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对中学生品质的影响前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奥林匹克教育息息相关。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将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置于首要地位,把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与文化紧密结合,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1]在2000年9月11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林匹克精神内容的最原典、明确的概述是:“奥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是社会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和谐发展的途径;是主导体育运动与教育、人性、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崇高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最珍贵的精神核心。[2]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和延绵不断的原动力,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复兴的历史因由。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一种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上的精神旨归。《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竞争的体育竞赛中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它的本质内容包括:参与、竞争、公正、友谊与奋斗,这些精神内涵的实质在奥林匹克发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随着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奥林匹克宪章》和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等人的言论,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即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格言、宗旨、主义、会旗以及理想等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做出的某一角度和某种程度的说明。在我国,青少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为止,每周要上两到三次体育课,接受体育教育。除了体育课以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模拟奥运会竞赛形式的学校运动会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我们提倡奥林匹克精神是在新时期下,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持,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奥运会的时候,国人更应该在和谐、人文、团结上下功夫,我们推崇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只在赛场上存在,它同样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本文的核心点在于如何在推崇奥林匹克精神,怎样通过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和陶冶中学生的品质,以及经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影响后,使广大中学更重视体育,并同时把奥林匹克精神与道德品质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广大中学懂得体育与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一、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学的传播与发展(一)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1)互相理解的态度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使其表现了更多的欧美价值取向,这在一定阶段制约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是导致不同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的国家之间相互导致奥运会的原因。为改变这种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状况,国际奥委会在最新版的《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创新,指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间应互相理解,不能因种族、信仰、政治态度的不同而放弃友谊、团结和和平,也为全人类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对待彼此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2)进取精神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他们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奋进。这句格言本质上是弘扬一种崇高的体育精神,树立人类永无止境的进取目标,推动体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快速发展。(3)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体育运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基本规则。在《奥林匹克宪章》中被多次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要求各类竞赛活动强调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原则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法则中的基本规则。(4)和谐发展的原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杀萨马兰奇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结合。”这都反映奥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它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价值,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基本表现就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一再强调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紧密结合。[4](5)道德规范原则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的活动将无法开展,而且《奥林匹克宪章》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手册,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不得违背有关基本公德和体育运动道德。[5]通过一百多年的奥林匹克实践活动,奥林匹克逐渐形成了涵盖行为规范、道德观念、良心、义务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在奥林匹克优胜者的“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规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则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基本素养之一。(二)中学体育文化建设与推崇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意义体育素质教育是广义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为社会育人为根本目的,以体育实践为其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6]这种素质的提高不但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应包括体育文化素质的丰富、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中学担负着培养体育专业初级人才的使命,其体育的目标指向,理应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正是满足中学生对体育的各种需要、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1)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身心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和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教育是依据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提出来的,它体现着体育素质教育与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即体育素质教育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独特作用。反映着体育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体育心理素质包括提高智力品质,培养体育情感与意志品质、体育兴趣与需要等个性倾向以及自信心等自我意识。它是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2)培养中学生坚强意志的体育精神第一,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特别是公正的、平等的竞争,必然促使社会个体超越进取、奋力向前、谋求优胜,追求完美的生命,从而最终融汇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洪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从而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善于竞争是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平竞争精神是中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向中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对于培养其公平竞争的精神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第二,积极进取“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向世人昭示着一种顽强奋争、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7]曾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著名作家黑塞也认为:“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8]这些至理名言都指出了人应当具有一种自我超越、奋斗不止的精神气质。第三,尊重与合作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竞赛作风、态度和精神,指的就是英文中的sportsman-ship和teamwork。”前者是竞赛道德,“是从球员怎样对待对手来说的,要能主动地严守球规,己所不欲勿施于对方,不搞小动作,尊重裁判,不计较胜负,始终全力以赴。”而后者则是“从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关系来讲的,各个队员要能各守岗位,各尽全力,密切配合,不存个人突出之心,步步从全队整体出发,顾全大局。”他所阐明的便是体育精神中的尊重与合作精神。同时他进一步指出:“这两条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体育运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受过良好运动训练的人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处的社会能得以健全和发展。”[9](3)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体育能力及审美素质的影响奥运会体现出的教育正是体现了体育思想的核心。通过体育了解各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奥林匹克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于乐的,通过体育活动促使中学生获得体育能力及提高审美素质。(4)开发中学生的人性美追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在适应论和工具论理念的支配下,一向注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教育,似乎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开发人的思维潜能,这种流布甚广的教育观念显然是片面的。的确,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理性能力,但是,人是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发展应该以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为目标,教育在培养人的理性能力时不应忽视或抛弃感性能力的培养。“本真的人”应当是“完全的人”或“完整的人”,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应当是既有血有肉又有头脑有思维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0]顾拜旦在其《体育颂》中就高度颂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明、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晰的生命,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成为具体的、完善发展的人。二、分析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的品质影响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核是体育运动。但它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是它不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而同时着重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1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讲过:“当今世界充满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的道德败坏。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而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可以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处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客观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他们的价值观正好处于从易变到定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充分发掘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可操作性。