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老师给36分,第二位老师给42分,第三位老师给38分,电脑判定37分——到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师大何永康教授手中,一下变成53分。

这篇农村孩子写的《怀想天空》,以陪父亲割麦为主线。复查阶段,何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作为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无论如何,这位考生是幸运的。

在我看来,考生的幸运得益于何教授的严谨作风,要不是他反复“读了三遍”,会产生考生作文由及格变优秀的奇迹吗?考生的幸运还得益于何教授的职业良知,如果不是“下决心”给54分,考生美文能幸免遗珠之憾吗?考生的幸运更得益于何教授的学术胆识,从何教授“一篇质朴之作与一种作文导向”批改按语标题中,不难窥见其非凡的学术胆识。然而,在当今中国应试教育土壤的作文生态中,具备何教授严谨作风职业、良知学术和胆识者又有多少?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风毛鳞角吧。儿子在本地某校就读,作文风格虽颇具何教授欣赏和倡导的“质朴”导向,然而每次得不到高分倒也罢了,教师有贬无褒的尖锐评语让其追求“质朴”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以至对作文无所适从厌恶畏惧。如果说高考作文机器是给考生戴上的一条沉重枷锁,我以为只是枷锁一节罢了,因为现下中小学生作文原本就是大家都戴着应试的枷锁在街舞。此正是我所谓的作文教育不幸之一。

然而,诚如何教授所言,这篇不幸之万幸作文的最初错判,并非阅卷老师责任心不强的恶意错判,而是眼光有问题。公允而论,眼光有问题也不能全怪老师,而是当下中国作文标准和作文教学有病,作文改革的小指挥棒斗不过高考的大指挥棒。不客气地说,现下高考试题把活的语文当尸体解剖又当尸体来考。老师教语文知识教僵了,教写古人教僵了,教议论文教僵了。僵化的语文知识教学,把学生思维弄僵了,岂能把作文写活?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于是催生市上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如是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要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要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要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要说“没有钱”,要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现下学生作文怪胎远不止这些。一个不争事实是,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这两种倾向,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用何教授的话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以至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呼呼!作文作到这步田地我已无语,委实“如今只有而已而已”。

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推荐它(改判高分作文)是一种导向。”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实际上,这篇被“打捞”出来的《怀想天空》,只是为久违的质朴文风开了一扇窗,却还不是评价当前优秀高考作文的唯一标准。但愿何教授开的这扇天窗能为中国作文教学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更能成为中国作文改革的一缕希望的曙光。

最后讲“简练沉思”。简练,就是要操练,但不必多,不要沉入题海。题目是要做的,但要紧的是有功,有效。“沉思”很重要。在做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迁移,举一反三。

比如作文这一块,可以把历年考试的内容大致框架为“读书做人”四个字,下面再可以分为几大块,如关于读书与成才、关于人品与修养、关于社会与自然、关于思辨与想象等等。读书成才又可以再细分,如何看待理想,对待挫折,《我想握着你的手》、《必须跨过这个坎》其实就是这一类题目。所以在准备时还要把每一个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分门别类准备材料,思考观点,还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

其次,不妨看看历年来高考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想想它得高分满分的原因何在,而自己作文的缺点是什么,特长在哪里,与那些文章对照一下,选几个题目进行热身赛,写出几篇样稿,最好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批改一下。

好的作文里必须有“我”,为此考生们还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现在当然不可能去博览群书,但至少要“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以便在作文时,引用自由,如数家珍,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

“简练”的目的是要考生不把时间编排得过满,“练”而不“简”,太满了,反而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不能腾出时间精力进行“沉思”。“沉思”太重要了,以上谈的所有内容最终靠深入的思考,才能决胜于考场。我建议,即使在最忙的时刻,也不要忘了稍稍翻翻报纸杂志,稍稍玩玩自己喜欢的运动,使自己的脑子处于“活水”状态,有利于临场发挥。

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实施这些措施时,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增有删,不能过分机械地套用。我相信,如果能切切实实地按照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去做,那么学生们一定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

2004年江苏高考拔尖作文集锦

2004年江苏高考拔尖作文集锦 2004-06-28 13:44:00

扬子晚报

江苏是文化大省、教育大省,高考作文历来佳篇满目,今年也不例外。现经请示,在高考查分之后,在不涉及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的前提下,公布数篇拔尖之作,以慰读者企盼之心,以利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

这些佳作,均有“机智”的构思。何谓“机智”?王蒙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高考作文要想脱颖而出,非得有个性、有创造性不可。我在“好”中选“好”时,主要着眼于该文有没有一点其他考生没有涉及的东西,有没有一点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很大、很重,常常是轻轻一瞥,即如电击石开,迅速揭示出生活的深层意蕴。

这些佳作,文化视野都比较开阔,作者能围绕构思的焦点,在文学艺术的天地中神游,在生活万象的缤纷中送目,在人生哲理的烛照中凝思,然后“万取一收”,将有价值的材料凝聚于构思的焦点之上,从而迸发出令人炫目的殊光异彩。

这些佳作,都有相当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并能展示比较成熟的写作技巧。写人时,能点睛,能传神。叙事时,能开合,能兴波。议论时,能分解,能剖析。故而800余字中,山外青山,花明柳暗,谈笑风生,潇洒自如,给人不尽之余味。

如此评价,是否夸张了?请君细读诸篇,定会有自己的判断。

或曰:这几篇能代表江苏40.5万考生的水平吗?我以为:能。因为这些拔尖之作是从许许多多佳作中精选出来的。江苏高考作文有一片辽阔的“高原”,自然会突兀起数十座“高峰”。站在“高原”之外,无切身之感受,是很难估量江苏少年学子的才思和风采的。

我是江苏人,高考阅卷20余年,每年都为江苏的年轻人感到骄傲,为地灵人杰的江苏省感到自豪。妄自菲薄,何益于快马加鞭?

