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地理课堂生辉信息技术让地理课堂生辉顺义区杨镇二中刘芙蓉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又是直观、形象生动的,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它延展了课堂的空间维度,增加了教学信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即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使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益,所以,地理课堂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而熠熠生辉。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课堂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的能力,及学生主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些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让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发挥作用,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地理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地理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内涵,重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在目前显得尤为突出。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库,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新颖有趣的讨论情景,开展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及时点拨。这样做往往能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既可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争论中丰富和增长,又能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激活了地理教学。例如:讲授《中国的民族》这一节时,我先放了一段泼水节的录像,再请学生认真听讲解员的解说,思考问题: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再哪里?3、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怎样的?与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一开始就被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所吸引,继而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自觉查找资料。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我则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景观图片,由绿树成荫、花繁叶茂到不毛之地、沙漠广布,目的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对这种现象原因的探究行列中。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便会由“被动听取知识”——“主动汲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是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地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可以事先给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如台湾为什么称宝岛,它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农产和矿产)有哪些美称?在展示提纲的同时,我还把彩色动画的《台湾丰富的物产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地图来把地理事物从图中找出并分析原因。还可以收集资料,写小论文,介绍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例如08年中国四川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巨大的损失震惊了全世界。而关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发生时候如何应对、如何自救则是学生非常渴望了解和掌握的,此时把它作为一个课外作业,由学生分小组探究,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并且制作相关课件在课堂上播放演示。那么学生不但深入学习了地震成因、破坏等,并且掌握了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浓烈兴趣。在“气候”一节教学中,结合08年1月中国南方的大雪灾,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以及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资料,了解南方雪灾的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破坏,以及形成这种异常气候的原因。不少学生纷纷上网查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相互探讨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可以刺激学生各个方面的感觉、活跃大脑的思维,这是单纯的运用黑板所无法做到的。因此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宽广的信息渠道,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三.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使学生自己就能够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因此更好的方法是教给学生自己使用网络去查询有关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平时常说的“授人与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使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资源,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迅速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合理地将信息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亦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如学习铁路干线时,首先我将课文中的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分为四个课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四组,选定课题,选出小组发言人。确定本组的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提示学生特别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交通工具是火车,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路线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对各条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玩中学,在快乐中掌握课本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检测阶段我布置的题目是根据“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图到前面指出主要铁路线的位置,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理的铁路线,读出主要铁路枢纽等。另外,让学生自己起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认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利用网络学生感觉在“学中玩”“玩中学”;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让他们“在亲身尝试中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吸引力和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感!”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信息,提高课堂效率,让地理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创设丰富的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发挥最佳教学效应,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参考文献:[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http://www.fjmzw.com/xi/xxxi/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5[2]李通.北京市“中学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研究的新进展.《地理教育》2003年第1期[3]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地理课堂教学.http://www.vnetedu.com/edu/index_3.jsp?id=664

怎样学好地理

生活离不开地理,也可以说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这也就告诉我们,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学习地理的领域非常广阔,像书中提到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各个国家的名称及位置,人口的分布,多种多样的地形区等等,都是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这会使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有更科学地选择。

怎样学好地理,我倒是有一套学好地理的方法。在平常的地理考试中,选择题和读图题着分比较重。选择题主要考书上零碎的知识点和每小节前面的标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去花些功夫去记忆。再就是读图题,读图题主要分为看图题地名及相关的问答两个板块。看图填地名的题,主要就是图文结合,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把知识点“移”到图上,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有质量,问答题就是靠平时的勤奋和努力。

每天复习时最重要的环节,这样可以使我们巩固学过的内容不易忘记。

学习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以上就是我的学好地理的方法。

可爱的地理老师

一谈到老师,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张可爱的笑脸:浓密的黑发中夹杂着几丝白发,眼睛眨呀眨的,嘴角一翘一翘,胡子也跟着一翘一翘,尽管有时嘴巴紧闭,可眉里眼里都是笑!他就是我们的地理老师——卿勇文老师。

第一节地理课,我们端端正正地坐着等待着老师来上课,猜想着地理老师是怎样一位严肃而古板的老师。没想到卿老师来了,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孩子们好,拿出你们的地理book,please。”我们被这亲切的幽默的中文夹杂英文的语言逗乐了(后来才知道,他有时还说广东话或其它一些地方方言,常逗乐),大家紧张的心情松了下来。接着老师问我们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描述地球……忽然,老师眼睛眨呀眨的,故作神秘地说:“你们知道谁能举起地球吗?”我们都摇摇头。他嘴角一翘一翘,胡子也跟着一翘一翘,“轻蔑”地说:“你们不知道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谁啊?”有说“孙悟空”的,有说“鲁智深”的。老师摇摇头“NO,NO,NO”,然后自信地拍拍胸脯说:“那个人就是我哩!”说着他蹲下身,从讲桌下拿出一个东西——地球仪,很“吃力”地举起来,举过头顶,胡子一翘,自豪地说:“你们看,我是力气最大的人吧?我都能举起地球——的模型!”我们都笑了,他也笑了!接着我们就在这愉快地笑声中了解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

每一节地理课,我们都是在轻松愉快地笑声中度过的,他向我们提问总是那么幽默:夜晚为什么那么黑?Do you know?是太阳旅游去了还是它罢工了?谁能告诉我正确的答案?

