,您终于来了,还没等您开口,我就已经向您怨天载道,您没出声,赶紧将门打开后,一口水也没顾上喝就钻进厨房。我又来气了,冲您喊道:“这么迟了你做饭我能跟上吗?不要做了,我不吃。”说罢转身去写作业。

临走的时候,您给了我2元钱,让我买点吃的。您的声音是那么委婉,生怕又惹火了我。我接过钱,忽然看见您的鞋已经湿透,额头上汗涔涔的。

在路上,我的脑子里一次又一次的浮现出刚才的情形。瞬间,我泪如雨下,我好想跑回家对您说声“对不起”,“是我错了”,但是我没有。

爸爸妈妈,请原谅女儿的天真,原谅我以前的所作所为,您们对女儿的付出,女儿一定会加倍偿还。

爸爸妈妈,如果可以,我愿做您们的守护神,永远保护您们,爱您们!我最爱的爸爸妈妈!

祝您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最爱您们的女儿:菲菲

2009年12月

亲情饺子

八年级(1)班石冬琴

去年的除夕,我们全家都是在奶奶家过的。那天傍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时,我和奶奶、妈妈一边包着饺子,一边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

奶奶拿出三枚铜钱,说要包个大钱饺子,还说谁吃着了谁有福。她把铜钱用水洗净后,埋在饺子馅儿里,再放在饺子皮里一裹,极认真地捏了又捏。最后,好像很随意地将包好了的饺子的一角轻轻地往上翘了翘,与其他饺子排放在一起,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哩!当然,这一切都没有躲过我和妈妈的眼睛。包完饺子,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在焦虑的等待中,爸爸终于带着疲惫的身体踏进了奶奶的家门。

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妈妈在爸爸耳边不知嘀咕着什么,我忽然发现爸爸的碗里盛有那几个翘角的饺子。他们鼓着肚子,歪着头,似乎在向我眨眼呢?

待奶奶坐定,爸爸捧起碗动情地说:“妈,这一年来,您辛苦了,这头碗饺子啊!您先吃。”“儿啊,孝心我领了,可我吃不了这么多呀!”奶奶说着,侧过身对妈妈说:“秀儿,小林不在,这一年,你一个人操持这个家,而且还要照顾我,够累了,来,这几个饺子你都吃了吧!“说着,把饺子拨进了妈妈的碗里。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边吃着,边欣赏着电视节目,不知什么时候,那个翘角的小家伙忽然出现在我的碗里,望望妈妈,她正对我笑呢!她又是摆手,又是挤眼,眼光一个劲往奶奶身上瞄,我立刻会意了。

我奶奶有个节食的好习惯,我就针对她的这个习惯,装做实在吃不下了,等着奶奶一句话,果然,奶奶说:“孩子,真吃不下了,就倒给我吧!”我二话不说,迅速把三个饺子拨给奶奶。

不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一枚铜钱从奶奶的嘴里落到了桌子上,爸爸、妈妈一起欢呼:“有福,有福,真有福。”

奶奶笑了,连声说:“都有福,都有福。”

哇!充满亲情的饺子。

考试与作文(一)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以上范围。写作时,将考试要求浏览一遍再默念一遍,下笔自会“扣得紧”而不会导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以上范围。写作时,将考试要求浏览一遍再默念一遍,下笔自会“扣得紧”而不会导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以上范围。写作时,将考试要求浏览一遍再默念一遍,下笔自会“扣得紧”而不会导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以上范围。写作时,将考试要求浏览一遍再默念一遍,下笔自会“扣得紧”而不会导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以上范围。写作时,将考试要求浏览一遍再默念一遍,下笔自会“扣得紧”而不会导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以上范围。写作时,将考试要求浏览一遍再默念一遍,下笔自会“扣得紧”而不会导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以上范围。写作时,将考试要求浏览一遍再默念一遍,下笔自会“扣得紧”而不会导

考试与作文

(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

乱世2008小议

2008多事之秋,我总有一些莫名的不安预感!