当然,冷静的审视也是必要的。综观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有几点必须引起中语界的重视。

第一,由于连续6年写“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结果许多考生的“文体观念”淡薄了,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便是“四不像”。哲理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玄而又玄。抒情也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飘飘忽忽,言之无物。我在此恳切呼吁:江苏中语界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

第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若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来,我省的高中作文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今年有一些考生,用大量的古诗名句来证明“水灵”、“山稳”,用大量的名人轶事来证明“水灵”、“山稳”,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诚为可惜。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震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着真切的人生感悟。当今学子,不但要留连古代的山水,更要关心现实的山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完全有必要、有可能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放时代新声。

第三,要讲求质朴的文风,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今年有一些高考作文,滥用排比、对仗,随便地挥霍色彩,简直写成了新的“骈体文”。此风不可长。“楷书”尚未写好,就随心所欲地龙飞凤舞,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最高的文采,乃是“内涵的文采”,希望中学作文教学要在返璞归真上苦下功夫。

愿江苏的山水更美。愿江苏的高考作文更加沉稳,更加灵动。2004年6月20日于白云园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佳作一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

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瞧,“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

秦岭说:“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出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

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点评: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应当注意的是,文章中所引用的诸多史事与诗词,都是为作者所驱使,而非作为文章之装饰。因此,显示了作者以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来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素养,是不可随便模仿的。(骆冬青)

佳作二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我还想借此指出的是,高中生,一定要立足于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学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当为第一要务。(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雨仁)

佳作三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

的确,中华文明给人的印象的确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但我认为,这种沉稳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是一种以最稳健的方式更新自己的能力。中华文明是山,但却是一座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的山,真正的中国人,既是仁者,也是智者。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阔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受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的确,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中国文明曾经趋于保守与自闭。当西方探险者乘风破浪,开辟新时代时,中国人还无虑地生活在自己季季葱郁的“山林”中。但,正是这在稳健中求发展,在更新与生长中永葆特性的“山”的品质,使中国人在经历时代震荡后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稳定发展的道路,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的史迹早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土底的沉淀仍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中国是稳健中发展的仁者。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智慧。寿哉,仁者!

点评:面对颇富哲理的作文题,小作者相当沉稳而又胸有成竹地选择了规范议论文的形式,颇有“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

作者十分自信地确立了“中华文明”这个大主题,而且清醒地舍弃常规战术:拉长阵线,将“文明”的内涵作横向的铺展。作者机智地选择了最典型的事例,使得“文明”这个很大的、很抽象的、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有所附丽,议论时显得举重若轻。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母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分析颇为精准,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对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也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眼光。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厚重、风格笃实大气的难得的佳作。(卢惠红)

佳作四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构思的机智。面对“话题”,该考生没有搜肠刮肚地去联想、去想象,而是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稳”和“灵动”,写自己现在的作文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切合题意的。这“一个绝妙的念头”就是构思的独特之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还有四十五分钟”、“就剩四十分钟了”的紧张感、紧迫感,面对作文题的惶惑感,静下心来后的沉稳,计上心来后的喜悦,无不写得神情毕现、惟妙惟肖。第三个特点是语言的幽默、老练。说的是心里无比紧张,用的却是口语化的、似乎是嘻嘻哈哈的语言,幽默、得体、生动、流畅。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语言表达以及超过800字以后的篇末点题,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镇定和从容。(张中原)

佳作五水的成长

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的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的长大。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

渐渐的河流明白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么顽皮了,他们涌起河水,静静地舔着大山的脚底,好让大山站麻了的双脚放松放松。

儿女也明白了,他们端着一盆温热的水,放在刚下班回家的父母脚边,为他们脱下鞋,用水温润着父母的双脚,用手感受他们趾间的粗糙。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那种微笑。

渐渐的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

终于,河流来到了入海口,曾经雀跃灵动的它,汇入了深沉的大海,学着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此时百万吨级的轮船载着货物载着旅人在它广阔的洋面上行驶着。

点评: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作者构思十分精巧、生动。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文章清新自然,思路明晰,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杨洪承)

佳作六画

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题记

张副市长的妻子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她对张副市长很是体贴,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对张副市长也很顺从,购置个三五十块钱的家当也得张副市长开口同意。

张副市长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正在家里画兴正浓呢,“得意楼”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一听是位“画友”,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作完,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我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捡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张市长翻开一看,“百竹图”、“一等奖”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敦厚的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机灵”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摸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点评:此文的主人公是市长夫人。作者在市长夫人身上着墨并不多,只是在开头简略地介绍她“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只是写了她在听了孙老板要买画的事后说了一句话:“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然而,就这寥寥几笔,一位贤内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这就是构思的巧妙之处。仔细想想,在市长的家里,市长夫人一般也是不会跑到“前台”来的,然而,在许多事情上,她们却往往在“幕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看来,作者这般来布置人物,也是有生活依据的。(高朝俊)

佳作七水边的女人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海棠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当你写下“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时,你的灵动已无法更变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纨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置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汝——水边的女人……

点评:本文真正要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小作者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内,写出这样构思新颖,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实属难能可贵。(居正忠)

佳作八灵动与沉稳

在市长的办公室里,坐着三个人:市长,王灵动与马沉稳。王、马二人为某机关“一把手”与“二把手”候选人。王灵动,以聪明善辩,交际能力强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马沉稳因老实憨厚,沉着稳重的作风获得了市长的青睐和支持。

市长要通过面试和实际行动来确定王灵动与马沉稳的最终地位。谁最终能够赢得“一把手”这个宝座呢?市长也没底。市长现在进行面试。王灵动立刻给市长倒茶、点烟,然后又回到座位上,而马沉稳则毫无动作。市长心里有了想法了。

