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我有很多的感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写了海伦对生命的评价。海伦·凯勒小时候因为一场疾病而失聪失明,她着惊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接受了命运的挑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震撼了全世界。海伦·凯勒,她经常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那么为什么海伦会这么想呢?那是因为每个人都对生命的价值不重视,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健康时的幸福。对于耳聪目明的人,从来不好好利用这些,只有在失去这些的时候,才会去留恋它,想回到过去幸福的时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霜王〉事件》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海伦·凯勒了的一篇题目为《霜王》的小说发表在柏金斯盲人学校校刊上,有人发现海伦·凯勒写的《霜王》和玛格丽特尔小姐写的《霜仙》极其相似。许多人都开始指责和莎莉文窃康贝尔小姐的小说,经过查证,海伦是无意中不小心抄袭的。经历了这种事后,海伦对写作大大地失去了信心,开始逐渐地怀疑自己,不信任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可是后来,在莎莉文老师的鼓励与开导下,海伦终于恢复了往昔的自信,重新开始了她的写作。这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是海伦·凯勒说的一句话:“过了一段时间,逐渐摆脱一段不愉快的经历给我投下了阴影。我小心谨慎,但却不屈不挠的写下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以海伦为榜样,向她学习,做一个生命的强者。她经常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那么为什么海伦会这么想呢?那是因为每个人都对生命的价值不重视,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健康时的幸福。对于耳聪目明的人,从来不好好利用这些,只有在失去这些的时候,才会去留恋它,想回到过去幸福的时光。海伦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些,因为她也这么经历过,在她出生16个月的时候,海伦就已经双目失明,失去听力,话也不会讲了。海伦知道这些痛苦,所以她想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很重要,要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三天的光明

三天的光明 你认识海伦·凯勒么?这个让全世界人民折服的女性在无声无色的一生中,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事业。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她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使她陷入了漫漫的黑夜之中。她好动、淘气、顽皮,而且脾气倔强,从不向困难低头。在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她靠用手触摸老师的嘴唇和喉部,学会了发音。开始连个别音节都发不清,但到后来,“即使是莎士比亚剧本中扣人心弦的诗句也能表达自如。”她拼命地学习,用盲文写文、作文。因为她懂得“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 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奇迹般地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海伦·凯勒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她的自传体著作《生活的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那超人的坚强毅力和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所打动。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有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一生88个春秋,却有87年是在无光、无声、无语中度过。就是这样一个人,克服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难,考取了哈佛大学雷德吉利夫学院,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简直难以相信世上竟然有海伦·凯勒这样的人: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居然能够挑战自我、战胜命运。她把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慈善事业,她寻找一切机会进行募捐,利用一切机会到各地演讲,用亲身经历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 在文章的最后,她发自内心得写到“哦,如果我能有即使仅是三天的现力,我该见到多少东西啊!”只有聋人最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最向往光明。有多少视觉听觉没有障碍的人却没有意识到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宝贵,世上有许多东西往往失去了才觉得珍贵。海伦·凯勒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热爱美好生活,用“心”去体味生活。我们应该像海伦·凯勒那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顺境里珍惜大好时光,面对逆境勇往直前。读完了这篇文章,海伦的坚强勇敢,友谊的真挚,莎莉文老师的无私……许许多多都激起我心灵的共鸣与碰击,每当我遇到烦恼时,特别是学习上,我就会想起海伦·凯勒,它是个盲聋哑人,但她同样坚持学习,获得学位。而我是个四肢健全的人,条件比她好几百倍,但却总轻言说放弃。以之相比,我是何等的渺小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我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她的精神激励着我面对一次次困难,并勇敢地战胜它。我也相信,“征服一个困难,随后而来的事情将会变得容易很多!” 爱的教育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 安利柯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感想做的纪录。但是从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东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有明显的区别。“好人”是善良,诚实,会尊敬他人的人.“坏人”则是会欺骗、邪恶;心 术不正;做错事不知道悔改,只会推卸责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简单?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更简单的眼光去看别人。其实人都是善良,纯真和温暖的,用另一种眼光看别人,看社会,这就是《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的.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赌博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故事当中有高兴也有忧伤,有懂事也有调皮;有对先生和身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对嫉妒者和以强凌弱者的不屑一顾与厌恶。