2008.3.14,拉萨发生“打砸强烧”事件,我没有怨恨,没有激动……只有一个感觉:不解、疑惑。因为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在新闻后的评论中写下:骂人无用,在这个和平为主题,对话取代硝烟的时代,我希望在新闻一角,能看到**的发言、立场。接着,翻看不断增长的评论,在我之前全是骂**的,之后基本是骂我的。4.29,我国准备与**的私人代表进行商谈,我心莫名的松了口气。

2008.4月初,不知是那家媒体开的头,“家乐福支持**”一度成为新闻热点,“抵制家乐福”变向地成为爱国的口号,看着QQ新闻后不绝于眼的骂人字眼,像黑社会叫场子一般的“想打仗了吧!谁怕谁,要打就打……”一段段不是骂我的语言,却比骂我更让我难受。于是,我写出自己第一句骂人话“这就是中国人的素质,真T.M .D的高,你们算是让全世界都长见识了!”另一出写下“战火一起,军费无底,你先思量,谁最遭殃。”

2008.5.12日,汶川地震!三天后,情况渐明,我们班全校第一个号召捐款。就在我看到前排的同学因捐五元,收钱同学的鄙视表情时,我又一次有点不好的预感……待收我时,我一分不交,收钱的同学留一句“你不是个人”扬长去。下课,我直接交给班长,全班没第三个人知道!

“3.14”的受害者,决不会在我们的骂声中复生,更不会安息……因为我们100%的冲动,永远得不出100%的真实。

“抵制家乐福”#“爱国”,此间关系,现在网上已渐明,我也不必在此敖述。试想当外国一个地痞造两句谣言,在被媒体为了饭碗做两点修饰,进入你我耳中,迎来漫天骂语……站在与国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企业门口“爱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一个国家的素质!素质是在个人表现中体现,人人都希望别人说中国人有素质,但素质不是用“歧视”的刀架在脖子上而表现出来的行动,如同困绑爱情一样!既然是让我们捐出的是爱心,就决不应规定下限,以人民币的数额衡量一个人的爱心,给当今虚荣盛行的中国人民心里,一个“捐款攀比”=“爱心高低”的错觉。古人打脸充胖子贻笑千年,今天“逼款”充素质异曲同工!我只希望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能完全尊重他人的选择,因为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因,除了少行尸走肉……你完全可以表扬歌颂你认为感动的人和事,但你没必要,更没有权利要求所有的人跟你一样哭泣!别人的不流泪,可能历经过你永远想不到的伤痛!岂是你一句简单的“自私”所能概括的!

我知道,在这个该哭泣的时刻,我的言论该骂……没什么!我看这两件事时,落下那不比你们少多少的泪,让我无愧于心!

因为感动,我的思路很不清晰。我只希望我们不要跟着别人,人云亦云 ,要有自己主见,不要再次被媒体当猴耍,给全世界看。不要像本班有几个同学一般,交了钱后问“刚才收的是什么费?”“因为别人交,所以我交!”“因为不交,他们说我”……这些都给我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我希望有一天,能听到“因为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它是对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我也要做!”

慈善的是心,不是钱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的时候,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抱歉。”守卫安东尼说,“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为什么?可爱的小露西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储蓄罐里所有的钱拿出来,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老妇人表情严肃地说。“但是,抱歉。”“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我知道受邀请的人很有钱,可我没有那么多,请将这个带进去吧!”小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了安东尼。

正当安东尼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个老头,面带微笑站在她身边。他拿出请柬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向老头敬了礼:“当然可以了,沃伦. 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都不是钱,是心”。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人之初,性本善,在慈爱的天平上,大家是等重的,为别人捐献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和捐献成千上万元的有钱人一样富有爱心,同样值得尊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成功了或者还在努力当中,无论他是富裕了还是尚未摆脱贫困,他一定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也一定帮助过别人。人类社会充满了爱,我们需要努力奋斗,我们更需要互相帮助。

想起春日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的力,就飘向田间的角角落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那一颗颗善良的心,也会像这种朴素的种子,借一股东风,让最真最美的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我绣红领巾

今年五月份,我们班召开了一次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这次班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让我受益匪浅。我绣红领巾的故事就由此开始:在班会中,围绕着这个主题,大家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党的资料,党员的故事,以及党在9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随着一次一次的激动人心,我们班全体同学都热情高涨,激动不已.......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其中有一个环节,老师为了再现党的艰难历程,给我们带来了一段视频《烈火中永生之绣红旗》,可以说,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视频中江姐带领着狱中的战友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镜头,深深地感染着我。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样的代价怎能不叫人心酸呢?为了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江姐还带领狱中的女同志在监狱中绣了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并要在逃出监狱的那一天高高地擎着那面红旗,去和党中央会合。一针针,一线线,"针儿长线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多让人感动的画面啊。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最终也没能逃出反动派的爪牙,被秘密杀害在了歌乐山上。怀着悲痛的心情,我和同学们一起随着《绣红旗》的旋律跳完了舞蹈。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泪水已经随着脸颊流进了嘴里,泪水是咸的,是苦的,那是激动,是感动的泪水,他将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向前!放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在今天跳舞用的五星红旗的右上角,我一针一线地把红领巾绣在了上面,我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不能像他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我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我这样的人才,我会为新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生!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皮口镇夹心小学四年一班侯玥琦

