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每个人都得经历的过程,我也不例外。我的成长似一支五味瓶,酸甜苦辣都尽在其中。

五岁时的我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遨翔在蔚蓝的天空中。她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那一个个对未来的幻想,对世界万物的新奇;九岁时的我已经上了小学,虽然不再那么自由了,但我喜欢沉醉在那一篇篇美好而又神奇的文章中,那时的我认为读书是那么的快乐!十一岁时的我是一只烦恼而又不失快乐,失落而又不失幸福的大雁,在那变幻莫测的天空中飞翔;学习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一次次的考试使我也悲喜交加。父母对我的期望与教诲时时徘徊在我的心中,学习也为我的成长增添了沉重而又美丽的一笔;现在的我已经十五岁了,已经是中学生了。学习的负担逐渐加重,在我心中未来的憧憬越刻越深。但烦恼也不时降临在我的头上——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使我懂得了珍惜。父母对我的期望越来越大,每一次考试都使我提心吊胆。但是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只要我努力学习,考试不是目的,只要自己真心对待每一次考试,降临的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将来一定有出息,好好回报父母”的信念似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我心中。

成长使我成熟了,它使我学会怎样去克服烦恼;怎样去追求梦想,它更使我学会了怎样去感恩。它激发了我的斗志,给了我动力,也给了我勇气。它让我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战胜挫折,成长时时刻刻地为我敲着警钟。

成长如万花筒一样,其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有如浪花般的小挫折,成长的滋味:甜,是那一篇篇幸福的诗篇;苦,是那一担担烦恼。

初二优秀作文:好书伴我成长

——小鱼喜欢大海。因为每一朵浪花中,都讲述了一个动情的传说。

——小鸟喜欢天空。因为每一片白云里,都流传着一个美妙的故事。

——我,喜欢好书。因为每一本好书里,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对于每一本好书,我都将它们视为珍宝,看作挚友。在每个寂静的夜,与书促膝长谈。

好书,伴我成长。

沉醉格林,情暖童心

很小很小的我,在宁静的夜里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听外婆讲那些古老的民间寓言。稍稍长大了一些吧,识得三两字了,我渐渐开始自己阅读童话。格林童话是我的最爱。我想走进开满鲜花的大森林,与白雪公主一起做游戏;我想去富丽堂皇的海底王宫,去寻找化做泡沫的小美人鱼;我想去找寻丑小鸭,问问它变成白天鹅后的故事。童话为我展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教给了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书,教给了我人生的第一课。

漫步诗海,回味古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开始捕捉诗的影子。爱上李白的风流倜傥,恋上苏轼的潇洒豪迈,感动于梦得的壮志难酬,痛心在清照的凄凄惨惨。体味东坡才气飘逸,胸襟豁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泪撒于岳飞满江红中的一腔忠愤,碧血丹心。用稚嫩的眼光去阅读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千古流传的爱情誓言。诗词让我穿越时空,回到起点,去体味古人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书,让我触摸到了华夏文化古老的底蕴。

畅游文坛,感受大家

现在,散文小说成了我的挚友。伴着海明威的脚步去陪伴着老人钓鱼,在风浪中去搏击强敌,陪着高尔基去回忆他痛苦中又交织着甜蜜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跟着冰心去追回那故去的往事,那盏在暗夜中的小橘灯。看着曹雪芹笔下的黛玉葬花,贾家的兴衰,让历史的脚步停留在那个瞬间。一个跟斗云,随着吴承恩,上天庭,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尽情游玩。望着梁山一百零八将的英勇豪迈。刘备、曹操、孙权的三国鼎立……书,让我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在理想中不断进步。

一本本好书伴我度过了十二个春夏秋冬,一本本好书伴我迎接灿烂的明天。好书伴我成长。

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

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是我的快乐。

儿时,我就最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听妈妈讲故事,而我幼年时听的第一个故事、也是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丑小鸭》。

“丑小鸭伤心地哭着说‘没有人喜欢我,呜——’。”年幼的我,听到这,觉得丑小鸭太可怜,为它而难过,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后来,听到丑小鸭长成了美丽的大天鹅,找到了自己的伙伴,飞向了蓝天。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就这样,安徒生、格林童话和《365夜》中那些生动的故事,为我开启了书香的大门。

后来,我学会识字,学会了读书,虽然有了学习任务,但每天不忘在书中遨游。读《我的生活故事》,曾使我无比感动。海伦·凯勒一周岁半时,被一场大病夺去了听力和视觉,成了盲聋哑三残集一身的不幸儿,倔强的她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命令运宣战,在女教师安娜·萨丽文悉心指导下,她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冲破黑暗牢笼,熟练地掌握了几门外国语,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举世瞩目的奇女子。读着这些故事,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懂得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重要。后来,我又一气读完《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曾是那么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繁忙学习的课余空闲时间,或周末节假日,是我遨游书海的最佳时期。那部描写中国古代社会“官逼民反”的《水浒传》,便是我利用零散时间,陆续读完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使我看了气愤填胸,切实领略了“官逼民反”道理。武松、鲁智深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义凛然的精神,令我拍手称呼,大为振奋,书中一连串的故事,使我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中感到许多轻松和快乐。