“在学校里,无论什么阶级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卖炭者的儿子与绅士的儿子平起平坐。”告诉人们意大利孩子在学校是如何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地学习与生活的。 书中提到了这样许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亲自承认错误。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叙利亚的五年级学生,为了分担父亲工作上的压力,深夜悄悄地爬起来,替父亲抄写白天没有抄完的稿子,为贫困的家庭换得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刚开始,他不知情的父亲还以为是自己的抄写速度加快而高兴,可是不久便发现叙利亚上课打瞌睡,功课成绩也从头几名降了下来,不免对叙利亚感到失望。叙利亚自己也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直到有一天,父亲看见了深夜伏案抄写的叙利亚时,才恍然大悟,父亲一下子把叙利亚抱到床上,满怀愧疚地对他说:孩子,你辛苦了!爸爸错怪你了》”。还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一些故事都令人潸然泪下。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 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不朽的红岩 红岩这本书反映了中华民国期间地下党——共产党与恶魔国民党作斗争的事情。江姐、许云峰等人在党的领导下坚韧不屈的与他们对抗的故事。 “红岩”多么好听的名字,红色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进步;岩石象征着坚固、坚贞、坚强,有坚如盘石的含意。 正像这本书的前言里写的那样“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原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一旦义无返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交付给正义、真理,交付给历史发展必然的民主、自由大业时;当其为着这一切,不惧地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就由此而燃烧并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这就是“红岩”精神。 《红岩》小说描写了解放前在渣滓洞、白公馆这两个人间地狱,杨虎城、叶挺、罗世文、车耀先、许建业、江竹筠、刘国志、陈然等一大批共产党人、红岩英烈,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而威武不屈;为了崇高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而慷慨赴死。 40年代末,在重庆歌乐山下,就有这样一群中华民族的儿女,他们被囚禁那里,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毒刑。但是在这个特殊战场上,一大批红岩英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定不屈不屈,为民主自由,为民族的解放,无私地奉献了个人的一切。正因为有了他们歌乐山巅才会升腾起一片光照日月的星云。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最感人至深的是《两滴鱼肝油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李承林受叛徒出卖后被捕入狱。李承林患有严重的肺病,在狱中,获得保释的曾琼英托关系给李承林送来了罐头、鱼肝油等营养品。鱼肝油在当时是名贵药品,对身体衰弱,特别是肺病有滋养功用。但李承林却舍不得吃,他把这些营养品送给了女牢的左绍英和彭灿碧,她们考虑到李承林肺病很重,把几瓶鱼肝油退了回去。李承林又把鱼肝油给了同室刚刚遭受了敌人的酷刑的杨虞裳和其他难友,但他们都不同意。经过反复争议商定由李承林掌握,实行平均分配。过了几天,难友们发现了秘密,李承林“作弊”。原来他用滴管分给那两位同志的是每人每次六滴,而他自己却是四滴,少了两滴。两位同志向他提出了严重抗议,在同室的民主生活会上大家也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实行不均的分配。这就是一直被难友们传颂的“两滴鱼肝油”的故事。 两滴鱼肝油反映了狱中难友深厚的战斗情谊,他凝聚着一个共产主义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对战友无私的爱。 尽管有白色恐怖的阴影,尽管是枪林弹雨,但那份青春的火热依旧。我想这正是《红岩》给我门留下深刻印象的道理吧!在日益更新的新时代里我们这群豆蔻年华的少年们,也应有那份火热。因为把火热留在竞争的新世纪。 红岩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

人生三步曲 读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感 你也许知道高尔基这个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许不知道这个伟大的作家生活经历。那就请你读一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吧。 本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步由,作者描写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学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高尔基自传体小说部,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绘了一个半孤儿(阿廖沙父母双亡)怎样奋斗,在社会上艰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经历。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这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尔基曾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情地吸吮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着。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钢铁”这样炼成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本书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成了时代的旗帜。这个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便跨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地进步青年学习榜样。 保尔从小受哥哥阿尔焦姆的影响,骨子里有一骨强烈的正气。他第一次参加战斗,是作为一个勇敢坚强的阶级兄弟,一个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为了营救布尔什维克战士朱赫来,保尔被关进了监牢。在严刑逼供下,他依然什么也没说,保住了朱赫来,也保守了党的秘密。可是尽管如此,保尔自身却不是很顺利的,因为他冒着死亡的危险。然而这一切丝毫没有减弱他对革命的热情。在他被错放出狱后,他又积极投身于革命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受伤,只会更加坚定他对革命的信心。 成千上万的战士像他一样,虽然衣不蔽体,胸中仍然燃烧着不灭的烈火,为捍卫本阶级政权而战。 同时,正因为保尔身上坚强的革命意志,使他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能在昏迷十三天后恢复知觉,他一次又一次从死亡的边缘挣脱,重新获得生命。为什么战争的残酷没有把他吓倒?为什么身体所受的多次创伤从未让他后退?