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爱

山西晋城城区古书院矿中学八年级141班赵晨希

他们像呵护伤疤一样呵护着我的缺点,我的缺点像伤疤一样一一愈合。不一样的爱给了我别样的感受!

No.1宽容·明灯

升入初中后,我有幸当上了许多学生渴慕已久的语文科代表。本想风风光光地追随口碑甚佳的语文老师干一番“大事业”,也许还可借机落个小作家小诗人一类的光荣称号,实现“出人头地”的梦想。不曾想,粗心大意这位“孪生姐姐”却念念不忘我这个亲妹妹,对我照顾有加:不是忘记下发讲学案,就是没有收齐作业;不是忘记分配任务,就是误传口令……有好几次都搅乱了老师的教学计划。按理说,我或者N次乖乖向老师递上检讨书,或者N+M次恭听老师不满的教诲,或者干脆卷起铺盖“光荣下岗”。但是,老师一点没有惩戒我的意思,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包容我。她说:“这个毛病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我给你时间,慢慢来,别让我失望。”后来发生了一件让我刻骨铭心的事。那是上个学期,学校组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在我班进行示范课教学,而我竟然又一次故伎重演,使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落空,害得老师在课堂上多花费了近十分钟的时间组织预习,她还不得不临时改变教学结构。开始我如坐针毡、如芒在背,不敢抬头,生怕碰触到老师的目光,可后来我偷窥老师,发现她若无其事,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我深深被她宽广的胸怀打动。下课后,我主动走到办公室,希望老师给我一顿暴风雨的洗礼。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和蔼地对我说:“以后记住就行了!”淡淡的话语,慈祥的目光不像老师更像妈妈。我悬着的心瞬间归位,立刻在胸间激起万千朵浪花。老师的宽容让我痛下决心一定根除粗心大意这颗毒瘤。一次次的失误得到“肯定”,就像伤疤不断得到呵护与滋养,我改正缺点的过程是愉快而迅速的。

都说“严师出高徒”,而我觉得,像我的老师这样的“慈师”,也可以出高徒,年级语文高分总被我们垄断不就是很好的印证吗?

老师别样的爱就像一盏明灯,在我需要光明的地方执著地亮着,令我可以大胆前行。

No.2同行·灯塔

那次,我在外面受了气,一进家门冤屈就像绝了堤的洪水一样一泄而不可收拾。不知为什么,那天妈妈的安慰不仅毫无作用反而让我更加烦躁,闹得更凶。这时爸爸借故支走了妈妈,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带上房门出去了。纸条里写了一个新颖别致的笑话,最后附上那句经典的忠告——“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不禁咯咯笑出声来。爸爸又像一缕轻烟似的飘到我身边:“欢迎大笑!大笑万岁!”小小的家充满了爽朗的笑,阳光在笑声里跳跃,好温馨啊!

那次,妈妈出差了,我和爸爸像被释放的囚徒一样自由了。那几天简直是天堂里的日子,我的要求只要不过分,爸爸一一应允;爸爸只要不出格我也一一默认,我们随心所欲的邋遢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把自己搞得黑白颠倒。妈妈回来的前一天我俩齐心协力地给家里来了一次速成整容,我们还达成一项共识:爸爸不准告诉妈妈我出去玩,我也不能向妈妈讲述爸爸抱着电视猛看的精彩故事。

那次,我犯了点小错,妈妈又在诲人不倦地教导我,而爸爸像《黔之驴》中的老虎一样,绕着我们走来走去,伺机出手。等到妈妈“黔驴技穷”后,爸爸这只“老虎”就“荡倚冲冒”,还出其不意地用“捅胳肢窝”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时,他说“无论如何老爸永远和女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妈妈说爸爸这是在怂恿我,可我偏偏喜欢爸爸这种不一样的爱。他的爱像迷雾中的灯塔,在我迷茫的时候在前方闪烁,为我照亮道路,驱逐孤独。

No.3携手·天使

我有一位死党,我俩在一起可以说是香味相投,臭味共享。

一次,我突然莫名其妙地想发脾气。同桌说我“神经了”,班长说我是“闲得没事干”,唉!只有她眨了眨琥珀色的眼睛,嘴角勾勒出天使般的微笑,悄声说:“既然不舒服,何不发泄出来呢。走,去个没人的地方。”我们来到教学楼后,我心里莫名的委屈终于化作小河流淌出来。突然我听到旁边有低低的啜泣声,扭头一看,原来是她也在哭着。我赶忙问:“你……怎么了?”她抬起湿漉漉的眼眸:“我陪你啊。你不舒服,我也不舒服,你哭,我也要哭。两个人一起哭,就不孤单了。”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里,疏通了我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我再也忍不住了,“哇——”,感动的清泉冲洗了委屈的浊流,心里顿时敞亮起来。

她给我的关爱是那样的独特。她从不送苦口的良药,也从不说逆耳的忠言,可是,我的缺点在她跟前却一个个逃遁,我的不足在她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成长的路上携手天使般的她,我也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天使!

