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的作文课上,小学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比喻:人生就像是在赛道上不断奔跑。以此来论证人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尔后上了初中,渐渐明白无论是谁,这条跑道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同的,人生不过是在之间的短暂时光中跑出不同的态度,然后殊途同归。此后这个比喻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出现在励志故事,演讲,作文材料中。当这个比喻被用烂的那几年我正上高一,忽然觉得重点并不是在奔跑上,而是赛道。我逐渐开始思考赛道的形状。并愈发感觉它像一个分形,在任意比例下的自相似图形都展现出一个个对立,而我们就在每一个对立之间来回奔跑。当我们把赛道放大,我们会看到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窘迫,沉稳与激情,开朗与抑郁,安静与烦躁,相爱与厌恶。逐渐缩小,我们渐渐看到被时间拉长的对立:童年与成年,老年与成年。这些年龄段互相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而当画面继续缩小,以至于拥抱整个生命,从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看,最大的那个对立叫做,生与死。

——题记

齐茗醒来的时候,正遇见狭长的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流淌进来,拖着浮动尘埃的尾迹,不紧不慢的覆盖在它身上,齐言惺忪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打量着周围的景色,屋内的陈设被蒙上了一侧浅浅的光晕,像是处在梦境与现实的边缘,不真实而又美轮美奂。齐茗的头还隐隐作痛,前一天晚上和妻子争吵后,他摔门去酒吧痛饮,初婚时的甜蜜在时光的蹁跹中耗损殆尽,布满裂痕。现实原是幸福的阿克琉斯之踵。曾经的信誓旦旦,在现实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只剩下语焉不详的怀念,提挈着幸福的不真实与稍纵即逝。

齐茗也记不清他依赖着怀念生活了多久了,美好的憧憬与现实的落差使他文静的妻子变的焦躁不安。意见的稍有不合便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吵,剑拔弩张的气氛笼罩在原本和睦的家里挥之不去。

齐茗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只是觉得来得太突兀,又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一点点转变的,这之间的界限,模糊得无可辨认。曾在文学院安静读书的他在毕业后进了一家民企。突如其来的繁忙工作令他感到充实,正如米兰说的那样,巨大的压力使他切肤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他每天忙碌在公司的楼层之间,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一闲下来就会感到莫大的空虚和落寞。文学院4年的悠闲生活令他感到厌倦,而当很多年后,繁忙成了生活的常态,他又逐渐厌烦这样的生活,渴望回到文学院的时光。而生活总是背道而驰,厌倦工作的同时又恰逢金融危机,裁员的阴霾笼罩在公司里,每个人都人心惶惶,齐茗不得不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工作,但他毕竟人到中年,论干劲自然没有那些觊觎着他的位置的毕业生高昂。经理已经不止一次的在谈话中坦露出要辞退他的意思,只是因为他在公司里待了十几年了,经理念他苦劳,说的含蓄,但齐言心里明白自己处境。

齐茗并不明白那些大学生身上透着的热情,他总是镇定地坐在办公桌前,以鄙薄的眼光看那些大学生,整天忙忙碌碌,热血而空洞,毫无意义的挥霍着看似无限的激情。而沉稳与镇定终究是要长久的时间才能显露出光芒。齐茗总是抱怨这点,颇有怀才不遇的萧索。

齐茗环顾了一下房间,当头脑的迷糊渐渐消退后他猛然想起早上公司有员工大会,需要提前到公司。他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

“十点了?!”齐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自言自语的惊叫一声,“但闹钟怎么没响?”“公司为什么没有打来电话?”

他已经无暇理会脑海里奔出的问题了。匆忙的拿起衣服穿,他似乎已经看见了经理得意洋洋的表情,他终于有理由辞退自己了。想到这里,齐言反而不再那么紧张,文人的底色重新浮现出来。他比往常更加细致的穿戴,从袖口的纽扣到领带的花结,他在落地镜前自己端详着自己的动作,文学院的回忆再次涌入他的脑海。

齐茗穿戴整齐后挎上公文包准备去公司,打开木质的房门,走道里安静得如牧师来到前的教堂。这个时候齐言的妻子应该已经做好早饭了。但是餐桌上却空无一物。齐茗感到困惑,走到客厅的另一头敲妻子的房门。很长时间没有人应答。于是就开门进去,房间里的床单平顺的铺在床上,一尘不染的书桌上,放着他们刚结婚不久时在老家的合影。背景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

齐茗没有在家里找到妻子,瞥了一眼手表。时间已经过去20多分钟了,他不得不去公司赶上职工会议。

或许她只是出去买点东西,齐茗心里暗想。

下了楼,周围没有往常那些起早的遛狗者,秋日给原本就空旷的小区添了一份萧索。当他从停车位开车出小区的时候,才发现保安室里没有保安,挂在墙上的壁挂鱼池还发着淡蓝的亮光。

齐茗不禁感到疑惑。

或许他们只是出去喝杯咖啡吧,昨天晚上值了一晚上了。他自问自答式的说。他们昨天或许值了一晚上了。

但当他开了一段以后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平日拥挤繁忙的街道如今只有落叶掠过。要是往常,拥挤的车辆会把齐言的车挤在中间无法动弹,如果从空中俯瞰,如一只巨大的多足虫,缓慢的在公路上爬行。每当这时,齐茗总是愤愤地按几下喇叭,但声音很快就隐没在此起彼伏的喇叭声中了。而如今车道上空空如也。齐茗欢快的开起快车来。路边的景色不断被抛到身后,齐茗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愈发困惑,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超市的门开着,却没有营业员,也没有顾客,在建的工地上工人都不知去向,残垣断壁的工地像是被时间锁在了刹那里,永远也无法建成。路边没有乞讨者,没有商贩。整个马路死一般的寂静,风吹过街道的声音像背景一般飘荡在街道两侧。

齐茗开了20多分钟,没有见到一个人,他渐渐意识到也许整个城市只有自己一个人了。他拿出手机,准备打给妻子,但是信号格上永远是空着的,电磁波不再在城市上空盘旋。

他们都去哪里了?

齐茗心中的疑惑很快被接踵而来的自由吞没。他把车开得飞快,一路上哼着曲子。他突然想到很久都没有回老家看看了,于是他找了一个加油站将车加满油,去了旁边大门敞开的便利店拿了一整袋的东西,在岔道口转了个弯,向着远离公司的地方开去。

一路上齐茗被突如其来的自由包围着,路上没有红绿灯,没有恼人的拥堵,没有横过马路的老人,没有调皮的孩子,没有条条框框的规定要去遵守。更重要的是没有琐碎的公事需要他去操心。像是久束于笼的鸟重获了自由,他欢欣地开着车,明媚的阳光不断从挡风玻璃透射进来,齐茗第一次感到阳光如此和煦,照进了他的心里。

齐茗的老家在远郊的一个村庄里,生活的节奏比城市慢了很多,石子铺成的小道里。会有老人在竹制的椅子上目送着太阳的升落。村里的年轻人有些留在村里继承祖业,有些则带着作出事业的决心到了城里奋斗。而齐茗是这些人中幸运的一个,他在城里读到大学,然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就像许多出去的人一样,几乎再也没有回来,他最后一次回家是带着未婚妻来见父母,住了一天便匆匆离开,仿佛在逃避什么。他记忆中最后一幕是在盘山公路上向村里望去,连绵的麦田在风中渐次倒伏,构成了一阵阵金黄色的麦浪,这幅不知是梦境还是现实的画面一直在齐茗的脑海里徘徊,以至于在尔后的日子里,他乐此不疲得在文章中描绘那片麦田。这样的记忆,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简直是上帝的礼物。

他依稀还记得的是关于他爷爷的故事,他并没有见过爷爷,在他出生后的不久那位老人便过世了。故事是在他稍有记忆的时候,母亲告诉他的。齐茗的爷爷原本是城里的商人,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有一个美丽的妻子以及两个可爱的女儿,住在一个不华丽却古风的小阁楼里。日子过的波澜不惊。而变故总是如此突兀的闯进生活,在一次生意里,他几乎把所有的家产都赔光了,带着疲惫的他回到家,等着他的是一间空空如也的房间和两个哭闹着的女儿,他的妻子那天带着家中细软不知去向,空洞的房间里再也存不下一丝温暖,于是他卖了古宅,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这个背山的村落,用尚存的钱包了一整片连绵的麦田,从此生活在这个小村庄里,时光递嬗,彼时两个懵懂的女儿已经到了爷爷当时的年龄。其中一个便是齐茗的母亲。

