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作文:写给生命

我想,这世上再没有比生命更伟大的了,每一条生命都支撑起一个人生,每一条生命都鲜活地演绎着伟大。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丽到平淡。面对生命,我们人人都应是胜利者,都应收获丰收的甜果,唱响生命真实的凯歌!我们要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而非流星般陨落在青春季节。为了仁慈的上帝和身边爱你的人,更为了你自己,请呵护好你的生命。

生命不是空虚,它犹如大地一般厚重而真实。因此,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清醒的时候清醒,坚强的时候坚强。在这村暖花开的三月,我们是否更该用希望点燃生命的烛光。让年轻的心中不在有黑暗的角落,让美好的青春开出艳丽夺目的花儿?虽然仍时有北风乍起,但充满爱的心并不感到寒冷。我们要用爱温暖世界,我们更要用爱温暖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本去爱别人,让生命在爱自己时执著一点,清醒一点,坚强一点吧。

生命不会是永远静止的湖,也不会是永远奔腾的河,他是那样短暂有限而珍贵。我们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记住生命中的快乐,更要以同样的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生命中那些刻刻骨的悲痛与辛酸,我们值得如此。生命的意义就是:完整地品尝人生的每一场景。这样,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远离这可爱的世界,我们可以豁达而超然,因为生命已在心里拥有了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美丽!

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美国宪法第一句便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中国也为自己制定了更多的具有人文色彩的政策,纵使如此,生命权只在你自己手中,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把握生命,珍惜生命,不仅人人生而平等,世间万物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护好每一棵树、每一只鸟儿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守望者,真正可爱的人格。

时空在变换,岁月在流逝,而生命却在生生不息地延续,与岁月同在,与宇宙万物同在,不要再说生命如此渺小,因为它从来不曾渺小过,活着就是一种伟大。

2003级2班李没玉

点评:本文作者用发自内心的笔触及时间最伟大的生命,是对生命的爱戴和尊敬,读了使人灵魂得到净化,给人以生命的启迪。作者倾注了满腔热血,文如行云流水,气势贯通,对人生作了全面的感悟,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深地打动读者。结尾呼应开头,构思严密,比喻恰当,句式优美,灵气飞动,文采斐然,以自己的厚实和灵秀,使该文脱颖而出,余韵悠长,情理并茂。指导教师郭伟

一文通吃百题高考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

考场作文的“作题”对策

——一篇文章应对千道作文题的秘诀

(一)何为“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导言】“作文”一事,人人皆知,而“作题”一说,初听令人费解。

作文与作题有何不同呢?作文者,以题求文也;作题者,以文求题也!作文是先有题而后有文,作题则是先有文而后有题。

“作文”是千百年来的常规事,“作题”则是现代社会中的新奇事!某公司悬赏三万,要为他们的那篇千字文广告写一个不超过三个字的标题。这就是“以文求题”的典例,真乃一字万金!

对于考场,这个问题更现实。有的考生,本有满腹文章,有下笔千言的本领,可是一到考场,面对那道作文题,却往往无从下手。患的什么病?医生诊断说,患的是“盲题症”:此生并非不善“作文”,而不善“作题”!

作题者,捉题也!

(二)“作题”有何妙用?

——吃透一种 通吃各题

“十年猜题十年中”,这到底是神话还是实话?回答是:有的是神话,有的是实话!

比如,2005年的北京题目“安”。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安”字,则是神话;如果有人说,他猜中了这个“和谐的时代主题”,则是实话。

“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这是几十年来,甚至是千百年来人们应考的成功对策:这种对策在考场作文中又体现得更为典型和凸出。

“吃透一种,通吃各题”是这种对策的结晶表述。讲的是,如果你吃透了一种作文材料,你可以得到利用这一种材料“遍吃”各种作文题的本领。

这种提法,绝非耸人听闻。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篇文章也好,一千首诗歌也好,主题所向:时也,事也!

出题目的人也好,做文章的人也好,主题所向,也是时也,事也!

出题人与作文考生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享同一个“时”,想同一桩“事”。

他们怎么不会出现“英雄所见略同”呢!

这就是我们“吃透一种,通吃各题”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作题对策(一) 标题连接法

——焊补断裂铆贴金

对策说明

“鱼抬梁”的故事出自神匠鲁班的妙笔。本来那根横梁的长度不够,与两侧的柱子搭不上肩。神匠有办法:让两侧的柱子“长出”嘴来,正好含住长度不够的横梁两端。此时,不仅横梁“够长”,而且神妙万分。

作文考场上,当你事先准备的那篇文章,与卷子上的那个题目对不上号时,你就不会想想,让作文“柱子”也长出“鱼嘴”来,正好把你那篇长度不够的文章能够“含住”!

这里的“鱼嘴”就是文章的副标题。

作文的题目由命题人制作,而文章的副标题则由考生自己神创。

副标题如同焊条,它能熔补“文不对题”时出现的裂缝;副标题如同铆钉,它能把质地不同的“两张皮”死死地钉成一体,且能把原来的缺点变成铆钉的亮点!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树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对策解密

本文作者独辟捷径,在一篇看似无关主题的作文上,只巧设了一个子标题,立刻使原文与主题对接。不信,大家不妨去掉副标题再读一遍。本来讲的是生态破坏的问题,但加上副标题后,原文的重心立即偏向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正是因为没有听取智者的意见,桃花源才遭此劫难。作文不就和话题对接上了吗?妙啊!

副标题中的“智者”从何而来?作者临场虚设也!注意文中语句“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这句话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作者临场虚设。虚设理由:所有不合乎规律导致的下场都可以归入不听智者真言的下场,这就回应了“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之话题。

引子思考

按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把原文放到2002年高考作文题“规则”,2005年作文题“安”“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双赢的智慧”等话题作文中呢?

答:可以,胡乱开发本身就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添加副标题为“不遵守生态规则的后果”;本来桃花源人相安无事,但自从来了一批开发者后,桃花源人的日子不能安宁了,可添加副标题为“今安何在?”;……

作题训练

请试用标题连接法将下面的优秀作文按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原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落 榜

天色尚早,一大群人已经挤在榜前,一个个像鸭子被掐着脖子似的张望着,只见那榜上“薄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赫赫显眼。

“不知这蒲松龄何许人也,竟然被施闰章主考评价为‘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将一时富贵丑态全都写活了’”一个人指着榜说道。

“施闰章可是一名大文学家,居然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想必蒲松龄日后前途似锦呀!”旁边的人应和着。

“哼,我看未必,听说这个蒲松龄并未按八股文之格式来写,他今天能登科在我看来不过是个意外,日后……”又有一个人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而此时的蒲松龄正心花怒放。他今年尚不足19岁,第一次来参加秀才考试就得了县、府、道三试第一,正如那人所说的——前程似锦,也难怪蒲松龄一路哼着小曲如醉如痴地荡回家去。

眼看乡试日期迫近,蒲松龄便急急准备好行囊去参加考试。大家都相信蒲松龄此去必是金榜题名了。

说来也是,蒲松龄接过文章题目,顿时文思泉涌,行云如流水,下笔走飞龙。他时而揣摩文句词藻,时而引经据典,不消多大功夫,一篇佳作便一挥而就。细细品味文章蒲松龄自己也禁不住赞叹起他的文采,心想这次中举想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料想呆在考场也没有益处,便早早交了卷子自信十足地走出了考场。

“考得如何?”在外等着的人们争着问道。

“笔随心走,一气呵成。”蒲松龄笑着回答。而众人已明白了八九分。

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发榜的日子。又是大群的人围着。蒲松龄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却连有关自己的半个字都没有找到。蒲松龄心中诧异,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家。

“为何院试第一的蒲松龄榜上无名?”有人不解。

只见那个曾经把半句话咽回去的人站了出来,摇着头,感慨道:“上次院试是因施大文学家主考,他爱才惜才,虽然蒲松龄没按八股文来写,但仍给了头名,从才学看,登科虽是出人意料,但也是情理之中。可这样的好事毕竟很难再遇到。纵然蒲松龄文采非凡终究离开了八股文的格式,落榜岂不是合情合理?”

众人点点头,唯独蒲松龄摇着头黯然离开……

改写话题: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作题对策(二) 首尾调整法

——翻手为云覆手雨

对策说明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调整了开头,就相当于调整了文章的一半;而“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把结尾的重要性提到纲的高度,因此,如果再来个首尾呼应,即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迅速达到变题的效果。不信,请看以下二文,同一题材,变动首尾,话题各异。

话题一:人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深深被该剧中莺莺和张珙的爱情力量所打动。综观该剧莺莺和张珙爱情走向,实在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如果拿“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他俩的爱情,那么,他们之间从相识、相爱、离别、团圆的人生故事,正印证了这一点。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这可谓是爱情的“凤头”。人生难得一知己,更何况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谁知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嫁给谁。这个难题也成了张珙与莺莺爱情婚姻的“猪肚”人生。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桩婚姻大事应该圆满地画上句号。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虽然,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她无计可施,被迫许嫁。这样,总算成功了吧!可是,万万想不到,老夫人硬是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真是一波三折。如许离愁,《长亭送别》一折,便为见证。

再说莺莺的愁苦。“端正好”这段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泪”字,将暮秋景色沾满了泪水,染红了秋林。唱出了莺莺离愁别恨所造成的痛苦心情。封建礼教、功名利禄以及老夫人的势利残酷,加之男尊女卑的思想,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人间的“天河”。从此,他俩的爱情婚姻又被隔开了。

如果说“长亭送别”是崔莺莺和张珙爱情婚姻过程的“猪肚”,那么,张珙最后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就是他俩“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要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剧情?一句话——这是反封建反礼教的彻底胜利,“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旨代表了人民的心声。

话题二:诚信

莺莺与张珙大团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

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为了圆上与莺莺的爱情之梦,张珙挺身而出,写信与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击退了孙飞虎,这下张珙和崔莺莺该喜结良缘了。可是,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害得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定终身。夫人得知后勃然大怒,但是两人的爱情已成事实,她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可是老夫人硬要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

