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1960年,周总理曾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戏剧开始,刘邦发兵攻打项羽。群臣纷纷劝谏,项羽不听。总理说:一人言堂。项羽回到皇宫,虞姬又规劝,项羽还是不听。总理说:一家之长。当演到项羽孤军陷入设好的埋伏时,总理道:一筹莫展。当虞姬备酒安慰项羽时,总理说:一曲挽歌。四面楚歌,汉兵将至,虞姬拔剑自刎,全场剧终时,总理又说:一败涂地。总理仅用20个字就概括了项羽失败的全过程,堪称妙绝。

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看超女

参观国家大剧院

参观国家大剧院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首都中心的国家大剧院。

刚下车,同学们便迫不及待的向眼前望去,只见一个巨型的像鸵鸟蛋一样的建筑物坐落在水池中央,它犹如宫殿一般雄伟壮观。

来大剧院参观的人很多,我带着无比的好奇和兴奋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这个艺术殿堂。

大剧院由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三大部分组成。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音乐厅,欣赏管风琴演奏。

演奏开始了,那悦耳的声音让我们沉醉了,有些同学在闭眼聆听,有些同学在忙着拍照……第一首乐曲 演奏完毕后,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些管风琴的知识,比如说:管风琴有多少个音键,哪些音键是干什么用的,演奏时手脚怎样配合,发明第一首管风琴的乐曲的人是谁?管风琴旁边的两个音键能发出怎样的声音等等。说完,阿姨和一名小提琴演奏者一起演奏了一首《天鹅之死》,那声音虽然悲凉戚切,但同学们听的那样入迷,阿姨又演奏了《婚礼进行曲》等乐曲,演奏完毕后,我们又参观了北水廊道等地方,我们还看见了许多外国朋友,我们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也跟我们打招呼,我发现有的外国朋友还给我们拍照了呢!

参观完这个如梦如幻的艺术殿堂后,我想到了:这么雄伟壮观,华丽辉煌的国家大剧院是多少智慧和辛苦的汗水凝聚起来的呀!等我长大后,也要登上这个绚丽的舞台,为人们演出。

我的老师

乌黑、亮丽的齐肩短发,两边的鬓发微微向耳内弯曲。雪白、清秀的面庞上,镶嵌着一双幽黑、深邃的双眸,不时闪动着水晶般的光亮……她的容貌,一言一行不时在我脑海里回放着……回放着……

柔音相授

“各位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偌大的教室里,回荡着一阵阵温柔、悠扬的声音。这声音宛如微风轻拂杨柳,如细雨滋润土地,令人听了,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是谁的声音?哈,是她在为我们上课哩!就是在这柔音之中,我们陶醉了,不知不觉就被她带进了她的世界……我们领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与母亲河“黄河”零距离接触,踏上了历史悠久的戏剧大舞台……在这无形之中,她用她那柔美的声音,为我们的“大脑芯片”输送了许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了我们的脑中,难以忘却……

莞尔一笑

笑容,常可以在她那张俊俏的面庞上看到。

无论是在严肃的课堂上,还是在那轻松的课间,总是可以看到她嘴角的那抹友善的微笑。双眼轻轻迷成一条线,透露着英气的眉宇舒展开来,咧开粉红色的唇瓣,露出那排整齐、雪白的牙齿,冲着你笑!每当看见她的笑容,就像有一缕阳光射进了心房,感觉暖暖的……暖暖的……当我有什么烦恼时,只要看见那微微一笑,就什么不快的随之烟消云散了,感觉树特别绿,云特别白,天气多美好呀!

我真喜欢这样的笑!

会说话的眼睛

那双眼睛,如一眼清泉般,澄澈,没有丝毫杂质,荡漾着阵阵爱意……

上课时,胸膛里那颗活跃的心总是不安分,怂恿着我做些小动作,想些与课堂无关的事。玩得正高兴,无意间抬起头,目光正好与她的目光对上,只见那双眼睛流露出了几丝责备,一点惋惜,似乎在对我说:“怎么这么不自觉呢?”看见这样的目光,我的脸上火辣辣的……遇到不如意的事了!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那不争气的眼泪又夺眶而出。

这时,她又出现了,轻轻用那双白皙、修长的手抚摸着我的背,我含着泪水悄悄地看了她一眼,此时的她正用那双美丽的眼睛看着我,眼里全盛着对我的怜爱,似乎在对我说:“别哭,别哭,要坚强点!”取得了好成绩,她那双眼睛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对我的赞赏和鼓励,似乎在说:“好!好!好!要继续努力哦!”