他驱车2个多小时,从繁华渐渐驶向荒芜。窗外的高楼渐渐被农田屋舍取代。天地逐渐开阔,流水声从茂密的树林中飘过来。微风将两边的麦田吹出皱褶,像是时光抚摸的条纹。

在崎岖的小路中开了没多久,一座破落的屋舍逐渐从地平线上显露出来。齐茗将车停在屋前的空地上,独自站在老屋前,阔别多年的记忆在脑海深处涌动,他曾以为自己在城中多年,农村的记忆已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消磨殆尽,而如今这种熟稔的感觉再次重逢。原来这样的时光一直都没有过去,只是蛰伏在记忆深处,在纷繁的幻象中躲在一个角落,等待重拾。

老屋的门好像很久没有被开过,落满了灰尘,齐茗用足力气才打开。屋内的陈设同他离开的时候别无二致,仿佛很多年都没有动过。木质的桌子上放着爷爷的遗相,爷爷和蔼地微笑着,深邃眼神中有着饱经世事的沧桑,又像大地一般坚忍而厚重。左侧的房间是他和弟弟共用的,落满灰尘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株凋零的矢车菊,齐茗和他的弟弟都很喜欢这花,刚进五月,这种花便会漫山遍野的盛开。每当这时,齐茗的母亲便会带着他和弟弟去山上踏青,每次都会摘几朵颜色特别的矢车菊,放在床头柜上,意寓着幸福的生活。齐茗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弟弟在麦田中玩捉迷藏,或是横穿一整个麦田,到山后的湖中打水漂。这样的日子随着齐茗的成长而一去不返。齐茗长到十五岁后便开始厌恶起这样的游戏,他认为这时幼稚而可笑的,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只能去找村里其他的孩子玩耍,而每次都要被齐茗嘲笑一番。成熟是成长的标志与伤痕,十五岁后的齐茗越来越孤独,经常在麦田中独自漫步,并且哀叹农村的落后。他经常和少数从城里回来的人交谈,在他们的言辞中寻找冒险的刺激与新奇。他像摩尔爵士幻想乌托邦一般在脑海中构建着城市的样子。来自远方未知的呼唤一直躁动着他的心,他逐渐开始厌倦农村空闲而简朴的生活。他不止一次向母亲要求去城里读书,并且以前途,未来等庞大的字眼来迫使母亲同意。

母亲最终把齐茗爷爷留下的一笔钱拿了出来,齐茗于是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去城市的路,起初他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与新意,他在学校旁的一个小公寓里租了间房子。城市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他无时不刻的憧憬着未来的生活。而当最初激情的日子过去,他发现他幻想中的城市是彻彻底底的意淫,想象中的美好在这里荡然无存,有的只有被污染的空气,不古的人心以及灰蒙蒙的天空,城市里的节奏然他快的无法适应。当等待日落的老人,背朝蓝天的农民在齐茗的生活中离开了很久,他渐渐厌烦了城里的生活,希冀着回到农村。这样焦虑的期盼伴随着他度过了大学的时光,唯一快乐的日子是在大三,他在大学结识了如今的妻子,当时还是大二的学生。戴着眼镜,清秀的脸庞透着一股学生气。他们在图书馆相识,文静的她在为了应付考试而匆匆翻书的人中显得独特,她在靠窗的椅子上读着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于是他们的话题从田村卡夫卡,叫鼠的年轻人一直到青豆雅美。他们会一起沉浸在村上轻盈低缓的笔调里,在阳光斜照下的图书馆里一同看书,写论文,偶尔些一些文字来交流感想。有时会在图书馆坐上一整天,看累了就一起在安静的校园里漫步,梧桐树在路的两边延伸,法国式的浪漫记录着他最美好的时光。那时的生活很简单,无非是在文字间流连,在恋人的眼中停留。

而当他们结婚以后,这样的时光便一去不复返。时过境迁,初恋的甜蜜在现实生活面前脆弱不堪,当时的信誓旦旦成了不愿提起的回响。

齐茗从老屋里走出来,坐上车,从小道开到了公路,依旧是没有车辆的空旷,他逐渐开始厌烦起来。这样的安静与自由让他无法忍受,他多么希望回到原先那个繁忙但充实的世界里,虽然那个世界并不完美。

他开了很长时间,知道夕阳西下,他的车停在了一片蔚蓝的大海前,这里是他和妻子合影的地方,照片里的情侣,笑的甜蜜而灿烂。他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靠在车边喝了罐酒,然后慢慢涉水,走向海的中央,直到左后一抹晚霞淹没了他的头顶。

齐茗醒来的时候,正遇见狭长的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流淌进来,拖着浮动尘埃的尾迹,不紧不慢的覆盖在它身上,齐言惺忪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打量着周围的景色,屋内的陈设被蒙上了一侧浅浅的光晕,像是处在梦境与现实的边缘,不真实而又美轮美奂。他定神看了看周围,梦中最后一幕是自己在海水回想起曾经的美好,微笑着流泪。他看了一眼闹钟,时间是7点。门口传来妻子催促吃早餐的声音。他忽然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妙,他伸了个懒腰,他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同桌专栏