老师上课中讲的故事也是搞笑版本,有一次我们上“多变的天气”这一节,他胡子一翘一翘给我们讲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诸葛亮问月亮阿姨‘明天依然刮西北风不?’月亮阿姨说‘亮亮啊,别担心,明天的风是往东南方吹的,你就安心睡吧!”我们笑得前俯后仰,然而也在这轻松的笑中了解了有时天气“说变就变”的“性格”。

下课时老师更幽默了,有时还能化解一场“战争”。有一次我路过楼梯转角时看到两个同学扭在了一块,谁也不让谁,好些同学都围了过来。这时卿老师来了,我想,他们如不赶快松手,肯定会被老师大骂一顿或扭送到政教处。老师也意识到什么了,快步走过来,故作惊喜地说:“大家在看什么呀,这么热闹,我也看看。”看了一眼就退了出来,故作惊慌地说:“哎呀,打架了,吓死我了。快跑!”说着像小孩子一样躲开了。没走几步又折回来说:“哦,老师说过,看到打架的要躲开,然后就报警。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打110。”我们都被老师的语言和动作逗得捧腹大笑。呵呵,那两位“勇士”也忍不住笑了,松了手。

老师虽然有四十来岁了,可他就是这么可爱!永远像个大孩子。他常对我们说,“你们太可爱了!”“你们真聪明!”“你们太棒了,快给自己鼓鼓掌!”“能给你们上课真是一种享受!双休日在家,都想死你们了!”……

其实哩,不知老师是否知道,听老师讲课才真的是一种享受哩!做他的学生才真是一种幸福!呵呵,这样的老师,你们有吗?

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地理学习方法漫谈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如下。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读出书中有什么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2.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3.学会梳理知识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2)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3)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4)南尖北平: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利于排水,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6)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7)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8)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9)南拳北腿:南方由于纬度偏低,地处亚热带、热带区域,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最高气温常在30℃以上。因此,南方人发育较早。根据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发育提前,生长发育期就短。因此南方人长得小巧玲珑,下肢较短,用腿踢人在搏击中是其所短,而手的运用则是南方人的优势。此外,上肢运动时能量消耗比下肢少,产热少,符合南方人耐热的特点,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北方则相反,发育年龄偏迟,发育期长,因此身体高大。而且北方人以杂粮、肉类为主,这就给北方人长得高大粗壮提供了物质基础。又因为气温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多用产热多的下肢运动。地形特征南方以舟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船上的活动范围有限,加上船的颠簸,在格斗中立足不稳,就有被击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险,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学工夫先扎马”之说。再由于地面区域相对较小,小范围的上肢搏击更利于击败对方。而北方平地面积广大,外出主要靠两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质。(10)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一则与物产有关,再则与气候有关。南方产糖,湿度大,使人体蒸腾小,因而喜欢吃糖,而不需要吃过多的盐,如粤菜和苏锡菜等用糖就比较多。北方地区的相对湿度小,人体蒸腾量大,需要消耗较多盐分,故口味偏咸。3.活动与探究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6)乡土地理调查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难忘的地理课

都说地理是出了名的“无语”,心想上无语课的老师肯定是“无语的父母”。这不,第二遍上课铃响了半分钟了,仍不见老师的踪影,教室里乱哄哄的,连黑板也没人擦。

半响,走进来一个美丽的小姐,眉浓、眼大、鼻挺、唇薄,莫约三十多岁。

她默默地拿起黑板擦从上到下,耕田般缓缓地把黑板抹得一尘不染,她一丝不苟的精神把我们也抹得心慌意乱,“我姓袁”她介绍道,每堂新课,老师都要下这样的棋,不满之色凝成我脸上的风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在一起学地理吧。”袁老师用余光扫视一下全班,让人感觉阴森森的,“对我,不要寄太大的希望,当然,我也不会让你们失望。”我的心一阵震颤,突然觉得袁老师有点实在。

“两个月前,我是教历史的,那就让我们借助历史这座桥梁学好地理吧。”袁老师的介绍别开生面,同学们都瞪着大眼,宛如看戏。

“元谋人,是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附近,距今有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我愁着脸听着枯燥无味的介绍,刚有的一点好感顿时消失,忽然发现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条具有云南风味的披肩,我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真美!“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条丝巾漂亮吗?它来自美丽的云南。云南,意即“彩云之南”,一年四季如春,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云南的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多彩的民族风俗和宜人的气候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去旅游,你们知道西双版纳的吊脚楼吗?第一楼是动物们的家,第二楼是人居住的正间,待客、吃住都在这里……。”

“叮咚,叮咚”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无语的父母”其实并不无语,反而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爱上了地理课。

我的地理老师

八年四班张金凤

在中学,学习的课程多了,老师也自然多了许多。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地理老师。虽然她上的课不多,可我对她却很喜欢。

老师的风格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一次地理课上,我的作业没有写完。老师发现后说:“下课后到我办公室!”这下可把我吓坏了。去的路上,我猜测着老师会怎么批评我,越想越害怕,都不想进去了。没想到的是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给我讲那些题,这时我觉得老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地理课了,不只是因为喜欢书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喜欢地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