好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啊!

尾 声

温柔的声音,动人的微笑,神奇的双眼……全都聚集到了她的身上!知道她是谁吗?我将无比自豪地告诉你:“她是我初一语文老师‘张海湖’老师!”多么好的名字啊,多么优秀,多么善解人意的老师啊!她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像一个随意的播放键,不断在我心头播放着……播放着……

我将这篇文章致予我最尊敬的语文老师~~~~

“不公平的命”助《雷雨》走向戏剧巅峰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这部名作曾在千万个舞台上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解读,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历史最轰动热烈的巅峰时期,久演不衰。

据说《雷雨》是巴金鼎力相助才得以发表的,且正是由于其慧眼识珠《雷雨》,曹禺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巴金曾说过:我喜欢《雷雨》,《雷雨》使我流过四次眼泪,没有一本戏像这样使我感动过。我是第一个喜欢雷雨的人固然现在喜欢雷雨的人已经很多了,《雷雨》发表一年多,没有一个批评家注意过它或为其说几句话,《雷雨》靠自身力量征服了读者。

1935年4月27日,《雷雨》在东京首演,引起轰动,郭沫若当时在日流亡,他也在日译本中评价到:“《雷雨》实乃难得优秀力作,……费莫大之苦心,却很自然紧凑,没有现出半点苦心痕迹”

荒煤曾经说过:像(雷雨)那样磅薄的气势,那样熟练的技巧,出现在中国剧坛,《雷雨》可是开了先河啊。

的确,《雷雨》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形象地展示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家庭内部尖锐矛盾冲突,全剧只用一天时间,全面述说一个资产阶级大家庭三十年恩怨;父子恩怨,母子亲情,兄妹与情人的关系,不同阶层的人物冲突,三十年的沉重历史凝取,构成《雷雨》剧中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剧烈冲突,剧中主角繁漪,周朴园,侍萍,周冲,四凤等,莫不栩栩如生,乃中国戏剧之不朽形象。

周朴园的家庭悲剧始终贯穿“不公平的命”这条时隐时现的轴线,周朴园诱骗了侍萍,毁灭了蘩漪的青春与幸福,但是却以慈善家的面目出现,其虚伪性可见一斑。善良的侍萍被侮辱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广大妇女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繁漪在周家这样一个充满罪恶的家庭中待了18年,环境使她变得乖戾,阴鸷。“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因此,她也是受害者。

但是,蘩漪却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物,首先,她可以对周萍警告:“一个女人,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还有“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可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而在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繁漪不从,繁漪却是声颤的说我不想喝,丝毫没有前面的底气足。

《雷雨》总的来说结构紧凑,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由人物的性格悲剧而造成的戏剧情节的冲突紧张激烈,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充分反映了造成人物悲剧结局社会根源,正是这些思想艺术的成就使雷雨成为戏剧文学的杰出代表。所以,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若要推一名代表作家,当首推曹禺,在话剧界,把它作为近代话剧的确立者和集大成者是可能的,《雷雨》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从周鲁两个家庭的纠葛深入,比较深刻地反映了“五四”前后三十年间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某些侧面,雷雨之杰出典型意义在于它是稍后于《呐喊》,《彷徨》之一历史时期中国城市中进行的封建伦理思想斗争的一面镜子,曹禺恐怕也是最早写出《雷雨》这样既能演又能读的大型剧本作家,他通过话剧把中国人的气质都写出来了。

好了,以《雷雨》最经典的片段来结束本文的写作

周:(忽然严厉地问)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命(悲愤),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戏说人生

也许是莎士比亚的名言,说什么人生如戏。生旦净末丑,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当主角的人不多,大部分时间,大多数人还是演配角的时候多。更多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静静的坐下来,默默的看着别人表演,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回味……