再说莺莺的愁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曲唱出了莺莺因为老夫人不守信所造成的与张生离愁别恨痛苦的心情。莺莺除了离别的苦痛之外,她还担心张生也不守信——“停妻再娶妻”,使自己“化作望夫石”。古人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可见莺莺是多么注重诚实守信啊!老夫人重申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二人的分离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所以,作者在剧中浓墨重彩描写莺莺的心理活动。她既恨自己的母亲不守诚信,又害怕张生一旦中举会毁弃她俩私定终身的诺言,真是左右为难。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作者并没有将老夫人写得彻头彻尾的不诚信,而是给读者和观众一个惊喜。从全剧结尾的情节来看,张珙最后中了状元。终于和莺莺正式结为伉俪。这既是老夫人回心转意的守信,也是张珙爱情坚贞的守信。莺莺和张珙“豹尾”式的婚姻结局,证实了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策解密:调整开头与结尾

开头一动,牵引主题;文尾一摆,升华主旨;首尾互动,主题掌控。

(1)究话题特质,抓题纲主体

话题实质是指话题的属性。题纲主体是指最能体现这一话题性质和文章主旨的人、事、物,把它放到纲的位置重点叙述描写说明或议论。

文一话题实质:过程论。作者把张、崔的恋爱过程提到纲的位置,并以“凤头、猪肚、豹尾”作喻,赞扬了张、崔完美婚姻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彻底反抗;文二话题实质:品质观。作者把最能体现这一品质问题的崔母(对待婚姻的前后态度)和张珙(考中状元回来完婚)作为叙述和议论的重点。

(2)开头破题,结尾收题。

破题指开门见山点破主题;收题指作好总结回收主题。注意:细节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主题不同,叙、议有别(参考两篇作文倒数第二段的区别)。

作题训练

请用以下这篇文章作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原话题:说“安”

说“安”

——慎选“安”字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

改写话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作题对策(三) 观点变换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策说明

观点即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乃文章之灵魂、立意之决策者,浓缩立意之精华。中心论点一变,立意自然改变。立意改变了,文题岂有不变之理?

“观点改变文题变”的依据在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可横论“此”,亦可纵论“彼”;可正说“是”,亦可侧议“非”。作者似处泰山之巅,或俯览众山小,或仰可摘星辰;或侧视峰壁削,或直观风云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成岭还是成峰,转轴在于“考题”。

固06年世界杯德胜阿输意时,足球评论员说:“意大利队打败东道主靠的是实力。”(谈的是实力,重心在意大利)而阿根廷球迷说:“意大利踢的是本土,否则阿根廷也能赢。”(说的是条件,重点在阿根廷)

话题:家庭教育

文一: 人生经不起“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初生的婴孩由父母呵护着,父母也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年轻的父母为了这个婴孩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整日奔波劳累,那个婴孩在父母的设计中慢慢长大,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预定的轨道,一路鲜花、掌声伴他走过,没有经过荆棘、坎坷——荆棘已被父母手中的镰刀砍去,坎坷已被父母填平。他很优秀,是一个人才,却很脆弱,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惊涛骇浪。

父母在繁忙之中所做的“设计”会有纰漏,从而导致出现挫折。挫折对于常人来说只是小小的困难,只需稍微坚强就能挺过去。但对习惯于被设计的他来说可就难了。从此一个花季少年沉沦,一个本应灿烂的人生失去了光彩。他的父母对此束手无策,这是他们意料之外的。

雕琢了的人生很绚丽却也很脆弱。

父母不必像设计盆景般的设计子女的一生,因为人生经不起设计,人生没有草稿,一遍过后便无法回头。

“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在这次旅行当中最重要的是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让我们自己去闯,在惊涛骇浪中显我们的本色。历经坎坷,放出异彩,这才是人生,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由成功、失败、困难、磨难整合起来的人生。

盆景般的人生,绚丽夺目,却更似盆景般脆弱。

人生不是盆景,我们也无需盆景般的人生。

父母的设计,雕琢源自于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他们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然而灿烂的人生,只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实现。

父母如果真的爱我们,就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让我们冲向蓝天,在蓝天接受风雨的锤炼。我们的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森林去寻找我们的人生;如果真的爱我们,就将人生交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中磨砺,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的人生。

人生经不起“设计”,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握人生。

文二: 人生需要“设计”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父母就多了一份希望和责任。他们要为这希望付出一切,孩子也就在希望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父母自然知道年幼的子女还经不起岁月的磨难,贸然放子女去飞,无疑会伤害了子女。他们为子女设计人生,用手中的镰刀砍去荆棘,用粗糙的双手填平坎坷。

但是,父母更知道,如果让孩子永远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即使给他掌声,给他快乐,扶他成功,孩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有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子女只是温室中的花朵,定然经不起风吹浪打。

于是,父母为子女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让子女在路上去寻找人生的含义。

挫折很快出现,子女开始束手无策,慌忙寻求父母帮助。可是,父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给你造成了船和桨,你要去遨游,划桨就靠你自己了。”

望着父母坚毅的目光,子女认为父母不再爱自己。哭闹过后,子女只能试着面对一切。

子女记着父母的教诲“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没有回程的车票”,他们说:“把人生交给我们自己,即使前面有荆棘、惊涛骇浪,也要自己去闯,闯过惊涛骇浪才会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走在荆棘坎坷之中,接过镰刀去劈荆斩棘,接过船桨去划小船,遍尝失败、困难、磨难……

开始是艰难的。他们遍体鳞伤,身心俱疲。回头一望,见到父母关怀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他们明白了……他们更奋勇前行。

父母欣慰地笑了。

父母的设计,源自一个“爱”。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无不希望子女有一个灿烂的人生,所以他们设计了风雨、坎坷,让子女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

孩子们冲向蓝天,在蓝天之中接受风雨的锤炼;张开双翼,飞过高山、沙漠、大海和森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掌舵,在礁石之间穿梭,在惊涛骇浪之中航行,绽放出人生夺目的光芒。

这都是父母真爱子女,精心“设计”子女的人生,这是爱的“设计”,这正是子女需要的。

对策解密:转换内涵,变换角度

转换主旨词“设计”的内涵,达到变换角度的目的。角度一变,文题改变。

文一是“不因材施教”的“设计”,这是站在“父母溺爱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文二只将“设计”的内涵扭转为“呵护的同时更给予真正的设计——坎坷、荆棘、磨难、痛苦、挫折……”,角度立即发生转向——“父母教育孩子”,角度一变,文题实现。

变题训练

请把下文的观点由“爱得不当,也是一种伤害”,变为“正当的爱,是一种爱护”。

火柴姑娘遭遇风婆婆

月光如银,洒落到海滨的沙滩上,洒落到风婆婆的发髻上、眉宇间,凉凉的。风婆婆刚刚从海面上救了一条渔船,受到了渔民顶礼膜拜,正洋洋得意地跳着老人迪斯科,猛然看见草地上火柴姑娘头上着火了,说时迟,那时快,风婆婆赶紧轻嘘一口气,将火吹灭了,关切地说:“小姑娘,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自焚啊,我要是再晚来一步,你就化为灰烬了,还不快来谢我?”火柴姑娘含着眼泪哽咽着:“风婆婆,你可把我害苦了!”“什么?我害了你?你,你,你把我的一片好心,全当成驴肝肺了!这年头,唉……”火柴姑娘捂着烧伤的半边头,悲咽着:“我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我所追求地就是把我的光和热全部释放出来,让我的生命在花草木中得到延续;可现在,我变成废物了!”听了火柴姑娘的一番话,风婆婆一时呆住了,“看来,爱的雨露也不能滥施啊!”去年夏天,风婆婆看到庄稼地干涸得张开大口,便邀来了雨婆婆一起布云行雨,当时自己猛吹,一时间乌云翻滚,风雨交加,田里满了,塘堰满了;看着树木庄稼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样子,风婆婆更来劲了,又猛吹了一阵,一阵狂风暴雨直刮得天翻地覆,滂沱大雨一连下了七天七夜,只见江河泛滥,江水滔滔,天地间一片汪洋,田毁房倒,人畜在水流中漂浮挣扎,真是惨不忍睹啊!一念之差,铸成了大错。风婆婆看着火柴姑娘纤弱的身躯在草地上瑟瑟颤抖,心里顿生一股愧疚之情,关切地说:“对不起,火柴姑娘!我原本想帮你,没想到反而害了你。”火柴姑娘从草丛中探出半边头来安慰风婆婆说:“风婆婆,你也不要太责怪自己,比起我的兄弟姐妹来,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他们不是中途夭折,就是因潮湿而难以燃烧,我总算燃烧过一次啊!”风婆婆感动地说:“快别说了,孩子!一切都是我的错。唉,想不到献点爱心也这么难啊!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的心愿得以实现!”火柴姑娘望着满是皱纹的风婆婆亲切地说:“风婆婆,我送您两句名言,保管您再也不会犯错误了。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风婆婆高兴地说:“我懂了……”

夜深了,更深了。月儿,从漆黑的海底浮上来了。远处山谷里,一群年轻人正围绕着一堆篝火在跳舞,风婆婆攒足一口气,将火柴姑娘轻轻托起,送进正熊熊燃烧的篝火中……月儿,更亮了,黑夜,更静了。天幕上,一颗新星格外明亮。

作文对策(四)情境添置法

——绣花添蝶楚留香

对策说明

绣花大王说:“如果你想点亮众人的眼睛,花绣得楚楚动人就行;如果你还要牵引众人的鼻子,那就赶紧再添一只蝴蝶吧!”