老师、爸爸、朋友……他们用宽容的心包容着我的不足,就好像细心地呵护着我的伤口。我的前行之路因此而绚丽多彩。

指导教师:柴翠莲

那年夏天有点冷(献给我的高中)

天气变化的有些反复无常让人猝手不急,前几天还是酷暑难耐这两天便忽然风云变换阵雨连连,在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日子里,这样一个凉风徐徐的深夜,脑袋硬是跟自己作对一样,清醒的不得了,又像是回到了那些亢奋的日子。

我不承认我是一个很好的回忆者,因我字里行间渗透着留恋却不忘憧憬;

我不承认我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但我努力做到句句属实而又不失文雅。

窗外刮来一阵风,很凉,甚是有点冷,我对“夏天”与“冷”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对立而又叛逆的记忆,源自于两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年夏天有点冷。

我忘了那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酷热难耐的夏日,一手邻了凉席枕头,一手抓了书包课本,顶着满头大汗,跨步迈入了那所陌生的高中,开始了那监狱般的复读生活。

于记忆里是一个拥挤的教室,屋外是被天线分割成矩形小块的灰色天空,电线交织相错像是巨网般笼罩起只能容纳六十人却实际容纳九十人的复读教室,空气浓重,如战场上的烟雾弹般熏着每一个酣酣欲睡的孩子,一定是味道太浓了,要不鼻子怎么会这么酸呢?透过窗外望去天空灰的像哭过,眼睛里朦胧着的断层,是只能看到咫尺的未来。

教室里的空调温度总是调到很低,于夏日里的回忆总是被围困在这间小屋,屋外的繁闹喧哗如同A4纸一样苍白与空白。

那年夏天有点冷。

“我不复习了,打死我也不复习”

三天后,我从学校跑回家,站在客厅里,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地给爸妈说出了这句话,也是在家四天说出的仅有的一句话。

“你必须给我回去复习,这一点,没有回旋的余地。”老爸如是说。

“我只要你一张本科文凭”

“你必须回去”

在家第四天,妈妈说:“孩子,不去就不去吧,但你要记住,今后不管你多大,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不管你功成名就还是上街乞讨,千万不要因为你年轻时候犯下的错误而后悔,也不要自叹: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曾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你要学会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孩子,回去吧,浪子回头金不换。”

我拎起家伙什,像从学校跑回家一样绝决的从家赶回学校。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事情你不一定喜欢做,但

你必须去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

不求金榜题名,只求尽力而为,不为别的,只为将来能自豪地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该做的我都做了,虽是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也不后悔。”

再一次进入教室的时候,我抬头看到教学楼上贴着的十一个红色大字,我站在那里好久,终于搞明白这个句子是怎么停顿怎么念的:

“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能赎”

我笑了笑,然后走了进去。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开始,在那个亘古的,一去不再回来的夏日。

一年很快过去,第二年高考结束,离开学校那天傍晚天空下起了磅礴大雨,我慌慌张张收拾东西离开,所有的书本和杂物多的让我瞠目结舌。我跟谢宁冒着大雨来回跑了三趟才将它们全部搬出来。我把这些早已厌倦而凌乱的书籍、杂物、床铺、柜子往车厢里随便一扔,然后坐上车头也不回的离开。

就这么坚决。

整个世界被阴暗一口一口地吞噬着,那天我坐在车上,窗外是暗灰色的乌云,聒噪的蝉鸣和渐行渐远的闷雷,雨滴以一种斜线的姿态和车子打着照面,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正在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经历着一种路过。路过木谨,路过年华,路过那些笑容灿烂的人们,

路过你。

有那么多人来了又走,而我总是在祈祷,当我路过你的时候,坚定的说服你与我同行,郭敬明说,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生活像一个隐喻,两年后的今天,又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那些故事又从内心深处某个角落钻了出来,我从来不害怕任何人会把这些故事抢走,也不会担心有一天它们会离我而去,它们就在那里-----内心深处的某一个角落,它们就在那,等待我被无缘由的伤感所捕获的时候,等待我扪心自问,等待我细数过往,不是为了炫耀,亦不是为了哭泣,而是为了注视它——借以予取予求地安抚那些无处遁形的,落水一般的无力和悲伤。

大一暑假来临之时,又一年高考结束,在高考分数线公布的那天,我在网上看到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更新的QQ签名:

“其实,当年应该复读的。”