同桌专栏 苏省海门市苏省海门市正余中心小学六(1)吴佳佳 瘦是我同桌的特点,买弄是他的个性,遭殃是他的命,自作聪明是他的优点,遇见我的笔是他的劫难……写写他吧,给六年的小学生活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画上一个不灭的句号!破车“各位父老乡亲、男女老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的同桌又操着那“哐啷哐啷”的嗓门,不亦乐乎地推销起了他的产品——破车。声音挤出了人缝,我仔细打量了一番,哈,那绝对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精品,“除了铃不响什么都响!”这个美名非他那自行车莫属。只见他还在自行车旁摆了个叉腰扭臀的造型,说是某某形象代言人,使得那破烂车从上到下都平添了一番“韵味”,对,是寒酸的韵味。我凑过去挖苦道:“你那宝贝车还能骑?”“行!当然!”他回答得干脆直接自信,“不信来试试?”我想我是不敢逼近,众目睽睽之下我可不想破坏了我的淑女形象。他不到黄河不死心,敏感地发觉我的矜持是对他宝贝车的贬值,忙撇撇嘴说要来什么示范,正中我下怀!他步履蹒跚地来到车旁,思量着该从何处下手,照平常的工夫应该没问题。他装模作样地在胸口画了个“十”字,嘴里念叨着:“上天保佑……”于是连人带车狂奔几步就鬼使神差地踏上车,身子在风中好似一根瘦弱的豆苗杆,他这副模样我已屡见不鲜,所以不会同情。阳光投在他整日狰狞的脸上,我想把这场戏看结束。他开始饶圈,昂着头甩着发,一副陶醉的样子,能陶醉到最后吗?这不出故障了,一块碗大的石子像拦路抢劫的山贼横在面前,我为他捏了一把汗。幸好他猛地回过神来,龙头一转,避开了。不幸的是转折太突然,车后架受不了囚犯似的折磨,背上包袱背井离乡了,周围一片惊呼。他闻声转过来的脸上写满了六神无主,本想显示自己脱俗的风采,可这会儿却露了丑,他实在是心有不甘,但怎能为了一个车后架折腰,于是毫无留恋地扭转过头,又风驰电掣地前进了。这一路真是坎坎坷坷崎岖难耐,这样吧,离开舒服的车垫,挺身前行!糟糕,前行不远车垫开始蠢蠢欲动,还没等我喊出声,它就趁火打劫以一秒几米的速度下坠,想必是想赶上先落地的车后架吧。我连忙捂住了张大的嘴巴嘴巴,他还认为自己风采依旧,毫无顾忌地坐了下去,我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啊——”尖叫声让耳不忍闻,多可怜,就剩一只光秃秃的铁杆子啊。他恹恹地下了车,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我再睁开眼时,他已被他的两个“下尉”搀着,早没了先前的风采,却仍要强装英雄:“感谢各位的捧场,令我蓬门荜户大添光彩……”真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和行贿有啥差别。我的不屑又上来了,横挑鼻子竖挑眼,警告他下次别再兴风作浪,谁让他平时里横征暴敛,搜刮“”膏“”脂,这样一来,也解了我的心头之恨!甘为卡折腰同桌今天由魔鬼摇身一变成了菩萨,对我恭恭敬敬堆满笑容,就是挖苦他几句,也不跟我顶嘴跟我抬杠。夸他几句呢,就一副文人书生的样子,举手作揖:“哪里哪里,吴大人过奖了过奖了!”平时那骄傲的气焰能把整个校园都吞了,今儿个怎么了?一副自甘才疏学浅低眉顺眼的样儿。我托腮凝思,黑白眼珠作了几次圆周运动,累得够呛仍无收获,也罢也罢!最近的课间十分钟成了卡的世界,那一张张脏兮兮圆溜溜的纸东西在他们的手里成了宝贝。老师忠告“小心玩卡丧志,学习为重”,答应得倒是应天响,但还没等老师的后腿驶出教室,卡影便立马出现,引无数须眉尽折腰。山易改,本性难移啊,我为本班特地书了一句“人为卡死,鸟为食亡。”挺合适的,以后找个适当的机会适当的地点贴起来。卡场如战场,我好奇地凑进去几次,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有;等别人拼得鱼死网破再落井下石的有;蚂蚁似的挪步,然后来个出其不意功其不备的也有……真是够帅!孙子兵法无师自通啊,我看得张大了嘴巴合不拢。唉,战场的阴险怎是我这种小女子能解得了的,快撤退。再看我的同桌呢,本来技术就低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波动的厉害。听说最近一个人主宰输的天下,不能自控,让别人爬到头顶,同党也跟着遭殃,想必现在已是囊中羞涩,两袖清风了吧,不然怎会乖乖地坐在坐位上任我数落?顿时我如刘备遇见了诸葛亮一般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恍然大悟。忘了交代几句,灭卡的任务老师托付给了我,几叠厚厚的家伙正在我的台仓里睡觉等人问津呢。我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台仓,还好都在,我松了口气,转头正瞅见同桌贼兮兮的小眼,我连忙正襟危坐,知道大事不妙,他盯上了。还没等我想出计策,他就开始死缠烂打:“吴大师,你那叠卡可借我一用?”见我不开口,他开始不择手段,又是求啦又是拜,完全不顾自己往日的绅士风度,让我想到沿街流浪的乞丐,看在同桌一场,我抽出两张:“算了算了,拿走拿走,看你乞讨多年也不容易啊,今儿个我就大发慈悲,免费送你了!”我像打发下人一般,扔了两张给他。“大师,送佛送到西嘛,二张和二十张不是一样送——”同桌边斯文地说着边趁我不备时把那叠卡毛了个精光,然后“嗖——”地溜了。望着他钻进卡族的背影,我只能默默祈祷他卡场失意学业得意了……挑战书如果没有那可恶的同桌,那天将会是太平盛世啊!这会他正在我旁边念儿歌,唱星星点灯呢,然后又头顶文具盒,身披麻袋,手持彩带扮演笑傲湖里的角色……接着又吹开了,说他是山东吹无霸、国际巨星无人能比,一岁就能下地走路,10米×4往返跑5秒而已,三岁踢倒了门前的大松树,当然没通知环保局,不过记者新闻媒体都前来采访,水泄不通,最后大爆光,什么武林高手超人的角色都非他莫属,还有四岁参加联合国安理会,拿破仑为他牵马更衣,简直可笑之极,滑稽之谈……我听他昏天黑地地乱吹一气,除了白眼还是白眼。“不服气吗?下回让你见识见识。”看看,那卖弄劲儿又来了。放午学前夕,一封挑战书飘到我的眼前,署名“不要命”。我没拿正眼瞧一下,想必又是我的那些死党怕我成了书呆子耍的诡计。再仔细瞧,这字怎么别扭得厉害,而且分外熟眼,不会是他吧——我可怜的同桌?我又前后左右上下看了三遍,没错,是他!我瞪大了眼足足三分钟,他来真的了?离开战的日子一分一秒近了,我也禁不住揪心揪肺的。小女子虽说闯荡湖多年,但实在不算是高手,武功秘笈也因学业多年失修,难道拿着这支破笔去与他试比高?但一想起他那豆苗杆的样儿,心里又踏实了点。豁出去了,关键时刻就用那份三脚猫的功夫上了。熬过一个囚禁般的中午,他来了,简直是全副武装:耐克鞋,厚棉衣,肥肥的牛仔裤。再看看自己,被他反衬得很是单薄,估计被他甩一拳定会痛得咬牙,失了我吴大人的风采。没容我多想,他把挑战书一晃,战事就开始了,我做无辜状,他已在那边开始预演,一会儿使个冒牌的“太极拳”,一会又出个不正经的“九阳神功”,接着又来了个四肢不全的“乾坤大挪移”,真是大言不惭,当自己真的是湖高手了,我嗤之以鼻,他却仍然自我陶醉,看来他是坏男,跟我斗定了。我铁了心不投降,使出多年不见天日的武功,真的是失修了,使出来威力也不大,骨头也硬了,吱呀作响。战事的过程我就不多加描述了,当然是你一拳我一脚的,打住打住,还是别破坏了我在大家心目中乖乖女的形象吧。结果呢,他的实力略胜一筹,赢我是绰绰有余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整整衣袖,给了个白眼,准备留下几句酸酸的话溜之大吉。“好了!好男不跟女斗,多保重!”他双手抱拳,酸酸的话比我先甩出,然后昂首挺胸准备扬长而去。不妙,迎面撞上了我的死党——冯女狭。我的死党无人能敌,必杀绝招——扔本子。我破涕为笑,苦命的人哪,他的好日子也渺茫了。“好男不跟女斗,你说的!”桌上的乱摊子应声落地,冯女狭挤眉弄眼,潇洒地点头摆腿。他只能自认倒霉,一副苦瓜脸,拉得还真像个丝瓜,我却笑弯了。“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者”这句话是谁说的,真是够棒!战败之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只要等到冯女狭一出手,什么书都进书包,绝对不留只字片语……我呢?有女狭撑腰,乐得清闲!

指导教师:王毓华 [三言两拍]:敏锐的文笔,字里行间的收放自如,让我读了第一遍就不舍得放下。也许生活真的需要那么一双眼睛,能摄下擦肩而过的言行;需要那么一只笔,能流泻出一笑而过的情态。精彩不分地点,感受不分年龄。我为她的笔喝彩!也感谢她的同桌!

我在瑞华很快乐

我 在 瑞 华 很 快 乐

湖南省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 七年级(4)班 文先龙

时间的年轮在悄悄地旋转着。终于,我不知不觉地长大了。带着那份对未来地憧憬与向往,08年金秋的9月我来到了瑞华实验学校,走进了初一的生活。

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地校园,深情并茂,引人入胜地讲课,开朗友好,刻苦勤奋的同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电脑房,实验室,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这一切都已深深地窖藏在我的心底。

瑞华的环境好,文化氛围也好,瑞华的人更好。

瑞华的老师,个个都是良师益友。课上,他们细心地传授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课后,我们像朋友一样畅谈天下,互诉生活。

瑞华的朋友,个个热心友善。班长,会耐心地帮你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同桌,会在你感觉到寒意的时候悄悄地为你关上窗户;同学,会在你有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对手,会激励你努力拼搏,在竞争中和你一起进步,一起前进。

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三年的时光 ,还有谁会觉得不快乐不幸运呢?

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块普通的基石,七年级,就是那粒种子,那块基石。

然而,刚开始接触初中课程的那几天,并不尽如我意。初中的课程多了,也难了。那大量的作业,一下子让我措手不及。那大陆和岛屿,大洲和大洋,一个个弄得我晕头转向。父母和班主任深深为我这种状况而担忧。我自己,更是学得很累。

是班会上的“享受学习”,让我豁然开朗。老师说的对: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它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莫顿•亨特说的对:学习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同学说的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心不负,卧薪尝胆,千三越甲可吞吴。

于是,我开始认真上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预习复习。不久,学习适应了,成绩也提高了。

当东方泛起一缕鱼肚白,启明星渐渐淡去的时候,我张开双臂,等待着阳光洒在身上的那一刻。

来瑞华将近一年了,是瑞华这个大家庭,让我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快乐!