首先,市长让王、马二人谈谈如何领导好这个机关,并对其中一些问题如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与相应解决措施。王灵动先发表了观点,说:“我如果当上‘一把手’之后,首先,我得谢谢市长大人。是你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先得好好孝敬你。其次,我当上‘一把手’之后,首先要狠抓狠管,必要时辞掉那些没有作为的干部,我不能让人在这里滥竽充数。对于腐败问题要绝不手软,该处分的一定处分,该送走的一律送走。市长大人,你看怎么样?”市长摆摆手,对马沉稳说:“老马,你说。”马沉稳说:“我其实也没多大能力,但是,无论‘一把手’还是‘二把手’我都会尽力干,并把它干好。这点请市长放心。无论是谁,都要为机关,为咱百姓服务。对于那些腐败现象,要先做好模范作用,宣传法律知识,让那些尚未发展起来的能够自制。我相信,我们的同志都是好的。”市长没吱声,过了一会儿,给了王、马二人各100元钱,让他们在半小时内花完。半小时后,王灵动先到了,他给市长提来了上好的龙井茶叶,又给市长买了一双新皮鞋,领带也买了“相思鸟”的。这当然不止100元钱,市长心里有数了。王灵动也笑了。因为马沉稳还没来,市长让王灵动先回去,等候通知。40分钟之后,马沉稳大汗淋漓地跑了进来,连门都没敲,市长问:“钱花完了?”马沉稳嗯了一声。市长没再说什么就叫他走了。因为他从窗户里看见门卫老张门口放了一张新床和一把新电筒。

几天后,选举结果贴出来了:“一把手”,马沉稳;“二把手”,待定。

点评:本文根据命题来演绎话题,在短小的篇幅里描述了市长考察选拔机关一二把手的有趣经历,通过言行的对比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候选人的不同性格和形象。在施政方略上,“王灵动”巧舌如簧,逢迎媚上;“马沉稳”憨厚老实,实话实说。作者特别设计了市长让两个候选人在半小时内花完100元钱的“即兴考试”情节,“王灵动”溜须拍马,自以为得计;“马沉稳”办事务实,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不同的言行显示了不同的个性,折射了不同的灵魂。篇末简洁地揭示了考察选拔候选人的结果。全文语言直白,不加褒贬,在原汁原味的描述中诠释着作者对“灵动与沉稳”的感悟,表露着作者对这个敏感话题的鲜明态度。(薛明德)

佳作九《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点评: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在考场上严酷的制约条件下尤为难得。此文借助《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骆冬青)

给我的高考作文整容

鉴于自己平时的作文虽然不错,但屡屡在考试中不被青睐的事实,立足于自己未来的利益,我决定听从老师的建议,不再只是给我的高考作文化淡淡的妆,而要给她整容,力求让她一出现就要惊艳全场,倾倒一众评卷老师。刻不容缓,就让我开始准备整容预案。

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文章眼睛的开头,成了评卷老师窥察我作文的一扇窗户。我决定把原本表达情感较含蓄的小眼睛整成水汪汪的大眼睛,最好是不需评卷老师回眸也感觉到“百媚生”那样含情脉脉的眼睛。对,还得割上双眼皮。为此,我必须用起兴,比喻,排比,对偶营造强大的感情攻势,即使是数秒钟的对视,也要让评卷老师心情激荡,乐在其中。这样,就可以得到“行文流畅,感情淋漓尽致,大气”之类的赞美。

鼻子

如果一个鼻子要让人费心劳力才能找出它的美,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无疑是失败的。所以,我要垫高作文的鼻子,让人感到直挺挺的干脆与明了。这只要表现在每段的开始,便早早亮出论点,感情基调。如果乐意的话,再加上几个小标题,让评卷老师不必费心去揣测你的用意,况且他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审读。这样的自我介绍+真情告白进一步取悦了评卷老师,多好!没准还会得到“脉络清晰,结构精巧”的评价呢!

嘴巴

嘴巴是用来说话的,话就要说得让评卷老师心花怒放,为之折服,我就要把那张习惯说张扬个性的话,口无遮拦的大嘴整成能说会道,说出的话具有慎密思维的樱桃小嘴。我会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或“是什么---会怎样——怎么办”的三段论形式来说话。另外,这张嘴还要会说一些众所周知但评卷老师又爱听的“哲理”和“大话”。如此会说话的嘴,得到“论证有力,说理透彻,显示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胸与身高