思绪飘向很远,内心一下子被这句话扯的很痛很痛,痛苦如血液般循环并充斥了整个身子,没有任何缘由,我突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小学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种各样的“闲书”,从爸爸妈妈给订阅的儿童杂志,到一些文学名著,我都照单全收。即使是上中学以后,也是依然爱读书,也要在繁忙间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在生活中,书还帮了我不少的忙呢。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邻居家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就让他自己先玩。他玩了一会儿,竟然端起我的墨水瓶来了,他那么小,万一打翻了瓶子可就不得了了,我赶忙连连摆手:“别玩墨水啊……”话还没说完,小手已然把放在桌角的墨水瓶打翻了,墨水全洒在了小孩的浅色衬衣上,他惊叫起来,吓傻了,接着竟哇哇大哭起来。我急得六神无主:可怎么办那?闯祸了!我连忙跑到水龙头前去洗,可是使尽力气,墨渍怎么也搓不掉。正急得没主意的时候,我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放在桌子上的《知识杂志》一书上。我一拍脑门,不是刚看过嘛!上面介绍过,衣服上沾上了墨渍,可以先用饭粒涂在墨渍上用劲搓,在浸到肥皂水里洗,然后用干净的水漂清就洗去了。我何不实践一下呢!于是,我一把拉过了被墨水弄污了的衬衫,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勺饭,倒在污渍处,然后用力搓啊搓。过了一会儿,墨迹果然淡了,再使劲揉搓一会儿,墨迹只有铜迹大淡淡一块了。我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了一遍并绞干后,交给了邻居小孩说:“回去晒晒干就基本看不出印迹了,可以穿了。”他瞪着惊奇的眼睛问我:“你怎么知道米饭能洗掉墨渍呢?”我得意地说:“书告诉我的呗!”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我喜欢书中的内容,幽默的,悲伤的,凄美的······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我爱读书在这个世界上,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爱这“满天的繁星”!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伟大的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时刻激励着我。由于爸爸妈妈小时候读书不如愿,所以,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了,决心好好培养我读书。白天,爸爸妈妈一同出去务农,晚上回来后,不管有多疲劳,都会拿出旧书或旧报纸在灯下夜读。爸爸和妈妈读书的兴趣感染了我。所以,我也不时会拿出一本课外书来阅读,慢慢地我对书产生了兴趣。现在,我已经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书了。妈妈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专门给我买了四册少儿百科全书。要知道这买书的钱,还是妈妈从牙缝里挤出的钱买的,如果不买这四册书的话,妈妈还可以买好几件衣服呢。所以,我决心好好品尝这“美味佳肴”。当我大概了解了这四册书的内容后,我感受到:一本好书,蕴涵着许多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要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为了看书,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有一次,妈妈叫我去买盐,我走的时候还拿了一本书,在路上,我看入迷了,当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汽车的喇叭生把我吓了一跳,书都掉到底下,我一看,原来,我已经在过马路了,可是,我却没看左右的车辆,所以,我差点被撞了。司机骂了我,我只当没这一回事儿,我继续看书了。回到家,妈妈问我买的盐哪去了,我才发现,自己看书忘了买盐了。我和妈妈都哭笑不得。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西吸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读书真美丽一首轻快的乐曲为心情插上翅膀,像蝴蝶一样飞上天空;一幅绚烂的图画为眼睛洗去尘埃,像钻石一样折射出人生的七彩阳光;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使头脑踏上想象的旅程,像乘坐时空穿梭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畅游……读书是美丽的。“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书能引导我们与最优秀的人物为伍,使我们置身历代伟人巨匠之间,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如见其人,使我们同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读书是美丽的。皮日休说:“惟书有色,艳于西子”。读书恰似溪间潺潺的流水,犹如天上散淡的白云,无羁无绊,闲适飘逸。读书不再是漂泊者饥渴时的一杯水,也不是夜行人黑暗中的一盏灯,它是农夫收获后在金色田野中的愉悦,是一家人在斜阳中共进晚餐的温馨。读书是美丽的。古人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更认清自身的渺小与浅薄,从而让自己更发奋更努力。生活中可以缺少功名利禄,但不能没有书,我们可以错过豪华盛典,但不能失去读书的机会。读书是美丽的。美丽不仅在于听书倾诉,与书交流,让书答疑解难,美丽更在于灯光亲吻书页时的脉脉温情,风儿吹拂书页时的沙沙声响,人读书页时心无旁骛的安宁。读书令整个世界一起美丽。生命也因读书而美丽。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徜徉于书的海洋中,让书香陪伴我们度过每一天!让我们从中外名著中懂得人生的意义,做人的道理;从童话寓言中学习做人的智慧;从唐诗宋词中领略祖国壮美的山河,博大精深的文学历史;从散文小说中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最后,让我们再次响起读书口号: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爱读书如果有人问我在我得了绝症的时候我想干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读书!”是的,我很爱读书。我从小就爱看书。小的时候,我喜欢童话,喜欢童话里那浪漫的爱情;喜欢童话里那赋有正义感的玫瑰花精;喜欢童话里那美丽善良的的白雪公主;喜欢童话里那高大帅气的白马王子;更喜欢童话的粉色梦幻……是的,我很爱书。开始上小学的第一天,妈妈送给我的开学礼物是一本厚厚的作文书,我不敢接,妈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只好胆怯地接过那本厚厚的作文书。从那时起,我意识到:我长大了,不能再沉迷于童话中的梦幻世界,我要开始看那有着密密麻麻的字的作文、百科书了。翻开妈妈送我的那本厚厚作文书,我很快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里面也有童话故事,不过少了几分童年的稚气。里面的抒情篇、描景篇、写人篇和记事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抒情篇让人感动;描景篇让人身临其境;写人篇让人觉得那个人好像就在自己身旁;而记事篇悲伤的让人感到悲伤,快乐的让人感到快乐……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这么爱读书的时候,我会说:“书对人有益,我的生命已经和书溶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了!是的,我很爱书。印象中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动物园看动物。在路上时,我看见一个书店,里面挤满了人,我一下子把要和妈妈去动物园看动物的事抛在了脑后,挤进书店抽出一本书坐在书店的地上如痴如醉地看起书来了。过了很久,我的头发被人拉了一下,我疼得一跃而起,往后一看,竟然是妈妈!我对妈妈说,“干嘛拉我的头发嘛!人家还没看够呢!”“还没看够?不是说好去动物园看动物的吗?怎么坐在这里看书了?我还以为是我走得太快了你跟不上呢!原来你在这儿看书啊!真是吓死我了!”妈妈撅起嘴巴说,“好啦,别看啦,去动物园吧!”说完拉起我就走。“等一下,我要买下这本书!”到了动物园,我觉得动物园里怪没意思的,书瘾又犯了,背着妈妈悄悄的跑到动物园门口,坐在门槛上又看起书来了!又是妈妈拔了一下我的头发,我才从“书海”里醒来!“你看看你,又看书,里面的杂技你都没看到,多可惜啊!”妈妈又开始唠叨了……是的,我很爱读书。书,是一朵刚刚盛开的花朵,有着甘甜的知识花蜜。书,是一个好导游,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世界。书,是一艘小船,承载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湾。我爱书。我爱读书弹琵琶、唱歌、跳舞、画画。。。。。。,人们在业余生活中,各有所好,各得其乐。而我的乐趣大部分是泡在书海里。书是我的好朋友,在我小的时候,爸爸讲过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讲的是小猫和妈妈一起去钓鱼,小猫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第二次,小猫不捉蜻蜓和蝴蝶了,认认真真地钓鱼,最后钓上了一条大鱼。从这个故事里我体会到了,做什么事都不能一心二用,要认真地去做,这样才能完成得很好。我渐渐长大了,会看小人书了,那生动的内容吸引了我,《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等,我最喜欢《白雪公主》这篇故事,一位皇后在生女儿前许了两个愿望,希望女儿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女儿生下来后不久,皇后就死了,于是皇帝又娶了一位新皇后,新皇后看公主那么美,非常嫉妒,就吩咐手下在森林里把公主杀掉,手下人不忍心杀公主,就要公主跑到森林里不要回来,公主遇到了七个小矮人,并且住在小矮人家。新皇后有一面魔镜,她每次都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魔镜回答是白雪公主。皇后想了几次方法害死公主,都没成功,最后王子和公主结了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嫉妒他人,别人犯了错我们不能嘲笑他,而是要鼓励他,做什么事都要和平共处。岁月如流水,渐渐地我已经阅读过《科学故事》、《童话故事》、《外国科学家的故事》。。。。。有一位科学家叫爱迪生,他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有电影,有留声机,有电灯里的灯丝等,他刻苦钻研,永不满足,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在做实验的时候,硫酸烧毁了衣服,硫酸还差点弄瞎了他的眼睛。从这些文章中我体会到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古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许多小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我要学习他顽强进取的精神,勇于实践,时刻准备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当一名科学家。书是我的好朋友,我爱你!

