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名著了,那就先从《红楼梦》开始吧。

对于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虽说不是了解很深,但是相对于其他名著的了解来说,还是可以的。

第一次接触的是被拍成电视剧的《红楼梦》,记得当时还是很有兴趣的,想了解林黛玉的才华、薛宝钗的胸怀、贾探春的性格、王熙凤的泼辣。。。。。。。。。。。。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把《红楼梦》看完了。但是,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觉得应该好好的看书上的原作,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种种意义。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想把它彻底看明白。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挨打等等。。。。。。。

我最喜欢黛玉葬花这个场景了。这个场景不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自爱自怜喜爱花的一个林黛玉。林黛玉是很爱惜花的,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对于美与他人有不同的独特见解,她也写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贾府及整个封建的社会比做污浊,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凄美的诗歌之一。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看了很让人心疼,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们最后并没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幸福的,他们会彼此记得对方,记住他们凄美动人的故事。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是唯一。

总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仅仅是阅读上的满足,也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封建社会,还是比较有收获的。

《红楼梦》有感

《四大名著》其一——《红楼梦》。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已经读过了。我便百读不厌地从书架上取下了它。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件珍宝。我对它爱不释手。

其中,我最喜欢宝玉和黛玉了。

宝玉:他非常体贴人,比如说:黛玉每次生病时,他就去照顾她,给她讲故事,还逗黛玉玩,常常逗得黛玉开怀大笑。他脸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宝玉诞生时,嘴里还衔着一块玉,

有一篇写宝玉的:《宝玉遭痛打》丫鬟金钏因为对宝玉说了一些轻浮的话,被王夫人赶出了宫。宝玉去给母亲请安,母亲问他问题,他也没心思回答。等到宝钗来了,宝玉便准备去怡红院了。宝玉走着走着,便和一个人撞在了一起,那人大喝一声:“站住。”宝玉下了一大跳。抬头一看,原来是父亲贾政。贾政刚想和宝玉说上几句话,忽然有人来报找贾政。来客说:“唱戏的小旦,跟宝玉的关系很好。现在小旦不见了,网页派我来追查。”贾政便把宝玉叫来,问他个清楚。宝玉起初不肯说,但是在客人和贾政的不断追问下,只好说出了小旦的下落。客人刚走,贾环就来了,他低声对贾政说:“金钏是因为宝玉调戏她才死的。”贾政听了,非常愤怒,便叫人按着宝玉打他板子。这时,王夫人随后赶来,对贾政说:“你要杀宝玉,就先杀死我吧。”随后贾母也来了。宝玉身上的血腥非常多。贾母见了,非常心疼。

黛玉:一生下来,体弱多病,身体非常不好,她的母亲去世比较早,因此,被送到了姥姥家。她身如扶风弱柳,必有玲珑七窍,多愁善感,敏感脆弱。

有一篇写黛玉的:《宝黛初相会》远在京城的外祖母怕林如海(黛玉的父亲)公务繁忙,没时间照顾黛玉,便同意把黛玉带来和自己住。一路上,黛玉很不安,担心外祖母家是不是一个大豪门。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终于到了京城。许多人把黛玉迎到了贾府里,黛玉进入外祖母的房里,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一眼就认定了他是为祖母,外祖母见到黛玉,两人哭了起来。外祖母叫丫鬟给黛玉安排住处,还派紫鹃照顾她。接下来的日子里,就由探春、惜春、迎春、探春、宝玉来照顾她。黛玉渐渐适应了府里的生活,生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从《红楼梦》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府里的生活是多么自在。希望黛玉会喜欢那里的生活。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一个人,要有许多小伙伴,生活才会变得生动有趣。就比如我吧!我希望大家会像我一样,让生活充满生机!天天快块乐乐如小鸟!

