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一种美德,往往你谦让别人,别人就会给你最大的回报!

我在网上见过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个老人他去世了,他和他的狗到了天堂和地狱的门口。守在门口的一个守卫说:“你们两个人其中要有一个人要去地狱,一个要去天堂。”听完老人马上向天堂跑,看到这里我就觉得这个老人非常的坏。可是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到了天堂门口老人在门口前停了下来狗也停了下来。那个守卫就非常的疑惑不解,他就问:“老人,你已经到了天堂门口怎么还不进去呢??”老人就笑着说:“其实我并不想要进天堂我只想要我的这一只狗进入天堂。”守卫就更加疑惑了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往天堂的路跑呢??”老人说:“我这一只狗啊特别的忠诚啊,只要主人在哪里他就跟去哪里。所以我不得不跑到天堂门口让他进去。”

守卫听了,热泪盈眶,把他们两个人都送到了天堂。在哪最后一刻我也感动了。是啊只要是人都会谦让的,我在那时想到要是那一只狗肯定会更加的忠诚,更加的照顾主人。

人间处处有谦让,比如说我们厂里吃饭时选中了同一碗,我们肯定都会谦让,把那一碗让给他人,在做公交车的时候青少年看见有老人或者是妇女都会把位置让给他们,在过人行道时我们总会把路让给他人……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例,所以我们要对人人都谦让这样别人也会给予你回报之恩!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学会感恩

题记1: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亲爱的父亲,母亲: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以孝为先,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孝顺的事例数不胜数,俗语说“百善孝为先”讲的是做子女的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孝顺长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相对而言,当今的社会,孝顺的事迹更是寥寥无几……

有一次偶尔在看一本杂志的时候,在其中一页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一篇古代孝顺的故事“黄香温席”读后甚是感动,一个9岁的小孩,甚至知道如何孝顺父母,知道为父母辛苦,知道为父母分忧,这多么让人感动啊!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为他们做的实在是太少了,还记得父母曾经对我说: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你就是我们今生爱情的结晶,我们要让你生活的快乐,幸福!我笑着说,爸妈,你们什么时候会讲这么肉麻的话了!我一直以为你们对我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是应当的,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忽略了你们的感受,直到读到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想法一直都是错的,原谅我幼稚的想法。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喜怒悲伤,当我取的优异的成绩时,是你们在身边鼓励我,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更在我身边支持我,使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坎坷,勇敢的向自己的目标追逐,14年的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一直陪伴我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我最爱的爸妈!

翻开那一本发黄的照相册,上面是父母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现早已布满了皱纹,乌黑的发丝中也夹杂着根根银丝,那双双手上也有了层层的厚茧,那正是父母为我们操心的象征。

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14年来父母对我的爱,我一直没有发现,父母的爱原来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身边,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夹菜的动作;一段关心的话语……都体现了父母对我的爱,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学会了感恩!

爱你的儿子

2011年12月29日

长兴县雉城镇新塘中学初一:陈胜江

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实录:一天午餐时,我正在给孩子们盛菜。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肉和鸽蛋。吃饭开始了,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这时,只听见小雪大叫:“老师,你看呀,她把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我回头一看,只见倩倩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小雪的碗里,见我来了,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我忙问:“那肥肉给谁吃呢?”倩倩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小雪说:“在家都是我奶奶吃肥肉的。”之后,我向倩倩的奶奶了解,原来,在家里,由于倩倩从小都是奶奶带领的,受到了奶奶的特别疼爱,好吃的东西,奶奶都是留给她吃的。反思:由于奶奶的特别疼爱,在这个孩子的意识中,好的东西都应该归他所有,父母长辈只喜欢吃她不喜欢的东西。不少孩子的家长认为这是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的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是在害孩子。父母长辈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但是如果爱的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会结下“苦涩的果”。那么怎么样爱孩子才是合适的呢?我给予了家长以下的指导。指导策略:1、对孩子的爱,应是有要求的爱。父母长辈爱孩子,一方面应使孩子感受到:父母长辈是多么的疼爱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父母长辈帮助孩子洗衣服时,可以请孩子帮助搬凳子、端水,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做这些事,孩子会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从而学会爱父母。2、对孩子的爱,应是有分享的爱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孩子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东西。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在家里,家长还要教孩子给家人分东西。例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分给父母,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当孩子分东西给家长时,家长应高兴的接受下来,并表扬孩子真懂事,让孩子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3、对孩子的爱,应是注重情感的爱孩子因为年小体弱,生活上一般需要父母给予照顾。有些家长便把对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表示自己的爱,以至于不惜自己节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父母长辈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通过这一次与家长的谈话,倩倩的奶奶认识到自己一教育上的不足,要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教育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深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育儿知识,使孩子更健康的发展。

我 长 大 了

我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在田野里翻跟头、捉泥鳅的野丫头了。我会做很多事了。下面就列举几项。

一:扫地。

在奶奶家,我是一个小公主,整天是吃了玩,玩累了睡,睡饿了吃。不干一点事。奶奶也把我当作掌上明珠,不让我干家务事。现在,上学了,要值日了,不会扫地怎么行?还有,有时妈妈爸爸都上班,这扫地,就是我的事了!于是,我慢慢学会了扫地。

二:烧饭。

话说七年前,我的食物是不用担心的,爷爷奶奶会给我准备好,早上一睁眼,便会闻到早餐的香味。再说了,我那时才三岁,会啥呀?现在,爸爸妈妈要上班,来不及给我准备饭,我还不得自己烧?才开始时,是青菜、萝卜、饭,后来是土豆丝、“翡翠龙眼”、肉炖豆腐皮等。用学会了烧饭。

三:照顾、关心、帮助别人。

小时候,我从来不会照顾人,只有人家照顾我的份,反正也没人要我照顾、关心、帮助。可现在不同了,我长大了,我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现在,我如看到有盲人、老人过马路,一定会扶他(她)们过去;看到有同学生病,一定会去照顾他(她),或报告老师。因为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会干了许多事。不仅年龄在变,心也在变,变得能容得下别人;手变得勤快;脑变得能容下更多的知识。长大的感觉真好!