书与糊墙纸(上)

书 与 糊 墙 纸(上)

厦门市滨东小学六年(3)班 邈邈

望着扉页上写着那搞笑的一句话,我们一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你猜书上写了什么搞笑的话?先卖个关子,等看完了,你自然而然就会明白的。

看过《以二顶一》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我们家原来有一只叫着“龟儿”的乌龟在沈阳丢了。可我们为什么要带上“龟儿”一起去沈阳呢?原来,我们去沈阳是为了旅游不假,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去拜访看望我在沈阳的干妈一家,“龟儿”是我的心肝宝贝,当然要同行。干爹和爸爸是早年一起在北京进修的同学,住同一宿舍,关系特别好,是铁哥儿们。有一次,干妈出差来到厦门,看到我活泼可爱,就认了我作她的干女儿。这样,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这次出书,作为干女儿的我,在征得爸妈的同意后,决定将一本我的“大作”——《成长的轨迹》寄给干爹干妈。

可我心里总是像揣了一块石头,有些沉甸甸的。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心疼那本要被送走的《成长的轨迹》:万一干爹干妈瞧不上这本书,搁一段时间后就当废纸卖掉或用作糊墙纸,可怎么办?其实,本来我是什么也没想到过,没有这么杞人忧天的。要怪就怪我看春晚那个由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主演的小品太认真了,几乎连台词都快背下来的。那其中有一段十分经典、搞笑的话,大意是,黑土大叔说:“还说签名售书呢!你说白送的书谁不要呢?人人都拿去当糊墙纸了!”还有一处,黑土大叔说:“村长见到我,直催‘别让你媳妇乱跑了,村东头厕所快没纸了’!”你们说说,人家白云大妈出了本《月子》被大家抢“购”一空,她不知实情,还得意洋洋地认为大家都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怀着一颗自叹不如的心去好好地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拜读她的大作。哪知大家只是为了用她的书糊墙、当卫生纸呢!你想,她要知道了,该会是怎样的心情?

当然,这个小品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夸张,突出小品的喜剧效果,抖一抖“包袱”(笑料)让大家都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但也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好了,该说我的“杰作”——“成长的轨迹”了。这是本没有书号没有定价的书,如果送错了人家,那估计书的命运不会比白云大妈的书的命运好到哪儿去。为了不让我的“大作”也遭遇同样的厄运,我决定给知识分子的干爹干妈适当地提个醒。

该怎样提醒他们,才能既让他们觉得有道理、记得牢,还能使他们乐一乐、笑一笑呢?这个貌似难题的问题被我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

只见我招呼爸爸妈妈来到书桌前,请教他们。别看我表面上好像有些底气不足的样子,但实际上我已经十拿九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实施计划)了。爸爸妈妈七嘴八舌地争论道:“打个电话吧!”“不行,太土了!我看发个短信吧!”“那跟打电话的性质差不多,还不如打电话呢。”“写一张小纸条夹在书里面吧!”……爸爸妈妈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理又似乎没理,都不是那么妙。等他们说累了,都望着我:“邈邈,该你了!你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这也实在太难了!”

我不动声色地拿起一支水笔,郑重地在扉页顶端上写下了一句搞笑的话:“干爹干妈,千万不要把这本书当作糊墙纸哦!”我刚一停笔,就听耳旁响起“哈哈哈哈,呵呵呵呵”的笑声。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怎么样?搞笑吧?我的想法是不是很妙?我是不是太有才了?

那么,你想知道沈阳干爹干妈那头的消息吗?我的那本《成长的轨迹》最终会难逃糊墙纸的厄运吗?请看下篇,便会知道。

2006至2007年度文集(五)

(一)由一堂课想开去

我不会写沉重化的作文,可这篇作文却偏偏很沉重;我不会写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关于教育的。

——不是前言的前言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外国教师的评课为何叫中国教师脸红?》。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堂公开课上的事:在北京一所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不但有英美专家听课,还有中国教育部领导。讲课过程中,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课“重点突出,程序清晰”。中方人员为这堂课的精彩而自豪,但是外国专家却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不理解。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一个问题让中国同行窘得脸红起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所以上课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成了陪衬的物品;殊不知,到底是在帮助谁学习。

读这篇文章时,我联想到了杨红樱小说中的一堂课。秦老师为了让外教看出她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前向排练似的把课讲了一遍又一遍,还安排同学们每人背熟一个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回答!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话,“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多么大的讽刺啊!但这却又是现实!