(责任编辑:齐老师)

读《红楼梦》有感

香文诵心犹慨,幽窗棋罢指仍凉。 静思沉沉泪痕画,鼎香缕缕梦红楼。

---梦红楼

不知道是第几次看《红楼梦》,但每每读完,心中各有其味,各有悟。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瑰宝,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中国四大名著,但其中《红楼梦》当其首。《红楼梦》记叙的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虽然,《红楼梦》只是记叙了一些零碎的小事,但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文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更有感情的一方面。

好的文章就需要一颗细腻的心,需要用心完成。这一点,在 《红楼梦》中就能看出,作者曹雪芹,光在构造人物方面,就花了不少心血,文章中有名有姓的人就有300多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红楼梦》不像别的小说一样,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而是好的有坏的一面,坏的也有好的一面。就像:王熙凤,她聪明,大方,惹人喜爱却心机重重,贪图钱财,以直接导致贾家的落败。每个人物,都给读者一种真实感。

此外,我更欣赏作者用那些诗句来暗暗蕴意着人物的命运,一切仿佛“前尘注定”更有“虚实交加”的感觉。在贾宝玉来到“太虚幻境”,观了那《金隣十二钗》听了《红楼梦》十二曲,每曲中都暗示人物命运。

在这其间,明白出自己的感悟,重要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文中虽说林贾之间的爱情悲剧只是因为林黛玉为还水的灌溉之情才引发,可实际上,是因为这封建社会的腐败才是最终的原因:因为不喜欢林黛玉的病态轻盈,还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重男轻女的想法。如果现在也这样,我也就没有机会写这篇文章!文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也就肯定了新社会的思想。

其二,是薛宝钗的性格。待人平和,处事冷静。这不是我们要学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吗?

其三,作者对艺术的坚持。《红楼梦》的作者,大多数人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而后40回是高鹗完成的。《红楼梦》的艺术造就的高超,都源于作者的精心部署,前文也提到文章的特点。作者把每处景,每个人都描绘细致至极,他对文学的尊重,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影响。我们做事不也要坚持不懈吗?

“一千个读红楼梦的人,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读完《红楼梦》给我收获很多。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悟道。让我们一起解梦红楼。一起了解更多的文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恩怨构红楼,你吾共解它。

读红楼梦有感

自有红楼以来,论者多多,大都对宝黛爱情称颂有加,对宝钗小姐也偶有赞词,独对王熙凤女士视若“最毒妇人心”的典型带表,小子专喜打抱不平,且言上两句。这王熙凤实在是优点多多.

第一:孝敬长辈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最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第二:恪守妇道,嫉恶如仇

凤姐的老公贾琏有个族弟,名叫贾瑞,这人更加混帐。按说贾瑞的爷爷还是教书先生,他本人也读了不少书,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凤姐的主意.这要换了一般的人,说声“no”也就完了,可凤姐是谁呀?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对这种狼心狗肺的东东不给点颜色瞧瞧,说不过去呀!报告上级?不行,怎么能让老人操心呢?自己来吧。于是,贾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冻了一夜,活该!按说这事就完了吧,可贾瑞大概是冻糊涂了,色心不死,接着来。凤姐可不是好惹的,你还不死心啊?苦头没吃够!于是这回,贾蓉贾蔷一人收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贾瑞再也不敢往荣国府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于婚姻是忠诚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样,她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惩罚恶人,比只会哭哭啼啼找妇联的人强得多了。

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

第三:友爱弟妹

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没银子,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按理说,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紧巴巴的了,凤姐不给,也说得过去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们”的道理凤姐还是懂得的,二话不说,银子摆上。还有一次,贾环和丫头赌钱输了赖帐,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了一顿,出钱替他了帐。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这样的嫂嫂,没话说。

第四:持家有方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凤姐的坏名声,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尤二姐之死。各位请想想,你们的那个他(她)有了另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哭,闹,是一般的,杀人不至于,愚意度之,杀人之心怕不止一个人会有吧!凤姐也是一个女人,自然也不例外。她视尤二姐为眼中钉,肉中刺完全可以理解,把她放到眼皮底下,对她有些虐待的行为也不算什么吧。(错的可是尤二姐呀,谁让她做二奶的)至于尤二姐自己不堪忍受吞金了,那是她自己干的呀!凤姐又没有杀人!!!

