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星期四的下午,我们上班队课,今天可是比拼六面魔方哦!

我们班只有五位同学参加比拼魔方的比赛,他们个个胸有成竹的让茅老师把魔方弄得乱七八糟,然后茅老师一声令下,紧张的比赛开始了。他们马上以最快的速度转了起来,其他的同学都在为他们几个加油,看着他们专心致志的表情,显然周围喧闹的加油声是丝毫影响不到他们的,在他们的认真中我看到了全心投入。正当大家看得起劲时,突然有人垂头丧气的对茅老师说:“茅老师我放弃了,我拼不出来了。”“不行,分钟还没有到不能放弃,你只要静下心来,一定会成功的。”茅老师鼓励地对他说,他慢慢地继续去转魔方。

当十分钟过去了以后,只有还剩两个同学在赛场上奋斗着。第一个放弃的同学对一个还在坚持的同学说:“放弃吧,你也是完不成的了。”那位同学没有理会,反而继续拼得更快了。看着他不受一丝动摇,认真拼博的精神。

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想到了:坚持,就是胜利,不到最后,绝对不能放弃。

那件事启发了我

桌子的一边,是我;对面,是从小教我下棋的老师;中间,是一盘棋。我与老师对垒,企图寻求人生的答案。

这盘棋,我很想赢下来。第一步,怎么走?我举棋不定,师傅说:“首步下好,可定全局。”我走哪里?是啊,我走哪儿呢?前面的路似乎已被大雾封锁,我依窗凝望,斑驳可见一个孤影在唤我前去,他是谁,是幸运之神,抑或是噩运之神?我茫然了。去吧,路还是要走的!我怎能因为恐惧而停滞不前。棋子“啪”的一声落下。

大战很快进入白热化状态,一黑一白在棋盘上驰骋厮杀,难解难分。可是,看得出来,我已处下风,我的“一条大龙”已陷入危机,一股咄咄逼人的杀气向我逼来。我该怎么办啊?是啊,我该怎么办呢?前面的路,无疑是充满风险,可是我的这条“大龙”要想保住,我必须走这条险路,我已无法回头,唯有全力以赴。也许我会遍体鳞伤,也许我会心力交瘁,可是只有拼尽全力,才会有胜利的机会,我镇定一下,棋子坚定地落下……

“啪”,最后一颗棋子落下,我输了,那条大龙终究没有逃脱被围剿的命运。我输了。内心已然一片空白,心底一片冰凉。所有的自信似乎一瞬间消逝,再也不会回来。神色的变化怎能逃过老师的法眼。“我输了。”我苦笑。“是啊,你又输了。”老师稍作停顿,睿智的目光从我身上扫过,说道:“可是,这只是一盘棋而已,人生的棋可绝不是一盘就可以下完的。”我看着老师,:“老师是说……”老师一边收拾棋子,一边说道:“众多棋局,扑朔迷离,千变万化,如天上的星星让人眼花缭乱。其实谁都会输,也都会赢,重要的是该如何看待输赢,更要知道如何去赢,日后,还有许多盘模等待你去下,要努力啊!”

老师的话,如醒醐灌顶,我的心门顿时打开;人生如棋,黑白相间,有输有赢,永不言败!我没想到,困扰我诈许久的问题,在一盘模里得到解决了。那一次,我很受启发!

那一次,我很受启发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便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历经了15年的风风雨雨,使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每次的事情中我们都会受启发。正因为这样,才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对于我来说,每经历的事情都蕴含着极大的意义。第一次煮面条让我知道了每个人都要学会独立,第一次骑自行车让学会了勇敢,坚强。第一次做手工让我知道每个人都要经历挫折。但我们不能灰心丧气,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那一次,我很受启发

当我读到一篇文章时,我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动了。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位大约70岁的老人在生死边缘徘徊。他被儿子送到医院,在最后的时刻中他告诉儿子自己在衣柜里放着一个小木箱,他儿子拿来后打开一看,是一万块钱,老人对儿子说他要把这些钱捐到贫困山区。儿子哭着答应了。这时,我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打动,他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做了以件有意义的事。他虽死,但犹生。他的故事昂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为他人所做的贡献

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我们不仅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她人的生命。我们活着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我身边最熟悉的人

每天清晨都会亏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出现我们班上。那就是我们的老师,不论春夏秋冬您总是持之以恒,而我们也不以为然。

是您教会了我们a,o,e.

