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了一盆含羞草,每天我都去观察它。

含羞草的外形很独特。瞧,一阵习习微风拂过,含羞草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碧绿色的衣裳随风飘动。我不得不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了那个细节。风过了,含羞草停止了舞蹈,亭亭玉立地站在那儿,好像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它的叶子小小的,椭圆形,有很多片,似乎是一个个熟睡的小宝宝。

充满好奇心的我,不由自主地伸出了手指,轻轻地捏了一下含羞草的其中一对叶子,又闪电般地抽了回去。只见含羞草慢慢合拢了叶子。站在一旁的爸爸风趣地说:“呵呵,它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呢!”听了爸爸的话,我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扑哧”一声笑了,心想:这含羞草可真有趣啊!

晚上,我迫不及待地跑去观察含羞草。惊奇地发现,含羞草的叶子合拢在一起,并微微下垂着。其它几株也是如此,我觉得又可惜又觉得伤心,误以为它们是因为我照料不周全,都死了呢!

第二天早晨,不可思议的是,含羞草渐渐展开了叶子,精神抖擞地迎接新开始的一天。它在微风中摇头晃脑,仿佛在说:“小主人,你瞧我不是好端端的吗?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可精神了呢!”眼前的景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含羞草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它像人一样会休息、睡觉吗?

带着满腹疑问,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随昼夜光暗周期而变化的运动形式,是由于夜晚到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性运动,又称为“睡眠运动”。许多植物都具有这种运动,如花生、大豆和合欢等的叶子,白天迎着朝阳舒展,一到晚上就成对地合拢起来。

这次的观察使我意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奇花异草,只要仔细观察,多查阅有帮助的资料,就一定能明白这其中的奥秘。让我们在这条科学道路上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吧!