《星星与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故事登上荧屏时,有心的观众发现剧中多出了一个滑稽军官。这不是对老舍作品的改编与侵犯吗?然而,观众不仅没有提出任何批评,反而更为新的情境大声叫好!因为它使旧制度的荒诞主题变得更加突出可见!显然,编剧在老舍的“绣花”之外再添加了“军官”这只“蝴蝶”。

考场作文中的情境添置是指,在不违背客观逻辑的前提下,对考前已备作文添“绣”额外情境,从而调动阅卷考官的鼻子,使主题由“花美”引向“花香”,最终实现考场迁移。

原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还是那枝梅花

——读陆游《卜算子?咏梅》有感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其中的原委,你似乎已有预感。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满腔的报国之情,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去春又来。院子里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已是花红已过,残枝犹存。

放眼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

一枝梅花承载了你生命的不幸与磨难,寄寓了你不屈的精神品格,浓缩着你难忘的复国之梦。

简评:作者巧妙借用陆游诗中的梅花为线索,选取诗人一生中的三个典型片段,演绎其不屈、高洁、执着、爱国的一生。梅花与诗人人格合为一体,主题与诗歌相得益彰。构思精巧,立意深刻,主题鲜明。

改写话题:问

懂 你

人生的寂寞在于所有的心灵扣问都无谁能解,直到你发现懂你的人就在那……

——题记

陆游20岁。驿外断桥边。黄昏。

寒风凛冽,刺透心扉。缭绕的寒气云霭,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顺着这幽暗的小路,眼望着心爱的人儿含泪离去。一年多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妻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烙印在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争吵,脸都没红过。“何意致不厚,为母所驱遣?”妻子的那一声质问,你无言以对。是啊,你又该去问准呢?问苍天,问流水,又有谁能解你心中的块垒?此情谁寄,今宵寂寞谁人能知?

雨雪飘飞,泪水和着雨水,踽踽独行。少年的你,已是步履蹒跚。在清冷的旷野,寒风吹拂,传来阵阵幽香。猛然望去,残雪中一枝梅花绽开。

陆游29岁。京都临安。正午。

寒冬将去,残雪消融。乍暖还寒时节,赶赴京城,参加你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你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抱定“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生理想,想把自己卑微之躯,投身国难,报效朝廷。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你健步走上前,拥入万人攒动的人群。

痛苦沮丧,无语独立。你自信能高中榜首,到头来却名落孙山。这其中的原委,其实你心底也是十分清楚的。因为你的答卷上怒斥了当朝的投降派。可是,问苍天,问流水,你满腔的报国之情又有谁人能解?

周围的人群退了下去,吵嚷的门庭又归于沉寂,低头看零乱的地面,一枝被踩得七零八落的花就在你脚边,俯首拾去。哦,又是那枝梅花。

陆游85岁。山阴家中。早饭后。

久已抱病卧床的你,静静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有一丝的眩目。远方的炮声的钝响,把你带回到弥漫硝烟的战场,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惨烈的厮杀,满地狼籍,映衬着的你炉火般的面庞。千里挺进,八面战旗飘扬,满身的疲惫掩抑不住你内心的喜悦与欢畅。昨夜的杀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犹未收回。几度被贬,从临安到山阴,从山阴到夔州,千里流逐,只因为你反对屈辱求和。

尘满面,鬓如霜。欲说心事,谁人话凄凉。猛然惊醒,干枯的眼角,泪痕依稀。屋外传来孙子的叫声。勉强支撑着身体,蹒跚至门前,低声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时,院内传来风吹花落的吟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你寻声望去,啊,还是那枝梅花!那枝你精心栽种的梅花啊,那枝承载你生命不幸与磨难,寄寓你不屈与执着,浓缩你复国之梦的梅花,正穿过花枝摇曳飘下……从此,你不再寂寞。

对策解密:添加新情境

①在开头添设题记,既是点题,又是开启“问”的话题。

②一段中已有“问苍天,问流水……”与“问”有关的句子;二段中添设“问”的相似情境,增加话题份量。

③把原文开头的诗歌移置最后,作为新的情境出现,既是对诗人“问”的回答,又与题记呼应,再次点题。此时,话题的重心完全实现由赞美诗人的不屈、高洁、执着转向“问”的话题,表达了唯有梅能解陆游寂寞,唯有梅能懂诗人寂寞的主题。

对策关键词:

(1)谁?谁是承担情境添置任务的主体?如《星星与月牙儿》中的滑稽军官、本文中的陆游与梅。主体须能为话题迁移服务;

(2)做什么? 即情境设置。设置灵感从找话题关键字开始。如“问”、“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握”字等。设置时一般有正、反、侧面衬托。如以蝴蝶侧面衬托花香;以滑稽军官烘托旧制度的腐朽黑暗。本文则以“问苍天、问流水”及“梅花落地时的吟唱(隐含‘对问的回答’之意)”来表现陆游对自己心灵的扣问及寻得“知己”(梅)读懂自己的故事主题。

(3)怎么做?情境添置的原则:以载体为主体,情节贯通,且不能违背大的史实背景及损害故事固有的事实逻辑。如,本文添置不能有任何曲解主人公高尚人格之嫌疑。

(4)做得怎样?添置完毕后,从头到尾感受一下,话题迁移是否完整实现?必要时综合其他手段,如修改标题,添加题记等。

引子思考

⑴情境添置法有何局限性?

答:①多适用于叙事类作文,而对于说明文与议论文则显得力不从心;②情境添置要为主题和话题迁移服务,并且要求情节贯通,逻辑合理,这就增加了添置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与故事训练。

⑵情境添置时在原文中一时找不到添置的载体作主体怎么办?

答:可以临时虚构,《星星与月牙儿》的军官不就是临时虚构的吗?

⑶试改写《懂你》,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作文。

答:比如,以自己为载体,设置情境“我想握住诗人的手”,表达你对诗人寂寞人生的理解,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等。

作题训练

将下面情境添置到后文“转折”中去,使“转折”意韵更加丰富。

情境片段:灯下

灯下,一片寂静。黄晕的灯光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了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书页松弛地展开,有点像阳光下的白沙滩;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地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台灯的光泽本是微弱的,但在这静寂的夜,却有些夺目;由橙黄色的灯罩出发,半撑开一柄光晕而微的舞台。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热茶,洁净的玻璃杯轻巧地立在白沙滩旁,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在光伞笼罩下盘旋着,袅袅升起,最终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

修改作文: 转 折

父亲是摄影记者,我也爱好摄影。在我家堆叠如山的摄影作品集中,有一册题为“转折”。

作品集中多数是父亲的作品。其中有两幅他最为得意——一幅是一个小男孩转身回首的特写:乱蓬蓬的头发,脏乎乎的小脸,眼泪汪汪,手擦着鼻涕——这是我。父亲说,当时我将满三岁。那天他去郊区,看望插队时的房东,带着我,却完全忘记我的存在。那间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两个大人聊得热热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亲后来告诉我,他在和伯伯谈开发乡镇摄影事业的大事,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过了两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滚,十八般武艺,全都无济于事,我只有拔脚就走!在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着,现在已全然不记得路边风物、心头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亲不远不近地跟踪着我,以他专业摄影师的敏锐,拍下了我停步转身的刹那。细看照片,那一瞬间我的神情极其微妙:悲戚委屈中渗露着开朗和宁静,闪闪泪光里透射出喜悦的神采。

父亲曾郑重解释: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转折啊。是啊,当时的大情小节我已全部忘却,但转身回首间,似有天光开窍,却依稀在心……

又一幅是父亲的得奖作品,照片上横写四个大字:“小平,您好”——父亲在国庆游行时拍的一张新闻照片。画面不用细说,大家都很熟悉。我问父亲,这张照片为什么不放进“庆典”“佳构”或“金奖”,不放进那些名目更辉煌的册子?父亲反问,你不觉得“转折”更伟大些吗?中国喊了几千年“万岁”,皇帝倒掉又喊了几十年。直到“小平,您好”才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万岁”,不可能在用于十几亿炎黄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个人;从此,“万岁”,才可能真正属于神州大地和中华民族。是啊,在这平平实实四个字的背后,分明矗立着一位历史性人物的伟岸身形,奔涌着一代青年学子推卷起的时代洪流……

作品集中也有少量我的作品,其中有一幅照片有点模糊,是我从电视荧屏里抢拍下的。那天,在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如能战胜阿曼队,就将提前出线,实现走向世界的伟大转折。我早早地支好脚架,调好焦距,对准荧屏……

只见范志毅门前抢点,狮子甩头,将球摆渡给埋伏门前的郝海东,海东就势一蹴,皮球轻轻巧巧,滚入网窝。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郝董”高擎手臂,做出V形手势,同伴们从四面跑来祝贺。我突然注意到,范大将军也奔跑过来,郝、范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国足球积怨甚深的两员主将,一笑泯恩仇!五里河体育场,欢声雷动,灯如白昼!我按动快门,捕捉下这拥抱的特写,这颇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是啊,正是中国足球的“将相和”,打造了中国足球历史性的转折……

转折常有,感悟为难:一个转折,一级台阶;一次感悟,一层升华——写在摄影作品集扉页上的话。

作题对策(五) 序言普适法

——换汤换勺不换药

对策说明

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你信不信?