[12](一)精神品质方面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实际上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中学生公平竞争、进取拼搏与团结协作等精神。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从而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论-文-网LunWenNet](1)集体主义观念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自我意识很强,心中缺少关心他人、集体的思想意识。而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正好可以帮助青少年化解“以自我为中心”,逐渐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体育运动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任何单独的个人也不可能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同时,运动员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友谊.奥林匹克运动主要依靠人们共同遵守规则、共同切磋技艺、共同交流感情、共同探索人生来达到团结的目的。如果没有团结,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奥林匹克运动就不会产生,也不会有现在的辉煌。在奥运会激烈的竞争较量背后,显现的却是人类理性的神圣光辉和共同价值的永恒追求。当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观赏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2)拼搏进取精神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都是从小在幸福中成长,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更不知道创造的艰难辛苦。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往往会产生灰心丧气的念头。奥运奖牌获得者在获得荣誉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奥林匹克主义抓住了这一特点,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图给青少年提供奥林匹克选手———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中的英雄,让他们去模仿,去学习。抓住奥林匹克的这一教育功能,挖掘运动员的成功背景和艰难历程,并以此来激励青少年的壮志豪情,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不断进取。(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方面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之所以对当代中学生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关键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奥林匹克运动赛场的竞技是国家民族精神的竞技,在那里,国旗的升起、国歌的奏响,正是健儿们所代表的国家荣誉、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13]现代奥运会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国际性是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的根本区别,它突破了狭隘的民族感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使现代奥运会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个方面能够进一步影响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三)人生理想方面针对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颓废思想,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理想,无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同样,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就等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这个社会就可能倒退甚至崩溃。中学生在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接受其熏陶和影响。中学生的理想是一个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认真地接受先进的精神熏陶,其价值观、世界观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四)价值观方面(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青少年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奥运会采用的一些突出国家外部标志的仪式,如奏国歌、升国旗等,能增强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意识。目前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凝聚国民的粘合剂,自获准申办奥运会以来,举国上下都是齐心协力为举办奥运献计献策,这种影响力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巨大的。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事业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青少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感召能力,在他们中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认识、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很好地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从而促进“三大奥运理念”的落实。(2)坚强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形成。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昭示的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揭示的是一种自我超越、奋斗不止的精神追求。校园精神文明教育中灌输这种精神,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运动竞赛中,在枯燥的实验和学习中,在对目标不畏艰险的探索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克服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3)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要求人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法则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法制社会中,法律、法规所保障的第一要务就是公平。但是,反观现代社会,失范和越轨行为层出不穷,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强调精神文明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公平原则精神的教育,能培养他们尽快适应法制社会的素质,在社会竞争中减少失范和越轨行为,把提高竞争力的方法用在挖掘自身潜力上,公平参与社会竞争实践。伴随北京奥运会的积极筹办,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学校体育又将迎来全民健身工作的新热潮。我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在校园普及健康意识、奥运意识,改善学校健康环境,兴建体育场所,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形成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在奥运的召唤下,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批日渐淡化的奥运项目又将焕发生机,并与一些非奥运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层面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三、探讨提高中学生品质的途径和方法(一)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队伍大力开展体育教师奥林匹克培训,有计划地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分期分批办培训班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奥林匹克知识的传播问题。它将导致一代人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贡献。为了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培养奥林匹克教学人才、广泛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目前在校体育专业中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奥林匹克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向全国各地体育教师传授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激发他们向学生讲授奥林匹克知识的热情,同时要有计划地对全国体育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二)普及奥林匹克教育读物为使中小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奥林匹克知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与出版社联合,做好奥林匹克教育读物的普及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划拨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奥林匹克教育读物的出版和发行。学校和教师也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订购,并耐心细致地向学生和家长说明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意义。(三)体育教学的完善为使中学生更为直观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一方面,应当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充实到学校体育的理论教材体系中去,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授、讨论以及组织观看录像等形式展开教学,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对奥林匹克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运动竞赛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在各种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14](四开展社会体育和家庭教育教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对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除采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开展体育运功来实现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因为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教育。[15]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奥林匹克的关注与参与也将深深影响孩子们的奥运意识和行为。社会及家庭仍不失为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五)加强社会媒体宣传除学校教育因素外,为宣传奥林匹克理想、扩大奥运会影响,社会大众传媒也应为奥林匹克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的传播优势,开设奥运专栏或奥运频道,办好体育广播。拍摄、播放反映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进展情况和市民热情参与、喜盼奥运的专题节目;创办直接为奥运服务的报刊等。建立奥运网站,调动广大青少年网民参与奥运的积极性,形成国内外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宣传模式。由于奥运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和平聚会,也由于奥运会与传媒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强烈的互动效应,这种效应的能量释放出来,对拥有最多观众群的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六)推进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我国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大多在学校接受教育,易于组织;他们心理上具有可塑性,易于接受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因此,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奥林匹克课程和讲座,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体育课相结合,使青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学校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应对中小学生着重进行奥林匹克史及北京奥运理念的教育。此外,校园广播、墙报、报纸、杂志、书籍以及迅速崛起的校园网络、音像制品应充分发挥作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来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四、小结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学校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必须突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思想,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体育环保、体育人文和体育科技意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中学生要学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人文培训以及科技攻关的奥运事业中来,让高科技带给2008年奥运会全新的感受。总之,深化奥运理念的教育,会给中国社会和青少年学生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阴影