有趣的发现

绿色净化器——吊兰 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五(5)班 过哲暑假里,我到阿姨家去玩,看到阿姨的房间里放着一盆吊兰。白天,阿姨把吊兰搬到房间里,可一到晚上阿姨就把吊兰搬到阳台上去了。我很疑惑,就问阿姨为什么每天都要把吊兰搬进搬出。阿姨告诉我:家里养些花草很有好处,一来可以装点房间里的环境,二来可以净化房间里的空气。可是到了夜晚,就要把放置在卧室里的花草都搬出去,这是因为花草和野外的植物一样,都要进行光合作用。白天阳光照射到卧室里,花草叶子里的叶绿素与水和阳光一起,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糖类和氧气。白天卧室里摆放花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氧气量,而人呼吸时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气。所以白天把花草摆放在卧室里,对人的健康有益。然而到了夜晚就不同了,晚上没有阳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却是二氧化碳,加上人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卧室里的二氧化碳量就要增加,对人的健康和睡眠都有害。听了阿姨的介绍,我恍然大悟。我又问阿姨为什么她只买吊兰?阿姨让我自己去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知道了吊兰是净化室内空气最好的植物,这已经得到科学家的首肯。美国环保问题专家比尔沃维尔曾经进行过实验,他将吊兰放在一个特制的有机玻璃容器中,给予良好的光照,然后充入已污染房间的空气,过上一段时间再测量经过吊兰吸收过的空气成分,结果发现,容器内的有害气体所剩无几,其效率几乎超过空气过滤器。实验证明,吊兰可以在24小时内将实验容器中的有害气体全部吸收净化。寝室里只要放上一盆吊兰,就可以在一天之内将室内电器、炉子、塑料制品、涂料等散发出来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吸收并输送到根部,再经过土壤里的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物质,作为养料被吸收掉.吊兰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还能把空气中致癌的甲醛转化为糖和氨基酸等物质。并且能够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所排放的苯,还能“吞噬”尼古丁等等。因此在一间约10平方米的房间内,只要有一盆吊兰,就相当于安装了一台空气净化器,足以抵消有害气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思考,我们一定能攀登科学的高峰。落叶为什么背朝天横山桥中心小学五(1)班 周星辰星期一的早晨,天气有点冷。我在教室门前做清洁区卫生,地上有好多的落叶,扫着扫着,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地上的叶片大多数是背朝天。这是为什么呢?它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来到梧桐树下,当秋风吹来的时候,只见树上的叶子打着旋儿,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而且它们中的大多数仍是背朝天,面朝地。其他树的落叶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想再观察观察吧!在这一周里我让爸爸带我出去观察了许多树的落叶情况。我发现,绝大多数落叶都是背朝天的。一次我去放风筝,由于我不熟练,所以放了好多次风筝也没有飞起来。但是我惊奇地发现:好几次风筝落地后都是重竹条的一面朝地,轻的一面朝上。我想这是不是和落叶朝天有关系呢?应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我的想法。 我用橡皮泥、薄纸制作了一个降落伞模型。让“降落伞”从高出落下,每一次都是重的橡皮泥先着地,薄纸做的“伞面”后落地。对于“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这一设想,我又做了其他的实验来证明。如穿一串轻重不同的珠子从高出抛下等等,结果都和降落伞的现象一样。这些实验使我深受启发:树叶一定也是一面重一面轻。 带着这个假设我想起了我们的兴趣小组。我们采了许多种不同的树叶,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分别观察了叶面和叶背面的表皮。原来叶面表皮的细胞排列得非常紧密;而叶背的细胞则排列稀疏,每种叶子都如此。于是老师引导我们做了一些叶片细胞的模型。我们先找了一些极细的铁丝,把铁丝变成网状,有的稀疏,有的紧密。然后把稀疏的铁丝网和紧密的铁丝网连成正反两面“叶片”,从空中向下抛了10次,8次是紧密的铁丝网在下,2次是稀疏的铁丝网在下。 我们又用质地不同的挂历纸和白纸,剪成卵形、掌形、椭圆形等各10片。以挂历纸为叶面,白纸为叶背,将两种相同形状的“纸叶片”粘在一起,做成相同10种“树叶”,然后从三楼阳台上,用电风扇把它们吹到空中,不一会儿,这些叶片纷纷落下来。我们仔细观察,有一个重大发现,这些不同的“背”和“面”的叶片,绝大多数是挂历纸的一面朝地,白纸的一面朝天。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物体有不同结构的轻重两部分,从空中同时落下,重的一面朝地,轻的一面朝天。 通过实验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又到互联网上、书店查找有关树叶的资料,终于明白了落叶为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科学秘密:原来,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同一片树叶的“背”与“面”,由于比重不同,在树叶飘落的过程中,树叶会翻转变化,使重的一面朝下,轻的一面朝上,这样降落最稳定,所以落地后,总是细胞紧密而重的一面先落地,细胞稀疏而轻的一面后落地。植物的生长真奇妙,充满了奥秘,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生物值得我们去研究。我要做一个像法布尔一样的科学家,认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叶子的奥秘

今天,我在草坪上玩耍,捉蟋蟀、逗瓢虫……

无意之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我一把抓住一只绿蝈蝈,张开手掌,蝈蝈逃了,留下的是几根草和几片落叶,却惊奇地发现,有一片落叶已经枯黄,只留下了叶脉。

我以为是干枯了的丝瓜,当我定睛看时,才发现那是一片完整的桂树叶。我惊呆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叶子,一定是伟大的大自然魔法师对这片叶子施了魔法吧——这真的很奇妙。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想细细地数清它的叶脉。这是一张褐色的网,却比网更精致美妙,一条大约只有一毫米粗的叶梗,从中延伸出好多纤细的叶脉,又从这些叶脉中延伸出更多的叶脉。叶子周围一圈并没有完全腐烂,叶脉仍跟叶片连在一起。我试图将它们分离,却怎么也做不到。