为了让文章更有看头,我就不得不给她丰胸与增高了。丰胸就是要给他填充让评卷老师普遍接受的材料。什么“陶潜如云,庄子如风李白的豪迈,苏轼的豁达,屈原的爱国”总之一切与古人有关的东西统统给塞进去。丰胸与增高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胸部丰满了,身材也高了。不信请看,“文学底蕴深厚,展示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较高的文学素养,格调高昂”,这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未来走向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基础。而现在,国内所有大学只知按录取分数高低遴选“人才”,任由“一考定终身”的应试体制,捆缚住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折磨全体中国孩子身心健康,为“捍卫高考这一仅存的纯洁天地”,要以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创造力和精神价值为代价,牺牲未免过于巨大。 中国孩子是很不幸的,十七、八岁正值活力充沛、精力旺盛的青春年华,却每天只能“封锁”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父母心疼孩子书包越来越重,体质越来越差;老师抱怨学生创造力越磨越平,教育改革步伐迟缓。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想问的是:我们的学生这么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但为什么几十年以来,中国竞从未诞生过一个“诺贝尔”奖?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高考需要改革。但到底“改什么?如何改?从哪改?”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以下是我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肤浅的谈下教育制度未来走向。 这里,首先谈谈“改什么?”的问题。中国社会是一个“网”,简单地说,就是权力、金钱、人际关系占整个社会主导地位。要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走进大学殿堂,每个孩子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奔跑。那么,应试教育的整体模式不能改变。因为只有应试教育体制才能真正杜绝权力、金钱的黑手,让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也能走进大学,实现自己生命的梦想。在当今,每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与高校录取人数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而现在,所有的中学都一味的追求高考“升学率”,比如:今年学校得有几个人考清华,几个人上北大;得有多少人上重点线目标;本科上线率得达到多少等等。这就使得学校课程单一化,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理科学生学不到政历地;文科学生更不可能学到数理化。换句话说,现在的中学培养学生为的是“名”而不是“才”,但这绝不能怪各学校。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而我们的教育仍然保持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些传统且早被时代远远落在后面的观念。这样的教育制度,这样的教育理念,怎么可能诞生出“诺贝尔”奖,怎么可能产生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人物。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钱学森老人家提出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出人才?”的疑问。所以,高考需要改革,而且必须改。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改变现在学生所处环境,不再是白天昼夜地钻书本知识,要让他们能在广阔的蓝天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那到底该“如何改”呢? 第一,我认为,应该让每个学生主修自己最喜爱的科目进行学习(1-3科),选1—2科作为辅修科目,因为每个人的天赋才能不一样加上一些后天的因素,使得有的人在理科(数、理、化、生)方面具有超强的思维,但在文字学科(语文、英语)上却显得薄弱很多,而现在的高考对所有学科是一视同仁。那么,薄弱的学科势必会影响该生整体水平、考试分数,甚至让他名落孙山。他身上所具有的理科天赋也许从此便被埋没掉。但如果,让爱好数理化的学生,专心致立于自己喜欢的科目,让热爱文学、哲学的学生钻研于政史地。或许几十年后,中国就将诞生出“爱因斯坦、马克斯、列宁”等能在国际上占有该领域地位的人物。人嘛,毕竟有长有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尽可能提高自己短处,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人的价值,若让“道尔顿、牛顿、孟德尔”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整天浸尽在唐诗、宋词、文言文中;让“李白、杜甫、陆游”这些伟大的诗人,整天钻研于数理化,这是不是有一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所以,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才能,让他们不受自己缺陷的阻碍,是高考改革的核心。 第二,是如何改变学生的现状?这得先从改变后分数地分配说起,改革后分数不再是现在单纯地用试题考核一个学生的优劣,而要从多方面综合评定一个学生。我个人认为应该:①主修科目占60%,其中20%的理论,40%的实践;②社会实践占20%;③辅修科目占10%;④课余爱好(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占10%(这得特别说明一下,所谓特长占10%是指所有参加文考地学生,艺体生除外),以生物为例:20%分数是像现在高考那样进行试题考查;40%分数是专业实践,比如到农村、农技园实地操作,学习一些该专业知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应用。而辅选科目进行理论考试,也就是试卷测试。每位学生至少报考一项课余专业,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这样使得学生真正有了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我想,只有这样,从各个方面综合评价一名学生,才能真正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考试机器人”。 第三,上面说了这么多,但到底“如何改?”我觉得,还是应按以前试用过的方式,以某些地区作为试验。当前,很多省、市已经取消了“中考”制度,我们正可以借着这股东风,改革高考,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认识了每个学科特点、内容,那么普及高中地区则可以身先士卒,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科目进行学习。让学生对知识不再是“求多”,而是要“求精”、“求深”。或许,只有大力加强高考改革力度,让更多的孩子不再受目前应试教育的折磨,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因为学生读书,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名只会做题的考试的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应试教育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高考改革确实刻不容缓。 尽管现在的高考改革还有诸多困难,但高校招生有了新动向,整个社会的支持,仍然多于挑剔。我相信,若能加快高考改革步伐,总有一天,“诺贝尔”奖将会降临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法”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例文2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战后诸葛亮用计夺了荆州死赖不还。吴国都督周瑜献计,趁刘备之妻丧,用联姻之计,诱刘备到东吴扣之,然后逼刘备还荆州。这原本是一个很妙的美人计,但不想诸葛亮看出破绽,利用吴国太爱女之心与孙权孝母之道大做文章,使得吴国太处处护着刘备,使孙权周瑜投鼠忌器,最后落得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第二个发生在春秋时代。一个落难的公子流落齐国,齐王给了他一个美女做妻。十余年后,那个公子的国内发生内乱,他的部下都认为这是回国夺位的良机,纷纷劝说这位公子回国争位。但在奢糜的生活中,公子不愿离开优越的待遇和美丽的妻子,断然拒绝。但他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虽然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在灌醉了丈夫后,让家臣把他送回国了。后来,这位公子夺位成功,成了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霸主,而他也将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接回了国,让她做了夫人。这位公子就是晋文公重耳,那位妻子就是齐姜。

我们不妨讨论讨论这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吴国太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为了自己的爱女,不顾吴国的霸业,使诸葛亮之计得逞。更重要的是,她将周瑜——吴国优秀的都督的话当耳边风,结果使得诸葛亮二气周瑜成功,加快周瑜的病情恶化,使得他英年早逝,也使吴国元气大伤。试想一下,如果吴国太目光放远,使刘备被吴国扣留,交还荆州,这不但使吴国国力大增,而且蜀国必定因此受制,吴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最后吴蜀被灭,也是天意。

第二个故事,齐姜真的可以称为英雄了。她没有被眼前的奢华迷惑,她想着的是丈夫的霸业,宁愿自己与丈夫离别也不愿耽误丈夫的前途。平心而论,晋文公的出现与她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如果她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女流之辈,那历史书上就永远也没有晋文公这个词了。大胆说一句,她的决策甚至已经英明到了挽救整个晋国!

其实我们都体会得出,感情往往会迷乱理智的视线,人在感情漩涡中是很难用理智去思考问题的,因为理智作出的决策往往与自己的感情相悖,而要违背自己的感情办事却要下很大决心才办得到的。其实,能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某些还因此受人耻笑。武则天为当皇后不惜扼杀自己的新生儿,后人评价说她心狠手辣,但若不是这样,哪还有唐朝女皇的传说?哪还有唐朝的兴盛富强?

感情与理智是两个对立面,而要对某个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只有靠理智去面对才行。

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

这篇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切入口,穿越时空,纵连古今,紧扣“感情与理智的关系”来讨论故事,得出“要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的结论。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涉猎当代社会,但通过作者理性的分析,睿智的见解,哪点不是在点明时弊呢?