坐视这个传媒网介遍布且享有言论自由的信息时代,我亦不知道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日益加强了,还是逐渐淡薄了。

那个曾经一手给中国文坛制造诸多“惊天动地”的80后桀骜写作者兼赛车手――韩寒,近日,又向众人掀起了新的文坛“战争”。

那是在一次无意间,我在互联网页上瞥见的一则不算新闻的新闻。文学评论家白桦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80后的现状与未来》。里面特别对韩寒曾在03年出版的杂文集《通稿2003》中大贬中学所有开设的课程提出了反驳质疑。在倍感惊奇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委婉批评,将韩寒对待现代教育的自我态度注释为反叛蛮干――也许是有道理的起点出发,但走向的却是“打倒一切”的歧路。

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往往是最能中伤他人的,或许是始料未及,或许并非本意。

以韩寒那桀骜不羁的个性岂会让老同行的言行散播弥漫在传媒上瘟疫般摧毁自己的“一世英名”。随后,以颇为不满与激动的情绪,毫不客气对“敌手”进行回复“炮轰”。

于是,一场“骂战”在这两名新老的中国文坛成员之间拉开了帷幕。继而一出出舞台戏在双方的导演下,新鲜出炉。就这样,双方彼此都不肯罢休去意识过错,随着双方不满情绪的日渐高涨,“骂战”的言行也在不断升温,已经涉及到人格侮辱与人身攻击的程度。

这场“骂战”还会持续多久?我不得而知了。

这是一场现代中国文学界的一出悲哀闹剧,但它所涉及到的绝非仅仅如此。

这不只是韩白两者之间单纯的“骂战”,甚而是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针锋相对,一方代表着80后桀骜不羁的张扬叛逆个性,另一方代表着传统保守的固有思想。

若要我以一个明智之举看待此事,我亦不会站在韩寒桀骜不羁的自我满足角度,也不能站在白桦那老一辈的传统思维的立场。

我的思维告诉自己:注定只能成为两者的中间人。

那个作为80后的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自问为什么会倍受诸多同龄人的支持与维护?自问为什么那么多同龄人闪烁迷离的双眼里总会隐隐约约藏匿着一种饱受沧桑,踏遍红尘的感觉?为什么那么多的同龄人几乎都拥有共同的人生观?尽管这些孩子人生观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得到上帝的垂青眷顾,总归是80后一种名为叛逆的因素惹的祸。将这些叛逆细胞注射入那些可怜,可悲,可恨的孩子们的头脑中。或许很多人认为散播者是韩寒,但我想说这并非他的本意,因为他也成为了叛逆的牺牲品,诸多外因仍是“嫌疑犯”。

