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世博的日子里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周越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世博会是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orExposition,WorldExpo)的简称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在世博会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给每一个来上海的游客一个比以往更好的影响,我们都应该知荣辱,树新风,不能给我们上海人丢脸。每个人上街时,虽说不用穿得太正式,但我们也不能穿着睡衣上街,好几次我在小区里面散步,就看有几个穿着睡衣的居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渴望燃烧起来。”燃烧起来,让生命之光燃烧起来!让明辨荣辱的智慧之光燃烧起来!让辨别美丑的心灵之光燃烧起来!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重任,承载着民族兴旺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中,在弘扬时代精神,树立科学品格的征途上,大学生责无旁贷!实践荣辱观,我们更要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用无悔的青春创造闪亮的人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前行,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践行者!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充满活力,绿色,是人类永恒的理念,绿色,是文明的象征,绿色,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所以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让城市多一份绿色,添一份活力。

走进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录》时,当读到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家出走,去投奔他姨婆的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掰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繁星》、《春水》等。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人们评价她说: “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我与世博

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而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就将在我国的上海举行了!这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甚至要超过北京奥运会呢!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十分的可爱。这是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而海宝正用它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而且啊,据说上海世博会尚未正式开幕,就已有11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之最。

第一个是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报名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有240多个,为历届世博会之最,超过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最高纪录。将吸引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

二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世博会分注册类和认可类。注册类为综合、大型的博览会,5年举行一次,规模大、影响巨大,上海世博会就属于注册类博览会,这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

三是志愿者人数最多。本届世博会对志愿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世博园区和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以青年为主体的近20万名志愿者将为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将动员近百万志愿者参与遍布全市的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行动,人数为历届世博会之最。

四是自建馆数量最多。上海世博会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五是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将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开创性地推出“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利用和借助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互联网将使上海世博会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六是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年发电量可达280万度,相当于上海4500多万居民一年的总用电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00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000多吨。

七是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外立面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为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也是展馆节能的一大标志。绿化隔热外墙在夏季将有效阻隔辐射,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到了冬天,外墙会形成保温层,降低风速,从而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八是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世博园区里的新型公厕将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公厕,也是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世博园区内将设30多座厕所约8000个厕位!世博公厕采用通风隔热双层屋顶:在整体外墙设置统一的遮阳装置、绿墙,使建筑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外空气温度,不用排风扇、鼓风机。这种师法自然、顺应风土的方式经测量可使公厕内外温差达到8―10摄氏度。在除味上运用虹吸原理,除味更有效。该公厕在世博会开完后,并不是敲掉了事,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箱体组合装配式”厕所有着“可移动性”,开完世博会可以移走,再拿到其他公共服务区域。

九是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约有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保护,超过40万平方米的工业建筑将被保护性改造、置换,约占世博园区总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创下历届之最。世博园区所在地是上海工业遗产最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厂房承载着很多关于城市的历史记忆。对老建筑的保护利用成为世博会主题演绎中的重要内容。这些老建筑将在多种用途中获得新生:一部分将直接用于国家馆;另一部分是用于物流和后勤保障;最引人注目的还有5000平方米的世博会博物馆与2万平方米的城市文明馆,它们都设在原江南造船厂的老建筑内。