因为保尔是一名布尔什维克战士,因为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 所以,我们从保尔身上应当学习到的是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不言放弃的精神。不管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不论是对于任何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而且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个人来说,小则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短期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大则可以用于一生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将崇高的理想转化为现实,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必定会有许多的荆棘、坎坷。也许有人退缩了、畏惧了。但是只有不轻言放弃的人,只有迎着困难往上爬的人,才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本书的作者尼·奥斯物洛夫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实例。他是俄罗斯人,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一九零四年出生于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但是其中确实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边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民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近战斗岗位的理想。 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有限的。生命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活着,如果他只是悠闲地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那么可以说,他在为他的躯壳而活。他的生命不论是对于他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真正的人生,应当是在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度过的。不想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才发现荒废的太多,就应当从现在开始充实生活的每一天。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与命运、生活作斗争,钢铁是投进熔炉里炼出来的,要经过很长时间,人钢铁般的意志也是在生活的熔炉一点一点地炼出来的,我们要学习保尔的精神,与困难作斗争,与命运作斗争,与生活作斗争!不能知难而退,只能知难而进!让我们努力锻炼我们的意志,把它投进生活的熔炉里,让它变得钢铁般坚强吧!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我一看这本书的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教育我们提高道德修养的一本书。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翻开了书,马上就被里面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给吸引住了。这本书从一个人讲到家庭,从家庭讲到集体,最后又讲到社会、世界和网络。“道德”虽然是一个不陌生的字眼,它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但是,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 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看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有一篇《我好可爱》的文章,讲了一位叫黄美廉的女子,她出生在台湾。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的严重残疾,她的成长非常痛苦,但她没有为自己的身世感到自卑,而是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办了很多的画展,最后取得了博土学位。有一天,在她的一次“写讲会”上,一位学生很冒失地问:“博士,请问你出生就这样,你不感到自卑?”黄美廉对着那位学生看了一下,在黑板上写道:“我怎么看自己?”然后,接着又在黑板上写道:“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很可爱的猫……”写到这里,她又看了一下学生,又接着在黑板上写道:“我只看到我所拥有的,我看不到我所没有的。”写完,转过身来,坦然地面对大家,下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是我觉得,黄美廉她非常地坚强、乐观,而且她从来不理会别人对她的看法,总是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秀的那一部分,不会在意自己的残缺,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生活。 黄美廉的做法,让我连想到了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海伦·凯勒。她听不见,看不到,她又聋又盲,但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残疾人,她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健全人,和健全人一样地学习,比健全人还努力。最后,我们健全人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我们健全人做不到的,她也做到了,她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 我想,如果我也是一个残疾人,我肯定不会像她们一样,对自己那么有信心,而会非常自悲和沮丧,还会觉得生活怎么会如此不公平,完全丧失自信,成为社会的负担。 看完这本书,我想如果我在生活中真得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遇到挫折,遇到很难迈过的困难,我一定会想,既然上帝不给我安排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待遇,但是我可以自己去寻找和创造机会。我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勇敢地面对现实,迎接和生活地挑战。 总得来说,这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懂得了很多,学会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的累赘,成为社会的负担,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踩下困难创造奇迹

