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生物课上了解到蝗虫是一种奇特的昆虫,它有五只眼睛、两对翅膀和一个极强悍的咀嚼式口器,所以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吞噬食物的功能也极强大。群蝗过境时,振翅声不亚于海啸,大片庄稼被啃食一空。最有趣的要数它的呼吸器官的位置了,竟长在胸腹部,用气门呼吸。我对此感到非常好奇,想做个实验,也顺便观察观察它的身体结构,领会领会它特殊的本领。作文网:home.sanwen8.cn

于是,我到院子里的花池里找起蝗虫来,因为那里杂草丛生,常有虫子出没。费了半天劲,我捉住的也不过是只“乳臭未干”的小蝗虫,端详半天,还是觉得它太小,不便于观察,就把它放了。我更加仔细地审视每一根草,忽然看到一丛草在轻轻晃动,里面有一个大个头的蝗虫正在“用餐”呢!我赶快一扑,捉住了它。我轻轻地捏住它的两条后腿,仔细打量它:全身绿油油的,只有肚皮露着点白色,背上一对长长的有些坚硬的翅膀,底下还藏着一对薄膜样的翅膀,头部两侧各有一个像玻璃珠似的眼睛,头顶顶着两根长长的触须,乍一看仿佛一个全副武装的绿甲战士。

我找来一个纸盒,想把它放进去仔细观察,可刚一放进去,它一下子就跳了出来。我赶忙捉住,看它的脚,发现它的前足和中足又短又细,后腿却又长又强壮,很发达,所以善于跳跃。

我把它放入一个带盖的玻璃瓶里,免得它再次“越狱”。我把一片白菜叶和一堆碎纸条分别放在它面前。它发现后,慢吞吞地爬过去用触须分别碰了碰这两样东西,然后便紧紧地抱住白菜叶,用它的上颚一下一下地把白菜切下来并吃下去。随后,我把它的触须剪掉,它再面对两样不同的东西时就举棋不定了。原来它真是用触须来分辨东西的呀!

我又开始观察它的呼吸器官。我捉紧它,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头部,却未发现类似鼻子的器官。难道它的“鼻子”还真在胸腹部?我带着疑问继续观察,发现它的腹部一鼓一鼓的,并且有一些小孔,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气孔?为了进一步证明这家伙是用气孔呼吸,我拿来一大杯水,把它的头淹入水中,很久后才拿出来,它依旧生龙活虎的,看样子它的呼吸器官还真不在头部。我再把它的胸腹部竖着淹入水中,结果它的脚就开始乱蹬,仿佛要从水中挣出来,而且还从腹部位置冒出一串串气泡,它的头也在左右晃动,两侧那对玻璃珠似的眼睛仿佛要爆裂开来,睁得老大,很痛苦的样子。

我对本次实验的结果很满意。这次实验,不仅让我对蝗虫的了解更进了一步,而且让我明白了实践能够使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蜗牛观察日记

蜗牛观察日记宜昌康小

指导老师 刘崇日期:2007年11月1日

天气:晴 朗

蜗牛是一种软体甲壳类小生物。它爬行的很慢,背着一个大大的“房子”,呈螺旋状,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左旋的非常少见。

我把十几只蜗牛装在塑料碗里,拿出最大的一只放到另一个碗里,找来放大镜,开始观察。

听说把蜗牛放进水里,就可以使它探出头来。恰巧,这只蜗牛被我吓得把头缩进去了,我打了一些水,往里面倒。不一会儿,蜗牛就乖乖地探出头来,并伸出两个长长的触角。我仔细地用放大镜观察它。发现,蜗牛的下腹部有很多点点,这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我又继续观察,发现蜗牛的壳上还有一个小洞,这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于是,我带着这两个疑问来到妈妈面前询问。妈妈回答说:“蜗牛腹部下面的小点是它的腹足,蜗牛就是依靠这些腹足爬行的,壳上的洞是蜗牛的气孔呀!”“噢!”我恍然大悟。

爷爷告诉我,蜗牛通常是晚上出来活动。因为它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所以一般太阳下山后才出来。它慢慢地爬到青菜叶子上,伸出触角轻轻地尝一尝味道,再慢慢地开始美餐。

通过观察,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蜗牛的小知识。

一堂有趣的生物课

叮呤呤,叮呤呤,生物老师来到教室,老师问我们:“植物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我们齐声回答:“绿色的,圆形的。”老师说:“你们回答得不正确,今天我们带你们到南岭公园上课。”于是老师带着我们说说笑笑一起到南岭公园。