1 十是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园区在市中心占地高达5.28平方公里,上海世博会园区面积是历届世博会之最。十一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在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内,有一个由30000个水晶展牌组成的“闪耀矩阵”展示墙,每个展牌上都镌刻着每个企业的名字。整个闪耀矩阵在灯光的照耀下将流光溢彩,色彩万千,是中国企业在世界级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集体亮相。如此伟大的盛会将在我国举行,我感到万分自豪。到了五一长假,我一定要去上海参加这一次的世博会!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红色经典书籍推荐(1)《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这部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2)《红日》 吴强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红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艺术表现上,《红日》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3)《红旗谱》 梁斌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4)《青春之歌》 杨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表现了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的迅速成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青春之歌。(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这是一部激励了无数人的佳作,问世以来几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保尔的话来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6)《红色中国》郭建设中国文联出版社此书的作者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以独特的视角、新奇的风格、新奇的风格、耀眼夺目的画面,充分表达出中国人的红色不胜举,可以说,中国人将这“红色”运用到了极致,无论是穿的、戴的、用的、摆的、脑子里想的,无论是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无论是表彰大会、开业庆典、耀眼的“红色”。“红色”在中国代表着传统,红色代表着喜庆,红色能让人进取,红色使人感动。它形成了中国的国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颜色,乃至为整个民族的一种强劲、浩然的精神气节。(7)《踏上红色之旅》刘刚中央编译出版社本书详尽介绍了我国主要的红色旅游风景点,涵盖了中宣部《纲要》规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主要介绍了以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重庆、西柏坡、北京、韶山、广安、淮安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以红色记忆、红色景观、红色之旅三部分统领全书,既让人重温流金岁月,感受生命激情,又使人焕发生命斗志、爱国热情,树立理想信念,寓教于乐。同时,在旅游线路、景点选择、旅行常识配备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红色旅游出行者的需要,将红色景区(革命遗迹)、绿色山水和文化景观通盘设计,又把革命传统教育、祖国山河欣赏和民族文化遗存品味融为一体,是一本知识性、资料性和休闲性多功能兼备的旅游书。(8)《把一切都献给党》吴运铎工人出版社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9)《林海雪原》曲波1946年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东北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到1946年冬天,已经对民主改革形成致命威胁。《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一直骁勇善战的小分队在于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10)《苦菜花》冯德英《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仨义嫂及其一家的际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鲜明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艺术形象。(11)《保卫延安》杜鹏程 以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为蓝本,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对于这样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12)《东方》 魏巍小说《东方》通过对朝鲜战场和我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13)《母亲》高尔基《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即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弗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维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旧世界的斗争,成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过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14)《三里湾》赵树理《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它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开渠等工作,精心描写了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户人家复杂的矛盾纠葛,借此揭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这场变革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反响。(15)《敌后武工队》冯志1942年的冀中平原。日本宪兵、汉奸、伪警察等数百人包围了东王庄,敌人架起机枪,疯狂地扫射,尸横遍地,余烟未尽,惨不忍睹。闻讯赶来的武工队员们按捺不住心中怒火,纷纷向队长魏强请战,为乡亲们报仇。这支敌后武工队活跃在冀中大平原上,为抗日救国做着他们的贡献。(16)《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权延赤以第二人称的角度描写了周恩来总理伟大的政治生涯。感情真挚,既是一部不错的纪实传记,又是催人泪下的感人小说。着力推荐!(17)《平原枪声》李晓明《平原枪声》是一部讲述人民群众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共同打击日寇、汉奸的英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年轻的八路军马英在党的领导下,回到家乡肖家镇,带领抗日战士依靠群众与中村一伙为首的日寇、汉奸进行者殊死搏斗。他们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密切配合,敌后作战和隐蔽斗争相呼应,发动群众,智取枪支,建立武装,攻占炮楼、巧杀汉奸,识破叛徒,粉碎“扫荡”……一次又一次挫败日、伪的阴谋,出生人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将敌人彻底消灭。(18)《放眼看长征》叶心瑜红旗出版社《放眼看长征》是一本纪实类的书,详细介绍了长征的原因、经过,以细腻的笔调记录了长征途中很多感人故事。该书有一章专门写外国人怎样看长征的,很有意思。隔着七十年的时空,现代人对长征的理解,难免不带着现代眼光,看看外国人眼中的长征,也许对我们更好理解长征精神有特别意义。(19)《腐蚀》茅盾,《腐蚀》以皖南事变为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开展于一九四○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二月的重庆。这时,日寇为呼应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攻势,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企图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以便向南洋扩张。国民党认为反共卖国时机已到,进一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残酷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并与日寇汉奸暗中勾结,进行卖国投降活动;在军事上,配合日、伪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进攻,不断袭击八路军和新四军,竟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腐蚀》这部小说的创作正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革命作家茅盾,目击这一黑暗现实而及时作出的强烈抗议。(20)《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21)《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出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标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22)《彷徨》《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23)《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24)《野草》《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25)《骆驼祥子》老舍《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26)《月牙儿》老舍《月牙儿》全文以月牙儿为线索,作者以散文诗的笔法塑造了一个可怜、可敬、可叹的形象,描绘了一个丑恶而凄冷的旧社会,令人回味无穷。(27)《茶馆》老舍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28)《四世同堂》老舍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29)《子夜》茅盾《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物的刻画,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史诗性的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重压下的悲剧命运。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强大、自信、有抱负、有手腕;另一方面却软弱、空虚。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不满;另一方面又敌视工农。节选片段中,细致地描写了他在走向失败过程中的挣扎与抵抗,表现了他外强中干、似强实弱的个性特征。(30)《蚀》茅盾《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 《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31)《春蚕》茅盾小说叙述了中国浙东蚕农在帝国主义军事、经济的侵略下,一步步陷入破产的悲惨经过。在艺术上,影片以真实自然、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蚕农老通宝一家勤劳纯朴、忠厚善良的品质和艰苦劳动、奋斗求生的精神。(32)《林家铺子》茅盾《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小说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由《春蚕》、《秋收》、《残冬》组成的农村三部曲,每篇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时代背景和《林家铺子》基本相同,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苦难的加深而逐渐觉醒、抗争的过程。以老通宝为代表的老一辈,希图用诚实、勤奋的劳动来改变厄运、换取生存的梦想已经破灭;而以多多头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严酷现实面前终于觉醒,最后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昭示了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33)《爱情三部曲》巴金《雾》 内容梗概:周如水从日本留学归来,他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馆巧遇从前仰慕过的女子张若兰,一个美丽温柔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双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却没有勇气表白。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周如水在家乡有个没有爱情的丑妻,是他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的,为此他拒绝了几次可能的幸福。陈真告诉张若兰真相,鼓励她主动向周表白并帮助他摆脱家庭束缚。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说其母病想见他,并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的周如水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 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这个旅馆,此时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两年前病死,但张若兰早已离去,只剩下他在海边独自悔恨。 《雨》 内容梗概:两年后的上海,吴仁民的妻子已经病死,陈真被汽车撞死。 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吴仁民对周冷嘲热讽,但自己很快也坠入情网。恋上他从前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但吴仁民很快发现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从前的恋人玉雯,她因为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过他,现在又因为孤独想与他重续旧好,吴仁民痛苦地拒绝了她。 李佩珠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拒绝爱情,周如水在绝望中投水自杀。吴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杀的消息,熊智君为了保护他抱病嫁给了玉雯的丈夫———一个军阀,并留信鼓励他追求事业。吴仁民在悲愤中终于振作了起来。 《电》 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己却遇难。 佩珠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34)《父与子》[俄]屠格涅夫《父与子》描写的是父与子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己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35)《芦花荡》孙犁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36)《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创作于1923年7月。当时,作者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已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的目光也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37)《风云初记》孙犁风云初记》以滹沱河两岸的子午镇和五龙堂为背景,以高、吴、田、蒋四姓五家的关系为线索,描写抗日战争初期冀中平原上各个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展示出冀中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抗日武装,组织抗日政权的伟大斗争精神和爱国思想。(3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的是1946年华北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这部小说以桑干河边暖水屯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土改中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展现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让读者看到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了光明大道。(39)《李有才板话》赵树理这部小说准确真实的描写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村“政治生活的横断面”,反映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心理变动,赢得了“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赞誉。(40)《小二黑结婚》赵树理《二黑结婚》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冲破封建传统和落后家长的重重束缚,终于结为美满夫妻的故事。(41)《暴风骤雨》周立波《暴风骤雨》是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驾齐驱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经典著作。