成长中,我学会了感恩

成长中,我学会了感恩

西平县权寨老温小学五年级学生温宏基辅导老师苗云华

成长足迹漫延着,一颗种子被吹进我的心田。月夜朦胧,凉意悄悄袭来,如雪的光亮倾洒在那沃土之上,风儿也来抚摸那颗正要探出头来的种子,那种有着诗一样的名字——感恩,那是爱所凝聚成的缱倦的爱恋。在它的不断成长中,我逐渐学会了感恩。

感恩的种子萌芽了。朋友是我们走过友谊之桥的同行者。在与朋友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中,我发现朋友的闪亮点:我痛苦时,朋友也不开心,他们与我共同分享,总会安慰说:“开心点儿!”朴实的话语总能让我们忘记痛苦;欢乐声中,不乏朋友的祝福,她用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自满时,朋友犹如一位长者,给予我谆谆教导,让我保持正确的态度对待成功带来的荣誉。渐渐地,我被朋友的真诚所感动,总想表达对她的感谢。于是,感恩的种子展开嫩绿的芽,嫩绿的颜色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我学会了感恩于朋友,也许只是一“加油”,一次帮助,一句感谢的话。

感恩的种子开花了。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引导者。当我们为自己失败而心灰意冷时,她引导我们要乐观面对失败,总结经验;她耐心解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不论我们成绩的好坏;深夜老师仍在工作,那悄然逝去的时间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拉到凌晨。世上最敬业的人,难道不是老师吗?想到这里,我的心微微颤动,一股冲动的暖流涌上心头:悄悄地

沏上一杯茶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也许一杯茶微不足道,但那阵阵茶香能让老师眉头舒展,我知道那其中包含了我的感恩之情,一杯茶,让爱弥漫到整个办公室。由此,感恩的种子绽放一朵并不鲜艳的花朵,但它包含了朴实,感恩之情化作一股芳香沁人心脾悠悠远飘。

感恩的种子结果了。父母,一个神圣又伟大的词语。他们用爱呵护我,把爱夹到饭菜中,将爱融入微笑里,让爱充满关怀的言语。让我懂得爱的深刻内涵,他们用行动影响我,把爱心裹进物品中,捐给灾区,让我懂得关心他人,他们与爷爷奶奶和谐融洽,体贴照顾,让我懂得孝敬老人;他们勤劳用心对待工作,让我明白要自力更生,做事专注;他们用心与我交流……我暗暗地下决心拼搏吧!这也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闲暇时我轻轻地为父母捶背,自觉地学做起了家务,来表达我的感恩之情!感恩的种子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子,沉甸甸的分量中凝聚了我对父母的爱。渐渐地,我在品尝果子的同时,学会了感恩于父母!成长的足迹还在延续,这颗感恩种子的生长历程,正验证了我学会了感恩于朋友、老师、父母······希望上帝赋予种子永久的力量,永不消失,让感恩在我心中茁壮成长。

老温小学

2011、4、27、

《老人和海鸥》读后感

在故事的繁多世界里,有感动的、伤心的、高兴的……故事。而《老人与海鸥》却带给我非一般的感动。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平凡又打动人心的故事:老人视海鸥为自己的亲人、儿女,给海鸥喂食,取名字,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看待;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不忍心离开“亲人”的事。他们也许已经明白老人已经死了,摆在自己面前的所谓的“老人”其实是一张遗像,真正的老人已经不在了……但他们依然在用声声的鸣叫呼唤着老人,他们一定是认为自己的呼唤能把老人叫回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课后,我一直带着疑问:这位老人究竟是谁?海鸥们与他无亲无故,他为什么要对海鸥好呢?为什么要照顾他们?一个孤寡老人,他为什么要每天这么不辞辛劳的走20余里去喂海鸥?像他这样的老人,应该是躺在摇椅上,好好度过晚年,但为什么这个老人这么特殊呢?……种种原因给我带来了困扰。书给我了答案:老人觉得海鸥是幸福鸟,吉祥鸟。海鸥在的地方,那儿的村民就会快乐,就会幸福。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人,那儿的居民都把他称为“海鸥老人”。只要在当地,红嘴鸥“驾临”,老人每天都徒步几十里给海鸥喂餐,风雨无阻。老人每月退休工资只有三百零八元,大部分都用来给海鸥买食物。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丁,老人毫不犹豫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时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不愿意坐五毛钱的公车,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这篇文章还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同时也表现出了 原来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海鸥还那么的离不开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人的怀恋。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是谁都会为之颤动。 如果说老人对海鸥的爱是无私的爱,那么海鸥对老人的情是震撼的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在清远,有一位市民救了一只喜鹊,小喜鹊伤口渐渐好了之后,怎么也不肯离开自己的恩人。就算你把它赶走,过多一会儿,自己又会飞到恩人的肩膀上。因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你好,每种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它们都会报答对自己好的人。即使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感情相处后,一切冷冰冰的东西都会融化。 人与动物之间也有很深厚的感情,我以后得在生活中多找找此类的故事!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