俗话说得好‘老师像园丁精心培育这祖国的花朵,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道路;老师像春禅,不辞辛苦的编织着理想的彩虹;老师像书;让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在书中遨游。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慈祥,平易近人的老师。

牟老师有一头乌黑的短发,高高的身材,身着朴素,在他脑海里不知有多少的知识。上课时话语滔滔,就像一个辛勤的下蜜蜂一样孜孜不倦的把知识传授给我们!

一枪,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不怎么好,可后来在牟老师的鼓励与启发下进不可大了。还受了牟老师的表扬呢!我心里像喝了甜蜜一样的。

一年级的时候,牟老师当了我们的班主任,到现在已有五年之久了。在这五年中,我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从阳光变得成熟,从淘气变得懂事,从胆小变得勇敢,在老师的鼓励呵护下,葱一棵只能依赖别人的‘幼苗’变成了能遮风挡雨的‘渗天大树’。这些都是老师的功劳。

老师像播种机;勤勤恳恳的撒着希望的种子。老师像黄牛;没有一丝的怨言,只是在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我们班的班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我们的心中您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我最喜爱的老师!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轰轰烈烈的史诗。在这部史诗中,充满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自豪,屈辱,敬佩,景仰和快乐……——前言孔子,以好学著称,他对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几乎被当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他是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学派的创始人。(一)教育思想愿意拜孔子为师的人很多,他索性就办了个私塾,收起了学生。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说:“还有比你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的问题回答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又称颜渊)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的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奋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设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而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其余的三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跟他废话了。”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学习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的去追求就是了。”(二)周游列国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的地方开会,以此来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之为“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担任这件事。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做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鲁定公欣然接受了这班女乐,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邵王打发人请他,陈邵的大夫怕孔子到楚国对他们不利。于是就把孔子在半路截住。后来,楚国派人来才将他解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最终,他回到鲁国把精力全放在教育弟子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典籍。如《诗经》,《尚书》,《春秋》,等。共年前497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卫二中初一七班

让我受到启发的一句话

在我的人生中,有一句话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句话,改变了我的许多想法。

记得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我考得比较差,只得到了85.8分,我仔细分析了错误的提,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我经常犯的毛病:“粗心大意或没有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就下笔做了。”我想:“这些毛病都犯了好几次了,这次又是这样,我该怎么想妈妈交代呢?哎!不管它,反正有些人比我考得更差的呢,我又不是最差的一个。”

回家后,妈妈问我考得怎么样?考了多少分?我回答说:“考得有点差,这考了85.8分。”妈妈没有生气,又问:“那其他同学呢?”我说:“有些考了70多分,有些考了80多分,最高是92分。”那你为什么没考90多分呢?”“不知道。”“那你在要考试之前在干什么?”妈妈有点生气了。”还有比我考得更差的呢!”我顶嘴说。妈妈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对我说:“柳柳,你长大了,你必须懂得,要想超过别人,就要先超过自己。”听了这句话,似懂非懂,绞尽脑汁也没想到这句话的含义。

晚上,爸爸回家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爸爸给我说:“最任何事情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好!做到最好的时候,不是一定比别人强,而是看自己是否有进步,是否每一次都原地踏步跌倒在同一个地方。希望你以后能改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学习,冷静思考,超越自己,做一个每天有进步的人。”听了爸爸的话,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我以后一定争取尽早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争取各方面取得大得进步。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说到历史人物,我们就会马上联想到许多的人物,而在这么多的伟人中,我最喜欢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他的文章。可是小学里我们并不十分了解他,直到初中才开始慢慢了解他。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而且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童年时长时期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鲁迅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长大后的鲁迅在求学的道路上是十分艰难的,他先是进入了当时人最看不起的洋学堂,被人们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人们的唾骂而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后来经过他的努力,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后,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鲁迅的小说里人物大多数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一生有许多作品,这些作品都是通过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来表现的。我喜欢鲁迅先生并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他作品中所体现的那种民族精神,是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鲁迅。木渎实验中学初二(1)班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司马迁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一说山西河津,一说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带,嵌镶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10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司马迁大约20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主要职责是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边是昆明。据司马迁自己说,他少年时期曾经“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说他儿童时期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后来他的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亲也到了长安,然后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刻苦读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拜了很多名师做老师。司马迁的家族,就是他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写一部史书,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司马迁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司马谈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司马迁从20岁开始的全国漫游,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他这个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比如说,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声朗诵着屈原的诗,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写《屈原列传》写得那么有感情,他是亲自去考察过,他是在学习屈原的基础上来写屈原的。比方说,在韩信的故乡淮阴,他也搜集了许多有关韩信的故事,并亲自去问别人,说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了解韩信为什么能够受胯下之辱而不发怒,不愿意去做出非法的事来,忍了。韩信那么高的个子,从一个流氓两个腿之间爬过去,如果按照他的个性,一刀就把他杀了。但是如果把他杀了,后来就不能够建功立业了。韩信后来帮助刘邦推翻了秦王朝,建立了西汉,封王封个侯,回了故乡,韩信自己说:如果当初我把你杀了,我就没后来的建功立业,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再比如说,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还和孔子故乡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揽衣挽袖,一步一揖,学骑马,学射。学行古礼,以此表达他对孔子的纪念。再比如说,在孟尝君的故乡薛城,他走乡串巷,考察民风,而且他考察这个地方的民风跟当年孟尝君好客养士有什么关系,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在漫游的旅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存留于人们口碑上的故事,获得了许许多多从古籍当中所得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他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认识逐渐深入。 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性情,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的表现力。所以说司马迁的这次漫游,正是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极为坚实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中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但是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单于调拨更多的兵力,然而仍然无力与李陵相抗衡。就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在单于准备退军之时,李陵手下有一名军候侯敢叛变,将李陵内部军情告发。告诉单于李陵后面没救兵,而且教单于部下制作连发连射的弓箭。单于于是继续与李陵作战。最后李陵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腐刑。腐刑是个奇耻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希望出现一线转机。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50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这样一个忍辱负重修史记,公正明理,不畏权势,博古通今的伟大人物,怎能不让人喜欢与敬佩?漯河市第五中学七(4)班