它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描绘出土地改革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画卷,把中国农村冲破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破封建罗网,朝着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42)《山乡巨变》周立波从反映的历史内容和典型意义上来看,《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的读篇。它由正、续篇组成,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从而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村的第二次暴风骤雨。如同《暴风骤雨》一样,《山乡巨变》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43)《创业史》柳青《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新排列、新组合,完整地展示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特别是他们对待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私有制所持的立场和感情的飞跃。(44)《红旗谱》梁斌《红旗谱》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的历史和冯老兰一家两代的历史为主线,揭示出农民阶级同反动统治阶级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尖锐对立,农民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血肉关系,再现了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可以说,这是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45)《李自成》姚雪垠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46)《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小说选取独特的角度,从“文革”时期的一个监狱里发生的故事入手,正气凛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时期是非颠倒,鬼蜮横行的黑暗现实。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发展紧紧地与悼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有黑暗与邪恶,更有光明与正义。整个作品具有邪不压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47)《刘胡兰传》马烽这本书不仅让读者看到伟大的时代的力量,党的力量,毛泽东思想的力量使刘胡兰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英雄,而且还让人们更加具体真切地了解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刻内涵。(48)《黄河东流去》李准《黄河东流去》以三、四十年代黄泛区人民的苦难史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黄河流域勤劳、质朴、侠义的农民的历史命运,热情地讴歌了他们那黄金般可贵的品质和纯朴美好的感情,挖掘出中华民族的伟大魂灵。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李麦、徐秋斋、海老清、蓝五、王跑等典型形象。在艺术上作者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同外国小说的某些富有表现力的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描写上,既有白描的硬功夫,又学习外国小说心理描写方面的长处,使这部小说成为杰出的土洋结合之作。(49)《艳阳天》浩然艳阳天》是最能显示浩然五、六十年代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它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画卷,精细地刻画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热情地歌颂了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50)《保卫延安》杜鹏程小说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作者以解放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英雄连参加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以主要人物周大勇的英雄事迹为中心,围绕西北战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浴血拼搏,描绘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5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小说通过铁路建设工地的一个横断面,描绘了经过战争洗礼的人们在和平建设事业中所经受的新的严峻的考验。作者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充沛的革命热情,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人生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应当怎样生活?只有不畏艰险、激流勇进的人,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52)《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53)《落叶》郭沫若(54)《行路难》郭沫若郭沫若的自传小说(55)《标准与尺度》朱自清这是一个动乱时代。人们很难计算他们的将来,即使是最短的将来。这使一般人苦闷;这种苦闷或深或浅的笼罩着全中国,也或厚或薄的弥漫着全世界。在这一回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两年,就有人指出一般人所表示的幻灭感。这种幻灭感到了大战结束后这一年,更显著了;在我们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战,一般人都挣扎的生活着。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我们也明白太平时代还遥远,所以先只希望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一般人失望之余,不由得感到眼前的动乱的局势好像比抗战期中还要动乱些。再说这动乱是世界性的,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大概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这动乱;我们不能计算,甚至也难以估计,这动乱将到何时安定,何时才会出现一个小康时代。因此一般人更深沉的幻灭了。(56)《登记》赵树理小说主要以张家庄张木匠的老婆小飞蛾为主线,描写了她与婆婆和女儿艾艾三代女性的婚恋故事。小飞娥婚前在娘家有自己的相好,这在封建思想浓厚的农村被视作“名声不正”,在受过同样苦的婆婆教唆下,被丈夫张木匠用锯梁子暴打了一顿,便麻木地安于包办的婚姻生活。女儿艾艾与同村的小晚自由恋爱,也受到同样“名声不正”的非议,但是生长在新时代,在《婚姻法》的保护下,这对年青人最终冲破重重束缚,终成眷属。(57)《乡里旧闻》孙犁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随着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邝继勋等著名将领进入大别山,一支红色大军出现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汉路以东的广大地区,她就是曾创建了全国第二大红色根据地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在蒋介石军队一次比一次疯狂的“围剿”面前,为了中国工农的解放,她由小到大,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屡挫屡起,越战越强,成了一支以打大伏、打恶伏著称于世的、骁勇善战的红色军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战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劳的篇章。党内历次“左”倾路线的影响和张国焘的军阀主义统治为这部历史增加了曲折和黑暗,也使她那耀人眼目的光荣越发震撼人心。(59)《南京大屠杀》作者:徐志耕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俘军民被惨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景。(60)《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61)《王震的三次长征》作者:穆欣2007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8年是王震同志百年华诞,本书记述了他率领部队三次长征的艰难历程和杰出表现。 第一次长征,红二、六军团决定先向昆明虚晃一枪,然后急速北进飞渡金沙江,3月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兵两路向云南中部急进。红二、六军团于4月6日攻占寻甸,8日抢占普渡河;王震和萧克率红六军团则经白岩、羊街、可朗等地向普渡河前进。第二次长征,中原会师意义重大,它为南下支队继续南征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全体指战员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也极大地鼓舞了豫鄂皖湘赣边区以及敌后的广大军民。第三次长征,彭德怀从兰州飞抵酒泉,在第一兵团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就进军新疆执行各项政策和注意事项讲了话。王震在会上宣读了向新疆进军的命令,同时宣布:10月10日我军开始向新疆大进军。(64)《牛棚杂忆》季羡林著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63)《野火春风斗古城》作者:李英儒1943年,游击队政委杨晓冬化装进入华北某古城,在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姐妹的配合下,开展瓦解伪治安军的工作。游击队在一次伏击中俘获了伪治安军团长关敬陶,对他进行教育后将其放还。关敬陶被释放后,引起了日军顾问多田和伪军司令高大成的怀疑,他们让被叛徒高自萍出卖被捕的金环与关敬陶对质。为替关卸脱责任,金环英勇就义。此后,又因高自萍的出卖,杨晓冬和母亲也被捕。高大成想利用母子之情软化杨晓冬,从而将城里的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杨母为免除儿子的后顾之忧,完成革命重任,便坠楼而死。这一切给关敬陶以强烈的震动。银环和韩燕来等地下党员在武工队的配合下,冒险从狱中救出杨晓冬。为完成争取关敬陶、瓦解治安军的任务,杨晓冬仍在城里隐蔽下来。他和银环登门拜访关敬陶,申明民族大义,促使关下定了起义的决心。在高大成下令伪军出城抢粮之时,杨晓冬和关敬陶消灭了前来监视的特务队长,带领起义部队上山。杨晓冬和银环也在斗争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64)《回首文革》张化苏采青讲建国以后的党史时,人们常感到,一头一尾容易,中间不好办。头七八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其中虽有一些问题可能引起争论,但总的说来好处理。近16年,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也很复杂,但是好办,总的是改革成功嘛。(65)《回首五四百年思潮和人物》作者:董德福史云波《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从多个角度对五四以来的思潮与人物进行反思,试图澄清学界对五四的种种误读,对重建新的五四观进行初步探索:五四运动有哪些成绩和缺陷?五四是否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五四与“文革”具有内在联系吗?中共五四革命话语系统是如何建立的?毛泽东对五四总司令陈独秀的评价为何前后竟然如此迥异?保守主义者如何通过批判五四、反思现代性来彰显自己的独特身份?他们是如何以反现代性的方式追求现代性?国民党为何要夸大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力?如何理解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钱穆、贺麟等对于五四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为什么说胡适是一位问题人物,也是研究五四绕不开的人物?保守的人说他太激进,激进的人又说他太保守;共产党批判他,国民党也不喜欢他;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是他的论敌,又是他的朋友。(66)《潜伏》龙一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洁癖的小知识分子余则成,被阴差阳错地安排和一位粗鲁的农村女游击队员翠平做假夫妻。余则成平凡,但他同时又是一名打入军统内部的少校谍报员;他内敛,却有英雄气概。单纯、不会变通、泼辣耿直的翠平不适应吃西餐、打麻将的官太太生活,闹出不少笑话。翠平勇敢甚至有些鲁莽,她不理解余则成的潜伏工作,多次强烈要求离开,二人在生活细节和性格上也冲断。(67)《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作者:洪俊峰“五四”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和长久不衰的学术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五四思想文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争议最多、观点最为混杂的研究领域。对于思想史、文化史研究者来说,“五四”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如恩格斯在评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所说的,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这些“五四”巨人,以他们留下的光辉事业及其思想、学识和人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者。“五四”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几十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风云变幻,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而这些不同思潮都追溯到“五四”,从“五四”思想中寻找活水源头,“五四”也一再显示出它的思想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思想关联着整个中国现代思想史。(68)《敌后游击战》作者:文高鹏有谁能在历史上找到于数百万平方公里内进行连续8年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先例?毋容置疑:惟我8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69)《卢沟桥抗战》作者::文高鹏在那个月黑之夜,日军对驻军地肆意挑衅和进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的英勇抵抗,开启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幕。卢沟桥在地理上就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华北危亡在即……(70)《红二十五军长征记》作者:卢振国《红二十五军长征记》是一本红二十五军纪实文学。讲述了珍闻斩事光辉一页;人物春秋将军风采两部分内容。(71)《历史的真迹》作者:邸延生本书是作者继《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之后的又一部有关毛泽东生平事迹的长篇巨著。作者花费近10年的心血,以纯朴的语言,崇敬的感情,客观而详尽地记述了毛泽东1893-1947年间的革命生涯和人生经历;包括他的工作、生活以及所反映出的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再现了这段历史中作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的真实的毛泽东。全书既充分概括了毛泽东人生经历的主线:在中国革命的大风大浪中,他经过了风雨沉浮的人生经历,又很客观、详实地展现了毛泽东主要生活画卷中的横断面,使我们从中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到毛泽东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抱负、胆略、情操、胸怀、神采和风范。(72)《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作者:粱立真本书的几十个故事,记录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岁月中不同的生活侧面。这些故事主要来自作者采访上百高级干部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20世纪70年代末作者便着手采写,在史实的准确度上屡作核对,并经过党史专家鉴定,陆续发表了一些篇章,许多当今流传的故事源出于此。本书以毛泽东故事为主,同时有周恩来、刘□、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王若飞、陈赓、徐海东等领袖、将领及有关党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和事迹,旨在求实探源,钩沉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珍闻,帮助后人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史。(73)《周恩来外交风云》作者:杨明伟本书为纪念周总理,全面赞扬了周总理在新中国步履蹒跚外交史上建立的伟大功劳。以及刚刚发展的中国外交面对强国时,表现了总理的外交光辉。(74)《中国:从“文革”走向改革》郑谦著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在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75)《恰同学少年》 小说《恰同学少年》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而来,它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很好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现行教育理念的完善、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富有重大的现实意义。(76)《闪闪的红星》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皇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77)《红军长征史》本书是唯一一部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它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全貌。