因为喜欢瑞华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喜欢瑞华

《安徒生童话》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一班周丰 最近,也不知道是不是学了《今生今世的证据》这篇课文,竟也有了与作者相似的怀旧情怀,从书架上抽出了已布满灰尘的,久违的《安徒生童话 。 整个下午就坐在床上,一页一页地翻着已略显泛黄的纸张,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不瞒大家,我从上初一以后,就再没有看过有关童话方面的书,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应该再看这么幼稚的书。而今,重读这本书,却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感觉。《安徒生童话》里有许多经典的故事,而我感触最深的无疑总是那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海的女儿》是一个悲伤而有令人无比惋惜的故事。海王的七个女儿都生活的那么自由自在,个个都生的那么貌美如花,聪明伶俐,每到15岁就可以浮出海面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始终以为就是这条海王为满足女儿们的好奇心害了那位连龄最小的海公主。如果那天她满15岁那天不能够浮出海面,就不会遇到溺水的王子,并一见倾心,而导致了后来悲剧的发生;如果那个海里的巫婆不那么狠心,要了小公主那甜美的嗓音,并让她每走一步都如走在刀尖上,也许小公主就能向小王子说明自己才是他的救命恩人,最终两个人就能永远走在一起;如果那个王子即使不记得是谁救了他,但凭着自己真爱的感觉决定的话,不为了他所认为的虚构的“恩情”,大概他们就会在一起,而不是让小公主在黎明之时化为泡沫,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要知道人鱼是没有灵魂的,死去了就什么也没了。可惜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根本不存在。想到这,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其实有时作者也将现实的残酷溶进了童话之中,也许是当时作者将社会种种现象真实解剖,重新组合了这部童真又带点悲喜剧主义色彩,有趣又不乏哲理的《安徒生童话》。 在幼稚园时,教科书上就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遭遇不禁让人同情落泪,更多的是人们对她的冷漠和社会的冰冷而感到寒心,没有一个人伸出手去帮助小女孩。圣诞节前夕,多么美好的日子,本应该坐在温暖的炉边,盖着毛茸茸的厚毯,手中捧着一杯热乎乎的咖啡的小女孩,却冻死在寒风凛冽的街道边。世上唯一对她好的人只有她的外祖母,我想,让她在死的一刻看见外祖母慈祥的面容,也许对她来说是快乐的,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死亡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 在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中,最富有哲理的当属《皇帝的新装》。我隐约记得不知是几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这篇童话。读它时,感觉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初读时,只觉得它特别有趣特别是在皇帝自以为自己穿者新衣,事实上却什么也没穿地“昂首提胸”走出来时,让我不禁一笑,笑这皇帝太蠢;第二次读时,隐约发现了其中的道理;第三次读时,作者的整个意图便揭示了出来,两个骗子说起来让人可恨,实则他们是用了人性的缺点来行骗。各大臣为了证明自己的眼睛没毛病而说谎,而皇帝因着两个骗子的夸张的描述和大臣的刻意赞美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而做出这件荒唐的事。暗示了当时宫廷的腐朽,皇帝听信谗言,大臣们的阿谀奉承都表现出了人性的许多弱点和社会的黑暗。 这三个故事都教了我许多道理,这里说“道理”,有点不合适,实际是让我们了解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的实质而已。《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结局常常出乎意料,过程值得人仔细揣摩,而意义又是让人反复深省的。 整本书看完,真是感慨良深。埋头苦学了这么多年,早已与学习除外的世界近乎脱轨,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心,童趣早已荡然无存,而现在似乎又重拾了失去的一切。小故事体现大道理。有时,在学习路上走偏了或走得太远,不如停下你的步伐,回头看一看,重温曾经的记忆,回忆那一份独属于你在《安徒生童话》世界里的回忆 指导老师 苏阳生 读《峥嵘岁月》有感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三A(1)班成琦 咖啡已经凉透,想放下书被一遍又一遍的拿起,想合上的扉页被一遍又一遍地打开。 闭上眼,挥之不去的是红军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毫情,始终萦线的是战士们团结一致,自我奉献的坚定。 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总是抱怨日子太苦,生活太无聊,一点都不幸福。旁边的姥姥一辈的人都会笑着说:“现在的孩子啊,太不知足了,吃得饭穿的暧还叫苦。每到这时我总是不耐烦的在院子里溜来溜去。”“孩子啊,这一切都是党给的,等你长大了可要……”“要报效祖国报效党。姥姥,快别说了,我都能背下来了。”夏日的夜晚,我喜欢和姥姥在院子里乘凉,而姥姥喜欢一遍又一遍在重复这句话,而我也总喜欢打断她,也许是说得多了,到现在仍记忆犹新。后来,姥姥走了,她却把“党”埋在了我的心底。 再一次听到共产党这个名词是在二年级。姑姑的厂里要纪念八一建军节,于是准备了节目,姑姑她们组排练的是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起初,我只是觉着调子不错就跟着哼哼。“姑姑,姑姑!共产党是怎么一心救中国的?他怎么一心为人民?什么是抗战八年多?革命道路又是什么啊?……”也许是小孩子的天性,好奇的事都想知道,于是我便天天追着姑姑问。“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共产党批出来的,那就是革命。”似懂非懂中我点点头。 黄昏时分,太阳总是倦念着大地,洒下温暧的余晖。而奶奶就喜欢给我讲“以前的事”。仿佛也在怀念着她的过去。 “看到你啊,我就想到了小时候的我。那时的我可没有你那么快活,住的是小草房,吃的是野菜,有时候一年也吃不上一顿饱,要下地干活,做饭、洗衣服。还要处处、时时的躲着小日本鬼子。你那和爷就是被小鬼子给打死的。”听着打颤的声音,我抬头望去,奶奶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水,在我夕阳的照耀下,多了几分沧桑。 长叹了一口气,奶奶摸摸我的头又接着说:“当时啊,可多亏了共产党,他们行军路过县里,听说了小鬼子对我们做的这皯事,便和他们打了一场。这一仗打了近一天的时间,到了傍晚。鬼子撤走了所有的住扎兵。共产党赢了!乡亲们高兴极了,都奔走相告,有的甚至放鞭庆贺,那可比过年还热闹”又是打颤的声音,我抬头望去,那双车黯淡的眼里多了几分光彩,多了几分生机。 “难怪姥姥总叫我报效祖国,报效党,原来是为了报恩啊……”我自言语道。 “是报恩,不仅为了姥姥,也为了你自已。好了好了,快写作业去吧,别听我闲扯了。”没等我说话,姑姑就挥挥手走进厨房做饭了。 饭菜的香味将我从小房间里引诱了出来,满桌的美味,另我垂涎三尺。走出大门,月光映照下的是一幢幢红砖黑瓦房,更有一些人家已经砌起了别墅。想想奶奶说的话,又望了桌上的饭菜,心底里不禁滋生出其种情愫。 再后来,为了上更好的初中,妈妈带走了我。离开了那个充满回忆和故事的小镇,我来到了高楼林立的县城。喧闹的街市少了几分详和,多了几分繁华。 “真大啊。”我念叨着。 “是大,现在是大。年前可不像这样。”窗边的妈妈应道。 “嗯?”我满脸疑惑地望着妈妈。 年前,这一片还全是农田,哪有高楼大厦。那会儿我们从家里上班,最少得走半小时,特别是下雨的时候,全是烂泥路,不但难走,还经常打滑。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注重经济建设才开始修路,建高楼,扩大城市范围,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我点了点头,转向窗外,街上的人们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在宽敞,干净的大路上“都是多亏了改革开放。多亏了国家和党的领导啊。”内心积淀的那一方土地里又多了些什么,更重了些。 那段峥嵘岁月。我没有经历过,但仅是代代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书籍就足以让我了解它的艰辛和曲折,当然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小康社会的基本实现无一不浸透着党的心血和汗水。 身边的变迁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化,更见证了党的成长历程。是党赋予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了长辈,也为了自已报效祖国,报效党是我们青春永恒的宣言! 指导老师:向宝池 闲情逸致话读书 宝应画川高级中学 高二B(3)班朱倩倩 清楚的记得小学读书馆的墙壁上有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幼时苦苦从小朋友手中借阅的童话书,不仅让我知道了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更让我懂得生活中简单善恶美丑,而终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些让人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开怀大笑的流浪故事,让我对远方无限的幻想,甚至也有了背着书包离家流浪的念头,呵,尽管已被妈妈拧着耳朵而结束。 读书让我知道,读书的女人,通常被冠以兰心蕙质之说。读书的确是女性的深度美容。书让女人通达、宽容、博学、独立、多思和智慧。看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许许多多清新雅致、温婉柔和、深沉睿智的文字丰富着我的情感,净化着我的灵魂。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屁孩变成现在也算明白事理懂事的姑娘。 长这么大读过的书有限,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书迷,但读书却是我的至爱,并因为读书感到生活的绚丽。我最喜爱文学,尤其是文学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让我感受到书中的精华与书中特有的文学气息使人回味无穷。看书,要有一种心情。首先,自己想到要看书了,然后,要有那种环境。在纷乱的人群中,在嘈杂网吧,你能静心的认真地去读一本书吗?有雨的日子里,看着窗外纷飞的细雨,泡一杯香茗,找一本小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半躺在床上,那本小说,这难道不妙吗? 印象中古人读书总是摇晃着脑袋,很有节奏,而现在每个人说他忙得没有功夫读书,我想实在是一件很不幸的事。进了高中的我们不该以时间为推脱的理由,而偏偏作为学生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忙”,好象每一天在把所有的功课完成,洗漱完毕,就已经筋疲力竭了似的。但是我没有又不得不承认,无论我怎样忙法,一天之中,二十分钟,少说一点十分钟的时间总还是可以抽得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书究竟要有多大的魅力能让人将书读到骨子去,融进血液里呢? 