每天,学生们来到学校,看一天表演,做老师的绿叶,明白了老师讲了些什么,就可以走了,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看似花团锦簇的班级,其实却是另一种气氛。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很不幸,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她教我的时间里,只花去六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剩下的大多半时间都在做卷子,天天做,月月做,白花花的卷子到处飞;做完了讲,讲完了再做,如此循环。只要看到卷子,就要求大家买来去做。不管做过得没做过的,会的不会的,整天为了升学率而把学生必成考试的工具!

但又幸而,我有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劳逸结合,从不给我们施压,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课上,我们有讨论时间,有实践时间,也有提问时间,整堂课下来,我们的收获要比在语文老师那里多得多!

看到文章后又为读者回帖说,现在以北京为首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改变这一状况了,我真得很高兴,很高兴。

(二)谁来唤醒熟睡的中国

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像一条长龙,不息地发扬、铸造了辉煌的文明。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浩浩荡荡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广为人传唱的经典?有多少不可忘却的灿烂?单司马迁《史记》一书就记载了长达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单是现存的文献资料记录下的就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更不用说那些未被记载入内的、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仍然有待专家的探寻。中国人民,在其源远流长的路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大禹治水,秦始皇建造兵马俑,张骞出使西域,祖冲之重写黄鹂,玄奘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国四大发明……她创造了多少不可磨灭的文明!她将一个民族书写得多么光辉!

今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套书,名叫《项羽与刘邦》。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司马辽正郎的日本人写的,糅合了历史与猜想,悬念与编派的“半历史书籍”。

看到这儿,你们能想象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吗?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些原本应该是中国人写就的书籍,如今,我们的历史,被剥夺了,被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外国(且不说日本)人捷足先登。我不是抨击此书的作者,我为中国而叹息,我为中国而悲哀!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应该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作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呢?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一点儿的爱国之心,整天里为了一己私利而奔走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尚:放着自己漂亮的黑头发不要,非要去染成黄色、褐色;问起中国的历史时,一脸的无知,似乎这与他们毫不相干……

中国人,你们为什么这样?

再说日本,日本是中国移民的国家,早在唐朝时就有跟我国的来往。它在各个领域都模仿我们,以至于今日,说真(一)由一堂课想开去

我不会写沉重化的作文,可这篇作文却偏偏很沉重;我不会写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关于教育的。

——不是前言的前言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外国教师的评课为何叫中国教师脸红?》。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堂公开课上的事:在北京一所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不但有英美专家听课,还有中国教育部领导。讲课过程中,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课“重点突出,程序清晰”。中方人员为这堂课的精彩而自豪,但是外国专家却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不理解。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一个问题让中国同行窘得脸红起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所以上课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成了陪衬的物品;殊不知,到底是在帮助谁学习。

读这篇文章时,我联想到了杨红樱小说中的一堂课。秦老师为了让外教看出她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前向排练似的把课讲了一遍又一遍,还安排同学们每人背熟一个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回答!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话,“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多么大的讽刺啊!但这却又是现实!

每天,学生们来到学校,看一天表演,做老师的绿叶,明白了老师讲了些什么,就可以走了,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看似花团锦簇的班级,其实却是另一种气氛。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很不幸,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她教我的时间里,只花去六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剩下的大多半时间都在做卷子,天天做,月月做,白花花的卷子到处飞;做完了讲,讲完了再做,如此循环。只要看到卷子,就要求大家买来去做。不管做过得没做过的,会的不会的,整天为了升学率而把学生必成考试的工具!

但又幸而,我有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劳逸结合,从不给我们施压,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课上,我们有讨论时间,有实践时间,也有提问时间,整堂课下来,我们的收获要比在语文老师那里多得多!

看到文章后又为读者回帖说,现在以北京为首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改变这一状况了,我真得很高兴,很高兴。

(二)谁来唤醒熟睡的中国

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像一条长龙,不息地发扬、铸造了辉煌的文明。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浩浩荡荡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广为人传唱的经典?有多少不可忘却的灿烂?单司马迁《史记》一书就记载了长达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单是现存的文献资料记录下的就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更不用说那些未被记载入内的、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仍然有待专家的探寻。中国人民,在其源远流长的路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大禹治水,秦始皇建造兵马俑,张骞出使西域,祖冲之重写黄鹂,玄奘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国四大发明……她创造了多少不可磨灭的文明!她将一个民族书写得多么光辉!

今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套书,名叫《项羽与刘邦》。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司马辽正郎的日本人写的,糅合了历史与猜想,悬念与编派的“半历史书籍”。

看到这儿,你们能想象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吗?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些原本应该是中国人写就的书籍,如今,我们的历史,被剥夺了,被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外国(且不说日本)人捷足先登。我不是抨击此书的作者,我为中国而叹息,我为中国而悲哀!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应该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作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呢?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一点儿的爱国之心,整天里为了一己私利而奔走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尚:放着自己漂亮的黑头发不要,非要去染成黄色、褐色;问起中国的历史时,一脸的无知,似乎这与他们毫不相干……

中国人,你们为什么这样?