人生如戏,无论作为演员还是观众,我们又不能太入戏。传说明朝有杭州女艺人商小玲演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时想到自己的遭遇,悲恸难禁,猝死在舞台上,一代名伶因戏而死,令人扼腕;无独有偶,在英国有一个地方上演莎翁名剧《奥赛罗》,扮演雅果的演员把那样一个狡诈的小人形象演得惟妙惟肖,逼真之至,惹得台下一个观众义愤填膺,破口大骂还不解恨,掏出随身带的手枪,当场把那个演员击毙,后来自己醒悟过来,后悔不迭,自己也饮弹自杀。看戏的观众把他们两个埋到一处,并在墓碑上写道“最好的演员和最好的观众”,一时传为文坛佳话。但我认为一场戏惹出两条人命,再怎么说也不怎么可爱。

话是这么说,到自己身上了,却又总是重蹈前人覆辙。因为生活中一点琐事,吹胡子瞪眼,指天骂地,早忘了涵养为何物,气质是什么玩意。碰着一点挫折,知道大丈夫有泪不轻弹,不流泪佯装坚强,可又不能完全释怀,日记里倾诉外,与朋友聊天时,就快意口舌,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诉尽衷肠。见到社会舞台上的“雅果”了,就盯住他不放,不仅自己痛恨他的言行,还要广而告之,煽风点火,让别的人也认清他的真面目,如果自己

的游说能激起众怒,群起而攻之,那就再理想不过了。过后我就明白,无论作为演员还是观众我都失态了。

存在即合理,圣洁的荷花我们都喜欢,想让它四季长存,永驻人间;肮脏的苍蝇你想让它绝迹也绝难办到。缤纷的大千世界,复杂的人性还用坐在剧院里看吗?眼前各色人等,哪个不是演员?眼前纷扰人事,那件不像剧本?毫无瑕疵的完美主义者,一无是处的社会渣滓,瑕瑜并存的一般大众,卑劣,高尚,伟大,平庸,相辅相成而又快然并存。这就是人生,感叹什么,深恶痛疾什么?哪些东西看不过眼?眼里为什么揉不进沙子?审美需要距离,观照人生也得跳出圈外,仁人贤士,看过让你见贤思齐,有审美的愉悦,龌龊小人,奸邪狡诈之徒,远距离审视他,不也能得到审美的快感吗?《约翰.克里斯多夫》,主人公是正面角色,成了名著,《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的主人公人读人厌,可作为文学形象不也名垂史册吗?

既然社会就是舞台,人生是一场永不谢幕的戏,做演员就要适可而止,入得戏里,就要出的戏来;做观众你就坐在自己座位上,激动了带手帕可以,千万别带枪,保持一点距离,静静观赏吧。

我是一个小丑

有时候,忽然感觉到,自己就像个小丑。

或许,不是像,而是根本就是。

1、小丑戴上了大鼻子红头发,拿好道具,登上了舞台。这里,一场华丽的演出即将上演。

我收起了小说,收起了MP4,收起了那颗曾经充满着浮华和躁动的心,握紧一支笔走进了高三。

这里,就是我的舞台。

或许,相较于生活,用舞台来形容高三更为贴切。因为,在高三,生活的节奏早已被打乱。取而代之的排练好的戏剧。每个学生都是演员,但只是临时演员,在预定的时间出场、退场。然后是下一批临时演员。在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同时是他人的配角。

而我,注定要像小丑一样,在空旷的舞台上,演一出只属于自己的独角戏。既不是自己的主角,也不是他人的配角。努力而笨拙地重复一切,只为了偶尔能搏自己一笑。

2、小丑表演了踩皮球,抛苹果等杂技,又玩起了 圈,花样层出不穷。时间,不知不觉就流逝了。

站在高三的舞台上,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会下,答卷。

这是我唯一的表演。

考试是贯穿高三的一个关键词。周考、月考、联考如小丑的马戏般层出不穷。小丑若是不玩把戏,就失去了作为小丑的意义;我们若是不考试,也就失去了作为高三学子的意义。因此,我只能在舞台上默默地拿起笔。这就是我的表演,枯燥乏味却唯一。

