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戏台

我爱家乡的夏夜,爱家乡的戏台,因为那饱经苍桑的戏台曾藏匿了我童年时多少的欢声笑语。

家乡的夏夜总是那么醉人,繁星闪闪,流萤点点,带着淡淡花香味的立夏安静的笑着。我的奶奶可是个老戏迷了,夸张点说,哪里有戏唱,哪里就有我奶奶。因此,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我,没少看戏,什么《白蛇传》呀,《女附马》呀都不知道看过了多少遍。可奶奶却依旧绕有兴趣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奶奶说,听戏就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我心想,真的有这么妙吗?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那时我还小,只知道戏只是许多人搬了凳子坐在戏台下看台上那些穿得五花八门的人咿咿呀呀的说些“外国话。”

再大些就觉得戏好听了,有韵味了,就跟奶奶搬了凳子坐在戏台下静静地听,轻轻的哼,默默地看,找寻着,欣赏着,沉醉着,就像到了天堂。即使身上被蚊子“亲”了,也满不在乎。可调皮的我也不会长时间安静坐着看戏。坐在台上一会儿啃冰棍,一会儿嗑瓜子,等到冰棍啃完了,瓜子嗑光了,就干脆溜之大吉,来到邻篷的小柜前看提线木偶。这木偶本就是我最爱看的剧种了,一个个精灵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诙谐有趣,可不多时,又被奶奶揪着耳朵提回去了。回想起来,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看戏说的那样“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听,听,听风的笑声,云的歌唱,戏的曲调;看,看,看月的舞蹈,叶的流泪,白蛇的舞袖。小时候最爱看《白蛇传》这一出了。特别是素净的白蛇,白色的衣裙泛着古意,低低地诉说着惊天地泣鬼神的浪漫悲剧,它让我夹杂在羡慕、愤怒、痛苦的情感中不能自拔,自失起来------

一朵饰花就是个美丽的世界,一个戏台就是一个美妙的精灵,它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能抓住你我的心。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不禁让人满目泪潸,精彩的武生对打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也许正是戏曲迷人之所在!

我爱你,家乡的夏夜,家乡的戏台!

寒假快乐排行榜

寒假快乐排行榜 时光悠悠,寒假虽早已曲终人散,可寒假快乐排行榜还在等我揭晓呢!快乐——购年货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过年,要跟妈妈一起购年货了,可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喜欢的平时妈妈又舍不得买的“一把搓”。 来到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顿时让我眼花缭乱,吃的,喝的,用的,玩的……真是应有尽有。看到这些,渴慕已久的我便开始行动了,什么“可比克”、“妙脆角”、“果粒橙”等都有幸被我挑中了。我忙活完了,再回头看看妈妈,她挑选的年货也装满了小推车。到了结账的时候,妈妈才发现我的花销远远超过了预算,不过还是随便地说了一句:过年嘛,高兴就好!快乐——看春晚 过年,被妈妈誉为电视迷的我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春晚的精彩节目了。除夕夜,打开电视,刚刚拉开帷幕的春晚便吸引住了我眼球。说它丰富多彩可真是名副其实。郭冬临、赵本山这些天生伶牙俐齿的笑星演的小品让你捧腹大笑,张杰、周杰伦这些歌星演唱的时尚歌曲会令你如痴如醉,还有成龙大哥哥携手汶川地震中成为残疾的小女孩一起带来的感人至深的歌曲。当然,最不能少的就是古典戏曲的演唱了。整个春晚,让你欢笑,让你陶醉,让你感动,让你痴迷。尽管我没有亲临现场,但我依然融入了春晚这个快乐的海洋中了。快乐——元宵夜观烟花 元宵夜,深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银盘似的圆月。晚八时,人潮涌动,五颜六色的烟花准时在郑州的夜空绽开了,那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犹如一个个神奇的魔术师,让你眼前如梦似幻。一个个金元宝从天空落下来了,无数位天女在散花,顿时把你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正陶醉其中的时候,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来了:“这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果……”一句话,让沉醉其中的我清醒过来,这不正是爷爷经常感慨的吗?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 快乐的寒假啊,你是梦中的真,你是真中的梦,你又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这张寒假快乐的排行榜上,我如何排得下那一幕幕快乐的回忆?

主流?非主流?

我觉得我是一个典型的“90后”非主流。

而这个非主流的定义就是:当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他们想象中的非主流概念时,你却在做着他们认为是主流的事,那你就达到这个标准了。

我的确和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截然不同。因为当他们正潜心于各种动漫的时候,我却延续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精神来研读国学;当他们正热捧韩寒、郭敬明等新新作家时,我却天天翻《声律启蒙》,写旧体诗词;当他们正沉醉在各种青春剧、偶像剧、流行歌曲中时,我却痴迷着传统戏曲,唱念做打。我所爱的正在被这个越来越非主流的社会当作主流文化抛弃,就像我毅然决然地远离火星文与日本漫画一样。