写到这里,我想韩白“骂战”的导火线莫非于此?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对传统观念的出自于80后人性本能的强烈排斥。更是为一个时代在作辩护,是叛逆与传统的针锋对决。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忽略了韩白“骂战”是在互联网展开的,在这个传媒网介遍步的信息时代,虽说每个人都享有言论自由,但决非可以放肆去辱骂讽刺。

“骂战”背后所笼罩的最大阴影正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如何去拯救被“网”的道德?网上虽有匿名发表言论的自由,但任何人都不能借此来作为辱骂讽刺的特权,也没有不负责任的赦免权,从“骂战”中能瞥视到韩寒那粗俗不堪的言语是多么伤人自尊与人格。对于白桦,我更不想表示什么,因为双方都彼此以反语讽刺挖苦,莫说是作为当事人,连我这个局外者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仅是为韩白不遵从网络言行道德感到心痛,更为这个信息时代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倍感质疑与痛心……

我想他们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制的自审与公审。虽说这些孩子是80后叛逆者的牺牲品,但我想他们至少应懂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否则将会愧对于自身那尚未泯灭的良知。

言至于此,我的思维仍告诉自己:注定只能成为两者的中间人,因为那一片区域居住着仅有的道德良知,那恰恰是我所向往的立场。而这片区域正好介于叛逆与传统两者间。

――因为叛逆使网络道德遗失了往昔的踪影;

――因为传统使网络道德褪去昔日的色彩;

我的思维告知自己:“骂战”这一反面立正事件只是为世人敲醒网络道德遗失踪影与褪去色彩的警钟,如何去拯救被“网”的道德?

叛逆与传统两者彼此重归言好的那一天,也就是被“网”的道德被解救的那一天。那一天何时能够来临?坐视这个传媒网介遍布与言论自由的信息时代,我再一次为世人背后的阴影茫然了……

愤青?理性!

在网上,我看到的反愤青们用这样的字眼形容自己的同胞:“粪青、变态、弱智、可笑、文明的耻辱……”等等,那么愤青在中国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我们中国需不需要愤青,我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 愤青全称是愤怒青年,一群对社会现实不满的人,他们会对社会造成坏的影响吗,我想不会,至少他们的思想无法与主流思想相抗衡,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耽于安乐,满足于现状,习惯了奴性的被人管制,而愤青们的存在能给国人麻木的心理一点警醒,能让世人知道中国还有些反抗的声音,不管这声音指向谁。鲁迅是愤青,他恨国人的愚昧无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五四运动的青年是愤青,却成为了民族的脊梁,毛润之也是愤青,他带领共产党反抗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社会,李敖更是愤青学习的榜样,口诛笔伐,狂傲不羁,有人可能说他们处的社会正好是乱世或是腐败独裁的政府,而我们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太平盛世,愤青的存在会影响社会稳定。他们的思想言论会混淆视听…… 当前的社会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粉饰太平,而这才是真正最可怕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农村发展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教育医疗住房改革问题,对中国的威胁已经到了何等的程度了,虽然政府都在积极地改革,但很遗憾的是很多改革举措不但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成了助长之风,有些腐败不但没有消除,反而通过改革把他们合法化了,我们要时刻认清,这些问题不光是靠政府,也不能只靠政府解决,社会的发展不光是政府的事,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它,去推动它,我们要有一种公民的意识,主动参与社会的管理与监督,特别是对政府的监督,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的心麻木了,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前途,习惯了别人的管制,对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践踏法制,违背道德的种种恶行,他们会无奈的说,社会是这样,我们有什么办法了,还有人居然幻想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会解决的,慢慢习惯就好。这就是一个国家的顺民,但他们不配称为公民,他们放弃了一个公民的权利,失去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感,这些问题难道现在就不能解决吗,难到靠我们公民的力量就推动不了吗?就比如民告官,一个人告不倒,两个人告不倒,但十个二十几个都告同一个贪官的话,它还能屹立于官场吗?为什么90年代初改革开放步伐缓慢,而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表示对改革速度的不满后,改革就加快了许多呢?这说明个人对社会是有很大的推动力量的,所以愤青们的存在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刺激国人麻木的心理。 当然社会需要理性的愤青,我们时刻要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愤青不一定都爱政府,但一定是非常爱国的,不然他们也就不会针砭时弊,积极推动国家的改革发展,但凡是有个度,超过了国家大局利益,那么它的作用是适得其反的,20年前发生的事就是这样,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但他们过激的行动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它对中国的民主进程不但没有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相反从国家后来的政策与改革来看,政治改革不但没有推进,反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中国的问题不是通过一场革命或运动来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改良来逐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而这个责任不在某个人,而在于千千万万的公民,很多问题我们要深入的思考,探寻,从历史的角度,从国际的眼光,特别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解决,我们就能窥探出问题的细微本质,当然我们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影响影响决策的,但千千万万的民众,通过正当的形式来表达出我们意愿时,谁又能忽视这一股强大的力量呢,厦门近千市民上街游行反对建PX化工厂,就是明显的力量,我们这个民族,不缺乏英雄,不缺乏勇士,但我们缺少了一份成熟的理性,理性的参政议政,理性的推动改革,理性并不代表懦弱与妥协,并不表示顺从,而是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达到我们正当的目的,需要理直气壮地反对时,我们会站出来维护属于我们自己的权利…… 时代的发展永远是向前的,我们要看到未来,同时也密切关注现实问题,就像我们走路一样既要抬头看天,还要注意地下,愤青不缺乏,缺乏的是理性的愤青。我们当代的愤青不但要有理性的思考,对社会作出清醒的认识,同时还要掌握更多科学的知识,去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实在贡献,最后最重要的要通过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推动社会改革的步伐,推动社会的进步,一步,一步,又一步坚定地向前