街头的悲怜

街头的悲怜 苏洁萍 “Love makes world around(爱让世界转动)。”如此让人感动的一句话。而当这份爱彷徨何去何从时,我才明白:我们是如此得形似神非。 ——题记 (一) 习惯一个人逛街,那是关于孤独的平静享受。 走出超市,提着一袋零食径直走向公车的站点。街上如此车水马龙,如此嘈杂纷扰,我竟如此平静地穿梭于其中。 一对母子正无声地坐在对面街旁,小孩躺在母亲的怀里,黑黑的,果呆的,脸上的白斑此刻犹为突显。前面摆着一个不很干净的盆子,里面是面值不等的纸钞和硬币一元、五角、两角、一角…… 诚然,他们是乞丐。 七月的日头,正肆无忌惮地烘烤着这条历史的街道。阳伞下,我不住地用纸巾擦去鼻梁上的汗珠。香樟荫下,对面的小孩舔巴着干裂的嘴唇——他应该是渴了吧。 仅出于对一个无辜小生命的怜悯,我走向了他们。给了他一瓶冰红茶,两包零食。然后,转身,回到我原来的位置。 公车很快到站。于是,我走了。渐渐远离,驶向目的地,留他们在我的视线之外,一个曝露在阳光下却始终为人忽视的地方。 (二) 习惯一个人看电影,那是关于震撼后的独自清醒。 深秋夜里的风是如此凉彻入骨,比电影散场时观众的拥挤无序还要冷些。于是,我哆嗦着手脚,跑去附近的奶茶铺买了杯奶茶,驱走全身的寒冷。感受着奶茶逸出的暖意,似乎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凛月当空的夜晚,我独身体味欣慰。此刻,如此熟悉的感觉正涌动于我的血液里。 吮吸着奶茶,漫步于这夜间灯火阑珊的街头,顺着风吹去的方向,我知道,我在渐渐靠近我的家,那幢不远处正亮着光照我前路的房子。 咽下一口奶茶,恍然其间遗落了什么。于是,我转身寻觅我之所谓的“遗落”。 那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坐靠在街头一棵香樟树旁。夜风吹打着她蓬乱的头发,也将尘埃吹进我的眼。我于是闭眼,接受热乎的液体抚摸我的面颊,透过这干冷的街头,也让我看清这对在路灯昏黄的光线下显得异常苍白消瘦的母子。他们的手脚已然冻得发青发紫,不住地抖动。他们紧闭着双眼,我不知道那是因饥饿寒冷带来的无力,还是在以沉默抵触上帝为他们编排的命运。但唯一我所能确定的是,他们还活着,微弱地活着。他们的呼吸被寒冷吞噬着,他们的生命被饥饿啃蚀着,他们的命运被苦难叼啄着。可怜的人…… 于是,我把身边唯一可以取暖的奶茶放到小孩的手里,让他双手紧紧握住杯壁,让这液体的热量传给这个徘徊于生死边缘的小生命。就在我们如此近距离接触时,我突然认出这对母子便是七月份我给过冰红茶的乞丐母子。他们仍在街头行乞,只是若干月后的夜晚,小孩的头显然更大了些,手脚更消瘦了些,目光更呆了些罢了。 他们前面的盆子中,仍然只有为数不多的一元、五角、两角、一角…… 我转身离开时,早已泪流满面,只是这黑色的夜巧妙地替我掩饰了一切,我的悲戚、我的感慨、我的沉思…… (三) 在这个人类频繁活动的社会,常常有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此后命运延续着的苦难是必须忍受的。 为了买学校社团的活动所需的材料,我便与两个搭档开始繁忙奔走于商店与街道。忙活了半天,接近中午时分,我们便盘算着午饭的着落。 “啪!啪!”如此清脆的金属相碰声,使我注意到眼前发生的状况——我的一个搭档把身上仅剩的两个一角硬币扔进一对乞丐母子的盆子里。回应的是来自这位母亲的“谢谢”。我也跟着泛滥同情。在包里找了好半天,我竟找不出一枚硬币,方才想起零钱早让我吃早饭付光了。于是,尴尬代替了好意,伴着一声“不好意思,我没零钱了”.,便跑进超市去了。 小跑中,我的脚步不由得放慢,直至停住。然后,转身,望向来时的方向——原来是他们! 一股莫名却又极其坚定的冲动驱使我重新走向他们——我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孩子的母亲应去工作,去干活,而非厚颜奢望路人有限的同情。于是,我蹲下身子,叫了声阿姨,便开始我此行的意外目的。 “您是本地人吗?” “不是。” “您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吗?” “有,都有。” “那您应该去找份工作,这样才能养活您和您的孩子。” “不行啊。这孩子离不了我,拉屎、撒尿都得我料理。这孩子五岁的时候生了场大病,之后身子就败了。给他看病看掉了五万多块钱,还是看不好。都十一岁了,话也不会说,站也站不起来(小孩的下身严重萎缩)。我带着他上班,实在不方便。” “孩子他爸呢?” “在那边捡垃圾。” 我的两个搭档也过来了,陪我蹲着“采访”这两个可怜的人。接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中年女人在讲述她的苦难时,始终都笑呵呵着。正午的阳光打在她那张因岁月和窘困而过早爬满皱纹的脸上,竟让我感到她的笑是如此的灿烂和讽刺,更让我愕然于眼前所正发生着的一切是否是我真实的幻觉。 很快,我的游离被终止了。真实即为真实,不可在错综的思维中,自入迷惘。 两个搭档低声在我耳畔劝诫—一“你帮不了他们的,我们的能力有限,而且这个女人太没毅力了。”恍惚混沌中,我竟就这么跟着我的搭档走了,远离了这对母子,丢下了我的允诺,即使那仅是我一人知道的“允诺”。 之后的路上,我一直回想着所以发生的一切。然后觉悟。的确,我帮不了他们。她早巳习惯了街上的不劳而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她的毅力早已殆尽。而我,竟如此异想天开以一个过客的身份去要求她改变既定的生活方式。这多么可笑! (四) 形似神非! 毕竟我们是以各自不同的思想存活在此刻的地球,我们的思想不受禁锢、不被勉强,它们游离于各处:寄托于晨光的谦逊、苍穹的辽阔、村庄的朴素、海洋的深刻…… 爱莫能助! 当爱失去了现实作依托,无所谓去留时,爱已非爱,那是轻轻的炊烟、淡淡的忧愁,化为苍穹下一叶孤鸿,飞向遥远处……名师点拨 的确,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不缺少同情心;但也几乎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同情只能救人一时。我们太想让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改变没有前途的生命了,然而这往往是一厢情愿。 文章写了自己三次遇到一对母女乞丐的经历。不同的时令,同样的怜悯。作者前两次都是看到乞丐母女悲惨的生存状态,基于天生的同情心,想都不想就给了她们冰红茶、奶茶。第三次本也一样,只是因为一时身上没钱,才触动了作者要改变乞丐母女整个生命的想法。然而交谈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生活和乞丐的生活是那样的“形似神非”,她们早已习惯了那种不劳而获的生活,即使是很卑贱的生活! 全文语言流畅,结构紧凑,主题发人深思,是一篇佳作。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在书店的一角,我发现了《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它,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我在接受着洗礼,如同一个虔诚的教徒,我在轻轻地祷告。那晚,当我终于在手电筒下合上这本书时,《相约星期二》对我的影响之深,是先前的哪一本书,也是之后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