例文3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本文在展开过程中,先从自然界的“蜂蝶论争”起笔,接着,站在历史的高度写人类社会,项羽、刘邦、炀帝、太宗,作者用理性的眼光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翻新的审视,跳出了写自己对情感亲疏爱憎的园囿,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真可谓另辟蹊径,天然妙成。

例文4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虽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然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规则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表面上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微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

点评

本文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整篇文章就是一部论述“规则”历史的简史。从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光明之光,到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高祖约法三章,诸葛亮斩马谡,周亚夫细柳治军……大量的历史事实,众多的历史人物,抚今追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一篇高考作文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被“打捞”出的优秀作文终审评价提升17分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何永康在点评中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二、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两种倾向

何永康发现,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永康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

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可惜,大家都写得大同小异,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

此外,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之后,一种被称作“秋雨体”的文化散文也在高考中大行其道。只是大部分考生与他们所效仿的余秋雨相比,少了几十年的生活积淀,用何永康的话来说,“辞藻华丽些还不要紧,怕的是华而不实,光开花不结果。”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本来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生最熟悉的话题,但是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的蒋海彬老师在阅卷时却发现,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似乎积重难返。以往考生写作有套路,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然后加点材料,词藻华丽些就能得到高分。今年要写高考,没名人可用了,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

作为阅卷组负责人,这几年来何永康在考前总是要通过媒体叮嘱考生“关照现实”,可直到今年依然有相当多的考生重蹈覆辙。何永康认为,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如此操作相当省事,相当方便。

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

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这样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

一滴泪,可以隐忍多久

文字

天,又黑了。似一张开的冥冥血口,带着无尽吸力,吞吐万物。星在夜空中

发着光,似在应和什么。我蜷着,看星光如扬花般落满肩膀。

语文课上,老师在解读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故事,一

遍又一遍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失落。既而感怀出大摞大摞人生的无可奈

何。原本,这无可厚非。但出自一高中生笔下,就好象把一勺鱼籽酱残忍地抹在

一张葱油饼上,那么的不伦不类。

十八,九岁的年纪,那双稚嫩的甚至不曾长茧的手,却踮起脚,接过古稀学

者手中的文化大旗。一把尽是童话梦想的脊梁,驮上五千年的华夏,大有“别人

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周星驰式的“幽默”。

酒庄

因为表哥要出国,中午姨夫在一个酒庄摆酒。酒庄名很卡通。“唐老鸭”。

墨绿色的招牌在花绿的世界中那么宁静地悬挂着,卓别林式的无声在这个角落里

被诠释地完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将赴战场的我渐渐成了谈论的中心。姨夫

到是爽快地下了保一争二的命令,各亲戚也派代表发了言,无非是好好学习之类

云云。我也只是装着很郑重其事地听,时不时地点头,应和着本不属于我的期

望。

父亲和我举杯,似乎趁着酒劲,他说了很多本不属于他的话。牛奶溢在嘴

角,混着酸甜苦辣,一鼓脑吞下去。我看见大白菜在火锅里煎熬地跳。大口大口

地灌酒,醉到死。

坛子

一个漫长的夜晚。阳光特坚韧,翻山越岭地跑了好久,愣是被我那忠诚的帘

子给拦下。我含着昨夜最后一颗梅,熬了通宵。梅肉早已融化,一枚核却倔强地

屹立。只是,早已淡然无味。

昨天夜里,天空遵循定律麻木地黑,月依旧在东尽头妩媚地笑。我含着梅,

仰着脖子。梅很酸。思绪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给坛子里的每个朋友发了最后的祝

福,其实我只写了一遍,不断地剪切,复制,友谊竟被科技精简成这样。我在笑

过之后也只是茫然。

梅子泡着卡布其诺,饶着舌尖,那么圆润地滚。突然很想尝尼古丁的味道。

尼古丁顺着酒泡,不断向上冒。我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如是说。即使我至今不曾体

会过虎门海滩上的阴霾。

瓶子

后来,我认识了诺。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却早一走过我即将要走的路。诺是驿站的大当家。我不知

识形容他该用BOY还是用MAN。19岁的他早已洗尽铅尘地在大学里掌管着属于自己

的一方净土,而19岁的我却依然为了明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鸟换枪地徘

徊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我用一个夏天做赌注,输得一塌糊涂。

驿站还是个小孩子,没有重量级的写手,没有HIGH上天的人气。唯一吸引我

的只是诺,那个19岁的大男孩,小男人。我问他开驿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置可

否,只是说想。然后,我就留下来,删了记忆里大大小小的论坛的地址,因为,

我找到了家。

我搬上自己早期的作品,现在看看甚至觉得幼稚。诺个了很高的评价,最近

的一篇被加了精,我也做了斑竹。

瓶子远比我想的热闹。浅浅是个随和的福建女孩,驿站的二当家。她的头像

让我觉得舒服。坛子里的文章不多,但都不错。没有太多的矫情,一字一句都在

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很享受。

文字

天,又黑了。似一张开的冥冥血口,带着无尽吸力,吞吐万物。星在夜空中

发着光,似在应和什么。我蜷着,看星光如扬花般落满肩膀。

语文课上,老师在解读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故事,一

遍又一遍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失落。既而感怀出大摞大摞人生的无可奈

何。原本,这无可厚非。但出自一高中生笔下,就好象把一勺鱼籽酱残忍地抹在

一张葱油饼上,那么的不伦不类。

十八,九岁的年纪,那双稚嫩的甚至不曾长茧的手,却踮起脚,接过古稀学

者手中的文化大旗。一把尽是童话梦想的脊梁,驮上五千年的华夏,大有“别人

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周星驰式的“幽默”。

酒庄

因为表哥要出国,中午姨夫在一个酒庄摆酒。酒庄名很卡通。“唐老鸭”。

墨绿色的招牌在花绿的世界中那么宁静地悬挂着,卓别林式的无声在这个角落里

被诠释地完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将赴战场的我渐渐成了谈论的中心。姨夫

到是爽快地下了保一争二的命令,各亲戚也派代表发了言,无非是好好学习之类

云云。我也只是装着很郑重其事地听,时不时地点头,应和着本不属于我的期

望。

父亲和我举杯,似乎趁着酒劲,他说了很多本不属于他的话。牛奶溢在嘴

角,混着酸甜苦辣,一鼓脑吞下去。我看见大白菜在火锅里煎熬地跳。大口大口

地灌酒,醉到死。

坛子

一个漫长的夜晚。阳光特坚韧,翻山越岭地跑了好久,愣是被我那忠诚的帘

子给拦下。我含着昨夜最后一颗梅,熬了通宵。梅肉早已融化,一枚核却倔强地

屹立。只是,早已淡然无味。

昨天夜里,天空遵循定律麻木地黑,月依旧在东尽头妩媚地笑。我含着梅,

仰着脖子。梅很酸。思绪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给坛子里的每个朋友发了最后的祝

福,其实我只写了一遍,不断地剪切,复制,友谊竟被科技精简成这样。我在笑

过之后也只是茫然。

梅子泡着卡布其诺,饶着舌尖,那么圆润地滚。突然很想尝尼古丁的味道。

尼古丁顺着酒泡,不断向上冒。我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如是说。即使我至今不曾体

会过虎门海滩上的阴霾。

瓶子

后来,我认识了诺。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却早一走过我即将要走的路。诺是驿站的大当家。我不知

