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岩宁溪,有一种民间特色小吃叫麦鼓头。它是用雪白的面粉和香气扑鼻的梅干菜做成的圆圆的饼。为什么它叫麦鼓头呢?因为它在煎的时候,会膨胀起来,所以叫麦鼓头。

麦鼓头以前是山里人的干粮,因为山路凹凸不平,人们不方便带盒饭。而麦鼓头既能充饥又携带方便,便成为了山里人外出干活的食物。传说在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乾隆皇帝还品尝过麦鼓头呢。

麦鼓头不但携带方便,而且制作简洁。上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就做过一次麦鼓头。我将韧白细腻的小麦粉和糯米粉揉成一个大面团,妈妈把猪肉、梅干菜剁得又细又小,放进锅里面行翻炒,香气闻着十分诱人。

先把一块面团揉成圆滚滚的小“皮球”,再把“皮球”捏成“小碗”,然后用勺子盛一些馅,放进“小碗”里,把“小碗”封口,最后用擀面杖把它卷得圆圆的,薄薄的,就可以放进锅里煎了。煎的时候,火要小小的,还要经常给麦鼓头翻面,以免一面还没熟,另一面就变成“包公脸”了。若是它像一只大青蛙似的鼓起了圆溜溜的白肚皮的话,就说明麦鼓头已经熟了,可以出锅了。

麦鼓头出锅了!我把麦鼓头放进盘子里,拿起了筷子,大口大口地咬了下去。嗯!真好吃,葱的香,梅干菜的酸……全都包含在里面了,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