小丑玩把戏时,在愉快的气氛中,时间总会轻快地流逝。但在高三的舞台上,在枯燥乏味的考试中,时间却也溜得这么迅速。往往还在为上一轮月考的失利而黯然神伤,新一轮的打击又飘然而至。一个月,好短,仿佛一瞬间。

3、小丑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全场呼声如潮。

我把试卷展开,把分数暴露出来,如同展示着伤口。

舞台下空荡荡的。我没有观众。

我有一大堆的同学,但他们不是我的观众。他们大都和我一样,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示着伤口。

老师也不是我的观众。他说:“我们的目标是‘人人能本科,重点评第一,名牌不唯一’”满眼都是对高分的渴望,比我们还强烈的渴望。

家长也不是我的观众。他们会拍着我肩膀:“孩子,怎么这次又只考了这么点分。你真要努力啊,不然以后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工作啊。”他们眼里的焦虑比我更甚。

我只是机械地在台上提笔、答卷。

我没有观众。

4、表演已接近尾声。小丑终于拿出了绝活,点燃了最后的激情。

高考,就是高三学子的最后一场表演。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并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高考点燃的并不是激情。

而是恐惧。

老师的恐惧,家长的恐惧,我们的恐惧。

尾声,不知会是怎样一种悲剧。

5、表演结束,小丑走下了台,又在酝酿着下一场演出。

高三是真实的纪录片,仅此一场。过去了,就再也不会重演了。

我是一个小丑,在舞台上孤独地展示着自我,纪录着自我,悲哀着自我。

只等来年六月,进行我的最后一场表演。

然后,永远地谢幕。

一位老人

一位老人一位老人中央台的“东方时间”开始了,一位身穿红色服站在马路街头主持婚礼的老人,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仔细地注视着荧屏,这位老人原来是一位当地有名的话剧演员,可能是因为话剧行业不景气,这位老人在50岁那年就提前退休了,退休后得了一场大病。大病后的他当起了婚礼司仪。节假日都能看到这位老人穿一件红色外套,站在马路边上的大酒店门口,敲锣打鼓,然后,拿起话筒对过路的行人说,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某某人和某某人的大喜日子,让我为新人们唱一段【祝酒歌】。接着,这位老人就在众人面跳哇,唱啊。看了这一幕,我心想:这位老人原是当地有名的话剧演员,现在却在街头做司仪,他不觉得难为情吗?可是老人那朴实的话短令我十分佩服:“……戏剧的舞台是一样的,我面对的都是观众,没有什么可难为情的。看到新人们的微笑,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了。”老人的老伴不敢去看他的表演,怕看了心里头难过。但老人却说:“这有什么,我面对的是观众,我的日子过得挺充实的。”老人那一句句话语,时时都在我的耳边里回荡,我敬佩这位老人,因为他无论在哪里,那向人们表演着,讲述着人生的一出出美好的话剧。锦程学校六年一班成雨芙

十九世纪女性宝书——《玩偶之家》

易卜生是十九世纪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博大而精深,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等流派都想把易卜生当做自己的先驱。他一生为人们创作出了二十余部戏剧,其中有好些不同时期的剧作在现在仍在世界各地的戏剧舞台上演绎。时至今日,最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的,依旧是《玩偶之家》。 它的创作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虽然那时人们开始从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解放出来,可女性们,甚至是当时先进的欧洲的女性们,也要经常受男人们的压迫,易卜生透过他能穿越过去未来的眼睛,看到了这一真相,愤愤不平,为当时的女性们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戏剧。主人公娜拉,在一次家庭变故中,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的玩偶角色。于是,在一句“我是一个人!”之后,愤然离家出走。在十九世纪还处于封建婚姻包办的制度下的中国青年看来,有很大的影响,娜拉甚至成为了他们崇拜的偶像。由于这一戏剧,不少知识女性开始了觉醒。于是,妇女开始进入学堂,开始有了进步女青年的名词,中国社会甚至在这一戏剧的影响下掀起了意识上的女权运动,不得不感叹《玩偶之家》对中国近代进程的影响是多么大!令人惊奇的是,丁玲女士小说里主人公纱菲与娜拉同样有坚守自由,拒绝诱惑,争取自身的独立,也许这是因为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权得到了重新回归,是的,张洁不是在她的小说里表示了她对理想爱情的呼唤,还有对传统封建道德准则的质疑么?对,我们也觉醒了,虽然我们比他们晚了漫长的百年。为什么在“五四”时期中国女作家的作品都那么激扬?大概是女性的独立自由的过程都是很漫长与艰难的吧。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政治与经济的解放,使处于人身依附地位的女性逃脱了压抑,但是,仍要追求观念上,意识上的彻底平等,才能达到女性精神的独立于自由,人格的完整还有人性的完善。这不就是当代女性的写作现实和文化背景么?张欣、张梅、张洁等现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更多的是去关注现实,而不是去关注家庭,因为它对于现实来说实在是太狭小了。她们用女性的身份来质问这个正在变化的世界,在审视和宽容,批判和理解等多层次的情感交融中去远望女性内心的深处。不过,在资产阶级盛行时带来的一些不好的风气,把一些人腐蚀。毫不否认,《玩偶之家》无情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在道德、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上的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揭露了在所谓的“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下掩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勇敢地、尖锐地提出了女性解放这样一个伟大名词。《玩偶之家》,它是对资产阶级对女性藐视的控诉,是妇女们渴望解放的宣言书。真希望世界上还在受压迫的女性,能像娜拉一样,觉醒,奋发!