识形容他该用BOY还是用MAN。19岁的他早已洗尽铅尘地在大学里掌管着属于自己

的一方净土,而19岁的我却依然为了明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鸟换枪地徘

徊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我用一个夏天做赌注,输得一塌糊涂。

驿站还是个小孩子,没有重量级的写手,没有HIGH上天的人气。唯一吸引我

的只是诺,那个19岁的大男孩,小男人。我问他开驿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置可

否,只是说想。然后,我就留下来,删了记忆里大大小小的论坛的地址,因为,

我找到了家。

我搬上自己早期的作品,现在看看甚至觉得幼稚。诺个了很高的评价,最近

的一篇被加了精,我也做了斑竹。

瓶子远比我想的热闹。浅浅是个随和的福建女孩,驿站的二当家。她的头像

让我觉得舒服。坛子里的文章不多,但都不错。没有太多的矫情,一字一句都在

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很享受。

文字

天,又黑了。似一张开的冥冥血口,带着无尽吸力,吞吐万物。星在夜空中

发着光,似在应和什么。我蜷着,看星光如扬花般落满肩膀。

语文课上,老师在解读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故事,一

遍又一遍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失落。既而感怀出大摞大摞人生的无可奈

何。原本,这无可厚非。但出自一高中生笔下,就好象把一勺鱼籽酱残忍地抹在

一张葱油饼上,那么的不伦不类。

十八,九岁的年纪,那双稚嫩的甚至不曾长茧的手,却踮起脚,接过古稀学

者手中的文化大旗。一把尽是童话梦想的脊梁,驮上五千年的华夏,大有“别人

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周星驰式的“幽默”。

酒庄

因为表哥要出国,中午姨夫在一个酒庄摆酒。酒庄名很卡通。“唐老鸭”。

墨绿色的招牌在花绿的世界中那么宁静地悬挂着,卓别林式的无声在这个角落里

被诠释地完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将赴战场的我渐渐成了谈论的中心。姨夫

到是爽快地下了保一争二的命令,各亲戚也派代表发了言,无非是好好学习之类

云云。我也只是装着很郑重其事地听,时不时地点头,应和着本不属于我的期

望。

父亲和我举杯,似乎趁着酒劲,他说了很多本不属于他的话。牛奶溢在嘴

角,混着酸甜苦辣,一鼓脑吞下去。我看见大白菜在火锅里煎熬地跳。大口大口

地灌酒,醉到死。

坛子

一个漫长的夜晚。阳光特坚韧,翻山越岭地跑了好久,愣是被我那忠诚的帘

子给拦下。我含着昨夜最后一颗梅,熬了通宵。梅肉早已融化,一枚核却倔强地

屹立。只是,早已淡然无味。

昨天夜里,天空遵循定律麻木地黑,月依旧在东尽头妩媚地笑。我含着梅,

仰着脖子。梅很酸。思绪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给坛子里的每个朋友发了最后的祝

福,其实我只写了一遍,不断地剪切,复制,友谊竟被科技精简成这样。我在笑

过之后也只是茫然。

梅子泡着卡布其诺,饶着舌尖,那么圆润地滚。突然很想尝尼古丁的味道。

尼古丁顺着酒泡,不断向上冒。我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如是说。即使我至今不曾体

会过虎门海滩上的阴霾。

瓶子

后来,我认识了诺。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却早一走过我即将要走的路。诺是驿站的大当家。我不知

