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南山实验鼎太小学五年级(2)班四年级:何垠羲

维吾尔的风俗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组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打开中国的地图,把视线对准中国的大西北,将视线锁定最美丽、最富饶、最宽广的那块土地,慢慢的接近它,来看看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吧。

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维吾尔”是维吾族的自称,是“团结”或“联合”的意思。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遍布全疆,大部分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州,天山以北的伊犁地区和其他各地州也都分布有维吾尔族人,据一九九八统计表明,全疆有维吾尔族1600 万人,占总人口的47%,人口居全疆各少民族第一。

任何人都需要饮食,维吾尔也不例外,但他们吃的与我们则截然不同。

馕、是他们最重要的食物,他们有句话叫做“可以一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可见馕对他们有多么重要,他们通常吃的有:芝麻馕、肉馕、片馕、芝麻馕、瓜子馕和窝窝馕。它们的馕,是中外文明的食物,所以必定会有不可思议之处,最大的馕是艾克曼馕,直径有半米,最小的是托克西馕,比饼干还要小些。

除了馕,烤肉也是他们的著名食物,至于肉类嘛,他们与我们喜爱的也截然不同,我们主要吃的是猪肉和鸡肉,他们主要吃的是牛肉和羊肉,架上烤炉,一会儿、金灿灿、香喷喷的烤肉,咬上一口,足以让你终生难忘。

除此之外,维吾尔族还是个爱鸟的名族,据不完全统计新疆是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据统计,有鸟类动物达 340 多种,占全国鸟类动物的 30 %。由于新疆鸟类资源丰富,所以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有爱鸟的习俗。鸟,被看作是吉祥的动物,不许孩子伤害鸟类,也不食鸟肉,并有饲养“布勒” ( 百灵鸟 ) 、金黄鹂、鸽子、环颈雉等嗜好,特别喜欢燕子等鸟类来庭院做窝,他们认为有鸟类来院中作客,是一种好兆头。为了招来各种鸟来院中“作客”,伊犁、喀什等地的维吾尔族,专门制作了各种小巧玲珑的木箱,这种木箱既可以防风,又可以防雨,里面放上草秆和羽毛,并挂在庭院的树上或屋檐下,有的还专栽一个高高的木杆,把木箱挂在杆顶,欢迎各种鸟类来“落户”,同时还备有各种“食品”“招待”。维吾尔族

的院落喜欢房前种栽花草,房后种植各种果树。盛夏,来到他们的屋前,你便会看到百花吐艳,蝶飞蜂舞,而在他们的房后,置身于“桃李不离人左右,只闻鸟鸣在东西”的境地。

说了这么多,大家现在最关心的一定是维吾尔人服装的习俗吧,好那就让你们“一饱眼福。”

据伊斯兰教规定,妇女除手脚外,全身都是羞体,所以她们外出就要戴上盖头或面纱。戴面纱的妇女大都是受宗教影响较深或是宗教人士家庭的妇女。他们认为,妇女必需深居简出,不愿意外人轻易窥见。男人若窥见陌生女子的面容,就被认为是件不吉利和不幸的事情。但是,也有人说蒙面纱的起源是古代阿拉伯一带风沙大,蒙上面纱可以保护妇女的面部和防止落上尘土,有利于卫生。

说了维吾尔姑娘的风俗,我们再来看看维吾尔的小伙子吧,维吾尔族男子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巾,维吾尔语称为“波塔“。“波塔”是随着维吾尔族的服装——长袷袢而产生的。长袷袢即长外衣,这种外衣没有扣子也没有口袋,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在腰巾中携带一些东西和食品等。维吾尔族男子穿上长袷袢,系上腰巾,显得雄姿勃勃,精神抖擞。腰巾长短不等,长的可达 2 米 多,可以在腰间缠几圈。也有方形腰巾,系时在腰间露出一个角,显得别有一番风度。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至今保持着宗教礼拜的习俗。他们每天要做5次礼拜(妇女不做礼拜),分别在黎明、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平时礼拜一般在自己的家里做,也有到清真寺去做的。每周五午后在清真寺举行一次集体“主麻拜”。每年分别在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举行两次会礼,并且在斋月的每个夜晚都要做礼拜。

在清真寺做礼拜是件严肃的事情,在进入大殿之前,必须脱鞋,不许擤鼻子、吐痰、放屁。参加礼拜的人必须戴帽子,面朝圣地麦加的方向跪在地毯或毡子上,由身着传统教服、头戴伊斯兰帽的伊玛目(教长)带领做站立、赞颂、鞠躬、叩头、跪坐等动作。然后聆听伊玛目宣讲教义。礼拜毕,大家相互问候之后,便一一离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说得真对,许多民族的风俗是与我们不同的,距离我们最近的维吾尔人的风俗都能让我们感觉到那么奇特,真是大千