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嫉恶如仇,持家有方,不搞婚外恋,这就是王熙凤。

姐姐妹妹们,不要学什么宝姐姐,林妹妹,学学凤姐姐就对了。

哥哥弟弟们,不要追什么宝姐姐,林妹妹,追追凤姐姐就对了。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皆是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明珠,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家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莫过于《红楼梦》了。《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经典诗词又让人不得不折服,怪不得有那么多的“红学家”在研究《红楼梦》呢!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一个家族的大小往事。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从小在母亲,祖母和众姐妹的关爱下长大,极具叛逆性格,他认为“这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说来他应该是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大多是由于环境所致,贾府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都是女子,自然而然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至于这“刚”便是男子与生俱来的性格。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做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兴旺。因此,他们便天天吟诗作乐。这其中又有两个女子不得不提起,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她也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薛宝钗却是个开朗聪明,又颇有文采,所以是讨人喜欢的女子。至于那些配角:卑躬屈膝的袭人;反抗叛逆的晴雯;性格刚烈的鸳鸯;能言善辩的麝月••••••又各具特色,所以我也由衷地感谢作者曹雪芹,是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浓缩了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但它的结局却也着实让人遗憾,如果这真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那么这正是个悲惨的故事。反之,正因为是一个悲剧,才让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或许吧,事事无完美,人也是这样。总之《红楼梦》给我的感触很大,而我也将会把这份感触永远珍藏在心底••••••,内蒙古化德县第一小学六年级二班白浩楠

我爱读《红楼梦》

人说,读一本好书等于拥有第二个生命。的确是这样,没有比沉迷在书中更愉快的了。 我是从三年级时开始看这本书的,由于没懂这本书的内涵,正如冰心一开始对它的评价:“林黛玉的哭哭啼啼和贾宝玉的女里女气都使我厌恶”。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去看一些易懂的名著。 在五年级时,我又捧起了她。细心品读:这是怎样一本书啊!正显映了当时的“一个朝代和四个家族的败落,辛酸。”看到了林黛玉多情诗意的话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也只有曹雪芹才能捏揉出这么一个娇媚柔弱的女子吧!这时,书中的人物,便只有林黛玉是我最喜欢的了。喜欢她的那一种清幽与高雅,喜欢她的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也欣赏它独一无二的慧心。拿着锄头,带着与凡人不一样的风韵,把自己的悲伤与花朵一同抹去了。 在六年级时,我重新读它。发现红楼中的人物各有千秋。像刘姥姥吧,能把人乐得笑开花,“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引得园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凤姐做事十分利索,大胆泼辣,在林黛玉出来大观园的时候扯着嗓子说:“哎呀我来迟了……”;薛宝钗,一个十分受人喜爱的姑娘,但却落到了悲观爱情的终局…… 曹雪芹虽然去世了,但他的著作还在。他的林妹妹还在葬花;他的凤姐依然在舞台上活跃着;他的贾宝玉还在吟诗作对;他的刘姥姥还在大观园中探索…… 我爱读红楼梦,爱读它的悲欢离合;爱读它的情节潮起潮落;爱读它的优美的诗词;爱读它的理智与情感。这就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红楼梦。南京市珠江路小学六(1)班

红楼梦醒——读《红楼梦》有感 作者:☆咔哇咿

人间重生之时,历经星辰斗转,沧海巨变。曾似世界末日,一荡后世繁华。于此噬灭天地洪荒之危难时刻,女娲忙炼来补天之石救苍生于混沌之中。众石皆为之重用,唯这一顽物,只沾了那一份灵气,落在天边,便寂守于此,直至那癞头和尚和那跛足道士解救了他,领他落入红尘游玩一遭,害那红尘之中,又多此一深情而无力的故事。

《红楼梦》读了很多遍,它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屹立不倒的著作,后世一直拜读研究至今延续不断,多读几遍是值得的。惭愧的是我却仍旧会经常搞不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或者偶尔张冠李戴一下,一点不像是读了很多遍。这本书,若不是投了心思去研究,都是浅涉。但每次读,尽管读得浅,也还是收获很大。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感受,随着一次次地重温,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个长长的故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我是从小看着越剧版的《红楼梦》电视剧长大的,听不懂戏文,但是也知道,林黛玉是个多愁多病身,却也是一个娇弱的美女,正所谓:“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虽然这句诗是我后来看了书之后知道的,但小时候我心里的林黛玉,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形象。于是我那时觉得林黛玉这个人物,肯定像很多的千金大小姐,从小体弱多病,娇生惯养,惯得一身毛病不说,还借着长得漂亮,到了人家家也撒娇耍脾气,是个极难缠的。看了头几遍书后,这种感觉还一直萦绕在心头,想不通为什么贾宝玉就那么喜欢这个一肚子小聪明,娇气任性,惯坏了的大小姐。