我不想用太多的名言警句强调读书的妙处,整日以书相伴,也算是一个读书人,读有益的书吧,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教你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为的焦虑、烦忧以及一切能够轻易牵扯你的情绪的抚攘纷争,这时想想你就不会再那么较真了! 指导老师:苗青 读《红楼梦》有感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二班B(1)班仲雨 一直都觉得自己在写作上还没有什么造诣,没有资格评曹雪芹先生的《红楼》,现在借此机会,倒可不必顾虑的谈一谈自己心中的感受。 在我认为,《红楼梦》其实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由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盛衰反映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这个家族的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暗示着它的必然灭亡和崩溃,写的究竟是不是爱情?宝玉的叛逆,黛玉不造作的清高,注定了他们陌路的结局,那种社会,那种思想,那种隐忍的爱情,他们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追求着纯洁而又美好的爱情不放弃,这样悲剧的爱情浓缩了这个家族所有较量的硝烟,不是么? 葬花”毫无意外地勾起了我的思绪,引得我热泪盈眶却不忍流出,不知道流出来是为了什么,是读懂了林妹妹的自卑么?她的自卑开始了她的悲剧,而她的自卑情结更是她自尊的体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句坦露了她的自尊,自卑和自怜,毫无保留。无奈,她的宝哥哥竟然世俗而又愚笨的不理解她的想法。面对落花,她想起了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这么一个善良而又柔弱的女子,为了爱一个人,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近乎疯狂的去等候,而封建社会的黑暗加速了她的离去,就像是顷刻间,香消玉殒,让人禁不住的心疼惋惜。 而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太多的意外和不满。黛玉灰飞烟灭,宝玉就更加应该守着宝钗过生活,然而他却抛弃妻儿,出家为僧。宝钗也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呀!不是只有爱情才伤人,不是么?宝钗深知宝玉不爱自己,她明知道不爱却依然与他结缘,是因为她也无助,也无力抵抗呀!宝玉无情么?不,是太执着!宝钗可怜么?不,是太懦弱!那么,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宝钗是强者,说话不造次,却心狠手辣,她的手段差不了凤姐多少,但她懂得隐藏。她是一个真正封建家族的小姐。因为她世俗,她被束缚着,自己都不愿意挣脱。宝钗不可怜,相反她一手造成自己的结局,看到她的落寞,我反倒有一些欣喜,预料之中的,她不可能得到幸福,自私而又愚昧的人,不会有幸福,她没有那个拥有的权利。 我并不是天生冷酷喜爱看别人的悲剧,只是我认为悲剧总是能浓缩一个时代的精华,一个作者的创作灵魂,我敬仰曹雪芹先生和高鹗先生,我“感激”给他们创作灵感的那种社会,那种生存之态。黛玉是所有悲剧的终结,对于她,死是一种解脱更是幸福。我想,在葬满落花的黄泉路上,她定也会一步三回头地张望,想象:来生,会与宝哥哥相会吧! 也许,我的文笔不够细腻动人,但我是真的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每一次读《红楼梦》,总是幻想着宝哥哥与林妹妹来生再会的场景,凄婉,悲凉却欣喜若狂。他们定会相拥相守一辈子,这才是我要的“宝黛”之爱,不真实但是很浪漫。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爱情的代表者,勇敢地冲破世俗的阻碍,却不愿意靠近彼此,黛玉的眼泪,滴滴落得让宝玉心疼却无能为力。黛玉是单纯的瓷娃娃,一碰就碎,却又是那么想要被人拥抱。宝玉是渴望的,他的渴望在“葬花”那一段显露无疑。无奈,封建的家族活活拆散这一对姻缘,黛玉死去的那一天,哪一位读者不扼腕叹息,不狠狠咒骂一句:这该死的封建!但,这就是悲剧,这才真实。他们的无缘更加显示贾家最后的结局,就好像是被报复了一样。其实,我更加希望我的林妹妹在奈何桥上能够心狠一些化作一个报复的人,让那些狠心伤害过她的人也痛一次。 我相信“宝黛”二人定有一个来生之约。我但愿黛玉的泪水能感动孟婆。我希望冰冷的孟婆不会让她喝下忘情的孟婆汤。我期盼奈何桥上黛玉的一次回眸能张望到宝哥哥在向她挥手。我单纯而又美好的许愿:下一个轮回里,能够与他们一起梦回红楼。 指导老师 潘娟 黑暗中的一束光 读《家》有感 宝应县画川高中高三A(4)班杨文萱 夜色早已降临,我轻轻地合上《家》的最后一页,抬起头看向窗外的点点繁星,内心深处涌动着复杂而不可名状的情感。寻思良久,终于决定提起笔写下一些文字,记录我血管中热血流动的轨迹。 在这个即将走向衰亡的封建大家庭中,我看见了觉新的低头作揖,听见了瑞珏临死前的痛苦哀号,触摸到了梅芬苍白的脸庞上两道冰冷的泪痕,感受到了鸣凤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制度的不满。他们都是那个快要崩溃的黑暗时代的殉葬者,在漆黑的前行的道路中,失去了所珍爱的人或物,失去了自己本应美好的人生,甚至失去了生命,这一切都是对封建礼教有力的控诉。 在高家,最让我扼腕叹息的莫过于觉新了。身为高家的长房长孙,他的一生又岂是“悲剧”一词所能概括的呢?他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养成了百依百顺的习惯。当他幻想者能够考上大学,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时;当他憧憬着能有一个幸福的小家时,父亲的一句“你爷爷想有个重孙”使得他彻底地被拉回了现实中。面对这一切,他只是顺从地点了点头。自小坚持的梦想和青梅竹马的恋人都未能给予他说出“不”的勇气。 正因为他的逆来顺受,迫使梅芬远嫁宜宾,青年孀居,最终落得个抑郁而死的结局;正因为他的怯弱忍让,一手促成了贤良淑德的瑞珏的死,两人甚至连最后一面也未见上。这一切的一切,本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都是可以避免的事,然而只是因为觉新的懦弱间接地伤害和毁灭了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许多事情,或许觉新心里并不情愿,毕竟他是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或许他也很无奈,毕竟他是高家的支柱;或许他也心有不甘,毕竟他也曾有过梦想,但是他从未反抗过。在他的内心深处虽郁结着个性自由的渴望,但在行动上却又总屈服于封建势力。最悲哀的是,他一直都在维护这个残害了他一生的旧礼教和旧制度。 觉新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使他成为封建大家庭最后一个守墓人,在无情的岁月中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历史深处,蓦然回首,我却看见仍有一个生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翩然入世。 我要让他知道,我们是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中,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便是英雄。觉慧就是家中第一个看清封建制度本质并义无反顾冲出家这个牢笼的英勇革命者。他接受了社会上“五四”反封建思潮的影响,与封建势力和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在社会上积极宣传革命活动。最后真正敲响了封建制度丧钟。 觉慧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勇敢的叛逆者。他不顾世俗的偏见,不在乎鸣凤与他的身份差距,一心跟随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向鸣凤表达爱意,冲破旧礼教的枷锁,选择自己爱的人,他总是痛恨大哥那样的隐忍与退让,公开支持觉民的抗婚,坚持自由与民主;当全家都在捉鬼时,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的迷信行为,撕开了一张张虚伪丑陋的面具。 虽说那个时代的社会是冷漠麻木的,但正义从来都不缺少。除夕夜时,高家一派节日喜庆。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便从口袋中摸出两个半的银元,放在小孩手里。这一情节充分的显示出了觉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五四时代的觉醒少年——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是封建家庭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最终为了自己的新生活,离开了囚笼,毅然奔赴了上海。 觉新的存在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家庭制度的黑暗与腐败,控诉和批判了大家庭的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觉慧的存在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革命正是需要像觉慧那样拥有大无畏的反抗精神,中国才能走出黑暗,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无论路途有多遥远,多崎岖,多黑暗,但是我相信在黑暗中总有一束光为我们照亮时代前进的脚步,那是希望的象征,是胜利的预示。 指导老师:顾德全 学党史唱赞歌树美德 宝应县画川高中高三A(4)班吴霞 晋陶渊明独爱菊,今吾独爱那悠悠荡漾的花茶。看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听屋檐下滴答作响,一阵清风吹拂,桌上那本《女神》被温柔的展开,缕缕茶香扑鼻而来,闭目而思,思绪万千。 革命 除夕将近的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凤凰对中国黑暗现实和历史进行控诉,满腔的热血奔腾,涌动,借助“五四”革命的曙光采集香木自焚,在熊熊烈火中,向我们展示了敢于牺牲,勇于冲破旧世界革命者的形象,更有一种对新理想社会急切向往和追求,浪漫主义风格却灌冲着火山爆发式的革命诗情,大胆绮丽的想像,起伏跌宕,明快流畅,细致悠远。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又怎能不激动,不自豪,那是怎样的革命精神和党的精神,言语亦不能抒发情感,唯有用掌声,用歌声来赞美,舒缓内心涌动的激情,凤凰尚有这般恢弘气魄,写他的人又如何呢? 痴情 啊,我年轻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读完,不禁一笑,有这么比喻自己的吗?然而却又深深地被这痴情的“黑小子”打动了,“炉中煤”愿为心爱的人燃烧自我,献出全部的光和热,在爱的烈焰中实现自我的重建和进化。又是怎样一种情感趋势诗人牺牲一切也在所不辞?是一阵爱国热潮的涌动,“五四”运动的爆发,点燃了内心积蓄已久的爱的火焰。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多么渴望充当一个恋人的角色,春天的恋人,太阳的恋人,火的恋人,更是新生的中国的恋人,写一篇最为柔美又最为激烈的情歌献给祖国。党的精神鼓励一代又一代新生的青年人,使他们最大限度的释放出自己的爱,而他们的“痴情”也推动党事业的蓬勃发展。献上一首歌,抒发一腔情。 