再说日本,日本是中国移民的国家,早在唐朝时就有跟我国的来往。它在各个领域都模仿我们,以至于今日,说真(一)由一堂课想开去

我不会写沉重化的作文,可这篇作文却偏偏很沉重;我不会写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关于教育的。

——不是前言的前言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外国教师的评课为何叫中国教师脸红?》。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堂公开课上的事:在北京一所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不但有英美专家听课,还有中国教育部领导。讲课过程中,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课“重点突出,程序清晰”。中方人员为这堂课的精彩而自豪,但是外国专家却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不理解。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一个问题让中国同行窘得脸红起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所以上课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成了陪衬的物品;殊不知,到底是在帮助谁学习。

读这篇文章时,我联想到了杨红樱小说中的一堂课。秦老师为了让外教看出她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前向排练似的把课讲了一遍又一遍,还安排同学们每人背熟一个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回答!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话,“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多么大的讽刺啊!但这却又是现实!

每天,学生们来到学校,看一天表演,做老师的绿叶,明白了老师讲了些什么,就可以走了,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看似花团锦簇的班级,其实却是另一种气氛。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很不幸,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她教我的时间里,只花去六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剩下的大多半时间都在做卷子,天天做,月月做,白花花的卷子到处飞;做完了讲,讲完了再做,如此循环。只要看到卷子,就要求大家买来去做。不管做过得没做过的,会的不会的,整天为了升学率而把学生必成考试的工具!

但又幸而,我有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劳逸结合,从不给我们施压,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课上,我们有讨论时间,有实践时间,也有提问时间,整堂课下来,我们的收获要比在语文老师那里多得多!

看到文章后又为读者回帖说,现在以北京为首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改变这一状况了,我真得很高兴,很高兴。

(二)谁来唤醒熟睡的中国

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像一条长龙,不息地发扬、铸造了辉煌的文明。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浩浩荡荡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广为人传唱的经典?有多少不可忘却的灿烂?单司马迁《史记》一书就记载了长达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单是现存的文献资料记录下的就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更不用说那些未被记载入内的、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仍然有待专家的探寻。中国人民,在其源远流长的路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大禹治水,秦始皇建造兵马俑,张骞出使西域,祖冲之重写黄鹂,玄奘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国四大发明……她创造了多少不可磨灭的文明!她将一个民族书写得多么光辉!

今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套书,名叫《项羽与刘邦》。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司马辽正郎的日本人写的,糅合了历史与猜想,悬念与编派的“半历史书籍”。

看到这儿,你们能想象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吗?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些原本应该是中国人写就的书籍,如今,我们的历史,被剥夺了,被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外国(且不说日本)人捷足先登。我不是抨击此书的作者,我为中国而叹息,我为中国而悲哀!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应该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作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呢?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一点儿的爱国之心,整天里为了一己私利而奔走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尚:放着自己漂亮的黑头发不要,非要去染成黄色、褐色;问起中国的历史时,一脸的无知,似乎这与他们毫不相干……

中国人,你们为什么这样?

再说日本,日本是中国移民的国家,早在唐朝时就有跟我国的来往。它在各个领域都模仿我们,以至于今日,说真(一)由一堂课想开去

我不会写沉重化的作文,可这篇作文却偏偏很沉重;我不会写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关于教育的。

——不是前言的前言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外国教师的评课为何叫中国教师脸红?》。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堂公开课上的事:在北京一所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不但有英美专家听课,还有中国教育部领导。讲课过程中,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课“重点突出,程序清晰”。中方人员为这堂课的精彩而自豪,但是外国专家却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不理解。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一个问题让中国同行窘得脸红起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所以上课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成了陪衬的物品;殊不知,到底是在帮助谁学习。

读这篇文章时,我联想到了杨红樱小说中的一堂课。秦老师为了让外教看出她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前向排练似的把课讲了一遍又一遍,还安排同学们每人背熟一个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回答!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话,“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多么大的讽刺啊!但这却又是现实!

每天,学生们来到学校,看一天表演,做老师的绿叶,明白了老师讲了些什么,就可以走了,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看似花团锦簇的班级,其实却是另一种气氛。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很不幸,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她教我的时间里,只花去六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剩下的大多半时间都在做卷子,天天做,月月做,白花花的卷子到处飞;做完了讲,讲完了再做,如此循环。只要看到卷子,就要求大家买来去做。不管做过得没做过的,会的不会的,整天为了升学率而把学生必成考试的工具!

但又幸而,我有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劳逸结合,从不给我们施压,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课上,我们有讨论时间,有实践时间,也有提问时间,整堂课下来,我们的收获要比在语文老师那里多得多!

看到文章后又为读者回帖说,现在以北京为首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改变这一状况了,我真得很高兴,很高兴。

(二)谁来唤醒熟睡的中国

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像一条长龙,不息地发扬、铸造了辉煌的文明。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浩浩荡荡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广为人传唱的经典?有多少不可忘却的灿烂?单司马迁《史记》一书就记载了长达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单是现存的文献资料记录下的就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更不用说那些未被记载入内的、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仍然有待专家的探寻。中国人民,在其源远流长的路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大禹治水,秦始皇建造兵马俑,张骞出使西域,祖冲之重写黄鹂,玄奘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国四大发明……她创造了多少不可磨灭的文明!她将一个民族书写得多么光辉!