这个答案也是这次又重新拿起《红楼梦》才更明确了的。林黛玉从小就易失去身边珍贵的东西——母爱、父爱、健康,缺乏安全感。而林黛玉又是个读了些书,肚子里有一丁点“进步思想”的“聪明”女性。年纪轻轻就被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也是亲戚家,但终究是客,寄人篱下。再加上这荣国府宁国府住的都是国亲国戚,一色的有见识有修养的大家子弟。当然是处处小心谨慎,观察周围人事也是谨小慎微,想尽量把自己保护起来,她害怕再被伤害。可人也往往越是把自己保护得紧,那层外壳越坚硬,偶尔也可能会伤到人。但好歹林

黛玉也是受过了良好教育的,厉害不到哪去,就是会变得敏感,会变得什么都在乎。而且黛玉又是个极痴的人,痴亲情、痴友情、痴爱情,处处痴,处处在乎,处处敏感。再有点小聪明,说话就不饶人了,看起来似乎还有点不近人情,常常弄得宝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所以其实黛玉是很可怜的。但黛玉并未因为世俗将自己这些小脾气小性子掩盖掉,该发点小脾气的时候就闹闹,该使点小性子的时候就哭哭,又是一副招人怜招人疼的“病如西子胜三分”,那份本真的纯美怎会不教宝玉掏心掏肺地喜欢?当然,黛玉也并不是就毫无道理地刁蛮胡闹,不然这个大家里也没有她的栖身之所。黛玉时常发发小脾气,哭哭啼啼,望着什么都能伤感一天,其实苦和闷都憋在内里,那种寄人篱下缺少安全感而本能的保护也并没有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多的呈现在了晴雯的身上,晴雯的刚烈,不饶人,像刺猬一样扎着浑身的刺,就是自我保护。宝玉也珍惜她,喜欢她,因为宝玉真,恨假,所以喜欢晴雯,还有黛玉那样的真,真实的美。

与林黛玉相对的自然就想得到薛宝钗。我以前一直很喜欢她,可能是喜欢她的落落大方,知书达理,通晓人情世故。可越是看《红楼梦》看得多了,越是对她喜欢不起来了。厌就厌在那个通晓人情世故。也是寄人篱下,但她处世的那种圆滑,让我觉得她是个内在难分辨的人。说话都是好听的,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做的也都是好人,都讨好了别人,帮助了自己。她倒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可也是封建礼教的恶果。我甚至难以分辨,她直到最后,对宝玉的那份爱,究竟是爱情多一点,还是妇道多一点。她的封建,全体现在一个“信”字,她不信也没有木石前盟,却一直信了金玉良缘。所以宝玉是不会真正爱上宝钗的,他们的婚姻即使被宝玉接受,接受的也是世俗,不是爱情。宝玉不是人间的木头疙瘩,是神仙补天剩下的神石,当然超脱,没有那么多的世俗。暂不提木石前盟的事,骨子里,也就爱的是黛玉那种竹子般的清新脱俗(我一直觉得黛玉配竹子真是绝了)。

提到宝钗,我觉得就不得不提袭人。这是一个我一直很喜欢的人物,很实在,很厚道。聪明、懂事,会为人处世,又有黛玉的那种痴。她没有宝钗那么精明,也没有黛玉那么任性,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

读《红楼梦》有感

原本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经朋友介绍,我开始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本书。 阅读四大名著是中小学生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和教育了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认识的形成产生了极其的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是古代现实生活的写作,是 特定的历史时代的缩影,是值得后人去反复思考,反复阅读;反复品味的历史痕迹。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没的印象。 《红楼梦》中大量的使用文言文,我们阅读它可以使我们多认识些汉子,和流利地朗诵文言文。 红楼梦这本书中的所有人物被作家曹雪芹和高鹗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中每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描写的很细致,很生动形象。作为一名读者,我很佩服曹雪芹和高鹗。我读了红楼梦这本书,我读出来了古代的封建统治着看待平民百姓就像看待身份卑微的石头、草或泥土。 红楼梦这本书还是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小说。在读者读这本书时很容易了解人物的关系及背景。做为一名中学生,这一写作特点我们要向曹雪芹先生虚心学习 总之,这本红楼梦交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