创造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地创造!”此时“我”和“自然”俨然是合为一体的神圣巨人,突破一切束缚,大胆的发挥,大胆的创造,共同创造一个新生的祖国,贯彻党的精神。大胆,创新显然是新生中国的鲜明特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走出中国特色,独特却又不是传统,岂不善哉?诗人也具备了创造的精神,并大胆的释放,借此传承创造是中国共产党更具活力,朴实而又新奇,更好的发挥党的精神,不禁感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青一代,我们又如何创新自我。 美德 中国历史悠久,又是文明古国,可那又怎样?马路上还不是有纸屑杂物,草坪上还不是有无情的脚印,校园里还不是有不和谐的景象,公共场所有出口成“脏”的人。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又怎能置之不理,放宽眼界,提高知识水平,更基础而又更重要的是树立一个良好的品德,有“党兄意志如青松,泰山压顶不弯躬”之志。 “拼将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挽回”这是革命党人的决心与魄力,“寄雨寒星荃不查,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革命党人的自信与决毅,“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这是革命党人的忠心与顽强。 慢慢睁开双眼,耳边回荡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内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合上《女神》,感慨万千,抿一口茶,欲说还休,却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指导老师:顾德全 读《呐喊》有感 宝应县画川高中高三A(4)班陈希云 像一阵灵异的风,早就吹过去了,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他的怀念和记忆。正说着,一个俊朗刚毅的面容出现在竹林中——久违的鲁迅。 再次翻看鲁迅先生的《呐喊》时,月亮的清辉早已洒在每一处荒芜中。封面上“呐喊”这两个虬劲有力的大字直击我本以为坚强的心灵。《呐喊》是鲁迅先生1918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集,他真实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社会生活。至此,思绪像是踏上回忆的旅程,在追寻亘古的见证。 我摸索着前进,手突然触碰到坚硬的东西,噢!原来是华老栓口袋里已经捂热的洋钱。他下意识地又紧了紧口袋,我同他交谈起来。得知他为小栓去买“救命药”,便跟着他走到了丁字路口,他往屋檐下靠了靠,先是莫名,后来发现不管是气温还是气氛,是有点凉了。突然轰的一声,一个鲜红的馒头出现在一个浑身黑色闲人手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望着一点一点往下滴的血,老栓慌忙掏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我们有点惧怕。“怕什么?怎的不拿?“这一吼甚是吓坏了我和老栓。隔日,咳嗽的小栓在里屋吃馒头,而我则和老栓坐在门前。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升起。”老栓,要是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决不允许这样做的,封建制度对你们的毒害太深了,我想等着新中国的光辉照到你们时,你们会有多热爱新中国,那个正在崛起的国家。 告别老栓时,他依旧站立在门口,嘴里絮絮叨叨的念着:“新中国会来的,我们会过得幸福的。 “是谁?”他惊讶地叫道,“你们可是要吃人的人?”我连忙摇头:“你是狂人吧?”我疑惑地问道。他脸上满是愁苦的表情,此时的狂人仿佛异常清醒,他拉我坐在他曾经认为关鸡鸭的黑屋子里。他说他从写满仁义道德几字的历史书的字缝里看到所表现出的吃人的本质。从他的言语中我看到封建礼教在精神上对人民的残害,封建奴教正压迫人民的罪恶。我思考:几千年来,敢于站出来说出这个本质的人难道不就是被世人看做事“狂人”的人吗?我现在已深刻意识到狂人的言语和行为是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并且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只是他说出了当时的人们不敢说或者还没有说出发人深省的话。 这时的狂人早已泪流满面。他一直问我他“救救孩子”的言语有用吗?我面露喜色:“现在的孩子生长在新时代里,他们每个人都健康向上,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有为建设中国而努力的决心。 这时天也微亮,眼前出现了一个花环,是在坟头上的,想必这就是夏瑜的坟了。我在坟前跪拜,想夏瑜他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的认识。推翻清朝统治,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道理,在敌对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英勇无畏,毫不动摇,最后在敌人的图倒下慷慨就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是因为没有完全改变当时中国的面貌;幸福是因为他坚定的信仰。不过您不用难过,您的牺牲唤醒一大批能人志士创造新世界。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光明灿烂的时代里,那里没有剥削,有的只是和谐和安定。 思绪又回到现实,我轻轻合上书,侧卧在床铺上,今晚月亮异常明亮,是因为我们都相信中国现在有个伟大的领导阶级。我们的中国也必定会越来越好。 指导老师:顾德全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宝应县画川高中 高一A(4)班周彩云 数贪婪吝啬人物,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可谓是个守财奴,与欧也妮形成了鲜明对比。 “若论理财,葛朗台先生像个老虎,像蟒蛇伏在那里,蹲在那里,把猎物打量半天,才一跃而起,扑上去,张开钱袋的血盆大口,吞进大量金钱。。。。。。”比喻形象贴切,葛朗台资本积聚的过程的确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他在吞噬金钱的同时,也在吞噬着弱小者,是他剥削了他们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这段话反映了当时苏缪城沉浸在旧时代的氛围中,每一个都像农贸市场上的小贩,只关心着自己面前的货物。人们常说,钱乃身外之物,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惜在葛朗台的眼里或直接说实在苏缪城里其被轻易否定。金钱有无穷的魔力,它能够使坏变好。唉,旧社会的人无疑是封建。 “年轻的女继承人不时偷偷地瞟一眼堂弟,那份愈来愈明显的惊奇和关心,钱庄老板的妻子很容易就看出来了。”此句话设置了悬念,因为夏尔先生的到来给竞争的双方带来了压力,也引起了葛朗台先生的不满。葛朗台先生的吝啬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他对仆人对妻子对女儿,对他人以及对自己侄儿的态度,完全可以看出他这个人的特点,金钱左右着他的喜怒哀乐,使他时而忧,时而喜,时而凶猛,时而温和如羊。 乱中充满机会,也充满风险。乱中发财是本事,但乱中守财更要本事。葛朗台先生的“抠”是出于本性,但更是时局所迫,因为在那个大分化的年代,社会变故。人生起落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倏忽乘风搏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财富的流动则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做“富来针挑土,穷去浪推沙。” 读着,读着,我觉得葛朗台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十分讲究信誉,他不欠债,他把破产看成是人生的最大耻辱。是啊,信誉为人生的最重要的起点。季布的“一诺千金”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诚信守信的重要性。人生在世,无诚信之谈,就难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不过,他还只看重利益,根本没有考虑过家人与女儿的幸福。 了解了吝啬的葛朗台,来评论一下在阴暗、忧郁和压抑中成长的欧也妮。读完了她的悲惨人生,我真的更加厌恶那个封建,唯利是图的社会,同情欧也妮,那个因社会风气而贻误终身的她,那个因父亲的吝啬而受到压制的她,那个抱着海誓山盟不改、浪费大好年华的她,真的是悲剧啊! 其实像欧也妮小姐这种悲剧,从古至今,社会上每年都在上演,不过有大有小,有重有轻,有强有弱,有隐有显。欧也妮的悲剧命运是对那个金钱主宰一切的罪恶社会的控诉。 我庆幸我生在21世纪,没有欧也妮悲惨的家庭背景,没有她曲折艰辛的人生经历。我虽然和她不在同一个世界,可是却有着类似的社会,虽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如今的社会还有唯利是图的风气“找关系”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关系成了卓越的代名词。似乎,真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至于那个夏尔,完全是个贪婪狡诈、薄情寡义的资产阶级掠夺者和殖民者的形象。他敛财的手段比老葛朗台更加阴险狠毒,残酷无情,金钱的欲望使他的心麻木了,干枯了,且昔日与他海誓山盟的欧也妮也被他忘掉了。也许,在他的世界里,感情没有任何价值,而永存的只是利己的法则。他几分轻浮的语言,映出了他阅历很浅的花花公子的形象。 似乎这篇小说离不开金钱关系,人物的联系也全都因为钱,人像动物一样活在那个世界,被物化,被动物化了。欧也妮生活在这么一个失去了人性,没有生气没有爱的世界,实乃可惜。金钱主宰一切,所有人为金钱利益而活。唉。。。 故事结束了,没有所期待的圆满结局,没有快意恩仇的尽兴,也没有凄凄切切的悲伤,有的只是无声无息的社会骊歌。而我,还停留在葛朗台收获金钱利益的时刻,久久不能平静。 指导老师:刘小燕 我心飞翔——《人生论》读后感[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一B6班 刁咸雪[ 即使岁月的流逝已经将您埋葬;即使书店里的《人生论》从未减少;即使人们早已淡忘您的一切……我,绝不会将您在我心中划去,我们飞翔,只因你——培根。 起来吧,我亲爱的朋友们! 漫步在河堤之上,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不禁感慨:为什么当今社会真理难寻,为什么死亡在人类眼里是多么的可怕,为什么美德早已消失在天空尽头…… 翻开那本早已破旧的《人生论》,曾记得读它只因为培根的照片,大概那时候觉得他很帅,可现在想想,我真的目光短浅啊。现如今的我再次翻开《人生论》,眼里看见的不仅仅是那张满满道理的文字,而是培根富有思索的“灵魂”。论真理。 真理不是每个人拥有的,培根也不例外,课寻求真理的路——布鲁若为了真理,活活烧死。哥伦布为了真理,在巴利阿多利永远合上了双眼。张志新为了真理,面对非人的折磨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可见真理就等于沉重。 真理的路上风起云漏,为了真理,有的人望而却步,而有的人却成功拥有。但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与诡言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正如培根所说:“使人们宁愿追随谎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为了一己之利,甚至忘本,这时真理已经显得额外重要。