识形容他该用BOY还是用MAN。19岁的他早已洗尽铅尘地在大学里掌管着属于自己

的一方净土,而19岁的我却依然为了明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鸟换枪地徘

徊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我用一个夏天做赌注,输得一塌糊涂。

驿站还是个小孩子,没有重量级的写手,没有HIGH上天的人气。唯一吸引我

的只是诺,那个19岁的大男孩,小男人。我问他开驿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置可

否,只是说想。然后,我就留下来,删了记忆里大大小小的论坛的地址,因为,

我找到了家。

我搬上自己早期的作品,现在看看甚至觉得幼稚。诺个了很高的评价,最近

的一篇被加了精,我也做了斑竹。

瓶子远比我想的热闹。浅浅是个随和的福建女孩,驿站的二当家。她的头像

让我觉得舒服。坛子里的文章不多,但都不错。没有太多的矫情,一字一句都在

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很享受。

文字

天,又黑了。似一张开的冥冥血口,带着无尽吸力,吞吐万物。星在夜空中

发着光,似在应和什么。我蜷着,看星光如扬花般落满肩膀。

语文课上,老师在解读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故事,一

遍又一遍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失落。既而感怀出大摞大摞人生的无可奈

何。原本,这无可厚非。但出自一高中生笔下,就好象把一勺鱼籽酱残忍地抹在

一张葱油饼上,那么的不伦不类。

十八,九岁的年纪,那双稚嫩的甚至不曾长茧的手,却踮起脚,接过古稀学

者手中的文化大旗。一把尽是童话梦想的脊梁,驮上五千年的华夏,大有“别人

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周星驰式的“幽默”。

酒庄

因为表哥要出国,中午姨夫在一个酒庄摆酒。酒庄名很卡通。“唐老鸭”。

墨绿色的招牌在花绿的世界中那么宁静地悬挂着,卓别林式的无声在这个角落里

被诠释地完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将赴战场的我渐渐成了谈论的中心。姨夫

到是爽快地下了保一争二的命令,各亲戚也派代表发了言,无非是好好学习之类

云云。我也只是装着很郑重其事地听,时不时地点头,应和着本不属于我的期

望。

父亲和我举杯,似乎趁着酒劲,他说了很多本不属于他的话。牛奶溢在嘴

角,混着酸甜苦辣,一鼓脑吞下去。我看见大白菜在火锅里煎熬地跳。大口大口

地灌酒,醉到死。

坛子

一个漫长的夜晚。阳光特坚韧,翻山越岭地跑了好久,愣是被我那忠诚的帘

子给拦下。我含着昨夜最后一颗梅,熬了通宵。梅肉早已融化,一枚核却倔强地

屹立。只是,早已淡然无味。

昨天夜里,天空遵循定律麻木地黑,月依旧在东尽头妩媚地笑。我含着梅,

仰着脖子。梅很酸。思绪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给坛子里的每个朋友发了最后的祝

福,其实我只写了一遍,不断地剪切,复制,友谊竟被科技精简成这样。我在笑

过之后也只是茫然。

梅子泡着卡布其诺,饶着舌尖,那么圆润地滚。突然很想尝尼古丁的味道。

尼古丁顺着酒泡,不断向上冒。我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如是说。即使我至今不曾体

会过虎门海滩上的阴霾。

瓶子

后来,我认识了诺。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却早一走过我即将要走的路。诺是驿站的大当家。我不知

识形容他该用BOY还是用MAN。19岁的他早已洗尽铅尘地在大学里掌管着属于自己

的一方净土,而19岁的我却依然为了明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鸟换枪地徘

徊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我用一个夏天做赌注,输得一塌糊涂。

驿站还是个小孩子,没有重量级的写手,没有HIGH上天的人气。唯一吸引我

的只是诺,那个19岁的大男孩,小男人。我问他开驿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置可

否,只是说想。然后,我就留下来,删了记忆里大大小小的论坛的地址,因为,

我找到了家。

我搬上自己早期的作品,现在看看甚至觉得幼稚。诺个了很高的评价,最近

的一篇被加了精,我也做了斑竹。

瓶子远比我想的热闹。浅浅是个随和的福建女孩,驿站的二当家。她的头像

让我觉得舒服。坛子里的文章不多,但都不错。没有太多的矫情,一字一句都在

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很享受。

文字

天,又黑了。似一张开的冥冥血口,带着无尽吸力,吞吐万物。星在夜空中

发着光,似在应和什么。我蜷着,看星光如扬花般落满肩膀。

语文课上,老师在解读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故事,一

遍又一遍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失落。既而感怀出大摞大摞人生的无可奈

何。原本,这无可厚非。但出自一高中生笔下,就好象把一勺鱼籽酱残忍地抹在

一张葱油饼上,那么的不伦不类。

十八,九岁的年纪,那双稚嫩的甚至不曾长茧的手,却踮起脚,接过古稀学

者手中的文化大旗。一把尽是童话梦想的脊梁,驮上五千年的华夏,大有“别人

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周星驰式的“幽默”。

酒庄

因为表哥要出国,中午姨夫在一个酒庄摆酒。酒庄名很卡通。“唐老鸭”。

墨绿色的招牌在花绿的世界中那么宁静地悬挂着,卓别林式的无声在这个角落里

被诠释地完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将赴战场的我渐渐成了谈论的中心。姨夫

到是爽快地下了保一争二的命令,各亲戚也派代表发了言,无非是好好学习之类

云云。我也只是装着很郑重其事地听,时不时地点头,应和着本不属于我的期

望。

父亲和我举杯,似乎趁着酒劲,他说了很多本不属于他的话。牛奶溢在嘴

角,混着酸甜苦辣,一鼓脑吞下去。我看见大白菜在火锅里煎熬地跳。大口大口

地灌酒,醉到死。

坛子

一个漫长的夜晚。阳光特坚韧,翻山越岭地跑了好久,愣是被我那忠诚的帘

子给拦下。我含着昨夜最后一颗梅,熬了通宵。梅肉早已融化,一枚核却倔强地

屹立。只是,早已淡然无味。

昨天夜里,天空遵循定律麻木地黑,月依旧在东尽头妩媚地笑。我含着梅,

仰着脖子。梅很酸。思绪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给坛子里的每个朋友发了最后的祝

福,其实我只写了一遍,不断地剪切,复制,友谊竟被科技精简成这样。我在笑

过之后也只是茫然。

梅子泡着卡布其诺,饶着舌尖,那么圆润地滚。突然很想尝尼古丁的味道。

尼古丁顺着酒泡,不断向上冒。我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如是说。即使我至今不曾体

会过虎门海滩上的阴霾。

瓶子

后来,我认识了诺。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却早一走过我即将要走的路。诺是驿站的大当家。我不知