红军长征是老一代革命家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令人心灵震撼,精神升华,激情奋进,永不言败的光辉历史,它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与赞叹的奇迹。长征留下的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汇成的红军精神,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精神遗产。(78)《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这部庞大的四部曲小说,写的是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构思执笔到完稿经历了27个春秋,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显示了那一代作家驾驭大历史的雄心。(79)《亮剑》都梁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最后离开人世。书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80)《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著 报告文学。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初中二年级、现在的八年级语文课本),影响数代中国人。(81)《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82)《随想录》作者:巴金这本书是巴金的一生心血。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83)《龙须沟》作者:老舍 《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龙须沟》中的程疯子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一个出色的曲艺艺人在黑暗势力压迫下失业,由此过着忍辱负重的非人生活,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他正直、善良、懦弱,不甘屈辱又无力反抗……他无奈地成为“疯子”,而如此“疯”状,正淋漓地折射出内心的痛苦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解放了,伤好了,终于昂首挺胸了,他也就不再“疯”了,主题由此而深化。 《龙须沟》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人物命运反映时代,结构全剧,整体风格含蓄、朴素,于平淡中见深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84)《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文艺的作用,其有关论著对中国现代文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选编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著(含文章中有关章节的节选)共17篇,按年代顺序编排。其中新中国建立以前的12篇根据《毛泽东选集》1-4卷排印,另有5篇写于建国以后。题名多系原文篇名或章节名,少数为编者所加。此书初版于1958年,1964年出版第2版。文革中曾公开发表毛泽东《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等关于文学艺术问题的五个文件,也是研究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的重要材料,可以参看。(85)《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新兴四清工作团政治部编学习毛主席著作简称“学毛著”,也是当时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当时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有时也会学毛主席著作的其他的内容。当年林彪提出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86)《共和国将帅》毛泽东虚怀若谷,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周恩来、刘□、邓小平、李先念等也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谦辞元帅或大将军衔。 十大元帅全部入选中央军委,十大大将执掌总部要津,中将以上将领担纲重要军事部门。 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十大大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资历、威望、战功、素质、能力都非常优秀,他们被评为大将是众望所归。 上将是将军中的骨干力量。正兵团级干部,多数被评为上将。中将是将军中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央军委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的平均年龄45岁,他们用自己的勇猛顽强和聪明才智,打造了我军一批战功赫赫的王牌军。少将是将官中的基础力量。开国少将正年轻。首次授衔,老红军占绝对主流。(87)《彭雪枫将军》欧阳华著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耕读世家的彭雪枫,在少年时代即有豪侠之气。他刻苦读书、练武,在一次惩治豪强后,彭雪枫远赴他乡求学。投身革命后,他做过秘密工作、工运农运工作、统战工作,后从事军事工作。他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多著名战役,在血与火的军事斗争中成长为红军著名将领。抗日战争中,他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在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作战中,彭雪枫机智勇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和许多传奇故事。抗战胜利前夕,彭雪枫在一次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88)《贺龙传》贺龙1916年起义参加护国战争。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湘鄂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先后任一二0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西北军区司令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89)《大智周恩来》周恩来堪称20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很少有人像他那样能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且应付裕如。他是斗士,又是调和者;是君子,又是大丈夫。鸽的平和与鹰的机警、水的柔情与火的炽烈,这些极为不同的双重品质潜藏在他的体内。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周恩来一直处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才干、品德和灵活自如的政治智慧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在担任共和国总理的26年间,他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治国主张,其影响将会在中国长久地延续下去。(90)《毛泽东与中国革命》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外许多者根据各自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版了数以千计的论著。 为帮助国内学者了解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状况和动态,为使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并在对外宣传中有针对性地阐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决定编译《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供有关研究人员内部参考。 这个选辑以丛书形式出版,主要选编有学术参考价值的资料;以提供原始资料为主,其中既有专著,也包括论文汇编;既有全译的,也有节译的。形式根据编选内容而定,不强求一律,编者只作必要的编辑和评注工作。 《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力求比较客观、系统地反映国外多年来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希望能够起到开拓理论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促进学术交流的作用。(91)《毛泽东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插图影印典藏版《毛泽东自传》,首次将尘封了70年的最早中、英版《毛泽东自传》重新影印出版,弥足珍贵。《毛泽东自传》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极其珍贵的重要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笔录,最早于1937年7月至10月以连载形式发表于美国ASIA(亚细亚)月刊,中文最早由汪衡翻译,以连载形式于1937年8月至11月发表于上海《文摘》(后改名文摘战时旬刊)杂志,并于1937年11月1日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了单行本。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毛泽东其特殊的经历和磨难。(92)《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长期灾难、斗争和再生的记述,由对中国有最彻底了解的费正清大师向人们叙述了19世纪的中华帝国、同1911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历史的连贯性,例如古代互相监督的保甲制度,今天就会变成街道办事处,或者20世纪以前的下级士绅变成了民国时代的土豪劣绅,以及成为继他们之后而出现的党员干部和今天的农村党委书记。(93)《早晨的洪流》韩素音著(94)《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张雄文著淮海战役胜利的第一功臣是谁?毛泽东说:“粟裕立了第一功。”抗美授朝第一司令员人选是谁?毛泽东说:“原拟粟裕。”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都可以领元帅衔。”是一部具有相当研究的学术性、思辨性著作。作者主要通过对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指挥或参与指挥的许多重大战役的史实(考证),全力讴歌了粟裕的军事天才和他对中国革命战争胜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不管是观点的阐述,还是史实、数字的引用,书稿大多采用第一手历史文电、作战命令等,用史料说话,而且均注明出处。全书的思想也比较明显,即粟裕没有评上元帅是遗憾,粟裕生前没有彻底完全平反是悲剧。本书广泛搜集能够搜集得到的历史文献,还原了赫赫战功被逐步淡化、转移、乃至磨灭的粟裕的真实历史。书稿大量引用文献与史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军史史实为准绳,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做到重要的史实有把握,重要的文献有依据,重要的讲话有来源,重要的引文有出处。与此同时,密切注意并吸收最新披露的文献,最新发现的史实,最新的权威提法,可以说是吸收了当前国内外粟裕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还注意纠正了一些流传的讹误,对一些原本有争议的问题也做了必要的考据。(95)《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毛泽东是一位天生的地理及智力方面的探索者。从韶山到北京,83年的时间里,他在中国皈图上匆匆地行走。中国20多个省份的城乡留下了他的足迹;从韶山的农家小屋,到井冈山的八角楼、延安的窑洞,再到中南海游泳池,他住过的地方在1000处以上。地理因素影响着毛泽东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本书正是试图将这种关联揭示出来;揭示毛泽东的足印曾跨越哪里,那里又发生了什么?试图融合时间与空间这两条轴线,探究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与演进。并试图做到以历史随笔式的文字,发现地理,经纬历史,缩放事物。(96)《为了红色中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后勤部政治部编(97)《红色丰碑》杨跃等编本书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选取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纪念场馆、名人故居、园陵旧址和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感受先辈开天辟地的艰苦卓绝。(98)《平原烈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含小兵张嘎、四百生灵。一九四二年五月,冀中抗日根据地整个地翻了一个个过儿。冈村宁茨坐上飞机,在天上指挥着五万鬼子兵进行大“扫荡”,确残酷的战斗,到处是一片红火。日本鬼子的汽车把遍地黄金的麦子轧烂在地上,骑兵包围了村庄,村庄烧起来,熊熊的火苗儿把黑烟卷上天去。步兵们端着刺刀,到处追求,赶着,把抗日群众从东村追到西村,又从西村追到东村。遍地是“嘎嘎嘎咕咕咕”的枪响,遍地女人哭孩子叫,多少个英雄倒在血泊里了,多少个战士牺牲在创弹下,多少个地方工作人员,投的投河,跳的投河有枪的把子弹灯光了,剩下最后一颗打碎了自己的头,多少个青壮年、村干部,被裹着走了,送了煤窑,载出关外,运去日本三岛……(99)《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本书是两位外国人用了384天沿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走完全程后,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来的感受和随想。李爱德和马普安在长征路上共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此次出版的画册《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中收入其中的193张。负责画册编辑的五洲传播出版社邓锦辉说,其中20多张图片拍摄的是当年长征的参与者或见证人,此外还有70年后长征路上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风景。 “画册的一个特色是没有页码,主要以新长征的行程来排序,每页有对应的行程进度。”邓锦辉说。这本画册中文版此次共印刷了8000册,在全国发行。半个月之后,还将出版至少3000册英文版画册,也在全国发行。(100)《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101)《刘□在建国后的20年》鲁彤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中,面对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他经历了从一位国家主席到含冤离世的曲折人生之路。“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中,面对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他经历了从一位国家主席到含冤离世的曲折人生之路。 本书气势磅礴地写出刘□从最辉煌到最悲惨的人生命运,他与共和国那段难忘历史的牵连。更重要的是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如他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读者在惊诧之余会掩卷长思……(102)《十一位牺牲在建国前的中共无衔军事家》少华 著这里记载的是一群未走上共和国授衔台的将帅。这些闪光的名字是:叶挺,段德昌,黄公略,曾中生,许继慎,蔡申熙,刘志丹,方志敏,左权,彭雪枫,罗炳辉。共和国未走上授衔台的将帅,是千百万先驱伟杰的代表。对他们,共和国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在纪念建国五十五周年前夕,谨以此书,缅怀那此长眠于地下的无冕“将帅”。(103)《小康社会与教育新使命》(104)《中国农村改革纪事:1978-2008》陈大斌著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农村改革,不仅推倒了“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建立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开辟了中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更以它的成功实践推动人们解放思想,冲破种种传统观念的樊篱,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这些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开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走出近三十年的曲折和坎坷,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中国改革的光辉成就震惊了世界,其实践成了国内外政治家、学者研究的一个世界级的热点。本书作者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亲历了改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记录、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经过近三十年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他的著作自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见地。(105)《中国之路》汪少伦著本书别名:民族哲学观察下之中国现代问题及其解决:上编“中国现代问题的分析”,论述中国各方面问题的事实及各种成因,并评估其前景;下编“中国现代问题的解决”,为各方面问题的的解决及其应有的过程。(106)《祖国赞美诗:歌词集》程建国著(107)《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喇敏智主编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可读性与学术性一体,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著作,采用厚古薄今的原则,有重点、有亮点、有突破。本书着重突出回族从近代至当代的贡献和作为,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抵御外侮、保卫国家、