其实真理无处不在,即使被尘土掩盖,它的光芒也依然会熠熠生辉。由此可见,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都可以滴穿石头,寻求真理还有什么困难呢? 论死亡: 人的死乃神圣也改变不了的,可以为什么有的人恐怕,而有的人一点也不害怕,甚至有寻死的人呢?前者可以理解,因为拥有,所以不想离去,而后者,我始终无法理解,看来我又得去“问”培根了,再次阅读《人生论》后,我想:培根的意思是:一旦生命的厚度抵消或超越了生命的长度时,死就变的一堪不提,一文不值。有人就问了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啊,再怎么样也不能说一文不值啊?可你再看看那些伟人们,他们的生命价值足可以让他们在死亡的门槛前面带着微笑。像他们那种伟大的灵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始终如一,也不失其本色。 我们都是凡人,有没有人说自己是神仙的,如果有的话,那肯定是在做白日梦呢!虽然我们很普通,也许有的人更普普通通,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的人生活出质量,活出品位,活的精彩。这样,即便是走向天国的阶梯,也可以潇洒的说“主”啊,如今请你的仆人离去。论美德: 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有谁能讲明白,说清楚,但有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当见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长相怎样而不是仔细研究真实的内在,我想,培根也是这样的答案,可令人奇怪的是,他写的《论美》居然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问题没错,的确如此,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外在,其实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就是沙滩上的一个贝壳,它在平庸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显得更加庄严美丽。同样的道理,一个打扮朴素的人,但有着端庄的美德,也会令人肃然起敬的。而具有好看的外表,不一定就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因为上帝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徒有其表而忽略内心的修养,并非是真正的美人或真正的君子。 因此,美德重于美貌。 人生就像品茶,需要慢慢地去品味,慢慢地去探求,才能领悟出其真正的宗旨。而品茶就像读《人生论》,一样的令人陶醉,一样的优雅享受,一样的精神满足。无论真理,美德,都是我们活出品味的追求,而死亡则是最终美好的归宿指导老师:李坤 文化苦旅!苦旅文化 读《文化苦旅》有感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一B7班吕小纬 暮雨绵绵,古亭檐下,捧一杯香茗,望着那泛黄的书卷,内心不由得一阵颤栗,凉风夹着丝雨,吹翻着那带有檀香味的卷页,在风中摇曳着,幽香飘向远方,在蔓延着的气息, 《道士塔》《阳关雪》,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白发苏州》《江南小镇》。柔里凄凉的小桥流水,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探索文化人格,文化良知,中国文人艰难地心路历程。 文化苦旅呵!苦旅文化。 敦煌柔美的姿态,婀娜的浅笑,竟如此的令人悲哀。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几幅壁画,可恨!!! 朱聋一般冷冷地躲在青云谱的庭院中画作的人,而几百年后的大师们却想到赶着做他们的仆人。说到底,还是缺少一种文化震撼的力量!!! 当唐代在漫漫艳人浩浩狼烟中做艰难地选择时,我们的诗人在天柱山上苦旅着文化!!! 天一阁展示的是一生孤傲的的背影,文化的隔绝,令人颤巍巍的庄严!!! 但是说到底追古溯今,五四文化新人与传统文化有先天的牵连,当革新的大潮终于消退,行动的方位逐渐模糊时,他们文人结构中亲近传统一的重新强化是再容易也不过的了。像一个精疲力竭的跋涉者走进了一座舒适的庭院,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中国文化的帆船,永载有这个港湾的梦。中国文化的脚步始终站在这个庭院的土,因此,再壮丽的舷程也隐藏着归回的路线。 我们很难疾言厉色,说这种回归是叛变。文化人格学的阐释要比社会进化论达观的多。中国的事情总是很难办,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这一幅幅文化人格的图谱不易孛解。 《文化苦旅》呵,凭借着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孛中国文化的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风夹着雨丝来回翻动着泛黄的的书卷,深吸一口气,合上书,香茗的柔美之味飘向着远方。 不禁默念:文化苦旅啊,苦旅文化! 指导老师:李坤 老牛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三A(1)班李澄 翻开面前的《峥嵘岁月光辉路》书页上奏满了荡气回肠的旋律,绝不能让人忽视的是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每一种辉煌总浸透了零零碎碎的汗水,于是能长满金灿灿的麦子。踏着先辈们深深的脚印,聆听漫漫长路上连绵的号角,看着红色的篇章携着这些想象铺在中华的寸寸土地上。 老村长是我们村唯一的共产党员,总是村里最忙碌的,他说共产党员是牛,该忙。于是村里人笑称他为“老牛。” 逢年过节就是老牛最忙的时候,他忙的便是“走家蹿户。”一开口便是问人家“进城打工累吧?”“城里也不比乡下好、”“还是回村种地吧,再说村里也是有工厂的。”村民们自然是不愿意的,在城里打工的工资可比种地多得多。于是老牛点点头,“乐呵呵”地离开了,然后便是点一支烟蹲在田边呆呆地望着光秃秃的泥土和抬眼可以看到的老酒厂,还有就是不停念叨着“钱啊……” 后来,他仍不断地“拜访”从城里回家过节的人,人们大都知道他的来意,便不再愿意听他叨咕,只直接拉他喝几口酒,老牛也是会喝的,也常喝醉。前年中秋节,老牛又蹲在村口黑压压的田边等待着回家的村民,扔在地上的烟头比以往也多了许多。乡里人乘着拖拉机一批批回来,老牛费尽地直起蹲得发麻的腿,笑呵呵地迎过去,王叔是第一个和老牛批招呼的:“走,喝两杯!”老牛刚想开口说的话又被生生噎了回去,“这次回来不进城了,老婆陔子得有个男人照顾着。”王叔的一句话让老牛灰蒙蒙的瞳孔瞬间如早间稻子上的露水般清明,也总算真正笑了一回,连声说:“好啊,回来好” 王叔又很担心,指着那黑压压的田:“今年收成怕也不好吧,扣去秧苗,肥的钱……”他掰掰手指头不说话了,老牛拉着他朝田里一堵破墙后跑去,靠墙堆满了还挂着泥味儿的绿油油的蔬菜!老牛解释道:“再往东边走就是麦田,像金子似的,再过些时候就右以割了。回家有了新政策,农民种地可以拿补贴,种地也能赚些钱了!”看着眼前的蔬菜,王叔高兴之余不忘反复定:“共产党可不能骗老百姓啊!”老牛正了正脸色:当然绝对不骗你们,村里人回来,村子就有指望了,农村也不比城市差啊!老牛的笑声和在了浓浓的泥土味中…… 村里的田地在老牛的努力下终于转成一片动人的绿。老牛却还是省不下心:村民光靠种田是远远不够的,得把老酒厂办火。老牛毕竟是共产党员,念过些书的,也颇懂现在流行的“投资”“贷款”之说。村里人知道乡下地方穷,重整老酒厂,首先厂房得翻新,机器得换代,怕也是没人朝这大海里洒钱的。老牛很坚持,他说共产党说是要让大家富起来,大家摇摇头:“乡里人能养家糊口就够了!”“怎么够!中国就是从农村里直起腿的,农村怎么就不能富?咱也能开汽车,住洋房!”于是当天他就背上他上了年纪的包袱进城了。 他一去便是十天,村里也有人为他担心的,本就不说去,白费劲儿:也有人说,老牛怕是也陷进了城,毕竟城里的夜也是比乡下的地亮的。 终于,老拖拉机扯着噪子进村,老牛回来了,他跑向地田里种地的村民,脱下他大大的包袱,搬出几大本厚厚的书又拍拍说:“咱以后不仅要种麦子,还要种更多的,就能赚得多。这些就是技术。”老牛抬眼看了看暴露在田后的老酒厂继续说:“银行同意给咱贷款了,咱把酒厂给办起来!”他傻傻地笑了起来,沟壑纵横的脸上流着庄稼人的汗…… 老牛领着一大群从城里回乡的村民把酒厂里里外外翻了新,机器“轰隆隆”地唱着豪迈的歌,酒香渗过了酒厂的墙壁蹿到种田人的鼻中,香香的,甜甜的…… 老牛仍然常蹲在田边,抽一支烟,用他厚厚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抚摸金灿灿的麦子,许久又念叨:“钱啊……”说完,又乐呵呵地傻傻地笑了…… 指导老师:向宝池 读《红岩》有感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三A(1)班唐文强 一部血泪史,一段传奇,一曲赞歌,这便是《红岩》。 每每想到《红岩》,脑海中便浮现一块灼热的,像淋着鲜血的巨石,那如山茶般的红,总能射入瞳孔,再折向心房。 这部纪实性小说字里行间都涌动着炽热的情报感,似是倾诉,又像是在呼号。读来甚感悲壮,又常常为之叹惋。 最让人悲恸的是那染血山川的狱囚,最让人振奋的亦是这同声壮歌的200名勇士。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上至自发皤然的老者,下至不谙世事的幼童,在面临死亡时,仍能步履稳健,目光炯然?答目:信念,共产主义的信念。“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当子弹带走身体的温存后,神州大地却一片红艳,死又何足惜呢? 渣泽洞,自公馆。黑暗,大黑暗!黑暗终究是要过去的,拂晓的晨光在广袤的土在上洒开金色。“我们要反牢底坐穿”一声怒吼,共产主义神光山洪般涌入这片暗黑,吞没每一个阴冷的角落。 先烈们前仆后继,为了自由而革命而牺牲。流血是必然的,痛苦只是短暂的,只有耀眼的血光才能映射出反动派的是畏怯,只有沸腾的血液才能上敌人在畏葸中绝望。 时势造英雄。《红岩》中铮铮铁骨的英雄众多。无论是英勇斗敌的许云峰还是临危不惧的成岗,还是那小大人小萝头,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革命他们在刀山上前行,即使纵身火海也毫无悔意。华夏儿女惟有在烈焰中方能脱胎换骨。沉睡的雄狮已然醒寤,染上岩桨,如凤凰涅槃更生,所经之处,朽木枯草,一并殆灭,留下的是春籽。 众英豪是最爱江雷雁这一巾帼英雄。 我于幼时即闻江姐之名,然而真正认识到这位大义凛然的“双枪老太婆”却是在她受竹签钻指之刑时说了那句毒刑拷打是大小的事,竹签是竹子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后一语即出足以让中民党人胆颤。江姐虽无小女子的柔美,但她临刑前身穿着蓝旗袍,以整洁面容示难友时,其姿貌亦不比西施貂婵逊色。她没有流泪,是因为她有党员的铁骨,她不让众人为她流泪,是因为她坚信中国人民都有有着不屈脊梁。 读《红岩》偶经思索,似乎品出其言外之意。 大凡一个动荡的年代,越是不安,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就越发显得清楚,正如晨晓之时,晦明交接之处,晨昏线便割出了阴阳。反动派称共产党为“共匪”,打着正义之师的口号倾力剿匪。然而一个“匪”字并不能掩去共产党的光环。反而让国民党在自欺欺人中被驱逐出历史的舞台。 不禁想到《红岩》中,被囚禁的共产党员虽屈居牢狱也不能抹去他们的一身正气。由此看来,大抵每一被称以为“匪盗”的团伙,其中也不乏有正义的分子。此我疏言浅见,不足为论。 《红岩》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丧曲,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前人为我们铺好了路,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昂首挺胸,走出华夏儿女的风采 指导老师:向宝池