踩下困难 创造奇迹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我早在五年级时就拜读过丹尼尔·笛福的大作《鲁宾孙漂流记》,今天我又学习了课本中《鲁宾孙漂流记》的梗概。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了鲁滨孙那高大机智的形象。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不幸落入荒岛。在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自强不息,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获救回国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鲁滨孙驯化山羊的那一段故事了。鲁滨孙因为每天都要打猎,以至于从船上带下来的火药大大减少。不得已只好去驯化山羊。鲁滨逊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下,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几年后,他不仅有了一大批乖顺的羊群,还能喝上羊奶,吃上奶酪。丹尼尔·笛福以一段细致的描写为我们拓展了视野,我也从中感受到了鲁滨孙那一股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劲头。假如被困在岛上的是我,我一定经不起这么多次的挫折,失败了几次就会放弃。遇到困难就要去面对,去挑战。这也许就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吧! 遇到困难就要去面对,这使我想到了从三岁就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她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并没有低头,而是去征服它。我们可以想象到,从小便听不到声音,看不见东西的海伦学习起来会有多么困难,但他还是写出了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在生活中,因为有困难的双手牵绊着我们,有失败的阴影笼罩在我们身旁,使我们无法顺利前行。但是,如果我们永不放弃,那么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有困难,我们就要去攻破它;有失败,不要气馁,从头再来过。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谁有能阻拦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并不是鲁滨孙,惨遭沦落孤岛的境遇;我们也不是海伦,要面对失明失聪的痛苦。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我们却可以像他们一样,练就不平凡的意志。困难会被我们踩在脚下,奇迹也可由我们来创造! 北湖路小学六(2)班:黄芳邻 指导老师:李 萌

不要向困难低头——读《海伦·凯勒》有感

不要向困难低头!海伦凯勒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这个道理。因为她心中没有不可能,所以她永远的留在了世人心中!当我读到《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我深深地被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话: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海伦为了能够表达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努力地把自己变得和正常人一模一样。海伦·凯勒,您是不屈不挠的英雄!不知不觉,时光老人驱动了时光之钟,我回想起了那一段令我骄傲的往事:以前的我很腼腆,活在我的小世界里。老师见了很是着急。正巧,一年一度的故事大王到了,老师让我去参加讲故事比赛。我知道后忐忑不安,心想:老师对我这么好,我也不能辜负了她。回到家,我立刻练习,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还编排了动作,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的练习。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惴惴不安地来到赛场。此刻的赛场仿佛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前面的人一个轮着一个上场,他们都很信心十足的样子。我的心“砰砰”地跳个不停,心房里似乎有面小鼓在不断地敲击。原本还有些信心的我不免有些动摇了,轮到我上场了,望着下面人头攒动,豆大的汗珠一个劲的往下滴,时间仿佛凝固了。这时,我看到老师朝我竖起了“V”的手势,她似乎在说;“不要怕,你一定会成功的!”我镇定了下来,开始讲起了我练习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讲着讲着,我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了。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成功了!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你对有着勇往直前的勇气,你就会超越自己实现原本不可能的梦想!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非常喜爱阅读,因为她知道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所以她把读书和背诵精彩的诗句都当作是享受、是有趣的消遣。她喜欢文字,喜欢用刚刚学到的文字来表达稍纵即逝的印象和感情。但她又常常分辨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思想,哪些是从书中看来的,书上的东西已经成了她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十一岁的时候,当莎莉文老师给她讲解不同时节的树叶是如何美丽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顿时觉得文思如泉涌,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在笔尖跳跃着,把一篇叫做《霜王》的小说写在了盲人用的布莱叶纸板上。她以为自己是在创作,实际上,她不过是记起了很久以前别人读给她听的一篇小说。当她还沉醉在那些精彩的段落中洋洋得意的时候,别人却发现她的这篇小说和康贝尔小姐的小说《霜仙》有许多雷同之处,把她带到一间屋子里进行“审问”,并且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她和莎莉文老师故意剽窃别人的文章。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敢轻易的做文字游戏了,甚至写信的时候也总是提心吊胆,害怕写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思想。

在莎利文老师坚持不懈的鼓励下,她渐渐的树立了信心,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有创作才能的人,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有所长进,能把自己的思想和经历充分表达出来。她就是凭着这种希望和信念,谨慎小心,不屈不挠的写了下去,战胜了《霜王》事件给她带来的阴影,头脑变得更清醒了,对生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想,我们平时的学习也是这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遇到难题不肯动脑筋,随便拿别人的作业一抄就算蒙混过关。写作文的时候,如果每次都东拼西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自己的作品来呢?这样,不仅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无疑是掩耳盗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遇到难题,要专心思考,想的问题越多,思维就会越快,脑子就会变得既聪明又灵活。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不要随随便便轻言放弃,如果爱迪生怕失败,就不会成为发明大王,居里夫人怕失败,就不会成为唯一一名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如果海伦凯勒怕失败,就写不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激励我们怎样从黑暗中寻找到光明。其实,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不过多了一些勤奋和毅力。任何事情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用尽全力去迎接挑战,那么胜利一定会在不远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