难忘的“宋城千古情”

去年的“五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美丽的杭州,到了杭州非去不可的就是有着传统文化色彩的“宋城”了,那么到了宋城必看的就是“五一”特别节目“宋城千古情”这大型歌舞晚会了。 表演“宋城千古情”的剧院设在宋城里,外形普通得和其它建筑没什么两样,但一走进剧院内,绚丽的舞台就扑入眼帘,舞台旁边有两幢仿照古代楼阁建造的“大楼”,剧场到处都是古式的灯笼高挂在墙顶,剧场的主色为橙色,金色、红色的绸带装饰在舞台上,显得格外亮丽、传统,一看这场面就真如一步迈进了离我们千里之遥的宋朝。当剧场里的人都到齐时,所有的灯光一下子全都暗了下来,全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满怀着希望,希望当灯又一次亮起来时,那节目会十分的精彩。没过一会儿,帷幕随着优美的古式乐曲缓缓地拉开了,舞台上出现了一片“原始森林”,穿着原始人衣服的演员们伴随着音乐在林中欢舞跳跃,大约过了十几分钟,舞台又换了一个场景,“宋城”建立起来了,那是皇宫中的一个场景,到处都是金光灿灿的,十分喜庆,也很庄严,一位穿着皇帝服装的男演员和一位穿着皇后服装的女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也许是他们的英俊、美丽把全场所有观众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一会儿,“皇帝”宣布大宋从今天起歌舞三天。随后,从台两边走出了一位位衣着华丽的姑娘,她们为这庄严的舞台增添了无限的轻松。穿着各种各样艳丽古装的姑娘们随着动听的音乐跳起了舞蹈,那优美的舞蹈让人惊叹、舒畅、难忘。 舞蹈大约跳了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所有的演员都迈着姗姗的步伐退场了,舞台顿时又换了一个场景,先是“白娘子”与“许仙”两人缓缓上台,然后在如画山水的场景中,用舞蹈演绎了甜蜜幸福的生活,但好景不长,“法海”要与“白娘子”决斗,于是,著名的“水漫金山寺”也就上演了,一开始,贵宾座的位置被移到了左边,而右边的顶上直泻下如瀑布般的急流,那可是真水呀,舞台上则出现了一座写有“金山”两字的金山寺,过了十分钟左右,从观众席的顶上缓缓下降一座透明的“雷锋塔”,里面有一位穿着白色衣裙的姑娘在里面悲伤地跳舞,她就是“白娘子”,这演绎的戏剧就是“白蛇传”。下一个场景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演绎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的悲情故事也让观众感动不已。 后来的舞台以美丽的江南风光和悠久的佛茶文化为主题,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些传统文化,如:茶艺、民族乐器演奏。舞台两边的古式楼阁的门开了,里面分别坐着两位穿着旗袍的姑娘在演奏着民族乐器,观众被悠扬的民曲所陶醉,被高超的茶艺所惊呆,被这场看了还想看的难忘的“宋城千古情”大型歌舞所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