带着我们的问题开始观察:从树上到地上,从地上到墙上,都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遍,有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形状也千奇百怪,有圆的,三角形的,五角形的,针形的,椭圆形的。

我们拿着树叶去问老师:“怎么会这样呢?”老师回答:“颜色不同是因为它们里面含的叶绿素不同,形状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品种不同。那你们知道了什么?”甲小朋友说:“我知道了为什么形状不同”,乙小朋友说:“我知道了为什么颜色不同”,丙小朋友说:“我学到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真理”。老师说:“说得好!就是因为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真理。”

这堂课真是受益不浅啊!

观察蚕

在蚕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吃桑叶和吐丝,我还奇怪是谁教它的呢?

在蚕第一次蜕皮前它又黑又小,第二次蜕皮后变得又黄又瘦,第三次蜕皮后它变得又白又胖,身体比以前好多了!第四次蜕皮后就变得又大又肥,我总觉得它患有肥胖症。

到结茧的年龄了,它们首先吐出一条一条的丝,然后再从底下钻进去,接着继续吐丝,最后一个茧就结成了。

又过了几个星期,鹅终于出来了。我发现它的眼睛是三角形的像一把锐利的刀,翅膀很像蝴蝶的翅膀但是没它美丽。

通过这几次养蚕我知道了:照顾每个生物都要细心,不然一种美好的东西就会失去。

观察蚂蚁

今天中午我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观察蚂蚁,蚂蚁黑黝黝的,身体很小,大概只有一粒黑米那么长,蚂蚁有六条腿,头上还长着两只能摇动的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样子十分可爱;它在地上不停的爬来爬去,很少见它休息,我不小心碰了它一下,它就飞快的逃走了。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跑,就去问爸爸,爸爸让我自己找答案,我跑到书柜旁,急忙翻开《十万个为什么》找到了!找到了!原来蚂蚁以为我要攻击它,所以它才逃跑的,逃跑是动物所具有的防御本能。

通过对蚂蚁的观察,使我对小动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使我对生物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铁一局小学二年级:卫钰成

观察日记一则

观察日记一则

正阳县第三小学四二班 李秉坤

以前,我在老家的九龙山的山坡上见过含羞草,听爸爸妈妈说,这种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又不像另外的草本植物那么柔弱。

含羞草的花长得非常特殊。他开着紫红色或粉红色的花球,其实并不是一朵花,而是有许多的小花组成的花絮。如果不小心地把球上的一个小单位分开,便可以看见每一个小单位都有四裂的花瓣、四根长长的蕊,原来那一个个小单位才是它的一朵花。

可是,这种植物为什么会叫含羞草呢?哦,原来如果你轻轻的触动他一下,他那片开放着的羽状复叶,立即闭合起来,紧接着整个叶子又垂下来了,显露出“害羞”,而是植物受刺激和震动后的一种反应。正中反映在生物学上称为感性运动,是含羞草受到刺激后,细胞紧张改变的结果。

从以前的观察来看,今天我还是得到了很多收获的。至少我懂得了含羞草为什么叫含羞草以及它是怎么“害羞”的。

含羞草也非常绿,而且还绿中带青。

系列观察日记

2002年3月26日 今天,爸爸买了一棵白菜,他把根切下来,放到了一个小盘子里。又往盘子里接了少许的水,放到了柜子上。

那棵白菜根上面光秃秃的,除了几个分层次的圈以外,没有别的东西了。白菜根颜色淡黄,在淡黄中还渗透着一些白色,整体颜色没有什么非常突出的,显得很平常。那一圈一圈深深的痕印,既像水的波纹,又像大树数不尽的年轮。

白菜根由下面稍平的圆托住,整个根呈半扁圆形,让人看起来好像它很渺小,却又很可爱。它上端平平的,好像一个玩偶使用的托盘。

2002年3月30日 下午上课回到家,无意中发现那棵白菜根侧面一周从底向上伸出了绿色的小苗。上端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光秃秃的了,也由那几个深深的痕印里探出了一些淡绿色的“小脑袋”,高度不到一厘米,也就是五毫米的样子,显得非常可爱。

我看着那些小绿苗,觉得它们好像是另一个星球上的新生物,有了它们,就给这个星球增添了生机,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平平淡淡了。探出头的小绿苗好像正在朝四处张望,它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定感到很好奇,想看看外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它们四处张望着,也同样在迎接它们即将到来的“新朋友”和每个人的将来。