我从没有这么仔细地观察过树叶,这简直让我眼前一亮。透过这片精密得无法用人工造出来的叶脉图,我仿佛看到了它的岁月历程。从抽芽到被吹落,我似乎感受到它在讲述着一个奇特的故事。它记录了每一滴雨点落在它的身上的快乐,每一股风——不管是台风还是春风吹过它的脸庞的清凉……我忽然觉得,世上的每一片树叶都是一本书——一本奇妙的书——一本世上独一无二的书——一本跳跃着跳跃着千千万万个活跃的生命的书。

我站了起来,目光也顺着面前的那棵桂花树的树干到树枝,又把目光集中在一片小小的树叶上。它在风中不停地摇晃,慢慢地,听着它撞在树枝上的“啪啪”声,似乎自己也成了这片树叶中的一员,是这片树叶中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胞。在那里,无比细小的叶脉成了宽阔的绿色马路。这里到处是绿色,周围是绿色的细胞朋友们。我是运输员,全身穿着绿色的衣服,从树根爷爷那里汲取营养和水分,通过树干伯伯,再到树枝管理员那。它按量分配营养给每一片树叶基地,而我再把这些营养运出去分给细胞们吃,让它们快快长大。

过了好久,我才回到现实中。我突然觉得,这片树叶居然有这么多奥秘呀!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充满了想象。在我们人类认为,植物是不能说话的。可也许,它们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听不到。也许,它们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我总会去观察、想象它们的生活,因为大自然真的很美好。

“迎春花”的启示

记得幼儿园时老师让我们画春天,大家不约而同地在纸上画下美丽的迎春花。上了小学我们描写春天的美景总会说:“迎春花给我们带来了春天!”从小到大,每当金灿灿的迎春花绽开笑脸,爸爸就拿起相机,为我拍一张与春天的合影。

就这样,我带着对迎春花的赞美和喜爱,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一天,我偶然在报上看到,中山公园给树木挂上了“名片”,这对喜欢植物的我无疑是个好消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带我来到了中山公园。在这里,我见到了俗称“痒痒树”的紫薇,枝干姿态千奇百怪的“掌裂草葡萄”,红艳艳的山茶花,浑身长满硬刺的火棘……我沉浸在这五颜六色的植物的海洋中,突然发现有一簇密密的黄花也挂上了 “名片”,我不屑地想:“不就是迎春花吗?谁都认识,还挂什么介绍牌呀!”一边想着,我一边快步向前,一看顿时目瞪口呆!明明是迎春花,怎么变成连翘呢?会不会搞错了?我决心解开这个谜。一到家我立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终于搞明白了。原来,连翘和迎春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虽然外观比较相似,颜色也几乎相同,但还是有许多差别的:连翘的花大,四个花瓣,茎是圆形空心的,呈暗棕色;而迎春花的花小,五个花瓣,茎方方的—实心,是绿色的。其实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只是我们不注意观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错误认识。

“迎春花事件”画上了句号,然而由此引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生活中很多我们熟悉的事物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考试中出错的总是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题目;家到学校的路我一天走几个来回,但我有时却记不起路边的标志。从古至今伟大的科学家却能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奥秘:熟透的苹果落下,大家都司空见惯,而牛顿却对它产生了疑问,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水汽顶着壶盖跳舞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正是因为这些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才使今天的社会如此发达。所以我们要想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不懈地努力,更重要的是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从中获取灵感。