病乃作题之病。作题,“捉题”也。平日作文,文思泉涌;临场作文,文思枯竭,即患作题之症。作题百种,固病症百种,百乃多之意。

药即文体之药。文体,文章体裁也。求药四方,顽固不灵,只因每换一题需换一法,或标题连接,或主词更替,或添置情境,或观点迁移。何法普适?固聪明人巧设老实法:勤练一种文体,即作百篇之题。

一种文体套用百篇之题,真可谓“换汤换勺不换药”!赶紧问:何也?答曰:“书序”。

原话题:诚信

序散文集《诚信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诚信”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已经适应了对真实、对诺言的背叛。因此,《诚信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诚信’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诚信”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诚信”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信任的心和真诚的情。如若失掉了“诚信”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支持。试想,谁会相信一个断线风筝的承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关爱、友谊、真诚以及其他人生至美至珍的情感,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诚信。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一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诚信中学考场

改写话题:意气

序散文集《意气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意气”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遭遇困难时的消沉,已经适应了对意志、气概的背叛。因此,《意气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意气风发’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意气”“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意气”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意气”。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无畏的勇气与精神的支柱。如若失掉了“意气”,就将失掉作为一个能人应该得到的成功与荣誉。试想,如若丧失了意志力,困难怎会向你低头呢?克服困难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啊!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勇敢、决心、毅力以及其他一切战胜困难的武器,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意气。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不断成功的彼岸。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意气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准立意。“诚信”是一种境界,“意气”也是一种境界。本文立足于“意志”“气概”“意气风发”的义项,说明意志对于成功之不可或缺。②把“诚信”撤换成“意气”,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眼。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序散文集《完美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完美”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固有缺点的存在,而忘了新的自我辉煌的开创。因此,《完美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追求”“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追求”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勇气。如若失掉了“追求”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进步与享受成功的权利。试想,天下何来白吃的午餐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成功、荣誉、人生价值以及其他一切令人惊羡的果实,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追求。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追求完美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星星本身不完美,但它却让人们看到它完美的体现,是因为它在努力地折射太阳的光辉。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说明人不应消沉于固有的缺陷,而应该像星星一样,找一个发光点,不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②把“诚信”撤换成“不断追求完美”,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改写话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成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作文。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序散文集《谦逊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做人要谦逊,要多向他人学习。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谦逊”二字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嫉妒、清高、狂妄,而忘了虚心、谦逊、不骄不躁。因此,《谦逊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个‘谦逊’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谦逊”“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掀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谦逊”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作者却替我作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谦逊”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尊重的心和帮助的情。如若失掉了“谦逊”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友谊。试想,有谁愿意接近一个自命清高、自高自大的人呢?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能力、学识、智慧以及其他人生难能可贵的优点,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谦逊。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面向满园春光开的一扇小窗,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是为序。

二00七年七月七日十一时三十分

于京华?谦逊中学考场

对策解密:①找立意。题目允许“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联想到“谦逊”,说明“谦逊”对于获取学识、能力、才华、友谊乃至成功的重要性。②把“诚信”撤换成“谦逊”,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引子思考

既然序言具有普适性,我是不是只记住一篇序言就可以了呢?

答:不可以,原因有三:①设想,全班二十名同学记的全是同一篇序言,阅卷老师连着看时会有什么想法呢?②没有一篇序言适合所有的文题,只能说大多数。如遇到命题作文就更遭了。③考前准备的序言在考场迁移过程中并非简单照搬,也要有所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因此,只记一种序言是投机取巧,并不可靠。可靠的办法是熟悉不同的序言的写法,并不断练习改编,这样,即便考场考的是命题作文,你练出来的作文水平也足够你派上用场。

作题训练

依照序言改写的方法,把上面的序言再依照下面所给话题进行改写。

改写话题: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愿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对策提示:①找立意,话题中由孔子的“生有所息”联想到“奔跑人生”(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奔跑”喻“不断努力”。②把“诚信”撤换成“努力”,注意适当地修改只与“诚信”相关的句子。

作题对策(六)一文通吃百题

——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运用作题思想,一则自学成才的故事能应对2005年几乎所有高考作文题。不信?那就请试看:考场作文七十二变!

话题(一) 2005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价值与位置

文题指引:“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既表现人生的追求,也表现价值的定位。在这个题目里,考生应特别注意“适合”一词,因为在对话材料中,结合生活常理,我们寻找位置的原则就是“适合自己”。一切与因“适合自己”而实现自己的崇高价值、崇高理想的事例都可以用。

作题范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

他没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他在咀嚼苦涩之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既然“ABC”“XYZ”不青睐我,我何必苦苦地追求它们;既然通向大学之路已红灯高悬,我为什么还要违规硬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道通罗马。著名作家柳青说“有志气的青年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步履,踏出自己壮丽的人生”,我选准合适的位置,走自己的路!

他不再补习,真诚地与老师、同学和校园道一声珍重,然后走进自己特有的“大学生活”。不复读,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他想,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何况年少幼稚、知识匮乏的我?学习是一生的内容,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他不会再疲于应付那八九科的功课,只选择一两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深入钻研。从实用入手,以功利为目的,从基础学起,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务必以自强的精神和力量帮助爸爸,使其过于劳累的腰身能挺直一些;一定用自立的骄傲和自豪安慰妈妈,让她少生几根白发、多添几副笑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不随千军万马冲锋过桥,却要自己闯世界、走另路,这路必然充满艰辛,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逆境的位置之上了。然而,他坚信: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只有“破釜沉舟”了,“百二秦关”才能“终属楚”。只要位置合适,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于是经过两年努力,他这滴水,映出了那轮自有的太阳;他这只小鸟,唱响一曲自有的音符;他这块金子,发出了自有的光泽!他成功了,成为方圆百里的名人,在他的带领下,小村成了全县科学种植的示范村。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水”,就是合适的生活位置;这“月”,就是在合适的位置上创造出的生命价值。他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追求他的追求,选择他的选择,走他自己应走的路。他自豪地说:“我不是鲤鱼,成不了‘龙’,所以没能跃过龙门,登上大学殿堂,但我是匹马,是头牛,奔驰在属于自己的原野上。马有马的作为,牛有牛的用场。”

对策解密——做好框架,安插内容

框架是指话题范围,本题框架为“位置与价值”;内容是指现有的作文材料,本题材料为“自学成才”的故事。

“自学成才”乍看与话题不相符,但好在聪明的小作者把它放在“价值与位置”的思维框架中来极其概括地写,这就与话题密结情缘,相关相切了。安插的关键步骤在于“增加主词的重复率”,此文的主词无疑是“位置”与“价值”,因此,只要多方位地表现“正确的位置对价值实现的作用”,这自然就使“自学成才”的内容合理地嵌入了话题所设的框架。

变题思考

所谓“一文万题”,吃透一种材料,可以通吃所有作文题,请放飞思路,写一段话使现有之文与话题对接。

例: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作文。

答:“身边认识的人”都对他似乎都怀着一种“失望”,甚至有的人家教训不听话的孩子就会拿他作例子“再不用功,就和某某一样,考不上大学,没有出路。”但是,这些传到他的耳里却成了阵阵雷鼓,愈加响烈,便愈加压迫着他的不屈服:“我不相信我考不上大学就真的没有出路!”

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

参考答案

成功之路到底在哪里?这是很多想成功的人都在苦苦追寻的问题。答案?谁知道答案?他知道!他没考上大学,可他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因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因为,面对人生成功之路,答案不只一条,他

让你的作文“亮”起来

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作文总是难尽如人意,往往拖了语文成绩的后退。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确实涉及到考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审题立意的能力,选材构思的能力,行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一靠阅读积累为之“蓄能”,二靠长期练笔造就“硬功”。从这点上说,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倘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展露其“亮点”,则会取得“速效”,收到“实效”。

亮点一:巧用新颖题目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可见题目之重要。好的题目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利用修辞方法就是一个诀窍。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修辞会让题目异彩飞扬。如:《炖好艺术的“腊八粥”》、《至善是杂》、《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周庄,那一抹绿》、《小心这把双刃剑》、《“诚信”漂流记》、《我闻到了阳光》等都用了各种修辞格。

亮点二:奇用文章题记

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或引用,或创新。好的题记会显“奇效”之功。如《好样的同桌》题记:“人生的真谛,别人无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过程中自己体味(井上靖语)”。《“回声”的启示》题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语)”。《五彩的幸福》题记:“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感悟高中》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

亮点三:善用整句开头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排比句式、设问句式。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语句。如《时间啊,时间》的开头:“每当路过海关,倾听着宏亮的钟声,我感到时间的庄严;每当我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前脚刚跨进大门时,我感到时间的紧迫;每当我在迷途中徘徊,猛然抬头,却发现时间的飞逝”。《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的开头:“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紧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哪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我说,杂,就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用“心”写作》的开头:“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也一样,要写出绝妙的佳作,就得全力以赴,用心为之”。《知人者善,自知者明》的作者开头写道:“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自狂,失意时易自卑。这些对人对己的认识显然都是错误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轻视别人。有道是:‘知人者善,自知者明’”。

亮点四:多用中心句

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大,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细致,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而“中心句”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否则,阅卷老师在特定的短时间内寻找不到你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话,吃亏的显然是你。因此,一般来说,论说文的“本论”部分的结构要么是并列式,要么是递进式,要么是正反对照式。每个段落最好用中心句开头,这样“一目了然”,层次也很清楚。有的考生还用小标题来代替中心句,也是一种办法。如《杂,也是一种美》的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杂,意味着变化;杂,意味着进步;杂,也是一种美。同是论“杂”,另一位考生在讲怎样成为“杂家”时,也是从三个角度论述的:要“杂”,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勇气和胸襟;要“杂”,就要有贯通古今的眼光;要“杂”,就要有思考,有选择,有提炼,有发展。还有一个考生则是从三个领域来谈:文化学术离不开“杂”,社会发展离不开“杂”,自然界也离不开“杂”。

亮点五:化用诗文名句

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和化用诗文名句,“拿来”为我所用。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如《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这些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在引用古诗文名句时,有的不是“明引”,而是“暗引”,即巧妙地化用。如《思念是一道风景》中写道:“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国,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亮点六:活用生动材料

在议论文论述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叙事时宁简勿繁。旧材料可“以旧翻新”,可“新瓶装旧酒”,可变换角度。如一位考生在《选择永恒》中,这样论述永恒:“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亮点七:插用整齐句式

在叙事说理抒情时,穿插一些整句,会使叙事简明,说理充分,情感充沛,有强烈的气势,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尤其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重点处,会给评卷老师深刻印象。如《面对大海》中:“有一种声音,是海浪拍打礁石唱出的激情;有一种蔚蓝,是海天一色铺展的宁静;有一种情怀,是面对大海激起的‘心涛拍岸’。面对大海,好像是面对一首歌、一幅画、一本书”。再如《选择》中有一段:“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重生;浩瀚的沙漠里,勇士选择自身的辛苦却给了别人的幸福”等。

亮点八:妙用蕴语结尾

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如“听,那是波涛里的胜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画卷。翱翔吧,那是整个宇宙的书卷。面对大海,聆听、欣赏、品味……”。再如“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风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等。

离别

离别就像一根长长的丝线,纠缠在你心头总也扯不断。从古至今,抒写离别的诗句可谓浩如烟海,依依惜别的泪水恰如淫雨霏霏。然而结局总是一样的——永远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抑或是雪上空留马行处。不久之前在我生命里演绎的一场离别,亦是那般难舍和无奈。