2002年4月2日 终于背着书包进了家门,我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白菜根。让人震惊的是,那由“年轮”伸出的小绿苗仅用了短短两天的时间就又长高了五毫米,是浇水浇多了?还是爸爸给它们“拔苗助长”了?我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其中有一棵小绿苗长得比别的稍高一些,它昂首挺胸、趾高气扬,好像是它们之中的“首领”。而其它的呢,也拼命的长啊长,要赶上那个最高的,夺下它的位置。

那小绿苗的颜色也由淡绿变成了嫩绿,就像刚入春的小草那样绿,嫩绿色就像是这个“星球”的象征。它们的“弟弟妹妹”好像也刚出生不久,使劲向外张望,好像都想要把全世界的景色看个遍似的。可它们毕竟要一天一天地长,不能一下就长好几厘米。我虽然预测不到它们的将来会怎样,但我正在盼望着那特殊的一天的到来!

观察日记

2004、4、14 为了参与环境保护,充分了解水质情况,我和家人一起对东便门桥下的水质,进行了实地观察。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骑车来到东便门桥下,爸爸先将系住绳子的小桶放入河中左右摇晃着,不一会就将水提了上来,倒入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废“可乐”瓶子里,随着水的倒入,透明的瓶子渐渐变成了黑色,细心观察,好混浊,上面还漂浮着许多的泡沫,闻着还有一股子臭味,我们迅速将瓶盖拧好,套上塑料袋,回到了家。

回家后,我们请妈妈过来帮忙,因为妈妈曾经在大学里的高科技公司,做过两年的水质化验员,妈妈答应叫我一起做这个试验,我很高兴地应允了。我们准备了3个瓶子,都是1000毫升的,妈妈将大“可乐”瓶子里的水分成了3份,每份大约是500毫升,分开倒入后,妈妈又找出了量筒,取出了我见都没见过的“比重计”放入量筒中,比重计向下沉去,我问妈妈这是干什么?妈妈告诉我,这是检测水的重量用的,红色的小道道标明了数字,液面到哪里就标明水的比重有多少,听过妈妈的话,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才知道,水的比重接近1.0。妈妈叫我要耐心地等待两天,并叫我找个小本子,记录一下倒入的水有多少,倒入的时间和水质的颜色,比重,我一一照着做了。坐在小板凳上,我想: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都离不开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水资源已经逐渐地匮乏,水成为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环境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解决水源告急问题都已经纳入到政府的折子工程当中了,我们也应该了解水质的情况,为拯救水资源做点什么!

2004、4、15 经过两天的沉淀后,我们重又观察那些瓶子,我发现,3个瓶子里的水,全部分成了2层,瓶底儿大约有2公分厚的水质变成了黑色,上面大约490多毫升的水变得半透明的,仍有一些漂浮物存在,我问妈妈那是些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那些是不能够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杂质,也叫化合物。为了更进一步观察它的变化,妈妈叫我接了500毫升自来水,与沉淀过后的水进行比较,自来水很清亮,无色无味,肉眼看不到有任何杂质,而经过沉淀的河水与自来水相比,还是显得颜色发灰,不够清亮,虽然经过两天的沉淀,水中的异味跑掉了许多,不是那么的刺鼻,但是,仍然还有残余的臭味。为了便于我进一步了解污水处理后的情况,妈妈特意找了容器将其中一瓶污水倒入,然后又将一种名叫“絮凝剂”的污水处理剂倒入,经过充分的搅拌后,进行再沉淀,妈妈说,污水达到净化,还要有一天的时间。我只有慢慢地等待。

在这两次的观察中,我了解到,污水处理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假如,大家都从爱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排放前的治理,那么,河里的水质要好得多了。这使我联想到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乡办的电镀厂,往大家共用的河道排放有毒的废水,结果,池塘里的鱼和一些周边的水草都死了,还有一些村民的身体受到了损害,可见水的净化与我们的生存有多大关系。我急切地等待着实验的结果出来,好看看经过处理的水到底能不能利用。

2004、4、16 放学后,我继续观察经过昨天处理后的水质情况,发现,昨天还浑浊的水已经发生了变化,瓶中的水完全分成了两层,上面一层的水质已经与正常的水质较为接近,水质清亮,无色透明,用鼻子闻一闻,水中的臭味也已经削减了很多,闻起来不那么刺鼻了。