是啊!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副勤于思考的头脑。

\"鸿运当头\"的奥秘

"鸿运当头"的奥秘在我家的书房里,摆着一盆“鸿运当头”观赏植物,它的叶子很长,我拿卷尺量了量,最长有40厘米呢!它的花芯有些黏液,放在手上,用大拇指和食指互相伸展黏液就会变成"蜘蛛网",真好玩!所以,我特别喜欢玩黏液,每次回家都会去玩一玩,不停的制造"蜘蛛网",感觉其乐无穷。我只要每隔几天,就会给它浇水,浇水后,叶子显得青翠玉滴,一层层往上生长。大概从第五层开始,变成了红色的花,花朵就在植株的中心,花瓣大概有七八层,红艳艳的,可漂亮了。所以人们形象的把它叫做“鸿(红)运当头”。配上一个红红的花坛,真像一束鲜艳的火炬,烧得旺旺的,真有红红火火的吉祥寓意。可我就是有些不明白,“鸿运当头”那碧绿的长叶子是从哪来的?我仔细看了看叶间有空隙的地方,那里没嫩芽,然后我又从靠近根的那一圈拨了一些土观察,这里也没有。当时我就想:唉!奇怪了!如果没有芽,那么叶子是怎么长的呢?那~~花又是怎么开的呢?顿时,我又陷入了沉思。我查百科全书时,这个问题也没有出现在上面。 下午,我问爸爸,爸爸神秘的跟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最初也和你一样想当然的看待这种植物,可是通过观察才发现了真相,请你仔细观察一段时间,自己解答这个问题。”爸爸的话让我一头雾水,不知是什么意思,不过,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开始了每天的观察:靠近根部的叶子出现了枯黄,爸爸叫我剪掉,剪了一层又层,可是,绿色的叶子并不因此而减少,我发现,那些外围的花瓣慢慢长长了!颜色变了!变得与叶子一模一样! 原来,我们看到“鸿运当头”的“花”并不是花,而是它的叶子,刚刚长出时是红色的,顶端带一点点黄色,过了一些时间后,顶端的黄色慢慢变成绿色了。 没想到,一株“鸿运当头”也蕴藏着如此有趣的植物生长现象,看来,平时还要多注意观察和学习呀!(广西柳州市景行东部078斑)

神奇的小实验

星期四的科学课上,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一个实验:为什么燃烧的蜡烛,盖上玻璃杯后,就会熄灭?燃烧的蜡烛盖上玻璃杯后,竟会熄灭?我半信半疑。回到家,我立即翻箱倒柜,寻找实验器材:一盒火柴、一根蜡烛、一个玻璃瓶。我先将火柴摩擦起火,点燃蜡烛,渐渐地,火苗越来越强烈。我一边回想着老师指导的方法,一边将玻璃杯盖在蜡烛上。只见杯子中蜡烛的火苗越来越弱,慢慢地,蜡烛熄灭了。正当我沉浸在蜡烛自动熄灭的喜悦中,烦恼又悄悄地降临了。老师让我们探究燃烧的蜡烛,盖上玻璃杯后,熄灭的原因?我左看看杯子里的蜡烛,寻找蜡烛自动熄灭的原因,右想想这到底是什么“不明物体”让蜡烛熄灭的?我绞尽脑汁,难道……难道玻璃杯有魔法,可以让蜡烛自动熄灭?还是玻璃杯里还残留着微小的水蒸气,是水蒸气浇灭了火苗?我去问哥哥,哥哥疑惑地摇了摇头。第二天,我只好带着种种疑问来到了学校,我将我的猜想告诉了老师,都被老师一一否定了。可是,为什么燃烧后的蜡烛,盖上玻璃杯后,就会熄灭呢?在请教了老师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老师告诉我:“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盖上杯子后,空气进不去了,蜡烛火苗周围的空气一些流失了,一些被火苗吸收了,导致杯子里失去了空气,所以蜡烛就会熄灭。”老师让我回家再做一次试试。我按照上一次的实验方法,再做了一次实验,当杯子里的蜡烛快要熄灭时,我拿掉杯子,火苗又渐渐地越烧越旺了。原来让蜡烛自动熄灭的“魔法师”是空气呀!我又上网去查找相关知识,由此了解到:因为空气中有氧气,如果没有了氧气,人、动物、植物等一切生物就会像蜡烛一样,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爱护空气,使空气不受污染。同时还要多种树,让树木释放更多氧气,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蜡烛是因为空气的流失而熄灭的。生活中的奥秘处处都很神奇,无穷无尽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五年级四班 罗芷暄指导老师:李英联系电话:1398308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