今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套书,名叫《项羽与刘邦》。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司马辽正郎的日本人写的,糅合了历史与猜想,悬念与编派的“半历史书籍”。

看到这儿,你们能想象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吗?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些原本应该是中国人写就的书籍,如今,我们的历史,被剥夺了,被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外国(且不说日本)人捷足先登。我不是抨击此书的作者,我为中国而叹息,我为中国而悲哀!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应该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作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呢?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一点儿的爱国之心,整天里为了一己私利而奔走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尚:放着自己漂亮的黑头发不要,非要去染成黄色、褐色;问起中国的历史时,一脸的无知,似乎这与他们毫不相干……

中国人,你们为什么这样?

再说日本,日本是中国移民的国家,早在唐朝时就有跟我国的来往。它在各个领域都模仿我们,以至于今日,说真(一)由一堂课想开去

我不会写沉重化的作文,可这篇作文却偏偏很沉重;我不会写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关于教育的。

——不是前言的前言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外国教师的评课为何叫中国教师脸红?》。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堂公开课上的事:在北京一所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不但有英美专家听课,还有中国教育部领导。讲课过程中,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课“重点突出,程序清晰”。中方人员为这堂课的精彩而自豪,但是外国专家却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不理解。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一个问题让中国同行窘得脸红起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所以上课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成了陪衬的物品;殊不知,到底是在帮助谁学习。

读这篇文章时,我联想到了杨红樱小说中的一堂课。秦老师为了让外教看出她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前向排练似的把课讲了一遍又一遍,还安排同学们每人背熟一个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回答!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话,“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多么大的讽刺啊!但这却又是现实!

每天,学生们来到学校,看一天表演,做老师的绿叶,明白了老师讲了些什么,就可以走了,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看似花团锦簇的班级,其实却是另一种气氛。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很不幸,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她教我的时间里,只花去六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剩下的大多半时间都在做卷子,天天做,月月做,白花花的卷子到处飞;做完了讲,讲完了再做,如此循环。只要看到卷子,就要求大家买来去做。不管做过得没做过的,会的不会的,整天为了升学率而把学生必成考试的工具!

但又幸而,我有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劳逸结合,从不给我们施压,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课上,我们有讨论时间,有实践时间,也有提问时间,整堂课下来,我们的收获要比在语文老师那里多得多!

看到文章后又为读者回帖说,现在以北京为首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改变这一状况了,我真得很高兴,很高兴。

(二)谁来唤醒熟睡的中国

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像一条长龙,不息地发扬、铸造了辉煌的文明。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浩浩荡荡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广为人传唱的经典?有多少不可忘却的灿烂?单司马迁《史记》一书就记载了长达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单是现存的文献资料记录下的就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更不用说那些未被记载入内的、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仍然有待专家的探寻。中国人民,在其源远流长的路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大禹治水,秦始皇建造兵马俑,张骞出使西域,祖冲之重写黄鹂,玄奘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国四大发明……她创造了多少不可磨灭的文明!她将一个民族书写得多么光辉!

今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套书,名叫《项羽与刘邦》。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司马辽正郎的日本人写的,糅合了历史与猜想,悬念与编派的“半历史书籍”。

看到这儿,你们能想象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吗?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些原本应该是中国人写就的书籍,如今,我们的历史,被剥夺了,被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外国(且不说日本)人捷足先登。我不是抨击此书的作者,我为中国而叹息,我为中国而悲哀!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应该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作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呢?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一点儿的爱国之心,整天里为了一己私利而奔走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尚:放着自己漂亮的黑头发不要,非要去染成黄色、褐色;问起中国的历史时,一脸的无知,似乎这与他们毫不相干……

中国人,你们为什么这样?

再说日本,日本是中国移民的国家,早在唐朝时就有跟我国的来往。它在各个领域都模仿我们,以至于今日,说真(一)由一堂课想开去

我不会写沉重化的作文,可这篇作文却偏偏很沉重;我不会写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关于教育的。

——不是前言的前言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外国教师的评课为何叫中国教师脸红?》。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堂公开课上的事:在北京一所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不但有英美专家听课,还有中国教育部领导。讲课过程中,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课“重点突出,程序清晰”。中方人员为这堂课的精彩而自豪,但是外国专家却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不理解。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一个问题让中国同行窘得脸红起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所以上课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成了陪衬的物品;殊不知,到底是在帮助谁学习。

读这篇文章时,我联想到了杨红樱小说中的一堂课。秦老师为了让外教看出她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前向排练似的把课讲了一遍又一遍,还安排同学们每人背熟一个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回答!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话,“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多么大的讽刺啊!但这却又是现实!

每天,学生们来到学校,看一天表演,做老师的绿叶,明白了老师讲了些什么,就可以走了,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看似花团锦簇的班级,其实却是另一种气氛。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很不幸,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她教我的时间里,只花去六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剩下的大多半时间都在做卷子,天天做,月月做,白花花的卷子到处飞;做完了讲,讲完了再做,如此循环。只要看到卷子,就要求大家买来去做。不管做过得没做过的,会的不会的,整天为了升学率而把学生必成考试的工具!

但又幸而,我有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劳逸结合,从不给我们施压,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课上,我们有讨论时间,有实践时间,也有提问时间,整堂课下来,我们的收获要比在语文老师那里多得多!

看到文章后又为读者回帖说,现在以北京为首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改变这一状况了,我真得很高兴,很高兴。

(二)谁来唤醒熟睡的中国

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像一条长龙,不息地发扬、铸造了辉煌的文明。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浩浩荡荡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广为人传唱的经典?有多少不可忘却的灿烂?单司马迁《史记》一书就记载了长达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单是现存的文献资料记录下的就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更不用说那些未被记载入内的、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仍然有待专家的探寻。中国人民,在其源远流长的路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大禹治水,秦始皇建造兵马俑,张骞出使西域,祖冲之重写黄鹂,玄奘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国四大发明……她创造了多少不可磨灭的文明!她将一个民族书写得多么光辉!