高考作文“比喻”的艺术

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 “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 “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 “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 “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 “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 “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 “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

随风歌唱——为了我们用心营造的精神时代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大河,那么每个时代都是大河中不断涌来又不断退去的波浪。

当“80后”从人们的视野和言语中淡去,“90后”又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中“粉墨登场”。人们对“90后”的关注高得让我有些惊讶,我不懂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酝酿出来的符合国家、时代特征的产物有什么不正常。而在其它国家的其它时代,即使没有“80后”,“90后”这样的词语,也会有其它名词来定义一段段不同的年代。

我十分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出现过许多次变革。而影响最久远的,永远是思想、认识上的更新。比如:孔子“仁爱”思想的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能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到今天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思想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90后”作为中国最年轻且具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疑成为中国各人群中思想最国际化、二十一世纪化的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潮。

“新潮”在中国很早就出现过。当中国最早的“海归”梳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干净的洋装,走在旧上海的街头;当解放后的校园中流行歌曲得到广泛传唱;当中国的荧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男女手牵手或接吻的镜头……

是一次次新潮,在周围褒贬不一的言语中,坚强的朝前走,才有了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而“90后”正以他们独特的新潮方式,为他们热爱的时代,增添属于未来的色彩。

一、摩天轮:我为幸福寻找意象

是谁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这首诗,美的不仅仅是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更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书写这属于青春的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诗的词句,心情的喜怒哀乐构成诗的语法。在用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90后”说:“摩天轮象征幸福,秋千象征遥远的童年,公园的长椅象征消逝的爱情……”而摩天轮、秋千、长椅之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90后”灵动的双眼和细腻的心灵中,专属青春的意象。就像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中的落花、流水一样,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赋予了各种物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本身的形态,用途甚至存在与否都不重要,这正是诗歌的浪漫所在。

如果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意象,那么“明月”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坑坑洼洼的星球;“落花”也只是即将腐烂的植物器官,又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90后”虽已不小,还愿意用纯真的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对人性的寻找和对美好的呼喊,将是这个物欲横流的钢铁世界中,最后的希望。

而你站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着巨大的摩天轮伴着闪烁的五彩霓虹,在游乐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童话般的氛围中缓缓旋转,就会愿意微笑着仰望。

二、非主流:诉说心灵的艺术创作

小时候,我不喜欢梵•高和毕加索的画。梵•高的画太随意,并且凌乱不堪。而且他割耳朵的行为更让我费解。毕加索的画中灰暗的色调,怪异的线条和断裂的脸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

长大后,我了解了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品味方式和欣赏角度。我也逐渐爱上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瓶中即将枯萎却在生命的最后拼命盛开的向日葵,让我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星空》中旋转的星辰,浩瀚的夜空,让我心跳,感慨世界沧海桑田。

这些永恒经典的作品,在他们刚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否有被冠以“非主流”的名字,却无从知晓。

现在“90后”也在创作,“非主流”的图片和火星文。我们将隐藏在心中的情绪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看这些图片、文字时,心中的某些情愫被激活,与图片、文字中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比如:寂寞、狼狈、幸福、甜蜜。

“非主流”并不是时代低下的文化姿态。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中,有同学以“火星文”为主要素材加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出的新字体,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不错奖项。

“非主流”在成长,在成熟。也许“非主流”中另别人费解的行为正像梵•高割耳朵一样,在以后会得到认可,甚至占据主流。

三、校园文学:为了梦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大河,那么每个时代都是大河中不断涌来又不断退去的波浪。

当“80后”从人们的视野和言语中淡去,“90后”又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中“粉墨登场”。人们对“90后”的关注高得让我有些惊讶,我不懂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酝酿出来的符合国家、时代特征的产物有什么不正常。而在其它国家的其它时代,即使没有“80后”,“90后”这样的词语,也会有其它名词来定义一段段不同的年代。

我十分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出现过许多次变革。而影响最久远的,永远是思想、认识上的更新。比如:孔子“仁爱”思想的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能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到今天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思想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90后”作为中国最年轻且具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疑成为中国各人群中思想最国际化、二十一世纪化的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潮。

“新潮”在中国很早就出现过。当中国最早的“海归”梳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干净的洋装,走在旧上海的街头;当解放后的校园中流行歌曲得到广泛传唱;当中国的荧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男女手牵手或接吻的镜头……

是一次次新潮,在周围褒贬不一的言语中,坚强的朝前走,才有了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而“90后”正以他们独特的新潮方式,为他们热爱的时代,增添属于未来的色彩。

一、摩天轮:我为幸福寻找意象

是谁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这首诗,美的不仅仅是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更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书写这属于青春的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诗的词句,心情的喜怒哀乐构成诗的语法。在用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90后”说:“摩天轮象征幸福,秋千象征遥远的童年,公园的长椅象征消逝的爱情……”而摩天轮、秋千、长椅之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90后”灵动的双眼和细腻的心灵中,专属青春的意象。就像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中的落花、流水一样,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赋予了各种物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本身的形态,用途甚至存在与否都不重要,这正是诗歌的浪漫所在。

如果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意象,那么“明月”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坑坑洼洼的星球;“落花”也只是即将腐烂的植物器官,又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90后”虽已不小,还愿意用纯真的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对人性的寻找和对美好的呼喊,将是这个物欲横流的钢铁世界中,最后的希望。

而你站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着巨大的摩天轮伴着闪烁的五彩霓虹,在游乐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童话般的氛围中缓缓旋转,就会愿意微笑着仰望。

二、非主流:诉说心灵的艺术创作

小时候,我不喜欢梵•高和毕加索的画。梵•高的画太随意,并且凌乱不堪。而且他割耳朵的行为更让我费解。毕加索的画中灰暗的色调,怪异的线条和断裂的脸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

长大后,我了解了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品味方式和欣赏角度。我也逐渐爱上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瓶中即将枯萎却在生命的最后拼命盛开的向日葵,让我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星空》中旋转的星辰,浩瀚的夜空,让我心跳,感慨世界沧海桑田。

这些永恒经典的作品,在他们刚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否有被冠以“非主流”的名字,却无从知晓。