莫里老人认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的追求进入了误区:拥有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人们反复这样对我们说,我们又反复对别人这样说,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为止,。而对他自己而言,心中最满意,最梦幻的一天的安排轻松,惬意,而毫不奢侈。从某种意义上对他来说,一个人生活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几乎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 他的这种平和的心态大概和中国古代的隐士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处吧!他的那种与世无争,归于自然让我思考:社会上那些终日追名逐利,勾心斗角的人,到底活得累不累。他们那样做得到了些什么?如果把他们拥有的一切和莫里拥有的一切比较,那他们用毕生精力换来的那一切究竟还有多重的分量? 在莫里最后的这门课程里,爱是永恒的主题。他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接受爱并施爱于人。没有了爱,我们就象折断翅膀的小鸟。”莫里在向全世界呼吁爱,呼吁人性的回归。

莫里的课,最终将在死亡里划上句号。他说:“要学会和生活讲和。”他认为这是人生最困难的事。他住死亡面前,真正做到了与生活讲和。他平静地,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体验着,死亡。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他说:如果早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平静地面对死亡,那么过去还有什么困难可怕呢?这句话,是一位临终老人说的,对我们而言,它可以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向生活中每个困难挑战。希望等到几十年后,我们不会心怀遗憾地说这句话。 莫里老人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人生,诠释了死亡。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反复回响着莫里老人说的话:“学会原谅别人和原谅白己,人不应该陷在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莫里老人,和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说过的话,值得我们在生命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