今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套书,名叫《项羽与刘邦》。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司马辽正郎的日本人写的,糅合了历史与猜想,悬念与编派的“半历史书籍”。

看到这儿,你们能想象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吗?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些原本应该是中国人写就的书籍,如今,我们的历史,被剥夺了,被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外国(且不说日本)人捷足先登。我不是抨击此书的作者,我为中国而叹息,我为中国而悲哀!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应该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作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呢?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一点儿的爱国之心,整天里为了一己私利而奔走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尚:放着自己漂亮的黑头发不要,非要去染成黄色、褐色;问起中国的历史时,一脸的无知,似乎这与他们毫不相干……

中国人,你们为什么这样?

再说日本,日本是中国移民的国家,早在唐朝时就有跟我国的来往。它在各个领域都模仿我们,以至于今日,说真(一)由一堂课想开去

我不会写沉重化的作文,可这篇作文却偏偏很沉重;我不会写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关于教育的。

——不是前言的前言

昨晚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外国教师的评课为何叫中国教师脸红?》。文章开篇便写了一堂公开课上的事:在北京一所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不但有英美专家听课,还有中国教育部领导。讲课过程中,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课“重点突出,程序清晰”。中方人员为这堂课的精彩而自豪,但是外国专家却提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不理解。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一个问题让中国同行窘得脸红起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所以上课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则成了陪衬的物品;殊不知,到底是在帮助谁学习。

读这篇文章时,我联想到了杨红樱小说中的一堂课。秦老师为了让外教看出她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前向排练似的把课讲了一遍又一遍,还安排同学们每人背熟一个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回答!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外国学者的话,“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多么大的讽刺啊!但这却又是现实!

每天,学生们来到学校,看一天表演,做老师的绿叶,明白了老师讲了些什么,就可以走了,而忽略了探索的过程。看似花团锦簇的班级,其实却是另一种气氛。这样的教育有什么用?

很不幸,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她教我的时间里,只花去六分之一的时间学课文,剩下的大多半时间都在做卷子,天天做,月月做,白花花的卷子到处飞;做完了讲,讲完了再做,如此循环。只要看到卷子,就要求大家买来去做。不管做过得没做过的,会的不会的,整天为了升学率而把学生必成考试的工具!

但又幸而,我有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劳逸结合,从不给我们施压,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课上,我们有讨论时间,有实践时间,也有提问时间,整堂课下来,我们的收获要比在语文老师那里多得多!

看到文章后又为读者回帖说,现在以北京为首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改变这一状况了,我真得很高兴,很高兴。

(二)谁来唤醒熟睡的中国

中国,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像一条长龙,不息地发扬、铸造了辉煌的文明。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浩浩荡荡的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广为人传唱的经典?有多少不可忘却的灿烂?单司马迁《史记》一书就记载了长达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继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单是现存的文献资料记录下的就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更不用说那些未被记载入内的、尚不为人知的东西,仍然有待专家的探寻。中国人民,在其源远流长的路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大禹治水,秦始皇建造兵马俑,张骞出使西域,祖冲之重写黄鹂,玄奘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我国四大发明……她创造了多少不可磨灭的文明!她将一个民族书写得多么光辉!

今天,去书店的时候,发现有一套书,名叫《项羽与刘邦》。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个叫司马辽正郎的日本人写的,糅合了历史与猜想,悬念与编派的“半历史书籍”。

看到这儿,你们能想象我的心情是什么样吗?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些原本应该是中国人写就的书籍,如今,我们的历史,被剥夺了,被一个与之毫不相干的外国(且不说日本)人捷足先登。我不是抨击此书的作者,我为中国而叹息,我为中国而悲哀!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应该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作出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呢?如今的中国人,却没有一点儿的爱国之心,整天里为了一己私利而奔走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尚:放着自己漂亮的黑头发不要,非要去染成黄色、褐色;问起中国的历史时,一脸的无知,似乎这与他们毫不相干……

中国人,你们为什么这样?

再说日本,日本是中国移民的国家,早在唐朝时就有跟我国的来往。它在各个领域都模仿我们,以至于今日,说真

九月,送给老师祝福

九月,送给老师祝福

又一个九月来了!每年的九月,从一号开始,我就开始准备教师节的礼物了。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我想送点特别的——祝福和回忆。

记得那一次,是一次单元测验,我考的很不好。发试卷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刚刚排队来到操场,黄老师就走过来,略带疑问地问我:“小茹,这次考试,你考得不怎么样,是为什么呢?请告诉我好吗?让我来帮你分析分析下原因,那如果你不想告诉我的话,那我想,你应该自己分析一下原因。如果不是的话,你将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子对你很不利。”黄老师拍拍我的肩膀。“好好想想吧!”经过老师的提醒,我分析了,我改正了,在另一次考试里,我考了不错的成绩。

或许这件事还不够深刻,那么,那一件事就肯定够深了。

那一次,我和班里的一些同学被老师选中去参加“蓬江区与经典同行现场作文比赛”。在比赛前,我写的几篇作文都得不到黄老师的认可:“如果,你不能进入状态,写好作文的话,那么你就不用去参加了,让小欣代你去吧!”我顿时慌了头脑,这个机会可不容易呀,要知道,我可是好不容易才进的决赛,要我退出,这可是晴天霹雳。亦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似乎进入了状态写出了一篇好的作文。顺利参加了决赛,并获得了奖项!这多亏了黄老师呀!

在这个九月,我对黄老师送上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