识形容他该用BOY还是用MAN。19岁的他早已洗尽铅尘地在大学里掌管着属于自己

的一方净土,而19岁的我却依然为了明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鸟换枪地徘

徊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我用一个夏天做赌注,输得一塌糊涂。

驿站还是个小孩子,没有重量级的写手,没有HIGH上天的人气。唯一吸引我

的只是诺,那个19岁的大男孩,小男人。我问他开驿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置可

否,只是说想。然后,我就留下来,删了记忆里大大小小的论坛的地址,因为,

我找到了家。

我搬上自己早期的作品,现在看看甚至觉得幼稚。诺个了很高的评价,最近

的一篇被加了精,我也做了斑竹。

瓶子远比我想的热闹。浅浅是个随和的福建女孩,驿站的二当家。她的头像

让我觉得舒服。坛子里的文章不多,但都不错。没有太多的矫情,一字一句都在

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很享受。

文字

天,又黑了。似一张开的冥冥血口,带着无尽吸力,吞吐万物。星在夜空中

发着光,似在应和什么。我蜷着,看星光如扬花般落满肩膀。

语文课上,老师在解读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故事,一

遍又一遍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失落。既而感怀出大摞大摞人生的无可奈

何。原本,这无可厚非。但出自一高中生笔下,就好象把一勺鱼籽酱残忍地抹在

一张葱油饼上,那么的不伦不类。

十八,九岁的年纪,那双稚嫩的甚至不曾长茧的手,却踮起脚,接过古稀学

者手中的文化大旗。一把尽是童话梦想的脊梁,驮上五千年的华夏,大有“别人

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周星驰式的“幽默”。

酒庄

因为表哥要出国,中午姨夫在一个酒庄摆酒。酒庄名很卡通。“唐老鸭”。

墨绿色的招牌在花绿的世界中那么宁静地悬挂着,卓别林式的无声在这个角落里

被诠释地完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将赴战场的我渐渐成了谈论的中心。姨夫

到是爽快地下了保一争二的命令,各亲戚也派代表发了言,无非是好好学习之类

云云。我也只是装着很郑重其事地听,时不时地点头,应和着本不属于我的期

望。

父亲和我举杯,似乎趁着酒劲,他说了很多本不属于他的话。牛奶溢在嘴

角,混着酸甜苦辣,一鼓脑吞下去。我看见大白菜在火锅里煎熬地跳。大口大口

地灌酒,醉到死。

坛子

一个漫长的夜晚。阳光特坚韧,翻山越岭地跑了好久,愣是被我那忠诚的帘

子给拦下。我含着昨夜最后一颗梅,熬了通宵。梅肉早已融化,一枚核却倔强地

屹立。只是,早已淡然无味。

昨天夜里,天空遵循定律麻木地黑,月依旧在东尽头妩媚地笑。我含着梅,

仰着脖子。梅很酸。思绪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给坛子里的每个朋友发了最后的祝

福,其实我只写了一遍,不断地剪切,复制,友谊竟被科技精简成这样。我在笑

过之后也只是茫然。

梅子泡着卡布其诺,饶着舌尖,那么圆润地滚。突然很想尝尼古丁的味道。

尼古丁顺着酒泡,不断向上冒。我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如是说。即使我至今不曾体

会过虎门海滩上的阴霾。

瓶子

后来,我认识了诺。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却早一走过我即将要走的路。诺是驿站的大当家。我不知

识形容他该用BOY还是用MAN。19岁的他早已洗尽铅尘地在大学里掌管着属于自己

的一方净土,而19岁的我却依然为了明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鸟换枪地徘

徊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我用一个夏天做赌注,输得一塌糊涂。

驿站还是个小孩子,没有重量级的写手,没有HIGH上天的人气。唯一吸引我

的只是诺,那个19岁的大男孩,小男人。我问他开驿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置可

否,只是说想。然后,我就留下来,删了记忆里大大小小的论坛的地址,因为,

我找到了家。

我搬上自己早期的作品,现在看看甚至觉得幼稚。诺个了很高的评价,最近

的一篇被加了精,我也做了斑竹。

瓶子远比我想的热闹。浅浅是个随和的福建女孩,驿站的二当家。她的头像

让我觉得舒服。坛子里的文章不多,但都不错。没有太多的矫情,一字一句都在

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很享受。

文字

天,又黑了。似一张开的冥冥血口,带着无尽吸力,吞吐万物。星在夜空中

发着光,似在应和什么。我蜷着,看星光如扬花般落满肩膀。

语文课上,老师在解读一篇高考的满分作文。华丽的辞藻,唯美的故事,一

遍又一遍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失落。既而感怀出大摞大摞人生的无可奈

何。原本,这无可厚非。但出自一高中生笔下,就好象把一勺鱼籽酱残忍地抹在

一张葱油饼上,那么的不伦不类。

十八,九岁的年纪,那双稚嫩的甚至不曾长茧的手,却踮起脚,接过古稀学

者手中的文化大旗。一把尽是童话梦想的脊梁,驮上五千年的华夏,大有“别人

笑我太痴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周星驰式的“幽默”。

酒庄

因为表哥要出国,中午姨夫在一个酒庄摆酒。酒庄名很卡通。“唐老鸭”。

墨绿色的招牌在花绿的世界中那么宁静地悬挂着,卓别林式的无声在这个角落里

被诠释地完美。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即将赴战场的我渐渐成了谈论的中心。姨夫

到是爽快地下了保一争二的命令,各亲戚也派代表发了言,无非是好好学习之类

云云。我也只是装着很郑重其事地听,时不时地点头,应和着本不属于我的期

望。

父亲和我举杯,似乎趁着酒劲,他说了很多本不属于他的话。牛奶溢在嘴

角,混着酸甜苦辣,一鼓脑吞下去。我看见大白菜在火锅里煎熬地跳。大口大口

地灌酒,醉到死。

坛子

一个漫长的夜晚。阳光特坚韧,翻山越岭地跑了好久,愣是被我那忠诚的帘

子给拦下。我含着昨夜最后一颗梅,熬了通宵。梅肉早已融化,一枚核却倔强地

屹立。只是,早已淡然无味。

昨天夜里,天空遵循定律麻木地黑,月依旧在东尽头妩媚地笑。我含着梅,

仰着脖子。梅很酸。思绪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给坛子里的每个朋友发了最后的祝

福,其实我只写了一遍,不断地剪切,复制,友谊竟被科技精简成这样。我在笑

过之后也只是茫然。

梅子泡着卡布其诺,饶着舌尖,那么圆润地滚。突然很想尝尼古丁的味道。

尼古丁顺着酒泡,不断向上冒。我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如是说。即使我至今不曾体

会过虎门海滩上的阴霾。

瓶子

后来,我认识了诺。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却早一走过我即将要走的路。诺是驿站的大当家。我不知

识形容他该用BOY还是用MAN。19岁的他早已洗尽铅尘地在大学里掌管着属于自己

的一方净土,而19岁的我却依然为了明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鸟换枪地徘

徊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我用一个夏天做赌注,输得一塌糊涂。

驿站还是个小孩子,没有重量级的写手,没有HIGH上天的人气。唯一吸引我

的只是诺,那个19岁的大男孩,小男人。我问他开驿站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置可

否,只是说想。然后,我就留下来,删了记忆里大大小小的论坛的地址,因为,

我找到了家。

我搬上自己早期的作品,现在看看甚至觉得幼稚。诺个了很高的评价,最近

的一篇被加了精,我也做了斑竹。

瓶子远比我想的热闹。浅浅是个随和的福建女孩,驿站的二当家。她的头像

让我觉得舒服。坛子里的文章不多,但都不错。没有太多的矫情,一字一句都在

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