只要读到有关离别的诗句,只要看到有关离别的影视,我的心头都会一颤。旋即,在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双大大的眼睛……

记得那是初一刚开学,偏爱文科的我便遐想着新语文老师的模样——是一位满脸沧桑的老太太?是一个文质彬彬,甚至像鲁迅先生那样穿一袭长袍的中年男士?还是……然而当她夹着一本语文书走进班级的那一刹那,我的遐想被完全颠覆了:那是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女孩,不高的个头,短短的头发,脸上还透着稚气。但她那双大大的眼睛,却折射出一种智慧的光彩。

时间就像宁静的溪水,从我们身边缓缓流逝。这位大女孩一样的肖老师在和我们相处的日子里,已与我们相容、相契,融为一个整体——无论是课上的默契配合,还是课下的顽皮嬉戏。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离别以比光还快的速度突然向我们奔袭过来。在教我们两年后,这位浑身散发着书卷气的“老师姐姐”要回她的家乡任教去了。因为家里的原因,她不得不走——不得不走,就像千古以来多少人的离别一样。

在肖老师离开的前一天,我们班全体老师和同学为她举行了一场欢送会。黑板上是全班同学用各种笔迹和各种色彩的粉笔写上的“谢谢”。临别之际,只有这两个字最能表达出我们心中的那份感激和不舍。临近尾声,肖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精心定做的小册子。她又一次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了她的才气,让我们想到了那些给了我们无限知识和愉悦的语文课堂,想到曾经佶屈聱牙的“之乎者也”就像她的短发那样干净利落地直入我们心里……她临别前所做的一切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无形中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学。欢送会上,我一直强忍着眼泪,因为我告诉过自己,微笑是最美的礼物,我一定要留给老师一个微笑。然而,当肖老师低声唱出“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我的泪水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我哭了,只是没有任何声响,任凭眼泪大滴大滴地滑落,释放我离别时所有的心绪。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和肖老师之间的结局。我记得当时我说不出任何话,就像这离别的眼泪,不需要用任何浮华的词汇修饰,不必用任何冗长的语句编串,它传达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一种超越任何语言的表达。

那一刻,我哭了——是离别的泪,是感激的泪,是回忆的泪,是成长的泪。在泪水中,我感悟到了世事无常人生偶然,唯有携一滴珍藏于心,在漫漫的成长道路上,细细地咀嚼和体味……

点评:离别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经历,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本文以初中阶段的一段师生别为素材,写出了自己对离别的认识和感悟,写出了一种被少年纯真放大了的人生况味。少年初识愁滋味,那一份溢满心怀的酸楚和惆怅相信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故事的铺垫衬托、详略取舍和细腻描绘都显出作者特别的用心。文章开头、结尾处极富文采和哲理的语言似一支淡淡的背景音乐,为中心故事设定了一种淡雅而惆怅的情境,使整篇文章读来很有一种诗意的蕴藉。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一年级杨泽晖

学习传记(转载)

暖暖的阳光温柔地洒落,泡一壶香茗,在丝丝缕缕的清新中轻轻的让书面舒展,轻抚上面的文字,让一个个跳动的音韵把我导向各处的恩许之地,一种难以名状的舒坦就在我的心中飘散开来。 “读书就好比隐身‘串门’”,杨绛如是说。阅读的确让我走到了不少人的家中。我与岳飞握着双手,一同喊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我轻拍着伤痛欲绝的柳永,和他一同走过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才在西域边塞见识了葡萄美酒夜光杯,又在青旗之下笑沽梨花酒。我与五湖四海的友人畅谈心声,共同举杯欢笑。渐渐的,我醉倒在了诗山词水之中,开始慢慢地与书化而为一,正是沉醉不知归路。 既是不知归,也就不必归去,在阅读里进行一番探险,别有一般风味。辛巴达带领我拜谒了所罗门的神殿,绕过巨蟒盘桓的山谷,穿过巨鲸出没的世界尽头;凡尔纳却又把我装在潜水艇中航行了两万里带到了神秘岛;在康桥的柔波中,我看到了忧郁的小王子正在拼命地追问着问题。我从无数巨人的胯下走过,无数的小人又从我胯下走过。呵,多么奇妙的旅程。阅读把神奇与惊喜一一领到我身边,让我和他们结伴而行。 走着走着,一位名叫知识的老者也加入了我们的队列。他身上闪耀着智慧光芒透过我的眼睛,仿佛点亮了心中的明灯。我了解到壮丽的巨塔也会倾斜,不败的钢铁也会沉没;有人为了一个圆用身体挡住了利刃,也有人为了一袋铜币而将生命钉在了十字架上。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就像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滑翔。思想的速度一被放开,就连光也跑得没有它快;但是阅读与书籍就像一个最完美的黑洞,总能把思维引向它,在它里面积蓄着,准备一次最壮丽的爆发。八千里路的云与月,全部在阅读中走进了我心灵的深处。 蓦然抬首,阳光依然微笑着迎面而来,我轻轻地抚摸着书上那一个个小蝌蚪,那一个个美妙的小精灵,在袅袅茶香中回味着阅读的经历,让享受与我合二为一。 好文章是有不同类型的,有的以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令人折服,有的以精巧的构思美妙的语言引人入胜,本文显然属于后者。“享受阅读”的题旨固然浅显,但阅读能给人美的享受不正是读书人所共有的感觉吗?从切题的角度看,“享受阅读”也很好地回答了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阅读的?答案是:“我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这样立意虽不高深,但简明扼要,比起故作高深而难以驾御的构思,不失为防止写乱的好办法。当然,这样的立意,如果没有别的长处,是很难拿高分的。而本文的长处则非常突出,作者紧扣“享受阅读”的中心,以漫游的方式巧妙连缀丰富的材料,以灵动的语言呼唤读者一同“享受阅读”。布局谋篇明快得体:开头简洁,富有韵味;中间三段,匀称充实,“串门”“探险”“求知”,界限分明;结尾呼应开头,余音袅袅。59分的得分也许稍高,但这正是应试美文在快速阅卷中产生的超值效应。 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那是一个迷人的午后,你坐在窗边看一本厚重的旧书,午后红茶散发着浓郁的香甜,你养的老狗懒洋洋地趴在你的脚边,阳光把你的轮廓晒成金黄,混合着这慵懒的时光,酿成记忆。 这是你一个人的记忆,像清晨接在指尖的一颗露珠,你闻到它的芬芳,但抓不住,道不清。看吧,阅读就是这样的。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有时你读着读着,好似拥抱了整个世界,你不仅仅是你,你可以旁观,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游吟诗人,看着一切在眼前发生。故事开始,起伏,辗转,最后落幕。你收集它们,将它写成或轻快或忧伤的歌,细细传唱。读着读着你就读到了生活,读到一种味道,读出一种境界。那时的你像一个豁达的老人,从容的看着生活悲喜交加的表情。或许人生不过是一弯幽静夜色中的下弦月,看似清冷,残缺,其实它一直都是满的,它只是一颗静静转动的遥远星球。当然有时你会纵情的投入其中,不可避免的被命运摆布,被七情六欲所占据,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爱,需要恨,谁也不能免俗。你专注的读着,紧张得连呼吸都快要忘记,这不正是人生的激越,它拉着你疯狂的奔跑吗?你被一种心情牵引着,盲目地向前跑,风在耳边呼啸,这一刻湮没了理智,你一下抛开了生活的面具。像个孩子一样真率的呐喊,冲撞,无所顾忌。你甚至勇敢地责备命运的不公平,斥责这个社会的阴暗,晦涩,辛酸,软弱。 那一刻你忘情的哭了,泪水打湿书页,你才发现你仅仅是在读着别人的故事。可为什么在那里你却看到自己的身影,你觉得你活得那样鲜活,那样真实?某一刹那,你对它交付了自己全部的感动,毫不后悔。 很久以后你再拿起那本书,回想起当时的感觉,你困惑地摇了摇头。你可能已经忘记为何会那般感动了。 这就是阅读了,你从未功利地想从它那里获取什么,没有预谋,没有压力,你只是在那里模糊地品味了生活。你哭,你笑,你恨,你爱。你读过它,然后你忘记,转过身,回到忙乱的现实里。阅读,经由你那一刻的感情而催发,因为你喜,你读到喜;因为你悲,你读到悲。 阅读如此,生活如此。抓住了某一个怒放的刹那,生命如夏花般绚烂。 人类自从蒙昧的动物世界分离出来之后,先有语言,再有文字,然后有了文章,最后有了书籍——有时一想到这个漫长的过程,心里不禁生出一种惊心动魄,因为没有了这个过程,便不会有“阅读”,而在今天,这是一个多么不堪承受的缺失啊! 然而,虽然人人离不开阅读,但阅读的境界却有着见仁见智的高下之分。 一种境界是为考试求取功名。这种阅读在我看来是“下品”,因为它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求知,当然也就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当阅读者眼里总是有着功名利禄在闪闪发亮,任何知识都只好沦为“敲门砖”,敲开功名的大门就不免于被随手抛弃的命运,这难道不能算是对知识的亵渎?这种阅读,远有科举士子为证,今有前赴后继参加各种考试——高考,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的国人为例。君不见每场考试前,考场外手捧“真经”或坐或立皱眉苦读的各类考生乎?此种阅读,毋宁说是阅读者人生经历当中的一场恶梦,只有痛苦,没有快乐。然而人生在世,可以免除这种“痛苦的阅读”者几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异化。 另一种阅读的境界是为穷尽知识和真理。这种阅读可以列为“上品”,因为它已挣脱了一己的名利,而源于人类伟大的好奇心。古今中外多少科学的巨人,为探究某一问题,皓首穷经,孜孜不倦;更有一些旷世罕见的“通才,同时涉猎多门学科,在阅读中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奥秘。这是自动自主自觉的“阅读”,在穷尽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他们是勇敢的旅行者和探险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甚至还要说,能够入此境者,已得人生之福。 然而,庄子说过一句话:“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不失为一种“局部的真理”。所以,在我眼里,上述第二种境界虽算“上品”,但不能臻“极品”之境。堪称“极品”的阅读,是无求无欲的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散步,灵魂的漫游。这种阅读者,不但没有从书中求富贵的欲望,也没有从书中挖掘知识宝藏的追求,更没有从书中提炼道德箴言以济苍生救天下的冲动。他从书中看到善良,看到美好;他为书中的精彩而感动,为书中的幸福而哭泣。他总是需要阅读,但对“阅读”又无所求,只因阅读而充盈,而宁静。“阅读”给他的,是精神的空气和食粮,他因此超越了物质和现实的人生。 三种阅读的境界有着相似的外表,但精神内核迥然有异。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孰高孰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下品”“上品”“极品”,在不同的人心目中,顺序也许正好相反…… 且听自然,松涛阵阵,是松林的律动;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鸣,历历如怨,是子规的诉怨。 且听心灵,温情脉脉,是一片柔情,熊熊如炬,是一片热情,亲切问候,是一片冰心。 且听书语,有屈、陶、李、杜的委婉词工,清新明丽,有志摩、爱玲的文采斐然,柔情如梦;有韩韩、安妮的个性飞扬,人性感悟。 阅读,并不仅仅看那跃动于平面的白纸黑字,更应感受,竟无声化为有声。 且听书语,倾听历史。 阅读史书,并不是埋首于枯燥乏味的象牙塔故纸堆中,用心聆听,我能听到历史巨轮碾过的隆隆巨响,重温五千年的风采。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氏族公社的确立巩固,是智慧的迸发;从古老的禅让到世袭制建立,是历史的呼唤;从陈胜吴广的呐喊到宋江方腊的振臂高呼,是内心的呼喊;从太平天国的硝烟弥漫到黄花岗枪林弹雨,我们能听到国运的呜咽…… 阅读,我们一一倾听,听历史曾有的低泣,曾有的高呼,看历史曾有的辉煌,曾有的悲惨,心中自会有一种自豪和沉重。 且听书语,聆听心声。 阅读散文,并不是揣度深邃寓意,揣摩其中的情感流向,更多地,我能听到书中呓语。于散文中遨游。秋雨先生领我于霜雪的阳关道外寻觅敦煌旧事,我听到敦煌沉稳而又悲哀的搏动与叹息;张爱玲点燃一炷熏香,于烟雾袅娜中,我仿佛回到旧上海,听旗袍飘逸拂动的韵律,人力车穿梭中生命的艰辛喘息;三毛带我一路闯过西班牙,撒哈拉沙漠,我仿佛耳听沙漠上,血阳下骆驼的幽幽低叹…… 一一翻过,我也一一聆听,听文采飞扬中人情畅叙,听悸动于文字间灵魂的所有低唱。 且听书语,且听人生! 阅读哲学,并不是坚涩文字中苦思冥想,更不是如看盲文,而是能在哲人的深奥里找到一些真谛。孔子独立江边,慨叹“逝者如斯”,我明白时间的稍纵即逝和弥足珍贵;佛静坐菩提顿悟人生宇宙,我听到了于无穷之中隐隐约约传出的智慧之语,法国大哲帕斯卡尔写到:“无限空间的沉默让我恐惧。”我听到的则是对人生最贴切最真实的剖白…… 一一研读,我也一一听取。听取思哲们的表述,同时也想,我该到无穷间捎回一些白云,用其中的纯净擦拭心灵中的尘屑、冗杂。 阅读,并不仅仅让眼畅游于字里行间,并不仅仅让情飘逸于情节迭拓,更需要心灵听取悸动于书中深层的属于灵魂的剖白。 且听书语。