现在“90后”也在创作,“非主流”的图片和火星文。我们将隐藏在心中的情绪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看这些图片、文字时,心中的某些情愫被激活,与图片、文字中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比如:寂寞、狼狈、幸福、甜蜜。

“非主流”并不是时代低下的文化姿态。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中,有同学以“火星文”为主要素材加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出的新字体,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不错奖项。

“非主流”在成长,在成熟。也许“非主流”中另别人费解的行为正像梵•高割耳朵一样,在以后会得到认可,甚至占据主流。

三、校园文学:为了梦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大河,那么每个时代都是大河中不断涌来又不断退去的波浪。

当“80后”从人们的视野和言语中淡去,“90后”又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中“粉墨登场”。人们对“90后”的关注高得让我有些惊讶,我不懂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酝酿出来的符合国家、时代特征的产物有什么不正常。而在其它国家的其它时代,即使没有“80后”,“90后”这样的词语,也会有其它名词来定义一段段不同的年代。

我十分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出现过许多次变革。而影响最久远的,永远是思想、认识上的更新。比如:孔子“仁爱”思想的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能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到今天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思想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90后”作为中国最年轻且具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疑成为中国各人群中思想最国际化、二十一世纪化的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潮。

“新潮”在中国很早就出现过。当中国最早的“海归”梳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干净的洋装,走在旧上海的街头;当解放后的校园中流行歌曲得到广泛传唱;当中国的荧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男女手牵手或接吻的镜头……

是一次次新潮,在周围褒贬不一的言语中,坚强的朝前走,才有了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而“90后”正以他们独特的新潮方式,为他们热爱的时代,增添属于未来的色彩。

一、摩天轮:我为幸福寻找意象

是谁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这首诗,美的不仅仅是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更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书写这属于青春的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诗的词句,心情的喜怒哀乐构成诗的语法。在用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90后”说:“摩天轮象征幸福,秋千象征遥远的童年,公园的长椅象征消逝的爱情……”而摩天轮、秋千、长椅之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90后”灵动的双眼和细腻的心灵中,专属青春的意象。就像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中的落花、流水一样,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赋予了各种物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本身的形态,用途甚至存在与否都不重要,这正是诗歌的浪漫所在。

如果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意象,那么“明月”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坑坑洼洼的星球;“落花”也只是即将腐烂的植物器官,又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90后”虽已不小,还愿意用纯真的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对人性的寻找和对美好的呼喊,将是这个物欲横流的钢铁世界中,最后的希望。

而你站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着巨大的摩天轮伴着闪烁的五彩霓虹,在游乐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童话般的氛围中缓缓旋转,就会愿意微笑着仰望。

二、非主流:诉说心灵的艺术创作

小时候,我不喜欢梵•高和毕加索的画。梵•高的画太随意,并且凌乱不堪。而且他割耳朵的行为更让我费解。毕加索的画中灰暗的色调,怪异的线条和断裂的脸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

长大后,我了解了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品味方式和欣赏角度。我也逐渐爱上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瓶中即将枯萎却在生命的最后拼命盛开的向日葵,让我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星空》中旋转的星辰,浩瀚的夜空,让我心跳,感慨世界沧海桑田。

这些永恒经典的作品,在他们刚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否有被冠以“非主流”的名字,却无从知晓。

现在“90后”也在创作,“非主流”的图片和火星文。我们将隐藏在心中的情绪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看这些图片、文字时,心中的某些情愫被激活,与图片、文字中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比如:寂寞、狼狈、幸福、甜蜜。

“非主流”并不是时代低下的文化姿态。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中,有同学以“火星文”为主要素材加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出的新字体,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不错奖项。

“非主流”在成长,在成熟。也许“非主流”中另别人费解的行为正像梵•高割耳朵一样,在以后会得到认可,甚至占据主流。

三、校园文学:为了梦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大河,那么每个时代都是大河中不断涌来又不断退去的波浪。

当“80后”从人们的视野和言语中淡去,“90后”又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中“粉墨登场”。人们对“90后”的关注高得让我有些惊讶,我不懂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酝酿出来的符合国家、时代特征的产物有什么不正常。而在其它国家的其它时代,即使没有“80后”,“90后”这样的词语,也会有其它名词来定义一段段不同的年代。

我十分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出现过许多次变革。而影响最久远的,永远是思想、认识上的更新。比如:孔子“仁爱”思想的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能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到今天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思想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90后”作为中国最年轻且具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疑成为中国各人群中思想最国际化、二十一世纪化的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潮。

“新潮”在中国很早就出现过。当中国最早的“海归”梳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干净的洋装,走在旧上海的街头;当解放后的校园中流行歌曲得到广泛传唱;当中国的荧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男女手牵手或接吻的镜头……

是一次次新潮,在周围褒贬不一的言语中,坚强的朝前走,才有了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而“90后”正以他们独特的新潮方式,为他们热爱的时代,增添属于未来的色彩。

一、摩天轮:我为幸福寻找意象

是谁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这首诗,美的不仅仅是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更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书写这属于青春的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诗的词句,心情的喜怒哀乐构成诗的语法。在用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90后”说:“摩天轮象征幸福,秋千象征遥远的童年,公园的长椅象征消逝的爱情……”而摩天轮、秋千、长椅之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90后”灵动的双眼和细腻的心灵中,专属青春的意象。就像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中的落花、流水一样,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赋予了各种物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本身的形态,用途甚至存在与否都不重要,这正是诗歌的浪漫所在。

如果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意象,那么“明月”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坑坑洼洼的星球;“落花”也只是即将腐烂的植物器官,又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90后”虽已不小,还愿意用纯真的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对人性的寻找和对美好的呼喊,将是这个物欲横流的钢铁世界中,最后的希望。

而你站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着巨大的摩天轮伴着闪烁的五彩霓虹,在游乐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童话般的氛围中缓缓旋转,就会愿意微笑着仰望。

二、非主流:诉说心灵的艺术创作

小时候,我不喜欢梵•高和毕加索的画。梵•高的画太随意,并且凌乱不堪。而且他割耳朵的行为更让我费解。毕加索的画中灰暗的色调,怪异的线条和断裂的脸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

长大后,我了解了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品味方式和欣赏角度。我也逐渐爱上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瓶中即将枯萎却在生命的最后拼命盛开的向日葵,让我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星空》中旋转的星辰,浩瀚的夜空,让我心跳,感慨世界沧海桑田。

这些永恒经典的作品,在他们刚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否有被冠以“非主流”的名字,却无从知晓。

现在“90后”也在创作,“非主流”的图片和火星文。我们将隐藏在心中的情绪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看这些图片、文字时,心中的某些情愫被激活,与图片、文字中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比如:寂寞、狼狈、幸福、甜蜜。

“非主流”并不是时代低下的文化姿态。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中,有同学以“火星文”为主要素材加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出的新字体,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不错奖项。

“非主流”在成长,在成熟。也许“非主流”中另别人费解的行为正像梵•高割耳朵一样,在以后会得到认可,甚至占据主流。

三、校园文学:为了梦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大河,那么每个时代都是大河中不断涌来又不断退去的波浪。

当“80后”从人们的视野和言语中淡去,“90后”又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中“粉墨登场”。人们对“90后”的关注高得让我有些惊讶,我不懂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酝酿出来的符合国家、时代特征的产物有什么不正常。而在其它国家的其它时代,即使没有“80后”,“90后”这样的词语,也会有其它名词来定义一段段不同的年代。

我十分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出现过许多次变革。而影响最久远的,永远是思想、认识上的更新。比如:孔子“仁爱”思想的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能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到今天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思想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90后”作为中国最年轻且具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疑成为中国各人群中思想最国际化、二十一世纪化的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潮。

“新潮”在中国很早就出现过。当中国最早的“海归”梳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干净的洋装,走在旧上海的街头;当解放后的校园中流行歌曲得到广泛传唱;当中国的荧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男女手牵手或接吻的镜头……