今年暑期,我读曾子墨的自传《墨迹》,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曾子墨出身于书香世家,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她从人民大学幼儿园、人大附小到人大附中,成绩一直名列海淀区“前三甲”,十六岁时绕过高考,成为人大附中的提前保送生。她没有选择老师心中最好的学校清华、北大,而是选择了考分最高的专业——人民大学国际经营专业。读大学一年级,她以660分的托福成绩(全国最高),拿到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她只身去了美国,依旧勤奋好学,每个学期都能交出完美的成绩单,甚至微积分也能拿全班第一。当交换学生时,她选择了去日本,一个学期后,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在学校打工,她从最艰苦的舞台制景开始,独自爬上高高的舞台调节灯光……读着它,我完全沉浸在作者攀登知识高峰、取得成功的激动和喜悦中。她的天分,她的好强,她的勇于进取,我非常敬佩和仰慕。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面诗扉,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却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神奇的书》)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读书带来快乐和意义。

我要读的书还很多。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将攀沿“勤径”,驾着“苦舟”,继续遨游书海。

广东省清远市田家炳中学初一(1)班初一:欧阳婧

沉醉于古文的世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学们已把我当作古人看待,只因为我对文言文的喜好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知半解。

对古文的喜好与沉醉,源自古典章回小说的写作热潮。记得我刚上初一不久,班上掀起了写作古典章回小说的热潮,作为一个对新奇事物总想尝试一下的我,一看别人在写,也心痒痒的,便找来一个练习本,在上面笔走龙蛇起来,哪知愈写愈力不从心,才知所读甚少,所知甚浅。于是,抛下笔,捧起书。先从四大名著中汲取智慧,将老爸的《三国演义 》从书架上取下来,如饥似渴地读,从此爱不释手,沉湎其中,废寝忘食,开始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这一领域的漫漫征途。将四大名著或一斑或全豹的浏览了一遍,又向中国文化的根基——儒家经典进军。再后来,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沉溺越来越深,一发而不可收,竟然经史子集,医卜星相,无所不窥了。然无一得精,甚憾。

因为古文,我开始变了。当别人下课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我总是捧着一本古典名著自得其乐的阅读;当在食堂排长蛇阵的时候,别的同学在讨论电脑游戏,我却在津津有味地诵读着“子曰诗云”,当别人被文言文纠结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却能轻松潇洒,挥洒自如地应对;更有甚者,当我班有同学闹矛盾的时候,我总要引用什么“礼之用,和为贵”之类的话来劝解一番……

古典名著读得越多,我越有相见恨晚之感。经常沉醉于古文世界,我发现古人的知识和智慧深深地浸润了我的心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论语》,我仿佛听到孔子在教育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于是我变得庄重;读《孟子》,我似乎听到他用坚毅的话语勉励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于是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便更坚守我做人的原则;考场失利时,想起庄子说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于是名利之心,为之一扫,继续自己的求知求学;“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陶渊明的诗,让我感受到了田园的宁静与恬淡,诗人心境的淡泊与高远,心田也为之而一片澄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词,让我学习到了旷达者的胸襟与洒脱……

翻开一本本古书,那悠远而绵长的书香便弥散开来,氤氲在书房之中,闻着这香味,我总是那样的沉醉,那样的享受。

在他的诗中沉醉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题记

每一次,当我读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尤其是题记中的这几句时,我总是在想:这是不是就是这位诗人命运的写照呢?他轻轻的来到这个世界,又悄悄的离去,就像这首诗中写的那般: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他同世界上所有的婴孩一样,伴着响亮的哭声,降临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或许,正是当他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他瞧见了这世界的美丽和精彩,让小小的他在心中种下了那颗叫做“诗人”的种子。因此,多年后的他,便写出了诸多美丽的诗句,在这广阔无垠的中华大地上久久的回荡……

这首诗,应该是作者本人比较喜欢的吧。那种感觉,那种意境,还有那种心情,好美。或许,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言: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此时,诗人的灵魂,或许正在康河的柔波里轻轻荡漾;亦或他早已化做康河水底那一条青绿的水草,在轻轻的摇动着,摇动着……

一个诗人,一个专情的诗人,总是乐于将自己全部的感情与诗句糅合在一起。这种感情,这种信仰,在徐志摩的诗句中,就像树叶上的脉络一般,清晰可见。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四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些都是很唯美的东西。

“唯美”,一个给人感觉清新、纯净的字眼。正是这样的一个字眼,却在徐志摩的诗文中肆意的飘散着。有时,读着他的诗,就仿佛在看画展一般,那种如画的诗境。有时,他的诗就像画笔上的油彩,在干净的白纸上,留下了梦的痕迹……

读徐志摩的诗,就像在欣赏凡高的画,或是听着贝多芬的交响曲,那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可以让灵魂变得更加的纯洁、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