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学了中国有56个民族,我记得妈妈以前跟我说过,我们是朝鲜族。

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

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们朝鲜族人口有190597人。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有452398人,吉林省有1181964人。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们朝鲜族的首府城市。

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上舞的民族。其中有个扇子舞蹈。它是由一个女子来表演的;动作大放,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还有一个叫象帽舞,它是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带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划出种种耀眼美丽的彩环。

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在我国也是独树一帜的。伽椰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近似汉民族乐器古筝。伽椰琴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优雅别致。

对于朝鲜民族来说,冷面和辣白菜是不能缺少的食物。冷面即清凉馥郁,又香甜新鲜。人们不仅在炎热的夏天喜欢吃冷面,而且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欢吃。吃冷面还有一个意义:如果生日那天吃冷面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

我自豪我是一名朝鲜族。我爱我的家乡延边。

民族风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纳西族风俗

纳西族人生活在云南丽江,是一个开朗的民族,更是一个智慧的民族。那里的传统舞蹈——打跳,更是远近闻名。暑假我去了梦寐以求的丽江,亲身经历了打跳的趣味和习俗。

一到纳西族的精髓——丽江古城后,便闻到了一股木头的独特气味。这是古城两旁的民居散发出来的气味,这里的民居都是土木结构的“木楞房”,顶上是砖瓦。脚下的条石,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被磨得很光滑了。小路的旁边,总有一条很清澈的小溪缓缓流过。这便是纳西族人生活的地方。原生态的环境,你烦躁的心一定会平静下来。这里远离汽车的尘嚣,展现在你眼前的只有原始,安静,让人陶醉的古城。

古城的中心——四方街,墙壁上刻有许多象形文字,就是纳西文字,纳西族是迄今为止还在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夜幕渐渐降临,在四方街的广场中央熊熊燃起一堆篝火,打跳马上要开始了。纳西族的居民们到一栋栋房子前叫唤人们,大家纷纷从楼里出来,参加这一次打跳。

一时间,音乐响起了,纳西族人们开始跳舞了。姑娘们穿着鲜艳的宽袖布袍和对襟长衫,腰间束着各色彩带,背披着羊皮,头上带一串白色的圆片,小伙子们穿着棉布衣,头戴毡帽,只见他们时而往前,时而往后,时而踢脚,时而挥手。他们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火堆欢快地跳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许多游客争先恐后地加入行列,圈子越围越大。我的脚也痒了,加入了欢快的打跳行列。刚开始,我那拙笨的舞步怎么也跟不上节拍,渐渐地我终于掌握三步一跺脚的技巧,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亲自去体验一下纳西族的独特风情吧!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喜爱这个热情友好团节的民族。

民族村游记

民族村游记

今年我们学校再次举行了春游活动,活动地点选在了民族村。

在4月12日的早晨同学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乘着公共汽车驶向民族村。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期盼着快点到民族村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民族村。当我们站在民族村门口前,正对着我们的是几棵充满着古老气息的藤萝,他粗壮的枝干,茂密而碧绿的叶子象征了民族古老的人文风俗。我国有56个民族,云南省占有26。环境优美的民族村浓缩了云南省的26个民族,有苗族、藏族、彝族、傣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傣族,他们居住的竹楼独特而美丽,他们的服装也很漂亮。傣族有个传统节日是4月12日的泼水节,它是傣族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他们泼水是表示对远方客人的祝福与尊重。同样在民族村也举行了泼水节,再观看着其他游客泼水的情景下,我们禁不住热闹气氛的诱惑,也和其他游客一同玩起了泼水节。我们站在水池边看到本班的同学在水池里玩的非常的高兴,他们用小盆舀水互相的泼,他们的欢呼声让我们禁不住诱惑,竟然连鞋子也不脱就加入了泼水的队伍中。昆明今天的天气虽然带着寒冷的气息,但此刻的我们像一团火焰,被身边的快乐所感染,一点也不觉得冷。参加泼水的人分成两个队,我校的学生为一队,游客为一小队。在主持人的主持下有规律的泼,我校学生团结把游客队泼出了水池外。当主持人宣布我们胜利,我们欢呼雀跃!我们同学间互相泼水表示同学与同学间的友好、祝福。泼水的场面十分热闹,当我们正泼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天也觉得泼水有趣、好玩。加入到我们得行列中竞下起了瓢泼大雨。随着雨点的缀落,泼水结束了。我们去观了民族舞蹈,她们优美的舞姿,伴着悦耳的歌声真是美上加美。她们优美的舞、悦耳的歌声体现出了民族的艺术美。今年的春游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让我们体验到了多彩多姿的民族风俗和它的艺术美。

家乡风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南山实验鼎太小学五年级(2)班四年级:何垠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