是一次次新潮,在周围褒贬不一的言语中,坚强的朝前走,才有了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而“90后”正以他们独特的新潮方式,为他们热爱的时代,增添属于未来的色彩。

一、摩天轮:我为幸福寻找意象

是谁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这首诗,美的不仅仅是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更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书写这属于青春的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诗的词句,心情的喜怒哀乐构成诗的语法。在用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90后”说:“摩天轮象征幸福,秋千象征遥远的童年,公园的长椅象征消逝的爱情……”而摩天轮、秋千、长椅之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90后”灵动的双眼和细腻的心灵中,专属青春的意象。就像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中的落花、流水一样,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赋予了各种物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本身的形态,用途甚至存在与否都不重要,这正是诗歌的浪漫所在。

如果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意象,那么“明月”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坑坑洼洼的星球;“落花”也只是即将腐烂的植物器官,又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90后”虽已不小,还愿意用纯真的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对人性的寻找和对美好的呼喊,将是这个物欲横流的钢铁世界中,最后的希望。

而你站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着巨大的摩天轮伴着闪烁的五彩霓虹,在游乐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童话般的氛围中缓缓旋转,就会愿意微笑着仰望。

二、非主流:诉说心灵的艺术创作

小时候,我不喜欢梵•高和毕加索的画。梵•高的画太随意,并且凌乱不堪。而且他割耳朵的行为更让我费解。毕加索的画中灰暗的色调,怪异的线条和断裂的脸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

长大后,我了解了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品味方式和欣赏角度。我也逐渐爱上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瓶中即将枯萎却在生命的最后拼命盛开的向日葵,让我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星空》中旋转的星辰,浩瀚的夜空,让我心跳,感慨世界沧海桑田。

这些永恒经典的作品,在他们刚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否有被冠以“非主流”的名字,却无从知晓。

现在“90后”也在创作,“非主流”的图片和火星文。我们将隐藏在心中的情绪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看这些图片、文字时,心中的某些情愫被激活,与图片、文字中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比如:寂寞、狼狈、幸福、甜蜜。

“非主流”并不是时代低下的文化姿态。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中,有同学以“火星文”为主要素材加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出的新字体,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不错奖项。

“非主流”在成长,在成熟。也许“非主流”中另别人费解的行为正像梵•高割耳朵一样,在以后会得到认可,甚至占据主流。

三、校园文学:为了梦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大河,那么每个时代都是大河中不断涌来又不断退去的波浪。

当“80后”从人们的视野和言语中淡去,“90后”又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中“粉墨登场”。人们对“90后”的关注高得让我有些惊讶,我不懂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酝酿出来的符合国家、时代特征的产物有什么不正常。而在其它国家的其它时代,即使没有“80后”,“90后”这样的词语,也会有其它名词来定义一段段不同的年代。

我十分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出现过许多次变革。而影响最久远的,永远是思想、认识上的更新。比如:孔子“仁爱”思想的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能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到今天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思想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90后”作为中国最年轻且具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疑成为中国各人群中思想最国际化、二十一世纪化的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潮。

“新潮”在中国很早就出现过。当中国最早的“海归”梳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干净的洋装,走在旧上海的街头;当解放后的校园中流行歌曲得到广泛传唱;当中国的荧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男女手牵手或接吻的镜头……

是一次次新潮,在周围褒贬不一的言语中,坚强的朝前走,才有了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而“90后”正以他们独特的新潮方式,为他们热爱的时代,增添属于未来的色彩。

一、摩天轮:我为幸福寻找意象

是谁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这首诗,美的不仅仅是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更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书写这属于青春的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诗的词句,心情的喜怒哀乐构成诗的语法。在用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90后”说:“摩天轮象征幸福,秋千象征遥远的童年,公园的长椅象征消逝的爱情……”而摩天轮、秋千、长椅之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90后”灵动的双眼和细腻的心灵中,专属青春的意象。就像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中的落花、流水一样,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赋予了各种物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本身的形态,用途甚至存在与否都不重要,这正是诗歌的浪漫所在。

如果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意象,那么“明月”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坑坑洼洼的星球;“落花”也只是即将腐烂的植物器官,又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90后”虽已不小,还愿意用纯真的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对人性的寻找和对美好的呼喊,将是这个物欲横流的钢铁世界中,最后的希望。

而你站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着巨大的摩天轮伴着闪烁的五彩霓虹,在游乐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童话般的氛围中缓缓旋转,就会愿意微笑着仰望。

二、非主流:诉说心灵的艺术创作

小时候,我不喜欢梵•高和毕加索的画。梵•高的画太随意,并且凌乱不堪。而且他割耳朵的行为更让我费解。毕加索的画中灰暗的色调,怪异的线条和断裂的脸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

长大后,我了解了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品味方式和欣赏角度。我也逐渐爱上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瓶中即将枯萎却在生命的最后拼命盛开的向日葵,让我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星空》中旋转的星辰,浩瀚的夜空,让我心跳,感慨世界沧海桑田。

这些永恒经典的作品,在他们刚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否有被冠以“非主流”的名字,却无从知晓。

现在“90后”也在创作,“非主流”的图片和火星文。我们将隐藏在心中的情绪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看这些图片、文字时,心中的某些情愫被激活,与图片、文字中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比如:寂寞、狼狈、幸福、甜蜜。

“非主流”并不是时代低下的文化姿态。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中,有同学以“火星文”为主要素材加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出的新字体,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不错奖项。

“非主流”在成长,在成熟。也许“非主流”中另别人费解的行为正像梵•高割耳朵一样,在以后会得到认可,甚至占据主流。

三、校园文学:为了梦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大河,那么每个时代都是大河中不断涌来又不断退去的波浪。

当“80后”从人们的视野和言语中淡去,“90后”又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中“粉墨登场”。人们对“90后”的关注高得让我有些惊讶,我不懂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酝酿出来的符合国家、时代特征的产物有什么不正常。而在其它国家的其它时代,即使没有“80后”,“90后”这样的词语,也会有其它名词来定义一段段不同的年代。

我十分认同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古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出现过许多次变革。而影响最久远的,永远是思想、认识上的更新。比如:孔子“仁爱”思想的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中国能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到今天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思想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90后”作为中国最年轻且具一定影响力的集体,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疑成为中国各人群中思想最国际化、二十一世纪化的代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潮。

“新潮”在中国很早就出现过。当中国最早的“海归”梳着整齐的短发,穿着干净的洋装,走在旧上海的街头;当解放后的校园中流行歌曲得到广泛传唱;当中国的荧幕上第一次出现了男女手牵手或接吻的镜头……

是一次次新潮,在周围褒贬不一的言语中,坚强的朝前走,才有了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而“90后”正以他们独特的新潮方式,为他们热爱的时代,增添属于未来的色彩。

一、摩天轮:我为幸福寻找意象

是谁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这首诗,美的不仅仅是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更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书写这属于青春的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诗的词句,心情的喜怒哀乐构成诗的语法。在用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90后”说:“摩天轮象征幸福,秋千象征遥远的童年,公园的长椅象征消逝的爱情……”而摩天轮、秋千、长椅之类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90后”灵动的双眼和细腻的心灵中,专属青春的意象。就像古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中的落花、流水一样,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赋予了各种物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本身的形态,用途甚至存在与否都不重要,这正是诗歌的浪漫所在。

如果一定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歌中的意象,那么“明月”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坑坑洼洼的星球;“落花”也只是即将腐烂的植物器官,又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90后”虽已不小,还愿意用纯真的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而这对人性的寻找和对美好的呼喊,将是这个物欲横流的钢铁世界中,最后的希望。

而你站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着巨大的摩天轮伴着闪烁的五彩霓虹,在游乐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童话般的氛围中缓缓旋转,就会愿意微笑着仰望。