其实我也并非不想与大众并肩前行,因为我再怎么说也迟早要融入这个社会,要不然就只能像海子一样,用生命换来彼岸的春暖花开。但我却痛恨这个社会的功利与浮躁。在这个利欲熏心、纸醉金迷的环境中,任何人都不会有任何机会静下心来想一件事,就算再悠闲的城市,再安静的角落。然而我却极希望获得心灵的回归,我希望在浮华中为思想觅得一个冷僻的座位,我希望在这个把文化当消费,当作商业行为的时代里还有这样一处回归本性的空间。

对中国传统文化最炽痛的爱,来自《红楼梦》。那些足以让每个人品读感悟一辈子的儿女情怀、人情世态、婉丽诗词,久久地令我的心灵得到最朴实无华的感动。或许是《红楼梦》中那些纯诗化、纯灵动的语言的影响,我开始用诗词雕镂我未经开化的心,从此爱上了写诗填词。然而我悲哀地发现,我所结识的所谓文学知音,他们喜好文学却多流于形式,或充斥着华丽伪婉,即伪装哀婉之辞,或多无病呻吟之语、风花雪月肤浅之感,大多数人只读有关诗词赏析(大多为网络写手附庸风雅)或格律之书,或读纳兰李煜之词,片面追求浮华,词藻堪比花间派,却往往忽略了诗眼词心,表面上看大有赶超古人之势,细细读来却发现这些原创的诗词境界其实都不高,完全是在抒发虚幻的情感,写着臆造的场景。而我的诗词观却是重词心,重意境,重情感,次音律,次词藻,次修辞。因而我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在诸子百家著作中采撷思想,积累底蕴。随后我便建立了这样一种观念:要作诗词先念诸子,如同古代科举先考经书后比诗赋一般。虽说八股文是文化的枷锁与悲哀,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科举考试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

于是造就了什么现状呢?诗词已失去了它最神圣的本色,成了炫耀和赚钱的资本:诗人开始下海,诗歌成为交易的手段,贪污官员出的低俗诗集可以引来一大群膜拜者,梨花体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在人们庆幸诗词有了这样那样的“进步”与丰富的“用途”,可以使诗坛发展更好时,这却是诗词衰亡的时代开始的标志。然而即使这样,这最高尚的文学还是不得不屈服于铺天盖地而来的世俗的网络小说、华丽散文等等迎合大众口味的文学之下。再反观国学,其实它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一大群人把四书五经古代典籍放在书架上炫耀自己是书香翰墨之家出身,那些书却只能与斯处尘封千年。“国学热”的掀起只能普及文化常识,书中真正蕴藏的大手笔大思想却被人们转瞬即逝的热情所埋没。好不容易等到中央台出了个国学比赛,总决赛结束后留下的却只是有关“黑幕”的质疑。五千年传承下来的辉煌文化,今人已经可谓是不屑一顾,于是它们只能渐行渐远,渐行渐弱,只等待最后那一声清脆的绷断的声响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认为我是个彻底属于主流、传统化的人了。然而我问你们,在我们这新一代的社会主流群体中,还有多少人想过这些问题?还有多少人能暂停学习工作,远离红尘喧嚣,而渴望心灵的回归,哪怕只是一小时,一天?诗词的浮华与国学的功利化也开始渗入你们的生活,于是你们可以对我说,我们现在开始回归主流了吧?非也!承载了深厚文化积淀,为了思想而存在的诗词国学才属于你们想象中的主流文化,但更悲哀地是,在一个主要由非主流文化群体构成的社会里,我所喜好的所谓主流文化,已悄然成为非主流、非大众之物。

然而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要我一个人来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局面,那是基本不可能。在这个充满了快餐与商业文化气息的社会里,我只有在泛黄的簟枕旁,枕着诸子百家诗词典籍,耳边听着川剧激昂的高腔与越剧温婉的曲调,眼前闪动着绍剧的猴戏与武打、京剧的华贵与雍容,美美地做上一个穿越千年古风的梦,让你们用混乱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意识去建造一个你们想要的繁华社会吧,反正我是无可奈何了!

观《京剧》后感

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乌黑的环境中,皎洁的月光下,“咕咕……咕咕……”猫头鹰在啼叫着,是什么让它紧张起来了?是什么让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场打斗,悄无声息的来临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紧皱着的眉头,表现着他的焦急与愤怒。依然伸了伸头,苦苦地寻睨着,他在哪里,我要杀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愤怒的神色溢于言表。啊,拿命来!探着手,伸着头,咦,就在此时,旁边是个人!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吗?砰砰乓乓,开打了。演员们的扎实功底顿时显现了出来,恩,没有语言的修饰,只通过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岔口》登场了。

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纳。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便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没有一样不是信手捏来的。是的,在我们看来的十分普通的一个动作,他们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也无不让我们由衷的赞叹、敬佩。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剧场,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为他们呐喊,为他们的精神而祝福,演员们脸上的微笑,折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沐浴在赞美声中,多年里来的艰苦锻炼也变得不值得一提了。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相信中国的京剧必会闪耀出他璀璨的光芒。

上海市闵行区北桥中学六年级:潘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