《赤壁赋》感悟

是什么穿越了那近千年的历史,仍能叩响人们的心扉,使什么竟能引起自古至今以生活方式到思维形式截然不同的人们以同样的深深的思索?作者却用精炼的语句边疆声明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了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阐述,不能不令人佩服。

说到生命,记得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生命是从娘胎到骨灰盒的一条抛物线。”确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便注定了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死亡。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努力尝试去逃避去摆脱,从道教的炼丹以求不老到西方的上帝普求众生,人类渴求生命状态能延续直至永恒。可自然法则是不容变更的,于是一旦生命有了开始,就一定会结束。于是人们开始慨叹“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苏轼在文中也借客人之口表述了那份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惆怅,这似乎是每一个生命实体都拥有的共同情绪和无法回避的问题。而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作者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全新的生命境界,从变化和不变的角度两次审视了生命。若说变法,那么天地万物没有一瞬是不变的,西方哲学家有一条名言:“人无法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若说为变,人类自身无法体验死亡,作为生命个体每个人都只活在这个状态中,那么人与万物的生命便是无穷无尽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

浩浩宇宙,个人生命渺小得不及沧海一粟,而对于个人而言,一生的岁月就是全部。于是生命变轻了,无论长短与成败,你的存在于整个宇宙看来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于是生命变重了,因为当你看到青山绿水,走过春夏秋冬,当你切实感受到父母,朋友对你的关注与在乎,你会发觉你的生命从承载着满满的爱,于是你会说活着真好,人能来这个世界上也是莫大的幸运,只要你曾经拥有生命,你便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仅属于自己的时空去感知与认识。苏东坡虽早已作古,但字里行间仍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执着与热忱。那是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或许正是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观,深深打动了我。

看着窗外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树叶,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生命也就一日日消逝。

但,生命却只有一种时态-现在进行时。别在将心灵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荣辱,让它更贴近自然,贴近生命本源。感受爱,付出爱,让这一辈子不白来这世上一遭。

【点评】

本文流露出了苏子的豁达与超脱,既紧扣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真可谓 “一石双鸟”。紧扣所选定的话题——苏轼,同时也确定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入题迅速;接着紧承首段阐释具体内涵,恰当的议论使观点凸显,常中出新、平中见奇;结合苏轼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夹叙夹议,写出了苏轼在历经人生风雨之后的坦然、豁达与超脱十分恰当;文章的结尾部分的高度概括了苏轼的人生,同时也呼应了开头,使整篇文章文脉通畅.。作者为文的功夫可见一斑。当然,最后一句略嫌粗糙了一些,但瑕不掩瑜。

指导老师:王光立

中考作文基本分提升方案——结构

第三节

结 构

——构造文章骨架

我们写作文时,在进行了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后,一篇文章还是“趴”着的,没有“立”起来。这时需要“结构”文章,才能使文章“立”起来,变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所谓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即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①完整性,即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文体);②条理性,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剪裁组合恰当;③严密性,即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

中考佳作

那一次,我很感动

◇ 安徽芜湖一考生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起床时天还黑着。我不习惯夜色,因为没有光明的陪伴。在慌乱与无助中摸索着,我摁下了电灯的开关。一切变得光明,却又是那么的刺眼,我需要明暗的过渡。秋风是那么令人不满,我感到了身体微微的颤抖。在不见天日的尘世中,一切了无生机……

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畏惧和伤感。我害怕黑暗会将我吞噬,于是紧闭上眼睛。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我努力地排斥它,就像排斥一切不属于我的附属品。我想象着自己面向东方,伫立于茫茫宇宙,那是何等的开阔、宽广!但它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

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知何时,我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白色的布景前装点着淡淡的红晕。我没有睁开眼睛,却试图接近一切。我抬起头,闭目仰望阳光,虽然没有露出瞳孔,但我看见了。

那一刻,眼前只有一片火红。我知道,那是毛细血管的颜色,没有混合、没有添加、没有渲染……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感动,心律节奏慢慢加快。我知道,是生命来召唤我了,那一刻,我赤裸裸地与灵魂对峙,不需要虚伪,更不需要掩饰。我的一切,心中的一切都被发觉,但我并不害怕。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庄严和神圣。像穆斯林经过了安拉的洗礼,而再没有比这时的阳光更能洗净人心灵的东西了。

我甚至能够触摸到它,嗅到它和尝到它的味道,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呼吸的节奏伴随着心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召唤。是生活?是憧憬?还是希望?

终于,我放弃了那瞬间的感动,睁开了眼睛。前方马路驶来了公交车,我轻轻招了招手,看见司机师傅脸上略带疲倦的神情,不禁有一丝丝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接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却对现实有那么多的不满。人人都应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选自《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

点评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没有光明的陪伴,一切了无生机,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让“我”感动。于是,考生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考生善于谋篇布局。

方法讲解

一 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 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安排就不能全然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对写作对象的结构进行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和前提。

2. 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细腻,作文结构自然完整无瑕。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方法展开。

3. 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结尾,给人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第三节

结 构

——构造文章骨架

我们写作文时,在进行了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后,一篇文章还是“趴”着的,没有“立”起来。这时需要“结构”文章,才能使文章“立”起来,变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所谓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即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①完整性,即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文体);②条理性,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剪裁组合恰当;③严密性,即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

中考佳作

那一次,我很感动

◇ 安徽芜湖一考生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起床时天还黑着。我不习惯夜色,因为没有光明的陪伴。在慌乱与无助中摸索着,我摁下了电灯的开关。一切变得光明,却又是那么的刺眼,我需要明暗的过渡。秋风是那么令人不满,我感到了身体微微的颤抖。在不见天日的尘世中,一切了无生机……

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畏惧和伤感。我害怕黑暗会将我吞噬,于是紧闭上眼睛。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我努力地排斥它,就像排斥一切不属于我的附属品。我想象着自己面向东方,伫立于茫茫宇宙,那是何等的开阔、宽广!但它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

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知何时,我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白色的布景前装点着淡淡的红晕。我没有睁开眼睛,却试图接近一切。我抬起头,闭目仰望阳光,虽然没有露出瞳孔,但我看见了。

那一刻,眼前只有一片火红。我知道,那是毛细血管的颜色,没有混合、没有添加、没有渲染……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感动,心律节奏慢慢加快。我知道,是生命来召唤我了,那一刻,我赤裸裸地与灵魂对峙,不需要虚伪,更不需要掩饰。我的一切,心中的一切都被发觉,但我并不害怕。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庄严和神圣。像穆斯林经过了安拉的洗礼,而再没有比这时的阳光更能洗净人心灵的东西了。

我甚至能够触摸到它,嗅到它和尝到它的味道,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呼吸的节奏伴随着心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召唤。是生活?是憧憬?还是希望?