二、非主流:诉说心灵的艺术创作

小时候,我不喜欢梵•高和毕加索的画。梵•高的画太随意,并且凌乱不堪。而且他割耳朵的行为更让我费解。毕加索的画中灰暗的色调,怪异的线条和断裂的脸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

长大后,我了解了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自己的品味方式和欣赏角度。我也逐渐爱上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瓶中即将枯萎却在生命的最后拼命盛开的向日葵,让我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热烈。《星空》中旋转的星辰,浩瀚的夜空,让我心跳,感慨世界沧海桑田。

这些永恒经典的作品,在他们刚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否有被冠以“非主流”的名字,却无从知晓。

现在“90后”也在创作,“非主流”的图片和火星文。我们将隐藏在心中的情绪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看这些图片、文字时,心中的某些情愫被激活,与图片、文字中传达出的信息产生共鸣。比如:寂寞、狼狈、幸福、甜蜜。

“非主流”并不是时代低下的文化姿态。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中,有同学以“火星文”为主要素材加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出的新字体,就以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不错奖项。

“非主流”在成长,在成熟。也许“非主流”中另别人费解的行为正像梵•高割耳朵一样,在以后会得到认可,甚至占据主流。

三、校园文学:为了梦

我的经典启蒙老师-逯老师

我的经典启蒙老师-逯老师去年秋天,在一个收获的季节,我很荣幸走入小学校园成为了一(3)班的一员。进入教室后,一个身材娇小、面容秀美、笑容甜甜的“大姐姐”——逯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从此逯老师陪伴我们开始了美好的小学时光。刚入学,老师看到很多孩子的字写的歪歪扭扭,告诉我们:字是门面,从写字上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然后开始在课堂上重点强调字的组成、结构、起笔、顿笔等写字的要领。开始大家不太接受老师的严格要求,一次看到同年级其他班小朋友的字我才发现:我们的字非常工整、规范。于是心理默默地欣喜: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逯老师是一个既严格又仁爱的好老师。一次,因为孩子们不注意课堂纪律,老师忿忿地说:如果你们再这样,我就不教你们了!老师刚说完,大半孩子都哭了起来。老师急忙安慰我们:不哭了啊,老师不走!老师会为了同学们的不认真听讲而“大动干戈”,也会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进步而激动不已。最近,学校召开以“红色”为主题的中队会,会前老师精心组织、策划、排练。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帮我们查资料、背主持稿、熟悉台词、练习快板,平时不会唱歌的老师也教我们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中队会评选结果出来了,我们班被评为优秀中队!这一切都是老师辛勤耕耘的结果,祝贺老师!祝贺我们班!!老师为了我们,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老师的爱像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老师,我们听话,我们永远爱您!!!河北省廊坊市实验一小一年级三班高梓萌,指导老师:逯伟。

天地大同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浮浊气下降,世界从此便诞生了。所谓融合也就从这天起开始,成为了人们永恒不变的目标!

融合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一直都是任梦所追求的。从三皇五帝的神话时代到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追求从抽象到具体,从遥不可及到近在咫尺。翻开泱泱大国的尘封历史看有那追求“天人合一”有那“上下融合,实关激劝”有那“贯穿融洽,怡然理顺,涣然冰释”有那……太多太多,有关融合的故事。

而随着时代的迈进,融合更是一同进步着。不仅限于盲目的崇拜,革新开始了!文化的融合带了新的高度“人之道,取盈满而补不足”。试看晚晴时期闭关锁国的迂腐之举害了四万万的中国人,而再看那辛亥运动,五四运动以中西融合之道为大地带了新血液;艺术的融合带了新角度“中式油画,西式国画”。首当其冲就是林风眠的柔情与徐悲鸿的激进,“以风骤雨的泼墨大写”结合“工细严谨的线条勾勒”启蒙中国的现代艺术;科学的融合带来了新世界“量子力学结,生命基础”。这是世界的幸运,从此为人们打开了又一扇融合大门……

融合固然虽好,但不能囫囵吞枣。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方为王道!这融合之道仅是辅助,人之立足之本不可忘。但看新文化冲击下人们现在已经有些漠视中华传统美德淡忘犹如‘空气’,但却无法否认它的存在。王国维首先意识到了其中的悲观,从起初之“一日发明光大我国之学术者,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到“叶徒相似,其实不同”的悲观。可见他对融合有了深刻理解:“兼容并包,协之以本”!

王国维大师还说“少年强则国强”,而新纪元的融合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在学校里源源不断汲取知识,我们从恩师那里时时习得优良品质,我们与伙伴每每互相取长补短。当然,我们也必须慎重举止,谨慎交友。而,我们就是时代的融合,融合就是我们,时代的俊杰!

我们处在百花齐放的世界,不可能说着同一种语言。为什么,百鸟齐鸣朝凤?为什么,万兽俯首向龙?因为,凤之鸣集百鸟音;龙之像成万兽形!不愿去想,世界的融合最后是一种孤单一种独唱;倒是应是,一派和谐其乐融融天地大同不失个性。

而你我,就是时代的先驱在天地大同中,举一杆融合大旗扫过‘千军’成一方俊杰!

难忘的一节课

自从开学以来,李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弟子规》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同学们都知道:《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全文是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因为同学们都想“修行修行”,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弟子规》。我们还做了关于《弟子规》的手抄报,更加让同学们走进《弟子规》,了解《弟子规》。

上周二,李老师告诉我们这周要举行《走进国学经典——弟子规》主题性活动汇报会,要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本想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弟子规》的小故事——《孟母教子》,可却荣幸地当选上了这次的汇报会的主持人。

回到家,我快乐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很高兴,一遍一遍地陪我练主持词。终于经过两天的训练,我已经可以把主持词熟练地、带有感情地背下来了。我怀着一颗兴奋、激动地心盼望着汇报会那一天的到来。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只见我信心百倍、昂首挺胸地走上讲台,用我那洪亮的声音讲起来:“草木为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我报完节目后,在台下看着同学投入的演出,我笑得“嘎嘎”的。最让我难忘的节目是姜向阳和赵昌昊表演的相声《孝敬父母》,他们幽默风趣的表演足够让我们笑掉大牙,笑破肚皮,从中也懂得了一些道理。

还有一个特别吸引人的环节——知识抢答,如果谁答对了是有奖品的。在我这个主持人刚念完题,还没有说“开始”时,就有许多同学抢着说“我”,“我”。同学们竞争得十分激烈,争先恐后地举手。最后有许多同学都获得了奖品。

伴随着“我宣布,《走进国学经典——弟子规》主题性活动汇报会到此结束”为这节课画了圆满的一个句号。

虽然我们大家都很留恋今天,但我们要畅想明天,未来的生活才会更加灿烂辉煌!(嘻嘻,这是妈妈博客里一首诗里的句子,拿来用了哦)今天令我非常难忘,我收获的不只是一次锻炼,还收获了一份快乐。

在迎世博的日子里

在迎世博的日子里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周越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世博会是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orExposition,WorldExpo)的简称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在世博会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给每一个来上海的游客一个比以往更好的影响,我们都应该知荣辱,树新风,不能给我们上海人丢脸。每个人上街时,虽说不用穿得太正式,但我们也不能穿着睡衣上街,好几次我在小区里面散步,就看有几个穿着睡衣的居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渴望燃烧起来。”燃烧起来,让生命之光燃烧起来!让明辨荣辱的智慧之光燃烧起来!让辨别美丑的心灵之光燃烧起来!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艰巨重任,承载着民族兴旺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中,在弘扬时代精神,树立科学品格的征途上,大学生责无旁贷!实践荣辱观,我们更要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用无悔的青春创造闪亮的人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前行,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践行者!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只有充满绿色的城市才有勃勃生机,充满活力,绿色,是人类永恒的理念,绿色,是文明的象征,绿色,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所以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让城市多一份绿色,添一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