我最亲密的朋友

我最亲密的朋友 咋一看这题目,你一定会认为,我接下来要介绍一个人。如果你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呀,我要介绍的最亲密的朋友却是一副“乒乓拍”呢!说起乒乓拍与我的故事,那可就说来话长喽!

一见钟情

说起我和“乒乓拍”的初次相识,那可要追溯到我刚上小学的那段日子。

那时候,每当下课铃一响,我总会看到一些大哥哥挥打着乒乓拍,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扣杀、旋球、吊球,那机敏灵活的身姿,那扣人心弦的比赛总是让我回味无穷!于是,我开始偷偷地攒钱。从那开始,我,一天比一天爱打乒乓球。之后,我几乎每天都会打上几个课间,来训练球技。万一哪一天下雨了,我也会将乒乓拍握在手中,在教室门口和同学练习打乒乓球。我的球技越练越好,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战斗伙伴——乒乓拍!

一波三折

然而,有一段时间,我却“移情别恋”了,把我的亲密朋友束之高阁了,一股脑钻进了网络游戏的世界里……

那段日子里,我作业做得很快,一做完作业,原本是开开心心地拿着乒乓拍找伙伴痛快地“杀”局,而现在,却成了迫不及待地开电脑,一开游戏就是一两个小时,玩得忘乎所以!那段时间,好久都没打乒乓球,我想,乒乓拍早已躺在地上哭泣了,他那红黑相对的板面一定也已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因为迷恋网络,我的学习成绩在下降,视力也在下降!当一次单元测试后,我拿着手上可怜兮兮的85分试卷,我突然醒悟过来:一直这样沉迷网络,是对自己非常有害的!于是,我又重新拾起球拍,与自己的亲密朋友重新和好啦!

一往情深

不过,我对乒乓拍的深厚感情,往往却来自自己任性别扭时,乒乓球给我的启示……

有一次,我因为写字退步了,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妈妈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失落,伤心,和委屈一直缠绕在我身边。我拿起了乒乓拍,冲出了家门,来到球场,我的泪水差一点儿就夺眶而出了。我拿着乒乓拍,使劲地向墙上打着乒乓球。一不小心,乒乓球弹回来时,我没来得及接住,它就已经重重地打在了我身上。恍然间,乒乓拍让我受到了启发:原来,妈妈都是这样一种感受!虽然妈妈狠狠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心里最痛的还是她自己啊!就像我打乒乓球一样,我虽然是打乒乓球,但反弹回来打在自己身上,还是自己最痛呀!就这样,我明白了“打在儿身,痛在娘心”这句话的含义。于是,我在乒乓球的启发中,走到妈妈跟前,说了声“对不起”。妈妈原谅了我,还对着我欣慰地一笑。这时候,我忽然瞥见了旁边的乒乓拍,想道:啊,这都是乒乓拍的功劳!

乒乓拍——我最亲密的朋友!就是它,让我得到快乐,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