校园里的幸福音符

中考

校园里照耀着阳光,浸润着温馨,生长着希望,跳动着一个个幸福的音符。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年轻的我们品尝着生活的五味,接受着人生的洗礼,感受着奋斗与成长的幸福。

1(dou)

“铃铃铃……”5:50,闹钟准时响了。我连忙穿衣起床,洗漱完毕后打开门,好冷啊,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向教学楼奔去。哇噻!老远就看见教室里竟然到了不少人!明天可得来早点儿,我在心里提醒自己。赶紧坐了下来,拿出英语书就大声读起来……

2(ruai)

6:30,喇叭里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同学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向广场走去。伴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声,我们抬抬头、伸伸手、踢踢腿、弯弯腰,然后再笑一笑——寒风中做早操原来是如此有趣。退场时,仰见东方升起了一轮红日。刹那间,寒冷仿佛离我而去。

3(mi)

哇,食堂里好多人,真可谓接踵摩肩了。看着一条条“长龙”,闻着早餐的香味,不时摸摸“咕咕”叫的肚皮,那滋味儿可真不好受。没办法,只好转身到小卖部去——

嘿嘿,一个面包+一杯豆浆=一顿丰盛的早餐。

4(fa)

看看课程表:语政物数,又是那几门课。前三节一晃就过去了,第四节发数学卷子。我苦盼几天,可还是等来了苦果:68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又似乎觉得有千万只蜜蜂在嗡嗡地响。这一次测试又惨败了,以后可怎么办?我茫然了。可我不甘心,也许我不够努力,也许我方法不对头。我暗暗告诫自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5(sou)

由于早上没吃饱,我现在不得不去排队了,好不容易轮到我了,随着一阵清脆的声音,1.5元就和我说Bye-Bye了。回到寝室,

看着一片狼藉的地板,拿起扫帚三下五去二,“刷刷”地把它们清除掉了,看着干净的“战场”,我笑了——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双勤劳的手=一片干净的环境。

6(la)

“走哇,上体育课去——”下午,在“好事者”的一声召唤中,同学们一个个欣喜若狂。篮球和足球成了大家的最爱。来到操场上,不会踢球的我,站在球场边,看着大家你争我抢,听着大家你呼我叫,仿佛真的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之中。

7(ti)

夜幕降临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认真地做完作业,看看书,不知不觉中下晚自习了。回到寝室,无心谈笑,只觉得好累,好困,倒在床上便睡。期待着,明天能有些新的收获……

其实,我们的每一天就是一首完整的歌,只是不同的人唱出来的调不同罢了。虽然每天都有酸甜苦辣,喜怒哀愁,但是如果没了这些,你不觉得很空虚么?我喜欢现在,我喜欢校园生活,我的感觉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

(2006年湖北随州满分作文。话题:幸福)

权威解读: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校园生活一天里的七个典型片断,内容真实可信,材料生动鲜活。作者别出心裁地将这些片断比作构成幸福生活乐章的“音符”,这种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行为,显出作者的感悟之深刻,思维之活跃,心态之良好。

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以“1(dou)”、“2(ruai)”、“3(mi)”、“4(fa)”、“5(sou)”、“6(la)”、“7(ti)”七个音符作为小标题,不仅暗合时间的推移,而且向读者传递出音乐的美感。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