妈妈叫我拿来一个透明的空瓶子,顺手在瓶口上放上过滤用的“玻璃漏斗”,然后将分层后上层较为清亮的水慢慢倒入备用。稍后,我们再将沉淀的水收集起来,妈妈找出了一种叫“试纸”的小条,顺手在水中蘸了一下,我被弄糊涂了,问妈妈为何要这样做?妈妈说:“这种小条的名字叫试纸,是专门用来检测水的PH 值,因为水是中性的PH=7,对人体无害,偏碱性,偏酸性都会对人体以及水中的浮游生物带来危害。”我们观察了一下试纸的颜色,与对照表相比,经过处理的水虽然清亮了,但是却偏碱性,还不能循环使用。妈妈还告诉我,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过程也和这样处理差不多,比较起来,水质的处理过程还要复杂一些,添加处理剂的过程,也要有一定技术要求,才能够使水质最终达到排放标准,重新应用。可见,破坏水源,特别是一些工厂,如染料厂、造纸厂、皮毛厂、化工厂等未经过处理的水一旦排放到城市的水系里,污染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乃至危及生物、危及生命……细想起来,简直太可怕了!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与试验,使我对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有了深刻地认识,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和一些人为环境的破坏,地下水的资源在逐渐减少。虽然南水北调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我们却不可想象一旦水资源匮乏,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了水,就像生命中没有了绿色。我沉重地意识到,如果不从破坏环境的源头入手,遏制人为的破坏,那么有一天,人类会饱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我要大声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爱护我们的环境,为你,为我,为他,为造福子孙后代,杜绝恶习,去节约每一滴水吧!

观察蝗虫日记

我从生物课上了解到蝗虫是一种奇特的昆虫,它有五只眼睛、两对翅膀和一个极强悍的咀嚼式口器,所以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吞噬食物的功能也极强大。群蝗过境时,振翅声不亚于海啸,大片庄稼被啃食一空。最有趣的要数它的呼吸器官的位置了,竟长在胸腹部,用气门呼吸。我对此感到非常好奇,想做个实验,也顺便观察观察它的身体结构,领会领会它特殊的本领。作文网:home.sanwen8.cn

于是,我到院子里的花池里找起蝗虫来,因为那里杂草丛生,常有虫子出没。费了半天劲,我捉住的也不过是只“乳臭未干”的小蝗虫,端详半天,还是觉得它太小,不便于观察,就把它放了。我更加仔细地审视每一根草,忽然看到一丛草在轻轻晃动,里面有一个大个头的蝗虫正在“用餐”呢!我赶快一扑,捉住了它。我轻轻地捏住它的两条后腿,仔细打量它:全身绿油油的,只有肚皮露着点白色,背上一对长长的有些坚硬的翅膀,底下还藏着一对薄膜样的翅膀,头部两侧各有一个像玻璃珠似的眼睛,头顶顶着两根长长的触须,乍一看仿佛一个全副武装的绿甲战士。

我找来一个纸盒,想把它放进去仔细观察,可刚一放进去,它一下子就跳了出来。我赶忙捉住,看它的脚,发现它的前足和中足又短又细,后腿却又长又强壮,很发达,所以善于跳跃。

我把它放入一个带盖的玻璃瓶里,免得它再次“越狱”。我把一片白菜叶和一堆碎纸条分别放在它面前。它发现后,慢吞吞地爬过去用触须分别碰了碰这两样东西,然后便紧紧地抱住白菜叶,用它的上颚一下一下地把白菜切下来并吃下去。随后,我把它的触须剪掉,它再面对两样不同的东西时就举棋不定了。原来它真是用触须来分辨东西的呀!

我又开始观察它的呼吸器官。我捉紧它,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头部,却未发现类似鼻子的器官。难道它的“鼻子”还真在胸腹部?我带着疑问继续观察,发现它的腹部一鼓一鼓的,并且有一些小孔,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气孔?为了进一步证明这家伙是用气孔呼吸,我拿来一大杯水,把它的头淹入水中,很久后才拿出来,它依旧生龙活虎的,看样子它的呼吸器官还真不在头部。我再把它的胸腹部竖着淹入水中,结果它的脚就开始乱蹬,仿佛要从水中挣出来,而且还从腹部位置冒出一串串气泡,它的头也在左右晃动,两侧那对玻璃珠似的眼睛仿佛要爆裂开来,睁得老大,很痛苦的样子。

我对本次实验的结果很满意。这次实验,不仅让我对蝗虫的了解更进了一步,而且让我明白了实践能够使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