我与法制同行

我与法制同行黄庄中学初三(4)班薛莹“法制”这个名词是伴随我们成长于无形的好朋友,他从小就在我们的身边陪伴我们,与我们一起喜怒哀乐,悲欢交集。从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老师也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守法的人,甚至于电视上也常常播放一些关于违法犯罪的事,以此来警告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不要重蹈这些人的覆辙。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这样几个镜头。镜头一:在山西凤凰街上,那里的人们都在忙碌的买卖着。有一位女同志正在往前走着。这时突然有把银色的镊子伸进了这位女同志的口袋里,用镊子夹出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手机,这位1号小头把东西偷到手以后,就把这个手机交给他的团伙2号小偷,转交成功后,他们俩一同离开了现场。当这位被盗的女同志反应过来,摸口袋时,才发现自己的手机居然不见了。而这时,那些扒窃手早已不见踪影,消失在茫茫人群中。当女同志报警后,警方数十天后,在一家旅馆内将小偷全部抓获。这些小偷将会过着不加天日的生活。镜头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本是十分高兴的母女二人,各骑一辆自行车和机动车在马路边上行驶。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从旁边拐过来一辆机动车,正好撞上了那个小女孩,并把小女孩撞到了5米以外的地方。当母亲缓缓爬向那个女孩时,女孩已奄奄一息。那个母亲当场嚎啕大哭,但无论用多少滴眼泪,多少句忏悔的语言,都换不会女孩的宝贵生命了。生活中的小偷有许多,很多人可能以为做小偷很赚钱,不用干活,只需动一动自己的小脑,几百元钱就轻易到手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做小偷的话,当画着那些偷来的钱,会感到安心吗?会觉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当晚上睡觉的时候,难道不会做噩梦吗?当梦到你自己的钱或财务被偷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当你被警察抓了,被关在那不见天日的监狱里,此时,你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防范,做好这方面的了解,在出门时多一些防范,做好关于这方面的了解,在出门时多一些警惕性,难道还会成为那不幸的被窃者吗?答:当然不会。只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留意一些,后脑勺时刻长只“眼睛”我们的人身,财物安全不就得到保障了吗?近年来,我国的交通事故概率越来越大,中小学生的死亡人士也越来越多。主要是由于我们中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好面子等心理特征。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我们正处于增长智力、脑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么好的时期中,如果丧命,那多可惜!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更不用说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了。因此,我们要在交通安全方面时刻注意,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知法,守法有多么的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从现在做起,从此时此刻做起,从每分每秒做起。知法、守法与我们密切相关。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让我们大家一起互帮互助,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