终于,我放弃了那瞬间的感动,睁开了眼睛。前方马路驶来了公交车,我轻轻招了招手,看见司机师傅脸上略带疲倦的神情,不禁有一丝丝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接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却对现实有那么多的不满。人人都应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选自《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

点评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没有光明的陪伴,一切了无生机,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让“我”感动。于是,考生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考生善于谋篇布局。

方法讲解

一 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 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安排就不能全然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对写作对象的结构进行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和前提。

2. 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细腻,作文结构自然完整无瑕。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方法展开。

3. 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结尾,给人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第三节

结 构

——构造文章骨架

我们写作文时,在进行了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后,一篇文章还是“趴”着的,没有“立”起来。这时需要“结构”文章,才能使文章“立”起来,变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所谓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即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①完整性,即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文体);②条理性,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剪裁组合恰当;③严密性,即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

中考佳作

那一次,我很感动

◇ 安徽芜湖一考生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起床时天还黑着。我不习惯夜色,因为没有光明的陪伴。在慌乱与无助中摸索着,我摁下了电灯的开关。一切变得光明,却又是那么的刺眼,我需要明暗的过渡。秋风是那么令人不满,我感到了身体微微的颤抖。在不见天日的尘世中,一切了无生机……

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畏惧和伤感。我害怕黑暗会将我吞噬,于是紧闭上眼睛。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我努力地排斥它,就像排斥一切不属于我的附属品。我想象着自己面向东方,伫立于茫茫宇宙,那是何等的开阔、宽广!但它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

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知何时,我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白色的布景前装点着淡淡的红晕。我没有睁开眼睛,却试图接近一切。我抬起头,闭目仰望阳光,虽然没有露出瞳孔,但我看见了。

那一刻,眼前只有一片火红。我知道,那是毛细血管的颜色,没有混合、没有添加、没有渲染……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感动,心律节奏慢慢加快。我知道,是生命来召唤我了,那一刻,我赤裸裸地与灵魂对峙,不需要虚伪,更不需要掩饰。我的一切,心中的一切都被发觉,但我并不害怕。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庄严和神圣。像穆斯林经过了安拉的洗礼,而再没有比这时的阳光更能洗净人心灵的东西了。

我甚至能够触摸到它,嗅到它和尝到它的味道,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呼吸的节奏伴随着心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召唤。是生活?是憧憬?还是希望?

终于,我放弃了那瞬间的感动,睁开了眼睛。前方马路驶来了公交车,我轻轻招了招手,看见司机师傅脸上略带疲倦的神情,不禁有一丝丝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接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却对现实有那么多的不满。人人都应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选自《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

点评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没有光明的陪伴,一切了无生机,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让“我”感动。于是,考生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考生善于谋篇布局。

方法讲解

一 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 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安排就不能全然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对写作对象的结构进行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和前提。

2. 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细腻,作文结构自然完整无瑕。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方法展开。

3. 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结尾,给人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第三节

结 构

——构造文章骨架

我们写作文时,在进行了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后,一篇文章还是“趴”着的,没有“立”起来。这时需要“结构”文章,才能使文章“立”起来,变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所谓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即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①完整性,即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文体);②条理性,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剪裁组合恰当;③严密性,即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

中考佳作

那一次,我很感动

◇ 安徽芜湖一考生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起床时天还黑着。我不习惯夜色,因为没有光明的陪伴。在慌乱与无助中摸索着,我摁下了电灯的开关。一切变得光明,却又是那么的刺眼,我需要明暗的过渡。秋风是那么令人不满,我感到了身体微微的颤抖。在不见天日的尘世中,一切了无生机……

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畏惧和伤感。我害怕黑暗会将我吞噬,于是紧闭上眼睛。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我努力地排斥它,就像排斥一切不属于我的附属品。我想象着自己面向东方,伫立于茫茫宇宙,那是何等的开阔、宽广!但它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

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知何时,我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白色的布景前装点着淡淡的红晕。我没有睁开眼睛,却试图接近一切。我抬起头,闭目仰望阳光,虽然没有露出瞳孔,但我看见了。

那一刻,眼前只有一片火红。我知道,那是毛细血管的颜色,没有混合、没有添加、没有渲染……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感动,心律节奏慢慢加快。我知道,是生命来召唤我了,那一刻,我赤裸裸地与灵魂对峙,不需要虚伪,更不需要掩饰。我的一切,心中的一切都被发觉,但我并不害怕。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庄严和神圣。像穆斯林经过了安拉的洗礼,而再没有比这时的阳光更能洗净人心灵的东西了。

我甚至能够触摸到它,嗅到它和尝到它的味道,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呼吸的节奏伴随着心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召唤。是生活?是憧憬?还是希望?

终于,我放弃了那瞬间的感动,睁开了眼睛。前方马路驶来了公交车,我轻轻招了招手,看见司机师傅脸上略带疲倦的神情,不禁有一丝丝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接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却对现实有那么多的不满。人人都应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选自《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

点评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没有光明的陪伴,一切了无生机,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让“我”感动。于是,考生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考生善于谋篇布局。

方法讲解

一 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 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安排就不能全然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对写作对象的结构进行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和前提。

2. 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细腻,作文结构自然完整无瑕。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方法展开。

3. 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结尾,给人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第三节

结 构

——构造文章骨架

我们写作文时,在进行了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后,一篇文章还是“趴”着的,没有“立”起来。这时需要“结构”文章,才能使文章“立”起来,变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所谓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即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①完整性,即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文体);②条理性,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剪裁组合恰当;③严密性,即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

中考佳作

那一次,我很感动

◇ 安徽芜湖一考生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起床时天还黑着。我不习惯夜色,因为没有光明的陪伴。在慌乱与无助中摸索着,我摁下了电灯的开关。一切变得光明,却又是那么的刺眼,我需要明暗的过渡。秋风是那么令人不满,我感到了身体微微的颤抖。在不见天日的尘世中,一切了无生机……

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畏惧和伤感。我害怕黑暗会将我吞噬,于是紧闭上眼睛。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我努力地排斥它,就像排斥一切不属于我的附属品。我想象着自己面向东方,伫立于茫茫宇宙,那是何等的开阔、宽广!但它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

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知何时,我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白色的布景前装点着淡淡的红晕。我没有睁开眼睛,却试图接近一切。我抬起头,闭目仰望阳光,虽然没有露出瞳孔,但我看见了。

那一刻,眼前只有一片火红。我知道,那是毛细血管的颜色,没有混合、没有添加、没有渲染……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感动,心律节奏慢慢加快。我知道,是生命来召唤我了,那一刻,我赤裸裸地与灵魂对峙,不需要虚伪,更不需要掩饰。我的一切,心中的一切都被发觉,但我并不害怕。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庄严和神圣。像穆斯林经过了安拉的洗礼,而再没有比这时的阳光更能洗净人心灵的东西了。

我甚至能够触摸到它,嗅到它和尝到它的味道,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呼吸的节奏伴随着心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召唤。是生活?是憧憬?还是希望?

终于,我放弃了那瞬间的感动,睁开了眼睛。前方马路驶来了公交车,我轻轻招了招手,看见司机师傅脸上略带疲倦的神情,不禁有一丝丝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接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却对现实有那么多的不满。人人都应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选自《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

点评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没有光明的陪伴,一切了无生机,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让“我”感动。于是,考生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考生善于谋篇布局。

方法讲解

一 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 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安排就不能全然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对写作对象的结构进行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和前提。

2. 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细腻,作文结构自然完整无瑕。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方法展开。

3. 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结尾,给人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第三节

结 构

——构造文章骨架

我们写作文时,在进行了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后,一篇文章还是“趴”着的,没有“立”起来。这时需要“结构”文章,才能使文章“立”起来,变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所谓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即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①完整性,即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文体);②条理性,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剪裁组合恰当;③严密性,即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

中考佳作

那一次,我很感动

◇ 安徽芜湖一考生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起床时天还黑着。我不习惯夜色,因为没有光明的陪伴。在慌乱与无助中摸索着,我摁下了电灯的开关。一切变得光明,却又是那么的刺眼,我需要明暗的过渡。秋风是那么令人不满,我感到了身体微微的颤抖。在不见天日的尘世中,一切了无生机……

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畏惧和伤感。我害怕黑暗会将我吞噬,于是紧闭上眼睛。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我努力地排斥它,就像排斥一切不属于我的附属品。我想象着自己面向东方,伫立于茫茫宇宙,那是何等的开阔、宽广!但它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

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知何时,我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白色的布景前装点着淡淡的红晕。我没有睁开眼睛,却试图接近一切。我抬起头,闭目仰望阳光,虽然没有露出瞳孔,但我看见了。

那一刻,眼前只有一片火红。我知道,那是毛细血管的颜色,没有混合、没有添加、没有渲染……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感动,心律节奏慢慢加快。我知道,是生命来召唤我了,那一刻,我赤裸裸地与灵魂对峙,不需要虚伪,更不需要掩饰。我的一切,心中的一切都被发觉,但我并不害怕。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庄严和神圣。像穆斯林经过了安拉的洗礼,而再没有比这时的阳光更能洗净人心灵的东西了。

我甚至能够触摸到它,嗅到它和尝到它的味道,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呼吸的节奏伴随着心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召唤。是生活?是憧憬?还是希望?

终于,我放弃了那瞬间的感动,睁开了眼睛。前方马路驶来了公交车,我轻轻招了招手,看见司机师傅脸上略带疲倦的神情,不禁有一丝丝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接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却对现实有那么多的不满。人人都应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选自《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

点评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没有光明的陪伴,一切了无生机,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让“我”感动。于是,考生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考生善于谋篇布局。

方法讲解

一 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 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安排就不能全然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对写作对象的结构进行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和前提。

2. 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细腻,作文结构自然完整无瑕。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方法展开。

3. 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结尾,给人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第三节

结 构

——构造文章骨架

我们写作文时,在进行了审题、立意、选材等工作后,一篇文章还是“趴”着的,没有“立”起来。这时需要“结构”文章,才能使文章“立”起来,变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所谓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即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①完整性,即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尤其是应用性文体);②条理性,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剪裁组合恰当;③严密性,即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

中考佳作

那一次,我很感动

◇ 安徽芜湖一考生

也许是因为秋天的缘故,起床时天还黑着。我不习惯夜色,因为没有光明的陪伴。在慌乱与无助中摸索着,我摁下了电灯的开关。一切变得光明,却又是那么的刺眼,我需要明暗的过渡。秋风是那么令人不满,我感到了身体微微的颤抖。在不见天日的尘世中,一切了无生机……

那一刻,我有种莫名的畏惧和伤感。我害怕黑暗会将我吞噬,于是紧闭上眼睛。有一种东西在困扰着我,我努力地排斥它,就像排斥一切不属于我的附属品。我想象着自己面向东方,伫立于茫茫宇宙,那是何等的开阔、宽广!但它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

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知何时,我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白色的布景前装点着淡淡的红晕。我没有睁开眼睛,却试图接近一切。我抬起头,闭目仰望阳光,虽然没有露出瞳孔,但我看见了。

那一刻,眼前只有一片火红。我知道,那是毛细血管的颜色,没有混合、没有添加、没有渲染……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感动,心律节奏慢慢加快。我知道,是生命来召唤我了,那一刻,我赤裸裸地与灵魂对峙,不需要虚伪,更不需要掩饰。我的一切,心中的一切都被发觉,但我并不害怕。那种感觉是何等的庄严和神圣。像穆斯林经过了安拉的洗礼,而再没有比这时的阳光更能洗净人心灵的东西了。

我甚至能够触摸到它,嗅到它和尝到它的味道,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呼吸的节奏伴随着心跳,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在召唤。是生活?是憧憬?还是希望?

终于,我放弃了那瞬间的感动,睁开了眼睛。前方马路驶来了公交车,我轻轻招了招手,看见司机师傅脸上略带疲倦的神情,不禁有一丝丝的感动。我们每天都接受着生活赋予的一切,却对现实有那么多的不满。人人都应学会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选自《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

点评

这是一篇人生感悟之文。文章从细腻处落笔:没有光明的陪伴,一切了无生机,面对的东方早已朝霞满天,让“我”感动。于是,考生由此引发出一通感慨:我们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纠缠,却似乎已经冷落了感动,变得冷漠、麻木起来。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章很有章法,悬念设置得巧妙,看得出考生善于谋篇布局。

方法讲解

一 文章安排结构的原则

1. 把握写作对象的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安排就不能全然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对写作对象的结构进行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和前提。

2. 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维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得清楚,想得周到细腻,作文结构自然完整无瑕。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写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有层次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可以或并列展开,或对照展开,或层进展开,或总分展开。说明文,结构安排或由主及次,或由上至下,或由现象到本质等方法展开。

3. 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此,即使考试时间不够,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结尾,给人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以结构严谨之感。

温暖的心动

忆起儿时,对书的认识大概只是张张质地厚而硬的纸上光鲜可爱的插图,然而大概就是这些童年早已被冲淡的闲淡回忆,开始了我的书之旅。长大后,读书渐渐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有这样的好处,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把那些略带冷清而落寞的时间点点化解,在很多个夜里,一盏橘黄的小台灯,一片温馨的暖光,一本情节曲折的小说,就这样,我总会很满足。读书,感悟。能感悟的人首先应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心的人。只有怀着一颗会感恩,会感动的心去读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读书的收获。能选到一本好书,是我们的幸福。一开始读书的目的的确很功利,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什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为了极尽功利的目的七零八碎地读着。到现在除了可红楼梦的简装本,四大名著没有一本能完整的看下来,而粗略的说说,我也算是读过中国古典名著的人。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我发现了书的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毛泽东的万水千山只等闲,周恩来的难酬蹈海亦英雄;刘胡兰横眉对铡刀,张海迪身残志更坚;拓荒人的大略,改革者的雄风......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损人利已,为国为民;索取与奉献,享受与创造;光荣与可耻,虚伪与直诚;顺利与曲折,成功与失败;利禄与名誉,欢笑与泪水...... 昨天在新一期《特别关注》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叫是刘易斯·布兹比的《图书真是不算贵》,详细地将图书的价值与电影票,豪华餐厅的主菜,鞋子的价值相比较,阐述了图书的持久型和灵活性,以及它在号称购物天堂的美国被誉为最有价值的物品之一的原因。这篇文章让我改变了以前很多对书的价值的错误认识。与其我们在游乐园里疯狂,在电影院里落泪,在豪华酒店里享受,何不买一本书,感受它带来的三重感受?书中,我们可以在开头疯狂,在过程享受,在结尾落泪。文章最后说道,“这件事想起来,真是让人晕倒,一本400页的小说,可以让父传子,子传孙,只要25美元。图书真是不算贵。”也许,书,最珍贵的是内涵。“随心到处,便是楼台:逐意行时,自成宝相。你若心中有我,不必远上天山。”谛听生命回声,冥想生命之解,生命是诞生的啼哭?生命是病危的重咳?生命是盛开?生命是凋落?生命是永恒?生命是瞬间?我在寻找,我在叩问。也许,书中的生命亦是鲜活而饱满的,书中的人生,曲折却美丽。农夫坎坎伐檀,绅士款款提袍;骚客吟风弄月,将士南征北战;屈原以身殉国,楚君作乐凤池;荆轲壮志未酬,秦王喋血雄风,有山便有攀登者,有水就有弄潮儿;知道人间真善美,识别世界假丑恶.书中,我感到生命是一种坚实!是一种挺拔!是一种选择!书总能让我们的人生有新的思想和内容。漠然的一颗心,或是无比温暖的午后,我们因结局的唯美或忧伤而感动。

巧识茨威格

巧识茨威格--读《巧识新艺》有感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五年七班宁卢申记得一年级的时候,爸爸曾跟我说:“你长大后要读经典的纯学文作品”。我当时就问爸爸什么是纯文学作品,爸爸说比如像茨威格的小说就很值得我们阅读。我似懂非懂地记住了“茨威格”这个名字。今年暑假的一天,爸爸看我整天无所事事,他郑重地把珍藏多年的一套《茨威格小说全集》给了我。这三本书看上去有些旧,纸有些发黄,好像被翻过多少次的样子。好奇心驱使我抱着书一头钻进书房,打开书页一探究竟。原来茨威格是近代世界上著名文学家、历史学者、翻译家。1881年11月28日,茨威格出生于奥地利一个犹太家庭。他善于运用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传记等各种体裁创作了大量的经典的文学作品。1941年,他完成最后一部自传体作品《昨天的世界》。当时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侵略军疯狂的杀戮犹太人,茨威格与妻子背井离乡,他的精神日趋沮丧。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在给朋友的诀别信中,他这样写道:“自从我失去了我的祖国奥地利之后,我对生命就厌倦了。”爸爸给我推荐的是第二册中的一个中篇小说--《巧识新艺》。我心里问:“作者巧识的是什么新奇的艺术啊?”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小说描写1931年4月一个无事可干的悠闲的早晨,作者在巴黎斯特拉斯堡大街上偶然发现一个看上去十分奇怪的陌生人。出于好奇,茨威格开始关注、跟踪这个陌生人,确定这是一个因生活所迫而行窃的业余“小偷”。最后作者觉察出自己将是被盗窃的目标时,本能地做出制止的反应,却吓跑了本书的主人公——那个业余的“小偷”。而他的逃跑使作者深感惭愧和内疚。看完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才明白,作者在那个惬意的早晨巧识的是扒窃¬¬——这种古老的“谋生技艺”!这篇小说的文字非常优美。例如文章开头,作者是这样描写1931年4月份巴黎斯特拉斯堡大街那个春天早晨的空气--“潮湿然而又充满了阳光的空气美极了。它像块夹心糖那样可口,甜滋滋凉嗖嗖的,又湿润又亮堂,春天的精华、纯粹的活性氧”。我在阅读时,仿佛真的呼吸到那“甜滋滋、凉嗖嗖美极了”的空气!本文的故事安排、间架结构也很巧妙。作者从发现这个奇怪的陌生人引起关注,到猜测出陌生人是一个业余“小偷”,到知道自己就是“猎物”,又因吓跑他而产生深深的自责,故事描述层次清楚,一步一步地将读者引入故事之中。最令我叹服的是,作者运用大量而又细腻的心里描写,凸显出对主人公窘迫的生活境况产生的强烈怜悯之情。尤其是本文结尾处,作者吓跑这个把他当做下手目标的业余“小偷”后,那种失落并带有无限愧疚的心情,一句“我还未来得及示意叫他安心”的文字,将作者的仁善之心跃然于纸上!真是大师之作啊!合上书,文章中那优美的语句、巧妙的构思、贴切的心理描写,仍回想在我的脑海中。我在这篇小说中真正认识了茨威格,这名伟大的作家。我被他那生花的妙笔所折服!我们青少年应该多读一些像茨威格的小说这样经典的文学作品,在阅读好书中学习写作方法,感悟人类的真善美,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趁家长熟睡后,我一个人偷偷地躲在书房再次重读这篇小说,并用笔和纸记录下我的读后感受。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啊!

安全心得作文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很多人因为没有安全意识淡薄,事故发生后,轻者影响他人或是自己的健康,重者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在我们身边履见不鲜,受害者有大人和小孩。许多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人是家庭的支柱,事故发生后,因为没有了家庭的支柱,灾难就降临在孩子们身上,他们的孩子只有选择辍学,外出挣钱,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世界万物,唯有生命最为珍贵,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失去生命,就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权利。一粒种子,一只蚂蚁,都联系着一条小小的生命,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是人类用一颗热爱生命的恒心,编制了一条文明的生命之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5?12大地震中多少生灵丧生?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但那些在灾难来临之时,坚强捍卫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勇士不更让人崇敬吗?舍身救人又跪地大哭“再救一个”的消防战士荆利杰,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压废墟下50小时失去右腿的13岁女生何翠青,身体被砸成了三段而双手仍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的人民教师向倩……

是的,生命于人只有一次,生命该何时何地何因终结,谁也无法预料。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扩展阅读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振新小学六年级:梁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